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介水传染病处置应急预案4篇

时间:2022-10-06 12:50:04 来源:网友投稿

介水传染病处置应急预案4篇介水传染病处置应急预案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大食物和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及其危害,做好食物和生活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介水传染病处置应急预案4篇,供大家参考。

介水传染病处置应急预案4篇

篇一:介水传染病处置应急预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大食物和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及其危害,做好食物和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保障职工和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医院正常秩序,制定本预案。

 一、 总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院职工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和应对准备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可能引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危害因素及时进行申请监测、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科室按照本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技术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医院建立和完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保障体系,及时、有效地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和可能发生的食物和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进行预警、报告和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2 (4)依靠科学,加强管理。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各科要重视开展预防和处置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培训,为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提供有力保障。各有关科室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预防和处置重大食物及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食物和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是指生物性、化学性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生活饮用水,导致水质不达标,造成生活饮用水无法饮用,或发生化学性中毒和(或)介水传染病流行,或影响职工、患者健康和医院正常秩序的事件。

 本预案适用于本院内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职工和患者健康损害,严重影响医院正常秩序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预防和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中心主任

 员:综合办、健管科等科室相关人员(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健管科,负责日常工作)。

 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1、按照有关规定和指令,启动卫生应急预案;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原则,统一组织、指挥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以最快速度向领导及有关

  3 部门报告;采取措施尽快控制事件扩大;组织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开展预防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健康教育,提高职工和患者防范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意识; 3、按规定及时请有关部门对医院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 4、加强对医院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管理,组织开展对医院食堂、涉水产品科室的经常性卫生检查,规范行为,消除隐患,防范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四、启动条件和程序 (一)启动条件:院内发生重大食物中毒;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时启动该预案。

 (二)程序:出现上述情况迅速逐级上报 1、报告内容: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时间、地点、科室、中毒(患病)人数、及采取的主要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求等。

 2、报告方式:电话报告和口述直报。

 五、应急流程 (一)重大食物中毒应急流程 1、在营养食堂就餐者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现象(总人数超过 5 人以上)应立即报告主任、医务科、健管科。

 2、食堂负责人立即将中毒者送急症科治疗并分析原因。

  4 3、立即封存留样食物,送交卫生防疫部门化验。

 4、做好中毒人员的安抚及康复工作。

 5、根据处理意见向医院和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6、处理相关负责人,并报告上级领导。

 7、填写食物中毒处理报告。

 8、在未查明中毒原因前,立即与营养食堂暂停提供就餐。

 (二)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流程 1、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时,接到通知的有关人员立即赶赴事件现场。按照统一指挥进入工作。

 2、当确定生活饮用水水源和水质污染时,迅速采取措施,及时上报建议停止供水,采取临时供水措施,并通过各种方法通知所有科室在事故未解除前,不得饮用污染的水。

 3、在启用应急储备水源或采取临时送供生活饮用水时,应请求有关部门对送供的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做好输送水管道、送水车、储水容器的清洗消毒,以及送供水人员的健康管理。对送供水过程进行全程监控,防止水质污染。

 4、在生活饮用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恢复取水时,应对取水、输水、净水、蓄水和配水等设备、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待末梢水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式供水。

 (三)终止程序 根据“谁启动,谁终止”的原则,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有

  5 效控制,未出现新的中毒患者且原有患者病情稳定后,适时予以终止。

 五、善后处理 1、分析总结:在事件处置完毕后,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分析结论,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事件的调查处置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总结,包括事件的种类和性质、事件对医院、经济和职工及患者心理与健康的影响、应急响应过程、上级部门调查结论、有关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等。

 2、资料收集整理:把事件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建立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档案。

 3、责任追究:对造成食物、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科室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予以责任追究。对在食物、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有不负责任、失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篇二:介水传染病处置应急预案

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海南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 试行) 》的通知 琼卫应急[2012]18 号 各市、县、自治县卫生局,西南中沙卫生局,省农垦总局卫生局,洋浦社会发展局,厅直属各有关单位:

  为指导和规范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及其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我厅制定了《海南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三月八日

  附件:

 海南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 试行)

  1 总则

  1.1 目的和依据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地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海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是指生物性、化学性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生活饮用水,

 导致水质不达标,造成生活饮用水无法饮用,或发生化学性中毒和(或)介水传染病流行,或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正常秩序的事件。

