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黄山奇松》说课稿,菁选五篇

时间:2023-07-27 08:50:08 来源:网友投稿

《黄山奇松》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谭文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山奇松》说课稿,菁选五篇,供大家参考。

《黄山奇松》说课稿,菁选五篇

《黄山奇松》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谭文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1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将黄山奇松的秀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情感训练的美文。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受年龄限制,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和能力仍有限,对黄山松树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特点和5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3.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4.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教学重点是: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分别是:

  板块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以“黄山四绝”的图片引入课文,配以优雅的乐曲。

  2、在出示图片的同时,我提出导语:对于黄山,大家了解多少呢?“黄山四绝”是否有听说过?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却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一起来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这样设计将思维由黄山引到黄山四绝再到黄山奇松,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

  板块2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文本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

  字音易错的字,如宾、卧。宾容易读成bing,in和ing不分,卧由于即墨方言土语的特点学生容易将圆口O发成扁口。

  字形易错的字,如陡、卧。陡容易将双耳旁写成双人旁。卧左边部分的笔顺易写错。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练一练。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然后相互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板块3 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我分为两部分,分别出示主话题。

  第一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文章中具体写了哪些松树?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带着问题小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讨论。让学生划出描写三种松树的相关句子。

  3、指名学生回答自己所划句子,然后问学生“你喜欢哪种松树?为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或者动情地朗读课文当中的句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展示黄山三松的图片,让学生对号入座,指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尽量复述。让学生在对号入座这样的小游戏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印象。

  5、让学生再美美地整体读一遍这三部分句子,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尝试背诵它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黄山上只有这三种松树吗?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有的学生会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处处”看出来,有的学生会从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态”看出黄山松树的姿态之多,还有的学生会从标点省略号中看出来还有很多种姿态的松树作者没有写。

  2、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自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板块4 赏读积累,拓展延伸

  1、学生试扩展第三自然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性。

  2、学生自读课文,体味作者语言,说说作者是怎么将三松的奇美写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累这样的方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另外“三绝”,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写其中一绝。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在积累*鸣,整合中深化。同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这样设计板书:

  黄山奇松

  陪客松

  处处 迎客松 千姿百态

  送客松

  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黄山奇松》说课稿2

  【活动掠影】

  课例研讨范围

  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比赛课

  校级“以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有效性”研究课

  课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会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题研究重点

  信息技术提升语文有效性的组织与实施研究

  教学准备

  教师:白板运用设计与制作、收集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实行关于黄山的综合性学习,完善收集整合文本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实录】

  一、复习导入—复习旧知,引出重点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它被誉为

  生:天下第一奇山(齐说)

  师:它以四绝闻名于世,即

  生: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齐说)

  师: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白板展示“黄山四绝”图片]

  生:情有独钟(齐说)

  师:[白板展示黄山松图片]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黄山,我们齐读课题,注意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了吗,是什么呢?

  生:奇(齐说)

  师黄山的松奇在哪儿呢?我们一起去感受一番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批注点评

  师:同学们,黄山最妙的观松松是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请大家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玉屏楼被称为“黄山绝胜处”?

  生:在这里我们可尽睹三大名松的风采

  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生:这里的景色最美

  师:这就是“黄山绝胜处”是观赏奇松最好的地方

  师: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你们最感兴趣的哪一个呢?想不想看一看?

  生:我最喜欢“迎客松”

  师: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呢?[白板出示迎客松图象]

  生: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从这句话中的“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白板设计:在图片右侧出示这段文字,老师根据学生发言在“姿态优美”下画上着重号]

  师:还有哪里看出了迎客松的“奇”?

  生:“枝干遒劲” 的“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白板设计:在“遒劲”下画上着重号,批注,雄健有力]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迎客松的枝干是怎样地粗壮有力。[白板设计:通过白板放大图片,聚焦迎客松的枝干,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遒劲”]

  生:“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了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白板设计:在“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下画着重号]

  生:“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白板设计:在“饱经风霜”下画着重号]

  师:你对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用这个词我们还能形容什么对象呢?

  生:“饱经风霜”是指经历的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一般都是来形容人或建筑物的。

  师:瞧!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白板设计:出示老爷爷的图片,聚焦脸部特写]

  生:老爷爷额头上布满了皱纹,他一定经历了许多坎坷。

  师: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那我告诉你,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它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白板设计:再次聚焦迎客松的树干]

  生:树皮变得开裂,斑驳

  生:上面满是伤痕

  师: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

  生: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齐说)

  师: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生练读,师指名读,齐读

  师:迎客松还奇在哪里呢?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白板设计:出示这段文字]

  师: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

  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从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热情的欢迎”体现了迎客松非常热情

  师: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想一想,它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贵宾呢。(小组讨论交流)现在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

  生表演

  师: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它读好吗?请同学们先练一练,呆会儿我们比比,哪棵迎客松最热情。练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师: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

  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白板设计:出示这段文字]

  师: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

  生:很高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生:“代表”“象征”体现了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白板设计:老师在“代表”、“象征”下画上着重号]

  师:你是如何理解“代表”“象征”的呢?

  生:人们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奇松,看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黄山

  师:你真会读书。你是真真读懂了这句话,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迎客松是那样的奇特,让我们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吧

  (生看白板,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师:你们还想看什么松?

  生:陪客松

  师:[白板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生:“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白板设计: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师圈画出“绿色的巨人”]

  师: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师: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白板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白板设计: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生: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 [白板设计:圈画“天然盆景”]

  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

  生:盆景

  师:[白板设计:在送客松图片左边出示园林盆景图,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

  生:天然的(齐说)

  师: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生: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白板设计:圈画“依依不舍”]

  师:送客松是那样的依依不舍,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

  生:我好舍不得你们走呀,黄山还有许多美景呢

  生:再见了,朋友!希望你们以后能再来黄山。

  ……

  师: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生练读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师:刚才同学们所见到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虽各有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

  生:(齐说) “奇”

  师:现在,我们已登上玉屏楼去看着这黄山的三大名松啊!让我们大家一起美美的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领略一下三大名松的“奇”,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女生读“迎客松”,男生读“陪客松”,齐读“送客松”) [白板设计:出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三、其他松—想象练说,自主操作

  师: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生:黄山松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

  生:黄山的松千姿百态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生: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师: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

  生:不是,还有许多(齐说)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省略号

  师:是啊,黄山上的奇松有许许多多,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生:想(齐喊)

  师:[白板出示黄山十大名松的图片,学生观赏]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

  生:像龙

  生:我觉得像蘑菇

  生:我觉得第三幅像老鹰

  ……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但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比较简单,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模仿一下三大名松的写法,可以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向大家介绍一下黄山松。(生交流讨论,指名说)

  生:我最喜欢的是第5幅黄山奇松。这棵黄山松外形像一条腾飞的卧龙。大家请看在树干顶部,分两枝盘屈生长,右枝茂盛中间分叉,好似巨龙怒吼,左枝细长,向后弯曲延伸,好似龙尾。你看它昂首挺立,很有龙出升天的感觉!所以我给这棵松起名为“巨龙腾飞” [白板设计:让学生上台边解说边操作白板,向大家介绍其中一棵黄山奇松。]

  ……

  师:刚才几位同学介绍的真不错,抓住了黄山松的奇特外形,有的还用上了书上的一些词句,真是活学活用啊

  师: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

  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师: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白板设计:出示课文第三节]

  师: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

  四、总结全文—课外拓展,综合训练

  师: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白板出示黄山全景,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谁能来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生:去过五岳之后就不想去看其他山了,去过黄山之后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

  师:相信同学们看了黄山的奇松有很多体会,但却没有机会说,下面就让我们以作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吧。[白板设计:出示作业要求]

  1、模仿文中“迎客松”的写法,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松树写下来。

  2、把自己喜爱的松树画下来。

  【反思与评析】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样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许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等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白板这一新型教学辅助工具走进了我们教师的课堂,白板以其优越的直观性、情景性、交互性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这节课我利用白板辅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在课上我以“白板”这一辅助工具,充分彰显白板技术的独特功能,帮助学生进有有效的学习

  一、直观展示:创设鲜亮的视觉效果情景,激活学习情趣,提升有意注意

  在教学中,白板可以活化教材,能够很方便的补充一些教学资源,如对课文背景的补白,在课堂中,随时可以在白板上插入图片、影像、音乐,这与传统的课堂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教学资源的补充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使其更为有效。

  在教学《黄山奇松》之前,我曾在班里做过一个调查,我班的学生有近一半是外来工子弟,*时很少有机会出去旅游。经统计我班去过黄山的只有2个,针对学生对黄山松知之甚少,很难体会到黄山松的神奇秀美的实际情况,我利用白板给学生提供各种资源,找到了许多图片,并配以音乐,激情渲染,让学生有直观感受,产生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示了大量的黄山奇松的图片,学生一下子被这美景所吸引,对“黄山奇松”有了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情境展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提升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

  利用白板出示图片等教学资源是其根本就是为是创设情景,将抽象的文字素描转化为形像的图片画面,将生活中的真实影子移至课堂,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节课是问题解决课,我抓住文章主线引领全文,抓住“黄山松‘奇’在哪里?”这个大问题来贯穿全文,让学生把这节课对黄山奇松奇特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以图辅读,以读促悟,努力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我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就体会到“奇”,而是让学生先通过“遒劲”和“饱经风霜”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此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迎客松的图片,其中“枝干遒劲”学生理解不深刻。在设计白板运用时,我通过白板放大聚焦,充分让学生直观感受枝干“遒劲”的有力,再读出这种生命力来,接着抓住“饱经风霜”一词体会奇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通过小组综合性学习对“饱经风霜”进行交流,学生能够理解“饱经风霜”的含义,但感受不深,我利用白板出示了一幅老爷爷的图片,聚焦面部特写,引导学生观察,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通过感受,再次观察迎客松的枝干,学生对于“饱经风霜”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此时再读再悟,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图为读服务,读为悟服务,悟反过来促进朗读的提高。在让学生理解课文时,我也努力创设情境,比如学生都知道迎客松伸出手臂是在迎接客人,可这样理解太*淡了,怎样调动学生的感受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迎客松,你会对前来参观的客人说些什么?同时我出示“迎客松”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迎客松的姿态,接着我让全班同学交流。通过这一形式,学生离迎客松就近了,对迎客松的奇特感受就更深了。

  三、交流互动:以白板技术性激活多元多向互动提升教学有效性

  “白板“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在它的交互性。与一般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它随时的对学生的发言、材料的展示进行整合归纳,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学习的要点。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课堂更加活跃。比如在讲到“迎客松”的奇特时,我先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学生自读感受交流。当学生讲到“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等词时,我适时的根据学生的发言在白板上用笔作下了批注。学生多种感观相结合关注到学习重点,同时了学习了批注的方法。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如看图介绍黄山奇松时,学生就一边向其他同学介绍一边操作白板,学生根据自己介绍的重点,及时的对图片放大缩小聚焦圈画等。听的同学更兴趣深厚,关注度极高,学习氛围更为深厚

  白板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也能促进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然而反思一下我们*时的教学习惯,由于时间、精力、学校硬件设施的局限,*时可能更多的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作秀,而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一切教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跟历史的发展一样,需要一个过程,可能这个过程很长很长,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取其优点,克服各种困难。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在课程中发挥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的功能。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帮助教学的改革,促进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黄山奇松》说课稿3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1、导入课文

  以“黄山四绝”引入课文,课件出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我们就去一探究竟。根据“情有独钟”质疑:黄山奇在哪儿?

