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学校特色发展及内涵提升3篇

时间:2022-09-21 14:20:04 来源:网友投稿

学校特色发展及内涵提升3篇学校特色发展及内涵提升 创建理想教育文化特色 大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查汗淖尔学校2011-2013年内涵发展行动计划(讨论稿) 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特色发展及内涵提升3篇,供大家参考。

学校特色发展及内涵提升3篇

篇一:学校特色发展及内涵提升

理想教育文化特色

 大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查汗淖尔学校 2011-2013 年内涵发展行动计划(讨论稿)

 一、 学校发展背景 (一)、 学校概况 乌审召镇查汗淖尔学校组建于 2009 年的 8 月, 是一所由原乌审旗第四中学和查干淖尔小学合并而成的九年一贯制汉授学校。

 学校坐落在毛乌素沙漠腹地的查汗淖尔碱湖之畔的乌审召镇区, 这里是昔日著名的“牧区大寨”, 又是现在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基地; 这里有悠久的乌审召庙文化, 又有高档的博源高尔夫球场……这里环境优雅, 气息宜人。

 学校现有教学班 23 个, 学生 923 人; 有教职工 105 人; 校园占地面积 6.5 万多平方米,建有综合教学办公楼一栋, 第二课堂活动楼一栋, 还有标准化的宿舍楼、 餐厅、 多功能报告厅、 灯光篮球场。

 查汗淖尔学校是全国创新管理改革品牌学校, 是自治区语文整改先进学校。

 2009 年以来先后被评为“旗级教学考绩评估一等奖”、“旗级教学管理先进学校”、“ 旗级综合督导评估先进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旗级教学质量先进学校”、“旗级管理先进学校”、“旗级优秀党支部”、“旗级文明单位” 等。

 (二)、 现状分析 1、 发展基础 查汗淖尔学校从 2009 年组建以来, 在旗委政府、 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 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 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势头。学校把 2009 年定为学校的整合年, 2010 年定为学校发展内涵挖掘年,2011 年定为学校内涵发展年。

 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 广泛征求社区、家长、 老师、 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于 2010 年初步确定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等各种活动方案, 并出台了 《查汗淖尔学校精细化管理手册》, 作为活动的制度保障。

 附:

 查汗淖尔 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办人民满意的农村牧区九年 一贯制学校。

 办学目 标:

 当教育试验的先锋, 创九年一贯制的品牌, 育全面发展的学生。

 育人目 标:

 以学生为本, 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尊重 学生在学习 中的主 体地位, 帮助学生夯实 基础、 发展能力、 体验成功, 使学生在品德、 知识、 技能、 智力、 特长和身 体诸方面获得发展。

 工 作模式:

 ( 1)

 讲效率, 精细化管理, 完善“整 分结合” 的管理模式, 即整 体规划、 分线管理、 分层落实 , 全员 负 责;

 ( 2)

 抓养成, 分层落实 , 构建“三全育人” 的德育模式, 即全员 、 全程和全面育人;

 ( 3)

 重 常 规, 课程改革 , 突出 “三个为主 ” 的教学模式, 即教师为主 导, 学生为主 体, 训练为主 线;

 ( 4)

 塑名师, 立 足课堂, 精心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

 ( 5)

 挖内涵, 提升品位, 建设具有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

 初步形成了 教书 育人、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的育人体系 。

 办学策略:

 以满意理念为先导, 以素质 推 进为表征, 以课程改革为动力, 以特色开发为攻略, 以精细化管理为机制, 以制度建设为保证, 以校本教研为依托, 以提高效率为目 的。

 教师队伍建设:

 立 足课堂, 精心打造一支“讲科学、 讲协作、 讲奉献” 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管理机制:( 1)

 实 施“整 分结合” 的和谐化管理模式。

  ( 2)

 全面实 施聘用制和绩效工 资制。

 校训:诚信 乐善 博学 多 思

  校风:崇 德 尚美 求真

 创新 教风:讲科学

 讲协作

 讲奉献 学风:会学习

  会合作

 会创新

  一年来, 学校遵循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 办人民满意的农村牧区九年一贯制学校” 的办学理念; 以“当教育试验的先锋, 创九年一贯制的品牌, 育全面发展的学生” 为办学目标。

