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4篇

时间:2022-10-07 19:00:05 来源:网友投稿

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4篇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第34卷2018年第5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第34卷2018年第5期历史·文化研究文化对于人,犹如水之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4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4篇

篇一: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4卷 2018年 第5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第34卷 2018年 第5期历史·文化研究文化对于人,犹如水之于鱼,空气和阳光之于自然生命。作为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有机统一的生命有机系统,文化是人之为人的根据,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是维系社会有序运行的程序和密码,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人类实践智慧得以传承的符号和遗传系统。对于民族来说,文化是其身份特征、精神家园、灵魂血脉,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是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实践智慧和历史记忆,塑造着民族的品格,铸就着民族的灵魂,影响着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生存方式,支撑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命运。任何一个文化意识比较自觉的民族都会珍视自己民族世代创造和培育起来的文化,对自己文化的价值充分认同,对自己的精神家园自觉守护,对自己文化的前途充满信心。这种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理性心态和坚定信念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22 文化自信也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可能具有奋发进取的勇气和发展创新的活力,才能在对外文化交往中,在世界风云激荡中站稳脚跟。当代中国要解决的最大时代课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完成这一使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智慧滋养、智力支撑和精神牵引,离不开中华民族高度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就源于文化自信。在当今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文化无论在势能还是影响力方面都不处于优势地位,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还面临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和挤压;在国内,由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艰难曲折的命运,文化自卑的心态以及文化虚无主义还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将伴随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进程的始终。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讲清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底气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觉。对中国人来说,文化自觉就是对自己赖以生存的中华文化有自知之明,而且对其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有充论新时代坚定中国文化自信□ 张清林(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 西安 710061)摘 要:文化自信是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民族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对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高度认同、精心守护和积极践行,对自己的文化创造力、文化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满怀信心,是对文化自卑心理的克服和文化自负心态的超越,也是对执政党担当文化能力的高度信任。在当今中国,坚定中国文化自信,要讲清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底气;充分阐扬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国民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文化发展前景的信心;克服国民盲目乐观和文化自负的不良心态,为坚定文化自信涵养理性客观的文化心理;让国民明晓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激发国民对中国共产党担当文化使命能力的信任。关键词:新时代;中国文化;文化自信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8)05-0107-05收稿日期:2018-07-18作者简介:张清林,男,哲学博士,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哲学。107万方数据

 Vol.34 2018 No.5分的认知。而文化自信的底气就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讲清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以及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世界文化史上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世界几大原生文化体系中唯一未曾中断,绵延古今的文化类型。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2] 。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和培育起来的,是以华夏农耕文化为主体和底色,逐步吸收融合游牧文化、印度佛教文化,接纳伊斯兰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代以来,虽然遭遇西方文化的冲击,但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中华文化没有被吞噬,没有丧失自己的独特性,而是在剧烈的阵痛中实现了凤凰涅槃,从传统逐步走向近代。五四运动以后,追求救亡图存的中华人民选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一人类先进文化,为古老的中华文化注入了清泉活水。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保存和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命脉,创造和培育了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革命文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智慧滋养、精神动力和方向引领,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也推动了中华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实现了中华文化形态的嬗变。1949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虽然在文化认知方面有过曲折,但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始终坚守中国文化立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以马(马克思主义)为魂,以西为用,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使古老的中华文化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既为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和文化诠释,也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奉献了文化智慧。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根基,源远流长的传统、丰富的内涵、从多次灾难中挺立下来的生命力、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正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二、充分阐扬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国民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文化发展前景的信心文化自信既是对自己拥有的文化及其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对自己的文化创造力、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和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创新,也是对文化自卑心理的克服和文化虚无主义的否定。在民族历史时期,中国文化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受地理环境和文化视野的限制,中国人一致认为自己生活的世界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天下中心”,也是“文明中心”,因此,“华夏文化优越论”在相当长的时期一直是中国人的主流文化心态。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一系列的战争失败和西方工业文化的参照,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信念产生了动摇,文化心态经历了从自负—自警—自救—自卑—自闭—自残—自贬到自觉的曲折历程。直到今天,面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和挤压,崇洋媚外、文化自卑的心态和文化虚无主义的影响还没有完全克服和消除。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讲清中国文化的独特创造、精神品格、生命历程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充分阐扬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国民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文化发展前景的信心。中华民族是富有文化创造能力的民族。在五千余年的文明创造历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绵延古今的文化体系。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说:“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伦理道德,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3] 。和世界其他现存的文化体系相比,中国文化具有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辩证法则,民胞物与、众生平等的生命伦理,崇仁贵和、尚德利群的处世原则,108万方数据