  3、精读课文。主要采用抓住重点段,也就是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松之奇。黄山松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节。读后请同学们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的感悟。这儿我主要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

  然后先出示语句,再读体会。

  4、品读语句,感受松之奇。引导学生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到以下几点

  交流: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磨难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

  三奇热情好客

  在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利用网络,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本篇课文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但在这节课中,我还是忽略了很多细节,教学中资料准备的不够多,孩子们缺乏情深体验,感受不够深刻,导致孩子们的配合也不够高,因而老师讲述多了点。

《黄山奇松》说课稿4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启动、编写到实验、总结、推广,已经有六个年头了。六年来,这套教材的使用,无疑为我们进一步转变语文教学观念,真正确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语文教育思想作出了方向性的启示,同时也为我们深化小语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展现了广阔的前景。苏教版小语教材中入选的课文文质兼美,声情并茂,字里行间闪耀着美的光彩,蕴含着美的情趣。今天我有幸执教的《黄山奇松》一课,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文章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得黄山更加秀美。就本文而言,由于学生对黄山以及黄山奇松感性认识上的不足,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体会情感出现障碍,对感悟课文内容,读好课文带来不利影响,那么如何结合本课的实际,准确定位好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好本节课的立身之本。当初备课时,在制定教学目标上,可谓下了一番功夫。苏教版小语教材明确提出“语文姓语”、“小语姓小”,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学科定性、定位观。“语文姓语”,明确了语文的工具性,认定了教会学生掌握语文工具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小语姓小”,明确了小语教学的基础性,认准了小学只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不是要从理论意义上向学生传授语言学的知识,而是要从实践意义上去培养他们最起码的运用水*的语文基本功。从这一思想来看,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学习语言,必须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小学生需要学习的是课本中原汁原味的东西,而绝不是关于课本的那些零碎枯燥的东西,基于这一定性、定位观,结合新大纲的精神,从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及学生存在的认知障碍的实际出发,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品读,在读中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审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黄山的热爱;

  3、注重积累运用,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会介绍黄山美景。

  教学目标定位好后,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理之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那么,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我力求体现“以读书为主线,强调读中感悟,提倡活记乐背,注重迁移运用”这一指导思想,下面我想就这四点的教学,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以读为本,将读书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苏教版小语教材特别注重“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读作为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年来,语文教学在实践上的最大误区便是“途径”不明。我们一直未能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儿童语文能力是怎样形成的?语文课上学生语言训练的根本途径和动行机制是什么?以往,我们总是习惯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来组织教学结构,以各种分析和各类知识的灌输来取代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不肯让学生直接充分地接触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学生学到手的不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语言材料,而是诸如“艰苦朴素”“英勇顽强”之类概念化、标签式的“被榨干了汁水的语言的标本”。为了改变这种错误的语言学习之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按照“初读感知——熟读感悟——品读体会——记忆背诵”四个基本环节进行。首先要求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接着让学生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说说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在整体感知第二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学习迎客松,通过“循文明象、体情悟道”感悟文中“枝干遒劲”和“饱经风霜”这两个新词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细读品味,读出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练习背诵。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最后通过观赏其它奇松,齐读最后一节,结束新课的学习。这样,通过全程的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二、以感知为基础,将读中感悟作为理解课文的手段。

  感悟,感知而领悟。感悟,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目标,又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基本方法。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从新大纲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感悟是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前提,感悟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察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如何让学生感悟的呢?

  1、悟其意。

  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侧重于悟其意。如《黄山奇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句话,学生难以理解“代表”“象征”的含义。领悟的方法还是先要从整体上去感知:它为什么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为什么象征着黄山?对于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一代而过,充分让学生自悟,自己理解。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中提升对词句内涵的领悟。学生学习的是母语,课文大多数文字一读就懂的,所以要择其需要领悟处领悟之。

  2、悟其情。

  “情”,就是学生对文章所描写的景或物产生的特定情感。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对奇松的情,主要是从奇上产生的"。在引导学生领悟迎客松奇时,我突出重点,防止教学程式化。悟其情的方法,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这就是说,鼓励学生议论纷纷,对课文有多元的理解。因此,在学生看完迎客松的图片,读完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之后,我就安排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的想法,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侧重领悟迎客松的奇。

  三、活记乐背,积累言语材料,积淀语感经验。

  新大纲要重视在读中感悟,但更强调语言积累。强调语言的积累,那么究竟要积累什么?积累范文的语言,而绝不是积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阅读教学要重视读书和背诵,要让学生学习“语文”本身,而不是“关于语文”的东西。这是我们苏教版一贯倡导的思想。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注重让学生积累范文语言,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写得多好,不仅把迎客松写得美,写得奇,还写出了迎客松的地位,这么好的句子,不让学生背上,不让学生将范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的语文能力怎么能提高?其次重视积累,还包括积累名家名句,名人名言,好词佳句等等。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补充了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并让学生记住,学生很高兴,很乐意地去背了。记得苏教版小语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爬云龙山观景台,便见到一个少先队员一边向上爬一边对他的小伙伴大声吟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看,这个同学学过的《登鹳雀楼》诗竟在这儿派上了用场。我今天让学生们记住徐霞客的名言,说不准哪一天学生真游玩完黄山后,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慨,那时真有一鸣惊人之感。若是*日这些同学积累甚少,头脑空空,我想即便面对更加绮丽迷人的景色,恐怕也只能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吧!

  四、创设情境,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由模仿到创造,由完成老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说、写实践,并积极向课外语文活动延伸,这是苏教版在注重迁移运用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利用学生对黄山奇松的了解,让学生学会介绍黄山奇松,这不光是很好的迁移运用,更是一个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口头言语交际日益频繁。因此重视说话教学,加强言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也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抓住小学阶段发展儿童口语的最佳期,十分重视说话训练,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安排了相当数量的言语交际和观察表达练习。其中言语交际训练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要学生联系生活经历再造想象,发展言语的交际功能,沉淀言语的交际经验。从这点来看,让学生在家长面前介绍黄山奇松正是为了创设口语表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此外,我在布置课后作业上还安排了仿照第二自然段描写三大名松的写法,描写校园中三座典型的建筑物,这也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写作迁移运用,进行写的训练。

  总之,小学语新大纲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昭示我们的语文教改之路,也正是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融字词句训练于其中,强调朗读感悟,要求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说、写促读,提倡活记乐背,增加积累,注重说、写结合,促进迁移运用。一句话,这就是走“以读为本、内化语言”之路。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主观上,我力图体现新大纲的精神,展示苏教版教材的教革方向,努力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客观上,由于本人理论和实践水*的有限,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及说课中的许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恳请各位专家、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黄山奇松》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XX号说课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 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优美地写出了黄山松的奇特与千姿百态,其中具体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突出显示了黄山松的“奇”,表达了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之情。

  二、 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感受黄山松的“奇”。

  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第二点为教学重难点。

  三、 说教法、学法

  为了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阅读法,讲授法。学法则有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四、 说教学过程

  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整堂课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来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奇松是四绝之首,今天,我们就登上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去欣赏一下黄山的奇松。

  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精读课文,体会松“奇”

  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先快速浏览一遍第二自然段,说说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哪几棵松。在学生回答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之后,让学生默读一遍第二自然段,分别用直线、波浪线和虚线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在划对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棵松来读一读。

  读完之后,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黄山的松被称为奇松,而且作者在那么多千姿百态的松树里挑了这三棵来写,想必这三棵松肯定是最奇的,那么这三棵松奇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迎客松奇在哪里。

  这时,我会把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出示在PPT上,让学生仔细阅读,并说说这些句子分别写了迎客松的哪些内容。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归纳出这几句分别写了迎客松的姿态、名字由来和地位。关于迎客松的姿态奇,我主要引导学生注意“虽然……却仍然”这一句,让学生从这句带有转折意味的句子中感悟迎客松的姿态奇。

  而迎客松的名字由来奇,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加上看课文的迎客松插图,让学生通过图文直观感受迎客松长成欢迎客人的模样,这本身就是一奇。至于地位奇,我会引导学生看“乃至整个黄山的代表”一句,让学生感受到一棵树能代表一座山,这也是奇。

  至于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奇,我就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着迎客松,自主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亲近文本,自读自悟,在阅读、思考与交流中感悟黄山松的奇。

  第二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所以在学生感悟出黄山松奇的基础上,我会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从开头到“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一部分。我首先会让学生集体朗读一遍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隐去其中一些重要描写(如下),先让几位学生试着填一填,再全班试着填一填。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_______称为“黄山绝胜处”的________了。楼前悬崖上有“_____”“______”“______”三大名松。迎客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_______,却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有一丛_______________,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词析句,探究修辞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和比喻,还有排比。正是这些修辞手法,让黄山奇松更加生动传神,因此对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很有必要。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让学生试着分析一下这个句子,说说这个句子里包含哪些修辞手法,并点评一下这个句子好不好。我会做适当的提点,让学生感受到修辞的奇妙,仅仅只用了短短29个字,就把黄山松千姿百态的.特点写活了。同时,我也会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四)总结升华,运用训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登上了玉屏楼,看了黄山三大名松,感受到三大名松的奇。现在,如果你是个小导游,你能把黄山奇松(选取一棵)介绍给游客听吗?请同桌之间互相配合,一人演游客,一人演导游,自行组织对话,注意要把黄山松的奇表达出来。这样设计,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训练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除了课文介绍的黄山奇松,黄山还有三绝,课后选择其中一绝搜集资料,看看它到底绝在哪儿?明天课上交流。

  六、板书设计

  16 黄山奇松

  姿态

  奇 名字由来

  地位

  黄山之松 比喻

  千姿百态


《黄山奇松》说课稿 (菁选5篇)扩展阅读


《黄山奇松》说课稿 (菁选5篇)(扩展1)

