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设计 > 正文

小学生远离手机班会教案3篇

时间:2022-09-14 16:50:04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生远离手机班会教案3篇小学生远离手机班会教案 1预防电信诈骗 ——安全教育课 近10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远离手机班会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远离手机班会教案3篇

篇一:小学生远离手机班会教案

预防电信诈骗

  ——安全教育课

  近 10 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 20 %- 30 %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 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件 59 万起,同比上升 32.5 %,造成经济损失 222 亿元 。今年1 1 月至7 7 月,全国共立电信诈骗案件 35.5 万起,同比上升 36.4 %,造成损失 114 亿元 。

 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

 1 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遭电信诈骗猝死 2山东又一大学生疑遭电信诈骗后离世 3广东准大学生学费被骗自杀留遗言称无言面对父母 新闻短片

 1

 电信诈骗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电话、互联网等传播媒介,通过银行柜台、ATM 机、电话银行、网络银行或其它支付手段,以非接触的方式完成 非法占有 公私财物的案件。

 一、什么是电信诈骗?

 其主要形式为:

 手机短信诈骗、电话诈骗、网络诈骗。

  你们生活中有遭遇过 电信诈骗 吗?

 身边的亲朋好友有过这种遭遇吗? 二、现场调查

 1 三、常见电信诈骗的套路 套路一:

 冒充相关人员, 最终目的不离钱

 总结一下,有几点四点:

 1 1. 所谓“安全账户”

  要求接电话的当事人领取诉讼传票。电话内容均由一段电话录音播出,并指示当事人按电话键进入下一级内容。进入下一级后,有冒充法院的工作人员先以事主涉案为由进行恐吓,最后以提供“公证账户或安全账户”为由,要求当事人将名下存款转入其提供的银行账户。

 2. 编造小孩发生事故

 打电话谎称你的孩子在学校受意外伤害、突发重病等,要求你汇款急需抢救。许多家长往往救子心切,未经核实,便把钱汇到诈骗分子的银行账户上。

 1 3. 发放“补贴”诱惑 以退学费、贫困补助等理由让你提供银行卡号,通过银行ATM 机转账获取补贴款。当你到银行准备用ATM 机时,犯罪分子让你按照电话提示操作,然后借机划走你的钱财。

 1 4. 猜猜我是谁?

 先拨通你的电话,让你“猜猜我是谁”,根据音色,当事人便在熟人中猜测对方身份,此时犯罪分子顺势答应,嘘寒问暖。过段时间再谎称,外出旅游的途中出车祸、购买工艺品、特产等不够钱,向受害人借钱,让当事人汇钱到指定账户。

 1 套路二:中奖、退款理由多, 馅饼其实是陷阱

 1. 虚假中奖

  通过短信、邮件、网络等途径,向你随机发送虚假中奖信息,当你拨通电话号码后,会有人千方百计说服你缴纳“手续费、快递费、保证金、税费”等。

 2. 各种“退款”诱惑

  网络购物订单有误办理“退款”或快递损坏双倍赔款,让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号,并且按照提示操作,毫无察觉便将自己的钱转到骗子账号。

 套路三 :发送虚假网站、植入木马链接, 一点就上当

 总结一下,有几点四点:

 1 1. 钓鱼网站 当你点击链接时,就进入了跟银行一模一样的假冒网页,你的网银账号和密码即被盗取,紧接着银行卡上的钱很快会被转走。

 1 2. 隐藏木马的链接

  利用人的好奇心理,在链接网站植入木马,一旦点击手机很容易被植入木马或病毒,使你的手机失去了控制,从而攻破你的网银、支付宝等。

 套路四 :网络交友 , 虚拟世界骗你没商量 通过QQ、微信、陌陌等聊天软件,附上美女头像,以搜索附近的人、摇一摇等方式,添加为好友,通过甜言蜜语的聊天对话,取得受害人的信任,进而以借钱的名义实施诈骗。

 山东大学生被骗学费事件回顾

 骗子让她取钱,说晚一天就取不到了,她急着取所谓的2600 块助学金,取了三次没取出来,骗子就说“那张交学费的银行卡还未激活,”要求她通过ATM 机取出9900 元,把钱汇入指定的账号,以“激活银行卡”,并声称半小时内,会把9900 元连同2600 元助学金一起汇回来,徐玉玉没有怀疑就转出了9900 元。

 交流讨论:

 1. 如果你接到类似徐玉玉的诈骗电话,该如何处理?