 第34卷 2018年 第5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第34卷 2018年 第5期历史·文化研究中庸之道的处事方法,诚实守信的立身之本,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的政治哲学,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孝老爱亲的家庭伦理,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世界理想。中国文化之所以绵延古今,保持历史的同一性,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品格和价值理念密切相关。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演进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过辉煌、有过高峰,也有过曲折和低谷。在中国历史上,外族入侵,武力征服中原,进而建立政权的历史剧幕数次上演,对中国文化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最终的结果是“征服者被征服”,即入主中原的民族最终被中华文化所融合,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中华文脉历经劫难而不断,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人类历史已经从民族历史进入世界历史,即全球化时代,这既为中华文化显扬自己的风采和价值提供了舞台和历史机遇,也对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构成严重的挑战。但文化的全球化绝不意味着文化民族性的泯灭、文化的同质化和西方文化的一统天下,而是意味着世界文化的形成和民族文化在冲突融合中再生。经过全球化的洗礼,中国文化必将迎来新的辉煌。中华民族的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文化不仅维系了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生存和发展,也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唐宋时期,由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周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主动学习,就形成了“东亚文化圈”,对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文明进程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美国汉学家德克·卜德在评价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时指出:“中国对西方世界作出了很多贡献,这些贡献极大地影响了西方发明的发展。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800年的这个千年,中国给予西方的东西,超过了她从西方得到的东西。中国文化西传的结果,甚至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我们整个现代文明的基础”[4] 。中国文化不仅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也蕴藏着化解当今人类生存困境的智慧资源。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研究世界文明史闻名于世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就提出了“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时代”的著名论题,并指出:“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的道路。在这一点上,现在世界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式的中华民族。”[5] 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面向21世纪国际大会”,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探讨21世纪科学的发展与人类面临的问题时,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的论述既是对文化虚无主义最好的驳斥,也是我们克服文化自卑心理,坚定文化自信的充分的理由。三、克服国民盲目乐观和文化自负的不良心态,为坚定文化自信涵养理性客观的文化心理文化自信,绝不是固步自封、盲目排外和妄自菲薄。文化自信是自尊而不是自傲,是自爱而不是自负;是自豪而不是自大,是自省而不是自恋,是自警而不是自囚。审视当下国民的文化心态,不难发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西方文化弊端的充分暴露,在国民中,尤其是在知识界,一种以文化自信面目出现的“中国文化救世论”的优越感悄然兴起,这种盲目乐观和自负自恋的心态是有悖和有害于文化自信要求的。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讲清中国文化的现实境遇,摈弃妄自尊大、盲目乐观和自负自傲的不良文化心态。文化自信缘于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一是指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文化有自知之明。二是指在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了解其他文化及其与自身文化的关系。乐黛云先生指出:“我们所说的文化自觉首先要自觉到自身文化的优势和弱点,懂得发扬优势,克服弱点;其次要对过去条件下形成的旧文化,即传统文化进行新的现代诠释,使其得到更新,有益于今天;第三,还要审时度势,了解世界文化语境,使自己的文化为世界所用,成为世界文化新构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才是对自己文化的全面地自觉。”[6]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古今、保持历史同一性的文化体系,中国文化有自己的优良品格、独特的价值理念,也蕴藏着化解当今人类生存困境的智慧资源。但像任何文化体系一样,今天的中国文化也有自己的弱点。中国文化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经历深度的理性启蒙和系统的文化批判,因此,文化遗产中的消极元素,例如,权力本位、等级观念和潜规则等还有很强的历史惯性。这些消极109万方数据