——黄山奇松说课稿10篇

黄山奇松说课稿1

  你们好!我是来自安徽省合肥市的语文教师孙云。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第一课《黄山奇松》。

  以下是我的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学情分析:由于我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黄山,而他们对于黄山奇松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多媒体课件能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多媒体理解“枝干遒劲”“饱经风霜”“千姿百态”等词语,了解黄山松的“奇”。

  2、过程和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朗读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教学过程及多媒体运用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下面我就具体来说说如何将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教学过程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感兴趣的问题才会主动的探究,在上课之前我就在想,怎么才能把孩子兴趣提上来,让他们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所以,在导入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悬崖上争奇的松树、山峰上矗立的怪石、峰壑中弥漫的云海、四季常暖的温泉,将学生进入情境。这时我再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地方,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很快就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向往。通过先看再说,学生对黄山已有了初步的感知,为学习下文打下了基础。

  (二)、直观感知,走进黄山。

  有了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学生没有去过黄山,我就出示一幅地图让学生自己找,并说出位置。

  (三)、过程体验,解决重难点。

  接下来就是感受黄山松的"“奇”。

  激“思”学文,突出奇松。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先是出示徐霞客的名言导入新课,接着激发学生对名言进行思考,想想这句话的意思,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借助于课件对“五岳”作了提示。当学生初步理解了这句话以后,我又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徐霞客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由此进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从而理解黄山“四绝”及人们对奇松情有独钟。

黄山奇松说课稿2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扫除障碍,整体感知,并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精读第二自然段,品味课文“精当”的用词,体会三送的奇特,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习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

  1、创设情境,学生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级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第一课时,我采用多媒体播放一组黄山风景图,并配以乐曲,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2、由扶到放,自主合作。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3、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品读感悟”、“情感熏陶”等语文学科个性。采用“读—感—品”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了引导。

  4、参与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指导背诵”的环节,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五、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引读课题后,让学生提取第一自然段的信息。

  (2)完成填空,并朗读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当

  2、精读课文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分别读描写三松的句子,并找出评价最高的松树。

  (2)重点介绍“迎客松”,从描写迎客松“奇”的词语出发,配合资料、造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迎客松的形态的奇特,以及生命力的顽强。

  (3)用填空的形式指导学生背诵。

  (4)放手让学生自由解读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朗读课文时注意对重点词的分析,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5)对于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安排,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填空,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3、拓展延伸

  (1)通过让学生介绍祖国的名胜,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作业的设置。我让学生在提供的图片中选择,仿照课文中三松的描写方式练习写话,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情感的升华。

  4、板书设计

  因为第二课时的重点在三松,所以我的板书也是以此为基础,直观地展示了课文的重点。

黄山奇松说课稿3

  【活动掠影】

  课例研讨范围

  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比赛课

  校级“以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有效性”研究课

  课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会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题研究重点

  信息技术提升语文有效性的组织与实施研究

  教学准备

  教师:白板运用设计与制作、收集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实行关于黄山的综合性学习,完善收集整合文本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实录】

  一、复习导入—复习旧知,引出重点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它被誉为

  生:天下第一奇山(齐说)

  师:它以四绝闻名于世,即

  生: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齐说)

  师: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白板展示“黄山四绝”图片]

  生:情有独钟(齐说)

  师:[白板展示黄山松图片]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黄山,我们齐读课题,注意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了吗,是什么呢?

  生:奇(齐说)

  师黄山的松奇在哪儿呢?我们一起去感受一番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批注点评

  师:同学们,黄山最妙的观松松是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请大家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玉屏楼被称为“黄山绝胜处”?

  生:在这里我们可尽睹三大名松的风采

  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生:这里的景色最美

  师:这就是“黄山绝胜处”是观赏奇松最好的地方

  师: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你们最感兴趣的哪一个呢?想不想看一看?

  生:我最喜欢“迎客松”

  师: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呢?[白板出示迎客松图象]

  生: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从这句话中的“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白板设计:在图片右侧出示这段文字,老师根据学生发言在“姿态优美”下画上着重号]

  师:还有哪里看出了迎客松的“奇”?

  生:“枝干遒劲” 的“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白板设计:在“遒劲”下画上着重号,批注,雄健有力]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迎客松的枝干是怎样地粗壮有力。[白板设计:通过白板放大图片,聚焦迎客松的枝干,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遒劲”]

  生:“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了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白板设计:在“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下画着重号]

  生:“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白板设计:在“饱经风霜”下画着重号]

  师:你对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用这个词我们还能形容什么对象呢?

  生:“饱经风霜”是指经历的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一般都是来形容人或建筑物的。

  师:瞧!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白板设计:出示老爷爷的图片,聚焦脸部特写]

  生:老爷爷额头上布满了皱纹,他一定经历了许多坎坷。

  师: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那我告诉你,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它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白板设计:再次聚焦迎客松的树干]

  生:树皮变得开裂,斑驳

  生:上面满是伤痕

  师: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

  生: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齐说)

  师: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生练读,师指名读,齐读

  师:迎客松还奇在哪里呢?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白板设计:出示这段文字]

  师: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

  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从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热情的欢迎”体现了迎客松非常热情

  师: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想一想,它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贵宾呢。(小组讨论交流)现在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

  生表演

  师: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它读好吗?请同学们先练一练,呆会儿我们比比,哪棵迎客松最热情。练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师: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

  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白板设计:出示这段文字]

  师: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

  生:很高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生:“代表”“象征”体现了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白板设计:老师在“代表”、“象征”下画上着重号]

  师:你是如何理解“代表”“象征”的呢?

  生:人们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奇松,看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黄山

  师:你真会读书。你是真真读懂了这句话,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迎客松是那样的奇特,让我们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吧

  (生看白板,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师:你们还想看什么松?

  生:陪客松

  师:[白板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生:“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白板设计: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师圈画出“绿色的巨人”]

  师: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师: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白板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白板设计: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生: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 [白板设计:圈画“天然盆景”]

  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

  生:盆景

  师:[白板设计:在送客松图片左边出示园林盆景图,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

  生:天然的(齐说)

  师: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生: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白板设计:圈画“依依不舍”]

  师:送客松是那样的依依不舍,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

  生:我好舍不得你们走呀,黄山还有许多美景呢

  生:再见了,朋友!希望你们以后能再来黄山。

  ……

  师: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生练读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师:刚才同学们所见到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虽各有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

  生:(齐说) “奇”

  师:现在,我们已登上玉屏楼去看着这黄山的三大名松啊!让我们大家一起美美的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领略一下三大名松的“奇”,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女生读“迎客松”,男生读“陪客松”,齐读“送客松”) [白板设计:出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三、其他松—想象练说,自主操作

  师: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生:黄山松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

  生:黄山的松千姿百态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生: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师: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

  生:不是,还有许多(齐说)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省略号

  师:是啊,黄山上的奇松有许许多多,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生:想(齐喊)

  师:[白板出示黄山十大名松的图片,学生观赏]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

  生:像龙

  生:我觉得像蘑菇

  生:我觉得第三幅像老鹰

  ……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但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比较简单,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模仿一下三大名松的写法,可以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向大家介绍一下黄山松。(生交流讨论,指名说)

  生:我最喜欢的是第5幅黄山奇松。这棵黄山松外形像一条腾飞的卧龙。大家请看在树干顶部,分两枝盘屈生长,右枝茂盛中间分叉,好似巨龙怒吼,左枝细长,向后弯曲延伸,好似龙尾。你看它昂首挺立,很有龙出升天的感觉!所以我给这棵松起名为“巨龙腾飞” [白板设计:让学生上台边解说边操作白板,向大家介绍其中一棵黄山奇松。]

  ……

  师:刚才几位同学介绍的真不错,抓住了黄山松的奇特外形,有的还用上了书上的一些词句,真是活学活用啊

  师: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

  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师: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白板设计:出示课文第三节]

  师: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

  四、总结全文—课外拓展,综合训练

  师: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白板出示黄山全景,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谁能来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生:去过五岳之后就不想去看其他山了,去过黄山之后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

  师:相信同学们看了黄山的奇松有很多体会,但却没有机会说,下面就让我们以作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吧。[白板设计:出示作业要求]

  1、模仿文中“迎客松”的写法,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松树写下来。

  2、把自己喜爱的松树画下来。

  【反思与评析】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样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许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等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白板这一新型教学辅助工具走进了我们教师的课堂,白板以其优越的直观性、情景性、交互性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这节课我利用白板辅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在课上我以“白板”这一辅助工具,充分彰显白板技术的独特功能,帮助学生进有有效的学习

  一、直观展示:创设鲜亮的视觉效果情景,激活学习情趣,提升有意注意

  在教学中,白板可以活化教材,能够很方便的补充一些教学资源,如对课文背景的补白,在课堂中,随时可以在白板上插入图片、影像、音乐,这与传统的课堂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教学资源的补充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使其更为有效。

  在教学《黄山奇松》之前,我曾在班里做过一个调查,我班的学生有近一半是外来工子弟,*时很少有机会出去旅游。经统计我班去过黄山的只有2个,针对学生对黄山松知之甚少,很难体会到黄山松的神奇秀美的实际情况,我利用白板给学生提供各种资源,找到了许多图片,并配以音乐,激情渲染,让学生有直观感受,产生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示了大量的黄山奇松的图片,学生一下子被这美景所吸引,对“黄山奇松”有了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情境展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提升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

  利用白板出示图片等教学资源是其根本就是为是创设情景,将抽象的文字素描转化为形像的图片画面,将生活中的真实影子移至课堂,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节课是问题解决课,我抓住文章主线引领全文,抓住“黄山松‘奇’在哪里?”这个大问题来贯穿全文,让学生把这节课对黄山奇松奇特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以图辅读,以读促悟,努力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我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就体会到“奇”,而是让学生先通过“遒劲”和“饱经风霜”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此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迎客松的图片,其中“枝干遒劲”学生理解不深刻。在设计白板运用时,我通过白板放大聚焦,充分让学生直观感受枝干“遒劲”的有力,再读出这种生命力来,接着抓住“饱经风霜”一词体会奇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通过小组综合性学习对“饱经风霜”进行交流,学生能够理解“饱经风霜”的含义,但感受不深,我利用白板出示了一幅老爷爷的图片,聚焦面部特写,引导学生观察,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通过感受,再次观察迎客松的枝干,学生对于“饱经风霜”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此时再读再悟,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图为读服务,读为悟服务,悟反过来促进朗读的提高。在让学生理解课文时,我也努力创设情境,比如学生都知道迎客松伸出手臂是在迎接客人,可这样理解太*淡了,怎样调动学生的感受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迎客松,你会对前来参观的客人说些什么?同时我出示“迎客松”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迎客松的姿态,接着我让全班同学交流。通过这一形式,学生离迎客松就近了,对迎客松的奇特感受就更深了。