 2. 如何判断对方身份的真假? 3. 公安、政府、教育等机构人员进

  行电话询问时,如何应对?

 4. 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被骗? 5. 如果被骗可采取什么措施补救?

 总结一下,有几点四点:

 1 四、防范电信诈骗要做到 “三不一要 ”:

  不透露 :不贪小利或言语诱惑,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个人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应立即与身边亲友核实或求助110 。

 不轻信 :不轻信不明电话或手机短信,不轻信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或危言耸听,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短信电话,不给不法分子布设圈套的机会。

  不转账 :封堵不法分子的最后一扇门,不向陌生人或不明账户汇款转账,保证自己银行卡内的资金安全。

  要及时报案 :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冻结银行卡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工作。

  看看别人是如何跟诈骗分子周旋的,

 请听一组电话录音

  —— 巧妙应对诈骗电话

 结语:

 钱财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生命的存在才能够续写更加辉煌的青春!

 L/O/G/O

  最近电信网络诈骗频繁出现,针对此现象我们今天将举行相关知识的主题班会。

 电信诈骗 “ 电信诈骗”是指违法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电话,传真或互联网等通讯工具,发布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非法侵占受害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

 电信诈骗的各种手段和花样 v 退税诈骗 v 中奖诈骗 v 培训诈骗 v 家人遭遇意外诈骗 v 朋友急事诈骗 v 虚假购物诈骗 v 冒充黑社会杀手诈骗 v ATM 机贴假提示诈骗 v 冒充银行信用卡中心诈骗 v 虚假招工婚介诈骗 v 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 v 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 v 虚构信息威胁诈骗 v 虚构反洗钱诈骗 v 冒充小姐诈骗 v 冒充电信公安银行工作人员诈骗 v 冒充党政领导及其工作人员诈骗

 案例一:电话欠费骗局 v 去年10 月,孙女士接到语音电话,称其座机欠费2130 元,语音提示要她拨通人工服务。与她通话的人告诉她,有人利用她的身份信息,在武汉办理了座机。对方还将电话接转至某市市公安局的总机。孙女士通过114 查询,发现这一号码无误。孙女士后听从所谓“刘警官”“黄检察长”等人的引导,向指定账户打款34万元。

 案例二:购车购房退税骗局 v 去年8 月,一自称是国税局工作人员的人,给吴某来电话,称要返还其车辆购置税,但要返还,需要交手续费。吴某转入手续费后,对方又索要保证金,吴某先后被骗1.28 万余元。

 案列三:

 嫖娼被抓骗局 v 今年3 月,刘小姐接到一男子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她弟弟的朋友,说她弟弟在某市嫖娼被抓,要她速汇5000 元罚款。随后,刘小姐又收到这名男子的短信,提醒她这样的事很丢人,不要告诉家人,等她弟弟回来后还钱。来电及短信都是弟弟的手机号,刘女士便向指定账户汇款。后来,这名男子又让刘女士汇款3 万元。至此,刘女士才察觉。

 案例四:网络购物骗局 v 去年9 月,大学生小王网购轮滑鞋,与一家网站达成购买意向:花1000 元买4 双。商家称先付500 元,剩下500 元货到付款。随后,小王向指定账户汇款500 元。次日,一自称送货员的男子称货物已到,要其马上付剩下的500 元,否则不给货。小王付清剩下的钱,但没有收到货物。后来,送货员称此前的付款是定金,须再付1000元钱才能交货。自此,小王发现上当了。

 案例五:短信汇款骗局

 v 去年10 月,一男子胡某收到一条短信,让其汇款到一指定账户。胡某以为短信是合作伙伴发来的,后经核实是骗局后,他便捉弄骗子:钱已到账。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 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麻痹,谨防上当。

  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家庭、个人资料泄露给他人。

  多作调查应证,对接到培训通知、冒充银行信用卡中心声称银行卡升级和虚假招工

  、不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 购买违禁物品属于违法行为。

  到银行自动取款机(ATM 机) 存取遇到银行卡被堵、被吞等以外情况

 遇到电信诈骗怎么办?  一、遇见诈骗类电话或者信息,及时记下诈骗犯罪份子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号址、qq 号、msn码等及银行卡账号,并记住犯罪份子的口音、语言特征和诈骗的手段经过,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和追缴被骗款等工作。