  本预案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预防和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1.3 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和应对准备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可能引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危害因素及时进行监测、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实行分级管理。疾控部门负责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技术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疾控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完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及时、有效地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和可能发生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进行监测、预警、报告和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预防和处置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科研和培训,为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提供科技保障。各有关机构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预防和处置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

  1.4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分级

  对影响特别重大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由卫生部依据有关规定确定为特别重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I级)。

 重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Ⅱ级):因重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污染导致日供水能力 10万立方米以上供水企业出厂水水质不达标,使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等受到重大影响;或者因生活饮用水污染,造成化学性中毒和(或)介水传染病流行,人数超过 100 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 10 例以上死亡病例。

  较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Ⅲ级):因水源污染导致日供水能力 1 万立方米以上供水企业出厂水水质不达标,使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等受到较大影响;或者因生活饮用水污染,造成化学性中毒和(或)介水传染病流行,人数超过 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一般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Ⅳ级):因水源污染导致日供水能力 1 万立方米以下供水企业出厂水水质不达标,使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等受到一定影响;或者因生活饮用水污染,造成化学性中毒和(或)介水传染病流行,人数 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2 卫生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应急领导小组和现场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下,承担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现场调查、监测检验、预防控制等工作。

  2.1 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协助或负责特别重大、重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水样及其他有关样品并迅速检测,在最短时间内确定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并及时将结果报送或通报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

  (2)建立生活饮用水水质与污染事件检测实验室,负责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和污染事件的应急检测、病因学诊断、溯源及实验室质量控制;

  (3)储备常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检验标准品、中毒标准菌株和诊断试剂等,并使其处于

 良好状态,确保随时可投入正常使用;

  (4)开展预防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健康教育工作;

  (5)负责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6)指导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水质和水性疾病的监测,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2.2 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分别负责辖区内较大、一般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采样及实验室检测工作,迅速确定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并及时将结果报送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有关医疗机构;

  (2)建立生活饮用水水质与污染事件常规检测实验室,负责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和污染事件的病因学检测;

  (3)开展预防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健康教育,提高社会和公众防范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意识;

  (4)开展水质和水性疾病的监测,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3 现场调查和处置

  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时,事发地的疾控部门应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应急响应原则,迅速启动卫生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按要求做好相关信息的报送。同时,根据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分级和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提请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部门给予必要的技术和物资支持。

 3.1 现场调查

  (1)相关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迅速调查了解现场的基本情况、事件发生的过程、产生的后果以及已采取的措施,根据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开展现场调查,采取控制措施。

  (2)现场调查内容:

  ①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原因、过程以及当事人。

  ②污染物的来源、品名、种类、性状、数量、污染途径、范围及程度,以及污染的扩散趋势。

  ③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和污染范围,调查污染暴露人群数量和分布。

  ④对事件地区影响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个案调查、采集水样、人体排泄物及生物材料、粪便、血液等,以确定中毒原因和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程度。

  (3)对可疑污染的生活饮用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进行水质检测,结合现场调查的相关情况,以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4)做好现场检查记录,规范制作各类文书,收集相关证据材料。

  3.2 控制与处置

  (1)经现场调查和监测,初步分析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时,应建议卫生行政部门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减少、控制、消除污染物污染的范围、程度,如停止排放、关闭闸门、打捞污染物、引水冲洗等,必要时通知下游水厂和居民停止取用水。同时,制定水质应急监测方案,及时掌握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的水质污染趋势和动态变化。

  (2)当确定生活饮用水水源和水质污染时,应通知供水单位迅速采取措施,及时调整水处

 理工艺,强化水处理工艺的净化效果。如源水污染以现有净化工艺不能控制时,及时上报建议停止供水,启动临时供水措施,并通过各种媒体通告居民在事故未解除前,不得饮用污染的水。

  (3)在启用应急储备水源或采取临时送供生活饮用水时,对送供的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指导做好输送水管道、送水车、储水容器的清洗消毒,以及送供水人员的健康管理。对送供水过程进行全程监控,防止水质污染。

  (4)根据生活饮用水污染情况,增加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或分散式供水的监测样本和监测频次,加大监测力度,及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5)为防止可能出现的继发性介水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发生,加强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中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6)在生活饮用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供水单位恢复取水时,应对供水单位的取水、输水、净水、蓄水和配水等设备、设施进行检测,出厂水、末梢水合格后方可正式供水。

