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年度口算除法教学设计3篇

时间:2023-04-13 15:20:05 来源:网友投稿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九义教材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这块内容的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口算除法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口算除法教学设计3篇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九义教材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这块内容的安排是在第六册,其中口算除法包括三部分内容:一位数除两位数(42÷3)、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420÷3)、用整十数除(60÷1 0、150÷50)。与九义教材相比,课标教材把这内容编排在四上,比九义教材晚了一个学期,内容编排上,删除了一位数除两位数(42÷3)、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420÷3)的口算,因为整体计算要求降低,对于后续学习的作用不太大。保留了用整十数除(80÷20、120÷30)的内容,并把估算内容与口算内容结合起来一并教学,这样,既减少了课时量,又加强了口算、估算之间的联系。口算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更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把它安排在笔算之前。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中的起始课,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一个练习,把用整十数除与估算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旨在用口算来解决估算,重点还是对口算算理的理解与口算方法的掌握。对于新知教学则通过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寓算理于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在口算之后,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为给试商做准备。

  教材安排的一个例题有两个小情境:

  (1)是分气球(整十数除整十数)。

  (2)是分红旗(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之后都安排相应的估算和做一做,教学的结构和方法基本一致。而两小题学生思维水*基本处在同一层面上,分开教学意义不大,因而我重组教材,把两部分内容置于同一情境中进行教学,集中突破80÷20的算理和算法,多给学生“说”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源于生活的体验,教师就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这节课。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提供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小朋友们分气球,让学生从这一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置计算于现实的情境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口算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二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算理,掌握算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解决整十数除两位数、整十数除三位数这两个式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并通过问“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为学生与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再问学生“你喜欢哪种方法”使算法得到优化。在学生基本掌握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再通过情境信息的变换,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明白为什么要估算。对于估算方法的处理上,则重在转化,把估算方法转化到口算方法上来。让学生在表达、讨论、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数学思维品质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得到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高。

  3、巩固算法,拓展应用。

  在学生上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上,再通过一定量、趣味性的练习,加强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的过程。算法形成后,让学生用240元钱到体育用品超市购物,设计购物方案,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营造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又为学习计算找到落脚点,算用结合。

  4、全课总结,知识升华。

  通过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梳理,使所学知识在总结中进一步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力图体现以学生为本,变教师的“讲”为“引”,变学生被动听为主动探索,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商是一位数);并学会相应的除法估算的方法。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理解并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校买了气球来布置环境。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2、认真思考,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谁能够把这些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4、怎样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这个问题?

  5、你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算理,掌握算法。

  1、探讨80÷20的算理。

  (1)如何计算80÷20呢?

  把你的计算方法跟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交流。

  (2)反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学交流交流。(反馈算理,要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让算式回到图,使数与形结合起来,支撑学生算理的理解。)

  2、那如果是6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120个、100个,那分别又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请你在数学本上试试。

  (1)学生小试练习。同桌互说口算方法。

  (2)反馈时重点讨论:120÷20、100÷20是如何计算的?

  (3)小结揭示课题:通过分气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这些算式时,我们把它转换成表内除法或想乘做除的方法,然后用口诀进行计算。

  3、估算。当各班的体育委员去领气球的时候,体育老师告诉大家,其实一共有83个气球每班20个,最多可以分给几个班呢?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83÷20≈ 80÷19≈

  4、总结。

  三、巩固算法,拓展应用。

  1、小试身手。

  20×3= 60×4= 80×5=

  60÷20= 240÷60= 400÷80=

  62÷20≈ 240÷61≈

  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组三题有什么联系,思考“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方框中可能藏着哪些算式?

  2、争做计算小能手

  3、应用生活。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并会口述口算过程。

  2、通过每一组上下两题有联系的口算和估算练习题,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估算方法和养成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口述口算过程达到准确口算。

  教学难点:达到熟练口算。

  教具:课件、口算卡片

  教时:1课时

  一、课前小研究:

  口算:80÷20=60÷30=70÷10=

  120÷40=100÷50=240÷60=

  从以上题目中选一题说说你的想法并写下来:

  ( )

  口算和估算对比题组:

  (1)80÷20=(2)60÷30=

  83÷20≈64÷30≈

  78÷20≈59÷30≈

  80÷19≈60÷28≈

  80÷22≈60÷32≈

  (3)160÷40=(4)420÷60=

  162÷40≈421÷60≈

  157÷40≈417÷60≈

  160÷42≈420÷63≈

  160÷38≈420÷58≈

  二、堂上学习

  1、小组内交流,补充、修改自己的课前小研究,达成共识。

  2、组间交流,一个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3、小组内再一次互相说说口算过程。

  4、请一个小组上来每人任意选一题,轮流说说口算方法。

  5、请一个小组上来每人任意选一估算题,轮流说说口估算方法。

  师: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同,但我们的估算方法是一致的,谁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说一说。

  6、完成书p79的“做一做”

  要求学生练习后选择你喜欢的一组算式与同桌交流你是怎样口算的。师巡视,注意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学生讨论后,请一个小组说说自己的口算或估算方法,表扬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听算:

  (1) 20 × 4=30 × 7=

  (2)90里面有( )个十,450里面有( )个十。

  (3)120 ÷ 3=320 ÷ 8 =70÷7=180÷6=

  2.估算: 81 ÷8≈122 ÷ 4 ≈

  3.分气球。

  (1)4个班,每班有20个气球,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2)有80个气球,*均分给4个班,每班分到几个?

  (3)出示图:你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1)

  (1)第三个问题怎样列式?怎样算80÷20呢?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组内同学听一听。

  (2)学生先独立思考口算方法,然后组内交流。

  (3)汇报口算方法:我听见有的同学说得可好啦,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①20×4=80,所以80÷20=4

  ②8÷2=4,所以80÷20=4

  (4)有的同学是用想乘法算除法的,有的是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再和同桌说说。(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5)出示估算:83÷20≈80÷19≈

  看一看这两道题,能不能运用你以前的学习经验和刚才的口算方法来解决它们。女生第一道,男生第二道,想好后同桌互相说说。然后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可以怎样做?(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7)做一做:(口算,并说出想的过程)

  60 ÷ 20=90 ÷ 30=80 ÷ 40 =

  62 ÷ 20≈93 ÷ 30≈80 ÷ 38 ≈

  2、教学例1(2)

  出示例1(2)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学生列式: 120 ÷ 30 =

  (2)你能利用我们刚才学的口算方法,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

  生汇报得数,并说出是怎么想的。

  (3)结合刚才的估算经验,估算:122 ÷ 30≈120 ÷ 28 ≈

  指名回答,说出估算过程。

  3、考考你。出示79页做一做。

  4、小结:

  对比例1(1)(2)两题有何相似之处?

  三、师小结:

  我们今天研究的就是整十数除整十数和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板书课题)你都学会了吗?

  四、巩固新知:

  1、口算下面各题:(80页1写书上)

  (1) 20 × 3=(2) 60 × 4=(3)80 ×5=

  60 ÷ 20=240 ÷ 60=40 0÷ 80 =

  生独立口算,观察每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掌握想乘算除的口算方法)

  2.解决问题:

  小红的故事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她每天看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谈体会,师总结)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1)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3篇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口算除法(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教学设计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一

  课题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的例2。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里最大能填几?

  30×( )<75 40×( )<180

  2、在○里填上>或<

  35×4 ○ 138 42×5 ○ 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例2。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反馈练习: 64÷21 68÷34 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196÷39=5……1

  5

  39) 196

  195

  1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

  学生试做:

  练习: 198÷23 215÷34 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板演:46÷23 153÷51 300÷74 293÷31 294÷42 200÷63 2、练习:书后2、3。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当除数的个数是1、2、3、4时怎样试商?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全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20×3 = 7×50= 6×3=

  20×5= 4×9= 8×60=

  24÷6= 8÷2= 12÷3=

  42÷6= 90÷3= 3000÷5 =

  【设计意图】由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通过复习为的是让学生会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自己探究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设计意图】把教材提供的情境改成分彩旗,以此为情境展开教学,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从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列式 80÷20

  (3)学生独立探索口算的方法

  师:怎样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口算方法:

  A.因为20×4=80,所以80÷20=4 这是想乘算除

  B.因为8÷2=4, 所以80÷20=4 这是根据计数单位的组成

  为什么可以不看这个“0”? ( 80÷20可以想“8个十里面有几个二十?”)

  这样我们就把除数是整十数的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

  (4)师小结:同学们有的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5)检查正误

  师:我们分的结果对不对?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演示分的结果)

  口答。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感知,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形成表象,归纳抽象出算理。同时不禁锢学生的思维,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正确的算出结果的,教师都予以肯定。

  (6)用刚学会的方法再次口算,并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40÷20 20÷10 60÷30 90÷30

  (7)探究估算的方法

  出示:83÷20≈ 80÷19≈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求83除以20、80除以*约得多少,从题目中的约等号看出不用精确计算。

  师: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预设:83接近于80,80除以20等于 4,所以83除以20约等于4。

  19接近于20,80除以20等于 4,所以80除以19约等于4。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从而提高口算的正确率。而且设计学生自主探索估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例2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

  150÷50

  (2)小组讨论口算方法

  (3)你是怎么这样快就算出的呢?

  A.因为15÷5=3,所以150÷50=3。

  B.因为3个50是150,所以150÷50=3。

  这一题跟刚才分彩旗的口算方法有不同吗?

  都是运用想乘算除和表内除法这两种方法来口算的。

  师:在解决分彩旗和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口算方法,(板题:口算除法)口算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口算。

  口算练习:150÷30 240÷80 300÷50 540÷90

  3.估算

  (1)探计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

  你能估吗?请先估算,再把你的估算方法与同伴交流,看看能否互相借鉴。

  (2)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3)总结方法: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与原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方法算。

  (4)判断估算是否正确:122÷60=2 349÷50≈8 为什么不正确?

  (三)知识应用

  1.独立口算

  观察每道题,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如果估算的话把谁估成多少。

  2.算一算、说一说。

  (1)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2)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

  3.解决问题

  (1)一共要寄240本书,每包40本。要捆多少包?

  你能找到什么条件、问题。

  你会解决吗?

  (2)这个小朋友也是一个爱看书的好孩子,她在看一本故事书,出示第5题,找条件、问题

  出示条件: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每天看1个故事。

  问题: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问:要求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你会求吗?

  【设计意图】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学生年龄小,如果只是单一的让学生做口算练习,无法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课本78页例题1(用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练习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教学新知

  1、让学生看课本插图,根据图中的对话,完整地编一道应用题。

  生自由发言:国庆节很快就要到了,学校准备买一些气球分给各个班级。如果用80个气球,要给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2、让学生口算,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8020=()个

  3、《做一做》练习9030=6030=8040=

  4、想一想:8320()8019(),这两道题和例题有什么区别?联系?能否用曾经学过的估算和今天刚学习的除法来解决?

  83208020=480198020=4

  5、让学生自学79页(2)如果有120面彩旗,每班分给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级?

