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8篇

时间:2022-08-29 10:40:04 来源:网友投稿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8篇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22〕10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8篇

篇一: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陕政办发〔2022〕10 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 年 4 月 7 日

 陕西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 号)要求,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和公益属性,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以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重点,加强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向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

 度目标迈进,推动全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到 2025 年,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陕西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医学高峰高地。实施“秦跃计划”,支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积极落实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协议,争创呼吸、心血管、癌症、精神等专业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争取创建 1 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选择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作用、综合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医院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提高各地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承载能力,更好满足省域内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减少患者的跨区域流动。(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织密城市医疗服务网络。发挥三级公立医院或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含社会办医院、中医医院)牵头作用,与其他专科医院、康复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共同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为网格内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推进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医养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 2023 年底前,各市(区)城区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到 2025 年底前,城市医疗集团和网格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养结合服务覆盖所有市(区)城区。(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筑牢县域医疗服务基础。以县域就诊率 90%以上、基层就诊率 65%以上为目标,加快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基础强、技术精、服务好的县级

 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到 2025 年,全省 80%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院纳入三级医院管理。全面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县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统筹管理。将部分业务能力强的中心卫生院打造成县域内医疗副中心,逐步对建在乡村医生自己家中或租赁其他村民房屋的村卫生室进行公有化产权建设。到 2022 年 6 月底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覆盖 50%县区,到 2025 年底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网格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所有县(市、区)。(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临床专科建设。针对严重影响全省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薄弱专科及短缺专业,提升重症、心脑血管、呼吸(含尘肺)、消化、儿科、麻醉、老年医学科等临床专科能力,扎实推动省、市、县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建成省重点专科联盟。2022 年 6 月底前实现县级综合医院胸痛、卒中、创伤中心全覆盖。加强针灸、骨伤、肛肠、康复等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建设 10 个省级以上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50 个县级中医医院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完善全省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强化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落实,有效提升诊疗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进医学技术模式创新。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围绕重大疾病防控、重点人群健康保障、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等重点领域,加强应用基础、临床和转化研究。聚焦城乡居民多发病、常见病,以慢性病、地方病、尘肺病、青少年近视防控等为重点开展科学研究和适宜技术推广。强化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重点中医药科研院所及各级中医

 药重点研究室等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疗效提升、运动康复技术应用推广和“秦药”开发应用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主要用于对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省卫生健康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加快推广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无痛诊疗、责任制整体护理和运动促进健康等模式,积极推动无陪护病房试点。完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在全省分片区建设省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提升急救效率与能力。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建设 10 个中西医结合示范基地,推动脑梗死、慢性肾衰等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强化医疗机构药事服务管理,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推进公立医院总药师制度落实落细。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推动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强化公共卫生职能。支持部分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建设省公共卫生中心(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 5 个省级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支持宝鸡、铜川、渭南、榆林、商洛市新建 5 个市级传染病专科医院(或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 4 个市级传染病医院,保证每个市(区)都有 1 所达标的传染病医院。县域内依托 1 家县级医院,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加强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设置,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保障群众就医安全。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做实做细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全面提升公立医院疫情监测预警和应

 对处置能力。(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强化人才和信息化支撑作用。实施卫生健康人才培育计划,“十四五”期间,引进培养 200 名左右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中西医人才,培养 1000名左右学科带头人、3500 名左右中青年技术骨干、10000 名左右基层实用紧缺人才。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推动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在远程医疗等场景应用,构建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规范管理,坚守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底线。依法开展对药品网络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探索公立医院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省卫生健康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药监局、省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投入责任。

 各级政府要落实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等公共服务经费。落实对中医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以及康复医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县级政府继续按照编制数量将县级综合医院人员基本工资 70%以上和县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基本工资 100%纳入财政预算。对承担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医院,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公立医院新债源头控制管理,健全完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项目及债务审批机制,杜绝违规举债。审计机关依法对公立医院管理使用财政资金等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安排,合理制定并落实全省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出台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的具体政策。落实岗位管理制度,按照医、护、药、技、管等不同类别合理设置岗位,科学编制岗位责任书,实行竞聘上岗、合同管理,激励人才脱颖而出。增加护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 1∶2 左右。(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定向招聘政策。继续实行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政策。“十四五”期间,每年下达招聘计划 2000 名,其中不少于 30%用于乡镇卫生院;到2025 年,争取为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招聘 10000 名医学专业人才。(省卫生健康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持续抓好“两个允许”政策落实,合理确定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水平,原则上控制在同级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的 3 倍以内。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 60%以上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推动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和公立医院投入政策,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建立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公立医院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进行自主分配。允许医院自主设立薪酬项目,鼓励对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薪酬水平原则上不得超过本院职工平均薪酬水平的 5 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4.健全医务人员培养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

 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着力推进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强化老年、儿科、重症、传染病、康复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的培养培训,培育复合型护理人才。推动中医药师承教育规范化、终身化和制度化,建设 3-5 个省级名医传承中心,实施多层级师带徒项目,促进中医诊疗经验与中药传统技艺传承发展。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价标准,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突出实践能力业绩导向,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扎根防病治病一线。(省卫生健康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健全灵敏有度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医疗机构相关指标进行综合量化评估,对符合调价条件的及时稳妥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做好新增、修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工作,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优化公立医院收入结构,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检验价格,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在医疗收入中的占比。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开展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适时总结西安市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韩城市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分值付费(DIP)试点工作经验,并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广。到 2025 年,按 DRG 或 DIP 付费的医保基金占全部符合条件的住院医保基金支出的比例达到 70%。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总额付费政策,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引导医疗联合体更加注重疾病预防、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规范医保协议管理,明确结算时限,确保基金及时足额拨付。充分发挥国家、省级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杠杆作用,激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完善医保报销政策,促进患者有序流动,加快形成分级诊疗格局。(省医保局、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水平。

 1.健全医院运营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核心业务及人、财、物供给效率,建立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推动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以大数据方法建立病种组合标准体系,形成疾病严重程度与资源消耗在每一个病组中的量化治疗、药品和耗材使用标准,对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成本产出、医生绩效等进行监测评价,引导医院回归功能定位,提高效率、节约费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全省三级公立医院于 2022 年 6 月底前,二级公立医院于 2022 年底前,制定完成医院加强运营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科学制定医院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运用预算手段开展医院内部各类经济资源的分配、使用、控制、考核等管理活动,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公开医院预决算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级公立医院应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其他有条件的医院结合实际推进总会计师制度建设。(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覆盖医院经济和业务活动全范围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突出规范重点领域、重要事项、关键岗位的流程管控和制约机制,建立与

 本单位管理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办事、推进廉政建设、保障事业发展。加强成本...

