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7篇

时间:2022-10-10 1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7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7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7篇

篇一: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 3 根针,它们是( 时针)、( 分针)、( 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秒针),走得最慢的是( 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 2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60 。

 1 时=60 分

  60 分=1 时

  1 分=60 秒

  60 秒=1 分

 半时=30 分

  30 分=半时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 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 结束的时刻减去 开始的时刻。

  经过时间

 = 后时间

 - -

 前时间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 9,

 最小的一位数是 0. 最大的二位数是 99,

  最小的二位数是 10 最大的三位数是 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 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 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 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 1。

 2 笔算加减法时: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 : 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 10,就向前一位进 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1 当作 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 0,则再从前一位退 1。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第三单元

 测量

  1 1 、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 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 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 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 公里)。

  2 2 、1 枚 1 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 1 1 毫米。

  3 3 、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 4 、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① 进率是 10: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

 10 分米=1 米,

  10 厘米=1 分米,

  10 毫米=1 厘米, ② 进率是 100:

 1 米=100 厘米, 100 厘米=1 米, 1 分米=100 毫米, 100 毫米=1 分米 ③ 进率是 1000:

 1 千米=1000 米,

  1 公里= =1000 米,

  1000 米=1 千米,

 1000 米 = 1 公里

  5 5 、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 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 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 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 1 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 1 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 一个因数中间有 0 0 的乘法:

 ①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②

 因数中间有 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 0 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 0 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3、 ①

 0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0 ;

 ②

 1 1 和任何不是 0 0 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 1 、有 4 条直的边和 4 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 四边形。

 2 2 、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 3 、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

 4 4 、正方形的特点:有 4 个直角,4 条边相等。

 5 5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 6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 7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 8、 、 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①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②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1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 2 、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 5 、分数加减法:

 ① 同 分母的分 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②

 1 1 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 1 减几分之几时,先把 1 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分数线 3 3 ………分子

 4 4 ………分母

篇二: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 1 课时 秒的认识1

 时、分、秒RJ 三年级上册

 课后作业探索新知课堂总结当堂检测(1) 认识 时间单位“秒”,知道1 分=60 秒。(2) 认识 其他可以计量秒的工具。(3)时 时 、分、秒之间的换算 。1 课堂探究点复习导入2 课时流程

 点击播放动画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做什么?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你看到了什么?现在呢?提示:

 钟面上最长最细 细 的针是秒针。点 探究点 1 1 秒的认识

 1 1 秒针走2 小格的时间是2 秒。认真观察秒针是怎么走的。

 秒针走了几格?走了几秒?秒针共走过1大格,也就是5 小格,是5 秒。

 除了常见的钟表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可以计量秒的工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点 探究点 2 2 其他可以计量秒的工具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6 时55 分57秒 秒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你知道吗?10 时26 分37秒 秒点击播放讲解动画

 1 秒有多长呢?大家来说一说:钟表滴答一声是1 秒。眨一下眼是1 秒。

 你知道吗: 一秒钟能做些什么?飞机 每秒约行250米 米火车 每秒约行55米 米喷气式飞机 每秒约行500米 米卫星 每秒约行7900米 米有的电脑 每秒可以完成3 万亿次运算……

 开学了 , 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 , 熊大用了2 小时 , 熊二用了 了120 分钟 , 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 ,熊二说它的用时少 , 它俩谁也不甘示弱 。

 同学们 , 请你当裁判, 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 ?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点 探究点 2 2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因为1 时是60 分,2 时就是2 个60 分,也就是120 分,所以熊大、熊二用的时间一样多。2 时=( )分 分60 +60 =120120时化成分, 几时就是几个60 分相加。

 我知道1 分=60 秒。分和秒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如何将分转化成秒呢?

