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共生校企合作10篇

时间:2022-08-30 09:40:05 来源:网友投稿

共生校企合作10篇共生校企合作 ·112·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校企“双主体共生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共生校企合作10篇,供大家参考。

共生校企合作10篇

篇一:共生校企合作

iddot;112·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校企“双主体共生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理论,结合国家供给侧改革思路的全新模式。“双主体”是指校企共享、共建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校企双方人才培养优势,共同制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以达到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实现校企“共生”的目标,共同成长、发展和壮大。其中,电子商务专业由于其针对性强,易于结合实践领域的特点,取得显著效果 。一、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1. 电子商务市场的蓬勃发展。随着互联网领域的不断外延与生活网络化的快速扩张,电子商务持续呈现井喷式增长。2015 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高达 18.2 万亿,根据当前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考虑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的历史发展规律,预计未来五年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增速有可能在 20% 左右,到 2020 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将达到 37.7 万亿元。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跨境电商领域巨大需求,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互联网电商带来的领域大幅扩张,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领域的庞大电商市场未来预期。电商领域具备未来成为国家支柱性经济增长点的潜力与希望。2.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缺口增大。电子商务领域的迅速发展带动相关人才缺口放大,截至 2015 年,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 313 万人(不包括网络营销和物流),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超过 1800 万人。2016 年底,全国直接从业人员达 465 万,带动间接就业人员超过 2800 万人。以广东省为例,2015 年底,广东省电子商务企业占全国的 18.2%,排行第二,实战型网络零售和网络营销人才的缺口早已超过 10 万人,间接配套人才按常规 1 ∶ 3 计算,缺口 30 余万人,广东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年培养能力只有 3 万人左右。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本科院校侧重培养电子商务研究人才,中等职业学校侧重培养电子商务员类基本岗位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则侧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企业对第三类人才需求紧迫。3.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1)国际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欧洲电子商务协会公布的相关数据,截至 2014 年,欧洲有 103 所大学开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而在美国,1200 所大学中有 100 多所开设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发达国家在电子商务专业办学中普遍基于“悉尼协议”进行人才培养,如德国“双元制”、英国“学徒制”和美国“学工交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对侧重学生岗位技能训练,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已就业,带薪学习课程,课程根据企业需求灵活设置。(2)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截至 2015 年 6 月,我国共有 750 多所中职、高职、本科院校开设电子商务类专业,在校生约 15 万人。其中高职院校里,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双主体共生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与

  深圳头狼电子商务公司校企合作为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  李 先摘 要:校企“双主体共生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通过校企合作,结合实践培养人才的体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    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与深圳头狼电子商务公司校企合作作为一个较成功的案例,通过课程安排、教学体系、    实践实习等举措贯彻这一人才培养思路,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关键词:双主体 共生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7-06-0112电子商务专业以创业教育、创意教育为特色,擅长培育创业创新人才;上海商学院在其升本前的高职院校时期是国家电子商务课程标准主要制定院校之一,其电子商务专业是国家电子商务课程资源包的研发团队。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有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为特色的专业办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则与南京白下区政府合作共建电商产业园,以产业园的方式培养电商人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了功能完备、技术先进、涵盖全真和仿真的校内电商实训基地。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港口物流,形成以跨境电商为主的办学特色。不难看出,高职电商专业自其产生起便以结合实际、应用实践、服务地方为本质特色,具备良好的生命力与发展前景。二、“双主体共生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根据电子商务的相关特点与特色办学思路,在专业建设中必须注重校企合作的实效性,校企合作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逐步形成校企双主体互动双向嵌入。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与深圳头狼电子商务公司校企合作为例,“校企双主体共生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资源,共建共管,优势互补,校企共订培养方案,共管教学过程,共融文化氛围,以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这种模式逐渐成为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1.“校企共建共享”的人才培养机制。该校电子商务专业采取的是产学结合培养人才的方式,为行业与企业的生产提供服务,学校与企业、行业形成多形式合作、多方位互动、深层次延伸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企共建共享”的人才培养机制,促成校企一体化以学徒制为基础的“校企双主体共生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图 1 所示。该机制中校企双方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技术标准,校企共同确定专业教学标准,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图 1 “校企共享共建”的人才培养机制该人才培养机制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与以深圳市头狼电DOI:10.16534/j.cnki.cn13-9000/g.2017.0956

 网络出版时间:2017-07-06 18:41:24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9000.G.20170706.1841.180.html

 ·113··优化管理策略·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合作,新建“双导师制实施办法”“校企创新创业指导办法”“跟岗学习实施办法”,完善学生“课程替换办法”“校企师资队伍共享条例”“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制度。新增“管理与商务专业指导委员会”,隶属于轻工职教集团商务与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等活动,实现共建共享教学资源。2.“校企共建共管”的办学思路。该校通过改革校企合作机构,促使电子商务专业和头狼公司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专业教学管理办公室,与电子商务教研室合并办公,受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成员由专业教师和企业管理层共同组成,专业教学管理办公室负责学生项目化教学管理、项目谈判、项目实施和项目化教学绩效考核等任务。双方共同组建组织机构的办学思路更有利于结合一线职业实践思路,减少培养人才途径中的错误方向与引导。3.“三位一体”的校企双角色师资队伍。该校聘请头狼公司管理者、技术专家、业务专员为专业兼职教师,在校内和企业里为学生授课、进行项目实训指导。头狼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每周在校内办公或上课 2 ~ 3 天,企业有 4 ~ 6 名技术专员常驻校园,与专业教师承担培养学生的任务。同时,头狼公司聘请校内专业教师担任公司营运顾问进行顶岗实践,协助制定公司的发展和建设规划,参与公司项目开发,带领和指导学生完成实体项目。专业教师同时是企业的聘用员工和项目管理师,企业管理者、业务专员、技术专家同时专业的兼职教师和项目管理师,组成“双重角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以指导学生获得工作经验,为企业提供先进的理论指导。如图2所示,“三位”是指“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双师型”专业课教师、“能手型”企业兼职教师。“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三类人员共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带头人负责在专业发展规划上把握办学方向;专业课教师在教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企业兼职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必备的岗位技能,还要将非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教学穿插到专业教学的各阶段。这样形成的教育体系更有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与综合发展。图 2 双重角色、三位一体教学团队4.“一体化课堂”是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的统筹规划。头狼公司与该校开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如网络营销实战、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企业网店装修技巧、品牌策划与推广、企业网店经营与管理等,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置换。由头狼公司引进几十家品牌企业参与教学实训环节,派专业职员驻扎学校,教学内容涵盖所有实训课程,涉及企业品牌建设、品牌推广、营销策划、网店经营、网店美工、渠道分销等经营过程。采用校企一体化的课堂模式,一年级以“学校课堂 + 见习”为主;二年级以“学校 + 校内教学公司 + 头狼”为主;三年级第一学期以“头狼 + 校内教学公司 + 学校”为主,第二学期采用“头狼 + 其他企业”的形式,分组轮换,交替实施,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完善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5. 完善项目教学与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过程。该校根据电子商务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将头狼公司等企业的真实项目和案例引入课堂,优化课程内容,采取“阶梯递进”培养方式,校企共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如图 3 所示。图 3 项目教学与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6. 校企双方共同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校企双方调研电子商务职业岗位需求,以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导向,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为依据,对接电子商务企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开发、设计课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职场真实任务为载体、功能相对独立的项目化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在校企双方的学生和员工培训中共同使用,课程标准统一、考核方法统一。