  3.3 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媒体和各类宣传阵地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把握正面引导原则,消除公众恐慌心理,维持社会正常秩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资料收集整理

  参与调查处置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分别将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有关卫生学调查、取证、控制、查处等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建立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档案。

 5 保障措施

  各级疾控部门应组织开展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监测工作,加强卫生应急处置专业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监测报告控制体系,保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5.1 技术保障

  要改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条件;要加强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现场调查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演练。

  5.2 宣传教育

  各级疾控机构要加强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强化供水单位、涉水产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培训,预防和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要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公众广泛开展预防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

  5.3 卫生监督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获知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时,要主动介入,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供水单位、涉水产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造成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开展相关调查,并做出行政处罚意见,提交卫生行政部门下达。

篇三:介水传染病处置应急预案

XXXX 股份有限公司

  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应急预案

  XXXX 领导小组 二零二零年三月

  一、 总则

 为了提高公司各部门预防和控制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水平, 规范疫情控制进程中的具体作业行为,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和影响, 保障公司员工及顾客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 、

 工作原则

 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疫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员工的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强预防工作,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 依法管理、 统一领导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 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按规定和上级要求成立疫情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处理、上报、协调与落实本部门疫情的预防工作。

 3. 快速反应、 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按照“四早”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 、机构及职责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公司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公司防控办” ) 防控办有行政部负责开展防疫日常工作, 组织协调公司防控工作, 督导检

 查各部门落实防控工作要求和疫情防控期间各项管理制度。

 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根据防疫工作需要要确定 1 名联系人并向公司防控办报送联系人信息, 负责核实本单位员工行程、 健康状况、 信息报送等工作, 协调完成公司防控办交办的防控工作任务。

 (一)部门岗位职责 1. 人力行政部:负责准确及时向公司员工发布发生疫情的信息和本公司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员工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司员工自 我防范能力;认真了 解社会不同时期存在的疫情情况,做好疫情的宣传工作。

 2. 供应链部:负责做好所需的消毒药品, 防护用品及设备等物资的保障工作。

 3. 生产部:负责每天生产场所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工作。

 4. 综合保障部:负责公司厂区生产区办公场所设施设备每天清洁消毒监督检查工作; 负责公司厂区公共区域每天清洁消毒工作;协调公司各相关部门协同开展应急处置,确保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 使卫生防疫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5.其他部门:负责按公司防疫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二)人员岗位职责 1、 部门负责人职责 1)细化部门防控应急预案, 负责本部门各项防控工作的落实工作; 2) 负责员工的防护知识教育、 安全管理工作, 督促员工养成良好习惯, 抓好个人防护; ; 3) 督导检查本部门员工对各项制度落实情况, 及时纠正员工不当行为;

 4) 负责将上级及公司 本级的防控公告及时下发给每位员工, 设置宣传标语, 监测本部门员工舆情, 确保员工不信谣、 不传谣; 5) 督促做好本部门卫生防疫和消毒工作, 重点关注每日员工健康状况情况, 对出现疑似病例等突发情况要及时正确处置。

 2、公司员工职责 1) 员工是自身健康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手册》 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2) 上班期间所有员工必须佩戴防护口罩; 3) 上班时间严禁串岗,如因工作需要必须多人同时作业的, 尽量保持安全距离; 4) 严禁人员聚集闲谈,聚集就餐; 5) 废弃口 罩、 餐盒放置于公司指定地点; 6) 办公室人员应做好对公用办公设备、固定电话的消毒工作; 7) 做好工作区域的通风,上下午各一次,时间为 20-30 分钟,通风期间同事们应做好保暖工作; 8) 打喷嚏捂口鼻,慎揉眼。

 9) 饭前、如厕后需洗手,接触公共设备后要洗手,洗手应严格按洗手六步法执行; 10) 如发现洗手间准备的肥皂、香皂、消毒液不足,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 11) 下班后需外出的请佩戴防护口 罩, 家中做好通风,本人及家人尽量不要去人员密集场所, 与人保持安全距离,不握手, 不聚会。