 60 +60 +60 +60 =2404 分=( )秒 秒2401 分是60 秒,4 分就是4 个60 秒,60 秒+60 秒+60 秒+60 秒=240 秒。分化成秒, 几分就是几个60 秒相加。

 120 秒=( )分 分 260 秒是1 分,120秒 秒是 是2 个60 秒,所以120 秒就是2 分。你是怎样想的?1 分=60 秒,2分 分就是120 秒,所以 以120 秒=2 分。

 1. 填一填。3 时=( )分 分 1 时25 分=(

  )分 分3 分=( )秒 秒 150 秒-30 秒=( )分 分180180852小试牛刀

 9分 分 90秒 秒2. 在 在 里填上“>”“<”或“=”。( 选题源于教材P6 第4 题)3时 时 200分 分1 分15秒 秒 65秒 秒1 时30分 分 90分 分>< =>140秒 秒 2分 分4时 时 24分 分>>

 3. 填一填 。(4) 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大格是( ) 时,走一圈是( ) 时。(5) 秒针从2 走到5 ,经过的时间是( ) ;分针从2 走到5, ,经过的时间是( ) ;时针从2 走到5 ,经过的时间是(

  )。

 。12 115秒 秒15分 分3时 时

 做熟饭大约需要25( )系红领巾大约需要20( )大约每天睡 睡9( ) 时秒 分4 .在( )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 选题源于教材P6 第2 题)

 1. . 找朋友 , 连一连 。

 要细心哦!( 选题源于 《 典中点 》 经典题库) 夯实基础

 2. 选一选 。(1)4 时=( )分 分A. 400

 B. 240

 C. 140

  (2)2 分20 秒=( )秒 秒A. 220

 B. 120

 C. 140

  (3)300 秒=( )分 分A. 3

 B. 30

 C. 5

  BCC

 3. 我会用( 时、分、秒) 填空。(1) 一节课45( ) (2) 新闻联播30( )(3) 吃一顿饭用了30( ) (4) 刷牙用了3( )(5) 眨一下眼用1( ) (6) 数学考试时间1( )30( )(7) 秒针走一圈是1( ) (8) 秒针走一小格是1( )(9) 秒针走一大格是5( ) (10) 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1( )分 分分 分秒 分分 秒秒 分时

 50 米折返跑成绩表姓 姓 名 小 小 军 小 小 明 小 小 刚 小 小 亮成 成 绩 17秒 秒 15秒 秒 18秒 秒 16秒 秒(1) 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2) 你能给他们排名次吗?1小 小 明15秒 秒2小 小 亮16秒 秒小 小 军17秒 秒3小 小 刚18秒 秒4< < <4. 谁是 冠军 ?

 (1) 钟面上,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 是5 秒。

 ( )(2) 钟面上,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60。

 秒。

 ( )(3) 小红5 秒做了50 道口算题。

 ( )(4) 分针走一大格,秒针就走一圈。

 ( )5. 火眼金睛判对错。( 对的画“√” ,错的画“ ×”)

 判断:2 分=200 秒。(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对分与秒之间的进率不熟, 误认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

 。

 分与秒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分=60 秒,2 分就是120 秒。( 选题源于 《 典中点 》 经典题库) 易错辨析

 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为秒针,它走 走1 小格是1 秒,走 走1 大格是5 秒,走 走1 圈是60 秒。1 分=60秒 秒1 时=60分 分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时间单位时、分、秒,由大到小已排好。相邻进率为六十,进率特殊要记牢。

 作 业 请 完成教材第4 页“做一做” 第 第1 题,第6页 页练习一第1 题、第3 题、第10 题。业 补充作业 请完成 《 典中点 》 剩余习题, 具体内容见习题课件。

 第 第 2 课时 解决问题1

 时、分、秒RJ 三年级上册

 课后作业探索新知课堂总结当堂检测(1) 时间 的简单计算。(2) 掌握 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1 课堂探究点复习导入2 课时流程

 1 时=( )分 分1 分=( )秒 秒6060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有关时间的问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1 分是60秒 秒, ,2 分就是2 个60秒 秒, ,2 分32 秒就是 是120 秒+32 秒=152秒 秒, ,152 秒-54 秒=98秒 秒 。2 分32 秒- 54 秒=( ) 98秒 秒152秒 秒点 探究点 1 1 时间的简单计算