  三、交流互动:以白板技术性激活多元多向互动提升教学有效性

  “白板“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在它的交互性。与一般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它随时的对学生的发言、材料的展示进行整合归纳,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学习的要点。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课堂更加活跃。比如在讲到“迎客松”的奇特时,我先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学生自读感受交流。当学生讲到“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等词时,我适时的根据学生的发言在白板上用笔作下了批注。学生多种感观相结合关注到学习重点,同时了学习了批注的方法。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如看图介绍黄山奇松时,学生就一边向其他同学介绍一边操作白板,学生根据自己介绍的重点,及时的对图片放大缩小聚焦圈画等。听的同学更兴趣深厚,关注度极高,学习氛围更为深厚

  白板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也能促进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然而反思一下我们*时的教学习惯,由于时间、精力、学校硬件设施的局限,*时可能更多的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作秀,而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一切教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跟历史的发展一样,需要一个过程,可能这个过程很长很长,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取其优点,克服各种困难。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在课程中发挥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的功能。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帮助教学的改革,促进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黄山奇松说课稿4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黄山奇松》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中引出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先交代三大名松的生长地,在玉屏楼前的悬崖上,然后再一一描写“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不同的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内化、巩固。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20分钟。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曾指出: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对黄山奇松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但基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仍欠缺,因此,本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一切都在自读、自悟、自冶中完成。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含量,营造了创造的氛围,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将儿童引向创新学习之路。

  一、运用媒体 以画想象 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促其思考。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象,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媒体演示 激情体验 激励想象

  针对课文的重点,我用多媒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在教学“陪客松”时,创设情境,驱谴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录像中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陪客松”,声情并茂地为人们介绍着迷人的黄山风光。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

  三、利用媒体 以实引虚 放飞想象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我随即用语言激励学生放飞想象,补充在省略号处。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课堂教学达到了“任情感激荡,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高潮。

  评析与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它使传统教学变多元化、立体化,并使教学内容图、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体现,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调动其参与意识,并让其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培养其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创造性。

  分析这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验课:教师的工作富有创新性;学生的学习体现研究性、实践性;信息技术与设备体现了工具性。创设了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师生、生生沟通情境和关系,大大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行为,使之更具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关注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基于“整合”的理念: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能力培养、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教学目标观;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是现实学习的承担者与发动者的教学活动观;以及信息技术是学习工具与资源的技术观。

  整合的课堂,学生需注重读书、注重发现、注重质疑、注重探究、注重辩论、注重想象、注重合作、注重感悟,需最大限度地接触和充分使用信息技术,才有希望达到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改善的目的。只要我们能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施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树立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质量观、新的评价观,就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黄山奇松说课稿5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启动、编写到实验、总结、推广,已经有六个年头了。六年来,这套教材的使用,无疑为我们进一步转变语文教学观念,真正确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语文教育思想作出了方向性的启示,同时也为我们深化小语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展现了广阔的前景。苏教版小语教材中入选的课文文质兼美,声情并茂,字里行间闪耀着美的光彩,蕴含着美的情趣。今天我有幸执教的《黄山奇松》一课,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文章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得黄山更加秀美。就本文而言,由于学生对黄山以及黄山奇松感性认识上的不足,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体会情感出现障碍,对感悟课文内容,读好课文带来不利影响,那么如何结合本课的实际,准确定位好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好本节课的立身之本。当初备课时,在制定教学目标上,可谓下了一番功夫。苏教版小语教材明确提出“语文姓语”、“小语姓小”,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学科定性、定位观。“语文姓语”,明确了语文的工具性,认定了教会学生掌握语文工具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小语姓小”,明确了小语教学的基础性,认准了小学只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不是要从理论意义上向学生传授语言学的知识,而是要从实践意义上去培养他们最起码的运用水*的语文基本功。从这一思想来看,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学习语言,必须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小学生需要学习的是课本中原汁原味的东西,而绝不是关于课本的那些零碎枯燥的东西,基于这一定性、定位观,结合新大纲的精神,从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及学生存在的认知障碍的实际出发,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品读,在读中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审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黄山的热爱;

  3、注重积累运用,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会介绍黄山美景。

  教学目标定位好后,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理之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那么,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我力求体现“以读书为主线,强调读中感悟,提倡活记乐背,注重迁移运用”这一指导思想,下面我想就这四点的教学,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以读为本,将读书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苏教版小语教材特别注重“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读作为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年来,语文教学在实践上的最大误区便是“途径”不明。我们一直未能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儿童语文能力是怎样形成的?语文课上学生语言训练的根本途径和动行机制是什么?以往,我们总是习惯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来组织教学结构,以各种分析和各类知识的灌输来取代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不肯让学生直接充分地接触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学生学到手的不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语言材料,而是诸如“艰苦朴素”“英勇顽强”之类概念化、标签式的“被榨干了汁水的语言的标本”。为了改变这种错误的语言学习之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按照“初读感知——熟读感悟——品读体会——记忆背诵”四个基本环节进行。首先要求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接着让学生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说说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在整体感知第二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学习迎客松,通过“循文明象、体情悟道”感悟文中“枝干遒劲”和“饱经风霜”这两个新词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细读品味,读出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练习背诵。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最后通过观赏其它奇松,齐读最后一节,结束新课的学习。这样,通过全程的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二、以感知为基础,将读中感悟作为理解课文的手段。

  感悟,感知而领悟。感悟,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目标,又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基本方法。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从新大纲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感悟是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前提,感悟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察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如何让学生感悟的呢?

  1、悟其意。

  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侧重于悟其意。如《黄山奇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句话,学生难以理解“代表”“象征”的含义。领悟的方法还是先要从整体上去感知:它为什么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为什么象征着黄山?对于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一代而过,充分让学生自悟,自己理解。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中提升对词句内涵的领悟。学生学习的是母语,课文大多数文字一读就懂的,所以要择其需要领悟处领悟之。

  2、悟其情。

  “情”,就是学生对文章所描写的景或物产生的特定情感。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对奇松的情,主要是从奇上产生的。在引导学生领悟迎客松奇时,我突出重点,防止教学程式化。悟其情的方法,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这就是说,鼓励学生议论纷纷,对课文有多元的理解。因此,在学生看完迎客松的图片,读完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之后,我就安排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的想法,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侧重领悟迎客松的奇。

  三、活记乐背,积累言语材料,积淀语感经验。

  新大纲要重视在读中感悟,但更强调语言积累。强调语言的积累,那么究竟要积累什么?积累范文的语言,而绝不是积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阅读教学要重视读书和背诵,要让学生学习“语文”本身,而不是“关于语文”的东西。这是我们苏教版一贯倡导的思想。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注重让学生积累范文语言,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写得多好,不仅把迎客松写得美,写得奇,还写出了迎客松的地位,这么好的句子,不让学生背上,不让学生将范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的语文能力怎么能提高?其次重视积累,还包括积累名家名句,名人名言,好词佳句等等。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补充了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并让学生记住,学生很高兴,很乐意地去背了。记得苏教版小语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爬云龙山观景台,便见到一个少先队员一边向上爬一边对他的小伙伴大声吟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看,这个同学学过的《登鹳雀楼》诗竟在这儿派上了用场。我今天让学生们记住徐霞客的名言,说不准哪一天学生真游玩完黄山后,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慨,那时真有一鸣惊人之感。若是*日这些同学积累甚少,头脑空空,我想即便面对更加绮丽迷人的景色,恐怕也只能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吧!

  四、创设情境,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由模仿到创造,由完成老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说、写实践,并积极向课外语文活动延伸,这是苏教版在注重迁移运用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利用学生对黄山奇松的了解,让学生学会介绍黄山奇松,这不光是很好的迁移运用,更是一个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口头言语交际日益频繁。因此重视说话教学,加强言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也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抓住小学阶段发展儿童口语的最佳期,十分重视说话训练,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安排了相当数量的言语交际和观察表达练习。其中言语交际训练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要学生联系生活经历再造想象,发展言语的交际功能,沉淀言语的交际经验。从这点来看,让学生在家长面前介绍黄山奇松正是为了创设口语表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此外,我在布置课后作业上还安排了仿照第二自然段描写三大名松的写法,描写校园中三座典型的建筑物,这也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写作迁移运用,进行写的训练。

  总之,小学语新大纲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昭示我们的语文教改之路,也正是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融字词句训练于其中,强调朗读感悟,要求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说、写促读,提倡活记乐背,增加积累,注重说、写结合,促进迁移运用。一句话,这就是走“以读为本、内化语言”之路。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主观上,我力图体现新大纲的精神,展示苏教版教材的教革方向,努力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客观上,由于本人理论和实践水*的有限,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及说课中的许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恳请各位专家、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黄山奇松说课稿6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3个自然段,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二、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入境入情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们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级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上课伊始,采用电教媒体出示黄山风景图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心情得到了舒缓,身心获得了愉悦,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

  3、延伸开放,拓展深化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四、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以“黄山四绝”引入课文,课件出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去仔细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板书题目:奇松)根据题目让学生提出疑问(黄山奇在哪儿?)(让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3、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朗读课文(2)简单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4、交流

  5、精读课文。主要采用抓住重点段也就是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松之奇。黄山松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节。读后请同学们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的感悟。这儿我主要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讨论,全班交流。

  出示语句,再读体会。

  6、品读语句,感受松之奇。引导学生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到以下几点

  交流:

  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

  三奇热情好客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

黄山奇松说课稿7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谭文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1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将黄山奇松的秀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情感训练的美文。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受年龄限制,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和能力仍有限,对黄山松树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特点和5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3.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4.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教学重点是: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分别是:

  板块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以“黄山四绝”的图片引入课文,配以优雅的乐曲。

  2、在出示图片的同时,我提出导语:对于黄山,大家了解多少呢?“黄山四绝”是否有听说过?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却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一起来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这样设计将思维由黄山引到黄山四绝再到黄山奇松,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

  板块2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文本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

  字音易错的字,如宾、卧。宾容易读成bing,in和ing不分,卧由于即墨方言土语的特点学生容易将圆口O发成扁口。

  字形易错的字,如陡、卧。陡容易将双耳旁写成双人旁。卧左边部分的笔顺易写错。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练一练。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然后相互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板块3 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我分为两部分,分别出示主话题。