  二、如被骗钱款后能准确记住诈骗的银行卡账号,则可以通过拨打“95516” 银联中心客服电话的人工服务台,查清该诈骗账号的开户银行和开户地点( 可精确至地市级) 。

  三、通过电话银行冻结止付:即拨打该诈骗帐号归属银行的客服电话,根据语音提示输入该诈骗账号,然后重复输错五次密码就能使该诈骗帐号冻结止付,时限为24 小时。若被骗大额资金的话,在接报案件后的次日凌晨00 :00 时后再重复上述操作,则可以继续冻结止付24 小时。该操作仅限制嫌疑人的电话银行转账功能。例如:涉嫌诈骗的账号归属工商银行,则可以拨打“95588” 工商银行客服电话进行操作。

  四、通过网上银行冻结止付:即登陆该诈骗账号归属银行的网址,进入“网上银行”界面输入该诈骗账号,然后重复输错五次密码就能使该诈骗帐号冻结止付,时限也为24 小时。如需继续冻结止付,则可以在次日凌晨00 :00 时后重复上述操作。该操作仅限制嫌疑人的网上银行转账功能。例如:涉嫌诈骗的账号归属农业银行,则可以登陆农业银行的网址进行操作。

 电信诈骗举报方式  工信部提醒广大电信用户,要提高识别和自我保护意识,以防上当受骗,收到诈骗短信、垃圾短信和不良信息时,可以通过以下五大渠道投诉和举报:

  一、中国移动:10086999 (短信),10086 (电话);  二、中国联通:10010 (短信),10010 (电话);  三、中国电信:10000999 (短信),10000 (电话);  四、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不良和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12321 (短信),010-12321 (电话);  五、公安机关报警:12110 (短信),110 (电话)。

 网络诈骗 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增长,网络交易安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网络陷阱不断,2007 年全国互联网投诉60 多万件,位居服务投诉增长幅度之首;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严峻,黑客攻击事件时有发生。类似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网络诈骗12 种手法全揭秘  第1-7 种:警方提醒网民警惕“网络钓鱼”诈骗七种手法

  第8-10 种:网络购物认清三类陷阱 防骗秘诀全面公开

  第11 种:电视和网上购物陷阱多 切莫被“忽悠”

  第12 种:淘宝网:要求直接打款的卖家十有八九是骗子

  手法一,发送电子邮件,以虚假信息引诱用户中圈套。不法分子大量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引诱用户在邮件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或是以各种紧迫的理由要求收件人登录某网页提交用户名、密码、身份证号、信用卡号等信息,继而盗窃用户资金。

  手法二,建立假冒网站骗取用户账号密码实施盗窃。不法分子建立起域名和网页内容都与真正的网上银行系统、网上证券交易平台极为相似的网站,引诱受骗者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进而窃取用户资金。

  手法三,利用虚假的电子商务进行诈骗。不法分子在知名电子商务网站发布虚假信息,以所谓“超低价”“免税”“走私货”“慈善义卖”等名义出售商品,要求受骗者先行支付货款达到诈骗目的。

  手法四,利用“木马”和“黑客”技术窃取用户信息。不法分子在发送的电子邮件中或在网站中隐藏“木马”程序,在感染“木马”计算机上进行网上交易时,“木马”程序即以键盘记录方式获取用户账号和密码。

  手法五,网址诈骗。不法分子设计的诈骗网站网址与正规网站网址极其相似,往往只有一个字母的差异,不仔细辨别很难发现。当用户登录虚假网站进行资金操作时,其财务信息将泄露。

  手法六,破解用户“弱口令”窃取资金。不法分子利用部分用户贪图方便、在网上银行设置“弱口令”的漏洞,从网上搜寻到银行储蓄卡卡号,进而登录该银行网上银行网站,破解“弱口令”。