 计算时间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要先转换单位,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2 分32 秒- 54 秒=( ) 98秒 秒152秒 秒

 3 时19 分+41 分=( ) 分=( )时 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1 时=60 分,3 时是180 分,3 时19 分就是199分,119 分+41 分=240 分,也就是4 时。试一试你会计算吗?199分 分240 4

 1 分14 秒-48 秒= 1 小时-40 分=5 时20 分+40 分= 2 小时-1 时20 分=2 时30 分-1 时50 分=26秒 秒 20分 分6时 时 40分 分40分 分计算要细心哟。小试牛刀1 .算一算

 探究点2 计算经过的时间7 :30 离家,7 :45 到校。从图上你知道哪些信息?离家到校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一起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什么问题呢?点击播放例题动画

 7 :30 离家,7 :45 到校。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离家到校

 你有什么想法呢?点击播放例题动画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数格子:分针从6 走到9。

 。走了3 大格,是15 分钟。还有其他方法吗?用减法计算:45 -30=15( 分)

 1 .利用数格子的方法要借助于钟表的钟面,看一看分针走了多少个大格,就是几个5分钟;或者是走了多少个大格零多少个小格,分两部分数出时间。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方法点拨:

 2 .用减法计算时,注意必须是在同一小时内的才能直接用分去相减。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方法点拨:

 :6 402. 填一填。起床 洗漱 吃早饭:

 :过 过10分 分过 过( ) 过 过( )6

  507

  0010分 分 20分 分小试牛刀

 上学 到校:

 :( )( )7

  25 7

  40过 过5分 分过 过15分 分整理:

 7

  202. 填一填。

 2. .应 一列火车本应9 :15到 到达 , 现在要晚点25 分钟 ,什么时候能到达? ?(选 选题源于教材P8 第9 题)

 9 时15 分+25 分=9 时40分 分答:9 :40 能到达。分析过程:

 晚点25 分钟就是还要经过25 分钟才能到达,也就是用9 点15 分加25 分钟。

 1. . 填一填 。(1) 小明7 :55 从家出发, ,8 :10 到学校 , 经过了( )分钟 。(2) 三(2) 班的诗歌朗诵会从上午9 :20 开始 ,午 上午10:

 :55 结束 , 一共用了( ) 小时( ) 分钟 。151 35( 选题源于 《 典中点 》 经典题库) 夯实基础

 1. . 填一填 。(3) 开始:10 :20 结束:10 :50跳绳用的时间是________。

 。30分 分

 2 .计算经过时间。

 解题思路:是 第一行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是7:15, , 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7:50, ,间 用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经过的时间, 即7 时50 分-7 时15 分=35 分; 计算第二行法 的两个钟面经过的时间可以用数格法, 从数字11到 到数字5 是30 个小格, 也就是30 分钟 。

 35分 分正确解答:30分 分

 现在没有了钟表,你能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吗?3.

 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公用电话亭9:00开 开门,可以直接数一数,从8 :40 到9 :00分针走了多少格,就是几个5 分钟。

 9 :00 开门,也可以想成8 :60 开门,这样就可以用我们前面学习减法计算解决,用60 -40=20( 分) ,所以还要等20 分钟。

 小丽星期天到公园去玩 。她 她8 :50 进入公园 , 在公园玩了30 分钟 。

 小丽离开公园的时间是( )。

 。

 9 :20辨析:时间的进率是60 ,因此在过30 分钟,时间是9:20。

 。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计算时间时要先转换单位,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计算经过的时间时,我么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在钟面上看一看分针走了多少个大格,就是几个 个5 分钟;或者是走了多少个大格零多少个小格,分两部分数出时间。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时, 经过的时间=结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注意必须是在同一小时内的才能直接用分去相减。

