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8篇

时间:2022-09-29 18:20:04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8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本组教材以“春天”为主题来选编教学内容。《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8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8篇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一单元

 本组教材以“春天”为主题来选编教学内容。《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的基本目标,同时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课题

 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分别是《村居》和《咏柳》。《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通过描绘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的美丽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情景。

 《找春天》

 课文以一群孩子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春天的迷人风光。

 《开满鲜花的小路》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讲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一包花籽,到了第二年春天,花籽让小路开满了鲜花,让所有的小动物们享受到了美丽和快乐。告诉我们要学会传递快乐,分享快乐。

 邓小平爷爷植树

 课文主要写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种下了一棵柏树的经过。赞美了邓小平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他对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重视。

 1.认识 54 个生字;会写 34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找春天》《古诗二首》。

 3.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4.初步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能积极参与找春天的实践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认识 54 个生字;会写 34 个字。复习、巩固常用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古诗二首》………………………………………………………………………………………… 2 课时 2.《找春天》…………………………………………………………………………………………… 2 课时 3.《开满鲜花的小路》………………………………………………………………………………… 2 课时 4.《邓小平爷爷植树》………………………………………………………………………………… 2 课时 语文园地一 ……………………………………………………………………………………………… 2 课时

  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基本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 古诗二首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

 《古诗二首》安排了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本导学案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理解“意”,即采用图文对照,结合关键字词等方法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大概意思;二是感悟诗的“境”,采用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三是体会诗“情”,即引导学生在感悟诗境的基础上,通过吟诵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学前准备

 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图文结合,在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中学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3 个生字。

 2.学习《村居》,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春天田野的美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学习重点

 1.识字、写字、了解古诗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居》。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用时:5 分钟)

 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村居》。

 2.板书课题:村居。指导齐读。

 3.识记生字“村”“居”。

 4.指导释题,介绍作者。

 1.背诵古诗《春晓》。

 2.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3.村:平舌音,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对——树——村。

 居: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尸+古=居。

 4.了解题目意思。(村,乡村。居,居住。)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1.《村居》的作者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村居”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用时:12 分钟)

 1.组织学生自读古诗。

 2.指导学生读古诗,纠正字音错误。

 3.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视频。

 4.组织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学生巩固识记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圈画生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读古诗,注意读准音。

 3.认真听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

 4.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5.开火车读生字卡片或与同桌做部件组合游戏。

 2.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y_____

 f_____

 d_____ 莺

 拂

 堤 l_____

 z_____ 柳

 醉 3.多音字组词。

 三、品读古诗,感悟欣赏。

 (用时:10 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

 4.出示自学提示:再读古诗,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说一说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5.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1.自由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

 2.认真听老师范读,注意断句。

 3.同桌赛读,小组赛读,指名配乐诵读。

 4.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然后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和小组里的同学进行交流。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散学:___________________ 归来:___________________ 纸鸢:___________________ 5.给古诗划分节奏。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导。

 (1)品读前两句,引导学生感受春光之美。

 (2)品读后两句,感受儿童的快乐。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5.(1)结合课文插图,及古诗中出现的“草长”“莺飞”“杨柳”等词语,想象春天的美丽画面。

 (2)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放学归来的小孩,欢快地读第三、四句,读出心中的喜悦。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6.同桌互相背诵《村居》。

 四、指导写字。

 (用时:8 分钟)

 1.出示生字“诗、村、童”。

 2.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两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指导、示范书写生字。

 4.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5.组织全班评议。

 1.自由认读“诗、村、童”,并组词。

 2.分析生字的结构特点,交流生字的书写要点。

 3.认真观察老师范写,掌握书写要领。

 4.练习描红、临写。

 5.全班评议、展示。

 7.按要求填空。

 诗:__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组词__________________。

 五、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用时:5 分钟)

 1.组织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诗句。

 2.出示教师摘抄的咏春的诗句,领读。

 1.把自己积累、搜集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2.在老师的引导下诵读诗句,把自己喜欢的诗句摘抄下来。

 8.写一写你认为春天里最有趣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比较、辨别,理解诗意;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感悟诗境;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体会春光的美好,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儿童放风筝时的快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等词语。

 2.学习《咏柳》,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点

 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用时:5 分钟)

 1.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看他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2.板书课题:咏柳。

 1.学生背诵诗句。

 2.齐读课题。

 9.将有关春天的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处处闻啼鸟。

 (2)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初读感知 (用时:10 分钟)

 1.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妆、丝、绦、裁、剪”。

 2.老师指导书写“碧、妆、绿、丝、剪”5 个生字。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5.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生字词。

 (2)说说这首古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古诗读通顺。

 2.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同桌合作解疑。

 4.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这首古诗主要写了初春二月的柳树的勃勃生机。

 10.看拼音写词语。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1.学生读诗句,并简单说自己理解的诗意。

 11.表示“绿”的词语还有很多,你还能写出几个吗?

  (用时:15 分钟)

 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枝是“绿丝绦”?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2.出示插图,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1)这里把柳树叶子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柳条。因为柳条细长、柔美。

 (3)诗人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增加了诗的情趣。“不知”是发问,旨在引起人们的注意。

 (4)“二月春风似剪刀”由无形到有形,写出了春风神奇灵巧地剪出一丝丝柳叶,装点锦绣大地的景象。

 2.欣赏课文插图,通过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体会春天来临时生机勃勃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咏柳》前两句用__________的 修 辞 手 法 , 描 写 了 静 态 中 的__________,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__________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

 四、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用时:7 分钟)

 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古诗,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

 2.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体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1.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学生读出诗人对柳的赞美,对春的歌颂之情。

 13.课文精彩内容我知道。

 《 咏 柳 》,“ 咏 ” 的 意 思 是__________。在本课中指__________。作者描写__________,歌颂__________,赞美__________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五、总结全文(用时:3 分1.组织学生交流:学了本诗,你有何感受? 1.学生自由讨论,谈感受。

 2.根据提示,学生尝试朗诵14.默写古诗《咏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钟)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背诵古诗。

 全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2、找春天

 课题

 找春天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重点是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语言。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重点,本导学案设计时注重“朗读、想象、表达、实践”的融合,通过文本语言感受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让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思维“屏幕”上,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 14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认记生字,朗读课文,通过文字初步感知春天的美。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词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导入新课。

 (用时:5 分钟)

 1.播放早春的课件,引导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2.导入: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

 板书课题:找春天。

 1.认真看课件。

 2.自由交流早春的特点,齐读课题。

 1.写出四个赞美春天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用时:15 分钟)

 1.教师出示要求。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通读课文,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学生正音。

 字形: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动作演示认识“遮”“掩”“探”;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触”“鹊”。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完整)

 第一单元

 1 《古诗二首》

 一、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游戏导入,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识字教学我坚持的是“多次复现”原则,主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去识记字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写字环节我将教师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我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了合作精神。

 二、成功之处

 1.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

 2.在学生个别朗读谈想法的时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使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有一定的参与面。我想这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意识、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觉得应该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勤思、多问问题。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创设情境,从游戏导入新课;然后自主探究,抓识字教学和诗意理解。接着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

  2 《 找春天 》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虽然现在的天气仍然给人一种冬天的气息,但是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还是可以找到春天的迹象的:河里的冰融化了,枯草下面探出了嫩芽,迎春花也绽放了……孩子们已经感受到春天来了。所以学生在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的同时,在大脑中也播放着自己找到的画面 2.制作精美的课件,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使学生对春天的景象有一个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结合观察,以“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的形式仿说春天,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成功之处

 1.第一段抓住两个叹号,第二段抓住“脱”、“冲”、“奔”、“找”这几个动词,读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找春天的心情。课文第三至七段指导学生要读得亲切话泼。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读

 出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

 2.从词语入手,借助“早开的野花”“点点嫩芽”“解冻的小溪”等词引导学生探究“野花早开”、“嫩芽吐出”、“小溪解冻”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因为春天来了才会产生这样的情景。这样的引导方式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

 3.诵读感悟,品味语言。

 在本课的教学中,安排了多种朗读方式。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孩子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找春天的?”并让孩子抓住“脱”“冲”“奔”等关键字词体会孩子们当时喜悦、兴奋的心情,再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读课文、交流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再用出示第 3~8 自然段,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看图,并让学生图文结合想为什么把小草说成是春天的眉毛呢?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 5、6、7 自然段,学生再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比赛读,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在读、品、想、说等语文实践中,已经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接着我说孩子们你们找到了美丽的春天,心情怎么样?孩子们会说“高兴、愉快、兴奋”等,那就用你们现在的这种心情读课文第 8 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通过诵读与想象的结合,调动了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体察到了语言的意境美。

