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设计 > 正文

《文天祥》展示课教学设计3篇

时间:2023-04-20 10:10:07 来源:网友投稿

《文天祥》展示课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炽热、日趋、效法、骁勇善战、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天祥》展示课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文天祥》展示课教学设计3篇

《文天祥》展示课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炽热、日趋、效法、骁勇善战、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查阅文天祥的资料整理在课堂笔记上

  教学过程:

  一、展示准备(6分钟)

  对桌互相检查一下生字。(2分钟)

  说一说学习目标。(1分钟)

  把展示的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3分钟)

  二、精彩展示(22分钟)

  1.展示要求

  每小组时间不超过5分钟,要有新意,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做好笔记,准备点评。

  2.教师准备内容

  (1)你觉得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找出文中对他的评价吗?

  围绕“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来抓重点语句感受。

  (2)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表现文天祥的品质的?

  通过具体事例:组织勤王军、多次严词拒绝劝降,为国捐躯

  (3)文天祥作品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东*馆

  憔悴江南客,萧条古郓州。雨声连五日,月色彻中流。

  万里山河梦,千年宇宙愁。欲鞭刘豫骨,烟草暗荒丘。

  (4)文天祥同时代民族英雄

  岳飞、辛弃疾等。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学生分组展示(安排四个小组展示)

  三、师生点评(6分钟)

  学生先互评,教师再总评,并小结。

  四、达标测试(8分钟)

  完成导学案达标测试。

  五、情感升华(3分钟)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同学们从他的身上感受到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我们还联想到了精忠报国的岳飞,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激励我们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最后,请同学们听一下老师演唱的《满江红》,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英雄们的爱国情怀!

  展示书法《满江红》,播放歌曲录音。


《文天祥》展示课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文天祥》展示课教学设计3篇(扩展1)

——文天祥《过零丁洋》优秀的教学设计 (菁选3篇)

文天祥《过零丁洋》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难点:

  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以题切入,确定基调

  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民族英雄,同学们知道都有谁吗?

  生:岳飞、文天祥、还有上个学期学到的辛弃疾也是吧!

  师:他们善于诗文,也是响当当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二、学习《过零丁洋》

  1、朗读古诗

  同学们请看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

  生:“过零丁洋”就是路过零丁洋。

  师:仅仅是路过零丁洋吗?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

  生(看注释):不是的,文天祥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师:对啊,此时的文天祥成为阶下囚,成了元军的俘虏,他会做何感想呢?

  生:成为阶下囚,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很痛苦。

  生:还有伤感与无奈。

  师:《过零丁洋》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创作的。同学们来朗读诗歌,结合刚才对题目的理解,请你们读完后说说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

  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三、把握全诗意思。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可跟学生讲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的联系,特定的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表情作用。如本诗的“飘絮”与“浮萍”一般指坎坷的命运或不顺的仕途。)

  译文: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3.颈联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重含义。

  (可联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文天祥的诗句更胜一筹:他可能是受到老杜的这种“四柱对”的影响,但他并不是简单重复,杜甫的诗只是两组现成的地名,而文天祥则是把两个地名转化为两种心情。)

  译文: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在于诗人以生命为歌,以生命殉诗,以生命殉国,从而赢得了后世的尊崇!

  译文: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四、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并背诵全诗,之后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诵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五、全班同学闭上眼睛,欣赏张明敏的歌曲《我的*心》,默默感受爱国情怀。

  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课后反思:

  1、合作是教学快乐的钥匙,师生上课时的合作探究,枯燥的学习因合作而充满欢乐,倦怠的工作因合作而激情再现;2、巩固落实很重要,之所以个别同学语言不严谨,最后环节有些赶时间,主要原因是个别同学对学案没有进行认真的讨论,课前预习不够深入,要运用好学案还要抓落实才好。3、有压力就会产生动力,要讲课的压力促使自己精心准备,收获课堂的快乐,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要有一定的压力才会进步提高。存在的问题是:准备充分了要流畅地把教学流程完成需要长期的锻炼,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还掌握得不够熟练,课堂也会出现一些没有预料的情况,合作探究的评比标准和细节还不完美,教学流程还不够娴熟,表达不流利。

  今后的想法是:要把这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坚持运用到课堂中,教师同学们都参与,收获上课与学习的快乐,相信随着教改的深入与不断科学化与精细化,同学们的学习和教师的生活将会充满阳光。

