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核心素养7篇

时间:2022-10-10 12:50:04 来源:网友投稿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核心素养7篇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核心素养 第5期2016年10月天津市教科院学报JournalofTianjinAcademyofEducationalScienceNo_5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核心素养7篇,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核心素养7篇

篇一: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核心素养

5期 2016年 10月 天津市教科 院学报 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o_5 0ct.2016 【德 育与心理健康教 育】

 学 生心理健 康核 心素 养体 系的结构 与要素 刘 金 明 ,孟 四 清 [摘 要] 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是个体在遗传基础上 ,在遗传和环境 因素相 互作 用下形成 的影响或 决定个体心理 潜能 发挥水平和适应环境能力水平的 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 能力 ,具有综合性 、稳定性 、 可 变性 、内 生 性 特 征 。

 心理健康素养的结构分为人与 自我 、人与他人 、人 与社会、人 与信息 、人 与 困难 和压力 等五个层 次。

 心 理 健 康 核 心 素 养主要 包括 意义感、积极的 自我概念 、乐群性 、人 际沟通 能力、职 业规 划意识和 能 力、 问题 解决 能力 、学 习能力 、创造 力 、耐挫 能力 、情绪调 节能力等。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素养 ;结构 [作者简介] 刘金 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研 究员 ,博 士,主要从 事 学校 心理 学研 究 ;孟四 清,天 津市教育 科 学研 究院研 究员,硕士 ,主要从 事发展 与教 育心理 学研 究(天津 300191)。

 [中图分类号] G4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277一(2016}05~0040—04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的意见》(教基二 201414])中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 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 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心理健康教 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理应成 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提出学生心理 健康核心素养,有助于更加聚焦、定向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 养 ,有助于检验与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 素养 “素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含义为“平 日的修养”,

 强调后天的修炼养成。与素养相近的词是“素质”。传统心 理学中,关于素质的解释强调先天的、遗传决定的方面。在 杨清主编的《简明心理学词典》中,素质“又称天赋,是个人生 来所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这些特点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所 以也叫做遗传素质,主要指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 的特性,其中脑的特性尤为重要”。在陈复华主编的《古代汉 语字典》中,“素质”一词的含义为“本质”。“素”则有“本、始” 之义。

 近些年,素质概念有了较大的发展,“素质”一词在《现代 汉语词典》中有三层意思:(1)指事物本来的性质;(2)素养;

 (3)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由 4f】

 此可见,在强调后天养成的含义时,素质与素养同义。梁宝 勇在回顾了素质概念的发展变化后,重新定义了素质概念,

 将其看作是个体在遗传基础上,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 用下形成的影响或决定其健康和功能活动的内在的基本的 身心特质。口 由于素质本身具有多重含义,而学生发展更强 调后天的培养,故我们认同梁宝勇的定义,但使用素养概念 取代素质概念,这样做也与教育部的文件中关于素养的用法 保持一致。

 二、心理健康 有关心理健康内涵与标准的研究与探讨 目前并没有形 成一个统一的认识。郑日昌等曾将有关 t l,理健康标准的研 究归纳为七种标准、两种思路、两种倾向。[2 七种标准指:以 统计学常态分布为标准,以合乎社会规范为标准,以医学上 的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以社会生活适应状况为标准,以个 人主观经验为标准,以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是否相 当为标 准,以心理机能的充分发挥为标准。两种思路,即遵循“众数 原则”(生存标准)的思路,遵循“精英原则”(发展标准)的思 路。两种倾向,即倾向于从社会性层面(向外)来确定心理健 康的标准,倾向于从个体性层面(向内)来确定心理健康的标 准。不同的研究由于目的不同,角度取向也会不同,有的研 究为了理论深人探讨而作,有的研究侧重于应用 目的。

 我们关于心理健康内涵和标准的讨论,主要 目的是为学

 刘金 明 孟 四清 学生 心理健康 核心素养体系的结构与要素 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理论探讨不能与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实践相脱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学生心理发展素养层次。选择和评 价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不仅仅要看这一标准本身的客观真实 性,更要看它是否满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的需求。

 从发展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上述心理健康 标准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学生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标准和学 生心理机能充分发挥标准等两类标准、精英原则(发展标 准)、社会性和个体性两种倾向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更加符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故我们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 的心理健康定义为:既能充分满足个人需要、有效发挥个人 心理潜能、达成 自我实现 ,又能有益于社会、环境适应 良好的 心理良好状态。《论语 ·为政》里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描述 的正是这样一种状态。这一定义既强调了个人心理机能的 充分发挥,也强调了社会生活适应 ,并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

 符合学生心理社会发展的要求,避免了单纯强调个人或社会 发展的片面性。

 三、心理健康素养及其特征 心理健康素养,简单说就是个体在遗传基础上,在遗传 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影响或决定个体心理潜能发 挥水平和适应环境能力水平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必备品格 和关键能力。心理健康素养具有下列特征:

 I.综合性。人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 统一体。苏联心理学家希尔巴科夫曾提出个性结构的四个 系统说 。

 第一个系统是感觉知觉组织的动力机能系统,既 包括条件反射也包括非条件反射。第二个系统包括各种比 较稳定的心理构成物,如知识、技能、气质、态度等。第三个 系统是个性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如 能力、性格、倾向性等。第四个系统位于个性结构的最高层 ,

 包括乐观主义、人道主义、积极自我概念等人的各种综合素 养,心理健康素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四个系统越往 上走,其综合程度越高。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是通过 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形成的,又表现在各种心理过程和心理 状态之中,给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染上个性色彩 。心理健康 素养是更高层次的个性组成部分,它的综合性程度比个性倾 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还要高,这即意味着它不是个性心理结 构中的独立成分,它渗透到整个个性心理结构之中。如积极 自我概念作为一种心理健康素养,它就充分地渗透到个性倾 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中,表现为个性的整合与成熟。综合性 是心理健康素养的本质特性。

 2.稳定性。稳定性意味着心理健康素养不是人的一时 一地的行为表现,一旦形成,便会持续 下去,具有持续性 特点。

 3.可变性。可变性意味着心理健康素养在一定条件下 是可以改变的。这与素养的稳定性并不矛盾。稳定性是相 对的,稳定性不一定意味着持久性。

 4.内生性。内生性指的是它存在于个体内部,是内化了 的个性品质。

 四、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体系的结构与要素 心理健康素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心理健康是个人 事业成功、人际和谐、生活幸福、报效社会的基础。构建科学 的、实践导向的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体系,是开展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基础理论工作,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 践工作的起点。

 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体系包括结构与要素两个方面。

 结构指的是分类框架,要素指的是具体的素养。

 探讨学校心理健康素养体系可采用以下几条路径:

 路径一,从关于心理健康的几种标准出发,从理论上推 论为达到这些标准,一个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心理健康素养 或特质。如沈德立等研究了几种心理健康的标准,据此提出 了心理健康素质的结构包含七个方面:(1)人 际交往素质 ;

 (2)自我的结构 ;(3)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 ;(4)性格;(5)认知 风格;(6)情绪调控能力;(7)应对风格。[ 路径二,通过对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观察、访谈等 ,

