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篇

时间:2022-10-05 19:50:04 来源:网友投稿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新尼孙上村创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可 行 性研究报告 洪纳海乡创建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镇可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篇

篇一: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特柯尔克孜民族乡 新尼孙上村 创建“美丽乡 村” 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洪纳海乡 创建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 镇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 1 项目概况 1. 1. 1 项目名称:

 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新尼孙上村创建“美丽乡 村” 建设项目 1. 1. 2 项目建设内容:(1)

 村内环卫设施方面:

 购置环卫设备。

 包括:垃圾箱40个; 果皮箱30个; 人力三轮垃圾车30个。(2)

 村容美化亮化方面:

 亮化、 绿化新尼孙上村, 新建步行街观光路灯100盏, 扩建风景树栽种1000株及绿化街道两旁。(3)

 村内公共活动场所方面:

 配套建设民俗旅游文化广场及商业街的健身器材1套及配套相关的休闲石凳。

 民俗旅游文化广场旁建设6000平方米的停车场, 同时铺设花砖。(4)

 其他公共设施方面:

 建设新尼孙上村生活污水排水管网、 小区供排水及供热建设。

 新建水冲式厕所80户。

 1. 1. 3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800. 0 万元。

 其中:

 申请县级配套资金 35 万元;

 申请乡 级配套资金 5 万元;

 申请村级自筹资金 27 万元;

 申请援疆资金 148 万元;

 申请乡 镇环境整治资金 10 万元;

 申请供排水项目资金 50 万元;

 申请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 25 万元;

 申请美丽乡 村试点经费 500. 0 万元。

 1. 1. 4 项目承办单位:

 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 1. 1. 5 项目建设地点:

 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 新尼孙上村 1. 1. 6 项目建设负责人:

 ****(昭苏县洪纳海乡 乡 长)

 1. 1. 7 项目建设期:

 10 个月(即 2013 年 10 月至 2014 年 6 月)

 1. 2 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 新尼孙上村基本概况 (一)

 自然环境

  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 新尼孙上村位于乡 政府 0. 5 公里处, 地处东经 81° 45′ 00″ 、 北纬 44° 35′ 00″ 之间, 东与农四师 75 团接壤,西与胡松图哈尔逊蒙古民族乡 毗邻, 南与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依山相隔, 北与哈萨克斯坦隔河相望。

 境内森林、 矿产、 水力、 旅游、 农业、畜牧业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现有水利设施主要为夏塔河、 西水东调二分干渠及 75 团干渠水利工程。

 夏特河总长 47. 5 公里, 河床宽 220米, 积水面积 927 平方公里, 年平均流量 18. 9 立方米/秒, 年径流量5. 96 亿立方米, 占全县总径流量的 17. 10%。

 项目区属温带山区冷凉气候类型, 具有大陆气候的共性, 冬长无夏, 春秋相连, 春季升温降温迅速, 冷空气活动频繁。

 年平均日照时

 数为 24920. 5 小时, 太阳总辐射能为 136/千卡/平方厘米, 年均气温1. 5℃, 年极端最高温 32. 6℃, 年终端低温-39℃, 日温差为 17. 1℃。年均无霜为 78 天, 平均温度 67%, 冬季逆温现象很明显, 一般于 10月中旬开始, 翌年三月中旬消失, 最大递增率为每 100 米增加 4. 4℃。夏特乡 降水空间分布特点是东部多于西部, 山区多于盆地, 降水充沛,终年多雨雪, 受东部冷空气的影响, 年均降水量 500---600 毫米, 为全疆之冠, 降水主要集中在 4-9 月, 占全年的 84. 87%; 年均蒸发量为 1500mm。

 年降雪量 100--150 毫米, 初雪日 10 月 20 日, 终雪日 4月 27 日, 年积雪 140 天左右, 积雪深度为 20-30cm, 最深的可达 63cm。冬季长达 160 天左右, 年均冻土深度 101 厘米。

 (二)