文天祥《过零丁洋》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及抗元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品味诗中感情充沛的语言

  4:体会本诗主旨,学习作者高尚的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把握主旨

  教学难点:

  诗句中蕴含的感情及巧妙的手法

  板书设计:

  过零丁洋

  首联:不屈不挠无怨无悔

  颔联:借用比喻忧国忧民

  颈联:借用双关抒写感受

  尾联:慷慨正义舍生取义

  教学过程:

  导语: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许多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岳飞、屈原、戚继光、郑成功。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一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并学习他的《过零丁洋》。(板书课题)

  一:感知文本

  1;老师范读全诗

  2:学生结合注解,自由朗读诗歌

  3: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并且标画出不懂的地方。

  4:学生举手发问,老师释疑

  5:补充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多媒体打出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分别说说故事对应哪些诗句,故事讲完,顺势引导背诵。

  二:质疑探究

  1:细读文本,结合文章大意,根据自己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我喜欢————————,因为它表现了―――――――――。

  2:给大家留下5分钟时间思考。

  3:举手发言,交流意见,做好评价,及时点拨、追问。

  三:拓展延伸

  学完文天祥的故事之后,你一定有所感悟,把它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文天祥《过零丁洋》优秀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及抗元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品味诗中感情充沛的语言

  4:体会本诗主旨,学习作者高尚的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把握主旨

  教学难点:

  诗句中蕴含的感情及巧妙的手法

  板书设计:

  过零丁洋

  首联: 不屈不挠 无怨无悔

  颔联: 借用比喻 忧国忧民

  颈联: 借用双关 抒写感受

  尾联: 慷慨正义 舍生取义

  教学过程:

  导语: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许多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岳飞、屈原、戚继光、郑成功。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一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并学习他的《过零丁洋》。(板书课题)

  一: 感知文本

  1;老师范读全诗

  2:学生结合注解,自由朗读诗歌

  3: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并且标画出不懂的地方。

  4:学生举手发问,老师释疑

  5:补充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多媒体打出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分别说说故事对应哪些诗句,故事讲完,顺势引导背诵。

  二:质疑探究

  1:细读文本,结合文章大意,根据自己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我喜欢______,因为它表现了___________。

  2:给大家留下5分钟时间思考。

  3:举手发言,交流意见,做好评价,及时点拨、追问。

  三:拓展延伸

  学完文天祥的故事之后,你一定有所感悟,把它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文天祥》展示课教学设计3篇(扩展2)

——文天祥衣带赞

文天祥衣带赞1

  今天,每年的1月9日,是南宋最后一位丞相文天祥的忌日。

  这是按公历推算的结果。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即1283年1月9日,文天祥于现在的北京就义,享年47周岁。如按阴历计算,文天祥逝世的忌日则为2011年1月12日(阴历12月初九)。

  文天祥一生事迹,可以参考有关史料,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读读我写的其它有关博文。

  文天祥之所以千古留芳,自古以来受到*人的敬爱,甚至连他当时的敌人,他的死敌也要敬他三分,是因为他*生光明磊落、不惧强权、精忠报国、誓死捍卫中华文明,为民族大义死而后已。除了最著名的《过零仃洋》诗篇中让人刻骨铭心的末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外,还有他的《衣带赞》,同样令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衣带赞》实际是后人在他就义时穿着的衣物衣带中找到的绝笔遗言中的一段赞文。原文全文如下:

  “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后人将最后赞文的内容简称为《衣带赞》,这《衣带赞》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赞”,其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赞”,是其文体名。“赞”,本意为赞美,作为文体也可用于评述。从六朝开始,文与史的区分日趋明显,六朝人将史书的赞论视为“文”。“赞”已被作一种特殊的独立文体对待,这主要是因为赞论讲究声律、对偶、辞藻、用典,合乎当时流行的骈文文体特征。“赞”常以一种押韵的四言句写成,篇幅相对都比较短小。在《文心雕龙·颂赞篇》中有专门的表述:“赞者,明也,助也。”。由此可见,“赞”有多种用法,其中就有阐明意蕴的意思。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把“赞”分为杂赞、哀赞、史赞三类。认为杂赞专用于褒美人物、文章、书画等;哀赞专用于哀人之殁而赞扬其德操;史赞则词兼褒贬,可用于对历史人物的品评。这种分法确有合理之处,值得参考。