 3、卫生防疫及保洁人员职责 1) 消毒作业前应佩戴好个人防护, 防护眼镜、 防护口 罩、一次性橡胶手套; 2) 配备消毒液时要小心轻放, 避免消毒液触碰身体; 3) 消毒液严格按公司规定的配比进行调配; 4) 办公室公共区域(楼梯、 楼道、 电梯) 、 车间地面每天下班后进行喷雾消毒, 各办公室下班后自行使用喷壶进行喷雾消毒; 5) 会议室、 接待区、 招聘区使用后即进行消毒, 门卫室、洗手间(含办公楼及车间) 每天的消毒频次为 2 次(中午、 下班后) ; 6) 清洁人员应及时对废弃口 罩、 餐余垃圾进行处理, 处理时应佩戴口 罩及一次性橡胶手套; 7) 做好进入公司所有车辆的消毒灭杀工作。

 4、 司机职责 1) 车辆出入严格实行审批制度, 外出回公司后应在门卫处登记出行轨迹; 2) 每天下班后对所驾驶车辆进行消毒; 3) 除公司接送车外严禁无关人搭乘; 4) 司机上班时应佩戴防护口 罩(车上应配备防护口 罩及消毒液) ; 5) 班车司 机要督促值班员 对员工上车前的体温检测及员工口 罩的佩戴; 5、 采购及仓管员职责 1) 购买物资前尽量先确定细节, 尽量要求其送货, 如无法送货的请对方备货后直接上门提货;

 2) 必须出外采购的, 必须佩戴好防护口 罩, 不去人员密集场所, 不握手; 3) 购买防控物资时要求其提供产品介绍及相关证书, 严防假冒伪劣产品混入其中; 4) 所购防控物资应尽量保证公司使用; 5) 回公司时应先在门卫处登记相关活动轨迹, 并测量体温, 体温正常方得进入公司; 6) 物资进库后, 由仓库安排固定人员送料到车间岗位。

 6、 食堂工作人员职责 1) 严格执行公司食堂管理制度; 2) 外出釆购时应佩戴防护口 罩; 3) 食堂工作人员上班期间必须佩戴防护口 罩, 佩戴一次性防护帽; 4) 严禁生熟食混放; 5) 分餐及送餐时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 6) 做好厨具及餐具的消毒处理。

 7、 门卫及值班人员职责 1) 每天上班前门卫及值班人员佩戴个人防护(防护口 罩及一次性橡胶手套) , 做好秩序维护, 应要求员工佩戴好防护口 罩, 排队时人与人间隔 1 米以上, 值班人员逐个对员工进行体温测量, 及进行相关询问, 并做好登记工作, 登记内容包括:

 检查时间、 所在部门、 姓名、 年龄、 有无症状、 有无和感染者或密切接触者有接触的。

 如体温在 37. 2 度以上的,严禁进入公司。

 考勤机尽量使用人脸识别系统, 如考勤机无法识别,

 采用手工登记方式。

 2) 每天上班前, 门卫对前一日报送的进厂人员对比身份证及名单后按公司员工检查登记程序执行。

 3) 上班时间原则上不允许员工及外协人员离开公司,如因生产需要确需离开公司的,各部门指定人员名单并报门卫处(非名单内人员严禁进出), 门卫做好相关进出记录, 如离开厂区范围办事的员工, 进公司前应侧体温,并做好相关外出路线登记,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公司。

 4) 严禁快递人员进入公司,所有快递收发由门卫统一负责。

 四 、

 预警机制

 根据国家省市发布的有关疫情预警信息,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有针对性的公布预警信息或解除预警戒信息。

 各部门负责人及管理人员获悉重大疫情的信息后, 应立即落实预防措施,做好部门员工与顾客的安抚工作。

 五 、

 疫情响应

 一旦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的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立即启动本预案。根据国家发布的疫情等级,做好预防疫情患者的筛查准备工作, 必要时做好人员疏散等紧急工作。各部门根据省市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利用图像、影视、互联网、手机等多种形式对员工及顾客开展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各部门应保障突发疫情事件的应急基础物资经费,购置处理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相适应的物资,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随时调用,经费、 物资使用后及时补充。

