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家校协同育人的想法4篇

时间:2022-09-23 13:20:05 来源:网友投稿

家校协同育人的想法4篇家校协同育人的想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心愿。其中,家庭为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协同育人的想法4篇,供大家参考。

家校协同育人的想法4篇

篇一:家校协同育人的想法

姆林斯基曾说过:

 “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心愿。其中,家庭为孩子提供生存学习的条件,而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固然是主阵地,但离开了家庭的协同,这个目标也就难以实现。而为了推动和推进家校协同育人的落实工作,教育部早在 2012 年就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将各地各级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作为促进家校合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

 2015 年 10 月,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如何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其细化为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共同办好家长学校等。一、家校共育是家庭与学校协同育人所谓家校共育,也就是家校协同育人。协同是表现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为实现系统总体发展目标,各要素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而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态势。协同不仅强调几个要素在同一时刻具有各自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角色和不可替代的功能,而且强调这几个要素之间通过协调、同步、合作、竞争、互补进而产生新的结构和功能,以实现期望目标。而家校协同则是指学校教育子系统与家庭教育子系统作为学生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既独立运行,又相互关联。当关联作用占主导地位时产生协同效应,形成整个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和联合作用,这时的整体功能大于学校系统和家庭系统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即 1 + 1跃2 。因此要实现家校共育,就要完善相关机制,这里的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而家校协同机制是指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学校和家长的功能、结构及相互关系,通过机制的构建可促使学校和家庭实现功能互补、相互兼容,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协同教育理念是一套独特的、全新的理论与方法,是为了改变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长期无法解决的教育顽疾,可通过《班级公约》《家庭公约》《家校公约》《教师公约》《宿舍公约》等约定实现。家校协同育人既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新话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很多教育名著里面也有关于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注重家庭教育的经典论述,那么今天的家校共育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古代儿童的成长主要是在家庭中的成长,是一个大的家庭和家长的概念。古代的学校实际上是很小的,面对的是极少数人,并且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校,而是准学校。所以说,古代教育是一个大家庭、小学校的概念。近代学校制度建立以后,我们把儿童的成长、儿童教育的责任委托给了学校。所以说,这个时候儿童的成长、教育主要是学校的责任。这个时候家庭的责任相对来讲就比较小,注重家庭教育的家庭和家长也不是很多。而近代有一个特别大的学校的概念,一般讲教育制度、教育系统,实际上讲的就是学校,学校约等于教育。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教育,都是从古代教育慢慢走过来的,有对学校功能的无限依赖、放大,生活教育的一部分初心慢慢丧失。这部分养育的需要可能是家庭教育中最初就保有的,这可能也是中西方教育的一种共同期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校教育在努力推进各个学科的同时,也在关注如何建立知识和生活的关系,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发突显。现在学校的教学更多的偏向于知识,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把知识抽象出来变成各个学科,有利于科学的发展、学科的发展、知识的迅速系统化积累,也有利于学生的接收。但是,知识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存在割裂的,这种割裂实际上是学校不能够取代家庭的重要理由。因此,目前很多学校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生活教育,如联合国倡导的合作学习、项目学习,就是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里让学生面对复杂的任务、复杂的信息,然后做出选择。而家庭教育有几个关键词:一是交往,教育起源于交往;二是互动,实际上就是家庭的互动功能;三是生活。这说明学校也在往家庭“走”,两者之间相互交叉重叠的领域越来越多。交叉重叠的教育是家校协同育人的基本根据,因为有内容的重叠、方法的重叠,所以编者按:校园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制力,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服从管理;而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来说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同样不能忽视这部分的教育。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家校共育理念的推出,能够让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学生,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本期将主要阐述家校共育的概念及重要性,下一期将具体论述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