 Vol.34 2018 No.5元素既在某种程度上窒息中国文化机体的生命活力,阻碍文化软实力作用的发挥,也在相当程度上损害国民的文化自信。今天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既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优秀成分、彰显自己的价值魅力,为化解人类生存困境奉献中国智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使中国文化的发展遇到严峻的挑战。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还没有实现,中国文化在形态和发展水平上与西方文化还存在着时代性落差。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完全适应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文化体制和机制在相当程度上还束缚文化生产力和文化的创新发展。在国际文化格局中,无论从势能、传播能力、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来看,中国文化都还处于相对弱势。由于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存在本质的分歧,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一直遭受“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的攻击。因此,我们必须以理性客观的心态对待中国文化,在坚守文化立场的同时,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优化中国文化结构,整合文化模式,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步伐,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实现全面的文化自信。四、让国民明晓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激发国民对中国共产党担当文化使命能力的信任新时...

篇二: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代坚定文化自信的认识与体会

 核心提示

  ●文化自信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基础,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在对本民族文化传统有清醒认识、对外来文化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拥有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

 ●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拥有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的 “根”和“魂”,我们当然需要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对“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关于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样几个重要论断:一是“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二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三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这些论断蕴含的深意,学者们从文化自信的内涵、路径、意义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但是关于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文化自信是我们追求达到的应然状态还是当下的实然状态、文化自信中文化的性质等问题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需要对此做更深入、更透彻、更清晰的阐述,以达到厘清思想、释疑解惑的目的。

 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谈论文化自信,常见的一种倾向是就文化谈文化,似乎只要通过发展繁荣文化就能重建文化自信,实则不然。文化自信的重建和提振从来不单独是文化领域的问题,它和民族复兴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不可能实现民族复兴,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很难说实现了民族复兴。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条件,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反过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基础。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首先,从民族的界定来讲,文化学意义上的民族定义比人种学、地域学意义上的界定更有解释力。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人们生活和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从人种和地域特征来界定民族非常具有局限性,而从文化学来定义民族局限性最小。如此,民族可以界定为共享一种文化的人类共同体。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理解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

 其次,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文化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决定的,是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塑造并决定文化的发展,而不是相反。但是,文化一旦形成,又会对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产生能动反作用。唯物史观为我们正确理解文化及其在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点。其一,文化对民族国家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但此种作用是在经济基础决定之下的作用,是有限的、被决定的,是第二位的。并且,那些将不发达国家落后的原因归结为文化、心态的观点既不正确也不全面,经济、政治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西方资本主义体系的扩张、剥削逻辑才是导致不发达国家不发达、制约

 其发展的“真因”。那些将文化自信与否只归因于文化本身的观点是不全面的,陷入了文化决定论的思想窠臼。其二,文化对民族国家发展和社会生活不单独起作用,文化只有在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作用中,与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相结合,才能彰显自己的意义和价值。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是“软力量”。如此,我们才能解释,孔子学院为何在今天能够风靡世界、全球开花?那是因为“孔子”背后有一个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强大中国。由此可见,文化自信与否的确不简单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与民族国家的实力密切相关。

 再次,回顾近代以来中国国民文化心态的转变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心态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密切关联。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可以说,近二百年来国人被边缘、被妖魔、被殖民的文化自卑心态伴随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复兴崛起逐渐褪去,国人正在重新找回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我们追求达到的应然状态,而不是当下的实然状态

 我们的文化自信正处于重建和提升的过程之中,这个过程尚未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从文化角度讲,中华民族也最有理由自信。我们拥有文化自信的理由很充分,其一,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是世界现存的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之一,这是我们拥有文化自信的底气。其二,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由穷变富、由弱变强的伟大飞跃,中国道路的成功和对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之路的启示意义,证明涵养中华民族和中国道路的中国文化是伟大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这条道路的选择既是政治选择,同时也是文化选择。其三,现时代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时并存的时代,应对全球性问题和完善国际治理体系,需要人类携手共进、群策群力。中国文化在应对全球性问题和应对人类生存危机时显示出的启示价值、贡献出的智慧和方案,使我们有理由信任这种文化。