  12030=()面,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6、想一想:12230()12028()

  (二)反馈练习

  1、《做一做》18030=24040=42060=

  184302403742058

  (三)深化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1题:小组间开展夺红旗竞赛。并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2、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4题:估算与口算结合,老师把题目写在口算卡片上,采取抢答的形式。

  3、独立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2、3、5题。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2)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

  (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执教了《口算除法》一课,通过自我反思并倾听学校各位老师的评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正方法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语言缺乏感染力。

  通过这次课堂展示活动,听了学校其他老师的课,使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虽然能够做到简练、准确,但是语言缺乏生动性、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缺乏感染力,以后在*时教学时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二、教材内容可以大胆的组合。

  这节课的内容是口算除法,但是在学习算理的时候和“商不变的性质”又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我在课堂上仅仅是对“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了渗透,其实,这节课的内容完全可以把“商不变的性质”和口算除法合在一起教学。

  三、在一些细节上处理的不太恰当。

  1、在教学“80除以20,你是怎么想的”时候,有个孩子说等于40,我引导孩子用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发现这个答案不对。这时应该把这个问题放手给孩子,让其他孩子说一说这么做问什么不对,这样做会更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的课件出现了错误,但是老师显得有些慌乱,比较好处理方法是:让孩子自己看课件,发现问题之后,借此提醒孩子,你在*时做题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错误,提醒孩子对待学习要认真。

  3、在教学79页做一做时,我让孩子“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联系”,这个问题问完之后孩子有点迷茫,如果问: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问比较有针对性.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二是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本节课的教学口算是重点,因为后面的估算也是将其转化成整十数除整十数与几百几十数再计算,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口算方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影响,在进行80÷20时,多数孩子认为得数是40,这是在教师预设之内的。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弄明白80÷20为什么等于4。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孩子们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很快孩子们就有了答案,有的是利用数的组成,即80里面有几个20,得出只有4个20,而不是有40个20;还有的孩子其实就是利用我们后面将要学习到的商不变的性质,将被除数与除数同时缩小,变成8÷2来计算结果。

  在教学估算时我则重点帮助学生将其算式变为口算试题。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全班学生都在课堂内完成的作业,当堂检验了教学效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4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课本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本单元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认真学习,周一我只进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学,本以为这部分知识应该很简单,可能因为例一包含三道题目的原因吧,课讲得还是有点紧。以下是本堂课的简单流程和反思:

  一、习题导入,明确目标

  口算下列各题:27÷9= 35÷7= 42÷8= 80÷4=

  学生试着回答这四道小题,特别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

  反思:由于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对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几道练习题导入今天的新课。前两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这三道题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知道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有此三个问题,来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1)摆小棒;(2)看到除法相乘法;(3)捂零法;注意强调此处捂零法与三年级上学期在时间单位换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4)把60看成六个十,六个十除以3等于两个十,也就是20.

  分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观察图片要有规律;在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均分;注意培养学生探讨算法多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探讨这四种方法,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在第二、第三个问题中加以运用。把例题当成练习题来巩固新学的知识,一箭双雕。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本15也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多说几种口算的方法。

  四、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反思:本节课相对来说比价简单,重点还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会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是熟练计算类知识的唯一途径。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5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引入、新知学习(分气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用分气球、分彩旗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听,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课堂节奏相对缓慢,课堂上欠缺**。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 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没有强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0,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0的处理不恰当。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6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了一种“出奇”的顺利。上一节课成功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总会有缺陷。可是“出奇”,当然也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学生全都会了,几乎是不教就会。呵呵!没有想到的顺利,就已经说明其中潜伏着失败。

  课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就我这节课发表了看法。优点说得充分,不足说得透彻。大家的说法引发了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原则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内容而确定的,但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所以我感到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

  其次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在口算教学中而知其然是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这是思维层次的锻炼。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既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这节课没有把握住这个教学重点。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课堂上求*求稳看似成功,实则隐藏着诸多败笔!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7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时,先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复习开始,让学生们先熟悉除法算理,然后延伸到除数是整十的除法。让同桌之间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说算理的过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多名同学的共同讲解下,除法的基本算理就已经明朗起来了。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同学出现问题,懂得用乘法口诀来试商,但结果却要加上一个零,使商变成了两位数。针对这种情况,我有设计了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从除法含义上理解商的位数。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算法,能够准确地算出结果。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涉及的都是计算题,应该让学生多一点训练。我们作为指导者就可以了。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8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9

  《口算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借助主题图让学生找出图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整幅图的意思然后按一定顺序逐一理清每个小情景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

  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新理念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在独立口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得出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给学生足够的独立口算的时间,使每个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掌握计算的方法,让不同水*的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果,以体现算法多样化。组织好小组内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使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这一教学目标能落在实处。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教学难点,注重算理的探究。

  本节课白板课件的引用,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巧妙的突破了教学难点。本节课注意了运用小棒图,计数器来表示*均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弄清算理,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速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在练习的编排上,我有意识地安排解决问题,看学生是否有条理的分析题意并解答,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口算的内容,看学生能否正确的用口算求出结果。我还安排了开放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自由发挥,培养应用能力。

  总之,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在教学2403和3006及6003的算理时,可以用白板课件对比演示加强理解,学生会更加深刻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从而更能提高口算速度。另外教学环节还可以紧凑。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教学反思,今后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口算除法不仅在实际中应用广泛,而且它也是为学习笔算除法做铺垫的。因此,本节课按照“理解——概括——提高”的思路组织教学,复习铺垫选择的数据和算式紧扣本节课例题,复习了本节课要用到的主要知识和方法,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铺*了道路。

  讲授新课时,注意让学生动手,以动手摆小棒和问答思考做思维主线,引导学生先讲,教师补讲,并做好必要的推理归纳,讲清算理算法,对例题处理的重点教学例1(1),学生独立完成例1(2),合作完成例1(3),在练习设计上采取分层练习和综合练习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特点。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1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

  (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

  (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

  (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2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1、讲、动。本节课在探究口算方法时设计了1次四人小组交流,在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环节设计了3次同桌交流,共计4次小动。另外,还设计了自己说一说口算方法、个别汇报,目的在于通过“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外,还设计了3个挑战练习,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动静转换。探究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再4人小组交流;练习时,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说算法。使学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静后动,动静转换,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习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二、具体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师生之间有约定,效果较好。

  2、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习中,即“摘苹果”环节,合理使用了小卡。

  3、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4、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5、学生的小组、同桌交流效果较好。

  6、板书设计使用了气泡图。

  (二)不足之处

  1、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摘苹果”环节以及挑战练习环节用时多了一些,导致35分钟的课,超出了2分钟左右。

  2、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3、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3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教学时教师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自然地导入新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学习新课的时候,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

  (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我给出“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的信息,要求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由此引出80÷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为给试商做准备,我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83÷20、80÷19。

  (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后进行相应的估算:122÷30、120÷28。

  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预设好时间,思维训练没有时间做。

  (2)背学生不充分,如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回答的4堆,这是老师所没有想到的,最后也没有及时纠正。

  (3)最后巩固练习找学生太慢,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际应用没展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4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3、14、15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校新课堂改革强调“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差异发展”,对于不难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而得到,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得到,学生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而且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一节成功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得知识,还要看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有得到提高,是否会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发散思维。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算理,掌握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

  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对于本堂课,我注意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开始,我首先设计了复习旧知这一内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对于书本里的情境图和例题,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自主学习,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学而得到,所以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而通过自主学习而得到的东西往往就不容易忘记。再接着,通过各种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口算,判断,解决问题和找规律这样几个类型的题目,最后,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首先是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其次是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落实在了课堂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5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3)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口算除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力求突破传统的灌输式的口算除法教学模式,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中,围绕着如何创设高效课堂这一中心组织教学。一是创设分气球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在探索新知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三是结合实际问题引入两位数除法的估算,给试商做准备。四是应用拓展。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口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喜欢气球吗?是呀,五颜六色的气球把我们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更加喜庆。看,气球飘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来做什么呢?(出示气球图片接图)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略)例1的情境图及分出20个气球的过程与有关的信息。

  二、探索新知

  1、教学问题1(1):

  (1)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师: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生说)

  师: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板书: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师: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或问:这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

  生:(末尾都有0的除法)

  生:(个位是0)

  师:这是一个什么数?(整十数)也就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

  生: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式题。

  生:整十数除以整十数。

  师:80除以20怎样算呢?(或问:80除以20等于4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开始)

  反馈讨论结果:

  师:刚才我们听到很多同学说得可好啦!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80÷20=4

  想:8÷2=4

  80÷20=4

  想:8个+÷2个+=4

  80÷20=4

  想:(4)×20=80

  80÷20=4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80和2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8÷2=4,所以80÷20=4

  师:听清楚了吗?谁来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是这样想的:做除法想乘法,我想()×20=80,我想到了4和20相乘等于80,所以80÷20=4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80看成8个+,20看成2个+ ,

  8个+÷2个+=4

  所以:80÷20=4

  师:谁听清楚了,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谁还能?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2、教学例题1(2):

  (1)创设情景列出问题:

  师:刚才咱们顺利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瞧,学校还买了彩旗,你从画面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

  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列式?

  (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120÷30

  ○1问:这是一道什么算式题呢?(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

  从刚才的方法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知道这题得多少吗?齐说得数。

  你们怎么快就算出了得数,你是怎样算的?

  ○2反馈结果:

  师:谁来汇报一下。

  板书:120÷30=4

  ○1想:12÷3=4

  120÷30=4

  ○2想:(4)×30=120

  120÷30=4

  ○3想:12个+÷3个+=4

  120÷30=4

  生3:我是这样想的:把120看成12个+,30看成3个+,12个+÷3个+=4,所以120÷30=4师: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口算?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120和3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12÷3=4 ,所以120÷30=4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口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想(4)×30=120,4×30=120,所以120÷30=4

  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3、揭示课题:

  师: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除法式题呢?

  师述:在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象这类除法式题的口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口算除法。(出示课题:口算除法)

  4、口算练习:抢答

  60÷30 150÷50 20÷10

  80÷20 210÷70 40÷20

  5、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出示:83÷20≈ 80÷19≈ 182÷30≈ 180÷28≈

  师: 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陈老师可没说要求啊!看谁知道?

  生1: 用估算求商。

  生2:要求“≈”来算。(就是要你怎么算?)

  生3:就是求近似数。(也就是估算出结果)

  师: 如果让你任选一题来估算,你准备选哪一题,请选一题试一试?

  把你的估算方法在组内说一说,开始!

  (2)交流总结:

  师:都算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

  ○1先说你选的是哪一题,再说你的估算方法。谁愿意来说说?

  ○2做估算有什么好方法?谁来说一说?

  师: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同,但我们估算的方法一致的,谁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说一说。

  生:两位数除法估算,先把不是整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方法口算出结果。

  生: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口算出商。

  三、巩固练习:

  1、P79做一做(上、下两组题)

  (1)师:现在你们能完成P79上面的做一做吗?

  师:请翻开书P79完成上面的做一做。

  问:做之前,你准备按怎样的顺序来口算这些题?为什么?