 六 、

 应对 措施

 1. 所有公司进出人员,测量体温时发现感冒咳嗽发热症状人员, 应劝其

 去医院发热门诊治疗,不准进入公司。

 2.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不定期对全体职工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等疫情知识的教育,加强健康防护与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3. 公司所有办公场所及生产场地设备,按照领导小组和应急安全卫生防疫等部门公布的有关预防措施和要求,搞好各项卫生防疫。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a. 监控工作:每天登记所有公司进出人员要带口罩量体温,车辆进入要消毒。

 b. 通风工作:每天上下班时,必须打开全部门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地面清洁干燥。

 c. 消毒工作:每天下班前场地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加强日常卫生保洁工作。

 4. 本地区疫情持续期间,公司人员实施行动管控,未经许可不得擅自离开公司,不得离开公司所在行政区。

 5. 当发现可能是疑似病例患者时,立即通知本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向疫情防控小组或防疫办汇报。领导小组及时向应急安全卫生防疫等部门汇报单位出现的疫情,并全员隔离。

 6. 领导小组要及时把发生病情的员工送疫情医疗机构进行救治,根据防疫部门的部署开展疫情的控制工作。

 7. 对发生疫情的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并根据疫情的情况建议或强制发生病情员工接触到的员 工到医院等卫生部门进行检查,避免疫情的扩大。

 5. 疫情发生时,公司要以疫情的防治做为工作的重点,领导小组要认真协

 调各部门做好消毒等病原体的消除工作,后勤部要做好疫情防治的后勤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要成立专人小组做好员式的教育和消除心理压力及正确引导性工作,确保疫情期的尽早过去。

 七 、

 防疫日常管理要求

 (一) 日常办公管理要求 1. 各部门实行弹性工作制, 应当安排员工通过电话、 网络等灵活方式在家完成相应工作, 不得造成人员汇聚、 集中。

 2. 各部门主要领导原则上必须到岗, 其他人员由本部门自行安排, 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运转。

 在当前形势下, 严格控制进入公司办公人员数量, 进入公司人员必须经本部门负责人同意。

 3. 远程办公文件传输中, 请务必使用公司邮箱或公司通信系统, 切不可使用 QQ、 微信等传输重要敏感信息和涉密信息。

 4. 严守工作纪律, 各部门员工不得擅自离长兴岛。

 中层以下员工需经各部门主要领导同意, 各部门副职领导需报公司 分管领导或公司 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同意, 各部门主要领导(负责人) 需经公司主要领导同意,并报公司防控办联系人备案。

 (二) 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 各部门对隔离人员身体状况等信息实行“日报告”“零报告”, 未经本单位主要领导批准不得提前解除隔离, 更不得擅自进入公司。

 隔离或工作期间一旦有发热、 咳嗽、 乏力、鼻塞、 流涕、 胸痛、 呼吸困难、 腹泻、 结膜炎等可疑症状,应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立即就医, 按照医疗要求执行后续安排, 并报公司防控办联系人。

 2. 未佩戴口罩的人员严禁进入公司。

 工作期间, 公司员工和服务人员要主动规范佩戴口 罩, 不随意走动串岗, 尽可能减少面对面工作交流, 保护自己与他人。

 3. 减少接收快递和外卖,确需接收的,应在公司外拆开包裹,并将外包装放置在楼外垃圾桶。

 4. 员工上下班尽量采取自驾、 骑行、 步行等方式, 减少公共交通出行; 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务必全程佩戴口罩, 做好个人防护。

 5. 来自重点疫区(按上级文件规定动态更新) 员工一很律暂缓返岗, 其他地区人员, 返沪后自到沪之日起, 自行居家隔离 14 日, 无症状并得到本部门主要领导批准后, 方可正常上班。

 (三) 厂区出入管理制度 1. 公司对厂区实行封闭管理, 严格执行“一人一卡” 制度并检测体温。

 经测量员工体温高于 37. 2℃的, 由公司防控办将情况报告公司防控办, 本人应回家观察休息。

 必要时,在做好个防护工作的前提下, 到市指定发热门诊进行复查,按要求做好隔离。

 2. 车辆实行车卡检查, 外部车辆尤其出租车禁止驶入公司停车区。

 公司车库入口 处进行人员体温检测。

 3. 各部门加强门禁卡管理, 门禁卡丢失必须第一时间挂失重新办理,杜绝外部人员混入公司。

 4. 不得主动召约访客,不得带亲友进入公司;访客必须接受体温测量并登记出发地、 交通工具等信息;受访人员在公司一层会客区或公司室外接待访客, 双方应佩戴口 罩、 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控制时间; 访客在门卫