  文天祥的《衣带赞》当属于哀赞一类,既是自己秉承的人生理念和崇尚的道德准则宣示,也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更是留给世人的一块丰碑。

  在狱中,文天祥不可能象齐恒公和孔子一样拥有欹(qī)器警示自己,也不可能如东汉崔瑗一样刻画、张挂自己的座右铭,但他却想方设法给自己制作了《衣带赞》。这不是座右铭,更胜于座右铭;随身携带,至死不渝。在囚牢中,文天祥不可能象岳飞一样,还请母亲在其背上刺下“精忠报国”的誓言,却早早在自己的衣带上题上《衣带赞》勉励、鞭策自己,誓死捍卫中华文明。这不是“岳母刺字”,实际更超“岳母刺字”!它不是长辈的叮嘱和要求,而是严于律己,个人对自已的自律。

  今天,在文天祥的忌日再读《衣带赞》,更使人感慨万分、心潮澎湃。

  近日,有些人担心:如果按过去的孔孟之道教育孩子,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可能要吃大亏,因此,反对用传统的经典去熏陶、培养未来的一代。甚至有些地方反对孩子全文背诵《三字经》,或者提出要对《三字经》等进行删减,这真是莫名其妙。

  首先,什么是吃亏?什么是赚便宜?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持这种想法、说法的人自己弄清楚了没有?!难道一切向“钱”看就好?难道孩子个个崇洋媚外,从小就学着没钱捞钱,有钱移民就好?难道孩子一个个都是善于钻营、油嘴滑舌、八面玲珑就好?难道孩子人人都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就好?其次,孩子自己也有其认知能力,这种说法的人难道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一点信心?!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在人生的长河中,在生活的磨砺下,孩子自会最终得出对自己最有用、最有价值的`东西。做为父母长辈,又何苦早早就要把这些经过千百年来检验和实践得来的经典从孩子的视线中剔除,使孩子失去接受最好的文明教育和熏陶的机会。我并不是说过去留下来的所有经典都是好的,有些东西可能确实不符合现代工作、生活需求,有些甚至的确是糟粕,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批判地学习,让他们自己学会去芜存精、去伪存真,这难道不比回避、“绕道”更有意义?!最重要的一点是,人总是要有一点信仰,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人总是要有一点骨气。如果不给孩子这些经典,又要给孩子什么?有比这些更好的精神粮食吗?!如果这也不给,那也没有,必然造成孩子的精神空虚,歪门邪道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歪风邪气自然大行其道,迷失的一代、迷失的民族自然而然。

  一个人假若没有了自己的理想支柱,自然失去自己的主张,何异行尸走肉;一个民族如果失去自己的精神文明,自然无法立于世界之颠,受制于人、备受欺压在所难免。这是文天祥所担忧的,也是他决不允许的,因此,他宁愿舍生忘死、舍生取义。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在这一特殊日子里再读《衣带赞》,真的是荡气回肠、震聋发聩。由是以此小文以示纪念。


《文天祥》展示课教学设计3篇(扩展3)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难点:

  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以题切入,确定基调

  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民族英雄,同学们知道都有谁吗?

  生:岳飞、文天祥、还有上个学期学到的辛弃疾也是吧!

  师:他们善于诗文,也是响当当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二、学习《过零丁洋》

  1、朗读古诗

  同学们请看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

  生:“过零丁洋”就是路过零丁洋。

  师:仅仅是路过零丁洋吗?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

  生(看注释):不是的,文天祥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师:对啊,此时的文天祥成为阶下囚,成了元军的俘虏,他会做何感想呢?

  生:成为阶下囚,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很痛苦。

  生:还有伤感与无奈。

  师:《过零丁洋》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创作的。同学们来朗读诗歌,结合刚才对题目的理解,请你们读完后说说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

  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三、把握全诗意思。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可跟学生讲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的联系,特定的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表情作用。如本诗的“飘絮”与“浮萍”一般指坎坷的命运或不顺的仕途。)

  译文: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3、颈联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重含义。

  (可联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文天祥的诗句更胜一筹:他可能是受到老杜的这种“四柱对”的影响,但他并不是简单重复,杜甫的诗只是两组现成的地名,而文天祥则是把两个地名转化为两种心情。)

  译文: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在于诗人以生命为歌,以生命殉诗,以生命殉国,从而赢得了后世的尊崇!