 三、不足之处

 讲授这篇课文时,虽然抓住了重点,对教学目标也进行了落实,但在课堂中缺乏了“多读”。这么美的课文应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读发现美。课堂中的失误,也印证了那句话“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生字书写的教学中,效果不是很好,以后多加强写字训练和要求。在“说”的环节,如果能为学生提供句式,降低说话的难度,会让他们容易产生成就感,对说话会更加不畏惧。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认读生字新词,多种形式理解词义。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亲近大自然的乐趣。最后拓展教学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写关于春天的文章,或者画一幅春天的图画、唱一首春天的歌,诵读描写春天的诗歌。从各个方面感受春天、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调节课堂气氛,达到动静相宜。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如果一直让学生听、说、读,学生就会越来越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教学效果。而画画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立刻安静下来。学生聚精会神的画画时,心情平静了,使而后的听说环节能顺利进行。

 3 《开满鲜花的小路》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童话故事,故事中人物角色较多,对学生理解故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清人物关系是一个教学重点。在课堂上,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从前,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条长长的小路。小路从森林的这一头一直延伸到另一头,小路边分别住着:鼹鼠一家、刺猬一家、狐狸一家和松鼠一家。森林里还住着一位热心的邮递员黄狗。有一天,邮递员黄狗在鼹鼠家门口喊……通过这样边讲述边板画既引出了新课,又让学生明了其中的人物关系。

 2.教学中我用了自读、对读、男女生读和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了以下几个地方:鼹鼠先生把包裹弄破的懊恼心情;刺猬太太、狐狸太太看到路上开满鲜花的惊喜之情;鼹鼠、狐狸和松鼠太太说话时开心的语气。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样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令孩子兴致盎然。

 二、成功之处

 1.课堂充满了语文气息,学生的思维全面打开,也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语文课堂的“生成”资源。生成问题一:包裹破了会不会是长颈鹿大叔故意弄破了?生成问题二:长颈鹿大叔为什么把这么美好的礼物送给鼹鼠先生,而不送给刺猬太太或者狐狸太太呢?如此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语文的趣味。

 2.我在导入问题时采用了层层揭示的方法。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

 三、不足之处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认识到主题升华略显狭窄,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时,主要停留在要学会与身边的人友好相处上,教师没能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课堂的小结收尾较为匆忙,对本课所学的道理品悟的不够。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1.今后的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2.重视文本的升华,以让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4 《邓小平爷爷植树》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通过介绍故事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邓小平爷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参与植树是非常难得的,邓小平爷爷还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带头人,很多个植树节,他都身体力行,坚持参加植树。

 2.随文识字。根据学生认读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把识字和了解课文内容融为一体。通过对照插图说说邓爷爷植树的过程,将生字的复习巩固与思想情感的体悟结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邓小平爷爷植树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体会他植树的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虽然“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只见他精心“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直到小树笔直地立在拿来,他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挑选、移入、挥、填”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的呈现出当年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情景。教学时抓住文中的长句子和关键句子进行品读,充分让学生体会邓小平爷爷的品质。

 二、成功之处

 1.通过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让识字变得有趣,在相互帮助中进行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邓小平爷爷认真的态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去理解人物精神,比如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借助插图说说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抓住“精心、小心、仔细”去体会人物的心理。

 3.词语积累。课文在描写的时候用到了一些四字词语:如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引人注目等,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积累并扩展课外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三、不足之处

 1.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课前搜集的资料较少,学生对邓小平的认识较少,导致课文理解的时候,对邓小平的精神感悟不是特别深刻。

 2.在学习第三段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内容之后,出示句子,用选词填空的形式,练习动词的运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内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通过介绍植树节的来历,引出课题。接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然后朗读课文,感悟理解抓住课文第三自然段重点学习,通过动词填空的形式掌握邓小平爷爷的植树的情景;最后课文拓展,进行实践活动。注重对自主、合作学习的培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加强专业的学习与积累,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使语文课更有语文味。

 《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

 一、教学效果

 1.创设“敢说”的氛围 :我把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大胆地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放在首位。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敢于说,愿意说。

 2.用课件等辅助形式刺激学生表达的意愿,借助例子,进行模拟交际。这样学生在看情境模拟时,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交流的方式。

 3.通过演示说话的不同语气达到的不同效果,让学生认识到语气的重要性。比如:一位陌生的叔叔来你家敲门,你打算怎么说?当妈妈让你学钢琴,可是你想学画画,你打算怎么说?等等模拟的情景,让学生练习交流,怎样才能更好的进行交流。

 二、成功之处

 1.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还原他们平时因不注意说话语气而造成不愉快的场景,让学生明白用恰当语气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平时的语文学习或生活中,留意学生与他人的交流方式,将“说话时注意语气”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逐渐提升沟通与交往能力。

 2.通过“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在说话时使用正确的语气。

 3.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学生在活

 动中兴趣浓厚,并能有所拓展,学生的能力不可忽视。

 4.全班交流的形式来体会交流语言,明确交流语言的表达要点,说话的语气要委婉,不要太生硬,可适当加上礼貌语言。多用商量的语气,“好吗”“行吗”这样的词语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三、不足之处

 1.课堂上没有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缺乏对他们的引导和鼓励。

 2.在模拟生活情景时,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进入情境,有的学生不敢大胆说话,并且在遇到不同的情况时,不知道该怎样去应对情况。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不够细心疏导,没能让学生发挥到最好的效果.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创设情境,让学生懂得不同语气有不同交际结果;模拟交际,明确使用恰当语气的表达要点;最后还原生活,提升运用恰当语气交流的能力。在上课之前应先做好材料准备,提高预习的效率。注重讨论、教师适时总结和鼓励,在书写体会和感受时,提出“口语交际”的表达要求。每个环节安排较为严谨些。尤其平日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在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搜集和积累语言材料的意识和能力。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效果

 “识字加油站”在交流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发现,交流讨论,弄清楚公园里的设施分布情况。让学生在生活中有主动识字的意识,注重养成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字词句运用”充分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春天里的美景。鼓励学生每个短语多补充几个词语,训练很到位。让学生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教师引导:一个句子写完整,内容就必须

 交代清楚明白,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层次深入,引导学生把句子写完整。

 “书写提示”学生自己观察进行比较,然后进行拓展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和范写,教学效果很好。

 “我爱阅读”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展开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二、成功之处

 1.大多数学生对识字有一定的兴趣,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识字,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在“字词运用”时,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春天里的美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描述的同时,让学生说完整的话,并进行词语的运用。

 2.在进行“日积月累”的教学活动时,放手让学生朗读,首先借助拼音自读故事,把诗句读正确,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把诗人描绘的画面读出来,最后熟读成诵。这一部分的学习取得了良...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版 二 年级语文下册

 教

 学

 反

 思

 1 村居

 今天教学《村居》这首诗,这是高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试图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基于以上的想法,围绕教学目标,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是创设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游戏导入,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两个方面。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识字教学我坚持的是“多次复现”原则,主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去识记字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写字环节我将教师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解诗意方面,我先让学生自读,边读边用笔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然后小组合作,把自己圈出的词句在 4 个人的小组中交流讨论,让小组成员一起想办法帮忙理解。接着全班交流,各组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学的过程,就是存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的回报将是惊喜。

 再次是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这个环节包括:1、学生自由朗读 2、个别学生朗读,分行读,比赛读,表演读 3、展示读,教师及时点评,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读。4、图文结合,看幻灯片读诗,读诗看幻灯片。5、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间、生生间互评,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好的朗读效果,同时增强语感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在学生个别朗读谈想法的时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使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整节课下来,还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首先是因为新接这个班,对学生了解不够,备课时考虑不够全面。不能针对学生差异,创设问题情境,另外,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有一定的参与面。我想这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意识、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觉得应该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勤思、多问题标新立异、别出心裁。