 7. 共同搭建商业化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实践育人。2012 年,头狼公司提供 100 台电脑及相应的座椅和网络设备,学校提供场地,在校内建立“头狼企业电子商务托管项目演练室”“头狼企业电子商城运营室”,建立功能完善的现代商务服务中心的电子商城平台。校企共同建设的这一商业化实践教学平台按照企业真实项目管理方式开展项目化教学,提供企业的现实任务,实行全面绩效考核评价,企业侧重考核学生经济效益指标,学校侧重考核学生的岗位技能。校企双方还共同合作,打造特色教学资源,实现员工与学生同时进行网络视频和语音教学与培训,实现校企两地网络办公,以降低校企联合办学的成本,提高校企沟通协作的效率,加强企业员工与学生、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三、校企“双主体共生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的影响1.课程体系建立。通过校企“双主体共生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校电子商务专业以承担广东省教育厅“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与实践”项目为契机,对广东省 120多家企业、400 多名企业员工、30 多家中、高职院校、1400 多名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和中高职电商商务专业教师等方面开展调研,举行多场电子商务职业能力分析会,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工作人员 30 多名,对电子商务行业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根据电子商务职业标准以及企业岗位设置,将电子商务专业岗位群划分为运营、推广、客服、编辑设计、策划等五大类岗位(群)。通过岗位群分析,按照不同类别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归类、整理出工作项目 27 项、工作任务 128 项、职业能力 746 项。再通过对调研材料、数据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对行业需求、岗位设置、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等进行了分析,形成了一套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相对科学完善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如图 4 所示。这一课程标准受到广东省教育部门认可,成为广东省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办学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114·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图 4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2. 师资队伍建设。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建立了一支包括高级职称教师 7 人,“双师型”教师 8 人,全部兼职教师均来自于企业经理层或者管理层,为企业一线技术骨干的优秀师资队伍。计划培养或引进 2 名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名师、教学带头人或教育管理专家。实施“双导师制”,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作为导师,导师除指导学生学习外还要指导学生生活,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同时,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毕业校友到校为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举办创业沙龙,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3. 学生素质提高。从该校电子商务专业近三届数据来看,平均新生报到率为 91.3%;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高于 98%;平均就业对口率达到 82%;2014 届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4037 元)比 2013 届(3579 元)高 458 元,而 2015 届又比 2014 届高 29 元。努力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精神,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强。让毕业生享有较高的就业质量,基本工作能力和核心知识满足度高。4. 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该校电子商务专业组建校、系、教研室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架构,从制度、师资、实训、资源、环节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监控和反馈机制,并引入社会第三方麦可思机构参与评价,如图 5 所示。图 5 人才质量培养质量监控架构图依托学校自主开发的四大信息化系统,开展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一是通过“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调查”微信端定期评价应届毕业生在专业兴趣、就业信心、电...

篇二:共生校企合作

软性内涵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开启校企合作新篇章

 摘 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两大主主体,校企双方应该构建以软性内涵建设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培养输出的无缝链接,打造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标准;现代学徒制;双师型教师;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随着中国经济 20 年来的高速发展,中国超日赶美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引领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增长。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相关的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已经上升为国家的人才战略。今年6月23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任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国梦的坚实人才保障。职业教育已经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发展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关键与核心所在,是职业教育的一张名片,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实现鲁昕副部长提出“专业设置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职业教育三个对接的要求。

 2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vocational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2.1 校企合作双方的原生需求

 职业教育“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校企双方能够找到互惠互利、双赢共生的合作模式。从双方合作的原生需求看,校方的主要需求按照层级分为三层,如图 1 所示。

 (1)基础育人需求:通过产业对接,在专业设置、人才标准、课程体系、工业化实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企业形成深度合作关系,建立以企业岗位能力标准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高质量的就业出口,带动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打造良性的学校人才培养运营体系。

 (2)社会服务需求:在学校构建了良性人才培养运营体系的基础上,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人力资源输出的重要一环,为社会/行业/企业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技术支持服务、产品研发与制造等社会服务功能需求。

 (3)价值实现需求:学校作为区域经济中知识、技能和资源的重要集聚方,特别在所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政府/产业迫切希望学校成为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参与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规划、设计与人才储备、高新技术与产品研发等工作,实现职业院校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价值。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原生需求按照需求层级也分为三层,如图 2 所示。

 (1)人才获取的基本需求: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如何构建稳定、持续和优质的人才资源池和蓄水池已经成为优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校企深度合作,采用订单方式获取人才储备,实现了校企双赢的模式。

 (2)产业链资源整合与发展需求: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制胜关键在于产业链资源整合的平台能力,职业院校作为应用型科研、创新产品与服务重要的孵化区,已经成为各大企业争相合作的对

 象,实现校企在科研项目研发,生产制造基地互利合作,是在人才培养与获取基本需求之上,更加深层次、高质量的合作。

 (3)企业文化、管理实践输出价值需求:优秀企业特别是世界 500 强企业,除了输出技术技能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之外,更为核心的是输出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帮助学生快速从学生转变为企业人。

 结论:从双方的需求看,校企双方合作的互补性、互利性非常强,这是校企合作的最大源动力。

 2.2 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

 校企合作一直是职业教育发展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总体上近十年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经历了从“硬”向“软”的合作模式的转型和升级,如图 3 所示。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1)第一阶段:校企合作以建立工业化教学实训室和工业化实训基地为核心,解决职业教育教学环境与工业化生产、制造工作环境同步的问题。本阶段校企合作中,企业的角色主要是工业化实训设备销售,帮助学校建设工业化的实训平台和教学平台。这种合作模式相对层次较低,双方产生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化学作用不太明显。

 (2)第二阶段:依托工业化的实训装备和基地的物理基础,校企双方开展教学成果的转化,服务于职业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典型的校企合作方式:如企业订单培养。本阶段校企合作,已经开始从单一的实训装备合作向软硬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合作转型,双方合作的深度、广度、持久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3)第三阶段:校企合作以软性内涵建设为核心,双方建立稳定、长效和双赢的合作模式,包括人才标准的制定、基于岗位和任务的课程体系规划与设计、基于企业业务场景的实训与顶岗、创新型的“双师型”教师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共荣共生、应用型科研联合创新、大学生创业孵化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等,形成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下校企双方人才共育、价值共生、文化继承的生态环境。

 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正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快速演进的阶段。

 2.3 现阶段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十年来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晰的看到校企合作方面企业与学校间的边界没有被完全打破,职业教育还存在不少阻碍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与障碍,如图 4 所示。

 (1)校企人才战略与培养目标没有对齐:因为存在边界,校企之间在人才战略和培养目标存在没有对齐的现象,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培训、培养与学校的职业教育培养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这就造成了目前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之间存在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的差距,从而带来了目前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短缺的结构性问题。

  (2)课程体系与岗位要求滞后:因为存在边界,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并没有真正的作为学校相关专业规划与开发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程相对陈旧,无法更上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3)“双师型”教师数量、质量与运作机制不畅: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之一是我们职业院校的老师,需要我们的老师具备企业相关岗位的实践经验和项目经验,同时又能够把企业岗位技能、工作流程、职业素养转化为课程,传授给学生。目前主要的问题是企业工程师有实践经验和项目经验,但并不一定具备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的老师有教师的专业能力,但如何获取企业岗位经验和项目经验,并持续保鲜。这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和运作机制不畅等现象急需要破局的问题。

 (4)职业素养与企业精神/文化熏陶不足:我们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最终走向企业和社会,技能是他们生存的基本保障,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快速适应企业的岗位,适应企业工作环境、适应团队合作,适应企业的文化,助力学生职业发展。但目前我们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导致学生毕业到岗后,在职业素养、企业精神/文化方面距离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

 3 构建以软性内涵建设为核心的创新型校企合作

 模式(Build the creative cooperation mode based

 on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已经发展到第三阶段,校企合作以软性内涵建设为核心,双方建立稳定、长效和双赢的合作模式。如何彻底打破校企间的边界,构建校企人才培养一体化创新型“两对五共”合作模式,如图 5 所示。

 (1)校企人才战略对齐。

 (2)校企人才培养需求对接。

 (3)校企人才培养标准与培养模式共建。

 (4)校企人才培养与培训课程体系共接。

 (5)校企“双师型”师资标准与培养模式共创。

 (6)校企工业化实训/实践标准和环境共展。

 (7)企业精神/文化与校园文化共融。

 3.1 校企人才战略对齐与人才培养需求的对接

 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务必保证校企双方在人才战略上保持对齐,只有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高度一致,才能确保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培养结果不偏离,如图 6 所示。

 (1)企业战略的解码从公司愿景与使命→公司战略定位与目标→总体发展战略→组织管控与优化→人力资源体系设计,来保证整体公司业务持续发展与竞争优势。

 (2)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业务设计是校企人才战略对齐与人才需求对接的起点,企业通过岗位设计、岗位职业发展与任职资格标准制定、岗位新人招聘等核心人才获取与发展关键信息向合作院校进行导入。

 (3)双方通过成立校企合作专家委员会/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校企合作平台,根据企业导入的产业人才需求、岗位设计与变更、岗位任职与发展能力标准开展专业设置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修订,真正做到校企在人才培养的战略上和培养目标上的高度一致。

 3.2 校企人才培养标准与培养模式共建

 校企建立人才战略和人才需求对接的机制后,校

 企双方需要重点解决共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依托企业岗位要求,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图 7所示。

