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5篇

时间:2022-09-22 14: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5篇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 《义务教育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2022年4月新修订 前 言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5篇

篇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

务教育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2022年4月新修订

 前

 言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讲座内容课程功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

 01CONTENT课程结构: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

 02课程内容: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

 03课程实施: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

 04课程评价: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05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

 06

 PART 01

 课程功能重视道德与法治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01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在于铸魂育人02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引领03

 “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功能的定位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这是由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决定的。

 课程功能重视道德与法治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01

 课程功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在于铸魂育人02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铸魂为要。“德”乃思想之魂,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除了在个人品德上做一个好人,在公德上做一个好公民,更要在国家、民族大德上,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地把个人与社会、小我与大我、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青春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功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引领 03

 PART 02

 课程结构

 “新课标”整合了《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要求,分学段进行科学设计,建立了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结构。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 一以“成长中的我”与其他关系为线索 二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三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 四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的整体性 五

 课程结构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 一

 课程结构以“成长中的我”与其他关系为线索 二第一第二第三

 课程结构以“成长中的我”与其他关系为线索 二第四“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人的社会性本质决定了人在生活中必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养成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他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第五“我与国家、人类文明的关系”。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国”之中,是国家的公民。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使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做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

 课程结构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三

 课程结构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四

 课程结构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的整体性五

 PART 03

 课程内容

  一 立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课程二 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三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和学生生活相结合四 课程内容突出时代要求

 课程内容一 立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课程

 课程内容二 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

 课程内容三 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和学生生活相结合

 课程内容四 课程内容突出时代要求1.突出时代主题

 课程内容四 课程内容突出时代要求

 课程内容四 课程内容突出时代要求

 课程内容四 课程内容突出时代要求

 课程内容四 课程内容突出时代要求2.有机融入相关主题

 课程内容四 课程内容突出时代要求

 课程内容四 课程内容突出时代要求

 课程内容四 课程内容突出时代要求

 课程内容四 课程内容突出时代要求

 课程内容五 突出学生生活的问题导向,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PART 04

 课程实施01020301课程实施0203

 课程实施01

 课程实施01

 课程实施02

 课程实施02

 课程实施02

 课程实施03

 PART 05

 课程评价以素养导向,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01坚持评价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 03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 02

 课程评价以素养导向,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01

 课程评价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 02一二 三

 课程评价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 02一

 课程评价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 02二学期评价

 课程评价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 02三

 课程评价坚持评价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 03。A B

 课程评价坚持评价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 03。A

 课程评价坚持评价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 03。B

 PART 06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01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 02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03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03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04

 核心素养。责任意识 05

篇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

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新变化

 整体变化

 目录

 2 2022 年版

 1 2011 年版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 内涵 ( 新增 )

 ( 二 )

 总目标 ( 新增 )

 ( 三 )

 学段 目标 ( 新增 )

 四、课程内容

 (一)

 第一学段(1 1 ~2 2 )

 年级)

 ( 新增)

 )

 ( 二)

 )

 第二学段(3 3 ~4 4 )

 年级)

 ( 新增)

 )

 ( 三)

 )

 第三学段(5 5 ~6 6 )

 年级)

 ( 新增)

 )

 ( 四 )

 第四学段(7 7 ~9 9 年级)

 五、学业质量 ( 新增 )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描述 六、课程实施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五)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 新增 )

 附录

 核心素养学段表现 ( 新增 )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 基本 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成长中的我

 二、 我与他人和集体

 三、我与 国家和社会

  第 四 部分

 实施 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建议

 【变化解读】

 1. 新增核心素养,分为五个方面:

 (1)政治认同(2)道德修养(3)法治观念(4)健全人格(5)责任意识 2. 课程内容按学段设置,新增第一至三学段(1~6 年级)相关内容,第四学段(7~9 年级)分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五大学习主题。