 处经测量体温高于 37. 2℃的, 由保安公司登记姓名和联系方式, 建议其立即到发热门诊进行复查。

 5. 尽量避免出差, 如员工必须出差的, 应严格做好各项防控措施, 要每天进行跟踪监督。

 6. 全体员工非紧急情况上班时间严禁进出公司。

 (四) 办公会议管理制定 1. 疫情防控期间, 公司办公室加强公司会议室统一调配管理。

 2. 减少会议数量, 特别是现场会议数量, 优先采用视频、电话会议形式。

 3. 减少参会人员规模, 缩短会议时间, 座位之间至少间隔 1 米, 参会人员必须戴口 罩, 会议时间每超过 1 小时通风 1 次。

 4. 为避免交叉感染, 会议只提供矿泉水, 不提供茶水杯。

 参会人员可自带喝水杯, 服务人员 30 分钟续开水一次。

 5. 会议结束后, 对会议室及设施等实施消毒。

 6. 现场会议实行审批制度, 审批权限如下:

 (1) 现场参会人员 10 人以下,由各部门负责人审批。

 (2) 现场参会人员 11-19 人,由公司分管领导或公司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审批。

 (3) 现场参会人员 20 人以上,由公司主要领导审批。

 八 、

 突发重大疫情信息报告及信息发布

 发现突发重大疫情患者应在 2 小时内向疾控中心和公司主管领导报告。

 重大疫情发生时, 疾控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实行“零 报告” 制度的,

 须严格报告程序, 逐级向上级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不得瞒报、 迟报和漏报。

 信息发布...

篇四:介水传染病处置应急预案

滨机场口岸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09-02-16 18:38:27 第一节

 总

 则

 一、 工作目的

 为了 确保哈尔滨机场口岸有效地履行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的职责, 快速、 有效处置口岸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 及时控制和消除事件危害, 最大限度地保障出入境人员和口岸公众人身健康安全, 维护哈尔滨大冬会期间口岸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质检总局处置生物恐怖事件预案》,以及相关法律、 法规、 规章, 制定本预案。

  三、 定义

 生物类恐怖袭击事件是指口岸区域由于人为故意使用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出入境人员和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以及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和生物战剂扩散污染的恐怖事件等严重事件。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是指过去不为人知、新发现的造成或可能造成出入境人员和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四、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哈尔滨大冬会期间哈尔滨机场口岸区域内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的检验检疫应急处置。

  五、 处置要求

 处置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时, 要及时施救、 彻底消毒,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事件的危害和影响为目的, 以高效救护病人和防止事件扩散为重点, 采取尽早介入和就地就近处置的方式。

  第二节

 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 组织指挥体系

  成立哈尔滨机场办事处检验检疫现场工作组, 与质检总局、 省局大冬会工作领导小组构成大冬会口岸生物突发事件应急三级指挥体系的一部分。

  二、哈尔滨机场办事处检验检疫现场工作在省局大冬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负责具体处理本辖区内的大冬会口岸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组建大冬会口岸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业队伍, 开展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演练, 负责与省局大冬会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沟通协调, 负责与当地反恐、应急、 卫生等相关部门协调与配合工作。

 检疫查验、 突发事件专业组成员是具体执行人员。

  三、 专家组

 (一)

 专家组为省局卫检处。

  (二)专家组职责是为口岸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和评估, 提供应急处置决策建议和意见; 对处置队伍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参与应急处置。

  第三节

 监测、 预警和信息报告

 一、 监测与预警

 哈尔滨机场办事处负责开展口岸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 根据境内外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发生的动态、 有关部门的情报、 口岸监测结果等信息进行汇总判断和风险分析, 对口岸潜在的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风险及时预警, 协同有关部门将事件制止在萌芽状态, 减少损失。

  口岸生物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预警级别、 起始时间、 可能影响范围、 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

  二、 信息报告

 (一)

 总体要求:

  检验检疫人员要了解主要生物战剂及新发传染病监测知识, 对生物战剂及新发传染病进行监测, 发现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信息时, 应及时向上级报告,不得隐瞒、 缓报、 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 缓报、 谎报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

 突发事件的信息。

  (二)

 需要报告的情况:

  1.本口岸或相邻口岸同一时间段集中出现 3 例(含 3 例)

 以上同样症状的病例。

  2.辖区内口岸来自相同国家/地区的人员同一时间段集中出现 3 例(含 3 例)

 以上同样症状的病例。

  3.疑似生物恐怖的事件。

  4.出现高度怀疑为具有较大公共卫生风险的传染病病例 1 例(含 1 例)