  第一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文章中具体写了哪些松树?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带着问题小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讨论。让学生划出描写三种松树的相关句子。

  3、指名学生回答自己所划句子,然后问学生“你喜欢哪种松树?为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或者动情地朗读课文当中的句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展示黄山三松的图片,让学生对号入座,指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尽量复述。让学生在对号入座这样的小游戏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印象。

  5、让学生再美美地整体读一遍这三部分句子,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尝试背诵它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黄山上只有这三种松树吗?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有的学生会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处处”看出来,有的学生会从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态”看出黄山松树的姿态之多,还有的学生会从标点省略号中看出来还有很多种姿态的松树作者没有写。

  2、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自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板块4 赏读积累,拓展延伸

  1、学生试扩展第三自然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性。

  2、学生自读课文,体味作者语言,说说作者是怎么将三松的奇美写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累这样的方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另外“三绝”,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写其中一绝。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在积累*鸣,整合中深化。同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这样设计板书:

  黄山奇松

  陪客松

  处处 迎客松 千姿百态

  送客松

  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黄山奇松说课稿8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黄山奇松》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中引出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先交代三大名松的生长地,在玉屏楼前的悬崖上,然后再一一描写“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不同的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内化、巩固。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20分钟。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曾指出: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对黄山奇松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但基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仍欠缺,因此,本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一切都在自读、自悟、自冶中完成。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含量,营造了创造的氛围,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将儿童引向创新学习之路。

  一、运用媒体 以画想象 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促其思考。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象,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媒体演示 激情体验 激励想象

  针对课文的重点,我用多媒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在教学“陪客松”时,创设情境,驱谴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录像中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陪客松”,声情并茂地为人们介绍着迷人的黄山风光。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

  三、利用媒体 以实引虚 放飞想象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我随即用语言激励学生放飞想象,补充在省略号处。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课堂教学达到了“任情感激荡,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高潮。

  评析与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它使传统教学变多元化、立体化,并使教学内容图、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体现,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调动其参与意识,并让其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培养其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创造性。

  分析这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验课:教师的工作富有创新性;学生的学习体现研究性、实践性;信息技术与设备体现了工具性。创设了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师生、生生沟通情境和关系,大大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行为,使之更具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关注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基于“整合”的理念: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能力培养、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教学目标观;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是现实学习的承担者与发动者的教学活动观;以及信息技术是学习工具与资源的技术观。

  整合的课堂,学生需注重读书、注重发现、注重质疑、注重探究、注重辩论、注重想象、注重合作、注重感悟,需最大限度地接触和充分使用信息技术,才有希望达到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改善的目的。只要我们能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施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树立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质量观、新的评价观,就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黄山奇松说课稿9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习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完成问题训练,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教师领学到放手学生学 “先学后扶”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小游戏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运用语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求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在回顾整体感知全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层层设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图像等元素,抓住一个“奇”字,迅速使学生对本文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然后自然导入本节教学重点。

  (二)、由扶到放,精讲多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迎客松,小结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其他两大名松。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完成问题训练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表个人见解,合作意识。

  (三)、交流汇报,读中悟情。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 “品读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采用“读—疑—感—读”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了引导。

  (四)、参与实践,内化提升

  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招聘导游”的环节,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展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五)、拓展与延伸

  学习本课后应该把课内向课外延伸,让他们充满个性地自由进行综合学习,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育的尊重,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在这节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两条开放性的作业:

  1、选择一棵你最喜欢的松树写几句话。

  2、去查阅资料,了解另外四绝,以及黄山更多的消息,与同伴交流。

  两种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

  迎客松 遒劲 郁郁苍苍 神奇

  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 枝干蟠曲 秀美

黄山奇松说课稿10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XX号说课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 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优美地写出了黄山松的奇特与千姿百态,其中具体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突出显示了黄山松的“奇”,表达了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之情。

  二、 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感受黄山松的“奇”。

  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第二点为教学重难点。

  三、 说教法、学法

  为了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阅读法,讲授法。学法则有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四、 说教学过程

  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整堂课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来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奇松是四绝之首,今天,我们就登上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去欣赏一下黄山的奇松。

  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精读课文,体会松“奇”

  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先快速浏览一遍第二自然段,说说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哪几棵松。在学生回答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之后,让学生默读一遍第二自然段,分别用直线、波浪线和虚线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在划对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棵松来读一读。

  读完之后,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黄山的松被称为奇松,而且作者在那么多千姿百态的松树里挑了这三棵来写,想必这三棵松肯定是最奇的,那么这三棵松奇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迎客松奇在哪里。

  这时,我会把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出示在PPT上,让学生仔细阅读,并说说这些句子分别写了迎客松的哪些内容。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归纳出这几句分别写了迎客松的姿态、名字由来和地位。关于迎客松的姿态奇,我主要引导学生注意“虽然……却仍然”这一句,让学生从这句带有转折意味的句子中感悟迎客松的姿态奇。

  而迎客松的名字由来奇,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加上看课文的迎客松插图,让学生通过图文直观感受迎客松长成欢迎客人的模样,这本身就是一奇。至于地位奇,我会引导学生看“乃至整个黄山的代表”一句,让学生感受到一棵树能代表一座山,这也是奇。

  至于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奇,我就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着迎客松,自主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亲近文本,自读自悟,在阅读、思考与交流中感悟黄山松的奇。

  第二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所以在学生感悟出黄山松奇的基础上,我会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从开头到“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一部分。我首先会让学生集体朗读一遍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隐去其中一些重要描写(如下),先让几位学生试着填一填,再全班试着填一填。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_______称为“黄山绝胜处”的________了。楼前悬崖上有“_____”“______”“______”三大名松。迎客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_______,却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有一丛_______________,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词析句,探究修辞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和比喻,还有排比。正是这些修辞手法,让黄山奇松更加生动传神,因此对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很有必要。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让学生试着分析一下这个句子,说说这个句子里包含哪些修辞手法,并点评一下这个句子好不好。我会做适当的提点,让学生感受到修辞的奇妙,仅仅只用了短短29个字,就把黄山松千姿百态的特点写活了。同时,我也会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四)总结升华,运用训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登上了玉屏楼,看了黄山三大名松,感受到三大名松的奇。现在,如果你是个小导游,你能把黄山奇松(选取一棵)介绍给游客听吗?请同桌之间互相配合,一人演游客,一人演导游,自行组织对话,注意要把黄山松的奇表达出来。这样设计,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训练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除了课文介绍的黄山奇松,黄山还有三绝,课后选择其中一绝搜集资料,看看它到底绝在哪儿?明天课上交流。

  六、板书设计

  16 黄山奇松

  姿态

  奇 名字由来

  地位

  黄山之松 比喻

  千姿百态


《黄山奇松》说课稿 (菁选5篇)(扩展2)

——《黄山奇松》优秀说课稿3篇

《黄山奇松》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6单元20课《黄山奇松》,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独特姿态,十分有趣,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要求,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⑴认知目标:学会本课5/7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⑵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⑶情感目标:

  a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

  ⑷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⑸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课件,板画,幻灯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代讲,以读代问。

  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据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朗读、绘图理解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质疑问难、合作学习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运用语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求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三为主”教学思想和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看、听、读、写、练促读的教学思路。可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真正体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五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课时

  ⑴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教师边播放录象《黄山风光》视频,边辅之以优美、生动的导语: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人赞叹,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板书课题)

  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导语和优美的黄山风景视频,创设出黄山独特景色的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特定情感转移并沉浸在课文所设置的氛围中,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首先产生那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⑵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词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黄山松树的特点。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中、剖形探义,掌握生字词。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整体上初步感知了画面和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并理清了文章思路,从而使学生的思路与作者思路相吻合,为深入了解课文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图文结合,以读为主,品词析句,积累和运用语言。

  这节课可用上节课学生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其他重点问题作为学习的切入点,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活力才能被激发,学生的能动作用才能得到发挥,自觉的持久的内驱力才能形成。

  ⑴激趣引读,初步感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课前演示《黄山风景》的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此时,我们徜徉在黄山中,尽情尽兴地欣赏着……课件的演示激起了学生对黄山奇松的浓厚兴趣,无需教师更细致更深入地分析、讲解,即可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水*,并为学生铺设好了情绪场,为后续的学习激发深层的兴趣和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主动学习,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真正落实“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新课标指出:“教学的实质是学生精神的升华,个性的*,创造性的核裂变。”学生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方法自学,张扬个性的阅读,其收获是丰富多彩。

  ⑵图文对照,研读体悟

  教师如把材料嚼得太细,学生无须咀嚼,就直接把老师所讲的吞咽下去,结果是食而不知其味。学生成了装学问的容器,而绝不是独立思考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提供服务。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这一教学难点时,我分别出示了三大名松图,学生由图引路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进一步去读书、去思考,去对照,去辨别,去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品味。

  进行比较朗读,特别是文中第2自然段写三大名松动人姿态的语句。通过比较,揣摩出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当,获得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把理解和表达结合起来。

  ⑶学当导游,训练口语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背诵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如果为了背诵而单调机械重复,学生难免兴味索然,如果让学生当导游去介绍,一则口语交际,二则背会课文,三则气氛热烈,何乐而不为呢?学生在当导游的同时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习了表达,学习了倾听,学习了评价,促进了发展。

  ⑷抓住特征,拓展深化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让学生掌握方法,有利于终身学习。知道课文松树的写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读促写。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⑸赞叹,延伸课外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因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的不同,对课堂的所得也有所不同,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他们充满个性地自由进行综合学习,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育的尊重,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在这节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两条开放性的作业:

  1、摘抄描写描写祖国风景名胜的篇章,这有助于拓展与文本关联的知识积累、紧密联系了本单元的另外几篇课文;

  2、仿照一棵奇松的写法写一种花。两种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板书设计

  迎客松虽然……却……

  黄山奇松陪客松……如同……

  (千姿百态)送客松……好像……

  学完重点段后,教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重温课文内容,并要求学生说说文中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并说说文中的松树的写法,谈谈自己的体会。最后要求学生根据板书复述全文,深化感知。

  总之,我力图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做到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分析让学生讲,情景让学生悟,学法让学生去总结,最终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创造。

《黄山奇松》优秀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谭文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1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将黄山奇松的秀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情感训练的美文。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受年龄限制,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和能力仍有限,对黄山松树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特点和5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3、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4、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教学重点是: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分别是:

  板块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以“黄山四绝”的图片引入课文,配以优雅的乐曲。

  2、在出示图片的同时,我提出导语:对于黄山,大家了解多少呢?“黄山四绝”是否有听说过?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却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一起来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这样设计将思维由黄山引到黄山四绝再到黄山奇松,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