  生:一组一组的来算。(先做上面的题,再做下面的题)(或问:哪几题为一组)

  生:因为,做估算时,把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运用了口算的方法来算。

  师:说得真好,看来估算与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

  2、P79做一做,下面的题。

  师:这题你准备按什么顺序算?下面独立完成。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拓展题,考考同学们思维。

  出示:120 160 30 40 80 20

  师:根据这6个数,请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列出除法算式,并口算出得数。

  120÷30=4

  120÷40=3

  120÷20=6

  160÷40=4

  160÷80=2

  160÷20=8

  40÷20=2

  80÷40=2

  80÷20=4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中,我校买来一些书准备赠给希望小学。学校共买来240本书,我们把这些书捆好饱才能邮走,你准备把多少本捆成一包呢?我们把你的来选择方案讲给大家听一听。

  总结:好,同学们的想法不错,比较符合实际,遇到具体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反思

  《口算除法》是我本学期上的考核课。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口算教学中,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在倡导新课标教学和创设高效课堂的统一,这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我曾思考过,口算除法涉及算理知识,如果运用传统灌输式的教法,直奔主题,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不应有太大问题。但反过来想,如果我照本宣科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课谈得上高效吗?不可,必须创新,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动手、动脑,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具体来说,要把握好教学中的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明理

  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一是可以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参与计算过程。以往的计算教学比较枯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何课堂高效。在本堂课中,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分气球”情境,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二是明理。如果我们光说计算有多么重要,很难触动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既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数学知识的资源,又使学生感知计算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可谓事半功倍。

  二、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层面上。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例如在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寻找口算方法,是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出口算方法。

  三、学以致用,巩固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计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节课中,我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实际问题——捆扎赠书,让学生通过运用口算除法计算,设计出多种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2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教学时教师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自然地导入新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学习新课的时候,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

  (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我给出“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的信息,要求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由此引出80÷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为给试商做准备,我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83÷20、80÷19。

  (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后进行相应的估算:122÷30、120÷28。

  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预设好时间,思维训练没有时间做。

  (2)背学生不充分,如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回答的4堆,这是老师所没有想到的,最后也没有及时纠正。

  (3)最后巩固练习找学生太慢,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际应用没展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

  口算除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课本P8-P9的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乘法计算的逆运算,学生对除法的计算还有一个状况,就是很难理解除法,把除法和乘法混淆,因此在教学前,先以乘法为基础,先让学生体验乘法计算,再由乘法运算引入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原来除法其实是乘法的一个逆过程,突出学生的直观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创设的参观科技馆和植树的情境,让学生设置其中,作为参观科技馆和植树节植树的一个成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和信息自己来解决问题,在教学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解决参观科技馆的时候60÷2的问题上,学生主要说了2种方法(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十,所以除得的是2个十,要在2的后面加一个“0”(2)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3=60,也可以算出结果。通过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在解决植树的过程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学生自主探寻算法,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性,并让学生体会分步计算。

  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顾及后进生方面,部分学生正确率很低,速度很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5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时,先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复习开始,让学生们先熟悉除法算理,然后延伸到除数是整十的除法。让同桌之间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说算理的过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多名同学的共同讲解下,除法的基本算理就已经明朗起来了。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同学出现问题,懂得用乘法口诀来试商,但结果却要加上一个零,使商变成了两位数。针对这种情况,我有设计了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从除法含义上理解商的位数。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算法,能够准确地算出结果。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涉及的都是计算题,应该让学生多一点训练。我们作为指导者就可以了。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引导学生自主迁移,建构知识网络;我是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这一设计理念的。

  一、情境的作用,算用结合。

  解决学校总务处遇到的问题引出了一组除法口算算式,四个问题都用除法解决让学生自然地进行了除法意义的迁移:四道算式由浅入深,即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了回忆,又使学生自主地对口算方法进行迁移: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除法口算,都可以想乘算除,当然,口算算理的理解毕竟是抽象的,为使学生切实掌握,我们巧妙地对“情境”进行了再利用:数学味很浓,生活味兼顾;

  二、题组的运用,形成网络。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相关联的题组,分别达到探究口算、估算算理、巩固算法和拓展提升的目的。口算层层深入,估算横向联系,归根结底,都可以转化成表内乘除法计算;课中,好多学生看到题组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是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老师舒心呢?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磨课,有太多欣喜,也总留下些许遗憾。估算教学是否需要在本课如此浓墨重彩,口算方法是否需要化归到乘法口诀,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还需要我们继续磨下去。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7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进行教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个人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教学反思《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2.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气球,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习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值得反思的地方

  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一堂课下来,怎样把情境串起来,让环节间的过度自然?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

  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用玩卷硬币的游戏把整堂可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2、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数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对同学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同学说明,用自身喜欢的方法口算,同学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3、多方面的评价。本节课我从计算的方法、计算的速度、学习态度以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同学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同学都能获得胜利的体验,充沛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了同学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9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

  (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执教了《口算除法》一课,通过自我反思并倾听学校各位老师的评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正方法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语言缺乏感染力。

  通过这次课堂展示活动,听了学校其他老师的课,使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虽然能够做到简练、准确,但是语言缺乏生动性、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缺乏感染力,以后在*时教学时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二、教材内容可以大胆的组合。

  这节课的内容是口算除法,但是在学习算理的时候和“商不变的性质”又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我在课堂上仅仅是对“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了渗透,其实,这节课的内容完全可以把“商不变的性质”和口算除法合在一起教学。

  三、在一些细节上处理的不太恰当。

  1、在教学“80除以20,你是怎么想的”时候,有个孩子说等于40,我引导孩子用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发现这个答案不对。这时应该把这个问题放手给孩子,让其他孩子说一说这么做问什么不对,这样做会更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的课件出现了错误,但是老师显得有些慌乱,比较好处理方法是:让孩子自己看课件,发现问题之后,借此提醒孩子,你在*时做题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错误,提醒孩子对待学习要认真。

  3、在教学79页做一做时,我让孩子“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联系”,这个问题问完之后孩子有点迷茫,如果问: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问比较有针对性.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0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及除数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作为本单元的起始,如何让孩子们理解除法的算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对于计算的法则掌握的较快,但对于理解算理过程却只能做到似懂非懂,或者“懂你在心口难开”无法用语言来完整有条理的去描述。但新人教版的这册书很多内容都将重点放在了让孩子探究计算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结果,这对我们的教学是个不小的挑战。

  在上本节课之前,我思索了很久,如何让孩子能够在课堂上对探究算理感兴趣、如何让孩子自然的理解除法计算的道理?围绕这些我在细节上做了一些准备,然后发现恰恰是这些小的细节让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状态,从而顺利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教学例1之前,我利用让孩子们去数100张手工纸并提问:如何能快速的数出100张手工纸?有一部分孩子很快就发现,要一张一张的数得数100次太慢了,于是就有同学举手提问:老师,这些纸能不能10张10张的分成一摞一摞的,这样数10次就可以了。大家一听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于是我利用将100张手工纸捆成了10摞并且提问:如果一张一张的数,100里面有多少个“一”?如果一摞一摞的数100里面还是多少个“一”吗?孩子们马上反应出计数单位由“一”变成“十”,所以数的速度加快了。接下来我又提出:如何快速的数出40张手工纸?这时很多孩子都选择一摞一摞的去数。问他们原因,孩子们非常自豪的用数据跟我说明:如果一张一张的数要数40次,而如果十张十张的数只用数4次,可以省下36次。于是我利用孩子们的理解引入到本节课中,说明既然是口算除法那么一定要体现出快速计算,所以如何省事便是本节课的重点。这样进入例1过渡就比较自然,同时孩子们对于盖“0”再添”0“其实是在转换计数单位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本节课的尝试,我充分的感受到老师只有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才能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也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1

  “口算除法”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1课时,本课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本节课包含了整十数和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它既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本课教材内容呈现得比较简单,只有两道例题,分别是80÷20= 和150÷50=,然后就是各自对应的2道估算,以及8组相应的“做一做”。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并让学生体会到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以一个具体的情景“口算测试题的排版问题”为主线,把估算也融入到口算的情境中进行教学。

  教材安排的例题讲完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接着是相应的估算,之后是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整个设计中估算和口算的主题图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例2和例1也是独立存在的,这在教学上就变得比较生硬,不利于学习的顺畅性。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一个情境把整堂课的口算和估算串起来,让学生在一个比较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2.讲清80÷20的算理。

  部分学生在80÷20等于4还是40时容易出错,根本原因就在于算理不明,因此算理的讲解应该是十分必要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的是“说计算思路”的方法,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明白算理,先让学生说想法,在逐步教学生怎么说,怎么说完整,这样,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解了为什么计算80÷20可以计算8÷2。这一点,在听完苗菊*老师的课后又有了新的想法。原本我觉得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直观的小棒图有些多余,所以在上课时就没有用,但是在听完苗老师的课之后,觉得教材的安排还是很有价值的,让学生利用小棒图圈一圈,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会更充分,在下次上课时会进行改善。

  3.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的同时注重算法的最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转化成表内除法,对学生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但是多样化的基础上的优化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这节课中学生就比较喜欢用转化成表内除法,为什么呢?通过对学生的追问,让学生体会算法的优化。

  整节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在每个环节的处理上也比较到位,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练习设计的具有层次性,扎实高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连班上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并且通过最后的速算比赛,发现效果也不错。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2

  《口算除法》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长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计算方法, 并能够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针对这节课, 我做了如下几点反思: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富于趣味

  问题情境, 特别是导入过程中的情景创设, 一定要注意其趣味性, 要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一下子投入到课堂之中。

  如本节课的导入, 我选择了教材中的图片, 展开了如下的情境:

  师: 这一天, 幸福庄园大丰收了, 叔叔阿姨们都在辛勤地忙碌着, 你能告诉我,他们在忙些什么吗?

  生: 忙着运蔬菜。

  师: 有哪些蔬菜呢?

  生: 青椒、 西红柿……

  师: 他们又说了一些什么?

  生: ……

  师: 叔叔阿姨们在搬运蔬菜的过程中, 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呢? 你们愿意开动你们的小脑袋瓜, 帮助他们吗?

  生: 愿意!