  译文: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四、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并背诵全诗,之后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诵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五、全班同学闭上眼睛,欣赏张明敏的歌曲《我的*心》,默默感受爱国情怀。

  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课后反思:

  1、合作是教学快乐的钥匙,师生上课时的合作探究,枯燥的学习因合作而充满欢乐,倦怠的工作因合作而激情再现。

  2、巩固落实很重要,之所以个别同学语言不严谨,最后环节有些赶时间,主要原因是个别同学对学案没有进行认真的讨论,课前预习不够深入,要运用好学案还要抓落实才好。

  3、有压力就会产生动力,要讲课的压力促使自己精心准备,收获课堂的快乐,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要有一定的压力才会进步提高。存在的问题是:准备充分了要流畅地把教学流程完成需要长期的锻炼,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还掌握得不够熟练,课堂也会出现一些没有预料的情况,合作探究的评比标准和细节还不完美,教学流程还不够娴熟,表达不流利。

  今后的想法是:要把这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坚持运用到课堂中,教师同学们都参与,收获上课与学习的快乐,相信随着教改的深入与不断科学化与精细化,同学们的学习和教师的生活将会充满阳光。


《文天祥》展示课教学设计3篇(扩展4)

——文天祥至潮阳 (菁选3篇)

文天祥至潮阳1

  文天祥至潮阳,见张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其末二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汪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文天祥至潮阳2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与俱入崖山( )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

  (3)使为书招张世杰( ) (4)弘范义之( )

  小题2:说出下列句子的大意。(4分)

  (1)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小题3:文段中表现了文天祥的什么精神?同时,也可见张弘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文天祥至潮阳3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不能捍父母 捍:保卫

  B. 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与:给

  C. 天祥泫然出涕 涕:眼泪

  D. 其衣带中有赞曰 赞:颂扬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作《师说》以贻之

  B. 举其*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 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 俄而表(指刘表)卒

  D. 置吾十人于何地 得复见将军于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弘范让文天祥叩拜,天祥拒而不拜,他又让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张弘范还要强迫他,文天祥就写诗以表心态,民族气节不辱。

  B. 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他最终也不会屈服,便与宰相商议释放他;有人把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之事说出来了,结果天祥没被释放。

  C. 文天祥在押期间,决心以死明志,但忽必烈不忍心,表现了他对文天祥的气节和才华的敬佩。

  D. 文天祥临终前曾说:读圣贤书,应做到取义成仁,才无愧于圣贤的教诲。他终于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表现了他高尚的爱国精神。

  参考答案:

  8.D(“赞”为一种文体。)

  9.B (①疑问副词:怎么。②兼词:于之,在这件事情上。A项均作连词,可译为“来”;C项均为副词,可译为“不久”;D项均作介词,可译为“在”。)

  10.A(应为“张弘范的左右命天祥叩拜”)

 


《文天祥》展示课教学设计3篇(扩展5)

——文天祥就义翻译

文天祥就义翻译1

  初八日,召天祥至殿中。长揖不拜①。左右强之,坚立不为动。极言:“宋无不道之君,无可吊之民;不幸母老子弱,权臣误国,用舍失宜,北朝用其叛将、叛臣,入其国都,毁其宗社。天祥相宋于再造之时,宋亡矣,天祥当速死,不当久生。 ”

  上②使谕之曰:“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天祥曰:“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又使谕之曰:“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天祥对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遂命之退。

  明日有奏:“天祥不愿归附,当如其请,赐之死。”麦术丁力赞其决,遂可其奏。

  天祥将出狱,即为.

  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注】①揖不拜:只作揖,不跪拜.既*常礼节。②上:忽必烈。

  译文: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元世祖召唤文天祥到宫殿中。文天祥见了皇帝只拱手作揖而不跪拜。皇帝的侍臣强迫他,他仍然坚定地站立着,不被他们所动摇。他极力述说宋朝没有不循正道的国君,没有需要抚慰的人民;不幸谢太后年老而宋恭帝幼小,掌权的奸臣误害了国家,用人、行政,措施不当,你们元人利用我朝的叛将、叛臣,攻入我朝的国都,毁灭我朝的国家。我文天祥在大宋危急而力图恢复兴盛的时候辅佐宋朝,宋朝灭亡了,我文天祥应当尽快就死,不应长久苟且偷生。 元世祖派人告诉他说:“你用侍奉宋朝的忠心来侍奉我,就任用你当中书省宰相。”文天祥说:“我文天祥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灭亡了,只能死,不能偷生,希望一死就够了。”元世祖又派人告诉他说:“你不做宰相,就做枢密使。”文天祥回答说:“除了一死以外,没有什么事可做了。”元世祖就命令他退下。 第二天有大臣上奏说:“文天祥不愿意归顺,应当答应他的请求,判处他死刑”参知政事麦术丁极力赞成这个判决,元世祖就批准他们的奏议。 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表白,挂在衣带中。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市区时,气概神色自然,态度从容,观看的人像墙一样团团围住。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做完了。”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停止行刑,到达时文天祥却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文天祥》展示课教学设计3篇(扩展6)