 (1)校企双方人才标准共建:依托行业协会组织或者行业标杆企业,采用国际通用的基于岗位任务能力模型的方法论,聚焦专业相关的企业典型岗位,进行岗位人才标准的共建,过程包括 JTA(Job Task Analysis)→岗位 Competence Model 能力模型建立→基于能力模型工作任务的 KSA(Knowledge,Skill,Attitude)分解→人才标准与认证体系建立。此过程中特别需要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在人才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2)校企人才培养方案的输出:基于岗位能力模型及工作任务的 KSA 分解,校企双方共同规划与开发相应的公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项目实践与定岗实训等课程体系;双方共同储备与培养专业的师资,形成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3)校企打造企业工业化环境下的实训与实践平台: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工程师教育,校企双方通过共投、共建的方式,构建基于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和项目场景的工业化实训环境,是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

 (4)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职业教育从古至今虽然称谓有所不同,但是核心是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制方式,如何继承传统学徒制,创新和构建可持续发展、可批量复制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是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1]。

 ①第一,基于岗位能力模型的人才标准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只有标准统一与固定,才是批量复制的前提。

 ②第二,工作任务导向的情境学习。知识只有固化到具体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中,才能够有效的转化为技能与经验,才能训练与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

 ③第三,“学中做,做中学”的行动式学习。校企双方需要按照成人“7 2 1”行动式学习的理论来设计与安排课程与教学,70%的学生实践课程与项目实训、20%学生自主学习与分享、10%的课堂知识传递。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的学习与项目实践,提升学生实际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④第四,“双导师制”项目化教学。在项目实训和定岗实践过程中,建立“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双导师制度。企业导师做好项目实践和定岗实践的技能和职业素养辅导,学校导师负责学生生活与学习方面的思

 想辅导,形成学校与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

 ⑤第五,“职业资格与学历”双证机制。校企双方通过人才培养的合作,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与训练,在毕业前完成相应专业对应的岗位技能认证,获取学历证明的同时,还获得行业/企业相关岗位能力准入资质,增强了就业的竞争力,拓宽了自身的职业发展。

  3.3 校企人才培养与培训的课程体系共接

 从个人职业发展生命周期维度看,每个技术人才的职业生涯都经历了从学生阶段的职业教育→新员工→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专家的历程,学生职业教育和企业员工学习与发展是个人职业成长的两个阶段,而且职业教育是个人迈入社会和企业的起点,个人职业素养的养成往往就形成于职业教育阶段,因此职业教育阶段的培养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至关重要。

 校企双方需要进一步打破校企间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边界,通过人才战略和人才标准的对接,在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课程体系规划和开发领域形成资源拉通、课程体系统一规划与开发、师资的共享,建立基于个人职业发展生命周期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实现终生学习的目标,如图 8 所示。

 3.4 校企“双师型”师资标准与培养模式共创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需要有丰富的现代企业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能讲授知识型课程又能指导企业实践类的项目化实训,“教师像师傅”“教室企业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1)“双师型”师资的定义

 在介绍“双师型”教师定义前,我们先介绍一下现代职业教育对于教师角色认知定义,如图 9 所示。

 teachers

 从上述的四个者的角色认知上,分别从教师与学生关系;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教学与研究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四个维度阐述了教师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应该承担的角色定位以及赋予的重大培养职责。

 培养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的最大特色在于“双师型”培...

篇三:共生校企合作

EO RY后经济时代职教校企合作如何共生共赢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新的转型期,呈现出后经济时代的典型特征。幢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强山支撑,也需监凶时而变。如果校企之间崮守当前的橙敞型合作而不进行制度性深层改的机制改革,我国经济的ar持续发展将太打折扣。经济转型期的合作主要的纠结点就是两个字——“ 利益” ,在过去的合作中,由丁制度性缺失、落实不到位和分配不均衡等困索.导致校盎合作发展巾出现了系州难咀逾越的鸿淘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利J *“ 利益” 这一杠杆的有救驱动,如何使合作中的备方利益相关者实现共生』b赢,是本文的丰要关沣点。后经济时代中合作是共赢的基础所谓后经济时代.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而言.M Ⅸ别干新经济时代的叫法。它综合包古了=大产业以&整个杜会形态的内容,更多关往于如何利用经济卡『杆米保持社会平稳发展是^类走向更高文明的标志狭义来46h- t ‘万方数据t t2011222■ 6M齐守泉石伟}说,它与知识经薪更相近,但更多侧重于技术.侧重于知识与技术为社会和i 皆发展所作的贡献。现阶段.我周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进人发展中的高原期.表现在以F儿个方面:经济的发展由低级的原始祝累期转向救益扩张期.』=业化由粗放型发展转向集约化阶段;由外贸出口主导的外向型经薪转向挖掘内潜的内需型经济:劳动成本的提高、产品质量的低F与“ 民工荒” 的问题开始凸显;企业厨需质量的提升与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相衔接.等等。这些瓶颈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鉴于后经济时代的社会背景,我倒工业发艟将由租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南开拓海外市场、外向型经济为辛转变为“ 内需型经济为主.在制造业中由中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延仲.这一系列经济发展片式的变化需婴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才,我国职业教岢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大碡技能型人_的冉敢渠道——挫证合

 :一卣世丁椭浅状卷潍八不r上使职业院校学生咒链能,J 堵养的於金州期‘ 正法景大限度优化¨ _.,导数r种撵济,t盎的恶性衍环毕幢培养的^才质鞋不世*证皿聘水到高技能人才这种结构性的盾使企业牛产的产品无法叫i d际知品悼竞争.企业教益下降删家经济.法株持高谴发腱大甚^员无充足f岗位就业.往经济&展速度减缓之衔生出一系列社台问题对此如何抓住职业教肯山经济发培捧高索质应用犁人d的有救途径一校企台作达一枉杆的关键支点_?这照利用博弈畦中的“ l N 徒刖境”圈作以下破解心徒斟境” 是博弈论里昂经典的例子之甚F经济学中H 扎m · nla目nI的Ri 捉艘设.两个l q诎{1为两十博弈片.他们都冉阿十选择——坦Fl 或抵档积打都虮rl 结果是都削8年;烈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如果j ! 有方Ⅲr1.则选掸坦nn々被释放.避扦抵赖的被削10年由于两^处于隔离的睹况下尤法串供.所“ 撒捐个体理性原则嘣十博弹方的目标是都要寅观fI身利益鲢太化l q此.他们都选择了坦山,而被列8年进种结果叫纳什均衡” m 此可蜘个人犀佳选择井非团体的娃件选择Ft有当他们冉晁备台怍的条件并觅讣台怍时才可“得到蛀烯时间的监禁结果所以.合忭足实现个人和团体利益最大化的盛佳选抒校食合作备斤杠利益驱动一l · 的纠结点职-m 教育的撤终l l 标星培养礼台需要的也川件技能删人才职业敦何的人才培莽日标决定r‘ 枝企合作力学模式是我H%l k救育发嘎的必然选择¨ 帕校证台*办学模式在发展巾所遇到的田境恃如。¨ 徒阐境” 各利益相关者型多是从自身角世j l j 蹬.看待合作中带米的9#益.酞乏一种整体的认议且有一定帕片晰性.使饺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准探^、有效地开展为更好地找卅挫企合作各片利益分配的均衡点.要对幢企台作一1-政府企业学忮i 十主要屡面的利益纠结点怍简要分析。N O62011 2 22v。cM 帆u帅聪ⅢcnE附科47万方数据