  师: 好, 那么仔细观察图片,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整个导入过程分为几步: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获取基本信息; 再观察图片, 获取数学信息; 最后引起探索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整个过程显得既富于趣味, 有具有层次性。

  (二) 算理的给出要简洁而明确, 计算方法要反复强化

  这节课学生能够探索出解决口算除法的不同方法, 教师在处理这些方法的过程中, 不能让他们只是昙花一现, 要将它们简洁而明确地落在板书之上, 让学生 有迹可寻。

  同时, 对于计算过程的叙述, 也要求进行反复地强化, 让学生在“单独说”、“互相说”、“全班说” 之中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 和“生生互动”

  一节课的闪光点往往就在这两项互动上。 对于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语言、 表情、 动作, 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除此以外, 还要给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培养学生倾听、 表达、 交往的能力。 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先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计算的方法, 后又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方法讲给自己的同伴听。 在此过程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将这节课所学的除法和之前所学的除法进行比较, 学生又有了许多的发现。

  教后记:

  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一部分知识与以前学习的内容有着很深刻的联系, 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利用知识的迁移, 找到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练习题的安排也十分注重层次性。 为了加强学生对包含除法的熟悉, 我设置了几道填空题, 帮助拓宽学生学生理清计算的思路; 在基础的口算基础上, 我还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除数不变, 被除数依次增加 10 倍时, 商也以此增加 10 倍” 的规律; 有了例题和计算方法的铺垫, 学生也很容易解决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题; 最后的思考题旨在拓宽学生的思维, 利用每束花都需要三种花, 最多能捆出的束数应该取三种花中最小的那一个商。

  不足之处:

  1、 应引导学生集中解决例题中的第一问, 其余两问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 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更多地用“加 0” 来解决口算除法, 而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加 0”, 在这里我没有进行更多地强调。

  3、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的学困生还是没有理解计算的方法, 有的学生计算速度没有跟上, 这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予以加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3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4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引入、新知学习(分气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用分气球、分彩旗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听,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课堂节奏相对缓慢,课堂上欠缺**。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 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没有强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0,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0的处理不恰当。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二是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本节课的教学口算是重点,因为后面的估算也是将其转化成整十数除整十数与几百几十数再计算,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口算方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影响,在进行80÷20时,多数孩子认为得数是40,这是在教师预设之内的。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弄明白80÷20为什么等于4。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孩子们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很快孩子们就有了答案,有的是利用数的组成,即80里面有几个20,得出只有4个20,而不是有40个20;还有的孩子其实就是利用我们后面将要学习到的商不变的性质,将被除数与除数同时缩小,变成8÷2来计算结果。

  在教学估算时我则重点帮助学生将其算式变为口算试题。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全班学生都在课堂内完成的作业,当堂检验了教学效果。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4)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0篇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2

  这个内容对学生而言很简单,学生通过预习,绝大多数的学生便能掌握计算方法。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最后计算的结果正确率有多高,而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算理,能不能理解着去计算。只有真正理解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我想,既然学生能自主地掌握知识,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学,因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做好新课的知识铺垫,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初步理解算理。

  课前,我让学生复习表内除法,还引导学生细看书本14、15页的内容,通过看例题的图及小精灵的话,学生初步掌握口算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这样想:几个百(十)几=几个百(十);想乘算减;先算0前面的数,再在所得的商后添0,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时,可以把最高位上的数与它下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分。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整个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指导孩子们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已掌握计算方法,懂得计算,所以在新课的学习中没有用例题,而让学生自己列出式子在班里展示,说算理,不足的地方是没有充分让学生说,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算理还没有真正掌握好。

  三、充分发挥小组相互合作的作用,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小组中的相互学习与帮助对学生个体掌握新知起了很大的作用。如课前的复习交流,课中练习的合作订正纠错,对问题的争论归纳总结等等。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在40分钟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新知识,而小组合作就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小组里,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优生能很好地帮助暂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知识,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尝试用一定的模式上课。

  对于数学来说,因为学习的内容不同,要有固定的模式是一件很难的事,不过根据学校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八个良好习惯,借鉴高年级的学习经验,我在上星期定了五个环节,分别是课前练、我想学、我会学、我收获、我会用。因为是上星期定出的环节,学生还不是太熟练每个环节做什么,希望下阶段好一些。

  在本节课上,课前练环节上让学生复习数的组成,因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建立在这一基础上,我想学是就本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比较贴合本节课的内容的。(比我想象中要好一些)我会学环节中,我觉得虽然是学生先小组里交流再汇报,但汇报过程还是离不开老师的导,还是有带教授的味道。我收获环节里学生在小结自己学到的知识方面的能力还是要加强。我会用的环节主要是由学生自己要小组里交流订正。

  不足之处:

  (1)放手方面还是不够。

  (2)在知识讲授方面,对于本节课里口算方法的指导,虽然板书了,但没有系统与学生强调,所以从检测的结果看,中下层学生对于表内口诀不熟,所以计算的正确率不高。

  这堂课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理解性的学习数学,在每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主动的学习新知识,又能自信地展示自我,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自主的学习数学知识。自主学习,让课堂处处都有精彩。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课本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本单元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认真学习,周一我只进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学,本以为这部分知识应该很简单,可能因为例一包含三道题目的原因吧,课讲得还是有点紧。以下是本堂课的简单流程和反思:

  一、习题导入,明确目标

  口算下列各题:27÷9= 35÷7= 42÷8= 80÷4=

  学生试着回答这四道小题,特别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

  反思:由于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对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几道练习题导入今天的新课。前两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这三道题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知道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有此三个问题,来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

  (1)摆小棒;

  (2)看到除法相乘法;

  (3)捂零法;注意强调此处捂零法与三年级上学期在时间单位换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

  (4)把60看成六个十,六个十除以3等于两个十,也就是20.

  分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观察图片要有规律;在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均分;注意培养学生探讨算法多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探讨这四种方法,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在第二、第三个问题中加以运用。把例题当成练习题来巩固新学的知识,一箭双雕。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本15也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多说几种口算的方法。

  四、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反思:本节课相对来说比价简单,重点还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会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是熟练计算类知识的唯一途径。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这个内容对学生而言很简单,学生通过预习,绝大多数的学生便能掌握计算方法。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最后计算的结果正确率有多高,而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算理,能不能理解着去计算。只有真正理解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我想,既然学生能自主地掌握知识,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学,因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做好新课的知识铺垫,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初步理解算理。

  课前,我让学生复习表内除法,还引导学生细看书本14、15页的内容,通过看例题的图及小精灵的话,学生初步掌握口算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这样想:几个百(十)÷几=几个百(十);想乘算减;先算0前面的数,再在所得的商后添0,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时,可以把最高位上的数与它下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分。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整个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指导孩子们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已掌握计算方法,懂得计算,所以在新课的学习中没有用例题,而让学生自己列出式子在班里展示,说算理,不足的地方是没有充分让学生说,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算理还没有真正掌握好。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内容包括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些知识,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成功之处:

  明理驭法,加强计算教学。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算理”是学生走向算法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算法的知识基础,而算法是学生学习的中心任务。如果单是强调算理,能理解了新问题,但无法实现计算方法上的质的飞跃;如果单是强调“算法”,知其然,必须知其所以然,很难稳固。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找准算理与算法的连接点,在计算中算理与算法相结合来进行计算。这节课的口算除法有两种,一种是算除法想乘法,另一种是根据算理来解决。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根据分的过程列出竖式。

  不足之处:

  学生对于除数是整十数,被除数也是整十数掌握的较好,但是出现除数是整十数,而被除数是整百数的时候,学生往往出现商是一位数的错误,究其原因,如果在学习口算除法时,以商不变性质为基础,学生会掌握的更好。

  再教设计:

  可以尝试先教学商不变规律,再进行口算除法教学,让学生能从多角度掌握口算方法。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5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力求突破传统的灌输式的口算除法教学模式,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中,围绕着如何创设高效课堂这一中心组织教学。一是创设分气球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在探索新知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三是结合实际问题引入两位数除法的估算,给试商做准备。四是应用拓展。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口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喜欢气球吗?是呀,五颜六色的气球把我们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更加喜庆。看,气球飘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来做什么呢?(出示气球图片接图)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略)例1的情境图及分出20个气球的过程与有关的信息。

  二、探索新知

  1、教学问题1(1):

  (1)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师: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生说)

  师: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板书: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师: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或问:这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

  生:(末尾都有0的除法)

  生:(个位是0)

  师:这是一个什么数?(整十数)也就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

  生: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式题。

  生:整十数除以整十数。

  师:80除以20怎样算呢?(或问:80除以20等于4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开始)

  反馈讨论结果:

  师:刚才我们听到很多同学说得可好啦!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80÷20=4

  想:8÷2=4

  80÷20=4

  想:8个+÷2个+=4

  80÷20=4

  想:(4)×20=80

  80÷20=4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80和2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8÷2=4,所以80÷20=4

  师:听清楚了吗?谁来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是这样想的:做除法想乘法,我想()×20=80,我想到了4和20相乘等于80,所以80÷20=4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80看成8个+,20看成2个+ ,

  8个+÷2个+=4

  所以:80÷20=4

  师:谁听清楚了,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谁还能?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2、教学例题1(2):

  (1)创设情景列出问题:

  师:刚才咱们顺利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瞧,学校还买了彩旗,你从画面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

  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列式?

  (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120÷30

  ○1问:这是一道什么算式题呢?(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

  从刚才的方法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知道这题得多少吗?齐说得数。

  你们怎么快就算出了得数,你是怎样算的?

  ○2反馈结果:

  师:谁来汇报一下。

  板书:120÷30=4

  ○1想:12÷3=4

  120÷30=4

  ○2想:(4)×30=120

  120÷30=4

  ○3想:12个+÷3个+=4

  120÷30=4

  生3:我是这样想的:把120看成12个+,30看成3个+,12个+÷3个+=4,所以120÷30=4师: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口算?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120和3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12÷3=4 ,所以120÷30=4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口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想(4)×30=120,4×30=120,所以120÷30=4

  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3、揭示课题:

  师: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除法式题呢?

  师述:在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象这类除法式题的口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口算除法。(出示课题:口算除法)

  4、口算练习:抢答

  60÷30 150÷50 20÷10

  80÷20 210÷70 40÷20

  5、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出示:83÷20≈ 80÷19≈ 182÷30≈ 180÷28≈

  师: 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陈老师可没说要求啊!看谁知道?

  生1: 用估算求商。

  生2:要求“≈”来算。(就是要你怎么算?)

  生3:就是求近似数。(也就是估算出结果)

  师: 如果让你任选一题来估算,你准备选哪一题,请选一题试一试?

  把你的估算方法在组内说一说,开始!

  (2)交流总结:

  师:都算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

  ○1先说你选的是哪一题,再说你的估算方法。谁愿意来说说?

  ○2做估算有什么好方法?谁来说一说?

  师: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同,但我们估算的方法一致的,谁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说一说。

  生:两位数除法估算,先把不是整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方法口算出结果。

  生: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口算出商。

  三、巩固练习:

  1、P79做一做(上、下两组题)

  (1)师:现在你们能完成P79上面的做一做吗?

  师:请翻开书P79完成上面的做一做。

  问:做之前,你准备按怎样的顺序来口算这些题?为什么?