 作 业 请 完成教材第4 页“做一做” ,第7 页练习一第5 题、第6 题、第8 题、第11 题。业 补充作业 请完成 《 典中点 》 剩余习题, 具体内容见习题课件。

篇三: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预习汇总

  1、钟面上有 3 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12 个大格,60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 1 大格是 5 分钟,走 1 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 1 大格是 5 秒钟,走 1 小格是 1 秒钟。

 4、时针走 1 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 1 圈是 60 分,也就是 1 小时。时针走 1 圈,分针要走 12 圈。

 5、分针走 1 小格,秒针正好走 1 圈,秒针走 1 圈是 60 秒,也就是 1 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1 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 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 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 点整)、(9 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60)

 1 时=60 分

  1 分=60 秒

 半时=30 分

  9.求简单经过时间的方法:可以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另一个两位数依次加整十数和一位数。

 (2)把两个两位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相加。

 注意: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一定丌要忘记向十位进 1。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注意: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如果个位上的数丌够减,要从十位退 1 再减。

 3. 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 1。

 4. 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十位上的数丌够减,就从百位退 1,在十位上加 10 再减。

 5. 用估算解决问题

 可以先把每个三位数都看成不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把每个三位数都看成不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1. 毫米不分米

 (1)尺子上每 1 厘米长度之间都有 10 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表示为“mm”。1 厘米=10 毫米。

 (2)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分米可以用字母表示为“dm”。

 2. 千米

 (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表示为“km”,千米也叫作公里。

 (2)1 千米=1000 米

 (3)千米不米之间的换算:把千米换算成米,在千米数的末尾添上 3 个 0;把米换算成千米,在米数的末尾去掉 3 个 0。

 例:8 千米=8000 米

 9000 米=9 千米

 3. 吨

 (1)计量较重的戒者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字母表示为“t”。

 (2)1 吨=1000 千克

 (3)吨不千克的换算:把吨换算成千克,在吨数的末尾添上 3 个 0;把千克换算成吨,在千克数的末尾去掉 3 个 0。

 例:4 吨=4000 千克

  5000 千克=5 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

 1.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 1。

 (2)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丌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 1 当 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2. 加减法的估算

 把数看作不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戒几百几十数......再口算确定数的范围。

 注意:在遇到估算钱的实际问题时,要估大丌估小。

 3. 加减法的验算

 (1)加法的验算

  (2)减法的验算

 4. 解决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时,先分析清楚具体的情况,再进行解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要点

 倍的认识

 1. 倍的意义: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3.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例: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香蕉的数量是苹果的 6 倍,香蕉有多少个?

 (2)桃有 15 个,桃的数量是苹果的数量的多少倍?

 解答:

 (1)5×6=30(个)

 答:香蕉有 30 个。

 (2)15÷5=3

 答:桃的数量是苹果的数量的 3 倍。

篇四: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7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2017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 1 单元

  测量

 一、

 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

 1 毫米大约是 1 枚硬币的厚度;1 毫米大约是 1 张银行卡的厚度。

 1 厘米大约是大拇指的宽度。

 1 分米大约是一柞。一支圆珠笔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

 1 米大约是双臂张开的宽度。

 1 千米:巴蜀小学的操场 1 圈大约是 200 米,圈就是 1 千米,大约要走 1——20 分钟。

  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1 克大约是粒黄豆那么重,1 克大约是 1 枚两分硬币的重量。

 1 千克:2 瓶大的矿泉水大约是 1 千克。

 1 吨:1 个小孩重 2 千克,4 个小孩重 100 千克,40 个小孩是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一头牛 00 千克,2 头牛就是 1 吨。

  二、

  单位间的进率。

 1、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① 进率是 10: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

 10 分米=1 米,

  10 厘米=1 分米,

  10 毫米=1 厘米,

 ② 进率是 100:

 1 米=100 厘米,

  1 分米=100 毫米,

  100 厘米=1 米,

  100 毫米=1 分米

 ③ 进率是 1000:1 千米=1000 米, 1 公里= =1000 米,

 1000 米=1 千米,

 1000 米 = 1 公里

 2、质量单位间的关系式有:(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 1000。)