 。. .。

 。

 才需要协同。目前,家校协同育人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二、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家校共育指的是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家校共育,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这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同时这两方面的教育是相辅相成、各显特色的,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学校教育是学生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除了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时间的、复杂的工程,因此学校教育不可忽视。同时,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曾说过: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由于家庭环境千差万别,每位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同,但家长和教师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愿望是相同的。而家校共育就是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互相配合,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让孩子充分享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关爱,享受到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其次,家校共育与现代学校制度密不可分,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学校制度本质上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强调学校利益相关者的作用,重视学校与家长互动的制度。其与传统学校制度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充分考虑了家庭教育的因素。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长看法和社会舆论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很大,家校协同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发挥以家长为主体的外部评价的积极作用,其不仅能充分保障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而且能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优势,有效协调和整合学校与家庭教育力量,进而有利于促进学校实现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制度完善;有利于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达成一致,通过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可以帮助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最大限度地协调与统一;有利于形成教育内容的互补,可以使双方的教育发挥出最大化效用,保证学生接受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有利于保证教育方法的科学化,大大提高教育效率,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可见,家校共育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能够使其健康成长。这种教育理念与形式可以较大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情感方面的发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因此,为了学生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切实为青少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要本着以教育、教学为生命线的办学理念,严格要求学生,同时家长要将社会上的一些教育建议带到学校,并将学生生活情况反映给学校,学校则应利用家长这丰富、有力的资源,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传统教育理念里,很多家长都认为只要把学生交给学校就可以了,学校有义务把学生培育成才,并且能够对一切情况负责。显然这种思想观念是错误的,很多家长认为学生的性格和行为出现问题都是学校导致的,却忽视了家庭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实际上,尽管教师教授学生知识,培养他们的品德,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比学校更大。家庭教育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和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性格养成这一点上,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构建一个和谐的家校环境正是新形势下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一种新思考,是本着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做出的一种教育改革。总之,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说:

 “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唯有将二者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不仅可以使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以便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沟通和交流,还可以统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这样不仅可以在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时更好地进行解决,家长也可以对于学校教育提出更好的建议,进而就可以促使双方获得更好的提升,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整理 / 康安莹。

 。. .。

 。

篇二:家校协同育人的想法

共育心得体会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使学校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可以从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这点,家长就要善于与老师沟通与合作。这次有幸参加了北街小学举行的家校共育活动,着实让我受益匪浅。

 此次活动让我有幸与孩子们一起走进了熊老师的数学课堂,课堂设计生动活泼,老师善于创设情境,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所有人都有收获,有进步;孩子们的表现也非常的好,一个个都积极发言,善于思考,并且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非常不错,让坐在后面的家长们都感叹不已,脸上难掩满意的笑容。而之后的班会课让整个活动达到了高潮,孩子们和家长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整个场面真切,感人,使得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潸然泪下,为之感动。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们明白教学教育不单单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不代表学习科技知识便是教育的全部。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另外对待孩子,我们要做到疼爱但不溺爱,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败是正常的一件事,对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强求。

 如何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好小孩,我认为必须家庭与学校两方

 面共同发力,掌握好小孩品德发展的共性。平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多多沟通,与老师一起查找针对小孩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了解孩子情绪是否稳定,言行是否一致,并共同制定良好的教育计划,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得到改进。平时多与孩子平等交流,耐心听取孩子的不同意见,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对于孩子犯错,家长不必太过激动,可采取摆事实,明道理的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欣赏激励法等。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这就要我们家长要多与老师沟通,多与老师交流,向老师借鉴好的教育经验,与老师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有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管总结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高。

  五年级七班 家长:

  学生:

篇三:家校协同育人的想法

沟通与协同育人培训心得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只有家校密切交流,有效沟通,才能凝聚教育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他以一位教育工作者浓浓真情,从教育现状出发,通过大量案例和理性分析,指出当前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三大误区”,强调“三个坚持”,

 指明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工作。讲座在家庭与学校教育相存相依中,发掘工作方法,揭示工作规律,指出工作路径, 把打开家校深度融合、携手共促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金钥匙传递到与会者手中。给我们与会者很多的启发和思考:

 1、最美家校关系:各司其职,相互尊重。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教育者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与学生的关 系要融洽密切。争取家长们最大的支持、配合和理解,学校、 家庭携手方能筑起一道坚固防线,让孩子健康成长。

 2、阅读与孩子常伴。6-13 岁为孩子的黄金阅读年龄, 要完成几百万字的阅读量,教育者在仔细甄选适合孩子的读 本,加强阅读量和拓宽视野,做好后续的读书心得、笔记的 撰写和分享。家长要不遗余力地帮助老师推进孩子的阅读工 程,以书为友,净化心灵,做最美朗读者。