 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 比如开设了以“珠心乐” 为首的十八种兴趣活动,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开设了以跳绳为主的全民健身活动, 大力倡导阳光体育运动; 开展了以“中华魂经典诗文诵读” 为主线的校园读书活动, 全力打造“书香班级” 和“书香校园”; 还成功

 举办了首届校园艺术节, 给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 创新自我的平台;借助少先队检阅仪式、 团员入团仪式、 升国旗仪式等, 进行理想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等, 这些活动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2、 存在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问题 (1)、 学校办学特色不明显, 有待进一步凝练与打造学校文化力,推动学校发展的张力与活力。

 一个学校文化的形成关键不在建立健全各种文化形式本身, 而在于努力打造和提升学校文化力, 真正使其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能源。

 强大的学校文化力源于优秀的学校文化在学校的成功体现。

 目前,我校还没有成体系的学校文化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 文化特色需要不断挖掘、 提炼、 充实, 不断更新其具体内涵, 从而使学校的发展更具活力与张力。

 (2)、 教师专业成长被动化、 专业发展不平衡, 师资队伍建设应努力跟上当前教育的发展 尽管学校始终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但由于一些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规划认识还比较粗浅, 少数教师仍存在安于现状、 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不求效率, 自我发展的意识还需要提升, 理性思考的能力有待加强, 因此也造成了学科与学科之间、 教师与教师之间发展的不均衡,个别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反思能力亟待加强, 造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被动化。

 同时我校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 他们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更多骨干教师的指点和引领, 所以, 就学校管理层面而言,学校应继续本着尊重人、 凝聚人、 发展人, 用人所长、 各尽其才、 整合力量的原则, 从思想上重视和评价机制上保障学校骨干教师更好地发挥作用, 进一步完善“名师梯队建设工程”, 让青年教师能快速优质地成长起来。

 同时作为骨干教师, 自身更应努力追求个性品质, 形成个人风格, 打造个人品牌, 真正为推动学校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尽一份应有的责任。

 立足课堂, 精心打造一支“讲科学、 讲协作、 讲奉献” 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3)、 面对办学压力的不断增大, 应继续加大学校软硬件的资金投入 随着时代的发展, 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也由于学生智

 力、 兴趣、 基础、 家庭环境的不同, 择校成为普遍现象。

 而与周边学校相比, 我校随着全旗学校布局调整、 撤点并校、 接纳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就读及地区经济的发展, 教育教学现代化设施设备明显不足, 这些都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在同等条件下, 家长有较多选择。

 这对我校的生源造成极大压力, 目前生源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为此, 学校必须竭尽全力, 排除一切困难, 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 实施跨越式发展,创实绩, 扩大知名度, 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与支持, 通过各种有效渠道, 不断加大在软、 硬件方面资金投入, 从而努力缩小与城区名校的差距, 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选择我校。

 (4)、 教学质量取得突破性提高有一定难度, 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应注重家长学校的培训力度。

 教学质量的提高应由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我校处于工业园区、 农村牧区、 外来务工人员相结合的乡 镇, 家长的职业参差不齐, 尤其是外来人口学生的家长职业大多不太稳定、收入不高、 学历层次较低, 缺乏比较科学的教育方法。

 家长中潜在资源对学生的发展不能很好的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很难得到家庭的理解和支持。

 这就使教学质量取得突破性提高有一定难度。

 所以, 我们在积极响应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真正落实“轻负担、 高质量” 的同时, 还应努力探索家校整合的有效途径, 做好家长学校的培训工作。

 二、 指导思想和基本依据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国家、 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旗委十三届七次全委(扩大)

 会暨全旗经济工作会议和 2011 年全旗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 以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 著名教育专家陈锁明教授的点评为依据, 立足于 21 世纪教育发展新的特点, 结合我校自身发展的需求, 以建设学校文化、 走学校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为重点,制订发展目标, 发挥优势改进工作策略, 从而实现社会、 家庭、 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著名教育专 家陈锁明教授的点评:

 查汗淖尔 学校的办学理念、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很细致全面。建议用最精炼的语句表达办学理念, 如:

 “放飞梦想”, 一系 列活动均围绕“放飞梦想” 而展开, 更何况校门口励志牌上 写着 “我们从这里起飞”、 校徽、 校歌都是放飞梦想呢?回去 以后将 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系 统化。

 三、 办学理念 复旦大学教授、 上 海巴金文学研究会会长陈思和曾说过:“千万不要把理想与普通人的生活分开来, 从简单的、 从真的生活中 站起;从原汁的生活中一步步地扩大自己的胸怀, 走进世界。”

 结合朱永新教授、 陈锁明教授、 陈思和教授的观点, 我们认为对新课程背景下理想教育的定位应该有新的认识, 我们意识到, 真正的理想应该建立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 理想不是空中楼阁, 不是遥不可及, 理想教育与生活应是密不可分的, 就眼前而言, 理想教育就是使学生懂得要“好好生活, 学会爱身边的人和事”; 就将来而言, 理想教育其实就是为做一个怎样的人树立一根正确的标杆, 也就是帮助师生确立正确的审美观、 价值观、 人生观。

 而这种对理想的认识与对理想教育内涵的定位, 正是与巴金精神——“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相一致的。

 对理想教育内涵的认识也使我们对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有了新的调整, 我们觉得以“理想教育” 为校园文化特色更贴切, 我们急需所做的不应是形式上的“提升”, 而是内容上的“降低”, 即真正打扎实这一文化特色的“基石”, 只有让理想教育回归学生、 教师生活和校园生活, 才能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富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 才能真正地让查汗淖尔学校的师生从这里起飞、 放飞梦想、 实现理想。

 我校注重以人为本, 自主、 全面发展, 结合学校理想育人目标——“以学生为本, 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发展能力、 体验成功, 使学生在品德、 知识、 技能、 智力、 特长和身体诸方面获得发展。!” 确立了“放飞梦想”的办学理念, 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 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 让学校走向名优品牌, 努力实现“当教育试验的先锋, 创九年一贯制的品牌,育全面发展的学生” 的办学目标, 让学校成为师生和谐发展之家园。

 四、 发展目标 (一)、 总体目标

 发挥好专家的引领作用, 深化学校传统资源研究, 彰显学校文化,突出办学特色, 张扬学校个性,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继续通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活动、“师生海量阅读” 等活动,促进“书香校园” 建设, 实现我校发展中“亮点更亮, 特色更特、 优势更优” 的崭新局面, 最终把我校打造为有“理想教育” 特色的、 查汗淖尔学校师生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家园。

 学校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定位于争取完成 1 个国家级创建项目、1 个自治区级创建项目、 2 个市级创建项目, 从而为学校成为鄂尔多斯一流、 内蒙古自治区知名的农村牧区九年一贯制学校而奠定扎实基础。

 (二)、 具体目标 1、 教师发展目标 浸润于 “理想教育”学校文化的教师应该胸怀理想, 有精神追求,并能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主动、 努力、 积极进取。

 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过程中, 自身教育理想价值得到实现。

 查汗淖尔学校教师的形象应该是:

 讲科学、 讲协作、 讲奉献。

 经过三年的努力, 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 2 名以上, 市级教学能手2 名以上, 使全校旗级教学能手以上人员总数达 20 人, 全校 30%以上的教师成为旗级以上骨干教师。

 同时, 努力培养自治区级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1—2 名。

 加强“十二五” 课题的研究工作, 大大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30%以上的教师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 平均每年在旗级以上发表(或获奖)

 的论文数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增加。

 2、 学生发展目标 重新对学生进行形象规划, 使查汗淖尔学校的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具有强烈的自律意识, 具有高度的进取精神和道德责任感;会学习、 会合作、 会创新。“崇德、 尚美、 求真、 创新” 成为查汗淖尔学校人的品质。

 3、 办学条件发展目标 继续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尽一切力量筹措学校发展资金。