 寻找他们身上欠缺的心理健康素养。

 路径三,通过总结关于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因素的研 究,来分析概括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素养。

 路径四,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量表内容的梳 理,来分析概括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素养 。

 路径五,通过对各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分析, 归纳其共同的因素,来得出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体系。如 香港石丹理等回顾了77个有关青少年正面发展计划的文献 后,发现其中25个是成功推行的计划。_5 在这些成功的计划 中,均涵盖了以下一个或以上的青少年正面发展构念:(1)提 升参加者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关系;(2)加强参加者的抗逆 能力;(3)促进参加者的社交能力;(4)促进参加者的情绪控 制与表达能力;(5)促进参加者的认知能力;(6)促进参加者 的采取行动能力;(7)促进参加者的分辨是非能力;(8)提升 参加者的自决能力;(9)提升参加者的心灵素质;(10)提升参 加者的自我效能感 ;(II)让参加者建立明确及正面的身份; (12)提升参加者建立 目标和抉择能力 ;(13)认同参加者的正 面行为;(14)给予参加者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 ;(15)强化参 4】

 刘金 明 孟 四清 学 生心理健 康核 心素养体系的结 构与要素 加者亲社会规范的信念。

 路径六,访谈途径,通过对专家(儿童心理、医学心理、普 通心理、认知心理等方面专家)、教师(大学、中学、小学)和学 生(大学、中学、小学)的结构访谈,根据访谈结果,概括归纳 出学生心理健康素养。E6] 路径七,通过对国内著名学者,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及其 管理的教育专家及多年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专家在其言论、 著作中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相关论述,了解他们对合格 大中学生必备的心理素养的看法,归纳出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的内容。

 上述路径从方法论的角度,有的侧重演绎,有的侧重归 纳,有的注重理论推演 ,有的注重实践效果,有的采取专家访 谈,有的采用经验总结,从不同侧面和视角提出了学生心理 健康素养的结构与要素,均有借鉴意义,上述研究成果均可 供我们在构建心理健康素养体系时参考。但这里需要注意 的问题是,不同路径的理论依据不同,有的侧重精神病理学 模式,更强调适应;有的侧重积极心理学的模式 ,更强调发 展。在综合考虑适应和发展两种模式时,根据青少年的发展 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我们主张以发展性为 主,以适应性为辅,即更多的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去构建学 生心理健康素养体系。

 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是反映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成功地处 理内外各个方面关系时应具备的某种综合素养。无论从演 绎的角度还是从归纳的角度,都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领 域来谈素养。E73我们的研究结果归根结底是为服务心理健康 教育实践,围绕实践领域谈素养,更有实践的针对性,也便于 实践的应用。

 基于此,我们将心理健康素养的结构或分类框架划分为 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信息、人与困难和压力 等五个层次。其理论依据除以上谈到的原因外 ,还有:(1)符 合儒家“内圣外王”的传统个人修养体系,“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将个人修养与社会修养高度统一。(2)此体系由 内而外,由近及远,分类顺序符合学生心理社会化发展一般 规律。(3)类与类之间界限相对清晰,不重复,符合分类学要 求。(4)由于其分类框架为国人所认同并熟知,容易记忆。

 在此分类层次下,再综合考虑以上各路径的研究成果,

 得出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核心要素。

 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体系的结构与要素具体内容如下:

 1.人与 自己 (1)意义感。意义感指归属于和致力于某种你认为超越 自我的东西。简单说就是寻求生命的意义。意义感是积极 心理学幸福五元素之一。人生中最大的动力是寻求生命的 意义。我们通过自身的经验发现“真我”的过程就是确立个 人的信念及价值,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应引导学生探索 42 “我是谁”、“一生中我想要什么”、“我该如何活出生命 的意 义”等问题。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认为,意 义是事件之间基于一个最终目标而互有关联,它们有一种现 成的秩序和联系o E83肯定人生有意义的人通常都有一个富于 挑战性、足够凝聚他们全部精力 的目标,人生意义就建立在 这个目标上,他把这个过程称为“找到方向”。并认为目标本 身通常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经由目标,集中注意力,投入一种 实际可行而充满乐趣的活动。

 (2)积极的自我概念。此要素包括全面地认识 自己,既 充分认识 自己的优点 ,又积极接纳自己的不足,对 自己有正 面、积极的看法和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和充分的 自信心,能 有效进行 自我反思、自我监督,调动 自己身心潜力以实现较 高层次的人生目标。

 2.人与他人 (1)乐群性。包括真诚 、关爱、宽容、合作等建立积极人 际关系必备的正向品质。具有乐群性的人遇事多从他人角 度考虑问题,与人为善,关心别人的利益;善于与他人配合, 发挥他人的长处而不丧失自身独立性,具有合作精神和民主 意识;当别人犯错误时能够原谅,也能容忍他人的不足。

 (2)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同感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强的 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 ,摒弃个人偏见;能够将 自己对他人的 理解传达给对方 ,取得他人 的信任;能够找到人际冲突的应 对技巧。

 3.人与社会 (1)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处理好人与工作的关系在当 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人幸 福快乐的重要源泉之一。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主要包括:有 意识地了解 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了解职业世界,做好职业 规划并不断在...

篇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核心素养

生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体系建构王惟钊(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530200)心理健康作为人们的心理特征会影响个人状态,其中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态度可以促进人在事业和学习上的发展,而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对一个人各方面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其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成长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还会对国家未来建设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原因在于高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阵地,若大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就必然会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对我国发展和社会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高校要在教育过程中,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情绪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一、当代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交际层面的心理健康问题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热衷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软件,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因而其在现实生活中喜欢独处,即使有跟其他人的交际,也仅限于同寝室或同班级的人员,长此以往,大学生在交际方面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影响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因素众多,如有的大学生是因为缺乏自信,在学习和生活中与外人交流十分不情愿,因而交到的朋友较少;有的大学生因为恐惧与其他人交流,习惯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将外人拒之门外;有的大学生因为在交友方面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不愿与他人交流,最终出现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问题 [1]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在与其他人交际时,一味索取,自始至终不愿意付出,且内心会想要维持这种不平等的交往关系 [2] 。(二)就业层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这直接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发展,国家层面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条件,但是大部分大学生在历经数年的学习,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之后,难以适应新的就业模式,且面对多种类型的招聘单位和各色的工作岗位,时常表现得不知所措,无法在海量岗位工作中正确定位自己,最终出现了难就业的问题 [3] 。另外,大部分大学生在面临一系列就业问题时,会表现出失措、焦虑等状态,这不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也会让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 [4] 。(三)学业层面的心理健康问题现代社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呈现日渐增加的趋势。高考作为人生的转折点之一,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其只要突破高考这个门槛步入大学校园生活,就意味着迎来人生新的阶段。但广大学生在高中学校学习时,常感觉未来发展十分迷茫,缺乏前进的目标,也没有前进的动力。步入大学校园生活后,部分学生同样会因自制力差,无法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而造成学习成绩自始至终无法达到预期良好的学习目标,进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5]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一)大学生自身缺陷方面的影响大学生之所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是因为其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因素是大学生自身缺陷。如部分大学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在身材、身高等方面先天存在缺陷,而这种缺陷是后天无法弥补的;部分大学生因缺乏锻炼或受其他灾害影响,如车祸、疾病等,导致自身出现身体缺陷,这直接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6]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大学生性格内向,无法充分融入集体生活,无法实现与他人的正常交际。基于短期角度而言,大学生的这种性格只会对自身学习和生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基于长远发展角度而言,这种缺陷会直接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二)家庭环境方面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如父母行为举止、处事风格等。若学生生活在一个家庭和谐、父母感情深厚的家庭中,就会养成活泼、大方、易相处的良好习惯和性格;反之,学生性格会变得十分内向和腼腆。若学生在小时候就生存在父母感情破裂的环境中,就会从小害怕与其他人交流,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进而对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DOI:10.16681/j.cnki.wcqe.202113028作者简介:王惟钊(1989— ),女,汉族,广西南宁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健康教育。摘要:为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文章首先阐述了当代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然后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体系建构的策略。关键词: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21)13-0076-02西部素质教育 2021 年 7 月第 7 卷第 13 期