 但是,有理由拥有文化自信与是否达到文化自信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我们有理由信任自己的文化却并未完全达到文化自信的状态。这种不自信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过度地推崇中国传统文化,打着“文化复兴”的旗号,掀起所谓的“尊孔读经热”。这种形式上的文化繁荣往往是虚假繁荣,并不能显示出国民的文化自信,反而折射出一种文化自负心态,连带而来的是对外来文化的盲目排斥。文化自大、文化自负其实是文化自卑的一种反拨,只不过文化自负是盲目排外,文化自卑是贬低自我,二者指向不同却殊途同归,都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在理论构建上,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未充分树立,那种奉西方理论为圭臬,拿西方的理论评价中国道路的“西方中心论”流毒尚未肃清。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把评价鞋子是否适合脚的话语权拱手相让,的确是相当严重的文化不自信。这也进一步凸显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有理由、有底气坚定文化自信,为何却未达到充分的文化自信?那是因为我们尚未达到文化自觉。关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所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冯友兰先生提出“抽象继承法”,毛泽东同志提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际上都涉及如何判断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些属于精华、哪些属于糟粕,哪些需要继承、哪些需要摒弃、哪些需要转化、哪些需要发展的标准问题。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符合时代要求、适应社会需要。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孝道,我们今天依然

 要继承发扬“孝”的理念,但是“孝”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古时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远游”等,如今已经过时,如果再刻板地遵循无疑是“愚孝”。

 除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文化自觉以外,我们对外来文化、对文化发展规律也要有自觉。要认识到文化多样存在和多样发展是文化存在的本来样态,正如生物多样存在有利于物种优化一样,文化多样存在是保持文化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能为人类应对危机提供更多的方法和选择。要认识到文化是在冲突与融合、多元与一元、时代性与民族性、趋同与趋异的张力中发展的。在对本民族文化传统有清醒认识、对外来文化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拥有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也才能达至费孝通先生预设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发展格局。

 文化自信中文化的性质

 我们所要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对什么性质的文化具有自信?目前来看,似乎存在一种误解,以为我们强调的文化自信只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首先,从理论逻辑上讲,文化自信是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定语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理应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文化自信当然不能仅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其次,从实践逻辑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要搞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主题词,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定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规定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根据这个实践逻辑,也能看出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拥有自信。

 不管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还是从实践逻辑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相并列的文化,其性质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如此才能与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属性保持内在一致,体现文化决定于经济、政治的从属地位,并进而对经济、政治产生能动反作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本质概括为精神追求、精神标识和精神力量,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应该明确,认为文化自信只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这是一种片面认识,存在以偏概全的错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的 “根”和“魂”,我们当然需要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对“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不能犯革命文化虚无主义错误,不能让那些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英勇奋斗的英烈们既流血又流泪,不能让那些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敢为人先、奋勇争先、开风气之先的苦干家、实干家、硬干家被嘲弄、受讥讽,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的基础上,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对这种最有前途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理应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