 3、与家长的沟通技巧。与家长联系,忌告状式,而是心平气和,以鼓励性语言为主,中肯地提出有建设性、针对 性的方法。

  4、学校要坚持家访、家长会和请家长的三种合作方式, 做到有创新、有目的。要开启轻松聊天模式,控制好家访时 间。家长会应选取关键的时间点召开,也给一些时间让家长 谈心里看法,互相交流育儿心得。

 5、身正为范。教育者应时刻注意做学生的表率,己身不正,何以正人。要做一个温柔而坚定的人。做学生的学习 表率、言行表率和为人处世表率。让学生热爱阅读和学习, 教师自己就要经常阅读,和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在学习中的 困惑,一起勇于面对困难。言行一致,为人处世公正,树立 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保持理智。发挥它的黏合剂、润滑剂和清洗剂的作用。公平公正处理事情,宽广、善待他人,时刻将满满的正 能量传递给学生。

 最后以斯特娜夫人的一段话总结: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 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 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 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

篇四:家校协同育人的想法

合作 协同育人

 第一章家校合育的基本模式

 • (一)什么是家校合育• 家校合育是家校合作共育的简称,是以学校 为主导,以育人为根本目的,以优化家庭和 学校教育功能为主要途径的协同行动。合作 是基础,育人是目的。目标的一致性和双方 的互惠性是合作得以开展的根本。

 • (二)家校合育的基本原则• 1.目标一致:育人为本,立德树人• 2. 功能互补:重智与重德,课业与生活,社会关系与血缘关系

 • 3. 资源共享:家庭情感、时间优势,学校专业集体优势、课程资源• 4.地位平等:法律地位平等,相互尊重协商• 5.学校主导:指导+组织

 • (三)家校合作共育的三个层次• 1.基本层面:家庭做好家庭教育,学校做 好学校教育• 2.法律层面:家庭和学校依法为彼此提供 支持与配合• 3.理想层面:家庭和学校依据各自的意愿 和能力为彼此提供支持和配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 49 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子女 或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 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子女或其他被 监护人进行 教育。• 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教育指导!

 第二章家校合育的基本模式

 • 一、家校合育的基本模式Ø 家校合育的基本模式• 合育模式是开展家校合育工作的基本方式,是教育工作者与家庭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协同育人的工作路径。

 Ø 家校合育的主要内涵• “1”个根本目的:成就孩子• “2”个维度:• (1)指导服务家庭教育, 提升家庭教育能力。(2)加强改进学校教育,引导家长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意识与能力,主动配合学校,促进学校发展。• “4”项任务(能力):了解与研究家长、培训与教育家长、指导与服务家长、引导家长参与学校。

 Ø 家校合育的任务• (一)读懂家长• (二)教育家长• (三)服务家长• (四)引导家长参与学校

 (一)了解、研究家长• 1.了解和研究家长的重要性了解和研究家长,是保障家长教育权的基础,是家校合育工作的前提。

 • 2.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 (1)家长、家庭的基本情况• 1)家庭基本信息(人口、住址、关系、类型 ……)• 2)经济资本状况• 3)社会资本状况• 4)文化资本状况

 • ( 2 )家长教养方式(要求 + 回应)2)民主型4)放任型• 1)权威型• 3)专制型• 5)溺爱型

 • ( 3 )家长合育观念(责任 + 分工)• 1 )推脱责任型• 2 )我行我素型• 3 )全权委托型• 4 )良性互动型——尊重信任责任参与包容

 • 3.方法和渠道• ( 1 )基本情况登记表• ( 2 )调查问卷• ( 3 )访谈:家访、访校、电话、实地调研• ( 4 )日常交流(包括网上交流)• ( 5 )家长会• ( 6 )其他渠道

 • 4.类型• (1)一般家庭研究:某班(校)家庭 情况调查• (2)个别家庭研究:某某同学家庭情况调查• (3)带着目的和问题研究:欺凌学生家庭情况调查• 《家情:现代办学的基本依据》

 • (二)培训、教育家长• 1.家长教育的内涵• 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指导者以家庭教育主体(家长)为对象,以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胜任力为目的,以家庭教育知识、技能、情意、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培训活动,家长教育属于的成人教育活动。