 在今后的工作我会不断学习、探索,找到最佳教育教学手段。

  找春天

 本课描写的是美丽的春天,可以用画图结合讲解,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开始就激发孩子求知欲,用疑问的语气说:小朋友,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你有哪些话可以来赞美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找春天的课文吧。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打开书本大声地朗读起来了。在读书过程中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这时我出示生字卡片,通过个别、男女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读准字音。通过动作理解“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顿时笑声一片,学生在愉快中体会字词理解字义。我们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听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闻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触到了春天的什么?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 开满鲜花的小路

 《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非常有趣味性的童话故事。根据低年级学生年级特点,我设计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邮递员”“包裹”“懊丧”等词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以故事中出现的角色为线索理清故事情节,会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以角色为线索,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故事中的角色比较多,而且故事包含两个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时间跨度比较大,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主要内容不太容易把握。于是我结合这一特点,选择以故事中的角色为线索拎出整个故事的梗概。故事中共有 9 个角色,这些角色中有一个核心人物,就是鼹鼠先生,其它角色都和他有关系,邮递员黄狗是来通知他取包裹的,长颈鹿大叔是给他寄包裹的,松鼠太太一家是鼹鼠先生要去做客和询问的,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一家是他路过遇到的。这一特点很符合思维导图的模式,我就利用词卡一边巩固认读字,一边完善板书,在把所有的角色找出来之后,学生便可以根据板书将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也为第二课时的理解分析奠定基础。

 二、因文而异,由字而定,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

 近年来低年段识字教学一直在倡导随文识字,让识字有文可依,不孤立存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随文识字。而且即使使用的是集中识字的方法,在理解分析课文的时候也不是把识字置之度外的,在理解的同时也是对生字反复识记的过程,所以采用哪一种识字方式并不是绝对的。本课的认读字非常多,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不把字认好也会影响内容的理解。我采用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式,初读课文时结合拼音识字,接着同桌互考与字卡开火车游戏来加强记忆,随后在找故事中的角色的时候,对以词语形式出现的字再一次有针对性的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学习,使字从文中来,依文取解,拓展延伸,再送回文中去,识字与把握故事脉落同步进行,完全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充分预设,迎接课堂的生成。

 教师备课备的是教材、教法,同时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在查找资料时,我发现对于“鲜”字的字理解释说法不一,但更多的并不是像我们经常说到的“鱼羊鲜”的说话,“鲜”原是一种鱼的名字,“鱼”字旁代表鱼类,“羊”取祥的意思,代表吉祥、平安。后来“鲜”指的是虽死了,但是也能安全食用的鱼。这一说话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空白的。但是这个知识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讲更合适呢?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认知的预设,学生们比较习惯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字,而且目前学到的生字中形声字的比重很大,所以学生在讲字的时候很容易把“鲜”讲成形声字,如果是这样就可以在这时加以纠正,并讲解字源。这一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但教师在备课时还是要有充分的预设,如果学生在讲字时不说形声字的事,那么就可以在学生组词时引导学生概括这些词中“鲜”的意思都和什么有关,来引出“鲜”的意思,讲它的字源。

 整堂课下来,虽比较顺畅,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课时的划分还有待推敲,使两个课时的教学都能张弛有度、游刃有余。

 2.对于朗读的指导还可以更细致些。

  雷锋叔叔, , 你在哪里

 雷锋,是被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字,“向雷锋叔叔学习”是我们经常向孩子们提出来的要求,学习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对于“雷锋”,孩子们还是非常陌生,于是,在课前,我让孩子们通过查找资料、阅读雷锋的故事去试着了解“雷锋”,知道“雷锋”,从而能顺利地走进“雷锋”的世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地向我们述说着,轻轻地拨动我们的心弦。通过一遍遍地朗读,通过一层层地解读,孩子们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课文最后会说“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原来这都源于雷锋叔叔心中有爱啊!

 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有以下几方面的感触:

 3 一、“预习”扎实有效 每次学习新的课文时,我总会事先布置孩子们进行预习,从课堂上检查字词的认读中发现孩子们的预习比较到位,生字词识读基本上人人过关,重点关注了几个后鼻音的字:锋、曾、泞、荆、莹。课文朗读也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感悟”形象生动 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非常棒,第 2 小节感受到雷锋叔叔的辛苦,从“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泥泞的路上”,尤其是晓琪对“脚窝”的理解,说出了雷锋当时深一脚浅一脚走路的艰难。第 4 小节感受到雷锋的艰辛和艰难,因为“背着年迈的大娘”、“有荆棘的路”等,特别是“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联系前文想到是:雷锋叔叔昨天经过这里,到了今天还能看到他落下的汗滴,可见雷锋叔叔当时是多么累啊!这样的回答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从而也显现出孩子们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相信孩子,就会有精彩呈现。

 三、“拓展”出乎意料 原本设计这样的环节是冒着一定的风险的,因为说实话我自己心中并没底,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模仿写诗。但今天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真的令我惊讶,当然嘉仪功不可没,因为是在她的引领下,再在师生合作下,我们完成了两小节的续编:

 附:踏着白白的积雪,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雪花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推着沉重的小车, 踏着厚厚的积雪。【这里可以改为:冒着鹅毛大雪】

 瞧,那车上满满的黑炭, 就是他送给穷人的爱心。【“爱心”可以改为“礼物”】

 四、“收集”卓有成效 课前收集雷锋故事,了解雷锋,也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精彩倍出,特别是最后在理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时,孩子们不仅知道雷锋做好事无处不在,还知道做好事不仅仅局限于雷锋一人身上,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乐于助人的人,我们称之为“活雷锋”。再结合昨天在开学典礼上校长的讲话,了解在我们学校的“小雷峰”们,以及我们班上学期为汶川小朋友捐出的“爱心包裹”的小朋友,知道其实做一件好事并不难。孩子们的感悟也比较深入了。

 尽管孩子们在课堂上是精彩纷呈,但我自己在课堂的调控中还是不够科学合理,自己总结为以下两点:

 1.由于朗读、感悟较多,虽然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学习生成,但挤占了作业的时间。

 2.拓展说话的形式觉得很好,但就这样“集体创作”对于孩子们个体的习得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假如课堂上能在口头创作的同时再让孩子们自行创作,后再交流的话,相信掌握的会更牢固,这就又需要时间来保障了。【虽然回家作业中布置为机动,效果可见也很是一般,好的效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延伸,挺可惜的。】

 “课堂的缺憾也是一种艺术”,如何减少这样的“缺憾”,或者避免这样的“缺憾”,我想课堂教学也许就又有了新的进展。

  彩色的梦

 《彩色的梦》是一首诗歌,描写了彩色铅笔描绘的美丽梦境, 犹如童话般美丽。文章语言优美、节奏明朗,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丰富的想象,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彰显出语言的表现力,贴近儿童的内心世界。通过这首诗歌,我们能感受到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的童心。根据本课的学习活动要求:说说自己梦境中美丽而又奇异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我将本课预设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识字,读文。重在

 4 欣赏、体验,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梦境。第二.课时重在展示、提高,主要是品读诗歌,读出自己的感受,重点是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创编,仿写课文第二小节。

 为了达到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目标,在课堂中让学生自读,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老师适时指导朗读,读出标点符号的语气,读出自己的感受。配乐读,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学会欣赏,让文字的美灵动起来。

 为了让学生能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在学习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语言。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第二小节的教学上。从句子形式的观察入手,让孩子发现这些句子的组成,景物的样子和景物加上颜色,然后让孩子说一说这样的词语和句子,接着让孩子在第一课时后画出的图画上进行语言的创作。由于第一课时已经对相关的短语做了训练,再加上图画的铺垫,仿写就进行的顺理成章了。孩子画出了大片的油菜花、无边的大海、柔软的云朵,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段段灵动的文字,让课堂的生成也像课文一样美妙了起来。

 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也是于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的运用分不开的,课件的展示让知识更直观,音乐的加入让课堂更具有艺术美感,投影仪的使用让孩子们的作品更好的展示。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语文课堂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用好这些辅助设备,可以让课堂更有味道。我想孩子也许并不能真正的理解诗歌的内容,但是诗歌在她们的心中一定是美好的;语文在她们的心中也一定是美好的! 任何课堂都是有遗憾的,这节课虽然让我得到了许多欣喜,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对于文章的朗读,齐读显得有点多了。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展示他们个性化的阅读。

 2.课堂评价语显得有些贫乏,今后一定要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让课堂评价语更丰富,起到更好的评价和指导作用。

 3.对于孩子们的作品应该有更多的形式去展示。

  沙滩上的童话

 童话离学生们并不是很远,因此,学生对此很是感兴趣!好多学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虽然课文的语言和孩子们贴近,但其中还包含着孩子们自己编的童话故事,显然这样散乱的语言不利于孩子们了解故事的内容,因此老师就要帮助学生用连贯的语言描述故事,进而帮助他们自己也来编故事。

 读和说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通过读和说可以调动学生的...