  手法七,手机短信诈骗。由储存手机号码的电脑控制的手机短信“群发器”大量发出虚假信息,以“中奖”“退税”“投资咨询”等名义诱骗受骗者实施汇款、转账等操作。

  陷阱一 以赠品、折扣等小恩小惠诱惑

  典型骗术

  1. 低价诱惑

  网络交易骗子的商品售价,往往比市场价格低一半还多,并以“海关罚没走私、朋友赠送”等为理由骗取购买人的信任。

  2. 奖品丰富

  有些不法网站,利用巨额奖金或奖品诱惑消费者浏览网页,并购买它出售的商品。还有的利用赠品或者积分换取奖品来吸引消费者,攒积分的方法有注册网站、浏览网站、发展其他买家等几种,无论何种方式奖品都还是需要花钱购买的。

  3. 虚假广告

  有些网站提供的产品说明有夸大其词甚至虚假宣传之嫌,点击进入之后,购买到的实物与网上看到的图片不一致,更有甚者一些网上商店把钱骗到手后就关闭网站,然后再开一个新的网上商店故伎重演。

  4. 格式化合同,买货容易退货难

  一些网站的购买合同采取格式化条款,对出售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没有退货、换货说明等。消费者购买了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无法得到相应的质保,想换货或者维修时为时已晚。

 防骗秘诀  看清卖家人品信誉

  看清商品的价格

  坚持自己的购买原则

  利用电子签名确保交易

  陷阱二 以让利为诱惑变更交易方式

  一些骗子利用各种手段,比如以更低价格、直接线下交易、预交订金,让买家提早付款,一旦收到货款就立刻销声匿迹。特别是现在很火爆的低价团购活动,都是以低价为诱饵,吸引大家购买,然后在售后服务和产品配件上玩花样。

  典型骗术

  1. 线下交易法

  为逃避网站的监控,在买家拍下物品后,卖家以更低价格为诱饵,让买家进行线下直接交易,买家在更低价格的诱惑下一般都会接受。

  2. 拒绝安全支付法

  以种种理由拒绝使用网站提供的第三...

篇二:小学生远离手机班会教案

手机进校园主题班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 手机进了千家万户,在大街上可以看到人手一机的情景,当中,也不乏有些中学生,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也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在每个班级中,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占少数,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7% 的中学生拥有手机,一些生产商把中学生视为他们未来庞大的销售市场。中学生使用手机更应该值得关注。

 中学生手机的三大用途:

 收发短信、玩游戏、上网 。有超过70% 的中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讯息、玩游戏、能上网、还能听音乐、发图片的 “ 迷你“ 电脑,跟桌上的电脑式手提电脑比较,手机的好处当然很多。有的学生认为,它能方便联络,方便使用,可以通简讯,非常轻便,无论拥有或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利用手机通简讯可以说已经成为手机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机来打电话的学生也以闲聊为主,用来问功课,与家长联系的很少。

 但,你是否想过,作为学生,手机对我们的作用有多大, ,手机对我们又有多少危害?以上现象你熟悉吗?手机,我们生活中似乎已经离不开了!

 中学生带手机之弊及案例分析马风曾是一重点班里品学兼优的学生,上学期还被评为了三好学生。新学期开始后,读初二的马风像变了个人似的,听课不认真,有时还低下头。作业凑合、应付,甚至不按时完成作业。有一次老师上课时,发现马风低着头没听课。老师悄悄地来到他的身旁,发现他正拿着手机玩游戏,马风全神贯注地玩着,老师到了他身旁他竟没有发现。老师拿过他的手机,等下课后一问,得知他这段时间迷上了手机里的游戏,上课不注意听讲,趁老师不注意时,便偷着玩。

 实例分析:马风的行为其实折射出了部分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喜欢刺激,爱玩厌学,痴迷于网络游戏。这种现象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中也存在着,成绩差、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

 难拒新兴技术诱惑亚洲用户患上网瘾综合症 根据新加坡媒体报道,在亚洲有一名女婴儿活活被饿死的时候,她的父母却专注于“抚养”在线虚拟儿童;一个男孩不满大人指责其过度沉迷游戏而弑母并自杀。这些报道反映了一个现状,即亚洲人正因过度沉迷于互联网技术而付出代价。 目前智能手机在亚太地区每年的销量都超过了1亿部,在近五年的时间内更是翻了2倍,这个数据使该地区成为了现今全球最大的“先进移动设备”市场。 在社交网站、手机游戏与电信服务急剧发展的时代,许多亚洲年轻人发现自己几乎寸步难离手机或者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新闻点击