 政府膳面上性避社会和特稳定是政府撮关心的事情《中共中央黄十椅建社台t义和营社台若f亟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职qp教育作为教育领域中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十子系统,对同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绎济的腾E起若皂为重要的作用挫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成效直接影响着职业敦育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伽Ik产品的同际竞争力,影响若同家振若和民族复兴,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凼此,政府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企业雎面上.职H k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企_E是职业教育的坚强后盾.是职业教骨的虽终归宿.也是m l 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企业的棱心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表叫企业只有从教育中获利.d会主动支持教育j 在台怍中.企业可以通过完善的枝企合作机制为其技术人员提供直接的培训;学生凼为非商业途径获得了伽业的培训,而产牛对企业的归埘感.由此可以减轻企业岗前培训的各种压力,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教益。{的我蚓企业参与校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内在动力水足的朦凼很多,其中对台作办学是吾可以带沫预期利益的顾虑是其根埠所在。对此.企业f£转变观念,首先认识到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将枝企合作变戚一种自觉行为.积极推动枝企合作椿人有效地开展.建立谋求双赢的枝企合作长教机制=学校层面r.职业院校是学牛学习的主要场所肩负着挂能型人0堵养的使命与责任。凼此.学校应为学牛提供理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具备实际的操作挂能。当前职业院柱在资金实H 垃备教材开发师资队伍等方而有若难以克服的天然缺陷.拉证合作办学模式是宴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48■ · ■ ‘*t2011 2 22々6№::器器馨裂蒜篙落器#± f *tm &自tl $。础和保障。投企合作一片面可以有效解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建^起理实一体化培养体系.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崩位要求另一方面可眦有效解央职业院校设备投人不足,学生学习跟不t时代发展步伐的问题。因此.通过构建完善的校企台作机制,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足职业院檀的本质要求利益驱动下加强校企合作的对策纵观发达周家职业教育的经验.我Ⅱ怀难发现,利益机制是校企合作的最根本机制。德国的枝企台作之所以成功,周然屉多方面促成的结果+但利益机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它是建立枝证合作长教机制的根本要素南此,笔者认为.根据当前时代特征,结合利益1尊彝理论.可通过“ 下^式解央我国现阶殷枝企合作中的“ 冈徒出境”完善的组织协调机构是育旷提开展枝企台作,构建完善的组织伽调机构.加强桂证合作的规范管理+并建讧棱企之闻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同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鹤势。德同没立“ 产业合作委员会” ,建讧“ 产业合作办公岽” ,对企业和学校双方进行控制和监督.埘不依靠职业学校培养^_的企业增加一定的税收,同时,公布困教育水半骶而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学校名单,并减少或停止对其财政支持,“ 此来促进食业与学校间的相互合作在美国.也组建了产学合作的管理机构.这些机构根据合作的内容,符理范瑚各币相同但它” J 都涉及到合作教育的靠方面面.就合作项目而言,包括了研究开发^0培养的数量与规格课程设置、^员互派培养模式等各个片面:行业协全作万方数据

 为尢权t利的苹-片E恃各^∞台作发摊若管理和监恬ngm l 责.保征产一}:台作冉序进},血我恫nr“ 成^‘ 职qP敷岢々,-№发展联席会( 胁埘小组J接管理,阱啊教育劳动^事经济等相是部垂,制定科#台理的政黹措施,nn强对性企台作的监督和引导在‘ 融-l k教育’ J ,“ 、№敷雁联帝会f怫两小组)F可设:々一l k肝垃、课程标准剐定办公f}IH 暑院卣审、考核办、骨查办等.这衅酃¨ 可眦蜘柯部讣监督政肘的财政拨器弛t捌定毗业资格的杯准和专业学爿包帕枉利升执行相应的监管目慌政府强执行力是报本较企台作是。毕段、企业任各自不间利益基础上谋求共同利益寻求韭同发展的一种组织J 口式由于两荇隶属关乐和任务目标等的不同,仪淼他们自身去濞渊飙身利益及台n巾Ⅲ观的m l 题,是难m 宴现的政府n:为艘企☆n中的重要· “ 曲闪素之一.出硒过政策引导,组织梆调等强有力的#f施为柱企合作韫供运行机剐和保障体系其中t法、拨款税收等政策自0细化与落戈是构建筏伦合作长效机制的戈键首先,授证合作的法件体系需蜚进一步完荐枷关部『】懈泼免分就法律对保障郓促进吼业院幢与企业弁作的细节进行研究,修汀l嘶建扣关法律法规。职业教育巾的按企台作足一种多兀合作关系其R标是通过合作,蛮现共同利益最大化¨ 前的核企台怍多屉一利-橙敞型的民问活劬状态A理为学校头热企业一头岭加之在宴际操作过程巾,x愤权利的规定较为模糊双方租难建立起长期稳定H 也且利的合作机制阳此找同砖耵应肆№把政府时控企台作的侗导和芷持藩蜜到托休的法规、政策r.使棱证合作进^一种照性循环的状忐” 外.拨款税收的时政政策足政府{虽制力的H 十}方式时实i r幢个台怍的烈片希r财政}I的颅斜对证业可“采取减少税收进行进斗的时破忡补偿等片式.投恸其,I:敉企台作方m 讣n{普自所作为j f蟛夫订作~对此町以秉取“ “ ^双fI_+棘则,阳家投^静分( 利用蚶政支m 购鼻吱卅岗位业埘幢证台f1靠献大的伽Ⅱk减少税收) 企业投^一群分f企业拔.|{专项经赞用于学生宴爿和学校师资_}弃圳).1d时企业付出部分《让Ⅲ一部分岗位)学校付j J {一部仆f科研让利丁企业教师为证业培训作⋯贡献1.m 此推动枝企音作快速硅埭nr特续地垃腥.企业积极参与办学是美键职业教育的最终U 的屉培养符台企业需求的高级技能Ⅷ^才m I型达到过样的目的,离不开个_P在^片培养过程cp的积般参々发达闰家“ 实施饮企台作的过程rh都很雁视发挥企业的积撒性如德喇职qk教育对毕业生的能J J 要求由行业怫全统一一W 定在“ 取冗制办学体制下,证、【k不仪制订完善的培圳规划仳进々业理睦。o职业实践相结台,强化技能培养,In】凡提供觅分的J g训矩赀使学幢教学冉足够的物厦保障往英同缸J 堋为雇F直接参与制玎驯牡资格标准,参与对学校的许fJ r;主动与学控建m 台怍办学制度.提供宴训场地等由于种种原Ⅲ找丽企业参々办学的积傲性不高,时此.应加强引导。汁咒.转变企业观念使其认识剑位凭筝:姥培养出的人_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就狄是利益川题企业认为在枝证台f1巾僻不到什幺实惠.刊此uf“ 山政府主管揶门H{自1措建平舟,让企业进一步了解柱企台作长敏机制带柬的收益撮后是企业不怂承担州羔的责任企业赳心学生mr不熟悉宴m 、柏生产操作.描。l :匝世事故同时z影响盘业效益为难龟遮现象的髓牛.nf硒过棱证议疗在比期的台作中探索建^合理的赍“ 舟担和保障W 【制,专业课程建设是基础瓠【k建设和课程进臀越体脱蚺莽日自、帕瞳蓦方式旧外职,m 院校的埠程J f发和专业硅酯箍麒并方的利益课程世髓舟以就、№为导:【,J 的前提下兼顺学生的能,j 堵捧≮来米的牛涟盔展许多院枉扦班的课程l -坚是州向行业证业和R域U 々业和课型设置更多的强调『t川性和“ 宴用性” “ 就业为导H 的课书! 世咒满址丫企业对高拄能々门性人才的前求普暹课程的吐骨满足了学,£来来生涯发展.推顺r棱企合作扦方的利益,哉同的取-№院杖在F一步的曝程开发中应堪山吸引企业行业界的各々,使职业敷育醒程柴群化不仅根据岗位需要划j }蛮践课和理睦课的比例培养学牛l 。岗可用的职业牲能迂丌设营适忡课程,加强学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兼顾耳}1业教肯就业’ 膏人的双重功能.蒹顾企业应用型专J j 人才的胡人需求和节生职业乍涯发展.满足各疗|肯i 的利益诉求.幢企台作d能真正妊教瘦屉F占.n利盏蜊动^々基础l 校企台作一方想玺达到符自的目标即心家的旱{全也定局嘶企,m 自身的利葫最大化、职J 慵校高墟量的^才培养等.需要各方认浒后经济时代发展的特征.从整体利益H1发川司探索构建完善的棱企合作机制.培彝满足各打利益需求的新时朗高索质技能型^才.主动承担起实现旧家富强.R旌摄烬的贵任,进而推进我州各项事业的和l 自、稳定筮展,为同家nm 瞄骨的贡献圈i 黧瓣德;i 臻;嚣虢;嚣*、日m #目目Rm m *+$§ 日《★{qn#■ {;:筹嚣嬲黼慧翟娄;!!嚣N 0 62011722峨㈣帅1t慨m cⅣ_10}【49万方数据