篇四: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编 版 二 年 级 下 册 语 文 全册教学反思

 1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一)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村居》一课时,我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教学情景中。在这美丽的春天里,采用了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配上哑语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并在自己的头脑中模模糊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没有让学生来说一说古诗的意思,没有一句一句地讲解古诗文,而是让学生在吟诵古诗中感悟语言,在歌声中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创造图画。学生们学习的兴致盎然,这节课结束了,但古诗的韵味永存。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节古诗教学课,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具体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平台,让学生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通过一遍一遍地诵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咏柳》整堂课的教学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对柳树的观察到充满奇妙的想象所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的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如果在课中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让学生能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能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容易一些。

 (二)

 《古诗二首》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村居》是清朝文人高鼎写的一首诗。早春二月,绿草茂盛,黄莺飞舞,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的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全诗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咏柳》是首咏物诗。这首诗前三句描写了柳树之碧绿、柳枝之柔长、柳叶之细巧,而最后一句巧妙地从描写柳树转移到赞美春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课文重点是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述的场景。

 一、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采用游戏导入,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识字教学我坚持的是“多次复现”原则,主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地识记字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写字环节中,我将教师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我为学生搭建自由的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相互配合中培养了合作精神。

 二、成功之处

 1.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使学生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在学生个别朗读谈想法的时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使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有一定的参与面。我想这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意识、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觉得应该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学生勤思、多问。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创设情境,从游戏导入新课,然后自主探究,抓识字教学和诗意理解,接着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

 (三)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露新的嫩芽,呈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村居》这首诗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深受学生的喜爱。

 一、教学效果:1.在教学中我首先从古诗的题目入手,让学生理解《村居》的含意,让学生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农村居住时所看到的春天的情景。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呢?通过课件演示与诗词有关的春天的景物动画,如:小草、黄莺、杨柳、儿童、纸鸢等画面,

  借助这些画面来学习诗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出示古诗,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表达的意思,让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2.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是考虑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专门搜寻了一组表现诗词内容的动画课件,借助动画还有鸟声、风声、雨声的音乐,带学生入情入境,提高学生对《村居》美景的感受。学生通过画面联想到诗句,有助于学生背诵古诗,学会怎样从古诗的上一句联系到下一句所描写的意境。在学生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两个方面。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种方法相互结合的方式。

 二、成功之处:授课前,我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好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导课时,学生展示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当他们双手举起自己的作品时,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哇!太美了,我仿佛置身于柳树林!”然后,依次点了三个孩子单独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描述令我惊叹,也令在场的老师们惊叹。看来,准备工作做得很好。授课时,我采用叙事的方式来贯穿整首诗,从一千年前的某一天开始,引出地点、人物,缘何出现了《咏柳》这首诗。

 三、不足之处:1.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集中识字的把握比较好,

  但在随文识字的时候,因为怕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教学时,基础打的不够扎实,没有采取多种的形式让孩子反复读,反复认。2.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四、改进措施:平时上课教师自己要放开手脚,偶尔“跑跑题”不要太拘泥课堂目标、程序,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 《找春天》教学反思

 (一)

 1.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这篇文章的内容较为浅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在教学时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即使个别学生一时不懂也不必大讲特讲,而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逐步提高,在读中感悟到春天的快乐。

 2.拓展课文,升华情感。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学习热情,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并鼓励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的春天,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感情,再进行描述就会简单很多。

 3.放手表达,表现春天。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写关于春天的文章,或者画一幅春天的图画、唱一首春天的歌,诵读描写春天的诗歌。从各个方面感受春天、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在教学中还是有些放不开,让学生自由表达春天的环节上用时较少。

 (二)

 《找春天》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的小短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孩子们眼睛里的春天,表达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孩子们眼里,春天就是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教学本文,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文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更是要激发学生到大自然里去寻找、发现春天。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中,虽然现在的天气仍然给人一种冬天的气息,但是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还是可以找到春天的迹象:河里的冰融化了,枯草下面探出了嫩芽,迎春花也绽放了„„孩子们已经能够感受到春天来了。所以学生在欣赏课文中优美语句的同时,在大脑中也在播放着自己所发现的春天的画面 2.制作精美的课件,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使学生对春天的景象有一个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结合观察,以“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的形式仿说春天,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成功之处 1.第一段抓住两个叹号,第二段抓住“脱”、“冲”、“奔”、“找”这几个动词,读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找春天的心情。课文第三至七段指导学生要读得亲切活泼。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读出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

 2.从词语入手,借助“早开的野花”“点点嫩芽”“解冻的小溪”等词引导学生探究“野花早开”、“嫩芽吐出”、“小溪解冻”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因为春天来了才会产生这样的情景。这样的引导方式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

 3.诵读感悟,品味语言。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多种朗读方式。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一说“孩子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找春天的?”并让孩子抓住“脱”“冲”“奔”等关键字词体会孩子们当时喜悦、兴奋的心情,再让孩子们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再出示第 3~8 自然段,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看图,并让学生图文结合想一想“为什么把小草说成是春天的眉毛呢?”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 5、6、7 自然段,学生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比赛读,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在读、品、想、说等语文实践中,已经能充分感受到春天的多姿多彩。接着我说“孩子们你们找到了美丽的春天,心情怎么样?”孩子们会说“高兴、愉快、兴奋”等,我就请孩子们用他们现在的这种心情读课文第8 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通过诵读与想象的结合,调动了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体会到了语言的意境美。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在生字书写的教学中,效果不是很好,以后要多加强写字训练和要求。在“说”的环节,如果能为学生提供句式,降低说话的难度,会让他们产生成就感,对说话也就更加无所畏惧。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认读生字新词,采用多种形式理解词义。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亲近大自然的乐趣。最后拓展教学,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写关于春天的文章,或者画一幅春天的图画、唱一首春天的歌,诵读描写春天的诗歌。从各个方面感受春天、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

 《找春天》是一篇描写春天的优美的文章,整篇课文读起来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活力。课文中通过写几个孩子寻找春天的过程以及找

  到春天的结果,让学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会,讲述这篇课文时,对于识字写字我采用了部分生字随文识字的方法,大部分生字放在课文后集中识字。

 一、教学效果: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中,虽然现在的天气仍然给人一种冬天的气息,但是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还是可以找到春天的迹象的:河里的冰融化了,枯草下面探出了嫩芽,迎春花也绽放了„„孩子们已经感受到春天来了。所以学生在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的同时,在大脑中也播放着自己寻觅到的春天的画面。其次,抓住课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让学生感悟到春天害羞的特点,正因为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好像跟孩子们捉迷藏,孩子们才需要仔细地找到了春天的迹象。再次,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理解新词语的意思,比如说“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词,在理解词的同时学生也加深了对新字词的记忆。此外,除了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掌握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我还在最后一段的学习中为学生的写话训练做出了指导。课文最后一段中写到“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这个句子中的四个动词“看、听、闻、触”,告诉我们描写事物可以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信息,这样,面对写话,学生才能有话可写。

 二、成功之处:1.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情绪。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胜于抽象思维。在他们的语言和写字能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画画可能是他们最直接和最轻松的表达的方式。所以,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2.用画展现阅读的过程。学

  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们把这幅画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表达出来了。然后,再让他们根据所画的画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想法,又是一个把感悟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画笔走进语文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将画画与语文放在一起,更不能把语文课变成美术课,而是要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不足之处:讲授这篇课文时,虽然抓住了重点,对教学...

篇五: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版小学语文 二 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每课教学反思

 课文(一)

 1 古诗两首 村居 咏柳 2 找春天 3 开满鲜花的小路 4 邓小平爷爷植树 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 语文园地一 快乐读书吧

  1 古诗两首 村居 今天教学古诗《村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我一看到课本上这幅画面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这首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景美、人美、事美,是一幅水墨画,是一首动听的歌! 我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毋庸置疑,如何让小孩子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这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只有在充分理解古诗诗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试图更多地从一年级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来让学生学得有兴趣:

 我认为,抓住每句的重点字,这是理解诗句的金钥匙,效果也会比较理想。

 第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我抓住“长”“飞”两个字,来引导孩子对这句的理解:

 (师)再过两天就是农历的二月天了,春天就要来了,你们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生)我很开心,因为我可以穿上漂亮的花裙子了!