 在现有的条件下, 按自治区要求高标准配齐理化生、 艺、 体、 科学各专用教室及内部设施。

 班班配备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 教师达到人手一台

 电脑, 以适应现代化教学办公的需要。

 加快学校塑胶操场、 专用图书馆建设的申报、 审批、 建设工作和校园绿化美化进程。

 五、 发展举措 (一)、 教师发展 在共同愿景引领下, 全体教师凝心聚力, 打造高绩效团队; 主动发展, 亮出自己的品牌特色; 团队协作, 实现群众的智慧共享; 学习反思, 提升自我的内涵品位; 完善个性, 形成独有的人格魅力; 外塑形象, 与学生学校同生共长, 让教师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实现生命价值, 体味职业幸福。

 (1)、 加强师德教育, 让每一个查汗淖尔学校的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 践行不平凡的“理想” 目标。“党、 政、 工、 团、 妇” 建立完善的师德教育机制,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 结合“创先争优” 活动, 让我们的教师“爱满天下”。

 (2)、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积极创建“团结、 廉洁、 开拓” 的好班子。

 要求干部严于律己, 加强学习, 在工作中解放思想, 管理创新。关注教师需求, 实行人性化管理, 努力在成就学校的过程中成就教师。

 (3)、 提供多元发展平台, 构建切实有效的校本研训网络:

 根据《乌审旗名师梯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篇二:学校特色发展及内涵提升

o u R N A LO FN A T l0 N A LA cA D 卧jY0 FE D U C A T l0 NA D M lN IsT R A T l0 N提升高校软实力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于光【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在基本实现大众化之后, 需要实施发展模式的转换, 由以外延式发展为主转向以内涵式发展为主, 从关注硬指标的显性增长转向致力于软实力的内在提升。

 提升高校软实力、 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

 弘扬大学精神, 繁荣校园文化; 明确办学定位, 完善发展规划; 坚持以人为本,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等。【关键词】

 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内涵式发展外延式发展软实力【作者】

 于光,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党委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副主任、 副研究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这是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

 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 有力地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

 但与此同时, 高等教育资源紧张、 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 高校之间攀比趋同缺乏特色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根据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我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要求, 高等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走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道路, 着力提升大学软实力, 不断破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增强服务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一、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的含义与界定本文所说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是以质量为主导的发展, 指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内外部资源, 挖掘现有潜力, 优化资源配置, 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提升师生综合素质, 提高办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突出特色, 树立品牌, 注重规模、 质量、 结构、 效益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主要着眼于学校软实力的提升. 要求提炼大学使命, 弘扬大学精神, 革新办学手段, 优化教育结构, 改革和完善学科及专业设置, 完善管理体制, 激发教育要素的潜能, 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内涵式发展相对应, 外延式发展则是以规模扩大为主导的数量式发展, 指通过增设新学校、 扩大招生规模、 扩大学校面积等措施来扩大高等教育的外部总体规模的发展模式。需要强调的是, 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内涵式发展并不意味着规模增长的停滞, 而是要实现以质量保证为前提的扩张, 其实质就是反对盲目的数量扩张, 反对把数量扩展作为主要目标, 要求在规模、 质量、 结构和效益之间实现均衡。

 可以说, 内涵式发展是一种均衡、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 是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二、 当前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19 9 9 年至今, 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20 0 6 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达到54 0 万人, 是19 9 8 年的5倍, 在学总规模超过250 0 万人, 毛入学率达到22%。

 这几年中,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 印度、 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其跨越式发展基本满足了进入新63—————瑟雹嘲国采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O U R N A LO F N A T l0 N A LA c A D E M YO F 印U C A T lO NA D M IN IS frR 栅0N世纪后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专门人才的需求①。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 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缺乏充分的物质准备, 办学的硬件设施和教育投入不足, 过于强调指标、 数量的意义, 采取的是以外延式发展为主的道路, 造成了一些结构不合理、规模畸形发展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高校扩招后资源紧张, 生师比例过高。一些高校扩招后教学任务繁重, 办学力量和教育资源分散, 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校舍、 教室、 实验室等必要硬件设施较为缺乏。

 同时, 生师比例过高, 高校教师负荷过重。

 学校正常的师生比例应当是14 :

