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思政课存在问题改进建议3篇

时间:2022-10-11 16:30:06 来源:网友投稿

思政课存在问题改进建议3篇思政课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及对策建议思考 文章剖析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政课存在问题改进建议3篇,供大家参考。

思政课存在问题改进建议3篇

篇一:思政课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 课程思政 ” 建设 问题原因分析

 及对策建议思考

  文章剖析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提供“课程思政”理论指导;提供“课程思政”制度保障;搭建“课程思政”资源平台。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课程思政在当今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指明了方向和前进的道路。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对

 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研究,有助于职业院校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合格的后备力量和储备人才。

 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剖析 1 1 、“课程思政”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课程思政建设要想真正落地,其理念首先需要深入人心。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是“传道授业”和“教书育人”,作为专业课教师,不能把“传道”和“授业”、“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学生除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在高校课程设置中,思政课所占课时比例远远低于专业课,不仅学生对思政课不重视,专业课教师对于思政课也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职业院校教育中,专业课教师也常常固守旧有的思想观念,认为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提升才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王道,因此对思政课程并不重视。学生是职业院校学习中的主体,因此,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思想认同同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知并未完全达成一致。在文化多元和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普遍追求个性化发展,心态浮躁,把思政课视为“心灵鸡汤”,觉得无任何实际效用。

 XX年 XX工业职业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举办了以“课程门门有思政 教师处处讲育人”为主题的课程思政改革教学沙龙活动,参会人员为每院系的专业课教师代表和全体思政课教师。身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通过与现场的专业课教师交流,发现他们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并不深入,不知从何着手,是“刻意插入”思政元素還是“有效提取”思政元素,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容易导致思政课和专业课之间“两张皮”现象。

 2 2 、“ 课程思政” 体制机制建设尚不完善

 “课程思政”实施需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完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要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实践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具体到责任人或带头人,严格执行考核评价标准。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领导层不够重视,教务部门并未出台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课程思政”建设还停留于表面工作,流于形式和口号。部分带头实施“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教师,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不能有效调动广大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宣传部门也未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进行积极宣传和报道,没有及时树立“课程思政”先进典型,未发挥应有的宣传示范功能。

 3 3 、“ 课程思政” 缺乏有效资源平台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专业课教师提高政治敏感性,积累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有些专业课教师自己都分不清什么是思政元素,缺乏对时事政治的关注,不了解国家最新发布的政策文件,更难以向学生传授和表达相关德育知识。专业课教师由于专业背景原因,更多关注的是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技术层面的理论与实践,对与专业相关的思政元素不知从何寻找,只能靠“度娘”大海捞针,搜到的结果质量参差不齐。对正处于“课程思政”建设探索阶段的高校而言,缺乏统一有效的资源平台供专业课教师学习与参考。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探索 1 1 、提供“课程思政”理论指导

 针对“课程思政”理念难以深入人心的现象,各高校应引起足够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勇挑重担,充分发挥在思政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思政课教师通过自身专业优势对“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帮助与服务。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应结成“帮扶”小组,有针对性地对专业课教师进行理论指导,开展“思政教师进专业课堂”活动,课前开展“集体备课”,课后一起交流探讨“思政元素”融入的有效性。让专业课教师提高其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意义,并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为课程思政建设奠定理论根基,确保自己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思政元素

 充分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有效转化。

 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各社交软件,建立“课程思政”微信交流群,思政教师或各专业“课程思政”带头人作为管理员,负责解答群内大家的疑问,分享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资料和文件。还可成立“课程思政学习室”,固定时间邀请“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表现优异的专业课教师与大家做交流分享,分阶段邀请专家来学习室做“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报告和演讲,帮助大家更快的成长与进步。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换目标也需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思想认识上的宣传与指导,以提升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从而促使其对“课程思政”的思想认同。

 2 2 、提供“ 课程思政” 制度保障

 “课程思政”的实施需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包括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考核机制及奖励机制。首先,学院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带头走进“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出台具体的管理细则,制定教学方案,把专业课程融入的思政元素写进教学计划中,让“课程思政”实现真正落地。其次,教务部门应出台具体的考核细则,量化加分,作为绩效考核加分项,采取督导组评价和学生评价两种方式相结合,对专业课

 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情况进行考核。再次,组织人事部门还应出台相应的奖励机制,对率先实施“课程思政”或“课程思政”建设表现突出的专业课教师进行奖励,调动广大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热情,提高“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性。最后,宣传统战部门应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制作“课程思政”宣传栏,对表现优异的专业课教师个人事迹进行宣传,做好相关报道,发布到校内媒体供大家学习。