 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跟爷爷去河边钓鱼了!

 我特别高兴,因为我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儿了!

 

  …… (师)是呀,春天到了,小草脱下厚厚的黄外套,换上嫩绿的春装,他在很开心地“长“着;黄莺姑娘也在愉快的飞来飞去,体会他们的心情读出“长”和“飞”的意思来。

 第二句“拂堤杨柳醉春烟”我抓住一个“醉”来教学:

 (师)杨柳姑娘最爱美了,春天来了,她甩着一头漂亮的长发,在和绿绿的河堤交谈呢,堤岸在悄声的赞美她,柳树姑娘在出神地望着远处的春烟,陶醉了!你有过陶醉的.经历吗?谈一谈。

 (生)看好看的故事书的时候,我太开心了陶醉了,妈妈叫我吃饭我都听不见!

 看好看的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时候,太好玩儿了,我陶醉了!什么都不想做!

 (师)是啊,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陶醉的心情来读这句诗,读好“醉”字。

 第三句“儿童散学归来早”,我抓住“早”来引导。

 师:如果你们家里做了好吃的或者是妈妈给你准备好了礼物或者家里来了你特别想见的客人,你是不是特别希望早点放学呢?是啊,诗中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那就着这种急切的心情读出第三句。

 生:读。

 第四句“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让孩子们自己观察思考,体会小孩的心情,他们一下就找到了“忙”字。忙得开心忙得兴高采烈,于是孩子们在深切体会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对于古诗的教学,教师对全诗的准确把握很重要,需要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和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同步,,才能让小孩子们的语文兴趣越来越浓郁,才能像蓝天上高高放飞的风筝一样: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咏柳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教这一课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教学古诗《咏柳》其中的两行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时,我没有讲诗意,而是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柳树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出来:

 “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从‘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春天把柳树打扮得像个大美女!”全班哗然。语出惊人,使我一愣,心中盘算该如何评价这样的答案,但已有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对待学生萌芽中的创新思维”。

 有了这一想法,我马上把“球”踢给了孩子:“孩子,您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春天太美好了,让好多东西都穿上了新衣服,像美女一样真好看。”学生脸带笑容,似乎也在为自己的这一新发现而兴奋。我心中暗暗惊喜,马上就对孩子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另外,我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习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学生兴趣很高。

 2 找春天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变换形式——“玩”中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 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三、教给方法——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四、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3 开满鲜花的小路 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但是这个童话故事中出现的角色比较多(一共有 9 个角色:长颈鹿大叔、邮递员黄狗、鼹鼠先生、松鼠太太、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故事情节上下两个部分时间跨度比较大(收到奇怪的包裹——到春天才发现这是美好的礼物),故事上下两部分的情节衔接过度不是很清晰,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有一定的难度。

 优点之处:

 (1)针对难点角色较多,理顺人物关系。

 对于 2 年级的孩子来说本课的角色偏多,理顺这角色关系有一定难度,所以在上课时,我一开始就让学生先拎出主要角色(长颈鹿寄给鼹鼠先生包裹,而包裹内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鼹鼠先生询问松鼠太太),这样抓住主要角色进入故事情节,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2):美好的礼物是什么? 在鼹鼠先生去松鼠太太家做客,一路上经过刺猬、狐狸的家,最后到达松鼠太太家,它们都无一例外的发现门前的小路开满鲜花,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抓住“惊奇、奇怪”来练习朗读,可仅仅这样是不能深入理解课文的,在“小狐狸、小刺猬、小松鼠在这条小路上玩的很开心”一段中,我让学生想象说话:“它们在玩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还有谁会来到这条小路上?有感觉如何?”这样的角色体验和想象说话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这条小路带给了动物们开心、快乐等等,正因为如此才能体会到这些花籽是美好的礼物。

 不足之处:

 2 年级的孩子对环保的意义和具体做法存在困惑 有了之前学生对这条小路带来了开心、快乐和美的享受的基础上,我给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有气势磅礴的大瀑布,有山涧小溪,有清澈见底的大海和四季不同的美景,无论哪种美,都是大自然馈赠我们的礼物,美丽的大自然让学生感叹,正在他们从课文一路到拓展环节都是美好的享受时,我接下来给孩子们看的是被破坏的大自然:秃山、废弃污染等等,只有能力强的学生能理解的到。

 改进措施:

 联系生活,提前做好类似的课后课程,利用好家庭资源。

  4 邓小平爷爷植树 在教学中俺布置了让同学找找时间、地点、人物,从同学的反应来看小朋友们对地点、人物能很快地理解,但对时间掌握的不够确切,在以后的学习中应注意写作意识的渗透,潜移默化地引导、发展同学的语文能力。

 1.“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可以提前准备邓小平从年轻到年老的照片,并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教师相机讲述邓小平在各个时期的故事,让一代伟人的光辉形象慢慢地在学生心里播下了种子。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学生对这篇文章就不再感到陌生,而是充满学习的渴望。

 2.这篇课文的四字词语比较多,“万里无云、碧空如洗、引人注目、兴致勃勃”这些词语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教师可以采用各个突破的办法,解决词语难关。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邓小平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

 课的主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识字,把“读”作为教学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我抓住邓小平爷爷植树的经过这段文字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运用多媒体呈现,让学生用“△”标出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动作,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从中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的美好心愿。

 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 《注意说话的语气》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在口语交 际中,同样一句话,使用不同的语气,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要学会能够在跟别人说话时,使用 恰当的语气,做到语气不生硬,交流中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増强表达效果,逐步学会文明地进彳亍人 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让学生能够在跟别人说话时注意说话的语气,使用恰 当的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说话时做到语气不生硬,交流中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是本节课的教学底点。

 下面,我就来谈谈《注意说话的语气》一课的教学反思。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 正,提出宝贵意见。

 本节课我力求营造轻松的语言环境,与生活经验整,创设多种生活情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氛围。

 口语交际课上,许多学生的嘴很”紧” 要真正的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建立民主宽容的课堂气 氛。本节课,我创设了 1 个故事情境“帮小树长出嫩叶“,贯穿于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 了帮助小树长出嫩叶,孩子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还创设了 8 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上课迟到 了,你会和老师怎么说?学生们有的说:“老师,对不起,我昨天睡得太晩了,今天早晨起不来,迟 到了,您原谅我,好吗?”有的说"对不起老师,我家的小闹钟没有响,所以起晚了,请您原谅我 好吗? “还有的说“我妹妹生病了,妈妈带妹妹去医院看病,不能送我。请您原谅,好吗?“学生们 如同身临其境,轻松、愉悦地进行交流,让口语交际课真正成为学生表达、交流,展示生活的乐园。

 二、联系生活,加强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増加了互动和交流的要求,顾名思义,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就要 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双向互动。本节课我创...

篇六: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1.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认“莺、拂”等 11 个生字,会写“诗、村”等 8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写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中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春天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景物,图中的人物都在做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清代诗人高鼎是怎样来描绘图中春天的景色的。(板书课题:古诗二首村居,范写“村”字)

 3.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4.教师解释“村居”。(居住在乡村。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听配乐朗读,圈出文中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3.玩放风筝的识字游戏,掌握生字读音。

 4.学生交流识记方法,教师重点指导。

 (1)对比识记:拂—佛堤—提 (2)重点指导:“柳”是边鼻音;“醉”是平舌音;“纸鸢”的“鸢”要读准(出示风筝图)。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1.教师朗读,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借助书上的插图想象: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会是怎样的? (2)除了看到一群孩子正趁着春风开心地放风筝,你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事物想象画面,如“草、莺、堤、杨柳”等。

 2.出示第一、二句诗,早春二月的乡村有怎样的美景? (1)边读边想象,你发现了哪些美景?分组交流。(指名回答,教师补充)

 (2)你能把你看到的事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学生互评)

 重点引导学生重读“长、飞、醉”字,用轻缓的语气读“草、莺、拂堤、春烟”,来感受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再次配图、配乐,师范读,再齐读)

 3.出示第三、四句诗,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1)边读边想象,图中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快乐)

 (2)你能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快乐的心情吗? 重点引导学生重读“归来早、忙趁”,读得快而重,来体会欢畅、快乐的心情。