 3. 评价建议中新增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

 具体变化

 ◆ 前言

 前言较 2011 年版课程标准均发生了变化,故只呈现 2022 年版课程标准内容。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 2001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 和 1 2011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 “ 有学上 ” 转向 “ 上好学 ” ,必须进一步明确 “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 ,优化学校育人 蓝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

 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完善。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

 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 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修订原则

 ( 一)坚持目标导向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 , 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 二)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 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 三)坚持创新导向

 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 , 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 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 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三、主要变化

 ( 一 )

 关于课程方案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 双减 ” 政策要求 , 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 2 9522 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 “ 道德与法治 ” ,进行一体化

 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 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 ; 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 ; 健全实施机制 , 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 二 )

 关于课程标准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 , 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 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 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 “ 内容要求 ” 提出 “ 学业要求 ”“ 教学提示 ” ,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 “ 教 — 学 — 评 ” 一致 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 “ 为什么教 ”“ 教什么 ”“ 教到什么程度 ”,而且强化了 “ 怎么教 ” 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

 要意义。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一、课程性质

 2 2022 年版

 1 2011 年版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 展的必然要求。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道德与法治教育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在法治教育中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使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增)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 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

  人文性……

  实践性……

  综合性…… 二、课程理念

 1.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理解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 , 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 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2. 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 “成长 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3. 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 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内容选择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突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有机整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相关主题。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正视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 和判断力,强化规则、纪律、秩序、诚信、团结合作、冲突解决等教育。

 4. 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遵循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形成规律,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设置议题, , 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

 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涵养必备品格,增强规则意识,发展社会情感,提升 关键能力,使他们在感悟生活中认识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向引领和学生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5.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结果评价要全面关注知识、情感和行为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日常品行表现。过程评价要更 加关注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增值评价要关注学生思想品行的发展和进步,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坚持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相结合,借助信息技术探索和优化纸笔测试、学生成长记录袋、日常行为表现记录卡等定性和定量多种评价方式,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三、课程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 (新增)

 核心素养内涵为 2022 年版课程标准新增内容,明确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 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1. 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政治认同...

篇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

级上册教材课程标准

  (一)单元主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问题域并蕴含了鲜明的价值导向

 《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 养人的重大历史使命,课程内容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 的育人功能。教材单元主题安排和课文内容设计着眼亍儿童成长需要,着眼亍解决儿童 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将国家对少年儿童的要求贯穿到儿童可感可知的生活事件之中。

 (二)教材突出了基亍生活、引领生活、提升生活的编写策略

 教材以源亍儿童生活经验的 范例唤醒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 通过教材中各个栏目中的活动和 小主持人的提问,引导儿童回忆、 交流和反思自己的生活,最终达 到对自己已有经验的丰富和拓展, 得到认识和情感上的提升,而构 成新的经验,而儿童产生的新经 验就是对原有生活经验的提升, 也是教学所要实现的价值引领。

 学生交流得到 认识情感提升

 (三)教材给儿童预留了许多表达经验生长的空间

 为了促进儿童经验的生长和 自我建构,教材 预留许多让儿童 经验表达的“空 间” ,这些“空 间”有空框和表 格,有省略号和 问号,让学生用 他们自己的经验 去填充。

 (四)教材体现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中段教 材编写时,注重了通过生活事件来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连接和融合。四上教材的法治教育是融合到相关的主题教育之中和相应的生活情境之中,采用分散嵌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在教材编写中有的法治 教育内容是显性的,根据教材内容呈现了相关的法律条文,有的是隐性的,并没有呈现法律条文,但其内容渗透了法治精神和法治素养的培养。四上教材融合式法治教育——显性的内容(结合主题嵌入相关法律条文)四上教材融合式法治教育——隐性的内容(教材没有呈现法 律条文,但其内容渗透了法治精神和法治素养的培养)。

篇四: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

22年版义教课程方案及标准解读(上)总第 321 期23摘

 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聚焦培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突出政治性,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加强各学段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主要变化与突破体现为从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个方面凝练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了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并依据核心素养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一体化设计,增加学业质量标准等。实施的重难点在于观念的突破,育人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变,以及教师知识体系的更新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关键词:2022年版义教课标