 1, 但20 0 1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教育部直属7 1所大学中, 生师比达18 :

 1( 其中20 以上的20 所, 25以上的6 所, 有的高校甚至达到30 以上)②。

 过高的生师比例, 使得教师超负荷运转, 无暇顾及知识的储备与更新, 势必影响教育质量。2、 部分高校功能定位不清, 存在攀比趋同倾向, 尚未在各自层次和类别上办出特色。一些学校盲目提高办学层次, 扩大办学规模, 出现诸如专科向本科看齐、 师范向综合看齐以及专业重复设置、 纷纷追赶热门、 务求“五脏俱全” 等现象, 造成有限的教育资源分散, 使得很多高校没有特色或者找不准位置, 高等教育和就业市场需求结构性失衡, 影响整体效益的发挥。3、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 一方面表现为总量矛盾, 即人才市场总体上表现为买方市场, 高校毕业生超过了用人单位的需求总量, 毕业生难以被用人单位完全吸纳; 另一方面表现为结构矛盾, 很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但也有很多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 这主要是因为高校的专业设置对市场需求反应滞后, 高等教育和就业市场需求结构性失衡。基于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 高校应当在稳定规模的同时, 把工作中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 找准自身定位, 挖掘自身潜力, 提升师生素质, 加强内部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和学科专业设置, 立足自身实际努力办出特色, 即走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发展道路。三、 提升高校软实力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若干对策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是以质量提升为核国家教育行敢学院学报暖礤圜囝L一6 4心目标, 主要致力于高校软实力的提升。“软实力” 概念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上世纪9 0年代初首先提出。

 本文所说的软实力, 是指大学的整体精神风貌和内在品质, 是一种特殊的学校文化, 包括大学的精神品格、 办学理念、 发展定位、 教育投入、 人力资源、 学科专业设置、 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等, 属于大学的“隐性资源” 。学校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大学精神文化和管理制度层面, 它与内涵式发展目标相一致, 因而可以说内涵式发展就是通过提升软实力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模式。

 本文主要从大学精神及校园文化、 高校发展定位及特色、 高校管理体制三方面来探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对策。1、 弘扬大学精神, 繁荣校园文化, 增强高校的精神感召力和文化凝聚力。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 是约束大学行为的规范体系, 是一所大学体现出来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整体风貌, 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 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精神支撑, 它沉淀融合了大学在各个时期的精神风貌, 记载和延续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校的发展可视为大学精神的传承和开拓。

 弘扬大学精神, 有利于增强大学的凝聚力, 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进而提升大学的软实力。

 弘扬大学精神, 增强大学的精神张力, 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首先, 要总结历史经验, 提炼大学精神传统。

 大学精神传统是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历代学人的品格、 气质的积淀,发扬大学精神传统有利于激发师生的自豪感、 认同感和归属感。

 现在国内很多大学都已经总结出自身的传统, 如北京大学提出弘扬“五四” 精神、 西安交通大学提出发扬西迁精神、 浙江大学提出传承求是精神等等。

 其次, 要确立大学独具特色的形象标识体系, 包括校训、 校歌等等。

 大学形象标识体系是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 确立该体系有利于让大学精神变得可观可感、 入脑人心。再次, 要大力繁荣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 建设富于特色、 积极向上、 包容力强的校园文化, 有利于各类人才活力迸发和优势互补, 有利于培育广大师生独特的精神气质。

 最后, 还要大力建设和谐校园。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 

 校园的主体, 构建自由、 平等、 和谐、 互助、 合作的校园人际关系, 有利于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并不断孕育出大学精神新的内涵和时代意义。2、 明确办学定位, 完善发展规划, 凸显品牌特色, 构建高等教育的合理梯度。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表现出差异性和层次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表现出与市场要求相适应的层次性和梯度, 不同类型的学校具有不同的使命, 不能搞趋同求一, 不能都将“综合性” 、 “研究型” 、 “大规模” 作为奋斗目标。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校长柯享先生在我国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时指出, “制定大学战略目标的关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 ③。