 3 3 、搭建“ 课程思政” 资源平台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实现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针对各专业课所需的“思政元素”,各高校应搭建统一有效的“课程思政”资源平台供各专业课教师学习和参考。将优秀的“课程思政”示范课教案、PPT 及讲课视频分专业上传至资源平台,供大家观摩学习。在资源平台设置分栏,将“思政元素”进行分类,包括国家政策文件解读、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工匠精神”等,及时更新资源库,对各类思政元素进行补充和完善,与时俱进,让教师随时学习与融入最新的思政元素,向学生传达最新的理论观念,实现“讲得鲜活、贴的舒心”。

 三、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简单的将思政元素插入专业课程,而是要实现有效融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接受思想教育,不会产生排斥和逆反心理。要在当前社会的发展和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基础上,思同学们所思、想同学们所想,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行,以文化为载体寓教于境,以传媒为载体寓教于情,以课堂为载体寓教于管,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虽然“课程思政”建设目前在各大高校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离预期效果还有着很远的距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学校做好后盾,教师做好先锋,学生做好准备,共同助力“课程思政”建设。真正地做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统一,实现协同育人、同向同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二:思政课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9CULTURE INDUSTRY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校教学改革项目《心理接受机制视域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项目编号:11611311970)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王素君(1981—),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当代史。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王素君 江苏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摘要:这里分析了目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价值引领不到位。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实践课程效果欠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加强知识储备和道德修养;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等建议。关键词: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工作,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 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4月22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重要文件。从习总书记的讲话和中央各部门一系列的重大战略决策可以看出,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今天思政课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并通过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加以克服。因此,本文拟以常州市某高校本科生思政课教育教学为例,探讨当下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一、目前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全国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绩,使很多学生对思政课由厌学变为爱学,并将思想政治与自身修养、行为规范融合起来,使大学生的理想和道德情操得到了升华。但不可否认,目前的思政课教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为全面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态度和认知趋向,笔者对常州市某高校近3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并与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通过调研,笔者发现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在教学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学生对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缺乏认知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存在偏见,认为思政课是“可上可不上的课”、“无用的课”。因此,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开小差,或者做其他课程作业,甚至玩手机、聊天,课堂纪律和学习效果极差。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思政课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学业的精进、崇高理想的树立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所以对老师的授课内容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二)课堂教学以灌输为主 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授课的中心和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兴趣、需求、未来就业技能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建立来开展教学,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然而,大部分思政课教师仍然坚持填鸭式教学的传统模式,授课以说教为主,缺乏真情实感,难以和学生形成共鸣。还有一些思政课教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为迎合学生而专门讲一些奇闻异事,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好像很有兴趣。但这些老师忘了思政课育人的本质,忘了思政课的政治性,而流于低级庸俗。

 文化教育与艺术 Culture education and the arts110CULTURE INDUSTRY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三)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导致教学分离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兴趣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如果思政课教师没有深入研究不同时代、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观念和专业特点,一本教案讲到底,不能与时俱进,缺乏针对性,就会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抬头率低,教与学成为两张皮,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思政课产生逆反或厌倦的心理。(四)实践课程有待进一步优化实践课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常州市某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包括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纪录片、阅读历史文献、邀请榜样人物进课堂等方式。这种体验式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思政课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有些小组成员参与度不高、合作意识淡薄、对分配的任务敷衍了事或对其他组员有依懒性。实践成果展示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是图片配文的形式,且内容多重复,这会阻碍思政实践课教学目的的达成。二、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建议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针对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时代特点和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提出如下改革建议:(一)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思政课同专业课相比,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反映和态度,关注如何才能既受学生欢迎又能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为加强思政课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教师要做到:1.平时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比如通过微信、qq、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诉求和关注点,才能激起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共鸣;2.不同专业、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程度不同,教师要与时俱进,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和专业特点来因材施教。(二)创新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具体办法包括:1.化整为零,采取专题化教学。思政课教师要根据问题导向来整合教学内容,将各章节重点难点问题设计成若干专题,加强专题的深度和广度;2.采用学生参与为主的讨论式、辩论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组织学生开展实地参观,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观看爱国电影,拍摄短视频、微电影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4.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新媒体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三)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自身素质    加强知识储备和道德修养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缸水。教学效果和教师的全面素质有直接的关系。1.思政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运用深厚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来指导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2.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时刻补充新知识新内容,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3.思政课教师要通过集体备课、观摩名师授课、参加教学比赛等多种形式提高业务能力。(四)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      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文化基因来弘扬红色文化。以常州市为例,常州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有以“常州三杰”为代表的众多党史人物和爱国民主人士,有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恽代英纪念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溧阳市西山烈士陵园、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政治部旧址、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史良故居、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瞿秋白诞生地、新四军“江抗”东进总指挥部旧址等51处重要革命遗址。通过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真切感受革命先烈的艰辛历程,学习革命前辈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参考文献[1]李玉玲.对标“六大素养”,全面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9(34).[2]刘志.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内在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2020(8).[3]朱秋.习近平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思想方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J].高教学刊,2020(33).[4]赵勇,赵晓慧.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0(8). w