 • 2. 根本目的:提高家长教育胜任力• 1 )家庭教育知识与技能Ø 关于儿童方面的知识技能Ø 学习目标与动力知识技能Ø 亲子沟通方面的知识技能Ø 学习指导方面的知识技能Ø 生活指导方面的知识技能Ø 家风建设方面的知识技能Ø 家校沟通方面的知识技能

 • 3. 培训内容:

 系统知识 + 专题内容• (1)相关政策:教育基本方针政策• 如核心素养• (2)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特色、课程特色教育理念

 • (3)儿童方面知识:身体、生理、心理• (4)家庭教育基本知识与技能:家庭建设、 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关系维护、社会 参与等。《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家庭教育应符合(一)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三)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 (5)专题:针对具体出现的问题而开展的针对性培训• 幼小衔接、习惯养成、学习辅导、社会性发展、家风家训、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升学与规划创新能力、亲子关系、抗挫能力……

 • 4.机制:正规+非正规• (1)正规培训:系统知识培训• (2)非正规培训:日常沟通、家访、家长论坛、沙龙、阅读分享经验分享(围绕某一主题)、家长手册、推荐 书籍杂志、自主学习

 • (三)指导、支持和服务家长• 1. 目标:指导和帮助家庭开展教育活动• 学校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根据家庭教育的实际需要,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建议、支持、帮助、指导和服务等。《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一章总则第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 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 2.主要任务• (1)家庭生活指导、环境建设(家风)• (2)为家长提供儿童在校基本信息• (3)为儿童在家学习(活动)提供建议• (4)为家庭策划合适的教育项目:亲子运动会、亲子共读、亲子旅游、亲子义工等

 • (5)为假期儿童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 (6)为家庭教育选择提供咨询• (7)为亲子活动提供条件• (8)为问题儿童教育提供系统诊断和辅导• ……

 • 3.指导和服务形式• 致家长一封信(建议书、倡议、要点……)• 家庭教育咨询热线• 家庭教育问题诊断与会商• 学情通报会(手册、专栏)• 家长(家校联系)手册• 假日家庭生活指南

 • 教育项目策划:亲子义工、亲子运动会、亲子共读、亲子作业• 家长(家庭教育)沙龙• 班级(年级)微信群• 家长互助中心 ……

 (四)引导家长参与学校1. 含义• 为提高学校管理与教学水平、密切家校关系,学校为家长创设一定条件,引导和组织家长,有效参与学校管理、教育 教学活动的过程。

 • 2.让家长知道参加什么• (1)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家长会、单独沟通、开开放日、学校亲子活动、开学(毕业、少先先队、节日)等各种活动。• (2)参与学校志愿服务活动:校内志愿服务、社会志愿服务。

 • (3)参与课程与教学• 1)课程开发:征求意见、提供资源、建言献策;• 2)参与教学:课程教学助手、独立承担教学、帮助完成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学校科研、参 与评估。

 • (4)参与学校管理• 1)积极与学校沟通——配合调研,理性开 展对话,合理维护自己权益;• 2)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就学校发展规划、决策、日常工作提供建议;• 3)提供合理评价——客观、公正地对学校办学思想和制度提出善意的批评建议。

 • 3.提升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1)提升家长对参与学校的理性认识• 2)提高参与能力、提供条件• 3)转变家长的价值观4)唤醒家长自身组织力量

 第三章如何进行家校沟通

 家校沟通不应该是:Ø 互不信任Ø 互不尊重Ø 不冷不热Ø 气氛紧张Ø 缺乏理解Ø 互相埋怨Ø 批评告状Ø 挑剔指责Ø 推卸责任

 家校沟通的五禁忌1. 以自我为中心2. 习惯先入为主3. 情绪化处理问题4. 常常敷衍了事5. 使用强硬语气

 有效家校沟通的过程1. 建立信任关系2. 秉持积极心态3. 互通真实信息4. 明确主要问题5. 采用理性方式6. 协商处理方案7. 达成一致协议8. 巩固沟通成效

 家校沟通的基本要求1. 统一认识 协调一致• 目标明确 理念相同1. 设身处地 换位思考••互相信任 关系融洽真诚交流 情感通畅1. 尊重理解 支持配合• 明晰分工 形成合力1. 经常联系 防患未然

推荐访问:家校协同育人的想法 育人 协同 想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