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学习心9篇

时间:2022-05-15 08:50:02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学习心9篇

《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学习心篇1

  通过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及有关内容,我深刻体会到,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并且实现了全面脱贫的目标,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制度优越性和党领导的正确性。党和国家在继续坚持高质量教育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如今的教育日趋公平化、全面化、普及化,实现了因材施教,并加大了对科研的支持和投入,为科研之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22年仍然是努力奋斗的一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走好我们自己的道路,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脚踏实地做好分内之事。

《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学习心篇2

  2022年全国两会已拉开帷幕,今年是我们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探讨民生、共商国计的重要会议。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冠疫情余波不断,但我国仍然稳步向前。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关注两会,了解国家新的一年目标计划,将我们自身努力的目标和国家需求紧紧结合,以实际行动喜迎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2022年我们有信心谱写更加壮美的诗篇。

《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学习心篇3

  报告全面客观分析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面临的困难挑战,对今年各项工作作出了明确的安排和部署,充分反映了客观实际和人民期盼。报告还特别提到,要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基础研究就是科技创新的摇篮,就是未来的国家竞争力。

  这是中国科研的冲锋号,学习以后我明确了未来的工作目标,思路也更加清晰,有信心和决心做好学院的各项具体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学习心篇4

  整体上,政策具有延续性。坚持稳中求进、稳字当头,保民生、防风险。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实现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发展。

  实施相对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稳定经济,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政府赤字率2.8%,着力稳就业、保民生,中央转移支付加大直达范围。地方专项债3.65万亿,重点投向新基建、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工程。其中,民间投资占大头。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延续6稳6保政策;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不搞大水漫灌。

  加强就业保障,加强职业培训。继续推进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费,为市场主体减负2.5万亿,推进基础研究10年规划,重点支持制造业、科研研究扶持。

  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利用外资,利用好两个市场、两个制度,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开放市场。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完善节能环保产业支持政策,统筹系统治理,落实谭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民生方面,1、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办法,加强中医药振兴发展;2、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完善三孩政策;3、坚持房住不炒、稳定房价、地价,推进保障房建设。

  军队建设方面:1、贯彻百年军队建设目标;2、建设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现代军队资产管理体系;3、武器装备升级,国防科技创新;4、人才强军。

《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学习心篇5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取得的成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国家给予人民的安全与便利,更有作为党的人民的幸福感。这一年来,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大工作成就便是聚焦共建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合作发展更加紧密。现如今,成渝双核联动深入推进,成都市与重庆市签署“1+5”合作协议,成渝中线高铁启动建设,成达万高铁加快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唐朝诗人李白的《蜀道难》,就是对川蜀地区的交通状况形象生动的描述。成渝经济圈综合交通网络日趋完善,运输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对拉动区域经济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对于我这个生在重庆长在成都的人而言,成渝双城经济圈使得交通更加便利。如今回家可以比数年前节约近半的时间,公路都修到家门口了,村子里的许多家庭也越来越富了,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各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拼搏奋斗的结果。感谢“双城记”的谱写!期待成渝城市未来能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均衡发展,区域大开放格局正式拉开。

《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学习心篇6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亿元;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科技力量加快壮大;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因此各方面要围绕贯彻重大政策和要求,细化实化具体措施,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报告中指出今年工作要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发展。

  今年的政府报告中强调,社会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在就业问题上,不断稳定市场保障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为了更好地让毕业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为1000万高校毕业生加强就业指导,使用1000亿万失业保险金支持稳岗和培训,报告中还提到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的等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在教育问题上,国家在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倾斜,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到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等报告聚焦教育领域面临的问题,加快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终身学习体系,体现了惠及所有孩子的施政理念。在医疗问题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不断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加强罕见病研究和用药保证。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老金。在住房方面,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房地产调控政策保持稳定性、精准性和协同性,系列举措对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十分关键。一系列新举措着力解决群众“身边事”凸显牢牢守住民生底线的施政要义,彰显温暖人心的民生关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学习心篇7

  人生能有几次博,今日不博何时博。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下面是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年学习两会精神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范文汇总7篇。

《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学习心篇8

  今天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给我印象最深刻是“稳健”与“积极”同调。

  稳健,指的是今年主要经济指标设定稳健。政府工作报告中,在两年疫情冲击和疫情恢复之后,经济发展目标设定在了一个较稳健的水准,与去年工作完成情况对比之下更加凸显。国民生产总值增长5.5%,全年就业目标1100万以上,居民消费价格增长3%,在我看来是相当稳健的水平,为后续发展留有了相当大的空间。

  积极,是指采取手段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当此之时,中央政府坚定采取措施发展经济。作为一个新进的财政学人,我关注到了中央提出的减税降费。我在财政学课上学过,减税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来说都意味着收入减少,但政府工作报告仍然提出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这彰示了中央保经济促民生的决心。

  我坚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可以出色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学习心篇9

  一个公共政策能不能带来获得感,不仅要看当前可不可以给群众带来切实利益,也要看它和群众心目中的好日子是不是朝着同一个方向

  日前的一份两会热门问题调查显示,关注度最高的5个关键词,4个与民生有关,分别是“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就业和收入”“教育公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迅速引起刷屏的热词,大到脱贫攻坚、蓝天保卫战,小到提速降费、全域旅游,也集中在民生领域。工资涨一点,雾霾天少一点,交通顺畅一点……群众的这些利益关切,寄托着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的希望。

  民生政策能不能让民心满意,关键看获得感有多强。分析一下不难发现,群众的获得感来自两个层面。一是政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让人心生满足感。另一个在价值层面,当政策目标与公众期待相吻合,群众也会因决策者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而提升满意度。

  近年来,许多民生政策不仅注重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并且注重把人民群众的价值预期作为重要政策目标考虑进来,令人眼前一亮。比如近日印发的《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方案》,降低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医疗门槛,也回应了“救死扶伤乃医者天职”的社会期待,更彰显了医疗保障体系的价值关怀。其抚慰作用,无疑会超越具体的受益者而扩展至全社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久前征求意见的网络餐饮管理办法,直指“黑厨房”的安全隐患,但并未把“网上美食”一棍子打死,而是预留了成长空间。这样的政策尺度,体现了对移动互联时代人们新生活习惯的尊重。不久前,江西南昌启动了儿童DNA数据库建设,以预防拐卖儿童违法犯罪。这种回应社会呼声的政策,也很解渴。

  在利益格局复杂多样的当下,政策考量应该是多方面的,群众合理的期待不能忽视,现实条件的制约也不能轻视。量力而行,民生政策才能行稳致远。只不过,判断群众的某种呼声是否合理、相关政策有没有可操作性,不能被现有利益格局所束缚,还应该把改革空间计算进来。比如,农村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的落地,也并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除了协调医保、民政、扶贫等部门,还要实行新的结算制度。可见,要有一股子闯劲儿,还要有一股子韧劲儿,群众期盼的公共政策,才不会被那些可以改革也必须解决的问题捆住手脚。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条件一成熟,具备可行性,民生政策还是应该顺应群众呼声,千方百计争取早日出台。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党员干部有更多渠道和机会了解群众诉求。从地方领导留言板、舆情监测,到不少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开设社交媒体账号,民生政策的制定在频繁互动中日益贴近群众。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关注群众的具体利益,还可以把政策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价值期待。两方面都解渴了,才能更精准地发现并维护好公众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凝聚更多社会共识。

推荐访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 政府工作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