  板块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文本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

  字音易错的字,如宾、卧。宾容易读成bing,in和ing不分,卧由于即墨方言土语的特点学生容易将圆口O发成扁口。

  字形易错的字,如陡、卧。陡容易将双耳旁写成双人旁。卧左边部分的笔顺易写错。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练一练。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然后相互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板块3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我分为两部分,分别出示主话题。

  第一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文章中具体写了哪些松树?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带着问题小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讨论。让学生划出描写三种松树的相关句子。

  3、指名学生回答自己所划句子,然后问学生“你喜欢哪种松树?为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或者动情地朗读课文当中的句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展示黄山三松的图片,让学生对号入座,指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尽量复述。让学生在对号入座这样的小游戏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印象。

  5、让学生再美美地整体读一遍这三部分句子,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尝试背诵它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黄山上只有这三种松树吗?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有的学生会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处处”看出来,有的学生会从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态”看出黄山松树的姿态之多,还有的学生会从标点省略号中看出来还有很多种姿态的松树作者没有写。

  2、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自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板块4赏读积累,拓展延伸

  1、学生试扩展第三自然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性。

  2、学生自读课文,体味作者语言,说说作者是怎么将三松的奇美写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累这样的方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另外“三绝”,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写其中一绝。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在积累*鸣,整合中深化。同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这样设计板书:

  黄山奇松

  陪客松

  处处迎客松千姿百态

  送客松

  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黄山奇松》说课稿 (菁选5篇)(扩展3)

——《黄山奇松》的说课稿3篇

《黄山奇松》的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1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将黄山奇松的秀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情感训练的美文。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受年龄限制,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和能力仍有限,对黄山松树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特点和5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3.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4.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教学重点是: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分别是:

  板块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以“黄山四绝”的图片引入课文,配以优雅的乐曲。

  2、在出示图片的同时,我提出导语:对于黄山,大家了解多少呢?“黄山四绝”是否有听说过?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却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一起来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这样设计将思维由黄山引到黄山四绝再到黄山奇松,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

  板块2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文本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

  字音易错的字,如宾、卧。宾容易读成bing,in和ing不分,卧由于即墨方言土语的特点学生容易将圆口O发成扁口。

  字形易错的字,如陡、卧。陡容易将双耳旁写成双人旁。卧左边部分的笔顺易写错。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练一练。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然后相互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板块3 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我分为两部分,分别出示主话题。

  第一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文章中具体写了哪些松树?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带着问题小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讨论。让学生划出描写三种松树的相关句子。

  3、指名学生回答自己所划句子,然后问学生“你喜欢哪种松树?为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或者动情地朗读课文当中的句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展示黄山三松的图片,让学生对号入座,指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尽量复述。让学生在对号入座这样的小游戏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印象。

  5、让学生再美美地整体读一遍这三部分句子,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尝试背诵它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黄山上只有这三种松树吗?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有的学生会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处处”看出来,有的学生会从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态”看出黄山松树的姿态之多,还有的学生会从标点省略号中看出来还有很多种姿态的松树作者没有写。

  2、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自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板块4 赏读积累,拓展延伸

  1、学生试扩展第三自然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性。

  2、学生自读课文,体味作者语言,说说作者是怎么将三松的奇美写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累这样的方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另外“三绝”,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写其中一绝。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在积累*鸣,整合中深化。同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这样设计板书:

  黄山奇松

  陪客松

  处处 迎客松 千姿百态

  送客松

  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黄山奇松》的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3、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二、说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 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设计意图】[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设计意图】[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设计意图】[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生自渎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设计意图】[展示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


《黄山奇松》说课稿 (菁选5篇)(扩展4)

——《黄山奇松》教案5篇

《黄山奇松》教案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媒体:投影、录音、录像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20、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备课日期:4月18日星期三授课日期:4月23日星期一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读第一自然段,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特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宾客盆景

  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

  翘舌音:状如黑虎

  (2)朗读下列词语: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

  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卡片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

  誉:撇和捺要舒展。

  遒:“西”内别忘了一横。

  盆:撇和捺的位置要摆正。

  屹:右边不要多横。

  俯:右边“府”的一撇要到位。

  状:同“壮”要区别开来。

  四、作业:

  1、见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状()陪()府()盆()

  壮()部()俯()贫()

  备课日期:4月18日

  星期三

  授课日期:4月24日

  星期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投影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备课日期:4月18日星期三授课日期:4月24日星期二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3、学习课文描写迎客松的`写法,写一种植物——雪松。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描写迎客松的写法,写一种植物——雪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下列词语。(见课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提示顺序:

  最妙观松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学生自由练背,同桌互背,指名背诵,小组赛背。

  三、指导造句:屹立郁郁苍苍

  1、读原句,理解词义及用法。

  屹立:可以说山、树、人,还可以说建筑物。

  郁郁苍苍:形容树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2、例句引路:

  屹立——举目远眺,云中山巍然屹立,在阳光照耀下,峰顶银光闪闪。

  屹立——一棵棵高大的雪松屹在道路两旁,伸出的枝叶挡住了强烈的阳光,树下一片阴凉。

  郁郁苍苍——雪松的树枝横着伸展,郁郁苍苍的枝叶*铺开来,如同孔雀打开它那美丽的羽毛。

  郁郁苍苍——柏树一年四季,郁郁苍苍,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更加美丽。

  3、学生口头造句交流。

  四、仿写片断。

  例: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1、朗读、背诵。

  2、观察校园内的雪松(布置预习),说说雪松的特点。

  3、仿照“迎客松”的写法,把雪松的特点写下来。

  把下列词语写进去:

  郁郁苍苍

  青翠

  如同

  装点

  秀美

  五、作业:

  1、造句。

  2、仿写片断。

  陡崖

  屹立

  饱经风霜

  姿态优美

  盆景

  宾客

  情有独钟

  郁郁苍苍

  枝干

  遵劲

  枝干

  蟠曲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奇松》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出示黄山图片,师:面对这茫茫的云海,嶙峋的怪石,苍翠的树木,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幻灯出示)

  2、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徐霞客

  3、通过前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你对黄山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说,引入欣赏“黄山四绝”图片,(点明:在四绝之中,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4、 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并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美。先扫清字词障碍。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前期的预习和自身生活知识的积累,有效带动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合作探究,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

  誉 陡 屏 宾 屹 卧

  ①小组合作学习。

  ②提醒区别“宾”“屏”的读音

  2、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投影。

  (2)观察,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卧、誉(引导分析笔顺、结构等)

  (3)师范写,学生描红。

  (4)听写检查,评讲。

  3、由词入句,指导朗读。

  (幻灯出示)情有独钟 郁郁苍苍 姿态优美

  饱经风霜 枝干遒劲 充满生机

  千姿百态 潇洒挺秀 神奇秀美

  ①各形式读,及时纠正。

  ②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4、我们试着将词语放回课文,一起来朗读课文。

  分节赛读课文(及时正音,指导读难读的句子)。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生字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体,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增强生字的记忆和运用。

  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生分段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

  2、师指导朗读。

  3、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描写了什么?(概括时要简洁、准确,引导归纳大致内容)

  师边听回答边板书: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千姿百态

  4、再读课文。

  四、联系背诵,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最为喜欢的奇松文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黄山奇松“奇”在何处。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千姿百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实践目标:通过朗读、赏析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体会黄山松的奇和美。

  难点:引领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讲读法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搜集《黄山奇松》的资料(图片、视频等),进一步了解黄山奇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你知道这句诗赞美的是哪座名山吗?(黄山)你对黄山有哪些了解?指名说。

  2、欣赏“黄山风光”视频。

  设计意图:叶圣陶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学生学习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这里利用视频资料,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课文的情境和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启动情感。

  3、看来,刚才大家已经深深地被黄山的风光吸引了,那么,在这美丽的黄山之中,最让人们情有独钟的是什么呢?大家知道吗?

  出示课题,引出“黄山奇松”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首先请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指名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感受黄山山松的奇美!

  4、出示第一段,齐读

  你读出了什么?

  出示四绝图片。

  设计意图:展示黄山“四绝”图片,复习了“黄山四绝”所指,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了具体、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

  理解词语:情有独钟、陡崖、潇洒、挺秀等

  让我们美美地读读第一段。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 要看奇松,最好的去处就是被明代着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让我们登上玉屏楼吧! 出示图片。

  2、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指名说

  3、 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描写三棵奇松特点的语句。

  (1)品味迎客松

  ①小组代表汇报,出示“迎客松文段”,齐读。

  ②迎客松奇在哪里?出示句子“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品读。

  ③一奇在姿态,理解 “遒劲 ”

  ④二奇在历史悠久、生命力强 ,理解“饱经风霜”,出示老人图片。

  “饱经风霜”是本课需要重点理解的一个成语,对于阅历较浅的城市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采用以图解词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形象建立对词语的印象,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黄山松在生长过程中历经了很多艰难险阻。

  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指名说。

  这棵迎客松在成长过程中历经了多少艰辛啊,风吹不倒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真是一棵奇树!再读句子。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⑤三奇在热情好客

  出示句子:“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好客的迎客松正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交流发言,并加上动作。

  同学一起站起来,学一学迎客松,伸出你热情的手臂,表演读这句话。

  ⑥迎客松多好客热情啊!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理解“象征”(代表,最重要的,突出了*传统文化--好客)

  ⑦学到这,我们不禁赞叹——(出示诗歌,齐读)“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

  设计意图:课外诗歌的出示,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增加了诗词句的积累,声情并茂地朗读,使黄山松的形象也因此更显高大。

  (2)感受陪客、送客松

  ①小组代表汇报,出示“迎客松文段”,齐读。

  读完,你发现了什么?陪客松有什么特点?

  “绿色的巨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绿色的巨人”突出了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茂盛。

  通过朗读来表现。指名读,全班读。

  看,陪客松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呢?(学生说话)

  ②小组代表汇报,出示“送客松文段”,齐读。

  送客松 ——小组代表汇报,出示送客松文段

  出示图片,观察一下送客松有什么特点?

  理解“蟠曲”、“天然盆景”。

  用朗读体会它的美,小组读,全班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

  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再读一读第二段,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4、争当小导游:介绍三大奇松。

  设计意图:本次小导游练习,既是对前文学习的一个回顾、总结,又再次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落实了课后第一题的背诵任务,减轻了学生课下学习压力。

  三、总结拓展

  1、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2、“屹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谁给我们做个动作看看。一生表演动作。

  3、大家想看看这些千姿百态的松树吗?