篇二: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

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22 〕 31 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 年 3 月 29 日

  (此件公开发布)—1—

 山西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加快推动我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 〕 18 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坚持改革创新,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健康山西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二、主要目标以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积极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力争通过 5 年努力,我省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努力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2—

 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山西提供有力支撑。三、工作任务(一)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1. 努力打造省域医学高地。以省域死亡率高、外转率高的疾病为重点,加快补齐专业专科短板,提升省域诊疗能力,减少跨省就医。积极推进国家、省、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一轴四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轴”即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建设;“四中心”即在大同、长治、临汾、运城市各遴选 1 所三级医院,开展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以点带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与此同时,每个市积极探索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深入实施“136 ”兴医工程,项目化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要以“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一流成果”为标准,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疗技术攻关,全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一流医院和领军专科。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发挥省医学科学研究创新中心委员会的职能,整合医学创新资源,创新科研体制机制,优化医学科技人才、平台、项目布局。同步构建上接国家医学研究机构、下联基层医疗机构的协同创新医学科研架构,强化对重大疾病领域和主要病种的覆盖,力争攻克一批高精尖技术、共性关键问题,取得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责任部门:省卫健委、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3—

 2. 扎实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组建三级公立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统筹辖区内其他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资源,形成“以市带区、区社一体、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发展模式。落实分级诊疗,开展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做实做细做精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提高规范化医疗服务水平。(责任部门:省卫健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3. 构建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进一步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切实向医疗集团下放人事管理、薪酬分配、财务管理、基层管理、医保和公共卫生资金支配“五项权力”,激发改革活力,增添发展动力。强化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积极争取‘千县工程’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能力建设,每个市持续提升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的县级医院数量。发挥县级医院县域龙头作用,着力补齐专科能力短板,进一步健全一级诊疗科目,根据实际需求和技术实力逐步完善二级诊疗科目,强化核心专科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牵头医院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依托县医疗集团,统筹优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才、技术、设备、基本建设等资源配置,做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健康教—4—

 育服务能力,夯实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基础,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大力开展基层门诊、住院、检查检验、中医药、康复等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建立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制度,支持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能力建设水平。加强偏远乡镇卫生院急救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急救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医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和业务融合,做实公共卫生服务。发挥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团队的技术支撑作用,提升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责任部门:省卫健委、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医保局、省药监局)4.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健全分级分层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每个设区市建有传染病医院或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建设感染性疾病科。优化传染病救治床位资源空间布局,在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建设传染病重症病房。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床位(病区)应急腾空机制,按照编制比例设置可转换 ICU 床位,配备呼吸机等必要医疗设备,发生重大疫情时可立即转换。持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提高重大疫情应对能力。(责任部门:省卫健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5. 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落实中医药强省战略,每个设区市至少建成 1 个由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的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在三级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科、中药房,中医床位不低于总床位的—5—

 5% 。每个县设置 1 个县办中医医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按照不少于每千常住人口 0.85 张配置公立中医医院床位。(责任部门:省卫健委、省发展改革委)(二)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6. 加强临床专科建设。以“十四五”期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契机,着力推进我省临床专科建设,力争到 2025 年完成 10个专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基本覆盖临床、护理、医技各专业。加快推动前沿尖端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建立以领军临床专科、亚专科为单元的创新主体,集中优势资源攻关前沿尖端医疗技术。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建设临床专科,重点发展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儿科、麻醉、影像、病理、检验等临床专科,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持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持续推进省级、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高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在急危重症诊治中,加强卒中、胸痛、创伤、孕产妇、新生儿等五大中心建设,减少发病率,降低致死、致残率。开展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做优做强一批中医优势专科专病,带动特色发展。(责任部门:省卫健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7. 推进医学技术创新。持续推进“四个一批”科技兴医创新计划。提倡医工结合、医理结合,鼓励临床应用转化,分层分批挖掘约 60 名医学科技人才、培养约 30 个医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约30 个医学重点实验室、开展 150 项左右重大临床科研项目,产出—6—

 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实用型成果。发挥山西医学科学院龙头作用,积极开展医学技术创新。从大健康理念出发,加强人民群众就医需求较大的核心专科能力建设,在尘矽肺队列研究、重大传染性疾病溯源等方面加强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和知名企事业单位的互联,强化科技资源共享,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全省医学科技人才、团队、实验室、重大项目四位一体发展。支持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和省级中医院传承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各级各类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和设有中医科室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提高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诊治水平和临床疗效。推动原创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产出。强化科研攻关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支撑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主要用于对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的奖励。(责任部门:省卫健委、省财政厅、省药监局、省科技厅)8. 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和全链条服务模式。所有三级医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开展诊间(床旁)结算服务。开展医疗机构线上服务,提供在线支付、检验检查结果查询、住院清单查询等。大力推行日间手术,提升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开展精准用药,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服务。大力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强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强化基础护理,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7—

 促进,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推进产前筛查与诊断中心建设,支持妇幼保健机构开展月子中心、妇女儿童健康体检、儿童早期发展等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标准,强化向下转诊,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探索引入商业保险,提高保障能力。(责任部门:省卫健委、省医保局、山西银保监局)9. 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进一步抓好县级医疗集团“5G+ 医疗”试点工作。推进全民健康保障疾控信息系统与电子病历系统对接。推动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建立药品追溯制度,探索公立医院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责任部门:省卫健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三)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10. 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出台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性意见,明确责任,细化要求。建立由书记、院长牵头,财务部门负责,院、科两级负责人参与的运营管理机构。聚焦核心业务和核心资源,整合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系统和人、财、物等资源系统,建立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结合医保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 )付费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 )的实施,以大数据方法建立病种组合标准体系,形成疾病严重程度与资源消耗在每一个病组的量化治疗标准、药品标准和耗材标准等,对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 )、成本产出、医生—8—

 绩效等进行监测评价,引导医院回归功能定位。以降低平均住院日为抓手,提高运营效率,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构建公立医院日常考评监测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对医疗机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评估。融合法制宣教与实践,全面落实卫生健康法律法规,为提升医院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法治保障。扎实开展专题培训,促进医院运营科学、规范。(责任部门:省卫健委、省医保局)11.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出台我省公立医院全面预算制度实施办法,以医院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为依据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预算管理,从数量、质量、实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约束,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从 2022 年起,在编制预算时,将公立医院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各公立医院要做好财务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责任部门:省卫健委、省财政厅)1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要流程为重点,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强化内部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资产控制、会计控制、政府采购控制、信息公开控制等,防范财务风险、业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强化成本消耗关键环节的流程管理,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推广医院后勤“一站式”服务。省级公立医院审计部门在医院内部开展定期审计工作,做好评估评价,改进制度机制;聚焦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政府采购三年专项行动”,推动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依法合规。(责任部门:省卫健委、省财政厅)—9—

 13. 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工作抓手,扎实有序推进三级公立医院、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持续优化考核监测指标,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健全考核常态化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公立医院治理体系。改革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办法,以聘用合同为依据,以岗位职责完成情况为重点,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挂钩。完善城市医疗集团和县级医疗集团绩效考核制度,以提高服务积极性为重点深化基层运行机制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机制。同时,要加强队伍建设和行风建设,提高从医人员业务素质、职业操守,严格依法行医、廉洁行医。(责任部门:省卫健委)(四)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14.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并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有效衔接职称评审结果、岗位聘用、考核、晋升等工作,健全聘期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落实公立医...