 西部素质教育 2021 年 7 月第 7 卷第 13 期(三)学校环境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影响首先,学校环境方面的影响。大部分本科院校的课程安排十分满,部分专业基本没有休息时间,而这样繁重的课业负担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同时,目前学习和生活中的竞争十分激烈,使得大学生长期处于神经绷紧状态,进而对其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可否认的是,虽然适度的压力和良性竞争可以激励大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当这种竞争和压力超过了一定的临界点,就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其次,人际交往方面的影响。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人际关系十分复杂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特点之一。正是因为身边的人来自不同地方,且接受了不同的教育,故不同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等,生活规律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当学生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时,便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体系建构的策略(一)加强人际交往教育,使大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关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帮助其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教师要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促使其能够端正心态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同时在此过程中正确、客观地定位自己,并重新认识他人。其次,教师要传授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教育大学生不断提升个人品德文化修养,且在与人交流时,要时刻做到尊重、诚信等,只有这样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最后,教师要组织丰富且健康的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并与他人构建和谐的关系。除此之外,针对一些不善于交际、性格内向及对社会恐惧的大学生,相关教育工作者要通过予以鼓励、悉心引导等方式,让其能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融入大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摆脱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健康向上的交际心理。(二)加强指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首先,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就业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及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在深入市场了解就业形势及各行业发展前景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关于就业内容的交流,帮助其及时疏导就业方面的压力。同时,针对学生提出的就业意向和想法,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及时肯定,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就业意向,提出客观性的意见,并与学生进行有效探讨,为学生正确择业提供保障。其次,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绝大部分来源于自身。因此,大学生要在大学学习期间,不断提高个人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应对未来就业中的各项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就业中的竞争关系,不断增强竞争意识,这样才能在求职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择并获取与自身专业相符的岗位。(三)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解决大学生学业层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显示,当在遭遇学业压力之后,只有少部分大学生会积极寻找外界帮助,而大部分的大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自我压力调节能力,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基于此,高校内部有必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如在校园内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认识,使其能够在学业压力面前进行自我调节和排除。除此之外,高校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都需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全方位、全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在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素养,进而消除学业方面对心理的消极影响,确保身心健康发展。(四)开展形式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高校要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健康的学习氛围,并开展形式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首先,加强课堂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了解各类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以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切入点,在课堂上进行专题教育。其次,加大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高校要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校园媒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如校园广播、宣传手册等,不断向学生传输心理健康知识,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着其身心健康发展,且对社会建设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受到了大众的高度关注。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因素众多,因此为了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实践中,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通过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效等良策,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其健康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 孙保清.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及策略研究[J].科技风,2020(15):223.[2] 陈羿帆.高等院校大学生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J].科技风,2020(15):245.[3] 左菊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家参谋,2020(17):193.[4] 周林.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探析[J].农家参谋,2020(15):195.[5] 张文,侯健.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方式[J].心理月刊,2020,15(10):73.[6] 李宝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J].教育与职业,2020(9):115.

篇三: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核心素养

2

  ︱才智·Ability And Wisdom ︱ 2019 ︱创新教育 Innovation Education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当中,教师不仅要能够有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及教学素质,更应该结合核心素养的观念,帮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够锻炼出良好的精神品格,成为日后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的一种正确助力。在核心素养指导之下,教师可以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更加科学的设计。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现状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影响之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也较为古板。一般都是由教师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本向学生普及一些理论知识,并且让学生能够阅读并观看教材。同时,由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日后高考的重点科目,因此在小学的教育当中,它并不是教育的重点,甚至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可有可无的内容。这种忽视的态度,导致学生也认为心理健康的学习远不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二、核心素养指导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一)设计课程融入生活实践内容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一些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中,要求教师能从学生对于生活以及学习的认知角度入手,培养健康生活与学习的良好素养。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感受知识乐趣”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开展与核心素养有关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首先教师应该能够从向学生普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好处开始,教师可以列举班里的优秀例子,例如H同学在日常学习当中,每天课前都能认真开展预习,并将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积攒下来,留待课堂进行解决,在日常的学习当中,还积极向老师发问,最终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班级第一的好成绩。那么就由同学们来说出 H 同学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哪些?这些良好学习习惯带来的好处有哪些?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就可以将课本当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这样一来引发了学生之间的讨论。其次让一些同学回答问题,归纳出 H 同学在学习当中养成的良好习惯,最后,教师号召学生们一起向 H同学学习,为日后自身的学习习惯培养制定一定的目标。(二)结合课堂内外时间设计责任感培养课程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高的责任感,教师可以利用举办“一日班长”的活动,让学生们轮流担任班长,感受班长所承担的各项责任,促进学生养成责任担当的良好素养。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并不应该仅停留在课堂当中,而是要能够充分利用课上及课下,进行有效教育。小学生在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每个人轮流成为班级的班长,这样一来就有机会处理班级发生的大小事务。例如在准备召开运动会前夕,班长就应该能够统计班级每一位学生想要报名的项目,并安排拉拉队,安排班级的口号,这些事务都是对班长的责任感的一种有效锻炼,经过实际的操作,担任班长的学生就能够切身体会到责任感的内涵,在实践当中锻炼自己,为日后的成长、生活打下较为牢靠的基础。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能够有效成为独立人格建设的基石[1] 。(三)设计反思课程,树立生活学习榜样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当中,教师和学生应该站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一起成长,促进学生拥有健康生活与实践创新的良好素养。教师必须以身为范。教师设计课程内容时,在有关认知自身优缺点的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写出他们心中老师的优点以及缺点,其次在进行自我的检讨,反省自身在生活以及学习当中存在的优缺点,并且将纸条上交,由老师进行整理[2] 。在整理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写到:老师的缺点在于上课太严肃,那么教师就应该在收到这个反馈之后改变自身上课态度,以身作则对抗缺点,让学生们认识到改正缺点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这样一来就在班级的内部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老师和学生都能进行自我反省,并且互相监督改正缺点,保证在良好的氛围中,共同进步。综上所述,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当中,传统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式,教师应该能够深度解读核心素养的意义,并且保证将核心素养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学习理念,让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拥有良好责任感以及道德意识的人,同时教师还应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当中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参考文献:[1] 战 梅 . 聚 焦 核 心 素 养 建 设 特 色 课 程 —— 大 连 市 中山区解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初探 [J]. 辽宁教育 ,2018(16):14-16.[2] 罗蔡艺 , 赵腾达 . 健康饮食,也是核心素养 !——株洲八达小学“食育教育”课程探索 [J]. 新课程评论 ,2017(06):56-60.核心素养指导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 齐晶 【课题项目】本文系 2018 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636)“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的实践探究”研究成果。作者为课题负责人。【摘要】小学正是学生树立起良好个人道德素质与培养心理健康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必须要能够在核心素养指导之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合理设计。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从融入生活实践内容、结合课堂内外时间设计责任感培养课程以及设计反思课程,树立生活学习榜样等手段,来设计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促进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探讨。【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教学方式【作者简介】齐晶,女,1989 年出生,汉族,籍贯:甘肃武威,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心理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单位:嘉峪关市大唐路小学,单位省市:甘肃嘉峪关。万方数据