  生:一组一组的来算。(先做上面的题,再做下面的题)(或问:哪几题为一组)

  生:因为,做估算时,把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运用了口算的方法来算。

  师:说得真好,看来估算与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

  2、P79做一做,下面的题。

  师:这题你准备按什么顺序算?下面独立完成。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拓展题,考考同学们思维。

  出示:120 160 30 40 80 20

  师:根据这6个数,请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列出除法算式,并口算出得数。

  120÷30=4

  120÷40=3

  120÷20=6

  160÷40=4

  160÷80=2

  160÷20=8

  40÷20=2

  80÷40=2

  80÷20=4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中,我校买来一些书准备赠给希望小学。学校共买来240本书,我们把这些书捆好饱才能邮走,你准备把多少本捆成一包呢?我们把你的来选择方案讲给大家听一听。

  总结:好,同学们的想法不错,比较符合实际,遇到具体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反思

  《口算除法》是我本学期上的考核课。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口算教学中,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在倡导新课标教学和创设高效课堂的统一,这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我曾思考过,口算除法涉及算理知识,如果运用传统灌输式的教法,直奔主题,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不应有太大问题。但反过来想,如果我照本宣科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课谈得上高效吗?不可,必须创新,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动手、动脑,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具体来说,要把握好教学中的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明理

  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一是可以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参与计算过程。以往的计算教学比较枯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何课堂高效。在本堂课中,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分气球”情境,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二是明理。如果我们光说计算有多么重要,很难触动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既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数学知识的资源,又使学生感知计算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可谓事半功倍。

  二、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层面上。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例如在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寻找口算方法,是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出口算方法。

  三、学以致用,巩固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计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节课中,我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实际问题——捆扎赠书,让学生通过运用口算除法计算,设计出多种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7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

  (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

  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8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引入、新知学习(分气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用分气球、分彩旗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听,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课堂节奏相对缓慢,课堂上欠缺**。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 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没有强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0,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0的处理不恰当。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9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力求突破传统的灌输式的口算除法教学模式,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中,围绕着如何创设高效课堂这一中心组织教学。一是创设分气球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在探索新知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三是结合实际问题引入两位数除法的估算,给试商做准备。四是应用拓展。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口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喜欢气球吗?是呀,五颜六色的气球把我们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更加喜庆。看,气球飘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来做什么呢?(出示气球图片接图)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略)例1的情境图及分出20个气球的过程与有关的信息。

  二、探索新知

  1、教学问题1(1):

  (1)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师: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生说)

  师: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板书: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师: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或问:这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

  生:(末尾都有0的除法)

  生:(个位是0)

  师:这是一个什么数?(整十数)也就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

  生: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式题。

  生:整十数除以整十数。

  师:80除以20怎样算呢?(或问:80除以20等于4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开始)

  反馈讨论结果:

  师:刚才我们听到很多同学说得可好啦!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80÷20=4

  想:8÷2=4

  80÷20=4

  想:8个+÷2个+=4

  80÷20=4

  想:(4)×20=80

  80÷20=4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80和2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8÷2=4,所以80÷20=4

  师:听清楚了吗?谁来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是这样想的:做除法想乘法,我想()×20=80,我想到了4和20相乘等于80,所以80÷20=4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80看成8个+,20看成2个+ ,

  8个+÷2个+=4

  所以:80÷20=4

  师:谁听清楚了,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谁还能?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2、教学例题1(2):

  (1)创设情景列出问题:

  师:刚才咱们顺利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瞧,学校还买了彩旗,你从画面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

  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列式?

  (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120÷30

  ○1问:这是一道什么算式题呢?(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

  从刚才的方法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知道这题得多少吗?齐说得数。

  你们怎么快就算出了得数,你是怎样算的?

  ○2反馈结果:

  师:谁来汇报一下。

  板书:120÷30=4

  ○1想:12÷3=4

  120÷30=4

  ○2想:(4)×30=120

  120÷30=4

  ○3想:12个+÷3个+=4

  120÷30=4

  生3:我是这样想的:把120看成12个+,30看成3个+,12个+÷3个+=4,所以120÷30=4师: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口算?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120和3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12÷3=4 ,所以120÷30=4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口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想(4)×30=120,4×30=120,所以120÷30=4

  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3、揭示课题:

  师: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除法式题呢?

  师述:在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象这类除法式题的口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口算除法。(出示课题:口算除法)

  4、口算练习:抢答

  60÷30 150÷50 20÷10

  80÷20 210÷70 40÷20

  5、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出示:83÷20≈ 80÷19≈ 182÷30≈ 180÷28≈

  师: 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陈老师可没说要求啊!看谁知道?

  生1: 用估算求商。

  生2:要求“≈”来算。(就是要你怎么算?)

  生3:就是求近似数。(也就是估算出结果)

  师: 如果让你任选一题来估算,你准备选哪一题,请选一题试一试?

  把你的估算方法在组内说一说,开始!

  (2)交流总结:

  师:都算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

  ○1先说你选的是哪一题,再说你的估算方法。谁愿意来说说?

  ○2做估算有什么好方法?谁来说一说?

  师: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同,但我们估算的方法一致的,谁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说一说。

  生:两位数除法估算,先把不是整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方法口算出结果。

  生: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口算出商。

  三、巩固练习:

  1、P79做一做(上、下两组题)

  (1)师:现在你们能完成P79上面的做一做吗?

  师:请翻开书P79完成上面的做一做。

  问:做之前,你准备按怎样的顺序来口算这些题?为什么?

  生:一组一组的来算。(先做上面的题,再做下面的题)(或问:哪几题为一组)

  生:因为,做估算时,把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运用了口算的方法来算。

  师:说得真好,看来估算与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

  2、P79做一做,下面的题。

  师:这题你准备按什么顺序算?下面独立完成。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拓展题,考考同学们思维。

  出示:120 160 30 40 80 20

  师:根据这6个数,请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列出除法算式,并口算出得数。

  120÷30=4

  120÷40=3

  120÷20=6

  160÷40=4

  160÷80=2

  160÷20=8

  40÷20=2

  80÷40=2

  80÷20=4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中,我校买来一些书准备赠给希望小学。学校共买来240本书,我们把这些书捆好饱才能邮走,你准备把多少本捆成一包呢?我们把你的来选择方案讲给大家听一听。

  总结:好,同学们的想法不错,比较符合实际,遇到具体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反思

  《口算除法》是我本学期上的考核课。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口算教学中,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在倡导新课标教学和创设高效课堂的统一,这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我曾思考过,口算除法涉及算理知识,如果运用传统灌输式的教法,直奔主题,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不应有太大问题。但反过来想,如果我照本宣科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课谈得上高效吗?不可,必须创新,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动手、动脑,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具体来说,要把握好教学中的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明理

  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一是可以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参与计算过程。以往的计算教学比较枯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何课堂高效。在本堂课中,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分气球”情境,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二是明理。如果我们光说计算有多么重要,很难触动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既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数学知识的资源,又使学生感知计算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可谓事半功倍。

  二、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层面上。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例如在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寻找口算方法,是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出口算方法。

  三、学以致用,巩固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计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节课中,我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实际问题——捆扎赠书,让学生通过运用口算除法计算,设计出多种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0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1、讲、动。本节课在探究口算方法时设计了1次四人小组交流,在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环节设计了3次同桌交流,共计4次小动。另外,还设计了自己说一说口算方法、个别汇报,目的在于通过“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外,还设计了3个挑战练习,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动静转换。探究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再4人小组交流;练习时,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说算法。使学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静后动,动静转换,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习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二、具体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师生之间有约定,效果较好。

  2、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习中,即“摘苹果”环节,合理使用了小卡。

  3、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4、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5、学生的小组、同桌交流效果较好。

  6、板书设计使用了气泡图。

  (二)不足之处

  1、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摘苹果”环节以及挑战练习环节用时多了一些,导致35分钟的课,超出了2分钟左右。

  2、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3、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口算除法》数学教案5篇

《口算除法》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整十数、整百数和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整十数、整百数和两位数的算理,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准备60根(6捆)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84=

  93=

  355=

  427=

  142=

  246=

  2.口答

  (1)60里面有( )个十,400里面有( )个十。

  (2)240里面有( )个百和( )个十。

  (3)84里有( )个十,( )个一。

  3.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口算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生成问题

  出示课件,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根据你的观察,看看从这幅图里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1、把这些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根?

  学生回答:603

  师:那603等于多少呢?

  (1)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其用小棒摆一摆。

  (2)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中反馈本小组想到的计算方法。

  估计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四中算法

  ①想口诀二三得六23=6 63=2 603=20

  ②203=60 603=20

  ③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即就是20

  ④通过摆小棒看出,把60根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是20根。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对,那我们看看图片中的这位小女孩是怎样想的?师生一起看大屏幕。这位同学的做题方法跟我们同学的第几种算法相同呢?

  生:第四种算法。

  师:那603这个算式怎么读呢?

  生:60除以3.

  师:同学们读得很对,那现在老师在给大家教另一种读法,它还可以读作3除60.

《口算除法》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30一31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用两种方法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

  教学重点:

  口算方法的教学。

  教具学具:

  师生均准备小棒,师准备小黑板、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8÷46÷26÷335÷518÷2

  9÷38÷24÷424÷649÷7

  2.口答。

  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

  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3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把6根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多少根?

  [说明: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及除法的*均分法,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新课

  1.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请看下面的题,你能用一句乘法求出商吗?

  2.教学例1。

  (1)出示例1:60÷3

  (2)让我们来动手分一分小棒。

  说明:放手让学生分小棒的过程中,有的可能一捆一捆地分,而有的则可能一根一根地分。

  比较:哪种分法最简便?

  (3)如果不用分小棒的方法,你能直接说出得数吗?你是怎样想的?

  [说明:让学生充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比较:谁的想法最合理,最简便?

  归纳出:60÷2=30

  6个10÷2=3个10

  (4)想一想:600÷36000÷3

  40÷2500÷58000÷2

  这些题分别怎样想?

  (5)小结: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多少个百、多少个千……

  3.教学例2。

  (1)出示例2:69÷3

  (2)学生尝试:你能说出这道题的得数吗?

  [说明:很多学生能说出得数,但计算方法不一定对,所以教师在此暂不问学生的想法。对有困难的学生也不作任何提示。]

  (3)分小棒:把68根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多少根?

  [说明:大多数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已会分。对有困难的学生可提示:69就是几捆几根?]

  问:你是怎样分的?先分什么?再分什么?

  (4)再来说一说刚才你算出69÷3的思考过程。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6个十÷3=2个十=20

  9个一÷3=3个一=3

  20+3=23

  (5)做一做:

  28÷236÷355÷5这些题怎样想?

  (6)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几个一、分别除以除数,结果就是多少个十和多少个一。

  4.教学除法算式的两种读法:

  (1)你会用两种方法读算式3×2吗?

  (2)用类似的方法试读:60÷3

  说明:学生即刻会读:60除以3,还可读作3除60。教师还可指出黑板上的一些算式让学生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80÷4可以这样想:8个()÷4=2个()=()

  900÷3可以这样想:9个()÷3=3个()=()

  6000÷2可以这样想:6个()÷2=3个()=()

  48÷4可以这样想:4个()÷4=1个()=()

  8个()÷4=2个()=()

  ()+()=()

  (2)64÷2可读作(),也可读作()。

  2.列式并写得数。

  (1)3除900得多少?

  (2)84除以2得多少?

  (3)把36*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4)4000里面有多少个2?