篇三: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

妇幼保健院运营管理方案

 为规范并持续改进和提高妇幼保健院经营管理水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改政策和上级决策,按照医院制度,结合相应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运营管理原则 (一)依法依规经营管理原则。

 (二)“立足石棉、辐射周边”经营管理原则。

 (三)县人民医院统一经营管理原则。

 (四)院科两级经营管理原则。

 二、组织管理架构 (一)各机构和相互关系 1.妇幼保健院 妇幼保健院是独立建制妇产科、儿科专科性质县级公立医疗机构,由人民医院统一经营管理,法人代表与人民医院相同,人、财、物和经营管理全部由县医院统一负责。

 2.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 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为卫生与计划生育局下属独立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妇幼保健计生服务公共卫生机构,独立法

  2 人代表。主要工作职责是对县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监督、考核,对**卫计局负责,接受雅安市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市妇幼保健院)业务指导。

 妇幼保健院和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互不隶属,双方实行紧密合作管理模式,互为补充。县妇幼保健院对上(外)是**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的业务部门(科室),在县人民医院框架内独立核算管理。县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派员兼任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列席县医院院务会协调沟通相关事务,通过与医院公共卫生科、妇产科、儿科负责人联席会议方式开展相关工作,不负责妇幼保健院及下属科室具体的经营管理。

 妇幼保健院和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人员身份独立,人事档案归各单位;工作可双向流动,实行岗位管理,即按岗位工作分别执行相应的绩效和分配方案细则;财务独立管理,共用财产、物业、水电、劳务等,按实分摊成本,分别核算管理。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由人民医院托管,其预防接种门诊调整设置到妇幼保健院,与儿童保健业务统一管理。预防接种人员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派驻,执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和分配方案。预防接种门诊按协议分摊所用妇幼保健院房屋、资产、物业、水电、劳务(药房、收费医保)等成本。

  3 (二)妇幼保健院组织管理 1.行政设妇幼保健院院长 1 名,由县医院院务会成员兼任,负责医院日常经营管理综合性事务协调工作,设副院长 1-3 名,其中一名由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派员兼任,列席县医院院务会,负责对上(外)协调妇幼计生公共卫生管理相关事务。

 2.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在县委组织部和县级群团组织的指导下规范设置。

 (三)科室内部组织管理 1.妇产科和儿科 为县医院独立建制的临床类综合性一级业务科室。按大科制管理,即科室临床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统一行政管理,分专业组相对独立经营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由科主任、护士长、各专业组长等人组成科室管理小组,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2.其它科室 县医院本部有关科室设妇幼保健院工作组,派驻妇幼保健院方式经营管理。即麻醉科、药剂科、放射科、检验科、超声医学科、手术室、顾客服务中心、收费(医保)室分别设置妇幼保健院工作组,由相关科室统一经营管理。

 三、科室(专业)设置 (一)妇产科

  4 门诊设妇科、产科、妇女保健、孕产期保健、婚检诊室,住院设妇科、产科 2 个综合病区。产科院前急救由县医院急诊科统一调度。

 (二)儿科 设儿(内)科、儿保、预防接种门诊,住院设儿内(2 个综合组)、新生儿(ICU)病区。其中预防接种门诊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驻人员负责管理,服务内容包括新生儿(首剂)预防接种。

 (三)其它科室 药剂科设综合药房(门诊、住院),放射科设普放(DR)室,检验科设常规室和标本收(采)集窗口,超声医学科设 B(彩)超室,麻醉科、手术室设手术间(3 个)并与产房(2 个)统一管理(人员分别核算)。

 (四)窗口服务科室 设顾客服务组,收费、医保组。

 四、运营管理流程 (一)行政管理流程 由县医院行政职能部门按院内其它科室院、科两级管理原则编制,分别进入 ISO9001 体系文件和二级文件管理。

 (二)业务管理流程

  5 由县医院业务管理职能部门和有关科室确定,以无缝衔接为原则、医疗安全为前提、顾客满意为中心,分别按照相关医疗制度结合实际编制,进入 ISO9001 体系文件和科室二级文件管理。

 (三)车辆运输保障流程 县医院办公室负责制定、车队统一调配,两个院区分设固定上车点,相对固定车辆、时间和班次,负责两个院区间员工工作、物资配送、病人双向流动。

 急诊病人转运、医务人员急会诊(手术)、急(抢)救按应急程序临时安排车辆保障。

 (四)信息技术保障流程 设机房 1 个,同时作为县医院异地灾备机房,通过光纤与县医院中心机房及网络联接。使用与县医院完全统一的信息系统和相关子系统,并与妇幼保健计生系统互联互通。由县医院信息科统一维护、管理。

 (五)综合服务管理流程 消毒供应服务和卫生材料由消毒供应室统一负责,实行下收下送管理。药品配送由药剂科统一负责,制定内部库房和妇儿医院药房之间高效药品配送流程,保障妇幼保健院临床和其它用药。设备和耗材配送、维修由设备科(库房)统一负责。

  6 后勤服务外包管理流程。由县医院后勤服务外包方负责,在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制定两个院区统一管理的内部流程,由医院分管领导批准后执行并接受相应监管。

 食堂外包服务管理,按院本部方式设职工食堂、对外和自助食堂,统一外包自主经营,职工食堂接受工会、职工监督。

 五、绩效与分配管理 (一)执行县医院绩效与分配管理方案,实行院科两级管理。

 (二)建制科室(妇产科、儿科)按医院方案制定实施细则,报院绩效管理办公室审批后执行。

 (三)县医院其他科室派驻妇幼保健院组由所在科室内部原细则上调整执行。

 (四)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各科和专业组工作实际,县医院区别不同时期、公共卫生管理性质、专科建设需要,给予适当的倾斜,进行成本、单项工作和综合补贴,支持妇幼保健院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本方案经**公立医院管理理事会审议通过后报县委、县政府审定,由县卫生健康委发布,在运行中修改完善。

 2021 年 11 月 6 日

篇四: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

PR—2021—01059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湖南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的通知

 湘政办发〔 2021 〕 81 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湖南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 年 12 月 31 日 (此件主动公开)

  湖南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推动全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 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健康湖南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对公立医院发展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坚持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实际,围绕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分级分类明确功能定

 位、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强化工作指导和政策保障。

 坚持因地制宜。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需求和改革基础等,制定改革举措、实施路径和发展指标,按属地原则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不搞“一刀切”。

 (三)总体目标。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力争通过 5 年努力,在全省建成 30 家省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率先形成符合我省实际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实现省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构建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全省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人员薪酬中固定部分占比逐步提高,门诊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1.建设目标。牵头开展国际国内高水平临床研究,解决一批医疗领域“临门一脚”和“卡脖子”问题,推动医学进步,带动全省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单位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值力争达到 1.8,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值力争达到 1.5。平均住院日控制在 8 天以内,四级手术占比和技术服务性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力争达到 50%。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 5 级及以上。

 2.建设任务。支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开展国家卫生健康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质量发展医院

 试点。围绕精神、肿瘤、心血管病、创伤、神经疾病、儿科、骨科、呼吸、传染病、妇产、老年病等重点专科方向,争取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发挥湖湘中医优势,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加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救援队建设,推进陆空一体医疗转运与救治。

 (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1.建设目标。建成一批省级高水平医院,提升省域诊疗能力,实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值力争达到 1.3,平均住院日控制在 8 天以内,四级手术占比力争达到 35%,技术服务性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力争达到40%。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 5 级及以上。