 一位 22 岁的新加坡大学生汉娜 · 罗珊娜(Hanna Ruslana) 表示,“你可能会认为我上瘾了,但是我无所谓。”汉娜在 Twitter 结识的好友甚至比她在学校的朋友还多。她至少每隔 15 分钟就会看一下 iPhone ,并且一直保持登录 Facebook 、 Twitter 、 Foursquare 以及Linkedln 。如果哪一天自己的 Twitter 帐号被冻结了,那么她和朋友就会陷入抓狂的焦虑中。

 但比起发生在韩国的一例惨剧,汉娜的症状其实微乎其微。去年 12 月,一位韩国母亲因为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而厌世,亲手杀死了自己三岁大的儿子。在此之前,韩国还有一个 15 岁大的男孩因无法忍受母亲斥责自己过度沉迷于网络,所以杀死母亲并最终自杀。2010 年5 5 月,一名 41 岁的韩国男子与他的妻子因为在网上“抚养”了一个虚拟孩童,疏于照顾自己的亲生女儿导致她活活饿死,因此被判处了有期徒刑2 2 年。据首尔政府估计,在这个拥有 5000 万人口的国家里,至少有 200 万用户沉迷于网络。

 , 根据新加坡年初的调查表明, 在600 所大学和技术学院的学生,有 88% 的学生而更喜欢通过线上交流,而不是面对面地与人交谈。超过 40% 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一天内的手机上网时间至少有四个小时。调查称,平均每个新加坡人就有 1.4 部手机,而这些手机大部分都带有上网功能。

 日本内务部也表示,年轻人过度沉迷于游戏或者移动网络有可能使他们的人格变得极端麻木,而且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社交以及身心健康。日本全国消费者事务中心 (National Consumer Affairs Center in Japan)表示 2010 年在网上咨询相关游戏信息的用户人数,已从 2009 年的 1437 人上升至了 1692 人,并且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年轻人。

 学生带手机到底干什么呢? 调查统计: : 与家长联系占 38.55% ,发短信占 52.17% ,玩游戏 19.13% ,上网( QQ )

 8.99% ,闲聊 44.1%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手机的使用一方面给学生与家人、老师、同学的联系提供了方便,但手机短信、玩游戏和闲聊等给学生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那么带手机原因是什么? 学生佩带手机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某种程度上为了方便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二是部分学生追求时尚,攀比成风;三是个别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把兴趣转移到利用手机来玩游戏,发短信等.

 1. 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使用手机对学生的危害从 2004 年开始在学校考试发现学生用手机作弊;2004 年高考在湖北潜江、石首、南漳都发生了利用手机舞弊的事,再如电白高考舞弊案等。随着手机的普及与功能的增强,利用手机作弊现象日益增多。而且做得越来越巧妙,如将耳机绑在袖子里,考试时将手靠近耳机佯装思考,实质在听通过手机传来的答案。女生则更方便了,有的干脆将耳机戴在耳朵上再用长发遮住,监考老师很难发现。此外,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明明在网吧玩游戏,他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无论是作弊、说谎还是发虚假短信都是不诚信的表现,如不及时制止和加以正确引导,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带来严重危害。

 2. 手机短信的不良信息危害学生心理健康手机短信,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提供了快捷而简便的现代手段。然而,人们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 “ 色情笑话 ” 和 “ 荤段子 ” ,通过手机短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据调查约有79% 的学生说他们用来进行 “ 文字调情 ” 。有74% 的学生每周发送10 多条信息,44% 的学生发送20 多条信息。短信过多,会使人心理紊乱,如果手机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会使他们不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懂得尊重别人。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的心理学家格伦. 威尔森称,在80 例临床实验中,在工作中经常发短信的人IQ( 智商) 会降低10% ,相当于一整天没有睡觉,而抽大麻后也只会下降4% 左右。此外,青少年使用手机还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