 以上。

  (三)

 报告程序:

  哈尔滨机场办事处检验检疫人员在发现或接到口岸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信息后, 按相关规定尽快报告哈尔滨机场办事处检验检疫现场工作组, 由现场工作组报告省局大冬会工作领导小组。

  (四)

 报告内容要求:

  哈尔滨机场办事处检验检疫现场工作组在初次报告后应进行阶段报告和总结报告

 1.初次报告:

 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 地点、 信息来源、 事件描述、 波及范围、 危害程度(发病人数、 死亡人数)、 主要症状、 性质初步判定、 已采取或拟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2.阶段报告:

 主要报告事件进展和处置情况、 潜在威胁及影响、 下一步措施等, 并对初次报告内容进行补充、 修正。

  3.总结报告:

 全面报告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 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 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第四节

 应急响应

 一、 信息核实与先期处置

 哈尔滨机场办事处检验检疫现场工作组接到口岸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后, 应立即派遣检疫查验、 突发事件专业组成员做好个人防护,

 携带现场检测设备和生物采样箱, 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 核实事件发生情况。

 检疫查验、 突发事件专业组成员到达现场前, 应通过电话告知事件现场负责人, 维持现场秩序。必要时通报海关、 边检及口岸相关单位立即暂停通关, 及时疏散人群远离可疑的污染环境。

  检疫查验、 突发事件专业组成员到达现场后, 立即调查事件状况, 查明受染情况;对可疑污染的水、 食品、 空气和其他物品等快速筛查; 对受染人员进行流行病调查和初步的医学排查; 收集、 分析感染人群特征、 传播途径、 疾病的体征与症状等; 初步判断导致事件发生的生物因子种类、 释放方式和释放地点等; 采集可能被污染的物品, 以备进一步实验室检测。

 处置过程中注意证据保护。

  二、 初步判定

 检疫查验、 突发事件专业组成员经现场核实后, 应做出如下判断:

 (一)

 排除了较大公共卫生风险的传染病和生物恐怖的可能。

  (二)

 发现传染病病例、 食物中毒病人或病原微生物、 生物毒素、 生物战剂, 未造成扩散和环境、 物品污染;

  (三)

 发现传染病病例、 食物中毒病人或病原微生物、 生物毒素、 生物战剂, 已经扩散, 造成环境、 物品污染, 但未出现继发人员受染;

  (四)

 发现传染病病例、 食物中毒病人或病原微生物、 生物毒素、 生物战剂, 已经扩散, 造成环境、 物品污染, 并出现继发人员受染和/或死亡。

  三、 信息报告与通报

 出现上述第(一)

 种情况时, 哈尔滨机场办检验检疫现场工作组与省局大冬会工作领导小组一起按有关规定处置, 并将处置情况报告质检总局。

  出现上述第(二)、(三)、(四)

 种情况时, 现场处置人员把初步核实结果立即报告哈尔滨机场办现场工作组, 由哈尔滨机场办现场工作组按照信息报告要求报告, 同时通知海关、 边检给予配合, 维持现场秩序; 如果有人员受染, 通报当地医疗卫生部门, 派专业人员对病人进行救治; 采集样品进行检测。

 如果怀疑为恐怖袭击的, 及时通知当地反恐部门处置。

  四、 预案启动

 出现上述第(二)、(三)、(四)

 种情况时, 在省局大冬会工作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后, 迅速开展处置行动。

  五、 现场处置

 (一)

 维持现场秩序, 疏散人群。

 根据现场的特点, 迅速调集现场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疏导人群, 远离污染环境, 如果在室外, 人群应该往上风向疏散, 并向现场人员发放口罩; 如正在通关过程中, 应暂时停止通关, 起用备用通关通道。

 在疏散过程中, 应安抚人群的心理, 必要时, 请当地公安或边防武警战士协助警戒, 维持现场秩序。

  (二)

 收拢受染人员。

 对疏散的人员进行排查, 对已经出现症状的人员和密切接触污染环境的人员, 分别引领到不同的临时隔离室(控制点)。

  (三)

 建立快速通道和隔离区。

 处置人员应迅速建立快速反应通道, 保障后续医疗卫生和反恐部门专业人员、 车辆、 设备、 物资等进出处置现场的通畅。

 根据可疑传染病的种类、 病例数量, 病原微生物、 生物毒素和生物战剂的种类、 数量、 危害性等实际情况, 以及天气、 地形、 地势、 地质等自然特征, 划定封锁和隔离区域, 确定红色隔离区(污染区:

 传染源接触区域)、 黄色隔离区(半污染区:

 依据传染源传播途径特征确定的可能污染区域及现场人员处置过程工作区域)

 和绿色安全区。

 禁止无关人员、 车辆进入污染区, 处置人员必须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进入。

 六、 污染源的处置

 对于已经明确种类的病原微生物、 生物毒素和生物战剂, 由处置人员或请求卫生部门专业人员负责转移、 封存、 销毁。

 对于病原微生物、 生物毒素和生物战剂种类尚不明确的, 采样送本部门或其他部门专业实验室检测后进行处置。

  七、 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处置

 (一)

 通知 120 急救中心, 对病人紧急抢救, 并送指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 隔离、治疗。

  (二)

 对密切接触者调查、 医学排查、 登记, 发就诊方便卡, 并通知目的地检验检疫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八、 污染环境的消毒

 对污染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 除虫、 除鼠和杀灭宿主动物。

  九、 洗消效果评价

 对污染环境进行病原体检测, 评价消毒效果。

  十、 行动终止

 由哈尔滨机场办现场工作组负责确认以下 4 个条件:

  (一)

 事件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 事发现场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二)

 没有出现新一轮或连环式口岸生物类突发事件;

  (三)

 现场事件受害者得到有效隔离、 诊治;

  (四)

 传染病在 2 个潜伏期内未有新病人。

  当上述 4 个条件均予确认后, 哈尔滨机场办现场工作组向省局大冬会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提出终止处置行动的建议。

 终止行动由启动预案的机构实施。

  第五节

 行动保障

 哈尔滨机场办事处应做好处置口岸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的技术保障、 处置队伍建设、 交通保障、 公众信息交流、 信息与通讯保障、 技术培训与实战演习等保障工作, 并与反恐、 应急、 卫生、 交通、 海关、 口岸管理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

 确定处置生物类突发事件人员救治的定点医院, 做好救治准备。

  第六节

 附

 则

 一、 防范措施

 加强对出入境人员、 行李、 货物、 集装箱、 交通工具、 物品、 邮包或尸体(骸骨)等的查验检测; 加强口岸供水、 供餐安全防范;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 防止高风险生物病原体、 生物样本泄漏、 丢失; 加强与反恐部门的合作, 努力获取生物恐怖的情报; 密切关注国际社会生物类突发事件的信息和动态, 跟踪和掌握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国际发展动向, 加强技术、 信息交流与合作, 及时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适合本辖区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处置措施, 提高应对生物类突发事件的有效性。

  二、 责任追究

  口岸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各级检验检疫机构一把手负总责制度, 各级检验检疫机构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到领导、 落实到基层、 落实到一线, 落实到岗位、 落实到人员, 强化领导责任、 工作任务、 工作力量建设和协作配合。

  对以下情况要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行政责任; 涉嫌犯罪的, 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不认真贯彻实施本预案的;

  (二)

 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防范处置保障不力的;

  (三)

 玩忽职守的;

  (四)

 隐瞒、 缓报、 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 缓报、 谎报生物类突发事件的;

  (五)

 组织实施不力, 导致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和重大事故, 造成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损失和国际影响的;

  (六)

 对生物恐怖袭击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不听从指挥或行动迟缓不力, 造成事态扩大的。

  三、 名词解释

 (一)

 生物恐怖:

 故意或威胁利用致病性微生物、 毒素等造成敏感人群发病、 中毒,威胁人类健康、 引起社会广泛恐慌, 以达到政治或信仰目的的行为。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及其它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

  (三)

 新传染病出现的机制:新传染病发生的机制可能有二方面:第一、 新的病原体被引入人群。

 新病原体包括人类已知传染病病原体的变异株以及存在于环境中, 特别是动物体内的病原体。

 前者的例子如 0139 型霍乱弧菌, 后者如引起流行性出血热的汉坦病毒。

 一系列新的来源于动物的传染病不断被发现, 表明动物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的重要和潜在的传染病库。

 第二、 引人人群的新病原体能在新的人群宿主中确立及进一步传播, 并从一个局部地区和局部人群开始, 不断扩散。

推荐访问:介水传染病处置应急预案 传染病 处置 应急预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