 2.建设任务。依托国家级高水平医院的技术人才支持,规划设置若干个省级综合性和传染病、创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开展疑难重症等诊疗技术攻关,设立一批省级多学科疑难病诊疗中心,启动一批重大疾病诊疗技术创新项目建设。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全省建设 50 个国家级、300 个省级和 1200 个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10大中医优势专科,建立规范高效的多学科协作机制。

 (三)地市级公立医院(城市公立医院)建设 1.建设目标。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的牵头作用,每个市州至少建成 1 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城市三级公立医院的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值达到 1.1,平均住院日

 控制在 8 天以内,四级手术占比力争达到 30%,技术服务性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力争达到 35%。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4 级及以上。

 2.建设任务。按照网格化布局管理,组建由三级公立医院或代表本行政区域医疗水平的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医疗机构为成员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统筹负责网格内居民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固化地市级定点医院集中收治模式,各市州依托综合实力强的城市三级医院建成市级重大疫情救治中心。加强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强化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推进医防协同。推进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四)县级公立医院建设 1.建设目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县域内就诊率达到 95%左右。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值达到 0.8 左右,平均住院日控制在 7 天以内,三、四级手术占比和技术服务性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力争达到 40%。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 4 级以上。全省所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实现“二甲”全覆盖,50%的县人民医院、35%的县中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2.建设任务。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带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

 医疗服务能力。实施“强边”计划,支持湘赣边界等省际边界的县级公立医院建设,打造 5—10 个省际边界地区医疗服务高地。实施“强基”计划,重点建设急诊急救、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儿科、麻醉、康复、精神心理和感染性疾病等 11 个临床专科和中医特色专科,补齐县级公立医院专科服务能力短板。实施“强链”计划,依托大型公立医院,建设一批县级医院紧缺人才与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基地,提升县级医院能力,推进全省医疗服务同质化。加强县级医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和业务融合,推行终末期肾病等疾病“县治、乡管、村访”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医防融合等模式,强化县级医院对家庭医生团队的技术支撑,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县域内依托 1 家县级医院,完善重症、呼吸、麻醉、感染性疾病等学科建设,建设独立的传染病病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统筹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坚持由一位政府负责同志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统筹协调“三医”联动改革,强化部门协同,落实工作保障。

 (二)落实投入责任。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落实对中医医院和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

 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三)强化医疗服务支撑 1.加强临床专科建设。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建设临床专科,重点发展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儿科、麻醉、影像、病理、检验等临床专科和中医优势专科。支持高等院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开展前沿科技创新,建设高水平的临床学科。

 2.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健全覆盖主要专业的省、市、县三级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和控制体系。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降低重点病种和重点手术死亡率。持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提高重大疫情应对能力。加强用药监测与处方点评,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3.强化医学技术创新。加强国家级和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省科技创新计划,重点开展脑科学、重大疾病发病机理与防治、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器械等方面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加快复合手术、微创手术、介入手术、手术机器人等临床治疗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再生医学、精准医学、人工智能辅助医学发展。推动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技术创新,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特需服务,促进医疗新技术进入临床使用。推动医、教、研、产结合,打造医学科技创新应用平台与产业链。

 4.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推进预约诊疗与线上分诊,推行

 “预住院”、日间手术服务。做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推进建设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市、县全覆盖。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全链条服务模式,实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开展精准用药服务。

 5. 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采取新设或并购、重组等方式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发生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健全中西医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提升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能力。发挥军队医院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国家生物安全防御中的作用。

 6.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加强公立医院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推进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推进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融合发展。支持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推进智慧医共体建设,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健全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推动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建立药品追溯制度,探索推行公立医院处方流转。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国家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公立医院人员招聘、职称评审自主权,稳妥推进三级公立医院自主开展高级职称评审试点。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职称评定体系。完善岗位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公立医院医、药、护、技、管人员比例和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提高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占比。公立医院医护比逐步达到 1∶2 左右。

 2.改革薪酬分配制度。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建立健全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合理核定和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总量,合理确定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允许公立医院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自主设立薪酬项目。落实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主要用于对完成、转化该项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鼓励推行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

 3.完善医务人员培养使用政策。健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推动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落实“面向社会招收的普通

 高校应届毕业生培训对象培训合格当年在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在招聘、派遣、落户等方面,按当年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对经住培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要求。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加强老年、儿科、重症、传染病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的培养培训。加强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培训和向上级医院跟班学习,提升医务人员能力。持续实施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加大海内外高层次医学人才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和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对医疗卫生领域优秀青年人才申报省级人才工程予以适当倾斜。

 4.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价格科学确定、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政府定价和特需服务价格市场调节机制。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优化对技术成熟、临床疗效确切的新技术新项目和特需医疗服务项目的审核程序,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5.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推广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推进医疗康复、慢性精神疾病等长期住院按床日付费,门诊特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和中医特色的门诊、

 住院按病种付费管理。规范医保协议管理,确保基金及时足额拨付。建立健全综合考核机制,做好国家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使用常态化管理工作。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五)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水平 1.健全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公立医院法治保障。落实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建立完善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以大数据方法建立病种组合标准体系,形成疾病严重程度与资源消耗在每一个病组的量化治疗标准、药品标准和耗材标准等,对医院病例组...

篇五: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

园地 JINGGUAN YUANDI68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初步设计黄 艾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 武汉摘 要:本文通过理清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与经济信息系统的制度体系,运用整体、协同系统理论,构建现代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的框架,并提出实施路径。关键词: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的健康需求日益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央对医疗卫生和公立医院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工作部署,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2016 — 2018 年,国家相继出台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企业实施管理会计提供了指导文件,而针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制度建设尚处于研究阶段,制度层面尚未建立通用、规范的指引;各大公立医院从 2000 年开始开发的各类成本核算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绩效评价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投融资管理系统等,都是在探索利用管理会计方法进行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方面有目标、有方法,但在运营管理能力建设方面,各家公立医院的发展却参差不齐。公立医院的 HIS 系统、病案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一个个“信息资源岛屿”已经逐步通过数据接口连接起来,但它们的连接,并不是按整体、协调的搭建思想自上而下构建,从结构上缺乏整体协同性,容易造成系统数据的缺损和重复;从数据上缺乏统一性,容易造成系统的失真和内耗。通过建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将公立医院“信息资源岛屿”有机连接起来;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提高系统管理效率;建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为系统运行保驾护航。二、建立现代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的理论基础1.整体规划理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是对公立医院各类人、财、物资源的配置、消耗、调用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信息错误和效率低下是运营管理容易出现的两大问题,信息错误包括信息缺失、信息重叠、信息失误,信息缺失,直接影响计算结果,造成预测偏差;信息重叠,影响计算机判断,增加预测风险;信息失误,干扰后期人工判定。效率低下包括管理周期长和管理效果不理想,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是系统预测与人工判定的交互方式完成,系统与人工的契合程度直接反映管理效率和效果,重复、无效的人机交互,必定拉长管理周期、影响管理效果。基于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数据信息准确、人机交互友好的要求,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应遵循整体规划的理论要求,而不是单纯的多系统连接。公立医院应结合自身的机构特点,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以公立医院发展战略为起点,征集运营管理中各个组织部门的业务需求,用整体化的思维,设计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的框架。系统颗粒从粗到细,系统层级由面到线,再到点,系统流向从源头到末端,系统平台由基础到高阶,系统链接从简单到复杂。在此基础上建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是对运营系统的制度支持。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涉及各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标准 / 操作规范和经济管理制度 / 办法。从医疗服务角度,运营管理是每一项医疗服务的总和;从经济管理角度,运营管理是每一项医疗服务资源消耗的总和;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是各项医疗服务质量标准 / 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 / 办法的有机组合。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的整体规划必将直接影响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的整体性,两者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运营管理制度是基础,运营管理系统是实施;运营管理制度决定运营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运行可持续调整运营管理制度。2.协同理论管理学的协同理论认为,不同属性的系统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又相互配合的关系,协同理论认为,存在大量子系统的系统里,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子系统相互作用和协作,各协同要素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作业、协调配合、支配整个系统有序、稳定发展,可以使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或放大。协同还可以用于找出影响系统变化的控制因素,通过控制制约和干扰因素,进一步发挥系统内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采用自上而下的搭建模