 3. 扰乱课堂纪律课堂上有手机铃声响起,学生发短信,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信息,打乱了课堂秩序。据有关调查,50% 的学生使用手机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用来发短信。当他们在上课时,如果有短信过来,发出“嘀嘀”地声音,就会影响到上课的纪律,同时学生收到短信后,又在想要不要回,怎么回的问题,这样就特别容易分散注意力。另外手机具有游戏、拍照、聊天等功能,许多学生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都在迷恋于手机上。长时间使用手机会不仅占用学习时间还会影响到同学。

 4 、手机辐射影响学生身体健康手机长期的辐射对学生的身体发育也不利。实验证明,让正常的白鼠连续接受4 4 小时频率范围与手机辐射近似的无线电波辐射后,白鼠的脑细胞DNA 结构均有被破坏的迹象。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 。现在有很多青少年都在使用手机,以为这对身体没多大影响。其实,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要脆弱,所以更容易受辐射影响。事实证明,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达到 85 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

 5 5 、在心理上的影响。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 切磋 ” 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同学,很容易造成心理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同学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拿名牌手机的同学就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作靠山,不思进取。手机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奢侈品,拥有手机总会给学生一种满足感,多少显示了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于是一部分学生为了赶时髦,产生攀比心理,想方设法去拥有手机。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来说倒也罢了;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就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无疑是雪上加霜。许多学生拥有手机后,又没有专门的手机费,只好节衣缩食,以减少学习、生活费去交手机费。有的学生东借西讨,想尽各种方法去交手机费,甚至去偷窃,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学生有没有必要带手机?中学生的交际范围有限,根本达不到需要手机进行实时沟通的地步。且手机介入中学生生活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虽然手机价格很低,但很多学生依然因为攀比或爱慕虚荣选择昂贵的手机使用。初中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对合理使用手机的认识不够,因此,无法摆脱手机的诱惑,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导致了成绩下降。

 。

 其实从利与弊的方面应该是 “ 学生带手机 ” 弊大于利. 我们学校严格控制手机,看一下其他学校如何做的呢?

 其他学校没收的手机。

 我们学校本学期暂时收缴的手机等

 XXX 关于禁止学生在校期间携带手机的规定各年级部、各班级: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我校不少学生也购置手机,方便了与家长、与同学的联系。但在近来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发现,学生配带和使用手机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一是增加了个人的经济负担(实际是家庭负担),耗费了同学们的很多精力(个别学生玩手机到深夜,也影响了其他人休息,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二是在学生中容易引发盲目攀比的心态,不利于同学们的团结,助长了个别学生的虚荣心,不利于学生的正常身心发展; ; 三是出现极个别的学生利用手机传递不良信息,格调低下,直接危害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四是个别学生将手机带入教室,直接影响了教学秩序,干扰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鉴于以上情况的出现,借鉴外地先进学校的管理办法,结合学校深入开展规范月活动的要求,为严肃校纪,树立良好校风,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我们学校特做如下规定:

 规定:全体学生不得带手机进入校园。自今天起,凡是带手机进入校园,丢失的后果自负;被老师发现拒不上交的,请家长带回家教育一周;被缴获的,统一由学校保管,至学期结束时归还,如果学生急需要领回,先请家长到学校向校长赔礼道歉,然后请家长带领当事人到政教处背诵 《 我的荣辱观 》 。并按违反纪律论处,给该班级日常管理扣分,纳入对班主任的量化评估。学校政教处、团委、各年级、班级都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检查,发现学生在教室和宿舍携带手机的,通知家长,并作好记录,学校将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班级进行通报批评。

 希望全体同学, , 为了身体健康, , 为了努力学习, , 遵守学校规定, , 让手机远离校园! !

篇三:小学生远离手机班会教案

手机进校园主题班会教案 一 、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带手机的弊端。遵守中学生守则,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

 二、教学重点 对带手机弊端问题的认识。严禁手机进入校园。

 三、教学难点 中学生究竟应不应该自己带手机,也成为我们青少年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班会内容和步骤 在一个科技领导世界的时代,手机已不是有权有势人的“私有财产”。90 年代初,见到的是“大哥大”,跟大砖头一样,能用上它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十多年后,手机已是“旧时富人手中机,飞入寻常学生中”。走进今天的中学校园,我们会发现拥有手机的中学生人数也日渐增多,手机的档次也大有水涨船高之势。从最便宜的到价格不菲的能拍照的,各种品牌、各种款式的手机很多能在校园里找到它们的拥趸。学生携带手机上学,这种风气归结为现代青少年爱慕虚荣的心理。在学校,同学们常常会拿出自己新买的手机,加以炫耀。拥有一台手机,特别是一台当前最新款式的手机,必将引起周围同学及朋友羡慕的目光,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出于这样的心理,学生往往趋向于追潮流,携带手机上学。另一个原因是不少学生有怕输的心理,怕跟不上朋友的脚步,被朋友鄙视。心气正高的中学生,是容不得自