 高校要在客观地总结、 评述学校发展情况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办学历史、 教育资源、 学科特色等确定合理的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 力求体现出学校自身的优势与特色, 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

 制定发展规划既要着眼学校长远发展的远景, 又要充分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 积极提供适合生源特点和发展需要的教育措施和手段。

 如研究型大学要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努力推进学术研究和知识创新, 着力培养创新性人才; 一般本科院校要着眼知识应用和成果转化, 着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 积极服务经济发展; 高职高专院校则要直接面向市场需要, 挖掘专项优势, 适应技术性职业岗位需求, 全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要使研究型、 复合型、 技能型、 应用型等各层次人才之间梯度合理, 使其学有所用、 各得其所。3、 坚持以人为本,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充分激发各教育要素的活力。学校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激发和增强人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前, 高校管理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造就富有时代气息、 包含自身特色的高校管理文化。

 首先, 在管理的理念上, 要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办学以人才为本, 以教师为主体” ④,将维护好、 实现好、 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高校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 在管理中建立民主、 平等、 和谐的人际关系, 形成强大的凝聚力●JO U R N A L0 F N A T IO N A LA c A D E M YO F 印U cA 丁IO N A D M 洲sT R A T IO N和“向心力” , 真正使每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地为学校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其次, 在管理的主体上, 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要提高管理队伍的业务水平, 强化管理队伍的服务意识, 打造高素质的服务型管理队伍。

 再次, 在管理的方式选择上, 要实现从过程管理为主向目标管理为主的转变, 学校对中层的管理应该坚持权责对等、 分权与授权适度、 严格考核与适度奖惩的目标管理原则⑤, 真正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最后, 在管理的职权分配方面, 要建立学校与院系之间合理的权力分配结构, 要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学校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战略性、 全局性的问题上, 允许院系在学校总的方针下根据自身的情况因地制宜, 真正使院系成为办学实体, 使院系的积极性和活力竞相迸发。

 口注释:①周济. 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奋斗一在教育部20 0 8 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N 】

 . 中国教育报, 2008一卜4.②潘懋元. 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刀. 高等教育研究, 20 0 3( 6).③蒋树声. 关于研究型大学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考田. 中国高等教育, 20 0 3( 2).④周济.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M . 中国教育报, 2007 —10—16.⑤刘新华. 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刍议Ⅱ 】

 . 教育与职业, 20 0 6( 18 ).参考文献:[ 1】

 王洪才. 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Ⅱ 1. 教育发展研究, 20 0 6( 13).[ 2】

 谢仁业. 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价值、 问题及趋势卟教育发展研究, 20 0 6( 13).[ 3】

 陈昌贵. 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四大策略Ⅱ 】

 . 教育发展研究, 2006( 13).【4 】

 李培根、 王恭南. 论大学的软实力【7 】

 .高等教育研究, 20 0 6( 12).【5】

 李化树. 论大学的软实力田.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 0 5( 4 ).[ 6 】

 申小蓉、 张翼. 对高校软实力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 0 7 ( 6).( 责任编辑王敬红)65——J磁圈目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篇三:学校特色发展及内涵提升

工业大学:

 以人为本 质量立校 坚持内涵式特色发展 学校党委和行政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以提高质量为生命线, 立足于学校发展实际, 依托学校较深的纺织行业发展背景, 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着眼于学校事业科学发展, 着力于“四个努力” , 确立了以“以人为本、 质量立校” 为核心的内涵式特色发展战略, 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 切实提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一、 明确发展目标, 努力建设具有特色的高水平工业大学

  科学的发展目标, 能够统一思想, 凝聚人心, 集聚发展力量。

 学校“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具有特色的高水平工业大学” 的发展目标, 提出在“十二五”时期, 坚持学科先导、 育人为本, 以促进内涵发展为核心任务,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突破点, 追求本科教育水平一流目标, 彰显现代纺织和产学研相结合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实现这一目标, 质量是关键。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不断提高质量, 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

 ” 学校按照这一要求, 把提高质量作为“具有特色的高水平工业大学” 的关键, 科学定位, 特色发展;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正确处理规模、 结构、 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搭建教学、科研和实践“三位一体” 的大平台; 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把教学、 科研、育人、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 创新体制机制, 为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适应社会能力。