 经管园地 JINGGUAN YUANDI69式,与之相连的数据源子系统非常多,其中有与医疗质量直接相关的 HIS 系统(诊疗、护理单元等)、 HIS 系统(药剂、医用材料单元等)、医技系统(影像、介入等单元)、手术麻醉系统、病案系统、医疗辅助系统等子系统,有与运营管理直接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物流供应系统、会计核算系统、成本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 oa 办公系统等子系统。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需要协同各子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同时规避各子系统及子系统之间产生的干扰因素。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既包括国家相关法规制度,也包括单位制定的相关制度办法。国家层面的法规制度,需要通过制定单位层面与之对应、符合单位实际的制度办法来实施落地,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中与运营管理系统协同的是单位层面的制度办法。所以,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内的协同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系统与制度层面的协同,包括制度对系统的引导、系统对制度的执行、制度对系统的指导,系统对制度的修正;二是系统与制度内部层面的协同,运营管理系统内部协同,包括子系统、功能模块等之间的协同,运营管理制度内部协同,包括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质量标准、操作规范等之间的协同。三、建立现代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的目标建立现代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整合公立医院各类信息资源,提高系统信息使用效率;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有效利用信息系统数据资源,提高系统预测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建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搭建并保障系统运行的持续改进与发展。以实现公立医院稳定、高效运转为目标,建立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成本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五位一体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模式。四、建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的框架及实施路径1.实施框架从下图的制度体系构架中可以看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与公立医院医疗质控制度体系是相互图 制度体系构架图

 经管园地 JINGGUAN YUANDI70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公立医院医疗质控制度是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的基础,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为公立医院质控制度提供保障与服务。它们共同构成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2.实施路径( 1 )系统构架。利用整体、协同原理及其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系统设计理念,理顺制度框架,先设计系统平台,再设计系统功能,将质量标准、操作规范、制度办法的具体内容嵌入平台搭建中。系统构架分为搭建系统基本框架、找出并解决系统信息化的制约点、全面需求征集、软件功能开发、建立标准化数据接口、网络信息传输、数据应用分布、系统管理与安全等主要步骤,在全面需求征集、标准数据接口、系统与安全等关键步骤,充分考虑制度体系的内容,将制度有机融入系统平台。制度体系与平台系统的结合,是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 2 )组织参与。为保证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成立由院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的运营管理领导小组,财务处牵头,公立医院信息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科室主要负责人等共同组成运营管理工作小组,制定相关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共同规划、设计、维护、监督运营管理系统运行。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是涉及到公立医院运营的每一个细小事件、每一个人的管理体系,是全员参与、全事项覆盖、全流程的管理系统。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是指引、规范公立医院运营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的工作指南,将制度写入系统,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固化流程、制定权限、划分职责、引导操作,是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程序、科学管理运营的最佳方法。( 3 )考核调整。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的构建与运行,遵循 PDCA (规划―实施―评估―调整)循环管理模式。运营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系统本身、系统内的子系统均处于变化状态,系统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各种联系。各类数据信息的交互、比对与调校,反应出系统的问题,经过持续的调整,最终使系统日趋达到一个有序、有效的境界。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需调整事项,集中反映在制度层面的,需对制度体系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制度与系统始终处于适应、运行、校正、调整的良性运转状态,制度是系统的考核基础,系统是制度的实施手段,运用 PDCA 管理模式是维持公立医院运营系统平衡与活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4 )目标实现。建立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成本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五位一体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模式,需要信息化系统与管理制度体系的整体、协同。管理制度是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和保障,信息化系统是管理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二者相互引导与调整,共同构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参考文献1. 贲慧 .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 中国卫生经济, 2018 ( 8 )

 .2. 王松山 . 数据中心在医院运营中的应用分析 .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 3 )

 .3. 倪君文,等 . 公立医院临床科室运营助理设置的探索与思考 . 中国医院管理, 2019 , 7 ( 39 )

 .(责任编辑:王文龙)(接 84 页)性和盈余管理也进入了我国学者的研究范畴,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也逐渐增加。李增泉、卢文彬( 2003 )基于 Basu 模型,选取 1995 —2000 年我国上市公司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相比于好消息的反应程度,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程度更高,这种反应的不对称就能很好地说明,总体上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是稳健的,加入规模和行业特征,结论不受影响。赵春光( 2004 )选取 1994 年到 2001 年我国 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四种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998 年以后我国上市公司谨慎性程度有所提高,他认为带来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由于实施了相关制度和加强了市场监管力度。当然,还有部分学者对计提应计科目时的会计盈余进行了研究。

 McNichols and Wilson ( 1988 ) 通过研究发现,当期利润数据很大时,管理层会采取多计提坏账费用的措施来使利润下降。

 Teoh , Wong , and Rao ( 1998 )则研究发现首次公开募股( IPO )的公司比同行业已上市公司计提的坏账准备少。参考文献1. 赵春光 . 中国会计改革与谨慎性的提高 . 世界经济, 2004 ( 4 )

 .2. AHMED , A.; B. BILLINGS; R. MORTON; ANDM. STANFORD-HARRIS “ TheRoleofAccountingConservatismin MitigatingBondholder-ShareholderConflicts over DividendPolicy andinReducingDebtCosts. ” TheAccountingReview,77 ( 2002 ) .3.ARENS , A.; R. ELDER; AND M. BEASLEY.Auditing and Assurance Servic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Ninth edition.UpperSaddle River , NJ: PrenticeHall , 2003.(责任编辑:刘海琳)

篇六: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健康建设为主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突出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提质量,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化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健全组织领导体制,坚持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医改,政府分管领导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统筹协调“三医联动”改革。

 坚持分类指导。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明确县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重点任务等,加强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城乡区域均衡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需求和改革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和实施路径,推动县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医防融合。坚持新时期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聚焦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提高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期预防、应急处置和综

 合防治能力,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三)总体目标。

 通过持续努力,力争到 2025 年实现县域医共体下医疗综合业务均衡发展,县医院发展方式以提质增效为主,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医疗服务结构更加合理优化,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得到根本改善,全民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重点任务 遵循《自治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21 年—2025 年)》 《自治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21 年—2025 年)》《县“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21 年—2025年)》,按照“常见病不出县、一般病在基层”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定位、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力争到 2025 年完成重点专科和县域医疗中心建设,确保县域内就诊率达到 95%以上,住院量占比达到 85%以上。