 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1000 克

  3、单位换算。

 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 0(关系式中有几个 0,就添几个 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 0(关系式中有几个 0,就去掉几个 0)。

 如:3 米=(

  )厘米。

 7 千米=(

  )米。

 20 分米=(

 )米,

 200 毫米=(

 )厘米。

 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添上 3 个 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 3 个 0。

 如:2 吨=(

 )千克,

  40 千克=(

  )克。

  000 千克=(

 )吨

 三、选择合适的单位。

 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很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

 例:书桌高 8(

  )。

  重庆到广州的铁路长 19(

 )

 1 只鸡重 2(

  )

  1 辆货车载重量是 2(

 )

 四、计算。

 1、计算。

 如:1 千克+90 克=(

 )克。

  1 米—7 厘米=(

  )厘米。

 需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2、

 比大小。

 如:3000 千克(

 )3 吨。

  8 米分米(

  )80 分米

 需要先统一单位,在计算

 五、

 量长度,作图。

 注意规范,作图时用铅笔、尺子,标上端点和长度。

 如:画一条 3 厘米 7 毫米的线段。

篇五: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 1-4 单元知识点精选+思维导图+经典题型!孩子期中复习必备

 第一单元 时分秒

  1、钟面上有 3 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 1 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 1 大格是(5)分钟,走 1 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 1 大格是(5)秒钟,走 1 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 1 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 1 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 1 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 1 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 1 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 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 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 点整)、(9 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60)

 1 时=60 分

  1 分=60 秒 半时=30 分

 60 分=1 时

 60 秒=1 分

  30 分=半时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 9,

  最小的一位数是 0. 最大的二位数是 99,

 最小的二位数是 10 最大的三位数是 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 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 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 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 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 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 1。

 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 0 或几个 0,这个 0 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 0 或连续的两个 0,都只读一个 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 0-4 则用四舍法,如果是 5-9 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 999,最小的三位数是 100,最大的四位数是 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 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 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 1;如果前一位是 0,则再从前一位退 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 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 1到十位当 10 后,还要从十位退 1 当 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 9,而不是 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 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1 当作 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 0,则再从前一位退 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 0 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 等

  8、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 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 枚 1 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 0(关系式中有几个 0,就添几个 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 0,就去掉几个 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① 进率是 10: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

 10 分米=1 米,

  10 厘米=1 分米,

 10 毫米=1 厘米, ② 进率是 100:

 1 米=100 厘米,

  1 分米=100 毫米,

 100 厘米=1 米,

  100 毫米=1 分米 ③ 进率是 1000:

 1 千米=1000 米, 1 公里==1000 米,

  1000 米=1 千米,

 1000 米 =1 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 个 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 3 个 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 1000。

 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1000 克

  1000 千克= 1 吨

 1000 克=1 千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三年级经典易考易错题

  一、我会填。

 1、最大的三位数除以最大的一位数,商是(

 )。

 2、□÷7=101……□,余数最大是(

 ),此时被除数是(

 )。

 3、5 件 T 恤和 4 条马裤相互搭配,方法有(

 )种。

 4、长方形枕套长 56cm,宽 38cm,四周修花边,需要的花边长(

 )cm。

 5、9000g=(

 )kg

  200dm=(

 )m

 9 分=(

 ) 秒

 6、爸爸买来一个西瓜,把它平均分为 8 块,小明吃了 2 块,爸爸吃了 5 块,吃了这个 西瓜的(

 );剩下的妈妈都吃了,妈妈吃了这个西瓜的(

 ),(

 )吃得最多。

 7、在(

 )填上"﹤"、"﹥"或"=" 237÷6(

 )237÷7

  138×8(

 )142×8 1 时 15 分(

 )115 分

  90 秒(

 )1 分 30 秒

 8、你能写出下面的时间吗?