篇三:思政课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生思想政治教育 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 思考

  新时代条件下,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比例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教育,必须紧随时代步伐进行发展和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但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本文将新时代条件下思政教育的现实问题和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进行结合,提出解决对策。

 一、新时代高校研究生相较于本科生的积极特点 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群体的年龄跨度更大,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且具有强烈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意识。另外研究生承受着学习、生活、工作等多方面带来的压力,个体情况

 的差异导致他们在生活经历、学习动机和心智成熟度等方面也存在差别,这些问题在某些程度上也加大了思政课在传授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时的难度。因此要因材施教,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互联网媒体的导向越来越强,他们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一是新时代条件下的研究生多为 90 后,这一群体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更高,在学习上更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术科研水平上有更多的经验;二是研究生在目标上更为明确,对以后的工作有清晰地规划,考虑的问题也都比较现实;三是研究生对事物有着更加深刻地认知和理解,有着独立思考能立和独特的见解。

 二、新时代条件下研究生思想状况中的消极特点 (一)认可学术道德规范但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

 通过对 XX 经贸大学 828 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希望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得到自我提升,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 其中有 77.1%的研究生表示将“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作为读研目的”,52.1%研究生认为自己在研究生阶

 段“很充实,可以学到很多知识”,92.3%的研究生“对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有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目标任务”。但研究生的学术剽窃行为却与调查结果所显示的数据存在出入,表现出“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的倾向。95.6%的研究生认为学术剽窃行为是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毕业论文全部是由自己写成,大部分是将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整合成自己的文章,甚至有 7.4%的研究生是通过购买和他人代写的途径完成毕业论文的。

 (二)基本价值观正确但社会责任感较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文化也变得越来越多元,社会各种思潮此起彼伏,但是研究生群体却能秉持着正确的价值观,有着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有 67.3%的研究生认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并将这种传统文化作为自己行事的准则,36.2%的研究生会对身边发生的不道德行为加以制止。总而言之,绝大多数的研究生是能够把完善自身人格和加强个人修养作为己任的。但是作为高學历知识分子,研究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比较低,更注重物质利益,很多研究生在人生的追求上,过分强调利益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研究生把“收入”和“社会地位”作为就业的主要标准,把个人的利益获得作为目标而忽略对社会的回报意识,缺乏了高级知识分子应具有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心理孤独与人际交往障碍存在矛盾

 在心理学专业中,孤独被定义为是个体的合群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实践证明,人际交往是解决心理孤独问题的良药,通过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过度的心理孤独情绪。研究生是大学校园中比较特殊的群体,绝大多数的研究生对自身要求都比较高,他们自尊心较强,稍有不慎就会走极端,他们需要有自己的情感倾诉对象和知心好友,渴望被他人接纳和理解,还有一些研究生受困于就业、工作和社会压力等;另外有一部分的人渴望与他人交往但又恐惧与他人交往。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不少的研究生在思想认知上存在偏差,在人际交往中有心理障碍,因此不愿甚至不敢和不会与他人交往,有些研究生把和导师与同门的关系都搞得很糟糕。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致使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愈演愈烈,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易遭受挫败。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效果不佳

 部分高校往往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科研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把研究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放在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甚至有人将科研业务水平作为判定研究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

 XX 经贸大学文法学院对本科生的思想政治内容学习十分重视,除了专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之外,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以思政教育为中心的课外活动,另外每一个班级的辅导员在每个学期还会组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学习班会,相比之下,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就略显不足。即使研究生也有基础思想政治课程和班级辅导员,但由于研究生本身的特殊性很难对其进行组织,另外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课存在教学内容老套、教学方法呆板、教学设备陈旧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研究生的思政课教学效果不显著,政治理论的学习不够系统,流于表面形式且碎片化。