篇三: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2021 年第 10 期(总第 214 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10. 2021General.No.214收稿日期:2021-06-02作者简介:高兴 (1997—),女,山东阳谷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 。我们都知道,假如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兴盛的,那么这个国家的国运也会是兴盛的;假如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强大的,那么这个民族的底气也会是强大的。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如果不具备高度的文化自信,那么它就不可能实现自身的文化繁荣,就更不必说去实现所谓的民族复兴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想要发展好我国的文化,全体人民都要坚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这条道路向前迈进,国家也要想办法去不断激发全体人民的文化创造力,激活整个民族的文化创新力,让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广泛地参与到这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中来,积极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就是坚定文化自信,因为这种文化上的自信是民族自信的基础,是一种广度更广、深度更深的自信。文化自信到底说的是什么呢?文化自信是一种积极正面的态度,它说的是让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自信,让我们对于这个时代所形成的优秀主流文化自信,面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能够从内心深处自发地产生的认同感、拥有的归属感、生成的自豪感。而不论是认同感,还是归属感,抑或是自豪感,我们想要拥有这种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自信,首先要在心中真正肯定我们自身文化所传达的正能量,感悟到这些文化存在的合理价值。然后在一场场激烈的文化碰撞中,比较不同文化所包含的价值,比较不同思想所表达的观念,理性分析、整理,最终创造出更多新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是:必须坚定中华文化的立场,中华文化的立场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和创造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准确预判世界发展的大势,发展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通过国家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尽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一、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依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既为我们清晰地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也向我们解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含义,还从历史、理论、实践等三个方面指出了我们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依据。(一)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中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 兴(黑龙江大学 研究生院,哈尔滨 150080)摘 要:现在是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文化已经成为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国家综合国力中,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必须把发展文化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完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工作。掌握新时代的文化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更上一层楼,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望早日实现,要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文化的立场出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前进,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蓬勃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观;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文化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 (2021) 10-0071-0371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1 年第 10 期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10,2021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3] 。在经历了长达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民族价值导向、民族思维方式、民族原则伦理等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正是对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行吸收、改进、整合。正因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成为我们坚定自信的理论基础,经过五千多年岁月的沉淀,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仁爱仁和、以民为本、诚实守信、刚正不阿等价值理念的文明观念,这些文化价值观念不仅搭建出了我们的精神家园,还富饶了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时代的文化内在核心,它正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它之所以能为广大人民大众所接受、践行,就是因为它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脉络。(二)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依据:蓬勃向上的革命文化和承上启下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时代我们能够坚定文化自信是因为我们拥有着自己的文化底色,那是通过艰苦漫长的革命岁月积淀而成的革命文化,以及在历经曲折的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和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每一名中国共产党人都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最重要的位置上,始终坚定着要尽早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抱负。我们不仅把改革创新精神当作我们的新时代内容,而且还把改革创新精神当作我们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内容与特征相结合,构成了我们现在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化的推动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脚步会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长久繁荣提供了根本保证。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发展,为新时代造就出新的中华文化,实现更高的文化成就。(三)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不仅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包括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建设,更包括现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发展与成就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基础。二、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一)

 对我国当前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一目标的先决条件,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想要做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我们就要实现文化自身的强大与独立,自立自强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所必需的现实基础。推动文化发展也好,实现文化繁荣也好,都要树立好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不断提高自信力。文化自信是一种理论动力,更是一种必要行为,是我们发展社会文化离不开的关键力量,但仅仅依靠对其他外部文化的模仿是绝对不可能实现想要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如果只局限于中国传统文化,一味地复制粘贴也是没有前景的。中华文化想要得到发展,就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与发展,以中华文化为根基,进行创新与创造,实现内部的凝聚和外部的吸引,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量的、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文化,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二)

 对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环境而言文化自信可以审视外来文化,接收有益的外来文化,抵御腐朽的外来文化。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势不可挡,世界的多元文化之间难以避免地产生更加激烈的冲突,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彼此产生碰撞、产生摩擦,交织在一起的各式文化观念、不同的思想观点都在不停地交汇、碰撞。现在是一个网络通信日新月异的时代,多媒体技术不断升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为迅猛。我们所面对是一轮接着一轮的文化冲击,如何充分地吸收外来文化,又不会使自己原有的文化中断,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时代想要应对好这些难题,我们就要坚定文化自信,这是我们对文化优劣进行甄别的有力手段,更是抵御外来文化冲击的关键力量。从实际出发,结合事物的具体情况,分析所面对的具体环境,准确把握自身的本质,明确好自身的发展阶段、发展方位、发展特点等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文化观,来消化和吸收外来多元文化。三、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途径(一)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牢牢地把握住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回顾历史,放眼现实,我们必须守好思想领域阵线。思想一旦被侵占,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会产生极大的冲击。目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变化意味着挑战,这些挑战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考验。我们绝对不会松懈意识形态工作,更不可能减弱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在新时代,我们要加强阵72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1 年第 10 期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10,2021[责任编辑:依 然]地意识,牢牢掌握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完成好意识形态的相关工作,加大思想宣传工作的力度。(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4]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各种各样的文化交织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形成了多样文明的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整合社会意识,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是当下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要充分发挥主旋律的作用,大力宣传主流文化与主流价值观,必须牢牢抓住在价值观上的领导权与话语权,这是我们在新时代文化领域要着力完成好的重要任务。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要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社会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去。如何把它贯彻到具体的生活中呢?首先,需要人民的自觉践行,重点在于要人们做到知行合一,让人民意识到要行胜于言,不能只是做表面功夫,喊空口号,要在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上都做到,让其无处不在,让其时时刻刻都活跃在人们脑中,使其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的活动准则和行为要求。(三)