  二、我会选。

 1、396÷2 的结果接近(

 ) A、20

  B、200

  C、2000

 2、103×4 的结果接近(

 ) A、300

  B、400

  C、500

 3、如果 О32÷6 的商是三位数,О 最小是(

 ) A、1

  B、5

  C、6

 4、第一节课在 8 时 15 分上课,8 时 50 分下课.这节课上了(

 ). A、半小时

  B、35 分

  C、40 分

 5、工人小李和小王各做 24 个零件,小王用了 6 小时,小李用了 8 小时.(

 ) A、做的一样快

  B、小王做的快

  C、小李做的快

 三、我是小判官。(正确的打 三、我是小判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错误的打"×" 。)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

 ) 2、2000Kg 纸和 2t 鸡蛋一样重。(

 ) 3、正方形的四条边长相等,因此所有的正方形的周长也相等。(

 ) 4、259÷7 可以读作 7 除 259。(

 ) 5、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分数等于 1。(

 )

 四、我会算。

 1、直接写得数。

 420÷7=

  80×7=

  640÷8=

  100×6= 0÷800=

  42×2=

  360÷9=

  3×6+4=

 239×3≈

  722×4≈

  183÷9≈

  488÷7≈

 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509×7 =

 786×7=

 *629÷4=

  4、脱式计算。

 1)823-675÷5

 2)898+135×5

  3)7×(89+136)

 4)564÷4×5

  五、 我会填也会画。

 下图:旋转现象的画"√",平移现象的画"○"

  六、我会解决问题。

 1、商店进了 150 个中国结,卖了 2 天还剩 12 个,平均每天大约卖多少个?

  2、三年级一班开庆祝会,需要对教室进行装饰,现在要给教室门的门框装拉花,门高 2 米,宽为 90 厘米,那么三年级一班装饰教室的门框一共需要多少拉花?(教室为正常教室)

  3、小明和小英在运动会上比赛跳绳。

 (1)、小明 5 分钟跳多少个?

 (1)"科普栏"和"卫生角"一共占板报的几分之几?

 (2)如果要在宣传栏的周围镶上铝合金边,铝合金每米 178 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参考答案 一、我会填

 1、111 2、6、713 3、20 4、188 5、 9 20 540 6、克(g)

 千克(Kg)

 吨(t)

 7、 5 1 — — 爸爸 8 8 8、 > < < = 9、2 时 30 分或 2:30

 2 时 15 分或 2:15

 10 时 50 分或 10:50 二、我会选 1、 B

 2、B

 3、C

 4、B

 5、B 三、我是小判官 1、×

 2、√

 3、×

 4、√

 5、√ 四、我会算 1、60、560、80、600、0、84、40、22、3/4、1/5 、6/7、1/6、 600、2800、20、70 2、3563 、 5502、 159┈1 3、688、 1573、 1575、 705 五、我会填也会画 1、O √ O √ 2、南、西、西北 3、(1)、下 6 (2)、略 六、我会解决问题 1、69 2、980cm 3、530 454 4、124 千米 5、2/8

  1068 元

篇六: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1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 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 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3单元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第4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

 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 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3、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商-余数 商=被除数÷除数-余数 第5单元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 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第8单元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② 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 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第9单元数学广角 【搭配】

 无论是物体搭配,还是数字搭配,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依次进行搭配。

 【排列】和【组合】的一些基本方法:

 图解、连线、列表、计算等 ​ 【掷一掷】:统计方法:

 ①画“正”字统计 ②画条形统计图统计 可能性:谁的数量多谁摸到的可能性就大(经常、偶尔 、差不多)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1单元 测量 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3单元 四边形 第4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5单元时 分 秒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8单元可能性 第9单元数学广角

 第1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 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 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 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

 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 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 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3单元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第4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

 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 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3、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商-余数 商=被除数÷除数-余数

 第5单元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 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 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第8单元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② 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 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第9单元数学广角 【搭配】