  3.夺红旗:写出下列各题得数。

  8÷230÷240÷480÷464÷2

  80÷239÷348÷284÷463÷3

  800÷260÷3500÷56000÷288÷8

  8000÷282÷296÷377÷769÷3

  四、总结全课,揭示课题

《口算除法》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7、8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用一位数除的口算方法。

  难点:提高一位数除法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80÷4?40÷2?6000÷2?90÷3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

  (2)学生独立列式,提示:120÷3等于多少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

  (3)反馈学生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三种算法:

  ①40×3=120,120÷3=40。

  ②12÷3=4,120÷3=40。

  ③通过摆小棒看出:把120根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是40根。

  教师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2、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

  (2)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也可以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①60÷3=20,6÷3=2,20+2=22。

  ②通过摆小棒可以看出:先把66根小棒分成6捆(每捆10根)和6根,6捆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2捆(20根);再把6根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2根,2捆和2根合起来就是22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指名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看能够发现什么。

  2、完成练习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计算,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熟练口算技巧。

  3、完成练习三第4题。

  4、完成练习三第7、8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2)

  例2:方法一:40×3=120??方法二:12÷3=4

  120÷3=40?120÷3=40

  例3、66÷3=22

  60÷3=20

  6÷3=2

  20+2=2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握了以下两点:

  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对学生后面的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教学时特意对学生说明,计算时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多方面的评价。本节课我从计算的方法、计算的速度、学习态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口算除法》数学教案4

  设计说明

  1、重视实践探究,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动手摆一摆并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明确每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2、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口算60÷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名想说的学生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60根小棒

  教学过程

  出示主题图,引入新课

  (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1、导语:请大家观看大屏幕,印刷厂的工人师傅正在分装彩色手工纸,从这个情境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彩色手工纸每沓10张,每盒100张)

  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是60张彩色手工纸,工人师傅要把这60张彩色手工纸*均分给3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每人得到多少张)

  3、引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出示教材11页例1)

  (1)理解题意并列式:要求每人得到多少张,该怎么列式?(60÷3)

  (2)小组内交流讨论,怎样口算60÷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小棒代替60张彩色手工纸来分一分。

  (学生汇报不同的口算方法,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

  ①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所以60÷3=20。

  ②想乘法算除法:因为20×3=60,所以60÷3=20。

  ③利用数的组成口算: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所以60÷3=20。

  (3)想一想600÷3=(),让学生交流讨论,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口算。

  (4)小结:在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用想口诀的方法口算,也可以用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口算,还可以利用数的组成口算。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从图中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这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

  2、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12页例2)

  (1)理解题意并列式。(120÷3)

  (2)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不同的算法。

  ①想口诀:三四十二,3×4=12,12÷3=4,所以120÷3=40。

  ②想乘法算除法:因为3×40=120,所以120÷3=40。

  ③利用数的组成口算:120里面有12个十,12个十除以3等于4个十,所以120÷3=40。

  (4)小结: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几百几十数看成几个十,再用几个十除以一位数。

《口算除法》数学教案5

  教材解析:

  例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通过分彩旗情景引出算式,然后呈现小棒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材呈现了两种口算方法。例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重点是迁移例1掌握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探索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能力。

  3.体会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题卡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给小动物找家,快速口算

  【设计意图: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帮助学生回忆口算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老师手里有80个气球,每个同学分两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提问:谁能列式,并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设:80÷2=40(个)

  因为2×40=80

  所以80÷2=40

  提问:谁还有不同方法?

  预设:8÷2=4

  80÷2=40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8里面有4个2,所以80里面有4个20。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融入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探索方法

  1.出示例1

  (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读题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提问:谁能列式?

  预设:80÷20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预设:因为80里有几个20,就可以分给几个班,所以用除法计算。

  提问:看着道题与80÷2有什么不同?

  预设:除数是整十数

  谈话:这道题又该怎么口算呢?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板书)

  2.活动:80÷20怎么口算,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3.指明汇报:

  预设1:因为20×4=80,所以80÷20=4

  预设2:因为4个20是80,所以所以80÷20=4

  谈话:我们可以借助小棒图来理解,这里有80根小棒,代表80面彩旗,20根为一份,80里面有4个20,所以80除以20等于4.

  4.指明说一说,同桌再说一说。

  提问:还有不同方法吗?

  预设:因为8÷2=4,所以80÷20=4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我们可以把80看作几个十?那20呢?

  预设:因为8÷2=4,所以8个十除以2个十等于4

  指名再说

  总结:在解决这道口算时,有的同学用到了相乘法算除法,有的同学结合除法的意义来口算,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口算。由于这道题是解决问题,我们还要写上答。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图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自主总结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归纳的能力。】

  5.同学们利用了以前学习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这就叫学以致用,那这两道估算题目你能够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估算吗?自己试一试,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预设: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

  2.83÷20≈ 80÷19≈

  预设:83看成80 ,19看成20

  6.同学们说的很准确,能总结一下这类题的估算方法吗?

  预设: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求出结果。

  (三)自主探究

  谈话: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如果把数据增大用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你还会算吗?请你尝试解决学习单上的题目。

  1. 学生尝试解决

  2. 学生板书

  3. 集体交流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口算除法和除法估算,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

  问题,了不起,这句话送给大家。

  【设计意图:借助所学的知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迁移知识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书中做一做,计算接龙

  2.书后72页第1题

  3.书后72页第3题

  4. .书后72页第7题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掌握,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五、总结

  数学小史

  板书:

  口算除法

  80÷2=4 80÷20=4 (个) 150÷30=5(个)

  83÷20≈4 122 ÷30 ≈4

  80 ÷19≈4 120÷28≈4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6)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参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 8 8 8

  17 2 6 3 5 4 4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小学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参赛)》。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

  表示把6*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三>、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根小棒*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四>、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六>、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均分"的过程清

  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①、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②、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③、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④、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2、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①、由同样多引出*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均分"。

  ②、用"*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③、解决如何"*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均分。

  ④、把"*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⑤、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熊猫分竹笋”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难点: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熊猫卡通图片、竹笋卡通图片、盘子卡通图片、除法算式卡片、智慧星、红花、太阳花。

  四、教学步骤

  (一)、设计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边讲边出示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谁知道我们的动物国宝是什么?

  生:大熊猫。

  师:嗯,真聪明!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问题:京京是一只十分可爱的熊猫。(贴出熊猫卡通图片)它十分好客,今天京京就要请好朋友们来它家做客。于是,一大早京京就起床去园子里挖了许多新鲜的竹笋(贴出竹笋卡片),它要把这些美味的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吃。瞧!它的朋友华华、盼盼、亮亮、红红来了(依次出示熊猫卡通图片)。可是,京京该怎样把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呢?

  生:*均分。

  2.提出问题。

  师:京京想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该放几个呢?请大家帮京京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师: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均”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对,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棒!谁愿意上台帮京京分一分?(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师:谁和他分的方法不一样?(提问两名学生)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地分,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

  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板书: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刚才我们通过*均分的活动,帮助京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我可以告诉大家,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种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除法)

  师: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的同样多,是*均分吗?

  生:是。

  师:那么,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师:我们以前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叫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学生连写,教师巡视)

  师:我们已经会写除号了,那么要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应该怎样写呢?首先,我们先看分几个竹笋?

  生:12个。

  师:那么,我们就把“12”写在除号前面。分成了几份?

  生:4份。

  师:我们就把“4”写在除号后面,每盘放几个?

  生:3个。

  师:最后把“3”写在等号后面。

  (板书:12÷4=3)

  师:这个除法算式就读作12除以4等于3。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均分成2份、3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挑战园地

  师:好,我欢迎大家进入“挑战园地”。

  1.第一关“魔法卡片”。(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

  出示算式卡背面,请8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老师奖励红花一朵。

  2.第二关“小帮手”(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

  (出示多媒体课件——小熊分苹果的情境图)

  师:谁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6个苹果*均分给两只小熊,每只分3个,*均分勇除法计算。

  师:嗯,你说得棒极了,真了不起!老师要颁发给你一枚智慧星。其他小朋友表现得也很出色,大家共同帮助了两只小熊,解决了它们的难题,老师也为你们每人发一朵“助人为乐的太阳花”。

  3.第三关“分西瓜”。(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3题)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出示多媒体课件)

  生:题目要求写除法算式,只有*均分才能用除法。图上一共有10个西瓜,两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放5个西瓜,列成算式是10÷2=5

  师:如果不让你列除法算式,不动手摆,你还有其他分西瓜的方法吗?

  (学生列举方法,教师点评)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师设置的三道关卡已全部通过。我宣布我们班的全体同学,挑战成功!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并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学习除法,希望大家能够像今天一样表现出色!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P18-19例4、例5及P20练习四(2、3、4、)

  教材分析: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水果图片若干,纸袋若干。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理解*均分

  把8个圆片*均分成2份,你会分吗?

  ⑴动手分一分

  ⑵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⑶汇报演示(课件展示)

  生1:我是这样分的,3个一份,正好两份。

  生2:我是2个2个分,先左边4个,再右边4个。

  生3:我是2个2个分,先左边2个,再右边2个,直到分完。 生4:我是1个1个分,先左边1个,再右边1个,直到分完。 ??

  ⑷小结:刚才小朋友对8个圆片进行*均分,有的是4个4个分,有的是2个2个分,有的是1个1个分,但不管怎么分,都是把8个圆片*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4个,那就是*均分。

  二、除法的初步认识

  1、把12个圆片*均分,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你会分吗?

  ⑴独立动手分一分

  ⑵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⑶汇报交流:出现多种情况(略)

  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

  2、介绍除法的书写来源

  “*均分”在数学中也可以用一种计算方法来表示——除法,除法的符号是除号,除号怎么写呢?(师生交流书写)“*均分”该怎样用除法来表示呢?

  3、除法的含义

  选择其中情况一种来讲

  如:○○○○○○○○○○○○

  师:这幅图是把多少个圆片*均分?*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多少个? 生:把12个圆片*均分成4份,每份3个

  (指多名学生说图意)

  师:刚才说的图意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呢?

  生1 :12÷4=3

  生2:还可以列成12÷3=4

  师:先来看第一个算式,12÷4=3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说图意)

  师:那12÷3=4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沉默)

  师:(引导)分几个圆片?每份

  几个?正好分成多少份?

  生:(说含义)

  4、理解除号的意义。

  追问,还有谁会列除法算式,你们怎么知道的?

  在学习的道路上,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根据同学们的发言,你有什么疑问。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有疑问、有思考,你就会有进步??)

  (除号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

  介绍除号的写法: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展开想象,你怎么理解并记住这个符号就是除号?(一条横线可以看做是把物体进行*均分,上下两个一模一样的圆点可以看做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5、介绍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

  我们把要分的苹果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分得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

  不看图,你能说说6÷2=3,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把6*均分成2份,每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2等于3。

  6、小结:把总数进行*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对一幅图,就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除法算式。

  7、给其余几幅图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8、质疑:看书上例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9、基本练习:

  书上的“做一做”----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1)明确要求:让学生把18块饼干*均分成三人(2人)(6人),每人分几块?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不看图说说每个除法算式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略) 1、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1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__________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把1、2题进行对比,让学生知道虽然都是12根小棒,因为第1题是每2根1份,第2题是每6根1份,所以分的份数也不同

  2、补充练习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四、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教学反思:

  ㈠效果分析

  这是一节研讨课,也是一节尝试课,曾在多个班级试教过,尝试着把包含除和等分除合并在一堂课上,主要观点是:不区分两种分法,认为“不管怎么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均分”,能看图列出两道相应的除法算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7)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3篇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经历除法验算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2、进一步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善于反思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用余数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

  教学过程:

  一、 温习旧知。

  1、口算。

  46÷636÷956÷7

  7×6 4×98×7

  二、创设情境:

  多媒体播放《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的动画片段。

  话说他们师徒四人打败了牛魔王之后,在庆功宴上,唐僧出了这样一道题:

  72÷4=□,孙猴子说:结果是18、沙僧说是13、猪八戒说是15,请同学们判断以下,谁的答案正确,你们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A:再除一遍,结果都是18。

  学生B :用除数与商相乘看是否等于72。

  师:同学们和孙悟空一样聪明,你们说的方法都可以用来判断出原来的题目对不对,这就是验算,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三、 深化学习,内化新知。

  课件出示情境图。

  哇!食品框里出现了:奶油饼干每包5元冰淇淋蛋糕每块3元等等

  师:36元可以买多少蛋糕?