 2010 年我校到位科研经费继续位居天津市属高校前列, 到位科研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比增长近 50%, 实现了新的突破, 张兴祥教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这已是我校连续四年获得国家科技大奖。

 坚持以提高科研质量

 办产业、 促教学, 以产业发展反哺科研、 教学, 产学研之路越走越宽, 2010 年我校科技产业实现销售收入 3 亿元, 其中膜天公司完成了改制, 正在创业板上市过程中。

 近年来, 我校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 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连读多年居于天津市属高校前列, 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先后获得“天津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称号。

 二、 抓好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三支队伍” 的整体素质

  提高办学质量, 关键在人。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 知识渊博、 科研扎实、 管理科学、 服务到位的师资队伍, 是提高办学质量、 提升办学水平、 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

 学校党委和行政重点抓好“三支队伍” 建设:

 (一)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科研和师德水平

  教育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都强调指出: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 没有高水平、 高素质的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

 学校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教师党员中,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 活动, 涌现出一批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 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 创造力和战斗力得到加强, 广大党员教师成为各部门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一面旗帜。

 学校高度重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学科发展需要, 大力引进学科优秀人才, 做到“引进来,用的住, 发展好” ; 注重内部挖潜, 积极为专业教师创造培训学习的机会, 充分发挥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双轮驱动作用, 强化人才梯队建设, 做到人尽其才; 注重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的培育, 积极开展各项教学评比活动, 调动了广大教师投身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被批准为2010 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 注重师德建设, 大力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 塑造良好师德风尚。

 (二)

 抓好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管理也是生产力。

 学校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抓手, 以处级以上干部为重点, 大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党委在每年初均以专题的形式制定该年度领导干部学习培训计划, 并采取学分制的形式强化学习培训。

 选派年轻干部到市委党校、 中央党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学习深造, 拓展视野, 拓宽思路, 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

 如, 按照中央和市委要求, 结合学校整体搬迁后遇到的新情况、 新问题, 学校党委于今年 10 月份开展“服务师生员工、 立足本岗创先争优” 活动, 围绕改进工作作风、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深入到基层单位调研。

 目前,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已大部分解决。

 另外, 学校按照“结构合理、 专职为主、 专兼结合、 相辅相成” 的思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 并开展专题理论研究, 设立学生工作研究课题, 不断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

 (三)

 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的能力

  学校在全校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 高年级学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 担任低年级的带班党员或学生班主任, 充分发挥他们的典型示范、 榜样引领作用, 负责班级党团建设、 日常管理等工作, 协助专职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 由于这些学生骨干与同学之间接触多、 易沟通, 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倾向, 已经成为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

 如自 2007 年以来, 我校就在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中开展 “创先争优” 活动, 实施党员带班工程, 取得了较好成效, 学生党支部和党员在学生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三、 提高育人质量, 努力实现人人成才和个性发展的相辅相成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 推进教育改革, 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 尊重个人选择, 鼓励个性发展, 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

 话也希望青年学生做到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

 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打造高质量育人平台, 努力实现人人成才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相辅相成。

 (一)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大力推进专业、 课程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首先, 调整专业布局, 突出传统优势学科的引领作用。

 学校抓住纺织学科的优势, 结合经济社会对纺织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瞄准现代纺织发展方向, 打破原有专业布局, 整合相关专业, 于 2011 年初成立了纺织学部, 做大做强优势学科。同时, 学校整合相关专业, 积极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纺织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光源与照明等 15 个专业进入天津市高校“十二五” 综合投资规划品牌专业建设行列, 复合材料与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物联网工程专业等 6 个专业进入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项目。

 在发展现代纺织的理念下, 学校专业布局日益科学合理, 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急需人才。

 其次, 突出课程特色, 构建三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

 基于“大工程、 协同创新” 的课程理念, 学校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形成了层次分明又相辅相成的三大课程模块:

 一是以文化素质教育、 学校特色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 国际化课程等通识教育为主的通识课程模块; 二是突出应用能力的专业课程模块; 三是实践课程模块。