 4.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古诗大意,然后全班交流。

 5.拓展:春天里除了放风筝,还能进行哪些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体验带到古诗的学习之中。)

 四、朗读积累,背诵古诗

 1.师总结前两句诗的诗意,生回答对应诗句。(课件依次出现诗句)

 2.师带领生诵读一遍古诗。

 3.以补白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

 4.去掉文字,看图背诵古诗。

 五、指导写字

 学写“诗、童”两个字。

 1.出示生字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

 诗:注意右边三横的写法,三横的距离相等,第二横最长。左窄右宽。

 童:“立”字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以上,“丶”要写在竖中线上。“里”的竖画也要写在竖中线上。(先让学生自由发言,找关键笔画,再由教师补充讲解)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描红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村居》。

 2.(出示白鹅在柳树围绕的池塘里划水的图片)春天来了,小朋友们在放风筝,大白鹅在水中游泳,柳姑娘的头发随风飘扬、轻沾水面。大家想到学过的哪首古诗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板书课题,讲解“咏”的含义,可先让学生质疑)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自读古诗,边读边把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4.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咏:读 yǒng。妆:翘舌音。绦:读tāo。) 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交流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与听后感受)

 三、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1)课件出示“碧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碧玉的外形特点,尤其是颜色和光泽,再想一想它和柳树的哪部分相似。(诗人用碧玉来形容柳树鲜嫩发亮的新叶。)

 (2)课件出示“丝绦”图片,“丝绦”就是衣裙上长长的丝带。思考:“丝绦”和柳树有哪些相似之处?(“绿丝绦”指的就是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

 (3)指名读。教师指导断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诗句的理解。(柳树好像是用碧玉装扮成的一样,垂挂着千万根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枝条。)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读第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教师相机指导断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同学们观察柳叶的形状,并出示图片作对比讨论。

 (3)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不仅赞美了柳树,还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4)学生谈诗意。

 (是谁裁出这片片细小的嫩叶?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裁出来的啊!)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四、指导写字

 1.学习“碧、妆、绿、丝、剪”五个生字,学生观察、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碧、剪:都是上下结构,上部分笔画较多,可以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绿:左边是“纟”,右边“录”字的第三笔要穿头;“录”的下半部分与“水”字作区别,第二、三笔分别是点和提,笔顺多次书空,巩固记忆。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3.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遍。

 [教学板书]

 1 古诗二首 村居草、莺、杨柳 儿童:放纸鸢生机 快乐 咏柳树高 枝叶:绿、多、细美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的,而且极具画面感,所以我采用了以图导入,先描绘画面,再来理解诗意的方法教学,效果较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好意境,我结合朗诵和图片,让学生对古诗的基调有一个大致了解,并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让他们自主阅读感知诗的意境。

 2. 找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脱、袄”等 14 个生字,会写“冲、寻”等 9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自主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2.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呢?(板书“春天”)今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板书课题:找春天,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标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重点指导“遮、触、嫩”的读音)

 3.分组出示词语,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杜鹃 棉袄 嫩芽 音符 解冻 触到 探出 遮遮 掩掩 躲躲 藏藏 重点指导:第一组词语表示事物名称,可采用图片,联系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组是动词,可通过动作演示来理解。

 4.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说出自己从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即可,不予评价)

 三、研读课文,感悟快乐

 1.轻声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思考:孩子们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找春天的?2.出示第 1 自然段: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思考:春天来了,我们可以做什么呢?你们喜欢春天吗?(学生讨论)

 指名读。(读出春天到来时孩子们喜悦的心情)

 3.指名读第 2 自然段。

 (1)孩子们在找春天时,做了哪些准备?(出示第 2 自然段,动词标红)

 (2)谁能来表演一下这几个动作?谁能将激动、等不及的语气读出来呢?(指导重读表示动作的词)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荡”“寻”“杏”。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占位,找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如“荡”是上下结构,上扁下宽,加一加方法识记。)

 3.学生口头组词造句。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检查。

 五、小结

 春天就躲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留心观察,就能找到春天。下节课,我们就去田野里寻找春天,去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快乐。

 第二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春姑娘知道我们要找她做游戏,她却藏了起来,你们能帮老师找到她吗?

 二、学习第 3 3 自然段,寻找春天

 1.出示第 3 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叠词标红。春姑娘为什么会藏起来呢?(害羞)

 2.指名读第一句话,用轻缓的语气。(女生读)

 3.出示:“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小朋友们找到了吗?谁能读出耐心与期待的语气?

 三、自读第 7 4~7 自然段,发现春天

 1.“我们”那么仔细地找春天,找到了什么呢?(学生交流)

 2.学习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我们找到了(),它就像是春天的()。(出示课件)

 3.指名朗读这四段话,思考:为什么这样比喻? 学生自由交流:“探出头来”表现了小草的好奇和惊喜,体会“探”字的好处;“一朵两朵”表现了早开的野花已迫不及待地先睁开眼睛来看看这个世界了;“点点嫩芽”“音符”描绘出树木逢春初吐的芽苞;“叮叮咚咚”“琴声”写出了初春溪水活泼而不张扬的特点。

 4.讨论:你还能从春天里找到什么?可以把它比作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四、学习第 8 8 自然段,感受春天

 1.全班男生齐读第 8 自然段。

 2.“我们”是怎样找到春天的?春天在哪里呢?(看、听、闻、触)

 (1)出示课件,理解“闻”“触”。

 (2)“我们”看到、听到、闻到、触到了什么呢?(小组交流讨论)

 3.自读最后一句,练习照样子说话。

 (1)出示课件:我们(看到)她在(柳枝上荡秋千)。

 (2)思考文中的省略号:春天还会在什么地方?(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告诉大家春天已经来到,就在我们身边,快快去寻找吧,与课题“找春天”相呼应。)

 4.小组比赛读一读最后一段,比一比哪组读得更好。

 五、拓展积累

 1.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赞美春天,你会怎么说呢?(学生自由回答)

 2.课后积累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积累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六、指导书写

 1.学习“姑、娘、吐、柳、荡、桃、杏”7 个生字。

 2.交流识字方法,注意难字指导:

 (1)同偏旁的字:姑—娘柳—桃—杏 (2)对比识字:娘—狼桃—跳 (3)重点指导:

 柳:右边“卯”字的写法,注意不要丢了“撇”画,注意“卩”与“阝”的区别。

 荡:上扁下宽,下部的“汤”字要注意“ㄋ”的写法,最后是两撇,不要多写或漏写。

 [教学板书]

 2 找春天找小草眉毛 野花眼睛 嫩芽音符 小溪琴声看闻听触美

 [教学反思]

 开课时我播放了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春天的美景。把音乐美与语言文字美、图画美融于一体,让学生在美景中赏读课文,引起寻找春天的兴趣。随后,我将课堂交给学生,用简单的提问引导他们去寻找春天,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来感受找春天的快乐,并充分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感受作者的这种情感,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感悟。

 3. 开满鲜花的小路

  [教学目标]

 1.会认“邮、递”等 15 个生字,会写“鲜、邮”等 9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啊”。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能根据图画,仿照例句写句子。

 3.知道“美好的礼物”的含义,并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礼物。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2.能借助插图讲故事,知道“美好的礼物”指什么,并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礼物。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开满鲜花的小路图片,说一说对图片中开满鲜花的小路的感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开满鲜花的小路》。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开满鲜花的小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播放朗读音频,标自然段,圈画课后生字。

 2.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1)熟字加偏旁识记:弟—递奇—寄子-籽 (2)形近字比较识记:油—邮波—破推—堆(3)同音字比较识记:员—原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教师指导正音。

 (2)重点指导生字。

 ①“啊”是多音字;“刺猬”连读时注意“猬”读轻声。

 ②“懊丧”的“丧”,注意读四声;“堆”的韵母是“ui”而不是“ei”。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动物朋友? (2)读完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达标检测第 2 题。你能将老师这里的图片,贴到对应的位置上吗?(长颈鹿大叔、鼹鼠、花籽、鲜花)

 四、学习课文第 3 1~3 自然段

 1.轻声朗读第 1~3 自然段,思考:谁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当鼹鼠先生收到包裹时会是什么心情? 2.你能演一演邮递员和鼹鼠先生是怎样对话的吗? 课件出示:邮递员黄狗在门口喊:“鼹鼠先生,您的包裹单!”(指导“喊”用响亮好听的声音读,“包裹单”读音拉长,语气可夸张一点儿)

 过渡:包裹里的小颗粒是什么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玩一玩“打地鼠”游戏。

 2.鼹鼠先生包裹里的小颗粒是什么呢?他去寻求了哪些小动物的帮助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朗读第 4~5 自然段,谁帮助了鼹鼠先生?得到帮助的鼹鼠先生开心吗? (1)出示课件:他问松鼠太太:

 “长颈鹿大叔寄来一个包裹,请您看看是什么东西?”(从“请您”可以看出鼹鼠先生很有礼貌,所以要读出礼貌、询问的语气。)

 (2)出示课件:松鼠太太拿过来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

 ①鼹鼠先生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吗? ②出示课件:鼹鼠先生很懊丧。

 ③为什么他会懊丧?(联系上下文理解“懊丧”,包裹破了,东西不见了,心情很糟糕)

 过渡:鼹鼠先生不开心了很久,直到春天来了,他去松鼠太太家做客,发生了一件让他开心的事。

 出示课件: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2.句一: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句二: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1)指名说一说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

 (2)如果你是刺猬太太和...