  ①同桌合作学习,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

  ② 不同验算方法,说书派你有什么想法?

  A、可以再除一遍

  B、用乘法验算

  12×3表示什么? 12×3=36表示什么意思?说明计算结果怎么样?

  ③教师反馈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两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

  ④引导归纳: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的方法来验算。

  小刚同学说他有65元钱,可以买多少块这样的蛋糕还剩多少元?

  师:哪位同学帮帮他?

  学生C:可以用口头验算:每块蛋糕3元,21块是63元,再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

  用竖式计算。

  小结:

  ① 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是用商和除数相乘。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

  ②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是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

  四、巩固深化

  做课本第4页,先想做做中的1-4题。

  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用我“学会了”说一句话。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验算

  例:36÷3=21例:65÷3=21……2

  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是:

  用商和除数相乘。 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2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P25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六。

  例4以计算100元钱可以购买多少本练习本为背静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使学生利用乘除法关系,教学用乘除法验算除法,并且学会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明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检验的习惯;

  (2)使学生进一步利用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品质和认真仔细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在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感受验算的作用,特出示情景图,结合实际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商自主探究,允许得出不同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引导法与启发法相结合

  学法:探究法与发现法相结合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挂件、口算卡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活动激趣。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

  师:文具店里有什么呢?各多少钱一本呢?

  师:如果你现在有100元,能够买几本红笔记本呢?又能够买几本蓝笔记本呢?

  2、揭示课题。

  师:刚才大家的购物活动开展得不错。我们通过购物活动,进一步熟悉了除法的计算方法。但在购物活动中,会不会出现一些错误呢?那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真多。这说明,我们在计算时为了提高正确率,要注意验算,千万不能出现错误。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及反思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生可能回答:文具店里有红笔记本和蓝笔记本,红笔记本每本7元,蓝笔记本每本5元。

  生个别汇报。

  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知

  1、课件出示小明和小华购物情况。

  师:小明和小华都拿着100元钱分别去买红笔记本和蓝笔记本,小明买了14本红笔记本,售货员找回他2元钱,而小华刚好买了20本蓝笔记本。

  师:根据上面的购物情景,你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吗?

  师:他们算得对吗?我们要如何判断对错呢?这时候,除法的验算就派上了用场。和你的同桌说说看,你想怎么样验算,然后动手试试看,你的.方法管用吗?

  师:刚才的几位同学说得真精彩,你们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吗?

  生在练习本上书写,个别汇报。生可能回答:

  100÷7=14……2

  100÷5=20

  生讨论、试一试,个别学生汇报:

  ①重新再算一遍

  ②用乘法计算:

  14×7+2会不会等于100,会的话就是正确,不会就是错误的。第二个也是一样。

  生可能回答:乘法。

  设计此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合作的学习空间、培养质疑问难的学习态度。

  师:谁能到黑板上来验算给大家看一下。

  师:为什么第一个验算还要加2,而第二个的验算不要加上任何数呢?

  3、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觉得在要验算一个除法算式是不是确的,应该要用什么方法呢?

  师:在验算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师: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大家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计算正确率了。个别学生汇报。

  生可能回答:因为第一个算式有余数2,所以要加上2。而第二算式没有余数,所以不要加上任何数。

  生可能回答:乘法。

  生可能回答:如果除法的结果有余数,验算时先用商和除法相乘,再加上余数。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用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4后面的做一做。

  2、练习六第3题。

  师:同桌两个人合作,利用除法,分别找出被2除,被3除,被5除余数为0的数。

  师:你们还能想到更简单的方法吗?

  3、练习六第4题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师:租9辆车够吗?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4、练习六第7*题

  师:因为*人数是儿童的2倍,也就是说每2个*带1个儿童,每三个人中有1个是儿童,那么456人中有几个3人呢?生独立计算,并且验算。个别学生在黑板上板演,集体订正。

  同桌互相帮助,个别同学汇报

  生可能回答:

  ①389÷9<45

  ②45×9>389

  生可能回答:

  456÷3=152(个)

  练习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知识的飞跃,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呢?生自由汇报。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加深学生学生的记忆。

  板书设计:

  除法的验算

  100÷7=14……2 100÷5=20

  20×5=100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时,我积极创设生活中购买图书这一情境,让学生口算、笔算用100元钱最多可以买多少本《寓言故事》(5元/本)或《科普知识》(7元/本),然后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性学习——怎样检验计算的正误?从而激发学生探索验算的方法,领悟验算的作用。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8)

——四年级口算除法说课稿3篇

四年级口算除法说课稿1

  一、教学任务分析:

  这课在教材编排上分三个层次:

  第一以生活情境提供条件,从而引出口算除法的算式。

  第二根据除法算式,学生根据不同的算法说出不同的算理。

  第三做一做(1、2两题)。在对本课教材进行分析时,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与不同地区学生的差异性,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处理:

  1、由于主题图与学生的生活相差较远,所以采用学校最近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作为信息让学生解决文题。

  2、此课之前,学生已有表内除法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作为基础,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它的算理,并运用算理进行快速的口算。

  二、设计理念:

  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使学生由间接接受转化为直接参与,从而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得到发展呢?我设计此课时,将重点放在引题、算理的推导与练习的设计上。引用学校开展的活动与学生进行聊天,取学生熟悉的素材进行导课,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算理,最后设计了几道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口算除法的含义,理解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算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正确口算。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算理。

  教学难点:商末尾比被除数末尾少一个0的除法口算。

  四、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会新知识,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而更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

  (1)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从而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在本节课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不同口算方法,重点理解80÷20这种口算方法的算理。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让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拓宽思路,彼此受益。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部分学生的领悟能力较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理解能力不强,所以明算理时,教师借用直观的小棒图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注重练习多样化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果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积极地参与。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练习的多样化,既有学生*时最熟悉的口算比赛,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安排了拓展题,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学于乐。化抽象为直观,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过渡。

  商末尾比被除数末尾少一个0的除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很多学生往往利用前面学习的经验,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几个0。这里,我不仅让学生说清算理,还安排了判断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反思今天的课,还存在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如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不够,对学生的评价贫乏等,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9)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口算除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

  (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

  (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

  (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2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进行教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个人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教学反思《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2.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气球,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习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值得反思的地方

  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一堂课下来,怎样把情境串起来,让环节间的过度自然?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4

  《口算除法》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长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计算方法, 并能够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针对这节课, 我做了如下几点反思: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富于趣味

  问题情境, 特别是导入过程中的情景创设, 一定要注意其趣味性, 要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一下子投入到课堂之中。

  如本节课的导入, 我选择了教材中的图片, 展开了如下的情境:

  师: 这一天, 幸福庄园大丰收了, 叔叔阿姨们都在辛勤地忙碌着, 你能告诉我,他们在忙些什么吗?

  生: 忙着运蔬菜。

  师: 有哪些蔬菜呢?

  生: 青椒、 西红柿……

  师: 他们又说了一些什么?

  生: ……

  师: 叔叔阿姨们在搬运蔬菜的过程中, 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呢? 你们愿意开动你们的小脑袋瓜, 帮助他们吗?

  生: 愿意!

  师: 好, 那么仔细观察图片,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整个导入过程分为几步: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获取基本信息; 再观察图片, 获取数学信息; 最后引起探索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整个过程显得既富于趣味, 有具有层次性。

  (二) 算理的给出要简洁而明确, 计算方法要反复强化

  这节课学生能够探索出解决口算除法的不同方法, 教师在处理这些方法的过程中, 不能让他们只是昙花一现, 要将它们简洁而明确地落在板书之上, 让学生 有迹可寻。

  同时, 对于计算过程的叙述, 也要求进行反复地强化, 让学生在“单独说”、“互相说”、“全班说” 之中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 和“生生互动”

  一节课的闪光点往往就在这两项互动上。 对于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语言、 表情、 动作, 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除此以外, 还要给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培养学生倾听、 表达、 交往的能力。 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先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计算的方法, 后又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方法讲给自己的同伴听。 在此过程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将这节课所学的除法和之前所学的除法进行比较, 学生又有了许多的发现。

  教后记:

  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一部分知识与以前学习的内容有着很深刻的联系, 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利用知识的迁移, 找到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练习题的安排也十分注重层次性。 为了加强学生对包含除法的熟悉, 我设置了几道填空题, 帮助拓宽学生学生理清计算的思路; 在基础的口算基础上, 我还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除数不变, 被除数依次增加 10 倍时, 商也以此增加 10 倍” 的规律; 有了例题和计算方法的铺垫, 学生也很容易解决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题; 最后的思考题旨在拓宽学生的思维, 利用每束花都需要三种花, 最多能捆出的束数应该取三种花中最小的那一个商。

  不足之处:

  1、 应引导学生集中解决例题中的第一问, 其余两问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 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更多地用“加 0” 来解决口算除法, 而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加 0”, 在这里我没有进行更多地强调。

  3、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的学困生还是没有理解计算的方法, 有的学生计算速度没有跟上, 这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予以加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5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引入、新知学习(分气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用分气球、分彩旗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听,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课堂节奏相对缓慢,课堂上欠缺**。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 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没有强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0,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0的处理不恰当。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6

  口算除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课本P8-P9的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乘法计算的逆运算,学生对除法的计算还有一个状况,就是很难理解除法,把除法和乘法混淆,因此在教学前,先以乘法为基础,先让学生体验乘法计算,再由乘法运算引入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原来除法其实是乘法的一个逆过程,突出学生的直观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创设的参观科技馆和植树的情境,让学生设置其中,作为参观科技馆和植树节植树的一个成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和信息自己来解决问题,在教学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解决参观科技馆的时候60÷2的问题上,学生主要说了2种方法(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十,所以除得的是2个十,要在2的后面加一个“0”(2)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3=60,也可以算出结果。通过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在解决植树的过程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学生自主探寻算法,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性,并让学生体会分步计算。

  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顾及后进生方面,部分学生正确率很低,速度很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7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了一种“出奇”的顺利。上一节课成功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总会有缺陷。可是“出奇”,当然也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学生全都会了,几乎是不教就会。呵呵!没有想到的顺利,就已经说明其中潜伏着失败。

  课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就我这节课发表了看法。优点说得充分,不足说得透彻。大家的说法引发了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原则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内容而确定的,但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所以我感到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