 (一)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1.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组建以县医院为龙头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成立医疗健康总院,明确功能定位,实行人员、财务、业务、信息、药械“五统一”管理,一体化运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2.实施县医院达标工程。县医院对标国家县级医院基本标准符合率达到 85%以上,推荐标准符合率达到 55%以上。

 3.推动医防融合发展。在县域医共体内开设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药物治疗咨询管理中心,引导医生、药品下沉基层;县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标准化公共卫生科室,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系统,提升院内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医防融合发展。

 4.推动临床专科建设。县医院创建 2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包括中医重点专科),加强急诊、感染、重症、呼吸、心脑血管、

 妇产、新生儿、中医等科室建设;每年遴选 1 个薄弱专科加强建设,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持续提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服务水平。

 5.加强对口帮扶。完善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工作机制,加强与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疗中心、厦门市第一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石嘴山市人民医院、宁医大总院、固原市人民医院的交流合作,每年引进三级医院学科带头人到县医院进行驻点帮扶,通过“传、帮、带”的形式提高县医院诊疗服务能力。

 6.实施县人民医院急救救治能力提升项目。新建门急诊综合楼 8600 平方米,配备必需的诊疗设备,重点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等救治中心建设。

 7.实施中医药康复提升工程。在县医院设置中医康复中心(科),加强县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医馆建设,达到县医院设有标准化中医药和中药房,妇幼保健院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有标准化中医馆,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目标要求。

 牵头部门:县卫生健康局 配合部门:县委组织部、编办、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 责任单位:各医疗卫生单位 (二)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8.提高便捷医疗服务。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预约诊疗服务制度;在县医院推行日间手术,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强化基础护理,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探索开展社区延续护理服务、家庭病床和居家护理试点;强化药事管理,确保药品使用安全;逐步推开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开展精准用药服务。

 9.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推进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依托固原市 120 调度平台和重大疫情院前应急转运体系,加强县医院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形成城市 10 分钟、农村 15 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有效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

 10.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建设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实现县域内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综合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落实《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综合医院实现率达到 90%;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电子病例和影像、检验、院感、物资、财务等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医院精细化的成本核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县医院电子病例应用达到 4 级以上标准、智慧医院达到3 级以上标准;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机构为主体,依托“互联网+”,深化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病例讨论等远程医疗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在全县所有村卫生室建成乡村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开展村卫生室星级管理工作,提高乡村医生诊疗水平。

 牵头部门:县卫生健康局 配合部门:县委网信办、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 责任单位:各医疗卫生单位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1.改革人事管理制度。落实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政策,依据公立医院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工作量、核定床位数等情况,加强人员总量及编制动态调整。深化公立医院“放管服”改革,充分赋予公立医院在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人员招聘、职称聘任、干部选用、业务发展等运营管理自主权,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县域医疗健康总院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编制分别核定,人员统筹管理使用。落实岗位管理制度,按照医、护、药、技、

 管等不同类别合理设置岗位,科学编制岗位责任书,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合同管理,激励人才脱颖而出。合理调配临床医生、护理等人员结构,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 1∶2 左右。县域医疗健康总院和公立医院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委任制、聘用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牵头部门:县委编办、人社局、卫生健康局 配合部门: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医院 12.改革薪酬分配制度。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提高公立医院现行工资调控水平,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 80%以上用于人员奖励,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控制在 35%—50%。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在核定薪酬总量内,可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自主设立体现医疗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项目,不同岗位、不同科室、不同风险程度、不同工作强度、不同专业类别人员间薪酬要有差异。探索实行公立医院和医疗健康总院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年薪制,探索职工目标年薪制。在对引进人才(柔性)、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等可以实行协议工资或项目工作制。

 牵头部门:县人社局、卫生健康局 配合部门: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县医院 13.健全医务人员培养评价制度。加强与对口支援城市三级医院的合作交流,每年选派不少于 5 名业务骨干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完成自治区分配的基层业务骨干到自治区级医疗卫生机构研修学习任务。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制度,加快培养一批复合型医学人才梯队。实施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县医院每年引进一名资深中医专家,建设“名中医工作室”;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中医馆”服务功能,积极组织基层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推广和使用,每年组织对基层中医药人员和村卫生室从业人员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到 2025 年乡镇卫生院开展不少于 20 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开展 10 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强化老年、儿科、产科、重症、传染病等紧缺护理专业队伍的培养和护士规范化培训,建设一批高质量护理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卫生健康人才评价机制,制定完善卫生人才职称晋升办法,落实“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晋升政策,根据医疗机构发展需要和现有人才结构,科学合理设定岗位设置比例。

 牵头部门:县卫生健康局、人社局 配合部门:县委组织部、编办、财政局、科技局 责任单位:各医疗卫生单位 14.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医疗机构充分参与、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统筹兼顾医疗发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调控医疗服务价格总体水平。支持医院优化医疗收入结构,在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强化医院精细化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同时,动态调整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到 2025年,县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达到 35%以上。

 牵头部门:县医保局、卫生健康局、财政局 配合部门:县发改局 责任单位:县医院 15.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开展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工作,加快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额付费、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公立医院合理提供医疗服务、回归功能定位。探索开展医疗康复、慢性精神疾病等长期住院按床日付费,探索建立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支付机制。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规范医保协议管理,明确结算时限,细化结算规则,确保基金及

 时足额拨付。落实全区公立医院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政策,落实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根据考核结果按规定比例拨付并主要用于人员绩效,建立合理用药、优先使用中选产品激励机制。规范医保协议管理,明确结算时限,细化结算规则,确保基金及时足额拨付。

 牵头部门:县医保局 配合部门:县卫生健康局、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公立医院 (四)提高医院运行管理水平。

 16.健全医院运营管理体系。推动公立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章程》和核心制度,整合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系统和人财物等资源系统,建立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以大数据方法建立病种组合标准体系,形成疾病严重程度与资源消耗在每一个病组的量化治疗标准、药品标准和耗材标准等,对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成本产出、人员绩效等进行监测评价,提高效能、节约费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促进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保障可持续发展。

 牵头部门:县卫生健康局 配合部门:县财政局、发改局、医保局 责任单位:各公立医院 17.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推动县域医疗健康总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依据国家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有关规定,以医院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为依据,以项目预算为基本单元,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预算管理,贯穿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考核等各环节,从数量、质量、实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对医院管理、资源分配、合理使用的有效约束,促进公立医院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完善公立医院全面预决算信息公开制度,定期

 公开医院相关财务信息,主动接受医院管理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和社会监督。

 牵头部门:县卫生健康局 配合部门: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公立医院 18.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和重大风险评估机制,以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要流程为重点,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强化院内审批、预算、资产、会计、采购、信息公开等环节控制,防范财务、业务、法律、廉政等领域风险。加强成本消耗关键环节流程管理,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二级公立医院万元收入能耗支出分别控制在 110 元以下。推广公立医院后勤“一站式”服务,探索车辆、供应、餐厅、保洁等后勤保障实行社会化服务。

 牵头部门:县卫生健康局 配合部门: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公立医院 19.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坚持和强化公益性导向,按照国家二级公立医院及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全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每年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标准,组织开展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社会利益、满意度评价等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偿、新增薪酬总量、主要负责人薪酬、职务任免等挂钩。县域医疗健康总院要建立完善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运行可持续、操作信息化、结果可利用,覆盖每个科室和职工的绩效考核办法,把医务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的必备内容,把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和职工薪酬...