 (二)教学模式单一

 研究生在上思政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是对现实政治生活问题的经验总结,学习时要结合实际生活,运用时要解决现实问题。但教师在上思想政治课时往往以书中的政治理念和重点内容为中心,以结课考试为导向,学生大多被动地听老师讲述内容,没有互动和交流,课堂自然就缺少了活跃的教学气氛,难以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对于大部分的研究生而言,他们表示如果老师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他们

 是愿意进行主动学习的,并且活跃的课堂氛围,丰富的授课模式有利于对研究生奠定好的思想政治基础,更有利于他们步入社会后能够尽快的适应工作生活。教学模式的单一还表现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辅助教学设备,很多教师认为操作电子教学设备过于复杂和繁琐,这会影响授课效率,甚至会耽误教学任务的完成。这些问题都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变得乏味和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政课堂必须进行改变,让学生也参与进课堂来,才能真正将思政内容融会贯通。

 (三)教学体制不够完善

 研究生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体制管理方面还是不够健全完善。第一点表现在没有清晰的创新型培养目标,这个原因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只是在机械性的完成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完成的标准是老套的、陈旧的,甚至每一年的思想政治结课考试卷都大同小异;第二点表现在学习思政内容时没有较高的质量要求,学生的思想建设和精神世界建设还没有达到课程的目的,在这样的前提下研究生步入到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中,是无法适应快节奏生活的;第三点表现在研究生的培养体制上,现阶段高校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但存在个别导师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更有甚者,

 在进行思政学习的交流座谈会上,导师却表现的自由懒散,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还有一部分辅导员、管理者和教学者对自身的职责也没有明确地认知;第四点是针对教学者和学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完善的惩罚制度和保障机制,而目前相关制度和机制非常少,无论是学生自身没学好还是老师自身没教好都不用对此付出太多的代价;最后一点,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发展,网络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远,高校应当注重网络对研究生群体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利用积极影响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网络中的消极影响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避免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的侵蚀。由此可以看出,体制不合理仍旧是目前研究生思政教育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存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首先,要牢固树立思想政治课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努力开创研究生思政学习的新局面。其次,要突出研究生的主体地位,根据研究生的所思所想、结合研究生的实际需要来调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或者传授方式,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研究生离开学校后面临的各种思想和心理问题。最后,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要遵循其内在的逻辑和规

 矩,不能以考试为向导,要理清其内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以致用,不能停留在只会背理论的层面。要围绕研究生思想道德现实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这一主要矛盾,创新丰富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效能,使研究生接受思想政治学习后能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二)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要建立一个学校、导师、辅导员、学院多维联动的管理体系。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制定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政策,对研究生思政课的学习进行宏观地指导和协调;学校要组成思政课教育小组,专门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对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规划和统筹并且制定出具体的教育方案;要将这些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到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明确学校、学院、辅导员和导师各自在教学工作中的职责,完善工作体系,促使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的更加流畅和具体。尤其是要加强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教育部党组的要求,必须从体制机制、思想认识、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制定措施和开展工作,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和能力。”通过对人才的选拔、培训到考核等多个环节步骤中建设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优势作用,协同学校、学院和管理人员,共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工作。

 (三)思政教育要深化好德育实践

 研究生的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是通过现实生活的磨练获得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十分重视通过实践体验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养成。进行丰富、生动的德育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将学到的思政内容进行知识的巩固,激发起研究的欲望,提高研究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对党和国家的情感与意志,塑造人格魅力,使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除了要对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改革,还要注重课堂以外的德育实践活动,尤其要重视研究生的法纪教育、诚信教育,加强党员意识教育,营造出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可以通过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学习和贯彻,引导研究生将自己的个人命运与时代主题相结合,把实现中国梦和个人理想相统一,可以通过组织演讲、报告交流会等方式,在研究生中开展一系列学风建设和科学道德教育,规范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⑤通过学习《宪法修正案》,运用案例,开展以守法警示教育为中心的校园活动,使研究生树立严守法纪的观念,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通过树立党员模范先锋、开展思想政治知识竞赛、组织迎新晚会等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基层党建活动中来,通过丰富的思政活动,体验思政课程的深刻内涵,对研究生的发展将大有益处。

 在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理论创新,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国家一直强调素质教育,特别是作为研究生、高等教育的接受者,更要注重创新,克服从众心理,这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必须进行深刻而全面的思政理論学习,这样才能进行升华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开拓思政课堂的新局面。

推荐访问:思政课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存在问题 改进 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