 无论是物体搭配,还是数字搭配,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依次进行搭配。

 【排列】和【组合】的一些基本方法:

 图解、连线、列表、计算等 ​ 【掷一掷】:统计方法:

 ①画“正”字统计 ②画条形统计图统计 可能性:谁的数量多谁摸到的可能性就大(经常、偶尔 、差不多)

篇七: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课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 课型 新授 课 2

 题 算 教材分析 时

  教材给出购物的实际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选择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的可能用一步就能解答,教师选择需要用两步解答的问题展开讨论。先分步列式,再把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先要求学生分步进行解答,这是学生过去已有这方面的练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怎样把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在“小熊购物”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写法,3×4+6 或 6+3×4。从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从购物算钱的过程及对照分步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并掌握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3.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混合运算两步式题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能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脱式运算的格式。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

 环节 老师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在动物学校的旁边开了一家超市,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那儿购物。今天,小熊哥俩正在商店里购物呢!你想看看吗? 2.教师出示情境图,教师板书课题:小熊购物 1.解决第(1)个问题“胖胖应付多少钱?” 1)“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总结重要数学信息。

 2)

 “胖胖应付多少钱?”这个问题,你打算如何解决?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3)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出现的不同做法 4)展示学生作业,并引导其他学生质疑 “第二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若学生中不自 主 出现第二个算式,教师引导探 究 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新知 5)脱式计算: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教师结合算式指导学生进行脱式计算,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6)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总结 互相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教师小结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学习脱式计算 3×4+6

 6+3×4

 师:在数学上,两步以上的计算可以用递等式来计算,递等号写在算式的下 图 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

 交流各自的想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学 生 交×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 流 自 己×4”表示 4 块面包共付 12获 得 的元,所以 3 和 4 要先乘。12+6=18(元)表示4 块面包信息。

 和 1 个蛋糕共付 18 元。

  ②算式“6+3×4”中的“3以 小 组×4”表示 4 块面包共付 12为 单 位元,所以 3 和 4 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 个蛋糕开 展 活和 4 块面包共付 18 元。两种 动,

 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

 学 生 展所以,3×4+6 与 6+3×4 这两 示 自 己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 4 个面 的算法。

 包和 1 个蛋糕共付多少元。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交流汇报,

  展示 3×4=12(元)

 20-

 12=8(元)

  (1)第一步先算什么?3 包 饼干的价钱。

  (2)第二步算什么 ?找回 的价钱。

 20-3×4

 巩 固练习,深 化认 识

 面,且在算式的左边。

  (1)第一步先算什么?也就是谁的价钱?得数 12 写哪里?后面算的部分照抄在后面,第二步算什么?=18

 继续写在下面。

 3×4+6

  6+3×4 =12+6

  =6+12 =18

  =18 2、解决第(2)个问“壮壮有 20 元钱,买 3 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讨论解决办法

  展示作业 3×4=12(元)

 20-12=8(元)

  (1)第一步先算什么?3 包饼干的价钱。

 (2)第二步算什么 ?找回的价钱。

 20-3×4

  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3.归纳小结 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下面 1.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0-2×7

 5×3+4

  4×6-20 2.出示练一练 1.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3.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 (练一练第 2 题)

 4.出示第 3 题情境图,看图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先算乘,后算加、减

 为 学 生提 供 充分 的 自主 探 索的 时 间和空间,让 学 生在、交流中 发 现并 掌 握用 递 等式 计 算的方法。

 鼓 励 学生 自 主探究

 通过几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想法。

 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1)淘气有 50 元,买8 张儿童票,应找回多少元? (2)结合情境图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

 8×2+4

  50-4×5

  8×7-50 5.出示第 5 题,一共能坐多少人? 6.完成第 6 题,装车轮。

 畅 谈感受,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交 流有什么话想对自己或者大收获

 有乘有加的算式,先算乘,后算加;有乘有减的算式,先算乘,后算减。

  家说吗?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

  3×4+6

  6+3×4 =12+6

  =6+12 =18

  =18

  教学反思 教材创设了“小熊购物”这一问题情境,在讨论“胖胖该付多少元”这一问题时,教材列举了两个用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得出结果,通过分步计算让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发展学生解识问题的能力。