篇七: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 2022 年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的通知 (鲁卫办字〔2022〕38 号)

 各市卫生健康委,委机关有关处室,委属有关单位、省属卫生健康事业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 号)和山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鲁医改字〔2021〕2 号)要求,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现就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做好 2022 年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任务通知如下。

  一、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党建责任

  (一)强化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设置,明确工作职责和议事规则,建立完善省联系市、市联系县(市、区)的上下贯通工作体系,打造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链条。各地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要强化职能发挥,摸清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基本情况,研究制定加强公立医院党建的年度计划,对市属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章程和党政议事决策规则等进行审核把关,指导抓好医院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定期向全省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报告工作进展。

 (二)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严格按规范设置公立医院党组织,党员数量超过 100 人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应当设立党委,党委书记、院长分设,党委书记一般不兼任行政领导职务,院

 长是中共党员的同时担任党委副书记。要结合实际认真修订完善医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建立健全书记、院长定期沟通制度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执行情况报告制度,推动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三)扎实推进“党建入章”工作。未完成“党建入章”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要在年底前全部完成章程修订工作。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有关要求写入医院章程,在章程中单列一章,明确党组织设置形式、地位作用、职责权限和党务工作机构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内容要求,鼓励探索建立医院党组织研究决定医院重大问题的制度机制。

 (四)着力夯实公立医院基层党组织。设党委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应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切实解决“大支部”问题,积极推动“支部建在科室上”,确保应建尽建、设置规范、调整及时、功能完备。强化“双培养”“双带头人”制度落实,“双带头人”比例达到70%以上。

  二、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五)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落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医院创建责任,强化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协议落实和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含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下同)建设工作,争取财政经费支持,指导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细化推进举措。开展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评估,强化优质医疗资源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区域诊疗水平整体提升。选择 2-3 个设区的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制定

 “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实施方案,“一院一案”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六)提升专科临床救治能力。实施临床专科能力“攀登计划”,打造以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为引领,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为核心,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为支撑的高水平专科集群,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持续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对市级财政重点支持的临床重点专科优先纳入国家、省级各类别专科遴选推荐范围。发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辐射引领作用,全部牵头开展专科联盟建设。年内启动部分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成效评估,建立动态调整机制。6 月底前“五个全科化”纳入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年底前争创 6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规范 300 个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和 111 个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建设,定期评估考核,进行动态管理。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达到 50%。组织推广不少于 30 项中医临床优势技术和适宜技术,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疫病基地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做好省级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和妇幼保健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

 (七)探索医联体中心药房试点。在全省遴选 20 个左右的县(市、区),开展县域医共体内中心药房工作试点,围绕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等内容,推进区域药品供应管理一体化,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强化药品供应保障。同时,积极探索城市医联体内专科用药联盟、用药衔接工作。

  三、突出绩效考核和财务管理,持续提升公立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八)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全面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2022 年考核范围覆盖至全部二、三级公立医院。建立常态化监测制度,定期对部分重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通报。各地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项目立项、薪酬总量核定、薪酬分配、财政投入、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等工作有效结合,引导公立医院落实功能定位,强化内部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公立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九)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山东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各项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分配管理办法。落实内部薪酬分配自主权,合理确定薪酬结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并重,适度提高固定薪酬占比。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结果与医院薪酬总量、主要负责人薪酬挂钩。确定高层次人才的具体条件,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

 (十)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落实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6 月底前,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合理控制线的指导意见,鼓励通过严控医院举债建设和购置设备、甄别各级财政按比例承担、分批分层降低公立医院长期债务、缩短医保经费结算周期等措施,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尤其是降低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方面负债,逐步减轻公立医院负担,使资产负债率有序下降至合理区间,推动实现收支平衡的医院占比进一步提高。

 (十一)协调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优化。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研究,建立我省医疗服务价格人才专家库,科学测算调价项目,逐步理

 顺医疗服务项目比较关系,推进价格动态调整,努力构建合理补偿机制。

  四、提升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十二)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健康“十四五”规划落实。推进全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继续实施“四个一”工程,完善省“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平台功能,普及移动端互联网便民服务,持续推动电子健康卡扩大应用。推进数字山东建设任务落实。

 (十三)持续加强智慧医院建设。高度重视信息化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协同效应,推动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实现智慧医院建设。大力推进预约诊疗、诊间结算、床旁结算、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便民服务。年底前,全省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平均级别分别达到 3 级和 4 级。

  五、加强组织保障,完善评估制度

 (十四)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把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年度重点任务,建立台账,加强督促指导和培训力度,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估评价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有机结合。5 月底前,要完成省和各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估评价,将评价结果与深化医改督查激励、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推荐以及改革补助资金分配等挂钩。

 (十五)落实主体责任。各级各类公立医院要切实履行改革主体责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完善制度、再造流程、优化配置等手段,有效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全省三级公立医院于 6 月底前、二级

 公立医院于 9 月底前,要制订完成医院加强运营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积极做好医保支付、药品耗材集采、疫情防控等相关工作。

 (十六)加强宣传引导。要及时挖掘、总结、提炼、推广典型经验,做好政策解读和信息发布,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努力营造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 年 5 月 7 日

篇八: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

县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县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健康 XX 建设为主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为动力,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突出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提质量,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化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 XX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主导。强化办医主体责任,健全组织领导体制,坚持由政一把手亲自抓医改,分管领导统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统筹协调“三医联动”改。

 坚持分类指导。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明确县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重点任务等,加强体系创新、技

 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城乡区域均衡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需求和改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和实施路径,推动县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医防融合。坚持新时期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聚焦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提高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期预防、应急处置和综合防治能力,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三)总体目标。

 通过持续努力,力争到 2025 年实现县域医共体下医疗综合业务均衡发展,县医院发展方式以提质增效为主,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医疗服务结构更加合理优化,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得到根本改善,全民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重点任务

 遵循《自治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21 年—2025年)》

 《自治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21 年—2025 年)》《XX 县“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21

 年—2025 年)》,按照“常见病不出县、一般病在基层”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定位、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力争到 2025 年完成重点专科和县域医疗中心建设,确保县域内就诊率达到 95%以上,住院量占比达到 85%以上。

 (一)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1. .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

 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组建以县医院为龙头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成立医疗健康总院,明确功能定位,实行人员、财务、业务、信息、药械“五统”管理,一体化运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2. .实施县医院达标工程。

 实施县医院达标工程。县医院对标县级医院基本标准符合率达到 85%以上,标准符合率达到 55%以上。

 3. .推动医防融合发展 推动医防融合发展 。

 在县域医共体内开设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药物治疗咨询管理中心,引导医生、药品下沉基层;县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标准化公共卫生科室,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系统,提升院内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医防融合发展。