篇四: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核心素养

探索 2020 / 07JICHU JIAOYU YANJIU·8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指导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幼儿)的心灵成长,他们心灵的成长需要教师用心灵去感染和熏陶,这要求心理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在观摩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后,笔者发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存在学生体验和感悟不足、教师有效引导不足等一些低效课堂的表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成效。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进行了思考,尝试提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品质的策略。一、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品质特征(一)核心素养与心理核心素养1.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健康生活素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含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这些正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达成的目标。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2.心理核心素养从整体上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教育部只印发了《纲要》,还没有制定该学科的课程标准,也没有界定心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导致中小学心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无法具体落实。但是国内学者和一线教师结合自身的实践工作,正在努力开展探索性的研究工作。结合序列和范围两个维度,学者申喆将中小学心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以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标,以中小学各阶段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核心知识为载体,增强学生的心理能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心态并为后续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持续帮助的动态系统。从心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上看,中小学心理核心素养应包括心理能力、心理品质和思维品质三大方面。”[1](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以及发展任务,以小组、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设计发展性、预防性的课程内容和系统活动方案,通过小组、班级或年级成员的合作和互动,产生团体动力,促进其完善自我探索与人际互动的一种辅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品质提升策略刘旭艳【摘 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存在学生课堂体验和感悟不足、教师有效引导不足等一些低效课堂的表征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品质的基本特征提出三条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融入生活化的课程理念,提升教学设计的生活化品质;运用“问题链”建构动态生成的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有效拓展延伸,提供学以致用的实践和训练机会。【关键词】核心素养 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品质【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0)07-80-04刘旭艳 / 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基础教育研究(南宁 530012)

 刘旭艳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品质提升策略2020年4月·0781导过程。[2] 其主要任务是帮助中小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以及与他人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侧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的知、情、意心理过程的和谐统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品质,是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质量追求,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达成 《纲要》要求的基础上的培养学生更好的知、情、意心理过程的和谐统一的价值追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品质达成最直接的表现是中小学生良好心理核心素养的养成,这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三)

 核心素养发展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品质特征一个有品质的课堂教学单元,应呈现以下特征:达成学科质量标准 (由学科课程标准具体指标来衡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3]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参照其他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部分省市和学校按照《纲要》指导思想,依据地域、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地方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这些标准统一指向《纲要》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品质的策略(一)

 融入生活化的课程理念,提升教学设计的生活化品质中小学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来源于他们的生活,需要在生活情境中去解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入生活化的课程理念,体现生活化的特征,提升教学设计的生活化品质。1.合理选择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活动情境《纲要》 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不是为了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而应强调从“知识—技能课堂”走向“生活课堂”,还学生以生活和快乐,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实现学生关键心理能力与必备心理品质的提升,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能力。因此,心理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根据他们心理现象丰富多变的情况,结合他们的认知、心理和行为特点,从他们的兴趣、需要以及解决他们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确定教学主题。在选择教学主题时,要坚持“小切口”方向,以利于操作和挖掘。以“适应”为例,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主题,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将之分成若干小主题,例如“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等,这样既容易操作和把握,又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单元设计。此外,在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单元设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鉴和参考上海市嘉定区部分中小学校关于学科课程群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群。同时,教学主题在表述上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模糊和产生歧义的现象。[4] 例如“彼岸有繁华—我与压力”这一主题在表述上比较模糊,针对性不强。这是针对高三学生在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前开展的一节辅导课,预定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心理压力对自身的影响,掌握应对学业压力、人际压力、暂时不可解决的压力等共性压力的策略。比较而言,“我能放松减压力”“压力伴我成长”等主题则更具体明确,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准确表述,更符合内容的科学选择,更能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主旨。此外,通过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活动形式,将生活化的教学素材融入教学设计中,创设生活化的活动情境,以此促进学生的视角生活化,从体验中获得启迪。例如在“什么是爱情”教学中,教师采用心理情景剧,通过分离替身技术呈现案例主角的内心挣扎,具体操作方法:由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感性主角 (红面具)

 和理性主角 (蓝面具),感性主角象征主角的本我,理性主角象征主角的超我,以两者的对话激起观众的深层思考。通过心理情景剧、角色扮演等直观形象的活动方式,在帮助学生了解剧情的同时引起学生共鸣,激起持有不同观念学生的思想碰撞,引领学生进入深层次思考。2.营造课堂氛围,提供充分探索和反思的空间心理健康教育主张学生与自己进行内心对话,探索未知的自我,心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设计“自我探索”环节,但是由于家庭环境与个人成长史的不同,个别学生可能体验到过往的创伤经验,或采取自我防御机制进行反馈,或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暴露沟通、人际交往等问题,诱发不良体验或情绪。[5] 那么心理教师如何才能创设一个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呢?首先,在进入正式教学环节前,教师需要对全体

 刘旭艳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品质提升策略JICHU JIAOYU YANJIU·82学生建立或重申第一次确立的团体契约,为后面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并通过放松、暖身活动调整好学生的身心状态,确保他们能够投入课堂、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例如“什么是爱情”是一节借班教学的公开课,对学生而言,这是由陌生教师在陌生场合进行的一次教学,教学主题在成人世界主流文化中“不被待见”,安全感比较低,因此教师设计了课前约定环节,提出“真诚分享,相互尊重”。通过强调“尊重”和“保密”原则,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努力营造安全的分享氛围,尽量缩小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地表达与分享的主动性。其次,心理教师精心布置教学环境,包括座位的调整、桌椅的摆放、背景音乐的选取、活动场地灯光强弱的控制等,也可以营造一种舒适、放松的氛围,帮助学生顺畅地融入课堂活动情境中,有益于他们充分地进行自我探索和反思。(二)