篇七: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村居 》

 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村居》这首诗,这是高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试图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基于以上的想法,围绕教学目标,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是创设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游戏导入,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两个方面。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识字教学我坚持的是“多次复现”原则,主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去识记字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写字环节我将教师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解诗意方面,我先让学生自读,边读边用笔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然后小组合作,把自己圈出的词句在 4 个人的小组中交流讨论,让小组成员一起想办法帮忙理解。接着全班交流,各组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学的过程,就是存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的回报将是惊喜。

  再次是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这个环节包括:1、学生自由朗读 2、个别学生朗读,分行读,比赛读,表演读 3、展示读,教师及时点评,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读。4、图文结合,看幻灯片读诗,读诗看幻灯片。5、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间、生生间互评,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好的朗读效果,同时增强语感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在学生个别朗读谈想法的时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使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整节课下来,还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首先是因为新接这个班,对学生了

 解不够,备课时考虑不够全面。不能针对学生差异,创设问题情境,另外,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有一定的参与面。我想这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意识、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觉得应该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勤思、多问题标新立异、别出心裁。

 在今后的工作我会不断学习、探索,找到最佳教育教学手段。

 《 找春天 》教学反思

 本课描写的是美丽的春天,可以用画图结合讲解,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开始就激发孩子求知欲,用疑问的语气说:小朋友,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你有哪些话可以来赞美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找春天的课文吧。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打开书本大声地朗读起来了。在读书过程中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这时我出示生字卡片,通过个别、男女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读准字音。通过动作理解“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顿时笑声一片,学生在愉快中体会字词理解字义。我们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听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闻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触到了春天的什么?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

 习方式。

 《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反思

 《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非常有趣味性的童话故事。根据低年级学生年级特点,我设计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邮递员”“包裹”“懊丧”等词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以故事中出现的角色为线索理清故事情节,会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 以角色为线索 ,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故事中的角色比较多,而且故事包含两个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时间跨度比较大,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主要内容不太容易把握。于是我结合这一特点,选择以故事中的角色为线索拎出整个故事的梗概。故事中共有 9 个角色,这些角色中有一个核心人物,就是鼹鼠先生,其它角色都和他有关系,邮递员黄狗是来通知他取包裹的,长颈鹿大叔是给他寄包裹的,松鼠太太一家是鼹鼠先生要去做客和询问的,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一家是他路过遇到的。这一特点很符合思维导图的模式,我就利用词卡一边巩固认读字,一边完善板书,在把所有的角色找出来之后,学生便可以根据板书将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也为第二课时的理解分析奠定基础。

 二、因文而异 , 由字而定 , 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

 近年来低年段识字教学一直在倡导随文识字,让识字有文可依,不孤立存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随文识字。而且即使使用的是集中识字的方法,在理解分析课文的时候也不是把识字置之度外的,在理解的同时也是对生字反复识记的过程,所以采用哪一种识字方式并不是绝对的。本课的认读字非常多,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不把字认好也会影响内容的理解。我采用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式,初读课文时结合拼音识字,接着同桌互考与字卡开火车游戏来加强记忆,随后在找故事中的角色的时候,对以词语形式出现的字再一次有针对性的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学习,使字从文中来,依文取解,拓展延伸,再送回文中去,识字与把握故事脉落同步进行,完全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充分预设 , 迎接课堂的生成。

 教师备课备的是教材、教法,同时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在查找资料时,我发

 现对于“鲜”字的字理解释说法不一,但更多的并不是像我们经常说到的“鱼羊鲜”的说话,“鲜”原是一种鱼的名字,“鱼”字旁代表鱼类,“羊”取祥的意思,代表吉祥、平安。后来“鲜”指的是虽死了,但是也能安全食用的鱼。这一说话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空白的。但是这个知识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讲更合适呢?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认知的预设,学生们比较习惯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字,而且目前学到的生字中形声字的比重很大,所以学生在讲字的时候很容易把“鲜”讲成形声字,如果是这样就可以在这时加以纠正,并讲解字源。这一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但教师在备课时还是要有充分的预设,如果学生在讲字时不说形声字的事,那么就可以在学生组词时引导学生概括这些词中“鲜”的意思都和什么有关,来引出“鲜”的意思,讲它的字源。

 整堂课下来,虽比较顺畅,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课时的划分还有待推敲,使两个课时的教学都能张弛有度、游刃有余。

 2.对于朗读的指导还可以更细致些。

 《雷锋叔叔, , 你在哪里》教学反思

 雷锋,是被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字,“向雷锋叔叔学习”是我们经常向孩子们提出来的要求,学习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对于“雷锋”,孩子们还是非常陌生,于是,在课前,我让孩子们通过查找资料、阅读雷锋的故事去试着了解“雷锋”,知道“雷锋”,从而能顺利地走进“雷锋”的世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地向我们述说着,轻轻地拨动我们的心弦。通过一遍遍地朗读,通过一层层地解读,孩子们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课文最后会说“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原来这都源于雷锋叔叔心中有爱啊!

 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有以下几方面的感触:

 一、 “ 预习 ” 扎实有效

 每次学习新的课文时,我总会事先布置孩子们进行预习,从课堂上检查字词的认读中发现孩子们的预习比较到位,生字词识读基本上人人过关,重点关注了几个后鼻音的字:锋、曾、泞、荆、莹。课文朗读也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 “ 感悟 ” 形象生动

 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非常棒,第 2 小节感受到雷锋叔叔的辛苦,从“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泥泞的路上”,尤其是晓琪对“脚窝”的理解,说出了雷锋当时深一脚浅一脚走路的艰难。第 4 小节感受到雷锋的艰辛和艰难,因为“背着年迈的大娘”、“有荆棘的路”等,特别是“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联系前文想到是:雷锋叔叔昨天经过这里,到了今天还能看到他落下的汗滴,可见雷锋叔叔当时是多么累啊!这样的回答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从而也显现出孩子们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相信孩子,就会有精彩呈现。

 三、 “ 拓展 ” 出乎意料

 原本设计这样的环节是冒着一定的风险的,因为说实话我自己心中并没底,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模仿写诗。但今天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真的令我惊讶,当然嘉仪功不可没,因为是在她的引领下,再在师生合作下,我们完成了两小节的续编:

 附:踏着白白的积雪,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雪花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推着沉重的小车, 踏着厚厚的积雪。【这里可以改为:冒着鹅毛大雪】

 瞧,那车上满满的黑炭, 就是他送给穷人的爱心。【“爱心”可以改为“礼物”】

 四、 “ 收集 ” 卓有成效

 课前收集雷锋故事,了解雷锋,也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精彩倍出,特别是最后在理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时,孩子们不仅知道雷锋做好事无处不在,还知道做好事不仅仅局限于雷锋一人身上,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乐于助人的人,我们称之为“活雷锋”。再结合昨天在开学典礼上校长的讲话,了解在我们学校的“小雷峰”们,以及我们班上学期为汶川小朋友捐出的

 “爱心包裹”的小朋友,知道其实做一件好事并不难。孩子们的感悟也比较深入了。

 尽管孩子们在课堂上是精彩纷呈,但我自己在课堂的调控中还是不够科学合理,自己总结为以下两点:

 1.由于朗读、感悟较多,虽然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学习生成,但挤占了作业的时间。