篇四:共生校企合作

21 年 10 月·第 29 期 (总第 693 期)作者简介:李俊晶(1977-),女,江西南昌人,中级教师,从事物流管理研究。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非常重要的模式,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我国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在共生理论下校企合作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与学校之间在利益诉求方面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局面,实现它们之间的有机融合。在校企合作中双方的配合度越高,所得到的利益也就越多,校企合作是一种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的关系。高校与企业基于共生理论建立起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能够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一、共生理论在校企合作中的体现1.共生的内涵共生指在发展中将对方的特性和自己的特性结合起来,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从字面意思看, “共生”是两个或多个生物在生理上的相互平衡与依存关系,共生的本质指的是不同成员在生存和发展中的协商与合作的关系。“共生”作为生态学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利提出的,指不同种属生物生活在一起,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传递。之后,社会学家将共生理论扩展到社会学领域,在社会学发展中人与人的关系存在互补性及明显的利益冲突,斗争及妥协是共生的主要方式,社会发展使社会中的共生关系不断改善,并促进了共生理念的不断发展。2.高职院校共生现象分析高职院校在发展中的共生现象主要表现为政府、高职院校及企业在同一个共生环境中进行沟通与合作,使校企双方实现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双赢及相互促进,形成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生态链。在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共生理论中,共生单元、模式及环境共同构成共生的生态环境。校企共生单元主要指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构成的共生的基本物质条件。校企共生模式指的是共生单元之间进行合作的不同的方式。共生单元之间可以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并形成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双赢目标。二、校企合作育人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和企业是社会发展中共生关系非常明显的两个社会机构与群体。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企业能够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为自身未来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校企合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校企合作“表面化”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并非新鲜事物,但其在实践中并未发挥太大作用。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吸引更多学生来校就读,在校企合作方面展示了与很多知名企业合作的宣传牌,单从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来看确实非常吸引学生及家长,但从合作质量来看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内容。有的合作仅仅是安排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或者是请企业管理者来学校开展形式化的讲座,更有甚者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派遣到企业从事流水线工作。2.在校企合作中政府、企业和学校的角色出现错位当前,在校企合作中政府、企业和学校并没有建立共生机制,在实践过程中角色出现错位。首先,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参与动力不足,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认为没有必要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没有起到规划建设及监督指导的作用,仅仅是进行了模糊的定位。最后,学校的定位不准确,学校认为自己只是教书育人,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在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习分开,没有从企业需求角度进行人才培养。三、基于共生理论的高职校企合作发展路径1.搭建校企合作共生的平台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校企合作是提升教学质量及培养应用型人才非常有效的途径,并且校企合作也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学校要认识到校企合作基于共生理论的高职校企合作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李俊晶(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摘 要:共生理论,对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校企合作是当前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非常重要的模式。文章从共生理论视角对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创新及人才培养角度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搭建校企合作共生的平台,打造校企合作共生的模式,实现校企人力资源建设一体化发展。关键词:共生理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影响因素;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9-0026-02輦 輴 訝。

 。. .。

 。

 2021 年 10 月·第 29 期 (总第 693 期)对于学校教学发展的重要性,要创新教学理念,将教育教学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学校应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将企业辅助的模式转变为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多主体合作共赢的形式。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面搭建校企合作共生的平台,让学校的教育能够与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培养更加务实、技术水平过硬的人才。企业要从自身的发展考虑,配合学校完成对人才的培养,这样既能减少自身进行人才培养及人才招聘的成本,又能保证人才的质量。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之上,职业教育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政策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将校企合作作为对企业及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让企业承担起高职院校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比如,政府部门应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将校企合作的落实作为评价企业的一项指标,并给予企业适当的税收优惠。为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及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将当前各行业的发展、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等及时发布出来,以便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有效沟通的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2.打造校企合作共生的模式校企合作应建立在共生理论的基础之上,校企合作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和企业、高校之间的合作理念及合作关系。要打造良好的校企合作共生的模式,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积极发挥不同主体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优势互补,通过协同力量构建合作共生的模式框架。其次,政府部门需要在校企合作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政策的导向性,并基于人才培养需求让企业积极参与到技术人才的培养中。政府部门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关键力量,需要积极发挥其在制度上的优势,为校企深度合作创设良好的合作平台与环境。最后,高校要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体系的优化,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接起来,促进学校教学与企业运营同步发展和提升。3.实现校企人力资源建设一体化发展校企深度合作一定要建立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高校与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共同投资创建实训基地。学校可以在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而企业可以在实训基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训练。校企双方可以共同出资建设实验基地、科研工作室,依托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实战经验及学校在设施、教师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岗前培训、员工能力提升及继续教育培训,帮助企业解决员工培训及技术研究方面的问题,帮助学校解决实践教学难题,最终实现学校和企业在发展中的双赢。另外,高校和企业在发展中需要统一课程教学标准,共同确定课程内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这样,才能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企业运营发展的要求。四、结语总之,高职院校作为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为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为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融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企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及企业要基于共生理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共生的平台,打造校企合作共生的模式,实现校企人力资源建设一体化发展。参考文献:[1]刘超,冯春林.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校企合作共生系统建设研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2]李超锋.基于共生理论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01).[3]章晓明,南旭光.基于共生理论的校企合作治理模式创新研究[J].成人教育,2017(07).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Based on Symbiosis TheoryLi Junjing(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Nanchang 330000, China)Abstract: Symbiosis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promot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vocational college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mod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appliedtalents at the current st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iosis theory,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of innov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build a platform for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symbiosis, create a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symbiosis,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school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construction.Key words: symbiosis theo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coping strategy輦 輵 訝。

 。. .。

 。

篇五:共生校企合作

20 年 11 期 ·

 283

 ·学术论坛·基于“双元制”的校企合作共生机制研究 ■ 谭娅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重庆

 400000摘

 要:随着新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到来,经济方式也在以新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飞速变革的全球产业格局对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的职业技术人才就成了其中的关键一环。在世界范围内,德国和日本的职业教育一直都作为其他国家学习的对象和范本,德国的“双元制”育人体系也是我国职教领域的主要参考模式。如何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双元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助理占据教育系统里面半壁江山的职业教育更好发展,就成为了关键点,同时国务院在 2019 年 1 月引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来提高校企共同育人质量,这为“双元制”的深入发展增添了助力。关键词:双元制;校企共生;共生环境1. 双元制人才培养的内涵“双元制”源自于德国的职业教育培育模式,“双”体现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来源于两个方面:即以理论输出为主的专业学校和以实践操作为主的企业。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入学的同时就是企业招工的开始,授课教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提供,形成校企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在这种模式之下分别具有的身份是:普通学生、学徒、准员工;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职业院校、企业培训中心、企业这三个主体中切换。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复合培养,帮助学生完成以后在职业岗位上所需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以更好的应对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2. 双元制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双元制”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校企合作的形式上看,多以和企业之间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或者直接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来学校讲课为主,校企师资互换基本看不到,所以达不到整体化、长期性、渗入式、教学质量完全可控的效果;二是校企合作过程中以学校为主体的居多,忽视了同等重要的企业的主体地位,对于企业的实际人才技能需求得不到理想的匹配;三是“双元制”校企合作的制度不够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期执行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由此可见,要想真的推进双元制校企合作进入到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加强“双元制”校企合作的内涵,发展的深度,让企业和学校形成共生状态,互助互惠,真正助力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正是本文想要阐述的问题。3. 双元制校企合作共生机制的内容3.1 互惠共生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互惠共生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其实也算是一种定制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指在高职院校原有的优势基础之上,依据企业的结构有针对性的调整学科设置和培养方案,使之符合企业的变化升级,符合区域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整个过程中强调企业的主体育人地位和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特点,并且随着企业的改变而不断的进行调整。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必须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遵循企业对于人才的理论和技能兼顾的要求。这样的特别定制培养既是学生以后踏上成功求职路的前提,也可以减少合作企业后续员工挑选和培养的麻烦,同时也是职业院校改革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竭源泉。3.2 建立共生模式的师资队伍在“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来至于两个主体:企业和学校。大多数的校企合作在师资上基本奉行各司其职:学校的老师负责理论的讲解,企业的老师负责具体实践的操作讲授。要想达到校企共生的状态,来之两大主体的师资需要互换或者融合,企业的老师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了解,学校的专业教师也需要知道一线企业的具体操作情况。让外面的老师走进象牙塔,让里面的老师主动拥抱社会。所以,想要“双元制”达到最佳的共生状态,起关键作用的师资也必须有“双元”的素质。在校企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学校跟企业之间实行师资互换,延长互换时间,提升双方师资的能力和素质,更能激发学生对理论与实践学习的兴趣、热情,达到“双元制”培育的初衷。3.3 优化校企共生环境在“双元制”基础下的校企共生环境主要是指校企双方在育人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直接的间接的因素,包括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区域产业的发展规划、市场的状态、各类社会中介等。政府政策使这个共生环境中最主要的拉手和推手,不仅从顶层的政策法规设计可以针对学校和企业给出全新的评价机制,也可以在整个校企合作过程中协调和引导,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合理利用税收等手段制订有利于“双元制”校企合作的政策来提高参与企业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在整个育人过程中的主动性。这种和谐的外部的共生环境的建立有利于提高企业和高校在共同育人交互模式推进的深度、广度,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企业和学校的交流机制与创新演化,可以达到改善目前部分校企合作肤浅,流于表面的现象,以期形成一次合作到长期合作,再到多次合作,再到战略合作的良好共生模式。4. 结束语“双元制”校企共生模式人才培养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的主动力量,最大限度的挖掘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及能力,着力塑造“双方”的双元师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校企共生共存的理念是首要前提,这关系到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是否能够和合作的企业形成一致的发展目标,是否能够在双元制基础之上跟企业之间形成一套可以长久性执行合作模式。其次,要依靠适合的机制体制和政策等无形的力量,利用好外部的良好环境的推动力来构建校企共生生态,为整个“双元制”培育模式保驾护航。由此可见,要想真的推进双元制校企合作进入到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加强校企合作的内涵,发展的深度,让企业和学校形成共生状态,助力职业教育的长远的发展。参考文献[1] 蔡丽娟 .“产教融合”视角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瓶颈与解决方案 [J]. 经济研究导刊 ,2018(17):84-85.[2] 杨海峰 , 黄陈等 .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J]. 职教通讯 ,2018(8):1-4.[3] 刘建生.产学研合作模式再探讨——基于共生理论的坪角[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02-106.[4] 胡颖蔓 . 高等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09,( 11) : 25 -27.[5] 仲颖 . 借鉴“双元制”提升职业技术人才储备[J]. 检察风云,2018,( 01) : 40基金项目:本文是“基于‘双元制’的校企共生机制研究”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XJKTYB44作者简介:谭娅 (1986.07-)女,重庆万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篇六:共生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协议 护理校企合作协议(一):校企合作协议书