 运用“问题链”建构动态生成的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1.设计“问题链”,激发学生思维课堂教学要激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其着力点就是“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素养,注重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能激发学生思维高潮的“问题链”来组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问题链”可以包含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能触动学生内心体验的问题、能让学生从批判和参与决策的角度发生的问题,等等。例如在“关心不越界”教学中,教师设计“界—越界—不越界”的三个层次来讨论“关心”这一话题,提出“以前你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你觉得同学刚才提到的最不喜欢的关心情形对你有什么启发?以后怎样才能让同学感受到我们关心的温暖”到“有一种关心我们一直在面对,却始终无法正确处理,那就是亲子之间的关心,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呢”问题,逐层深入展开,引导学生思考合适与不合适的关心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关心方式,并将同学之间关心的正确处理引申到如何处理长辈的关心。设计“问题链”时,教师需要将传统的“问题式提问”转化为“话题式提问”,注意保持问题的开放性,确保学生能够多角度地感受和体验;否则一定程度上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我不想生气”一课中,教师根据绘本故事设计了“小兔为什么生气”“有什么方法帮助小兔消气”“当你生气了,你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消气方法吗”等问题来推进师生之间的课堂对话,既帮助学生学会恰当地表达和调整情绪的方法,又促使学生在寻找方法的过程中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将调节情绪的方法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从而促进学生知、情、意心理过程的和谐统一。2.敏锐觉察、积极反馈、做好干预,建构动态生成的课堂课堂教学不能按照预设的方案一成不变地进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让每一节课成为全体师生不可复制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一个过程,这样才能确保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6] 那么,心理教师如何才能建构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呢?(1)

 敏锐觉察,有效捕捉。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旨在通过活动引发学生积极的内在体验,进而发挥自主性,激发潜能,涌现奇思妙想。这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觉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有效地捕捉到这些“即兴创造的火花”并引燃,让学生的奇思妙想和不同体验有表达、交流和争辩的机会,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和学生智慧的火种,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我的千万种可能—生涯愿景初探”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设计了“发现篇—卡片人生”“探索篇—我的生涯四度”“碰撞篇—生涯行动小组”等形式新颖的教学活动,学生课堂体验很丰富,课堂生成的资源很多,但是执教教师应对课堂教学反应的觉察能力和应变能力稍有欠缺,表现在“卡片人生”活动后的分享过程中,一个男生反复确认是否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提出“自己最想要的卡片是征服世界”。其实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之下勇敢地表达内心的想法,遗憾的是教师未能及时捕捉到这一“小火花”,未能及时反馈,从而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价值澄清。在听评课环节中,一位教师指出,假如自己面对这个男生,可能的反馈是:“演员,通过精湛的演技征服世界;教师,通过渊博的知识征服世界;那么,这位帅气的小伙子需要进一步思考一个问题,将来我通过什么来征服世界?”如此,既肯定了学生的选择,又能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价值澄清,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可以激发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由此表明,如果心理教师能有效捕捉和善于利用非预设生成的教育资源,超越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可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增强教学实效。

 刘旭艳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品质提升策略2020年4月·0783(2)

 掌握技巧,积极反馈。积极、正确的反馈有赖于教师将心理辅导技巧和课堂教学技巧进行融合,在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中明确呈现、预设心理辅导技巧,并积累心理辅导技巧在各类活动形式中的应用经验,提升课堂智慧。[7] 因此,教师需要更深入地学习,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准确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身心发展规律,情感、智力、意志、能力的最佳发展期以及潜能的最佳开发期。同时,娴熟运用沟通、情绪调节、行为...

篇五: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核心素养

0 2021 5 年 第 期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至关重要。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无疑属于其重要内容之一。以核心素养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导向,审视目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现在课时、教材、教法、考核方式和师资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有力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近年来,世界教育不断变革发展,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成为新的教育改革趋势。面对日益严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效果却不尽人意。因此,有必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梳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来自于西方。1997年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研究项目,2003年的研究报告中正式使用了“KeyCompetencies”这一词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与心理品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人生和适应社会。这与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同时,在六大素养中,健康生活素养也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只有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素养,学生才能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我国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视。早在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就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 :各高校要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但是,要满足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最终培养核心的品质和能力,就需要课程突破传统的偏理论知识传授,重视实用性知识的获得以及全面的实操实践。显然,目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开设、实施到评价的各环节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未能紧紧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因此很难实现素养的形成。(1)课程内容丰富,但教学时数不足。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文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规定,具体有12个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丰富而全面,涉及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按照文件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为32~36学时 。要在规定学时内完成这么丰富的教学内容,加之普遍存在的大班额授课情况,必然就要牺牲教法的多样性和学生的课堂实操,使得许多内容的学习流于表面,不利于素养的形成。更甚之,有些高校还出现了压缩课时的情况 。(2)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实操性较弱。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类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且绝大多数教材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心理学知识体系的编排和呈现方式,偏重定义、原理等内容,文字的理论性、学术性浓重,可读性、趣味性差。同时,具有较强实操性的指导性知识比重太少。尽管教材中针对不同的心理情况会有相应的培养、应对策略和措施介绍,但知识依旧多是若干条目的繁杂罗列,实操性很弱。学生在面对实际情况时,很难快速地提取并将知识加以应用。(3)教法相对单一,学生参与体验少。由于教材、课时、班额等多方面的限制,大多数教师课上仍以讲授为主。尽管有时也进行一些学生互动的活动,但其比重相对较少。这就使得学生对许多知识的感受不深,很难灵活运用。由于活动性、体验性的不足,心理健康的知识很难被学生内化为个人的品质和能力,也就很难培养其相关的核心素养。(4)考核方式陈旧,未以素养为导向。尽管教育部文件明确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估应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评估重点 。但大多数高校在考核时仍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以考查知识识记的笔试为主,这样就很难考核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很难追踪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实际提升。(5)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欠缺。课程的实施离不开专业的教师队伍。心理健1核心素养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1][2][3][3][3][4-5][3]