 己在任何方面输给别人的。他们更不能忍受自己因此而受到别人的鄙视。

 手机的普及,确实带来了不少好处。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如目前许多教育界的学者和专家就十分关注中学生流行自己带手机的问题。中学生究竟应不应该自己带手机,也成为我们青少年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学生讨论身边的手机现状:

 1、让学生说说学生自己班里还有多少学生带了手机? 2、学生带手机有哪些用途?多少次是用于学习的? 3、你知道学生带手机有哪些坏处吗? (二)认识中学生带手机的危害-----班主任读或让学生读出带手机的以下弊端。

 教育专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和进行深入调查和思考,得出以下结论:

 中学生没有任何带手机的必要,可以说:中学生带手机百害而无一利。

 它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使用手机必会给学业造成大的影响。我们实验中学大成校区 2009 级的一名学生的手机内,一天内竟然发了 112 条短信,最晚的一条短信是在夜里凌晨01:43。严复影响休息,贻误学业。

 有的学生以与家长联系为理由,实际上,几乎我们大成校区老师的所有办公室都能与家长联系,但学生真正与家长联系的聊聊无几,相当多的学生使用手机不是为了和父母加强联系,向父母报告学习成绩,而是为了学习以外的事情,有的是看看低俗的小说、有的看影像视频、有的骚扰女同学,甚至谈恋爱。一天 24 小时男女同学之间短信发个不停,情话聊个不尽,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他们除了变着法儿向父母要钱之外,其实是很少给父母打电话的。每当就寝熄灯后,有的学生就借着迷人的夜色和淡淡的月光用手机和心爱的人肆无忌惮地说悄悄话,或用手机 qq 发肉麻短信和裸体彩信,外校有的寝室甚至用手机集体看黄色电影,搞到深夜十一二点钟,引起整个寝室的学生都无法入睡。一些想读书的学生对此深恶痛绝,苦不堪言。

 2.网吧进了教室,毒害青少年,手机短信传播黄毒、玷污学生心灵、危害学生心理健康。

 以前,学生需要翻越学校围墙才能到网吧上网。而现在,随着手机 gprs 的强大功能的开通,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室里随时通过手机进行 qq 聊天、网页浏览、阅读黄色信息和拨打不良声讯台。据调查,持有手机的学生 90%以上都收发过很露骨的黄色短信。如果用手机进行空中下载,20 元人民币就可以大约下载 50 本(每本 500 页)流量的小说;如果进行 qq 聊天的话,20 元人民币按现在的标准可以包 70m的流量,说的简单一点,每天从早到晚上再到深夜无时无刻都进行qq 聊天也用不完。如此一来,学生们看小说、聊天都要加班加点,哪里还有精力和时间顾及课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的说教呢?

 目前,手机已成为学生精神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给通讯部门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难怪美国的中小学是禁止学生佩带手机的。

 手机短信是通讯领域的科技创新,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提供了快捷而简便的现代手段。然而,这又是一个缺乏行为规范且隐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带”,人们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 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眼看着众多稚嫩的心灵受此污染,已有媒体惊呼“谁来杀短信黄毒”,却又都苦于缺乏有力的对策。

 3、案例分析:与学生一起活动:这个新闻折射出了部分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喜欢刺激,爱玩厌学,痴迷于网络游戏。这种现象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中也存在着,成绩差、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

 4、查看其他学校拒绝手机的相片 5、总结:

 手机渐入校园和课堂,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学生佩带手机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某种程度上为了方便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二是部分学生追求时尚,攀比成风;三是个别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把兴趣转移到利用手机来玩游戏、发短信等。

 口号是:别让手机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拒绝不良信息,做文明公民!

 

推荐访问:小学生远离手机班会教案 班会 小学生 教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