 计算教学是新老教材都有的,也是很难上出新意,很难有所窜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提倡让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本节课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情境教学的优势,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结论让学生自己来总结。一堂课下来,不难发现孩子的思维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尽管有许多让我欣慰的地方,但也有让我遗憾之处:“学会等待”是一位老师指导我上课时告诉我的,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当学生对 6+3×4中前面没算的部分应照 抄到哪个位置发生疑问时,我应该学会等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否则学生只能无奈的,稀里糊涂的接受,而未能真正让生理解。那么,我们何不如先放一放,当教学到 20-3×4 时,再来让学生讨论 20-应该写在哪里?很显然前面没算部分应写在前面,再让生回首看看 6+3×4 的 6+也应照抄在哪里?相信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从而也更能体现课堂的生命力、创造力。

 第二课时: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课

 小熊购物-除加、除题 减混合运算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购物的实际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选择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的可能用一步就能解答,教师选择需要用两步解答的问题展开讨论。先分步列式,再把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先要求学生分步进行解答,这是学生过去已有这方面的练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怎样把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在“买文具”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从购物算钱的过程及对照分步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个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并掌握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先算除法,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巩固脱式计算的格式,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挂图、数字卡片。

 课时 2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 P5 主题图,引 交流 各自的导学生观察。

 想法:

 1. 理解图示内容,让 组织 学生讨学生找信息。

 论:

 先求出 2. 笑笑一共要多少 每本 作文本学生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

 元? 多少元,再求 3. 解决问题。

 一本 作文本

  (1)列算式。学 和一 本英文 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 本一 共多少

 方法:

 元。(1)列

 a. 18 ÷ 3=6 算式 。学生自

 (元), 6+4=10(元)

 通过

 讨论可主答:(略)

 以 得 出 方 探

 b .

 18÷3+4 法:

 究

 =6+4

 a. 18÷ 新

 =10(元)

 3=6

 (元), 知 答:(略)

 6+4=10(元)

  (2)理解算理, 答:(略)

 掌握算法。

  b .

  小组讨论:18÷3 18÷3+4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表示上意思。

  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

 算式“18÷3+4” =6+4 中的“10”表示 3 本

  并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方法。

 作文本 18 元,“18÷ =10 ( 元 )

 3”表示 1 本作文本多 答:(略)

 少元。所以“18÷ 小组 讨论:3+4”表示 1 本作文 18÷3+4 表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

 本一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 18÷3=6,再算 2+4=6,用脱式计算式

 (3)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 尝 试 解 决 问题。

 (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示 什 么 意思。

 因 此 计 算“18÷3+4”的时 候,应先 算 18 ÷3=6 , 再 算6+4=10,用脱式计算式

  有加 法又有除法 时,要先算 除法后算加法。

 学生 发现:既有 减法又有除 法的两步 计 算 式题, 要先算除法 ,后算减法。

  引 导 学生小 结得出结论 :计算除加 、除减两步 计算式题的 运算顺序是 什么?(先 算除法后算加减)

 学生 讨论得出结论:

 先算 乘,后算加、减

  1.哪种方法做的 对?说一说。

 学生 讨论交3 × 5+8

 3 × 5+8

 流想 法:不25-20÷5

 25-20÷5 参加 运算的=15

  =15+8

  部分 要抄下=25-4

 =5÷5 来, 等号前=23

  =23

  后 应 该 相=21

 =1 等。

 2.出示第6页试一试, 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 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学生 独立完贵多少元? 成。

 3.结合上面的情 境说说下面算式的意 思,并算一算。

 巩3 × 7+12

 固5-12÷4

 练4.练一练

 习(1)出示第 1 题,÷...

推荐访问: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知识点 上册 单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