  其次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在口算教学中而知其然是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这是思维层次的锻炼。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既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这节课没有把握住这个教学重点。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课堂上求*求稳看似成功,实则隐藏着诸多败笔!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引导学生自主迁移,建构知识网络;我是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这一设计理念的。

  一、情境的作用,算用结合。

  解决学校总务处遇到的问题引出了一组除法口算算式,四个问题都用除法解决让学生自然地进行了除法意义的迁移:四道算式由浅入深,即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了回忆,又使学生自主地对口算方法进行迁移: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除法口算,都可以想乘算除,当然,口算算理的理解毕竟是抽象的,为使学生切实掌握,我们巧妙地对“情境”进行了再利用:数学味很浓,生活味兼顾;

  二、题组的运用,形成网络。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相关联的题组,分别达到探究口算、估算算理、巩固算法和拓展提升的目的。口算层层深入,估算横向联系,归根结底,都可以转化成表内乘除法计算;课中,好多学生看到题组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是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老师舒心呢?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磨课,有太多欣喜,也总留下些许遗憾。估算教学是否需要在本课如此浓墨重彩,口算方法是否需要化归到乘法口诀,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还需要我们继续磨下去。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9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3、14、15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校新课堂改革强调“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差异发展”,对于不难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而得到,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得到,学生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而且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一节成功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得知识,还要看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有得到提高,是否会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发散思维。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算理,掌握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

  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对于本堂课,我注意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开始,我首先设计了复习旧知这一内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对于书本里的情境图和例题,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自主学习,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学而得到,所以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而通过自主学习而得到的东西往往就不容易忘记。再接着,通过各种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口算,判断,解决问题和找规律这样几个类型的题目,最后,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首先是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其次是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落实在了课堂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1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力求突破传统的灌输式的口算除法教学模式,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中,围绕着如何创设高效课堂这一中心组织教学。一是创设分气球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在探索新知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三是结合实际问题引入两位数除法的估算,给试商做准备。四是应用拓展。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口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喜欢气球吗?是呀,五颜六色的气球把我们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更加喜庆。看,气球飘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来做什么呢?(出示气球图片接图)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略)例1的情境图及分出20个气球的过程与有关的信息。

  二、探索新知

  1、教学问题1(1):

  (1)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师: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生说)

  师: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板书: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师: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或问:这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

  生:(末尾都有0的除法)

  生:(个位是0)

  师:这是一个什么数?(整十数)也就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

  生: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式题。

  生:整十数除以整十数。

  师:80除以20怎样算呢?(或问:80除以20等于4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开始)

  反馈讨论结果:

  师:刚才我们听到很多同学说得可好啦!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80÷20=4

  想:8÷2=4

  80÷20=4

  想:8个+÷2个+=4

  80÷20=4

  想:(4)×20=80

  80÷20=4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80和2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8÷2=4,所以80÷20=4

  师:听清楚了吗?谁来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是这样想的:做除法想乘法,我想()×20=80,我想到了4和20相乘等于80,所以80÷20=4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80看成8个+,20看成2个+ ,

  8个+÷2个+=4

  所以:80÷20=4

  师:谁听清楚了,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谁还能?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2、教学例题1(2):

  (1)创设情景列出问题:

  师:刚才咱们顺利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瞧,学校还买了彩旗,你从画面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

  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列式?

  (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120÷30

  ○1问:这是一道什么算式题呢?(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

  从刚才的方法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知道这题得多少吗?齐说得数。

  你们怎么快就算出了得数,你是怎样算的?

  ○2反馈结果:

  师:谁来汇报一下。

  板书:120÷30=4

  ○1想:12÷3=4

  120÷30=4

  ○2想:(4)×30=120

  120÷30=4

  ○3想:12个+÷3个+=4

  120÷30=4

  生3:我是这样想的:把120看成12个+,30看成3个+,12个+÷3个+=4,所以120÷30=4师: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口算?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120和3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12÷3=4 ,所以120÷30=4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口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想(4)×30=120,4×30=120,所以120÷30=4

  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3、揭示课题:

  师: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除法式题呢?

  师述:在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象这类除法式题的口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口算除法。(出示课题:口算除法)

  4、口算练习:抢答

  60÷30 150÷50 20÷10

  80÷20 210÷70 40÷20

  5、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出示:83÷20≈ 80÷19≈ 182÷30≈ 180÷28≈

  师: 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陈老师可没说要求啊!看谁知道?

  生1: 用估算求商。

  生2:要求“≈”来算。(就是要你怎么算?)

  生3:就是求近似数。(也就是估算出结果)

  师: 如果让你任选一题来估算,你准备选哪一题,请选一题试一试?

  把你的估算方法在组内说一说,开始!

  (2)交流总结:

  师:都算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

  ○1先说你选的是哪一题,再说你的估算方法。谁愿意来说说?

  ○2做估算有什么好方法?谁来说一说?

  师: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同,但我们估算的方法一致的,谁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说一说。

  生:两位数除法估算,先把不是整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方法口算出结果。

  生: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口算出商。

  三、巩固练习:

  1、P79做一做(上、下两组题)

  (1)师:现在你们能完成P79上面的做一做吗?

  师:请翻开书P79完成上面的做一做。

  问:做之前,你准备按怎样的顺序来口算这些题?为什么?

  生:一组一组的来算。(先做上面的题,再做下面的题)(或问:哪几题为一组)

  生:因为,做估算时,把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运用了口算的方法来算。

  师:说得真好,看来估算与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

  2、P79做一做,下面的题。

  师:这题你准备按什么顺序算?下面独立完成。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拓展题,考考同学们思维。

  出示:120 160 30 40 80 20

  师:根据这6个数,请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列出除法算式,并口算出得数。

  120÷30=4

  120÷40=3

  120÷20=6

  160÷40=4

  160÷80=2

  160÷20=8

  40÷20=2

  80÷40=2

  80÷20=4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中,我校买来一些书准备赠给希望小学。学校共买来240本书,我们把这些书捆好饱才能邮走,你准备把多少本捆成一包呢?我们把你的来选择方案讲给大家听一听。

  总结:好,同学们的想法不错,比较符合实际,遇到具体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反思

  《口算除法》是我本学期上的考核课。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口算教学中,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在倡导新课标教学和创设高效课堂的统一,这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我曾思考过,口算除法涉及算理知识,如果运用传统灌输式的教法,直奔主题,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不应有太大问题。但反过来想,如果我照本宣科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课谈得上高效吗?不可,必须创新,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动手、动脑,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具体来说,要把握好教学中的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明理

  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一是可以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参与计算过程。以往的计算教学比较枯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何课堂高效。在本堂课中,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分气球”情境,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二是明理。如果我们光说计算有多么重要,很难触动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既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数学知识的资源,又使学生感知计算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可谓事半功倍。

  二、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层面上。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例如在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寻找口算方法,是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出口算方法。

  三、学以致用,巩固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计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节课中,我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实际问题——捆扎赠书,让学生通过运用口算除法计算,设计出多种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2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由于教材内容呈现得比较简单,怎样才能扎实地让学生学会,并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着实让我费了不少思想。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把估算也融入到口算的主题图中进行教学。教材安排的例题讲完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接着是与之相对应的估算。而且估算和口算的主题图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在教学上就转变得比较生硬,不利于学习的顺畅性。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主题图中的气球把整堂课的口算和估算串起来,让学生在一个大的情景中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讲清80÷20的算理。我想班里中下水*的学生在80÷20等于4还是40时,肯定会出错,因此算理的讲解应该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利用教具边演示边讲解,清晰、直观的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计算80÷20可以计算8÷2.

  课堂上我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数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对学生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学生说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

  3、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

  我感到整节课教学思路一般,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在每个环节的处理上有欠到位,时间把握不是很恰当,最后能扎实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3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时,先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复习开始,让学生们先熟悉除法算理,然后延伸到除数是整十的除法。让同桌之间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说算理的过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多名同学的共同讲解下,除法的基本算理就已经明朗起来了。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同学出现问题,懂得用乘法口诀来试商,但结果却要加上一个零,使商变成了两位数。针对这种情况,我有设计了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从除法含义上理解商的位数。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算法,能够准确地算出结果。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涉及的都是计算题,应该让学生多一点训练。我们作为指导者就可以了。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4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

  (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执教了《口算除法》一课,通过自我反思并倾听学校各位老师的评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正方法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语言缺乏感染力。

  通过这次课堂展示活动,听了学校其他老师的课,使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虽然能够做到简练、准确,但是语言缺乏生动性、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缺乏感染力,以后在*时教学时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二、教材内容可以大胆的组合。

  这节课的内容是口算除法,但是在学习算理的时候和“商不变的性质”又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我在课堂上仅仅是对“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了渗透,其实,这节课的内容完全可以把“商不变的性质”和口算除法合在一起教学。

  三、在一些细节上处理的不太恰当。

  1、在教学“80除以20,你是怎么想的”时候,有个孩子说等于40,我引导孩子用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发现这个答案不对。这时应该把这个问题放手给孩子,让其他孩子说一说这么做问什么不对,这样做会更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的课件出现了错误,但是老师显得有些慌乱,比较好处理方法是:让孩子自己看课件,发现问题之后,借此提醒孩子,你在*时做题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错误,提醒孩子对待学习要认真。

  3、在教学79页做一做时,我让孩子“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联系”,这个问题问完之后孩子有点迷茫,如果问: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问比较有针对性.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5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学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主要内容是包括整十数和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它是孩子们之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学习的扎实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学习。

  初次看到这节课,感觉知识容量比较小,知识点比较简单,生可自主迁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但是听了范老师和苗老师的两节课后感觉自己在*时的备课中不够认真,研究的不够透彻只是从知识本身的表象来上课。两节不同风格的课堂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计算教学的环节设计。

  范老师口算导入本课,并且口算练习紧扣本课将要用到的表内除法。例题的设计和生活紧密连接,在生列出算式后追问为什么要用“80÷20”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算理的处理上,范老师完全放手给孩子,让孩子在说出算理后对比之前学习的“80÷2”让体会商的末尾什么时候应该添0,什么时候不该添0。在呈现“120÷30”之后范老师将估算作为第三个例题出现,为之后笔算除法时的试商做准备。从课堂中孩子们对算理的叙述,回答问题的完整程度中我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扎实的数学功底,以及思维的灵活性。课堂多样的练习活动增加的练习的趣味性,激起了学生的练习热情。整节课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让我都感觉时间过的飞快。

  苗老师的课堂对算理的研究非常透彻,从小棒图再到计数器。让我感受到苗老师认真而深刻的备课态度。在议课环节通过苗老师的详细讲解我也认识到了计数器的“小用途大作用”。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起初的斗志一点点的磨光了,备课变的不再重视,随便翻看教参就简单重组知识,然后课堂变的不再庄重,一支粉笔,一张嘴40分就呈现给了孩子们。然而名师的课堂让我感受到目标的远大,更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差距有多大,也给了我重拾斗志的力量。备课看似简单的两个字承载着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全部窗口,重视自己的每一节课,重视我给孩子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相信一次次的学习,一次次的观课议课我也在不断的成长,愿有一天我也成为一个名师。

推荐访问:口算 除法 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3篇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1 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