 校企合作协议书

 校方(甲方):

 企方(乙方):

 为促进校企合作与交流,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进学校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形成校企共生发展格局,本着双向开放、自愿共

 享和互惠双赢的原则,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及其子公司(######分公司)

 提供的基础电信业务、电信增值业务服务与乙方教学专业相结合,建成*****学

 院 td 数字化校园项目达成如下校企合作协议:

 第一条 合作项目

 包含但不限于如下

 1. 校内外实训基地及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

 2. td 数字化校园建设

 3. 物联网建设

 4. 驻校营销活动

 第二条 合作细则

 2.1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及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

 2.1.1 甲方引入乙方资金,采购设备组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验

 室,乙方根据甲方需求(详见 2.1.1 表)结合企业年度资金滚动计划的特点,分

 两年完成投资。

 (2.1.1 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2.1.2 由甲方选择专业教师参与 td 数字化校园及物联网建设的校区规划、

 技术方案论证、施工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乙方委派主管以上的专业技术

 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不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技术交流、座谈。

 2.2 td 数字化校园建设

 甲方对乙方的建设予以支持,乙方在校区内的光缆施工、设备安装不收取任

 何费用。免费提供场地供乙方天、馈线、地线使用。有义务执行校区安全保卫及

 学生管理制度,督促学生保护乙方投入资产。乙方必须文明施工,损坏校区财产,

 照价赔偿。

 2.2.1 td-scdma 网络建设

 乙方自投资金 400 万元对校区内进行 td-scdma 网络规划、选点、建站,

 2011 年覆盖率达到 100%,为甲方开办物联网专业提供现实场景及网络支撑。

 甲方提供 td-scdma 设备机房,以每月 5.00 元/平方米的收费标准收取房

 屋租赁费。设备用电按咸宁市供电局收费标准挂表计量,免收变压器增容费、电

 损等费用。

 2.2.2 wlan 无线局域网及有线宽带接入建设

 2.2.2.1 乙方自投资金 300 万元在校区内进行 wlan 无线局域网室内、室外

 覆盖,实现校区热点区域 2.5ghz-5ghz 无线上网,同时对校区内 18 栋学生宿舍

 进行有线宽带室内布线,实现学生宿舍有线宽带上网。

 2.2.2.2 甲方免费提供场地供乙方天、馈线及设备使用。设备用电按咸宁市

 供电局收费标准挂表计量,免收变压器增容费、电损等费用。

 2.2.2.3 在合作期内,甲方排除其他通信运营商在校区内进行 wlan 无线局

 域网建设及有线宽带接入。

 2.2.3 综合 vpmn 网建设

 2.2.3.1 乙方自筹资金 20 万元,为机房通信机房配置 ip-pbx 一台,提供校

 方程控电话学生实验现实场景及网络支撑,将乙方固定电话及手机组成综合

 vpmn 网,实现网内互拨免费,降低通甲方通信成本。

 2.2.3.2 甲方在与其他运营商合作协议期满后,终止使用其他运营商固定程控

 电话及无线商话业务。将校区固话接入 ip-pbx 综合 vpmn 网内,乙方提供原

 固话尾号一致的固定号码号段资源,月通信费用标准参照其他运营商前期协议。

 2.3 物联网建设

 甲方与乙方进行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合作,

 指定乙方为咸宁技术学院物联网唯一网络支撑商,包括但不限于校园一卡通、二

 维条码、各种定位系统、安防自控系统等自筹或引入项目的建设,所有物

 联网标准唯一选择 gsm 、gprs、td-scdma 标准。甲方对乙方的建设予

 以支持,双方遵循 2.2 相关建设条款。

 乙方为甲方开办物联网专业提供网络保障及学生实习现实场景,不定期

 组织专业老师参观考察。

 2.4 驻校营销活动

 甲方支持乙方在校区内进行经营范围内的驻校营销活动,在合同期内不收取

 第三条 第二条

 合作项目组织与实施机构设置

  双方合作建立在相互信

 任的基础上并按下列方式共同或分别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办事机

 构。

 1、甲方在乙方设立“ 旅游管理 (专业)生产实习基地”, 负责人姓名:

 ,

 职务:

  系教学主任

  ,联系电话:

 。

 2、乙方在甲方设立“人力资源培训基地”, 负责人姓名:

 ,职务:

 国

 内总经理

 联系电话:

 。

 第三条

 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责任

 1、甲方作为乙方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应利用学校的专业理论培训优势,

 根据乙方的需求有计划有目的的为乙方培训有关专业技术人才;组织实施企业员

 工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为乙方整体提升员工素质服务。

 2、根据乙方提供的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修改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适

 应企业需要。

 3、提前将每次实习的内容、人数和要求报予乙方;并协助乙方制定具体实

 习计划。

 4、委派专业教师与乙方一起共同管理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实习事宜,并不

 定期的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检查和督导 。

 5、聘请乙方一线技术骨干作为外聘专业教师,来校培训学生专业技能,并

 按甲、乙双方的约定为其支付相应报酬。

 6、甲方应为乙方优先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供乙方选拔和

 录用。

 (二)乙方责任

 1、乙方作为甲方的校外实习基地,应尽量满足和保障甲方学生的实习需要;

 按照甲方提供的实习计划,制定详细的实习内容和安排。

 2、负责向甲方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状况、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专

 业技能等信息;参与甲方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审订专业教学计划和各种培训计划。

 3、乙方应保障甲方选派专业教师到对乙方进行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每次时间可为 1 至 6 个月不等。

 4、对甲方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以保证学生能顺利

 完成专业实习。

 5、确保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发生工伤等意外事故,乙

 方应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执行,保障实习生利益。

 7、对甲方优秀毕业生做到优先录用,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当

 地《劳动合同条例》的相关程序,签订就业协议。

 8、乙方应确保本单位招聘及用工的合法性。

 (三)第三方(实习学生)的权益保障

 1、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甲乙双方约定按月以货币形

 式支付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

 2、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实行 8

 小时工作制,因工作需要安排加班的,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加班工资或安排补休。

 3、可享有在职员工同等的相关福利待遇,有保障工作期间人身安全、人格

 尊严的权利。因公受伤有参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规定的权利。

 (四)第三方(实习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1、必须严格遵守乙方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服从工作安排。

 2、若学生因个人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或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造成责任事

 故或人身财产损失,由当事人自己承担责任。

 3、必须按协议约定完成实习任务,否则实习成绩不予评定,并承担个人实

 习重修和推迟毕业的后果。

 第四条

 知识产权与保密工作

 非有特殊约定,合作双方个人知识产权成

 果一律归个人所有,职务知识产权成果归所在单位,双方合作开发的项目成果其

 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双方均有自觉遵守对方安全、保密制度的义务,合作过程

 中的所有资料不得用于非合作项目的其它用途。

 第五条

 违约责任

  本协议签订后,双方共同遵守,任何一方不履行协议,

 即构成违约,违约方负责赔偿全部经济损失。

 第六条

 免责条款

 1、由于国家重大政策调整导致不能履行约定事项;

 2、由于第三方非主观原因造成不能履行约定事项。【护理校企合作协议】

 第七条

 合作期限

  本协议合作期为 叁 年,即自 2009 年 5 月 1 日至

 2011 年 4 月 30 日。双方以互惠互利为原则致力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协议到期

 后可根据实际合作运行情况续签合作协议。

 第八条

 其它条款

 1、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友好协商或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

 有同等法津效力。

 护理校企合作协议(二):同济大学校企合作协议【护理校企合作协议】

 校

 甲方:地址:电话:乙方:地址:电话:

 企 合 作 协 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丶《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条例》丶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和教育部高【2001】3 号丶 6 号文件精神,以及我国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本着互利互惠丶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双方就校企合作的相关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丶合作宗旨

  双方积极响应教育部有关于加强培养多层次丶实用性丶复合型软件人才的指示精神,在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丶课程体系丶教材建设丶工程实践丶管理体制丶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实行校企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双方教育资源的优势,为我国软件和 it 行业发展培养更多的复合性应用型 it 人才。

 二丶培养目标

 按照现代化 it 行业对软件人才的需要,通过和企业的联合培养,开设新的特色专业,开创新的教育丶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学校获得实践经验,充分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企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力的优秀丶合格的软件开发人才

 三丶合作条件

 1.