  播放松树图片,边展示图片,师边解读。

  4、看完了图片,再来读读这一段,读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指名读,全班齐读。

  5、这段话里有一个符号,(手指省略号)它有什么作用呢? (省略了松树的其他形态)

  6、那你还能想到松树的哪些形态呢?指名说。

  设计意图:此处是一个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入口。学生在轻松、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脑中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激励学生放飞想象。又引领学生揣摩、借鉴了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7、在课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同学也搜集了一些黄山松的图片,一起欣赏下吧!播放松树图片,师解读。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课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对黄山奇松充满好奇,积极搜寻黄山松的课外图片。课堂上的交流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课外实践情况,另一方面开阔学生的眼界,把学生带入“奇松”世界。

  这些松树可真是千姿百态啊!让我们再读一读最后一段吧,再次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齐读)

  8、出示课堂小练

  关于黄山,真有说不尽的美景,道不完的神奇,中山某旅行社准备开辟“中山——黄山”的游览线路,请你为旅游公司设计一条“有创意又吸引游客”的广告词。先和同桌讨论一下,再写下来。

  全班交流。

  9、总结全文:同学们,我们今天真有眼福,有幸欣赏到了千姿百态的黄山松,并感受到了它的奇美。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亲眼看看黄山的奇松,浏览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祖国山河的美。

  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

  千 迎客松 优美遒劲

  姿

  百 陪客松 绿色巨人

  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

《黄山奇松》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出示黄山图片,师:面对这茫茫的云海,嶙峋的怪石,苍翠的树木,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幻灯出示)

  2、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徐霞客

  3、通过前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你对黄山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说,引入欣赏“黄山四绝”图片,(点明:在四绝之中,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4、 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并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美。先扫清字词障碍。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前期的预习和自身生活知识的积累,有效带动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合作探究,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

  誉 陡 屏 宾 屹 卧

  ①小组合作学习。

  ②提醒区别“宾”“屏”的读音

  2、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投影。

  (2)观察,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卧、誉(引导分析笔顺、结构等)

  (3)师范写,学生描红。

  (4)听写检查,评讲。

  3、由词入句,指导朗读。

  (幻灯出示)情有独钟 郁郁苍苍 姿态优美

  饱经风霜 枝干遒劲 充满生机

  千姿百态 潇洒挺秀 神奇秀美

  ①各形式读,及时纠正。

  ②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4、我们试着将词语放回课文,一起来朗读课文。

  分节赛读课文(及时正音,指导读难读的句子)。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生字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体,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增强生字的记忆和运用。

  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生分段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

  2、师指导朗读。

  3、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描写了什么?(概括时要简洁、准确,引导归纳大致内容)

  师边听回答边板书: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千姿百态

  4、再读课文。

  四、联系背诵,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最为喜欢的奇松文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黄山奇松“奇”在何处。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千姿百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实践目标:通过朗读、赏析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体会黄山松的奇和美。

  难点:引领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讲读法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搜集《黄山奇松》的资料(图片、视频等),进一步了解黄山奇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你知道这句诗赞美的是哪座名山吗?(黄山)你对黄山有哪些了解?指名说。

  2、欣赏“黄山风光”视频。

  设计意图:叶圣陶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学生学习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这里利用视频资料,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课文的情境和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启动情感。

  3、看来,刚才大家已经深深地被黄山的风光吸引了,那么,在这美丽的黄山之中,最让人们情有独钟的是什么呢?大家知道吗?

  出示课题,引出“黄山奇松”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首先请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指名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感受黄山山松的奇美!

  4、出示第一段,齐读

  你读出了什么?

  出示四绝图片。

  设计意图:展示黄山“四绝”图片,复习了“黄山四绝”所指,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了具体、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

  理解词语:情有独钟、陡崖、潇洒、挺秀等

  让我们美美地读读第一段。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 要看奇松,最好的去处就是被明代着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让我们登上玉屏楼吧! 出示图片。

  2、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指名说

  3、 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描写三棵奇松特点的语句。

  (1)品味迎客松

  ①小组代表汇报,出示“迎客松文段”,齐读。

  ②迎客松奇在哪里?出示句子“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品读。

  ③一奇在姿态,理解 “遒劲 ”

  ④二奇在历史悠久、生命力强 ,理解“饱经风霜”,出示老人图片。

  “饱经风霜”是本课需要重点理解的一个成语,对于阅历较浅的城市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采用以图解词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形象建立对词语的印象,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黄山松在生长过程中历经了很多艰难险阻。

  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指名说。

  这棵迎客松在成长过程中历经了多少艰辛啊,风吹不倒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真是一棵奇树!再读句子。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⑤三奇在热情好客

  出示句子:“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好客的迎客松正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交流发言,并加上动作。

  同学一起站起来,学一学迎客松,伸出你热情的手臂,表演读这句话。

  ⑥迎客松多好客热情啊!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理解“象征”(代表,最重要的,突出了*传统文化--好客)

  ⑦学到这,我们不禁赞叹——(出示诗歌,齐读)“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

  设计意图:课外诗歌的出示,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增加了诗词句的积累,声情并茂地朗读,使黄山松的形象也因此更显高大。

  (2)感受陪客、送客松

  ①小组代表汇报,出示“迎客松文段”,齐读。

  读完,你发现了什么?陪客松有什么特点?

  “绿色的巨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绿色的巨人”突出了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茂盛。

  通过朗读来表现。指名读,全班读。

  看,陪客松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呢?(学生说话)

  ②小组代表汇报,出示“送客松文段”,齐读。

  送客松 ——小组代表汇报,出示送客松文段

  出示图片,观察一下送客松有什么特点?

  理解“蟠曲”、“天然盆景”。

  用朗读体会它的美,小组读,全班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

  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再读一读第二段,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4、争当小导游:介绍三大奇松。

  设计意图:本次小导游练习,既是对前文学习的一个回顾、总结,又再次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落实了课后第一题的背诵任务,减轻了学生课下学习压力。

  三、总结拓展

  1、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2、“屹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谁给我们做个动作看看。一生表演动作。

  3、大家想看看这些千姿百态的松树吗?

  播放松树图片,边展示图片,师边解读。

  4、看完了图片,再来读读这一段,读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指名读,全班齐读。

  5、这段话里有一个符号,(手指省略号)它有什么作用呢? (省略了松树的其他形态)

  6、那你还能想到松树的哪些形态呢?指名说。

  设计意图:此处是一个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入口。学生在轻松、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脑中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激励学生放飞想象。又引领学生揣摩、借鉴了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7、在课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同学也搜集了一些黄山松的图片,一起欣赏下吧!播放松树图片,师解读。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课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对黄山奇松充满好奇,积极搜寻黄山松的课外图片。课堂上的交流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课外实践情况,另一方面开阔学生的眼界,把学生带入“奇松”世界。

  这些松树可真是千姿百态啊!让我们再读一读最后一段吧,再次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齐读)

  8、出示课堂小练

  关于黄山,真有说不尽的美景,道不完的神奇,中山某旅行社准备开辟“中山——黄山”的游览线路,请你为旅游公司设计一条“有创意又吸引游客”的广告词。先和同桌讨论一下,再写下来。

  全班交流。

  9、总结全文:同学们,我们今天真有眼福,有幸欣赏到了千姿百态的黄山松,并感受到了它的奇美。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亲眼看看黄山的奇松,浏览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祖国山河的美。

  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

  千 迎客松 优美遒劲

  姿

  百 陪客松 绿色巨人

  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

《黄山奇松》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搜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黄山去游览一番。高兴吗?谁先说说课外搜集到的关于黄山的资料?

  师结:黄山是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在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它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峨眉之秀丽于一身,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四绝中最奇的要数黄山松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黄山奇松》。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松之奇美。

  1、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里哪个词最能体现人们对黄山松的喜爱?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情有独钟的意思吗?

  过渡:黄山松到底奇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登上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观赏奇松吧。

  2、出示小组讨论,按要求学习。

  3、交流。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出示)谁来读读写迎客松的句子?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迎客松不光美,更奇的是(生:更奇的是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说得真好。

  (出示投影)同学们看图,你想象中的迎客松是不是这样的?(指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来,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多么热情好客啊!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生齐:迎客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其实,岂只是黄山的象征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里陈列着巨幅铁画《迎客松》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真是国之瑰宝啊!你能用读来表现它的奇吗?

  请同学们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多练习读几遍。指名朗读,学生评价,可让同一生再读比较。

  4、你把迎客松给读活了,老师觉得他好像在朝我们招手呢!迎客松的热情好客,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陪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读读写陪客松的句子。(出示投影)

  师:同学们,当你登上黄山欣赏着这美丽的黄山风光时,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你旁边,陪伴着你,保护着你,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呢?想想这儿应该怎么读?生:(自由练读。)

  师:(指一生读)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天也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这时,你会发现,还有人在送你呢!谁呀?(生答:迎客松)你能找出送客松与迎客松的不同之处吗?

  生:(看书后回答)迎客松姿态优美,送客松姿态独特。

  生:迎客松枝干遒劲,送客松枝干蟠曲。

  生:虽然都是伸出手臂,但迎客松是欢迎游客的到来,而送客松是向游客告别。

  师:你看的真细,找得多准。要想把写送客松的句子读好,就要把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词语读好,特别是把最后一句写送客松与游客依依惜别的样子读出来。

  生:(练读后,指名读)

  5、师: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了。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迹!读了这段文章,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下面让我们再次去黄山领略一下这三大奇松的风采。

  生:(全神贯注地欣赏)(看录像,听老师配乐背诵)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老师也给他配上音乐。

  6、师:黄山处处有松树,棵棵有奇态,作者不可能把每一棵松树都一一详细地描述一番。但是不写又不能体现黄山松的奇,所以,作者在最后一段概括地写出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板:千姿百态)怎样才能读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呢?自己练习读一读。(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

  (指一生读)

  (生齐读)

  四、作业设计。(投影出示)

  教后记:不读书的语文课,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我在教《黄山奇松》一课时,读书成了重头戏。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欣赏,引导学生探求美、学习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读,贯穿本课教学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很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美。以教师之情激发学生之情,以文章之情动学生之心,使学生在动情、动心、入情、入境的状态下受到感染,水到渠成的感情朗读。从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我再一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黄山奇松》教案5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简介黄山。

  初读课文

  自学课文。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

  3,理解词语。

  陡崖屹立遒劲郁郁苍苍

  宾客盆景饱经风霜情有独钟

  巡视、适时指导。

  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试读课文。

  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听写词语。

  指名读课文。

  细读课文

  指名读第1自然段。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闻名于世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情有独钟?