 4. . 推动临床专科建设。县医院创建 2 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包括中医重点专科),加强急诊、感染、重症、呼吸、心脑血管、妇产、新生儿、中医等科室建设;每年遴选 1 个薄弱专科加强建设,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持续提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服务水平。

 5. .加强对口帮扶。

 加强对口帮扶。完善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工作机制,加强与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疗中心、厦门市第一医院、自治区医院、石嘴山市医院、宁医大总院、固原市医院的交流合作,每年引进三级医院学科带头人到县医院进行驻点帮扶,通过“传、帮、带”的形式提高县医院诊疗服务能力。

 6. .实施县医院急救救治能力提升项目。

 实施县医院急救救治能力提升项目。新建门急诊综合楼 8600 平方米,配备必需的诊疗设备,重点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等救治中心建设。

 7. .实施中医药康复提升工程。

 实施中医药康复提升工程。在县医院设置中医康复中心(科),加强县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医馆建设,达到县医院设有标准化中医药和中药房,妇幼保健院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有标准化中医馆,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目标要求。

 牵头部门:县卫生健康局

 配合部门:县委组织部、编办、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

 责任单位:各医疗卫生单位

 (二)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8. .提高便捷医疗服务。

 提高便捷医疗服务。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预约诊疗服务制度;在县医院推行日间手术,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强化基础护理,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探索开展社区延续护理服务、家庭病床和居家护理试点;强化药事管理,确保药品使用安全;逐步推开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开展精准用药服务。

 9. . 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

 推进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依托固原市 120 调度平台和重大疫情院前应急转运体系,加强县医院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形成城市 10 分钟、农村 15 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有效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

 10. . 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建设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实现县域内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综合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落实《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综合医院实现率达到 90%;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电子病例和影像、检验、院感、物资、财务等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医院精细化的成本核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县医院电子病例应用达到4 级以上标准、智慧医院达到 3 级以上标准;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机构为主体,依托“互联网+”,深化以全科医

 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病例讨论等远程医疗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在全县所有村卫生室建成乡村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开展村卫生室星级管理工作,提高乡村医生诊疗水平。

 牵头部门:县卫生健康局

 配合部门:县委网信办、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

 责任单位:各医疗卫生单位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

 11. .改人事管理制度。

 改人事管理制度。落实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政策,依据公立医院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工作量、核定床位数等情况,加强人员总量及编制动态调整。深化公立医院“放管服”改,充分赋予公立医院在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人员招聘、职称聘任、干部、业务发展等运营管理自主权,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县域医疗健康总院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编制分别核定,人员统筹管理使用。落实岗位管理制度,按照医、护、药、技、管等不同类别合理设置岗位,科学编制岗位责任书,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合同管理,激励人才脱颖而出。合理调配临床医生、护理等人员结构,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 1∶2 左右。县域医疗健康总院和

 公立医院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委任制、聘用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牵头部门:县委编办、人社局、卫生健康局

 配合部门: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医院

 12. .改薪酬分配制度。

 改薪酬分配制度。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提高公立医院现行工资调控水平,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 80%以上用于人员奖励,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控制在 35%—50%。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在核定薪酬总量内,可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自主设立体现医疗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项目,不同岗位、不同科室、不同风险程度、不同工作强度、不同专业类别人员间薪酬要有差异。探索实行公立医院和医疗健康总院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年薪制,探索职工目标年薪制。在对引进人才(柔性)、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等可以实行协议工资或项目工作制。

 牵头部门:县人社局、卫生健康局

 配合部门: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县医院

 13. .健全医务人员培养评价制度。

 健全医务人员培养评价制度。加强与对口支援城市三级医院的合作交流,每年选派不少于 5 名业务骨干到三级

 医院进修学习,完成自治区分配的基层业务骨干到自治区级医疗卫生机构研修学习任务。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制度,加快培养一批复合型医学人才梯队。实施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县医院每年引进一名资深中医专家,建设“名中医工作室”;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馆”服务功能,积极组织基层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推广和使用,每年组织对基层中医药人员和村卫生室从业人员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到 2025 年乡镇卫生院开展不少于 20 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开展 10 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强化老年、儿科、产科、重症、传染病等紧缺护理专业队伍的培养和护士规范化培训,建设一批高质量护理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卫生健康人才评价机制,制定完善卫生人才职称晋升办法,落实“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晋升政策,根据医疗机构发展需要和现有人才结构,科学合理设定岗位设置比例。

 牵头部门:县卫生健康局、人社局

 配合部门:县委组织部、编办、财政局、科技局

 责任单位:各医疗卫生单位

 14.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发挥作用、医疗机构充分参与、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统筹兼顾医疗发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

 力,调控医疗服务价格总体水平。支持医院优化医疗收入结构,在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强化医院精细化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同时,动态调整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到 2025 年,县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达到 35%以上。

 牵头部门:县医保局、卫生健康局、财政局

 配合部门:县发改局

 责任单位:县医院

 15.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积极开展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工作,加快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额付费、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支付方式改,促进公立医院合理提供医疗服务、回归功能定位。探索开展医疗康复、慢性精神疾病等长期住院按床日付费,探索建立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支付机制。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规范医保协议管理,明确结算时限,细化结算规则,确保基金及时足额拨付。落实全区公立医院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政策,落实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根据考核结果按规定比例拨付并主要用于人员绩效,建立合理用药、优先使用中选产品激励机制。规范医保协议管理,明确结算时限,细化结算规则,确保基金及时足额拨付。

 牵头部门:县医保局

 配合部门:县卫生健康局、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公立医院

 (四)提高医院运行管理水平。

 16. .健全医院运营管理体系。

 健全医院运营管理体系。推动公立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章程》和核心制度,整合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系统和人财物等资源系统,建立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以大数据方法建立病种组合标准体系,形成疾病严重程度与资源消耗在每一个病组的量化治疗标准、药品标准和耗材标准等,对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成本产出、人员绩效等进行监测评价,提高效能、节约费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促进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保障可持续发展。

 牵头部门:县卫生健康局

 配合部门:县财政局、发改局、医保局

 责任单位:各公立医院

 17.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推动县域医疗健康总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依据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有关规定,以医院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为依据,以项目预算为基本单元,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预算管理,贯穿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考核等各环节,从数量、质量、实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实施预算

 绩效管理,强化预算对医院管理、资源分配、合理使用的有效约束,促进公立医院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完善公立医院全面预决算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公开医院相关财务信息,主动接受医院管理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和社会监督。

 牵头部门:县卫生健康局

 配合部门: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公立医院

 18.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和重大风险评估机制,以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要流程为重点,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强化院内审批、预算、资产、会计、采购、信息公开等环节控制,防范财务、业务、法律、廉政等领域风险。加强成本消耗关键环节流程管理,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二级公立医院万元收入能耗支出分别控制在 110 元以下。推广公立医院后勤“一站式”服务,探索车辆、供应、餐厅、保洁等后勤保障实行社会化服务。

 牵头部门:县卫生健康局

 配合部门: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公立医院

 19. .健全绩效评价机制。

 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坚持和强化公益性导向,按照二级公立医院及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全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每年的公立...

推荐访问: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运营管理 医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