 121康教育课程应当由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担任,同时这些教师最好具有一定的咨询背景,而目前具备咨询资质的心理学专业教师依然非常缺乏。因此,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很难开展较为深入的心理健康活动,尤其在实际的演示和操作层面,对学生的指导能力较弱。加之有些高校的任课教师并非心理学专业出身,导致其授课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而绝大多数高校都只在大一开设一次课程,这就造成了内容多课时少的冲突。解决办法就是完善课程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具体地讲,就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类课程,从而把心理健康课转变为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同时,课程的体系化也会无形中增加相应的课程时数,使得学生活动体验、实操的机会更加普及,有利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吸收与内化,并最终促成相应品质和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传统的心理学知识的编写体系使得教材理论知识的导向性突出,对实践的指导性较弱。因此,应改进教材体例,突出趣味性和实操性。具体建议如下:首先,编写教材时,以问题情境展开的体例代替已有的知识逻辑体系;其次,在教材中大量地加入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案例,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再次,适当压缩理论性知识,增加具有较强实操性的指导性知识的内容和比重;最后,可在教材中加入大量的图片和漫画,以通俗易懂、浅显易记的方式展开知识的讲解和普及。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识记、提取知识并将之运用于实践当中去,从而促进知识最终转变为个人的品质和能力。课堂中,学生主体性、活动性和体验性的不足使心理健康知识更多地停留在认知层面,很难直接导出行动并内化为品质和能力。因此,有必要丰富课堂授课形式,加大参与式教学。在具体做法上:其一,授课的多样性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课上有讨论、游戏或活动就是参与式教学,其实不然。方法的多样性只是形式和工具,只有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学生的参与才有意义;其二,参与式教学中,应侧重于学生对实操性知识的感悟和体验。现实中,大部分教师侧重的则是原理性知识的理解和讨论。而理论用于实践是需要实操性的知识作为桥梁的。否则,就容易出现学生懂得一大堆的道理,却不知如何操作的尴尬局面。其三,在实操性知识的训练中,应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原则和步骤,尝试用浅显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对这类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于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在脑中快速地将其提取和复现。只有不断地运用,心理健康的知识才能真正深入学生的心中并最终被吸收和内化。以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为侧重的考核方式,显然并不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应当变革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学生切实的心理进步和发展作为考核的目标。要想实现导向的转变,就需要将单一的卷面考试或考查变为更加灵活的评价形式。其一,丰富考核方式。可以将学生的自我报告、同学间的互评、教师评价、心理测验等评估方法纳入进来。其二,重视学生实操能力的考核。可以借鉴体育、音乐等课程的考核方式,随机抽取实操性知识,让学生进行演示。其三,采用等级评分制取代百分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不是分数的高低,而是学生的心理进步与发展。因此,等级评分的方式更加适宜。考核方式的改变也将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授课方式和教学的侧重。只有让考核成为正确的教育目标的风向标,指向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才能切实地围绕学生品质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专业教师队伍的欠缺极大地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同时,应当充分利用整合线上的相关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首先,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可以开展优秀课例的观摩、线上或线下的专业培训、专家讲座等形式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培训提升。其次,充分整合利用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可以从各网络教育平台中选取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的优秀教学资源,分享给学生以作教学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教师的个人能力不足,同时,节省了大量的理论性知识的讲授时间,使得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课堂开展各类主体活动,增加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对教师的培训与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共同形成合力,促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际教学效果的提升,最终实现其教育目的。当然,在采取相关必要措施对课程进行改进之前,各高校应当切实地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起来。也只有如此,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才能真正落实。总之,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指引和出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对其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优化策略3.1完善课程体系,增加课程时数3.2改进教材体例,增强趣味性和实操性3.3丰富授课方式,加大参与式教学3.4变革考核方式,导向于学生切实的心理进步3.5加强教师培训,开展混合式教学[1]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01):1-3[2]核心索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教思政厅(2011)5号文件[4]喻立文,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困境与出路[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6):73-75[5]杜迎范.核心素养导向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J].高教论坛,2019(09):26-29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研究”(GS[2020]GHB4836)。作者简介:汲慧丽(1980-),女,山东菏泽人,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学术研讨

篇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核心素养

学 与 管 理  中 华 少 年  2 01 7 年 5 月 上第1 3 期 运 用 心 理 健康 教 育 , 培 养 小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 刘 平 凤  ( 广 东 韶 关 市 和 平 路 小 学 广 东 韶 关5 1 2 0 0 0 ) 摘 要:

 2 0 1 6 年9月1 3日 《 中 国 学 生 发 展核 心 素 养 》 总 体 框 架 正 式 发 布 , 核 心 素 养 以“全 面 发 展” 为核 心 , 着 重 于 在 文 化 基 础 、 自  主 发 展 、 社 会 参 与 三 个 方 面 培 养 学 生 , 使 学 生 具 备 人 文 底 蕴、 科 学 精 神 、 学 会 学 习 、 健 康 生 活 、 责 任 担 当 、 实 践 创 新 6 大 素 养[ 1 ]。本 文  立 足 于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分 析 学 生 常 见 的 几 大 心 理 问 题, 从 而 有 针 对 性 、 建 设 性 地 提 出一定 的_意 见 和 建 议, 并 探 讨 了 在 小 学 阶 段 如 何 培 养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 关 键 词: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核 心 素 养; 小 学 教 育 ; 基 础 教 育  【 中 图 分 类 号 】

 G 6 2 3 .5  【 文 献 标 识 码 】

 C  【 文 章 编 号 1 1 00 4 —2 3 7 7( 2 0 1 7 )1 3 —02 5 6_0 2  引 言  健 康 的 心 与 积 极 的 生 活 态 度。

 从 这 以 后, 这 个 学 生 学 会 了 用 错  近 些 年 , 人 们 对 培 养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的 认 识 日 渐 加 强, 培 养 学题 本 析 记 录 与 更 正 考 试 错 误, 再 没 有 因 为 考试 失 利 而 情 绪 失 控 生 核 心 素 养 成 为 深 化 课 程 改 革, 落 实 立 德 树 人 的 基 础 。国 外 对 过 了。

  核 心 素 养 的 研 究 起 步 较 早, 2 00 2 年 , 美 国 就 制 定 了 核 心 素 养 框  2 .3利 用 家 庭 及 时 遏 制 不 良 心 理 , 培 养 学 生 责 任 担 当 等 素  架 , 内 容 包 括 学 习 创 薪、 信 息 技 术 和 生 活 职 业 三大 部 分 。

 2013 质 :家 庭 教 育 是 学 校 教 育 的 延伸 ,学 生 的 优良品 质 离 不开 父 母 从  年 ,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发 布 了 七度 核 心 素 养 规 划 ,对 核 心素 养 内小 培 养 。学 校 和 教 师 对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的培 养 ,离 不 开父 母的 配  容 进 行 了 进 一 步 细 化 [2 ]。

 而 我 国 对 核 心 素 养 的 研 究 则 处 于 起 步合 。

 父母 是最 了解 孩 子 的 人 ,当 孩 子 出 现 不 良 心 理 因 素 时 , 父 母  阶段 ,各 类 细 则 仍 待进 一 步 研 究 和 细 化 ,但 中 心 始 终 是 学 生 适 应 能 够 最 敏感 地 发 现 。

 这 有 利 于 教 师 及 时 发 现 学 生 的 异 常 情 况 并  人 生发 展 和 社 会 所 需 要 的 品 格 与 能 力 。核 心素 养 既 是 国 内 教 育 及时 作 出适 当 反 应 , 遏 制 学 生 不 良 心 理 的 形 成 。

 父 母 的 言 行 影  改革 的 灵魂 , 也 是 国 际 教 育 研究 的 总 体 趋 势 ,而 小 学 教 育 是 学 生 响 着 孩 子 的 德 性 养 成 ,家 庭 德 性 教 育 能 使 孩 子 构 建稳 固 的 人 格  整个 人 生 的教 育 阶 段 的奠 基 石 ,因 此 , 探 讨 如何 在 小 学 教 育 中 培 趋 于 完 善化 ,潜 移 默 化 地 影 响 学 生 。 养 学生 核 心 素 养 是 培 养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至 关 重 要 的 基 础 问 题 。

  教 师有 责 任 让 家 长 了 解 到 教 育 孩 子 的 时 候 必 须 让 孩 子 明  1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概 述  白 :要 勇 于 负 责 , 要 学 会 为 自 己 的 行 为 所 造 成 的结 果 , 无 论好 坏 ,  小 学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基 于 学 生 的 身 心 发 展 特 点 , 运 用 心 理 教 承 担 责 任 。