 甲方以其校名丶校誉丶知识产权丶办学资质和教学管理等无形资产:校园丶校舍丶部分教学设备丶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师资等有形资产作为合格条件。

 2.

 乙方以其企业的品牌,荣誉丶知识产权;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师资,部分

 教学设施丶实习实训就业资源等作为合格条件。

 四丶合作范围

 1. 上海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it 高端培训中心成为

 校外实习基地;

 2.

 甲方丶乙方开展大规模实训合作;

 3.

 甲方丶乙方开展定制培养合作;

 4.

 甲方丶乙方开展联合培养【专业共建丶 n 1】合作

 五丶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 甲方为乙方进行制作授权牌,成为其指定实训基地;

 2. 甲方为乙方招生工作提供相关支持,有义务对学生进行乙方项目的宣传;

 3. 甲方对实训过程有参与丶监督权;

 4. 甲方学生须遵守甲方的管理规章制度;

 5. 甲方有义务维护乙方声誉,不得从事有损乙方利益和形象的活动。

  六丶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 乙方有权根据甲乙双方实际情况,与甲方共同协商校企合作有关事项;

 2. 乙方在招生过程中,被授权使用甲方相关设施进行宣传,必须提前将需使用

 的有关情况及范围告知甲方;

 3. 与甲方开展学生实训合作,为对口专业学生提供实训课程及实训项目,并为

 甲方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训硬件及软件环境支持;保证其提供的教学设备在实训过程中正常运行,并负责提供场地所需的用电丶网络维护人员丶环境卫生

 工作;

 4. 乙方负责学生在基地内的生活丶纪律和安全方面的管理;

 5. 实训结束,乙方对履行了所有手续丶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结业证书,并成为

 合格的实训学院进行免费的推荐就业;

 6. 乙方有义务维护甲方声誉,不得从事有损甲方利益和形象的活动;

 七丶合作有效期

 本协议有效期

  年,协议期满双方无异议可延续,协议另定。

 八丶不可抗力

 签约双方中的任何一方由于不可抗力如战争,严重自然灾害丶罢工或其他协议双方都认可的不可抗力原因而无法按期履行协议,则协议执行的时间由于上述时间的发生可作相应的延期或变更。

 九丶保密条款

 1 .

 本协议及本协议所涉及的文件丶文本丶往来函件丶会议纪要等,签约双方应严格保密,任何一方除为履行必要的法定义务外,未经其他签约方的共同同意,均不得以公开丶声明或以暗示的方式告知签约方之外的其他任何自然人丶法人以其他组织。

 2.

  因本协议的履行及签约双方的商洽接触等,任一方所掌握的对方的商业秘密丶商业信息丶及对方明确提出希望该方保密的非商业信息,任一方应承担保密责任,不得将上述信息透露给第三方,或未经对方许可而擅自使用,或许可第三方使用。

 十丶附则

 1.

 2.

 3.

 4.

 甲方:

  乙方:上海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it 高端培训中心

 (公章)

  (公章)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签章)

 (签章)

 日

  期:

  日

  期:

 本协议经甲乙双方法人代表签字加盖公章,并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生效。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甲乙双方如果发生纠纷,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甲乙双方均可向双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协议正本壹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副本五份,报有关部门。

 护理校企合作协议(三):2015 校企合作协议书

 第 1 篇: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xxx 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加强高校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借助于地方和企业的优势,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大空间,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甲方)与

 (以下简称乙方)在平等自愿、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同意建立合作关系,并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

篇七:共生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建设途径 ----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雷海艳 摘要: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

 本文描述了 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 分析了 校方、 企方对合作教学的需求, 提出了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需求分析 现状 途径 1 校企合作的需求分析 1. 1 校方需求分析 1. 1. 1 专业教育经费投入需求

 根据高职高专教学要求:

 “实践性教学不能低于教学总课时 50%” , 也就是说纸上谈兵、 黑板上开机器是不符合高职教学规律, 更不能培养出高技能专业人才。

 因此, 高职院校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实习、 实训设备设施的建设。

 市场营销专业要建设集实体超市、 网络营销、 仓储、 物流配送、 电话营销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习、 实训基地, 实训机房建设, 营销模拟软件购置、 营销对抗沙盘购置等需要投资上千余万元的经费, 但是学院经费有限, 投资不能及时到位, 直接影响到实训教学; 另外数据库、 POS 系统、 电话营销坐席、 物流设施、 电脑等设备的损耗、 更新速度也很快, 学院很难做到随时更新、 添置, 更难以做到与生产经营企业的现场同步。

 通过校企业合作, 校内生产性实习、 实训场所可由校企共建并采用股份制经营模式, 部分实习项目可直接到企业现场进行, 从而节省校方实训设备、 设施的投入。

  1. 1. 2 现场教学需求

 由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分布比较广, 大部分岗位都是与人(消费者、 社会团体、 同事、 领导、 供应商等) 沟通, 而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若采用固定的营销管理模式去面对不同需求, 所产生的营销管理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培养、 评价一个学生的营销管理能力。

 另外,学生的敬业精神、 责任意识、 团队精神在教室里是无法进行有效培养的, 只有经过实践磨练才能养成。

 通过校企合作, 企方提供现场教学所需的资源(场所、 实战专家) , 让学生置身 于企业的环境之中, 感受企业文化, 授受实战专家的指导,形成有效的营销思维模式, 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 1. 3 学生就业需求

 当前学生“毕业就待业” 的现象比较严重, 这与高职院校办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是相违背的。

 通过校企合作, 学生的专业实习可直接进入合作企业, 实现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确保学生毕业就能就业且能专业对口就业。

 2. 1. 4 科研成果转化需求 据某职业院校 2010 年度科研成果统计数据显示; 申报、 立项省级以上科研课题 10 余项, 课题结题 3 项, 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专业论文 100 余篇, 出版专著 5 部, 但成果转换率不到 30%。

 以上数据足以说明:

 职业院校虽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但由于校企双方不能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 导致很多科研成果只停留在论文或报告上, 不能投入企业应用, 不能取得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2. 企方需求分析 1. 2. 1 员工培训需求

  随着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及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新设备、 新工艺的采用, 社会劳动将逐步走向智力化, 现有劳动者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已普遍落后于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对企业现有职工进行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等。

 当前很多企业都在开辟网络市场, 希望通过整合营销(即实体经营与网络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来扩大市场占有率, 但是成功率不高。

 究其原因是员工缺乏网络营销技能。

 在此, 就必须培训员工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 网络客服能力、 网络订单处理能力、 网店美化能力等, 构建一支优秀的网络营销队伍。

 1. 2. 2 高素质人才需求

 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时经常抱怨:

 “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员工招不到, 不适合的员工遍地扫” , 无赖之余也只能将“不适合者” 先请进来, 然后再进行岗位培训。

 这样必然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增加, 更严重的是急需的岗位没有胜任者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校企合作, 企业将成为校方的校外实习、 实训基地, 校方将成为企业所需人才提供的摇篮。

 在学生实习、 实训过程中企业可以发现高素质人才并进行各项能力的训练, 可以优先录用优秀学生, 实现零距离上岗, 实现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

 1. 2. 3 高新技术攻关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产业梯度不断增高, 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增加, 对技术的需求就更迫切; 另外, 一些中小企业和乡 镇企业大多没有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 不具备自 我研发能力, 为了促使企业持续发展, 不断推出新产品、新的服务项目、 新的管理模式, 迫切需求高校能转让科技成果, 能与企业联合开