 2.拓展说话的形式觉得很好,但就这样“集体创作”对于孩子们个体的习得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假如课堂上能在口头创作的同时再让孩子们自行创作,后再交流的话,相信掌握的会更牢固,这就又需要时间来保障了。【虽然回家作业中布置为机动,效果可见也很是一般,好的效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延伸,挺可惜的。】

 “课堂的缺憾也是一种艺术”,如何减少这样的“缺憾”,或者避免这样的“缺憾”,我想课堂教学也许就又有了新的进展。

 《彩色的梦》

 教学反思

 《彩色的梦》是一首诗歌,描写了彩色铅笔描绘的美丽梦境, 犹如童话般美丽。文章语言优美、节奏明朗,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丰富的想象,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彰显出语言的表现力,贴近儿童的内心世界。通过这首诗歌,我们能感受到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的童心。根据本课的学习活动要求:说说自己梦境中美丽而又奇异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我将本课预设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识字,读文。重在欣赏、体验,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梦境。第二.课时重在展示、提高,主要是品读诗歌,读出自己的感受,重点是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创编,仿写课文第二小节。

 为了达到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目标,在课堂中让学生自读,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老师适时指导朗读,读出标点符

 号的语气,读出自己的感受。配乐读,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学会欣赏,让文字的美灵动起来。

 为了让学生能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在学习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语言。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第二小节的教学上。从句子形式的观察入手,让孩子发现这些句子的组成,景物的样子和景物加上颜色,然后让孩子说一说这样的词语和句子,接着让孩子在第一课时后画出的图画上进行语言的创作。由于第一课时已经对相关的短语做了训练,再加上图画的铺垫,仿写就进行的顺理成章了。孩子画出了大片的油菜花、无边的大海、柔软的云朵,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段段灵动的文字,让课堂的生成也像课文一样美妙了起来。

 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也是于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的运用分不开的,课件的展示让知识更直观,音乐的加入让课堂更具有艺术美感,投影仪的使用让孩子们的作品更好的展示。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语文课堂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用好这些辅助设备,可以让课堂更有味道。我想孩子也许并不能真正的理解诗歌的内容,但是诗歌在她们的心中一定是美好的;语文在她们的心中也一定是美好的! 任何课堂都是有遗憾的,这节课虽然让我得到了许多欣喜,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对于文章的朗读,齐读显得有点多了。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展示他们个性化的阅读。

 2.课堂评价语显得有些贫乏,今后一定要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让课堂评价语更丰富,起到更好的评价和指导作用。

 3.对于孩子们的作品应该有更多的形式去展示。

 《沙滩上的童话》教学反思

 童话离学生们并不是很远,因此,学生对此很是感兴趣!好多学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虽然课文的语言和孩子们贴近,但其中还包含着孩子们自己编的童话故事,显然这样散乱的语言不利于孩子们了解故事的内容,因此老师就要帮助学生用连贯的语言描述故事,进而帮助他们自己也来编...

篇八: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小学生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1. 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猴子种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地拔掉快要成活的果树,最终一事无成的事。全文共有 9 个自然段,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教学中能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表演,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因为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把教学分为两个部分。先是角色扮演,让孩子在充分朗读的情况下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就是讨论前置小研究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明理。

 开课时我先从水果入手,开课问孩子喜欢吃什么水果,课文中就讲了有一只小猴子去年种果树的事。然后请四人小组选择一节来演一演课文内容。之后就带领大家来讨论前置小研究设计的两个问题:

 1、小猴子为什么一个果子都没吃到?

 2、如果今年你种果树,你要怎么种才能吃到果子?

 第一个问题的提出意在让孩子首先从故事中明白做事要有耐心这个道理,孩子们通过讨论出了理解课文这个浅显的道理以外,学生们还提出小猴子吃不到果子因为它不懂科学知识,这些“农谚”要是他在种地前就能知道就能下定决心耐心等待了。有的说:“春天是种树的季节,小猴子种呀!拔呀!过了季节果树就成活不了了。”有的提出小猴子太笨了,他不拔树,在旁边再种其它的果树不就行了,所以他吃不到果子。

 第二个问题意在让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吸取经验。几个孩子不仅明理,还能想到小猴子它“又浇水又施肥”值得我们学习。有孩子说:“我今年种树要把地来分一分,几种水果就都能种了。”还有个孩子提出:“我有办法在一年之内所有的果子都能吃到!我第一年种梨树,它五年结果;第二年我种杏树,它四年结果;第三年我种桃树,它三年结果;第四年我种樱桃树,它两年结果。这样在第六年我就能吃到所有的果子了!”我一听,这真是个好办法,还没等我大力的表扬。又有学生提出:“如果把周森楷的办法倒过来,这样就能从第二年到第六年每年都吃到不同种类的水果了!”我不由得感叹孩子的聪明,不仅让孩子懂得做事要有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孩子们还知道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做事得动脑筋,这样能事半功倍!

 2. 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短小、通俗的诗歌。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大胆放手,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我对课文的讲解、分析。

 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和小伙伴出去玩,迷路了会怎么办?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通过小组讨论、集体汇报等形式,学习课文中的四种方法。在小组学习时我及时巡视指导,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的方法,并找到相应的段落再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或书中的句子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学习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集体汇报、进行总结。如学习大树一节:学生说我知道大树也能告诉我方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我又问:“为什么会一面稠,一面稀呢?”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从而也更进一步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知识。在学习第五节时,孩子们遇到了一点困难,到底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南方还是北方呢?课文中没有明确说出来,于是我就通过画图引导他们思考,通过这种直观的形式,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应该是北方。最后,在拓展环节我提出问题:“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天然指南针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课后孩子纷去查找资料,也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 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沙滩上的童话》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童趣。这节课,我感觉上得比较轻松,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这篇课文的语言很符合孩子的特点,就连孩子们跳跃和零散的思维也在这篇文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学习本课后,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读、说结合,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读和说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通过读和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地理解课文,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和课文中的孩子产生共鸣,孩子们喜欢在沙滩上堆城堡,他们能堆出一个个奇异的世界;孩子们喜欢童话,因为那里有一个个奇异的世界,孩子们渴望像文中的孩子那样游戏。因此,我鼓励学生说:“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出公主呢?”为学生创设情景,也来做编童话的游戏。

 2、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因为文中描写了几个孩子一起游戏,为了便于学习,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法,营造了与文中的相似情境。而这样的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最初的小组检查读文,到分角色朗读课文,

 再到组内分角色说话练习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这样的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还让全班同学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快融入了角色,理解了句意。

 3、利用课堂的有限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我结合课后的写话练习,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除了文中的办法外,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出公主呢?学生的想像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的同学说“借助哈力波特的魔杖消灭魔王救出公主”,有的同学说用药物让魔王昏迷救出公主,还有的同学说让公主变小,藏在口袋里带出城堡……同学们的想法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真是神奇极了!在童话世界里,我们可以让自己插上翅膀,让自己变得无所不能,甚至可以有些为所欲为。

 4. 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广泛进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合理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对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事半功倍之效。《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突出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音乐、录音、录像等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兴趣。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录象,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5. 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从知识的阐述者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

 《传统节日》这篇识字课文,是以“三字经”的形式呈现的。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主要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七夕、中秋节、重阳节来展开。

 我预期的设想觉得春节、中秋节这两个节日,同学们学起来应该是很轻松的,正如: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就如:春节,对于这个节日的日期知道的孩子寥寥无几,习俗更不用说了,现在每个地方的习俗已经变了很多,所以连春节要干些什么都不知道,就算出示贴对联的图片,孩子们还是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放鞭炮,这些是什么原因呢?

 对于春节的知识孩子们都是茫然,更别说其他的节日了。

 我们国家每个节日都要放假,目的就是让人民不要忘记自己母国的重要日子。可是,现在有一种普遍现象,城市里的节日氛围比乡村还要隆重,节日味道更浓,那么在这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他们不可能随时进城去过节啊,怎么办呢?只能玩着玩着就过了,比如端午,大人们都处于繁忙的季节,能弄几个粽子吃一下就不错,其他的在电视上看看或者玩累了睡了想都没想过,又何来知道习俗呢?

 想到这儿突然觉得心酸,他们大多数的知识就靠老师补给,老师说了,证明他们听过了,回去可以看看电视,翻翻课外书,就这样而已。

推荐访问: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下册 反思 小学二年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