  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潇洒挺秀表现在什么地方?

  能说说黄山松的潇洒挺秀吗?

  齐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2自然段。

  第一句说了什么?

  这一句中的绝胜和那个词语的意思相同?

  第二句说了什么?

  迎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地位怎么样?

  陪客松的位置在哪儿?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

  送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动势怎么样?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

  写三大名松用了两个如同和一个好象,这是为什么?

  齐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3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起什么作用?第2句有几个分句?

  分别说了什么?

  第三课时

  .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重点写黄山松潇洒挺秀,形象独特,千姿百态,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秀美。

  指导背诵。

  听录音。

  利用板书提示,串联背诵。

  各自轻声试背。

  全班齐背。

  练习

  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板书设计:

  处处都有潇洒挺秀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

  迎客枝干斜伸如同迎接

  黄山奇松玉屏楼陪客如同巨人陪同观赏

  观松独特蟠曲

  送客深出好象告别

  屹立斜出弯曲

  千姿百态仰俯卧

  状如形似


《黄山奇松》说课稿 (菁选5篇)(扩展5)

——黄山四绝奇松的导游词3篇

黄山四绝奇松的导游词1

各位朋友们: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黄山,请大家注意观看。

  黄山的山峰,莲花峰最高,高1864米,光明顶第二,高1841米,天都峰第三,高1829.5米。

  黄山里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都是非常著名的。奇松里面有一棵松树叫迎客松,因为它的姿态像在迎接客人,所以称它迎客松。有一句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就说明了黄山的美。黄山的温泉可以治病,但不能饮用,请注意!

  注意:爬山的时候,如果下雨了,千万不能打伞,高山上风大,小心雨伞会变成降落伞,让风把你吹走!请不要往山下扔石头,小心砸到人!请走台阶,不要走没有台阶的地方,不然会掉下去!请不要乱跑,万一迷了路,你就有可能变成野人了。

  黄山上还有缆车,如果你没劲儿了,或者你有恐高症,就可以坐缆车,会有很爽的感觉。你们知道什么叫缆车吗?缆车就是给懒人坐的车。

  黄山的岩洞,冬暖夏凉,里面还有奇形怪状的石头,石头的种类有:石灰岩、钟乳石等。

  我的介绍完毕,祝大家看得开心,玩的快乐!

黄山四绝奇松的导游词2

游客们:

  欢迎大家到世界遗产之——黄山风景名胜区。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曹越,大家叫我曹导游好了。

  俗语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有很多奇特景观,其中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等“五绝”闻名中外。今天我就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下黄山的奇松吧!

  游客们请看过来,黄山的奇松能在岩石缝中生存,生命极强。它们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黑虎松、龙爪松、连理松、送客松、迎客松等很多松树都是因为它们的形状而得名。迎客松是黄山有名的风景之一,它有名的重点就是它特异形状,它的枝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它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就像一位好客的主人,展开长长的双臂迎接着每一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下面请大家尽情拍照留念吧!

  为了黄山的景色,请大家保护环境,不要乱丢垃圾,请大家注意安全,不要攀爬,谢谢大家。

黄山四绝奇松的导游词3

  大家好!我是你们黄山三日游的导游弋导。欢迎你们来到著名的大型风景名胜区黄山,今天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这神奇美丽的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全山面积1200*方公里。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说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黄山确实非常神奇壮观,可以被称为天下奇山,如果可以登临,那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们今天都来做这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了。

  黄山有很多山峰,这些山峰都非常奇特,也很有特色。黄山最高的山峰有:莲花峰、光明顶、始信峰和天都峰,登上其中的一座山峰往下望,都可以望见黄山最美、最高的景色。

  黄山有“四绝”,那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第一名当然是奇松,奇松这稀奇古怪的样子,还各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意思。黄山的松树,有的长在悬崖峭壁上,有的长在幽谷,葱郁又生机勃勃。黄山有几大奇松,都非常有名,他们分别是“迎客松”、“黑虎松”、“团结松”、“探海松”等等,都是黄山松的代表。

  怪石也是黄山“四绝”之一,这些怪石别具特色,模样千奇百怪,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还有的像物品,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怪石里比较有名的是:“飞来石”,“猴子观海”,“仙人晒靴”,“狮子峰”等。其中,游客们最喜欢的是“仙人晒靴”,因为那怪石像一只靴子,那靴子倒了过来,就像先人在晒靴子。

  云海是非常神奇的一绝,虽然在别的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也没黄山的云海那样变化无穷和壮观。在黄山上,如果有幸看到云海,那你就会感到一种妙不可言的朦胧美。温泉在黄山也算一绝,黄山温泉温度常年保持在42度,水质良好,非常不错,大家有时间也要去体会一下啊!

  朋友们,黄山是个绝美绝美的地方,希望你们能爱惜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泉。希望你们把黄山介绍给你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也来体验一下黄山的美。祝你们的黄山之旅愉快!


《黄山奇松》说课稿 (菁选5篇)(扩展6)

——二年级《黄山奇石》说课稿3篇

二年级《黄山奇石》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说课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学生,第三部分说教学目标,第四部分说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是说教学效果。

  【说教材】

  《黄山奇石》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析学生】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具有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说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说教学】

  这堂课的教学,应抓住“奇”字,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体会到了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读课题后,我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我用课件出示“奇”的几个义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最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其他的奇石的样子,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黄山的“奇”。

  【说效果】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观性,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令人遗憾的是课堂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其实有些地方让学生读可能比讲更好些。

二年级《黄山奇石》说课稿2

  今天我来说一说《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说课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学生,第三部分说教学目标,第四部分说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是说教学效果。

  说教材

  《黄山奇石》是部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的是闻名天下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奇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课文围绕着“奇石”具体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个景点,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形象、逼真、有趣。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课文最后一段还简单列举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强调黄山的奇石很多、很有趣。

  本文语言浅显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的好教材。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课我设定两课时,课文教学在第二课时。今天说课中的教学过程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学习你人、比喻的手法的运用。

  3、指导书写“闪、狗”2个生字。

  4、结合图片想想其他奇石的形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学习你人、比喻的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结合图片想想其他奇石的形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2、问题教学法;

  3、延缓评价法;

  4、媒体辅助法。

  说学法指导

  1、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2、读议结合,感知文中的意象美;

  3、入境促说,训练观察能力及口语表达;

  4、自由想象,强化感受,发展书面语言。

  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生字认读

  2、认读词语。

  二、品读课文,欣赏“奇石”。品读2~6自然段。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2~5自然段,用笔画出文中所描写的黄山奇石的名字。

  2、边读边想:如果我们全班都去黄山,你会在那快石头前面拍照?

  3、品读课文,欣赏“奇石”。

  1)学习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象说一说。

  (4)指导朗读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2)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

  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

  3)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4、齐读第6自然段。

  5、回归文题,体会“奇”的意思。

  欣赏了这些黄山奇石,你觉得这些奇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趣、神奇)题目中“奇”字的.意思可以用文中哪一个词来概括?

  三、学习写作方法。

  四、仿写奇石。

  五、关注写字,提高写字习惯。指导写“闪、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节课我安排学习“陡峭”两个字,它们是一个词语,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利于书写指导上的迁移与模仿,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少说一些,多练一些。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2~5自然段

  说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首先指导学生学习“仙桃石”,“猴子观海”引导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但是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前松后紧,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还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年级《黄山奇石》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黄山奇石趣味横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更有趣。先总写景色秀丽神奇,再用浓墨重彩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神奇怪石,其他几块简写。作者采用“总分”和“点面”结合的方法,把黄山奇石写得栩栩如生,神奇有趣。

  因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观看插图,阅读课文,欣赏“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神奇有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难点是对课文略写的“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等部分,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由想象。

  所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的情感。

  二、说教法

  1、图文结合法:通过观看插图,欣赏黄山奇石,体会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自主探究法:通过读课文、课件演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积累丰富的词汇。

  三、说学法

  1、朗读感悟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2、情境体验法。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我将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分5个板块来具体我的教学过程及思考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认识奇石美。

  1、我的导入是这样的:秋天到了,天气转凉了,燕子往南飞,树叶纷纷落下,田野一片金黄,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在这美丽迷人的秋天里,我们班组成了一个旅行团,去游览著名的风景区黄山。板书课题:黄山奇石。

  2、然后出示*的地图,让学生找到安徽省,知道黄山在什么地方。

  3、最后通过对第一自然段中“尤其”和“闻名中外”的理解,认识黄山风景区四绝之一的怪石。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在这大好的时光里,老师组织学生“游”黄山,让直观图像与课文语言文字融合在一起,拉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文的距离,使学生对“黄山奇石”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第二板块:检查字词,感知奇石美。

  1、首先学生带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要求自读课文,读完后我用ppt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通过认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巩固“风景区、胳膊、巨石、著名”等14个词语。

  2、然后,我让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奇石,并领着孩子把奇石和课件中相应的图片一一对应起来。之后出示“作者具体写了四块黄山奇石,简写了样一个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在这个环节,通过检查生字和说话练习,为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丰富的词汇作铺垫,让学生初步了解黄山景色之美。

  第三板块:品位词语,感悟奇石美。

  这里让学生又一次走进文本用心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具体写的黄山四块奇石的句子结合图片来品味,交流、朗读。

  仙桃石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让学生通过“好像、飞、落”等词语,想像仙桃石的神奇有趣。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这里抓住“抱着腿、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些词语欣赏“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在这句话里学习作者使用“望、站、伸、指”这些动作把静态的奇石写成动态的手法。也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仙人指路”。

  而金鸡叫天都这块奇石的教学,从雄鸡的颜色“金光闪闪”,和雄鸡的动作“伸着、对着、啼叫”入手,通过观察图片与文字进行结合,理解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通过观看插图,让学生了解黄山奇石的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优美的词语、句子,让学生不仅感受到黄山奇石美,而且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美,简单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四板块:延伸课堂,加深奇石美。

  欣赏“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神奇有趣,那么让学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简写的奇石的样子,挑一块自己感兴趣的奇石学着作者的样子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写话提出了一定要求,所以这一板块我让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感兴趣奇石。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水*又给学生一个展示和表达的机会。

  第五版块: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学写本课的8个生字。重点指导“区、巨、它、安”四个字,认识“三框儿”这个新部首。

  2、找一找黄山奇石的图片,给这幅图片配上一段介绍的文字,喜欢画画的也可以画上一幅黄山奇石图来展示。

  2、情境体验法。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推荐访问:黄山 说课稿 菁选五篇 《黄山奇松》说课稿 菁选五篇 《黄山奇松》说课稿1 《黄山奇松》说课稿1年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