 家 长 们 要 清 楚 对 孩 子 的 迁 就 袓护 , 会 使 其 产 生 依 赖  育 的方 法 手 段 来 促 进学 生全 面 发 展、 提高 学 生 心 理 素 质 ,教 导 学 心 理 ,难 以形 成 独 立 人 格 , 难 以 学 会 对 自 己 、 对 他 人 负 责 任 。

 家  生学 会 学 习 学 会 生 活 。

 心 理 健康 教 育 是 培 养 学 生 核 心素 养 的 关 长 可 以 试 着 在 生 活 中 给 孩 子 分 配 责 任 , 让 孩 子 学 会 承 担 。

 同 时 , 键 方 法 ,对 学 生 进 行 及 时 有 效 的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是 培 养 学 生 核 心 家 长 也要 以 身 作则 , 犯 错 的 时 候 不 要 因 为 脸 面 而 回 避 给 孩 子 道  素 养 的 必然 要求 。应 试教 育 体 制 下 ,高 强 度 、 填 鸭 式 的 学 习 使 学 歉 ,甚 至将 自己 的 过 错 推 卸 到 孩 子身 上 。

 家 长 应努 力 成 为 孩 字  生 只会 机 械 吸 收 课 本 知 识, 教 育 违背 了 核 心 素 养 要 求 , 忽 略 了教 的 表 率 ,影 响 孩 子 学 会 承 担 责 任 ,培 养 其 良 好 的德 行 。

  导 学 生学 会 学 习 、 健 康 生 活 ,学 生 内 心 承 受 着 来 自和 各 方面 的 压3 提离 心 理 健康 教 育 在 培 养 核 心 素 养 中彩 响 效 果 的 方 式  力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状 况 问 题 凸 显 。

 不 当 的 教 育 方 法 使 学 生 出 现 3 . 1 开 展生 动 直 观 的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活 动 :

 心 理 教 育 决 不 能  - 了 一 系 列 的 心 理 障 碍, 例 如 自卑 、 厌学 、 逆 反 、 懒 惰 等 等 , 这 些 心 仅 仅 停 留 于 口头 ,应 该以 丰 富 多 彩 ,寓 教 于乐 的 活 动 作 为 载 体 ,  理障 碍 阻碍 了 学 生 的 健 康 成 长 与 发 展 。利 用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教 在 活 动 中 传 递 与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相 关的 知 识 和 理 念。

 教 师 要 针 对 师 能 解 决 学 生 的 心 理 障 碍 ,引 导 学 生 健 康 成 长 , 培 养 学 生 核 心 学 生 之 中 出 现 的 问 题 ,抓 住 时 机 作 为 开 展 心 理健 康 教育 活 动 的 素 养 。

  契 机。

 光 给 学 生 讲 “大 道 理”是 不 行 的 , 要 有 意 识 地渗 透 教 育 内 2 心 理健 康 教 育在 培 养 核 心素 养 中的 应 用 容 到 日 常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中 , 这 样 才 能 更 好 地 让 学 生 明 白 教 师 进  2 . 1 培 养 自 信 心 理, 促 进 学 生 自主 发 展 、自 主 学 习 :若 学 生 行 的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内 容 , 从而 提 高 教 师 利 用 心 理 教 育 培 养 学 生  时 常 受 到 批 评 , 会 削弱 其 学 习 信 心 ,进 而 日 益 消 极 对 待 学 习 。

 教 核 心素 养 的 效 果 。

 . 师 应 善 于 发 现 每 个 学 生 的 闪 光 点 ,培 养 其 自信 , 引 发 学 生求 知 的 举 几 个 具 体 的 例 子:

  动 力 , 进 而培 养 学 生 自主学 习 的 能 力 。

 第 一 , 可 以 放 手 活 动 , 让学 生自 行 组 织, 这 样 可 以 培 养 学 生 我 曾 教 过一位 成 绩 不 理 想 的 学 生 ,与 他 谈 心 的 过 程 中 ,我 发 的 自主能 力 , 挖 掘学 生 潜 力 ,使 学 生 从 活 动 重 提 高 自 主发 展 能 力  现 他 认 为 自 己 天 资 愚 笨 因 而 有 自暴 自弃 的 消 极 想 法 。但 一 次 的 和 实 践 能 力 ; 第 二 ,可 以 实 行 班 干 轮 班 制 ,使 每 个 学 生 都 能 体 验  演 讲 比 赛 使 我 发 现 这 位 学 生 的 优 越 的 表 达 能 力 与 表 现 力 ,因 而 如 何 当 一 名 班级 “ 管 理 者 ”, 并 学 会 承担 和 履 行 自 己 的 职 责 , 提 高  我 推 荐 他 去 参 加 了 市 内 的 演 讲 比 赛 。

 经 过 充 分 准 备 , 他 获 得 了 学 生 的领 导 能 力 。第 三 , 班级 各 类 事 物 可 以 分 派 给 学 生 合 作 完  全 市 二等 奖 。

 我 抓 住 这一机 会 ,教 育 他 :

 每 个 人都 有 自己 优 势 与成 , 这 样能 够 培 养 学 生 的 社会 参 与 能 力 。

 例 如 教 室 卫 生 打 扫 、办  特 长 , 发 掘 自 己 的长 处 ,学 会 欣 赏 自己 ,每 个 人 都 有 成 功 的可 能 。

 墙 报 黑 板 报 等 工 作 , 让 同 学 们 分 工 合 作 能 够提 高 同 学 们 的 积 极  从此 ,他 做 事 情 少了 一 些 自 卑 ,多 了 几 份 自信 ,他 开 始 相 信 努 力 性 ,培 养学 生团 队合 作 的 意 识 和能 力 。

  能 缔 造 成 功 , 并 渐 渐 能 够 自主 积极 地进 行 学 习 , 学 习 成 绩 也 有 了 3 .2萼 重 学 生 ,用 微笑 和 真 心 培 养 融 洽 的 师 生 关 系 :

 前 苏  明 显 的 进步 。

  联 著 名 教 育 家 苏 霍 姆 林 斯 基指 出 , 教 师 教 育 学 生 时 , 不 应 挫 伤 学  由 此 可 见 ,培 养 学 生 的 自 信 心 理 ,能 够 促 进 学 生 自主 、积 极 生 的 自尊 心 。

 学 生 都 是 敏 感 而 纤 细 的 , 若 教 师 对 学 生 有 不 尊 重 , 地 学 习 ,培 养 他们 自主 发 展 能 力 。

  冷 落 或 随 意 伤 害 学 生 ,他 们 会 有 明 显 的 感 觉 ,并 在 心 理 上 形 成 与  2 . 2 利 用挫 折 教 育 提 高 学 生 心 理 承 受 力 ,培 养 健 康 生 活 方 教 师 的 隔 阂 , 厌恶 排 斥 甚 至 刻 意 躲 避 教 师 , 对 教 师 的 谈 话 教 育 ,  式 :

 挫 折 承 受 能 力 反 映 了 一 个 人 的 心 理 素 质 和 健康 水 平 , 为 培 养 也 会 不自 觉 地 实 行 心 理 封 闭 , 这 对 教 师 进 行 教 育 有 着 严重 影  学 生 的 心 理 承 受 能 力 , 可 以 有 目 的 、 有 计 划 地 给 学 生 开 展一 些响 [3 ] 。教 师 要 尊 重 学 生 , 对 学 生 存在 的 问 题 要 给 予 可观 评 价 ,并  “ 心 理 操练 ”。