——狱中家书 文天祥 翻译

狱中家书 文天祥 翻译1

  文天祥

  父少保、枢密使、都督、信国公批付男陞子:

  汝祖革斋先生①以诗礼起门户,吾与汝生父及汝叔同产三人。前辈云: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吾与汝生父俱以科第通显,汝叔亦致簪缨。使家门无虞,骨肉相保,皆奉先人遗体以终于牖下,人生之常也。不幸宋遭阳九②,庙社沦亡。吾以备位将相,义不得不殉国;汝生父与汝叔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

  吾二子,长道生,次佛生。佛生失之于乱离,寻闻已矣。道生汝兄也,以病没于惠之郡治,汝所见也。呜呼,痛哉!吾在潮阳闻道生之祸,哭于庭,复哭于庙,即作家书报汝生父,以汝为吾嗣。兄弟之子曰犹子,吾子必汝,义之所出,心之所安,祖宗之所享,鬼神之所依也。及吾陷败,居北营中,汝生父书自惠阳来,曰:“陞子宜为嗣,谨奉潮阳之命。”及来广州为死别,复申斯言。传云:不孝,“无后为大。”吾虽孤孑于世,然吾革斋之子,汝革斋之孙,吾得汝为嗣,不为无后矣。吾委身社稷,而复逭不孝之责,赖有此耳。

  汝性质闿爽,志气不暴,必能以学问世吾家。吾为汝父,不得面日训汝诲汝。汝于“六经”,其专治《春秋》。观圣人笔削褒贬、轻重内外,而得其说,以为立身行己之本。识圣人之志,则能继吾志矣。吾网中之人,引决无路,今不知死何日耳。《礼》:“狐死正邱首。”吾虽死万里之外,岂顷刻而忘南向哉!吾一念已注于汝,死有神明,厥惟汝歆。仁人之事亲也,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汝念之哉!岁辛巳元日书于燕狱中。

  【注】①革斋先生:文天祥父文仪,字士表,号革斋先生。②阳九:指厄运。


《文天祥》展示课教学设计3篇(扩展7)

——读文天祥有感

读文天祥有感1

  今天,我读了一篇关于文天祥的爱国故事,文中的故事情节让我深受感动。

  南宋末年,朝廷已经十腐败。蒙古贵族的元朝举兵南侵,宋朝的文臣武将个个胆小如鼠,不是不战而降,就是弃城而逃。一时之间,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文天祥毫不犹豫地变卖了自己全部家产,充作军费,招募义军,文天祥带领他的军队抗击元军。然而蒙古族的士兵个个武艺高强,骁勇善战,把文天祥的军队打败了,文天祥被俘。面对元军的糖衣炮弹,软磨硬泡,文天祥宁死不屈,在又臭又小的土牢里关押了四年之久,最后被执行死刑。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问:为什么别人选择逃跑,选择投降,选择去元朝做*,去过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他却选择变卖自己的家产,招兵买马与元军抗争?那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的心。

  文天祥为了祖国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我想起了刘胡兰,刘胡兰为了国家,和那些伤病员,宁死也不告诉日本人伤病员在哪儿。面对敌人的屠刀,她面不改色心不跳,昂首走向敌人的屠刀被敌人杀害了。她的血染红了天空和大地,那年她年仅15岁。

  15岁,这是个多么惊心动魄的.数字啊!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美好的年龄呀!小小年纪的刘胡兰,从哪来的勇气,毅然志向断头台的?我想这时刘胡兰一定这么想的:“如果我一个人牺牲了可以换来别人的生命,死而无憾!”小小年纪居然有这样的爱国精神,真是了不起啊!

  我们一定要向爱国英雄学习,保卫国家,建设*!

推荐访问:课教学 展示 设计 《文天祥》展示课教学设计3篇 《文天祥》展示课教学设计1 文天祥教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