  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一体化设计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15(2022)09-0023-0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充分反映了党的初心使命和百年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特别是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一、修订的主要背景和思路(一)体现培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素养导向,一体化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修订组□

 道德与法治

 242022.5( 上 )入新时代。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多个对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影响的政策文本,对思想政治课程提出了新要求。本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即是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予以回应和体现,突出和强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关键作用。修订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的理念,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提出的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要求。(二)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突出政治性,特别是党的领导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融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等特征。从核心价值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因此在课程标准修订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摘自《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2022年版义教课程方案及标准解读(上)总第 321 期25过程中强调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充分反映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坚持核心素养导向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中国也在2016年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阶段性成果。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是本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充分借鉴国际社会和教育组织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结合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凝练了核心素养,并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纲,确定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提出教学及评价与考试命题改革建议,实现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和评价设计的一致性。(四)加强一体化设计,注重整合与统筹本次修订整合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三个课程标准,按照学段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注重统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各部分内容,使课程标准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又体现不同学段的特殊性和适切性,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此确定各学段学习内容安排、载体形式,确保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实际。二、主要变化与突破(一)凝练了核心素养此次修订,基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目标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凝练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这五个方面既相互交融,又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既突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的独特价值,符合义务教育阶段

 262022.5( 上 )学生发展特征,又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保持衔接,体现了能力水平的阶梯式上升和育人目标的一致性。(二)提出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修订后的课程目标基于核心素养来描述,是核心素养在课程中的转化和落实,是对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性表述。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表述整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强调了三维目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了课程实施更加注重三维目标整体推进的取向,是对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继承与超越。课程总目标与核心素养五个方面对应,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按照“二二二三制”(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根据每个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阐述了四个学段的具体目标,各学段课程目标之间呈现出较好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三)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一体化设计与2011年版课程标准相比,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方面有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核心素养五个方面选择和建构内容主题,以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为暗线,明线上突出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内容。以主题组织课程内容,包含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课程主题,强化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有机融入国家安全、信息素养、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和劳动教育。2.课程内容选择更加突出政治性和时代性。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着力确立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德与法治基础,增强“党的领导”、伟大建党精神、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党和国家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增加反映文化传承创新、最新社会发展热点、国内外重大时政事件、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的各类情境内容。3.对课程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遵循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想,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课程内容和学习水平上保持一致性和进阶性;基于核心素养对1~9年级课程内容进行一体化统筹设计,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分学段设置差异性课程主题,构建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体系(表1)。(四)增加学业质量标准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及其学段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进行整体刻画,实现了核心素养、课程内容与评价的融合。学业质量标准是对学生学业

 2022年版义教课程方案及标准解读(上)总第 321 期27表1

 道德与法治课程1-9年级内容主题序列学段 1 ~ 2 年级 3 ~ 4 年级 5 ~ 6 年级 7 ~ 9 年级内容主题入学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进行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五)完善了教学及评价建议,更加强调学科实践及评价的导向作用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建议,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性学习,关注因材施教,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思政课教学“八个相统一”要求,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融合,将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相融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在实践的体验感悟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倡导素养导向的评价与考试命题改革。强调将大主题蕴含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时整体地综合运用知识、体现能力与情感态度的水平,注重知行合一。标准中对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过程及评价标准进行说明,给出样题,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引导作用,促进“教—学—评”一体化。三、实施的重点与难点(一)观念的突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在明确了“为谁培养人”的前提下,有力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随着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转化落实从宏观层面进入中观和微观层面,最终将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因此,教师对核心素养及其培育方式的认识是回答“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关键,其首要任务在于实现育人观念的突破。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既教书更要育人,改变传统的知识中心和考试导向的教育理念,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培育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不再强调对碎片化的知识本身的记忆,因此,课堂教学必