 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大力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想要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艺事业就要实现繁荣兴盛。为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形成支柱性的文化产业链,大幅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让我们更加自信地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文化的现代化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进程,让我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发展壮大,加速文化产业的优化升级。新时代的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可以说是在我国历史上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也是一次创新,是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也是最宏伟的实践;这场变革一定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新的生机,为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和广袤的空间。我们国家拥有庞大的文艺工作者群体,正是新时代为他们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他们应该致力于去创作各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激发人民群众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信心,向人民、向世界、向时代发出响亮的中国之音。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它影响着我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还影响着我们完成中国梦的脚步;对外,它决定了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还会对我国的整体国际地位和国家影响力、国际号召力、国家感染力等方面产生影响。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总结经验,结合实际,可以看到,我们已经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路上也取得了许多傲人的成果。现如今,中国文化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它所产生的影响力更是越来越大,学习我们文化的人不断增多,各国各地都开始理性地去讨论评价中国的思想价值、文化观念。为此,我们更要大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抓住机遇,丰富我国的对外传播方式,完善我国的对外话语体系,从而更好地向世界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四、结语总而言之,不论是立足当前,还是放眼未来,我们都必须准确把握好新时代的文化观。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既是我们能够坚持道路自信的精神根基,也是我们能够坚持理论自信的思想源泉,更是我们能够坚持制度自信的价值归属。在社会中,想要实现更好地发展,文化的作用就不能忽视。所以,坚定地守好我们的中华文化立场,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新时代,让我们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设想,发挥好文化的力量,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参考文献:[1] 李勇. 在学习党史中坚定文化自信[N]. 河北日报,2021-05-28(7).[2] 闫小秀. 坚定文化自信的着力点[N]. 科学导报,2021-05-28(B02).[3] 杨维东,曹琳,王宝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与他信[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4] 杨冬梅. 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与“魂” [N]. 中国县域经济报,2021-05-03(7).73

篇四: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代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并能以自知之明的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开放包容的心态、兼收并蓄“他者”文化优势之长以补己之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作为价值导向,相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必须以历史眼光、文化自觉、国际视野,努力增强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信要有大历史观 以大历史观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渊源,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对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对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是对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文化自信。

 要增强文化自信,一方面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双创”方针,即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要求每一个中国人身体力行地践行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的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如此,我们的文化自信才能不断地坚定和增强起来。

 增强对自我文化的理性反思 增强对自我文化的理性反思,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主体对“自我”与“他者”有包括认知和评价在内的文化反思和文化自觉基础上的。那种“关起门”来,对外界一无所知情况下的文化虚骄和夜郎自大,不是文化自信;那种“打开门”放眼望去觉得别的国家比我们先进和强大,总觉得自己不如人的文化自卑和自贱,也不是文化自信。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指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势,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复归文化,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坚守传统”。“自知之明”是为了增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而进行文化选择时的自主地位。因此,要增强文化自信,一方面,需要在对文化“自我”的优劣长短做理性反思基础上,充分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价值成果;另一方面,要以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兼收并蓄“他者”文化的先进成果。

 增强文化自信要拓宽国际视野 以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性,在理性应对当今世界正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增强文化自信。放眼当下中国与世界发展形势中的“危”与“机”,我们既有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又有增强文化自信的出路。

 从国际环境看,新一轮大国战略博弈和国际秩序的重塑在守成大国与新兴市场主体国家之间激烈展开。“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正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题中之意。从国内环境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已逐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各种优势。全面小康路上的“脱贫奇迹”、2020年战“疫”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已令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之治”的伟力,为我们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依据和现实基础。

 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文化的自觉、国际的视野,既坚定地走好中国道路,又善于借鉴“他山之石”;既保持中华民族自信力和文化创造力,又以中华文明价值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人类共同价值,如此增强文化自信,便可望看到中国与世界更美好的未来。

推荐访问: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新时代 坚定 自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