 如:

 创业实践课程模块,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 通过开展实验室理财、 网络营销等仿真模拟体验, 开展社团活动、 创业竞赛、 创业大讲堂等第二课堂活动,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等方式, 打造多方位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开展创业实践教学,为学生未来创业提供历练, 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 我校“纺纱原理” 课程被批准为 2010 年国家精品课程。

 再次,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校以“打牢基础、 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为目的, 大力改进教学方法。

 要求教师要把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讲透, 让学生掌握牢;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鼓励他们敢于提出异议、

 敢于创新; 积极搭建实践平台,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让其把知识运用于实践。

 积极搭建智慧研究和竞赛平台, 推行基于项目的学习, 搭建多元化研究平台,鼓励教师带动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实现课内和课外教学互动, 激活和开发学生潜能, 提升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2010 年, 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校共有 3300 名学生参赛, 1 人获特等奖, 21 人获一等奖, 47 人获二等奖, 108 人获三等奖。

 (二)

 实施“特色计划” , 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这一核心,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 “卓越管理者培养计划”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和“国际交流开放计划” 试点工程,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良好平台, 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一是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

 学校在 5 个专业中分别设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实验班, 每班 30 人。

 选拔方式为新生入校后, 在自愿报名基础上,按照“入校成绩、 单独出题考试和面试” 的方式择优选拔。

 达到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中学历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可获得本科学历学位证书。

 在此基础上, 卓越计划实验班的学生要求在学四年时间不少于 200 周, 其中在企业时间不少于 40 周,即累计不低于 1 年获准毕业, 平均学分绩点超过 70 分, 大学英语通过四级, 并有能体现工程能力的标志性成果, 同时获得“卓越计划” 项目证书。

 二是实施“卓越管理者培养计划” 。

 结合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的实际, 按照一定方式与比例在本科一年级第二学期末选拔一批成绩优秀、热心学生工作、 有管理发展潜质的学生纳入培养计划。

 进入培养计划的学生, 需选修公共事业管理或金融学第二学位, 并由各教学单位安排指导教师和实践岗位, 采取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经过 3 年培育, 使学生成长为精专业、 强管理的高素质卓越管理人才。

 三是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

 进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实验班的学生单独开班, 列入本科招生计划, 并实现特色教学。

 如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实验班采取“本科生导师制” , 突出个性培养和柔性管理理念, 允许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跨年级、 跨专业选课,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 参与导师的科研, 接受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强化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班实施“一对一” 本科生导师制, 自二年级起可进入导师课题组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全面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提高科研能力。

 四是实施“国际交流开放计划” 。

 进入“国际交流开放计划” 的学生中, 第一、 第二学年, 在我校修读课程, 获得规定的学分、 成绩合格并在语言方面达到国外合作院校入学标准后, 可申请进入对方大学完成后两年的学习。学业完成后,符合双方学历学位授予标准的学生可同时获得天津工业大学和对方大学分别颁发的本科学历学位证书, 并可优先申请在对方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四、 完善制度建设, 努力为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 学校党委、 行政围绕“以人为本、 质量立校” 的发展战略, 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并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 为提高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为实现学生的人人成才, 学校先后制定下发了《天津工业大学学生学籍预警管理规定》 、 《关于开展“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工程” 的实施意见》 、 《天津工业大学本科生学生班主任工作实施细则》 、 《天津工业大学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 、《天津工业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项目和研究课题管理规定》等文件, 充分调动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作用,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实行学籍预警、 一对一帮扶, 关心学生、 关爱学生,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人成才提供了制度保障。又如:

 为激发学生个人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爱好特长, 学校先后制定下发了《天津工业大学“卓越管理者培养计划” (试行)

 》 、 《天津工业大学本科生转专业

 实施细则》 、 《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实施办法》 等, 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人人成才的基础上, 努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 使学生成长为“一专多能” 的复合型人才。

 今后, 学校将在初步探索的基础上, 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坚持走“以人为本、 质量立校” 的内涵式特色发展道路, 把提高质量作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命线, 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推荐访问:学校特色发展及内涵提升 内涵 提升 特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