 诚 恳 地 提 出 自 己的 看 法 ,指 出 可 行 的 改 正 方 向 , 而非 嘲 讽 责 骂 , 现 今多数 父母 望 子成 龙 望 女 成 凤, 无 法 接 受 孩 子 的 失 败 ,更 使 师 生关 系 恶 化 , 造 成 师 生 间 的隔 阂 。 无 法 正 确 地 应对 孩 子 的 失 败 。

 孩 子 恐 惧 父 母 责 骂 , 无 法 面 对 失  除 了 尊 重 外 ,真 心 的投 人 也 能 使 师生 关 系 更 为 融 洽 ,感 性 的  败。大 部 分 小 学 生 没有 经历 过挫 折 教 育 ,耐 挫 力 较 低 , 这 造 成 他 交 情 能 够促 进师 生 的 心 理 交 融 , 教 师 应 该 用 心 地 去 了 解 学 生 ,真  们 在 面 对 挫 折 时 态 度'悲 观 消 极 。

 这些 心 理 现 象 影 响 了 他 们 的 正 心 地 与 学 生沟 通 交 流 , 感 受 学 生 的 内 心 情 感 与 世 界 。

 真 诚 地 关  常 学 习 生 活 ,甚 至 造 成 心 理 障 碍。

 我 曾 遇到 过 一 位 优 秀 的女 孩 心、 呵护 学 生 ,让 学 生 对 教 师 产 生 信 住 , 让 教 师 成 为 学 生 的 依 靠  因测 验成绩 低 于 九 十分 就 崩 溃 大 哭 ,害 怕 父 母 打 骂 ,放 学 后 也 不和 心 灵 的 寄 托 。另 外 , 微 笑 也 能 够 使 学 生 对 教 师 更 加 亲 近 ,教 师  肯 回 家 。

 了解 了情 况 以 后 ,我 送 她 回 家 ,并 在 路 上 教 育 她 要 正 确 的形 象 对 师 生 关 系 的 建 立 也 有 着 非 常 重 要的 作 用 。

  认 识 失败, 学 会 失 败 中 吸 取 经 验 教 训 ,为 下 次 的 成 功 累 积 资 本 。

  综 上 所 述 , 尊 重 、 真 心和 微 笑 能 够 培 养 融 洽 的 师 生 关 系 ,化  到 她 家 里 ,我 给 家 长 分 析 了孩 子 此 次 考 试 失 利 的 原 因 ,与 家 长 共 解 学 生 内 心 的 坚 冰 ,使 教 师 对学 生 的 教 育 事 半 功 倍, 取得 良 好 的  同 探 讨 如 何 利 用 挫 折 教育 来 提 高 孩 子 心 理 承 受 能 力 ,培 养 孩子 教育 效果 。

  —256 —  

篇七: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核心素养

82019年07期总第447期基础教育研究ENGLISH ON CAMPUS如何提高回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文 / 任可桃【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核心素养逐渐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在教育的决策、实践以及研究等多个领域。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进行深化改革,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点所在。相对于我国东部相比,地处西部的少数民族之一 — 回族地区存在经济增速相对较慢、文化交流效果较差、思想意识封闭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和效率较差的情况,而在当前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小学教育的工作重心之一,所以本文尝试探讨如何才能够有效提升回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词】回族;小学生;核心素养;心理健康教育【作者简介】任可桃,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清源镇第一小学。【基金项目】该论文是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对回族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为第一参与者,课题立项号GS[2017]GHB2610。2.通过以身作则提升回族小学生的执行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量较为有限,但是基本是模仿能力较强,小学生在通过观察模仿他人行为活动后,尽管自身并未能亲身体验活动过程,也可以凭借后期自我加工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活动,进而有效提升自身的执行能力,最终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对于回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通过此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执行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充分认识到,此形式的教育不仅需要在精神层面开展,更需要在实际行动中进行。教师是回族小学生除了父母以外,接触最多的成年人,所以教师必须要能够以身作则,我也小学生树立正确榜样,要保持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此才能够让回族小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如果小学生发现教师讲解错误,则需要立即承认并及时改正;如果小学生是因为教师的原因而犯错,在惩罚小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必须要接受对应的惩罚;教师要求小学生做到诚信,则答应学生下课就不应当再拖堂。做教师只有切实做好榜样作用,才能够促进回族小学生自主的规范自身行为,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回族小学生的核心素养。3.注重提升回族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当前部分回族小学生存在消极面对和逃避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的情况,其无法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如此体现出回族小学生缺乏较强的责任意识。久而久之,会导致小学生的意志力大大下降,使得学生看待事物时更为偏激,失去坚定地信念。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回族小学生的责任感,使得其能够有勇气和能力直面学习与生活中所存在的困难与错误,勇于承担所应尽的义务。使得其成长为有勇气、有毅力、敢于承担、拥有责任意识的新时期少年。二、总结回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认真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确保小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得其形成高尚的人格,拥有健康的心理和有效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为回族小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参考文献:[1]阴文姬.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12).[2]梦雪,王平,陈继顺.小学教育落实核心素养路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8(11).不同少数民族存在对应的文化风俗习惯。小学阶段,是形成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更是核心素养发展的起步阶段。核心素养本身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结合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回族地区相对于我国东部地区而言,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都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在对于回族小学生核心素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应当从多个角度共同入手,结合回族小学生特点,将其培养成拥有高尚审美情趣、独立人格、良好学习习惯、待人友善、学会感恩的高素质小学生。一、提高回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1.通过对回族小学生的合理指导提升其认知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起步阶段,此阶段下小学生会逐渐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方向。但是小学阶段普遍存在思维能力较差、缺乏人生经验的问题,并且由于回族小学生日常所能够获得的正确引导机会更少,所以其在事物看待、是非判断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经常会出现已经犯错却不自知的情况。长此以往会导致小学生的思想出现偏移,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存在负面影响。所以作为小学教师,需要加强对于会做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规范、约束和引导工作,帮助小学生提升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使得其能够明确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绝对不能做。例如回族地区家庭普遍拥有多个子女,如此会导致家长对于子女的学习方面关注力不足。某小学生由于自己被其他事情耽搁,未能及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其担心被教师责罚,所以选择抄袭其他同学作业,在被教师发现后,并未能够认识到自己错误,其认为仅仅是抄作业,已经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不应当在责骂自己。对此教师应当先对学生急于完成作业的心情予以肯定,如此证明学生对于教师还存在敬畏心理,然后要对学生抄作业的行为予以严厉斥责,告知学生作业抄了第一次还会有第二次,长此以往会形成直接抄袭别人作业的习惯,如此对自己不负责任。并且引导学生尝试换位思考:“别人拿到的都是一个真正的苹果,只要你拿到的是一个假苹果,你自己是什么心情?”通过此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抄袭并不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内容。最后再告知学生,如果未来再出现无法及时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以先向教师告知情况,然后然后作业提交的时间。通过此形式,可以很快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错误,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达到培养回族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核心素养 素养 健康教育 学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