 282022.5( 上 )须从以知识学习为主转向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人的发展。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教,即知识怎么运用,如果无法实现观念的转变,教师还会继续走知识传授的老路,背离课程育人的目标和要求。其次,要求教师从关注“教”转向引导“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在学习活动中达成的,教是为了更好地学,只有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了,核心素养才能落地。为此,教师需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深入了解其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科学设计并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二)育人方式的转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内容上涵盖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法治、道德、生命健康等方方面面,具有跨学科的特征。其课程目标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领域的知识或观点,而要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融合,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和感悟中发展核心素养,突出了育人目标的整体性、发展性、情境性、实践性和反思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做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提高站位,不能仅仅立足于一个知识点、一个课时或一个小主题,而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做好单元设计,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化为一个单元,在对情境问题的解决中展开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强调课程内部以及本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整合,打通知识内容和生活世界的壁垒,借用真实情境促进知识的情境化,以实现有助于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深度学习;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其本质上是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对传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因此,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转向研究学生和学生的学习,精心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选择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学习方法,让深度学习在情境中发生,从而达成核心素养的培育。(三)评价方式的改变国家实施“双减”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让教育回到促进学生成长的本源,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和教学与这一政策...

篇五: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培训课件2022 版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 课程标准 》解读与梳理有理想信念/ / 有道德情操/ / 有扎实学识/ / 有仁爱之心

 前 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颁布,标准规定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提出课程要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关键作用,强化了育人导向,优化了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标准,道德与法治教育应着力培养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把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求全面落实到课程之中,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行而不辍,不断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的 “ 五 大 ” 核 心 理 念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 五 大 ” 核 心 素 养 的 解 读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的 性 质目 目 录Contents01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五 个 方 面 培 养 目 标 的 概 述06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课 程 内 容 设 置 思 路 及 安 排02030405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课 程 实 施 建 议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的 性 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的性质第 一 部 分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的 性 质(一)关于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道德与法治教育 是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淹进的系统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在法治教育中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使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的 性 质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

 2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升 思想 政治质 素质 养 道德修养 法治素养 人格修养增强 志气 骨气 底气培养 有理想 有本领 有 担当1(二)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的 “ 五 大 ” 核 心 理 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五大”核心 理念第 二 部 分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的 “ 五 大 ” 核 心 理 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 ,建立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01020304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05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理念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的 “ 五 大 ” 核 心 理 念(一)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二)

 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课程结构是以“ 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 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 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的 “ 五 大 ” 核 心 理 念(三)

 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突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有机整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相关主题。以学生的 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正视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强化规则、纪律、秩序、诚信、团结合作、冲突解决等教育。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的 “ 五 大 ” 核 心 理 念(四)

 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 统一建立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课程实施 遵循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形成 规律。一是 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 统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二是 突出学生主体 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设置议题,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涵养必备品格,增强规则意识,发展社会情感,提升关键能力,使他们在感悟生活中认识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向引领和学生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三是 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 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的 “ 五 大 ” 核 心 理 念(五)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结果 评价 要全面关注知识、情感和行为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日常品行表现。过程评价 要更加关注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增值 评价 要关注学生思想品行的发展和进步,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合 五评结合 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 五 大 ” 核 心 素 养 理 念 的 解 读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大” 核心 素养理念解 读第 三 部 分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 五 大 ” 核 心 素 养 理 念 的 解 读(一)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 应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二)“五大”核心素养01政治认同 ——思想前提02道德修养 ——立身之本03法治观念 ——行为指引04 健全人格 ——健康体现05 责任意识 ——内在要求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 五 大 ” 核 心 素 养 理 念 的 解 读核心素养解读 —①政治认同内涵:

 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表现:政治方向价值取向0102家国情怀 03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 五 大 ” 核 心 素 养 理 念 的 解 读核心素养解读 —②道德修养内涵:

 是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 于 心外 化于 行主要表现:个人品德 爱国奉献 明礼遵规 勤劳善良 宽厚正直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勤劳节俭 邻里互助0102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 相互尊重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03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 五 大 ” 核 心 素 养 理 念 的 解 读内涵:

 是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主要表现:核心素养解读 —③法治观念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010203权利义务相统一04守法用法意识和 行为05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 五 大 ” 核 心 素 养 理 念 的 解 读内涵:

 是指具备 正确的自我认知、 积极的思想品质和 健康的生活态度。主要表现:核心素养解读 —④健全人格自尊自信理性平和010203积极向上04友爱互助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 五 大 ” 核 心 素 养 理 念 的 解 读内涵:

 是指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主要表现:核心素养解读 —⑤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担当精神010203有序参与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培 养 目 标 具 体 内 容小学道德与法治的 培养 目标具体 内容第 四 部 分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培 养 目 标 具 体 内 容总目标—— 与核心素养培养相契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基本道德要求与规范具备基本规则和安全意识正确认识生命价值与具备理性和积极态度01020304具有责任担当意识和乐于奉献精神 05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培 养 目 标 具 体 内 容政治认同学段目标—以第三学段(5-6年级)为例1.初步了解国情,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与行动,形成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初步认识重要历史事实,了解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2.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及其意义,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成就感到自豪3.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积极践行。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培 养 目 标 具 体 内 容道德修养学段目标—以第二学段(3-4年级)为例1.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关心公共卫生。2.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懂得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支持与帮助,诚实守信。3.孝敬父母,尊重师长,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师长的辛劳。4.体验公共设施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利,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5.树立劳动意识,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懂得劳动光荣、劳动不分贵贱。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培 养 目 标 具 体 内 容法 治 观 念 学 段 目 标 — 以 第 二 学 段 ( 3 - 4 年 级 )

 为 例1.具有规则意识并学会遵守规则。2.了解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树立平等意识,互相尊重。3.知道法律能够保护自己的生活。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培 养 目 标 具 体 内 容健全人格学段目标—以第二学段(3-4年级)为例1.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珍惜生命。2.学会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对他人有同情心。3.能够识别消极情绪,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4.做事有耐心,在克服困难中增强自信心。5.学会适应环境的变化。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培 养 目 标 具 体 内 容责任意识学段目标—以第二学段(3-4年级)为例1.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承担家庭责任。2.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民主管理,有互助意识。3.初步了解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4.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共同家园,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节约资源。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课 程 内 容 及 呈 现 方 式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及呈现方式第 五 部 分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课 程 内 容 及 呈 现 方 式课程内容总体设置思路导向 —— 发展 学生的核心素养 01原点—— 成长中的我 02具体主题内容框架—— 自我认识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03编排特点不断扩展秩序渐进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课 程 内 容 及 呈 现 方 式课程内容主题设置基础 —— 道德与法治教育 01融入 02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强化 0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培 养 目 标 具 体 内 容分学段主题设置—以第二学段(3-4年级)为例五大主题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培 养 目 标 具 体 内 容分学段主题设置—以第二学段(3-4年级)为例针对内容的具体学业要求1.学生能够遵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掌握有关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基本常识和技能,初步学会调控情绪和与人沟通的方法,积极参加劳动和集体活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平等待人;2.能够了解家乡发展和国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感受革命故事所体现的革命传统意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到自豪;3.能够积极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强烈认同感。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课 程 实 施 建 议课程实施建议第 六 部 分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课 程 实 施 建 议(一)课程实施总的要求——八个统一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课 程 实 施 建 议(一)具体教学建议——四个实施原则立足核心素养,制订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 ,反映 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把握思想教育基本特征,实现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01020304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课 程 实 施 建 议(二)评价建议教学评价原则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0102坚持以关于促教03重视表现性评价 04坚持多主体评价 05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课 程 实 施 建 议(二)评价建议教学评价内容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状况学习态度0102参于学习活动的程度 03课程内容的理解应用水平 04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课 程 实 施 建 议(二)评价建议教学评价方法观察访谈0102作业 03纸笔测试 04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的 课 程 实 施 建 议(二)评价建议主要环节评价课堂评价作业评价0102期终评价 03

 感谢大家的聆听!

推荐访问: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 法治 新课标 道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