  发新技术和新产品、 进行横向课题研究等。

 1. 2. 4 利润最大化需要

  按照边际贡献原则, 企业的某些设备没有发挥最大产能必然导致设备闲置, 甚至无法弥补固定成本。

 通过“校企合作” 的方式, 应用职业院校的学科优势、 品牌专业优势、 人力资源优势等提高自身品牌的建立从而追求利润最大化。

 要校方提供科技成果或服务转化为产品, 尽可能的达到盈亏平衡甚至效益最大化。

 如:电信的 10000 号系统、 联通的 10010 系统、 移动的 10086 系统都集中在省公司,导致本地网相关系统闲置。

 在此, 电信企业就可以与职业院校合作, 一方面开发新的电子渠道服务项目 投入运营; 另外, 校企双方的人力资源与设备进行有效整合达到产能最大化。

 2 校企合作的现状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充分认可, 各高职院校也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 比如:

 专家咨询模式、 双师培训模式、 现场教学模式、 顶岗实习模式、 对外技术服务模式、 定单培养模式、 自建实体模式等。

 以上校企合作模式虽然取得了 一定的人才培养实效,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2. 1 校企合作对象不明确, 存在盲目性。

 高职院校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没有根据专业特点、 人才培养需求进行取舍, 存 在盲目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 合作企业能提供哪些方面的合作不明确,只要签定合作协议就行; 二是, 合作企业能否进行深层次、 长期合作不明确, 抱着合作一天是一天的心态; 三是, 合作企业能锻炼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不能准确定位, 能提供实习、 实训场所就行; 四是, 合作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是否有较大帮助不明确, 能完成专业教学计划中实习实训教学任务就行。

 如:

 某高职院校将营销专业的学生送到某某电子设备厂进行实习, 学生进厂后直接上生产流水线, 从事简单、 重复的手工操作, 没有在营销岗位从事营销工作, 专业技能没有得到半点训练、 培养。

 因此制造类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虽然也有营销岗位但是需求量不大且不能全方位培养学生营销综合能力, 就不应该列入校企合作选择对象,而应该选择商贸类企业、 营销中介企业作为营销专业的校企合作对象。

 2. 2 校企合作的出发点有偏差 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 的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应该是追求办学效益最 大化, 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就业能力、 社会服务能力等。

 现实中,

  有的职业院校“校企合作” 的出发点存在偏差。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 为了应付上级各项检查或项目申报的指标要求而“合作”, (例如:

 在精品课程、 精品专业、 示范性特色专业、 示范性院校申报或检查时都有校企合作具体考核要求)导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流于形式, 实践教学难以按计划付诸实施, 严重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是, 为了 从企业获得学生管理经费而“合作”, 导致合作企业所提供的实习、 实训岗位偏离营销专业技能培养的需求。

 三是, 为了追求合作企业的“量” 而“合作” , 导致每份校企合作协议除了 合作企业名称、法人代表有差异外, 合作内容均是标准化、 格式化的, 合作质量大打折扣。

 2. 3 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 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制度保障, 不能激发校企双方的合作兴趣。

 一是,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没有相关的法律庇护, 导致校企双方都难以承担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 二是, 政府没有将企业合作育人的支持力度与效果列入企业考核范围, 更没有出台对企业合作育人的奖励机制, 只凭纳税、赞助等论英雄; 三是, 相关部门虽然制定了校企合作的指导方针及原则, 但缺乏具体的、 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 更没有明确校企双方的责、 权、 利;四是, 校企双方虽然在形式上签定了 合作协议, 但是约束力和驱动力不强; 五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

 六是,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没有第三方机构提供协调、 监督服务。

 2. 4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校企合作的层次偏低, 深度不够。

 一是, 很多企业没有树立合作教育的思想,把培训学生视为额外负担, 因此只接纳学生来现场实习实训, 不具体安排企方老师进行岗前培训、 岗中指导、 岗后考核等; 二是, 欠缺产品开发、 市场推广、 横向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合作; 三是, 校企文化融合度不够, 没有将企业文化、 企业运行机制导入学生思维, 导致学生由“学生” 到“职业人” 的角色转化, 受到一定的制约; 四是, 校企合作短期行为比较明显, 当合作项目一完成, 合作关系也随之解除。

 如:

 节假日促销合作项目 。

 3 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建设的途径

  校企双方要以合作办学、 合作育人、 合作就业、 合作发展为主线, 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平台, 创新“校企一体、 共生共荣” 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3. 1 构建“三方联动” 运行机制

  “三方联动” 运行机制就是密切政府、 企业、 学校之间的联系, 实现校企深度

  合作。

 一是, 建立董事会制度, 增资扩股, 不断吸纳优秀企业加盟。

 董事会以商会或商贸园区和学院为主体, 商会会长或商贸园区的负责人担任董事, 加盟企业出任董事会成员。

 在校企合作运行过程中还要不断优化董事会治理架构。

 商会或商贸园区要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 负责设计、 监督、 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

 二是, 加盟企业以设备、 产品、 资金等方式入股共建集“经营、 教学、 培训、 研发” 于一体的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 成立由商贸园区、 企业、 学院三方代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 进行共同管理。

 3. 2 构建校企通力合作的利益机制 企业的趋利性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可建立有效的利益机制达到校企通力合作的目的。

 一是, 学校要把企业作为友好的合作伙伴和自身 利益的共同体, 竭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 二是, 实行弹性学制, 根据企业用人需要适时调整实践教学计划

 比如在“五· 一” 、 “十· 一” 、 春节长假期间是商品销售旺季, 企业迫切需要增加销售及与之相关的人员, 此时组织营销专业的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紧张的燃眉之急; 三是, 给于合作企业最先选择、 录用优秀毕业生的权力, 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四是, 教学资源要与企业共享, 为企业员工提升学历和职称服务, 为企业员工在岗、 转岗培训服务, 有效解决兼职教师“聘请难” 的问题。

 3. 3 构建校企深层次合作的激励机制

 一是, 校企双方相互兼职。

 行业专家可兼任学院的客座教授或专业建设指导专家, 以发放聘书的方式明确行业专家在校的身份并享受相应待遇; 专业教师可在企业的相关部门(企划部、 营销部、 研发部等)

 兼任职务, 接受企业管理, 享受企方同岗位人员的同等待遇。

 二是, 校企共建研发团队。

 将校方的智力资源与企方的实践经验有机结合, 不断研发新产品、 新技术, 确保企业可持性发展。

 三是,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 实训基地。

 校企双方共出人力资源进行共同管理,按投资入股的比例合理分配经营成果, 确保双方既得利益。

 四是, 在校方、 企方、 员工三方同意的情况下, 将优秀员工调入学院从事高职教育事业, 以促进“双师” 型教师队伍建设, 改善教师的知识、 技能结构。

 3. 4 构建校企健康合作的约束机制

 常言道:

 “没规则不成方圆” 。

 校企双方要健康合作就必须构建约束机制,明确规定双方的责、 权、 力。

 比如:

 制定校企双方相互监督制度、 实习实训基地

  管理制度、 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 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制度、 学生实习期间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等。

 3. 5 构建校企长期合作的情感机制

 梅奥在行为科学理论中指出:

 “企业员工不仅是‘经济人’ 还是‘社会人’ ,而‘社会人’

 是有情感的” , 因此在校企合作中不能忽视双方的情感需求。

 一是, 构建校企信息的交流平台, 随时发布校方动态、 关注企业的需求; 二是, 通过走访、 慰问、 联欢的方式让企业员工感受到校方的温暖; 三是, 不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 应用头脑风暴法解决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是, 尊重合作企业的实践教学成果,

 可申报教学成果奖, 实践教学效果好的方式方法可在校方大力推广; 五是,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要特别表彰行业专家、 企方实践指导教师, 使他们切身 感受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一员。

  参考文献:

 [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http: //www. doc88. com/p-18864339366. html [2] 袁月秋, 季黎. 关于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 . 北方经贸. 2007(1)

 [3] 雷体翠. 论校企合作中的资源交换[J] . 石油教育. 2006(1)

  项目来源:

 中国市场学会科研课题:

 高职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项目编号:

 BJB060049-CMC034)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雷海艳, 女, 1974 年 6 月出生, 副教授、 高级经济师, 在读硕士,研究方向:

 市场营销 联系电话:

 18973590096 邮箱:

 ddglhy@163. com 工作单位:

 湖南省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地址:

 湖南省郴州市郴州大道 8 号 邮编:

 423000

篇八:共生校企合作

17 卷  第 4 期 广 东 轻 工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Vol

推荐访问:共生校企合作 共生 校企 合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