 经济概括 夏特乡 新尼孙上村种植业粮食作物以小麦、 油菜为主; 养殖业主要以养殖马、 牛、 羊为主, 旅游餐饮业主要以开办农(牧)

 家乐为主,目前该村已开办农牧家乐 20 余户。

 2012 年人均收入 9127 元, 2012年村集体收入 10 万元。

 (三)

 生产模式 夏特乡 新尼孙上村是夏特乡的安居富民整村推进示范村、 多次被上级授予“小康示范村”“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星级村党支部” 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 按照全乡发展总体部署, 新尼孙上村结合旅游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旅游业。

 新尼孙上村特定的地缘及旅游资源优势, 鼓励农牧民群众开办农(牧)

 家乐、 农家宾馆。

 目前, 新尼孙上村已建成小二楼 40 户, 户均在 180 平方米以上, 已开办农(牧)

 家乐 30 余户, 农家宾馆 1 户,农(牧)

 家乐围绕柯尔克孜族、 维吾尔族、 蒙古族、 哈萨克族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饮, 为全国各地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饮食; 同时乡 党委、政府出资 400 万元, 在新尼孙上村片区内建成民俗旅游文化广场及商业步行街, 已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演出、 奇石展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刺绣, 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刺激游客的消费, 为农牧民群众增收创出了新路子。

 2013 年, 通过乡 政府大力建设, 打造新尼孙上村旅游观光、 农家乐、 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旅游带, 逐步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 改善生产生活水平, 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 扎实推进美丽乡 村建设。

 1. 3 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 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 新尼孙上村位于乡 政府 0. 5 公里处, 紧邻S237 省道, 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行政村。

 区域电网覆盖全中心,交通、 通讯方便快捷。

 该村有 222 户 1100 人, 由维、 汉、 哈、 蒙、柯等 5 个民族组成, 少数民族人口占 90%。

 是一个以农业为主, 农牧相结合的行政村。

 全村有耕地面积 8251 亩。

 2012 年人均收入 9127元, 主要以养殖业、 种植业、 旅游餐饮业、 劳动力转移为主。

 种植业

 以小麦、 油菜为主; 养殖业主要以养殖马、 牛、 羊为主, 旅游餐饮业主要以开办农(牧)

 家乐为主, 目前该村已开办农牧家乐 20 余户。

 1. 4 基础设施情况 1、 道路方面:

 全村道路已实现柏油化, 共计 12 公里。

 2、 水利设施方面:

 支渠 20 公里, 已修成防渗 10 公里; 斗渠 30公里。

 自来水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 100%。

 3、 住房情况:

 2012 年全村享受富民安居农户: 200 户, 2013 享受富民安居农户 22 户。

 4、 卫生室:

 新努孙上村有卫生室, 医务人员 2 名。

 5、 电力情况:

 全村整村用电, 无阶段性断电。

 6、 通信情况:

 全村 200 多户家中安装固定电话, 大多数农户家庭使用手机。

 7、 广播电视情况:

 安装“大喇叭工程” 广播。

 村民可以正常收看电视, 电视信号相对稳定。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 一、 农牧民人均收入 2008 年底, 洪纳海乡 总人口 13047 人, 年生产总值达到 4116万元,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4525 元。

 主要收入来源:

 1、 第一产业收入为:

 农业总产值 2100 万元、 畜牧业收入 980

 万元; 2、 第二、 三产业收入 670 万元; 3、 劳务收入 366 万元。

 二、 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 洪纳海乡 党委政府在小镇建设中按照“规划高起点、 建设高标准、 管理高水平” 的原则, 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自 2006年以来, 在基础设施建设、 绿化、 美化、 硬化、 亮化、 净化和管理上狠下功夫, 成立了乡 规划办公室, 不断完善小镇建设基础功能, 有效提升环境保护工作质量。

 (一)

 突出特色, 合理布局 洪纳海乡 党委政府本着“合理规划, 有序发展” 的原则, 委托昭苏县建设局规划站编制了 《洪纳海乡 2006-2011 年小镇建设规划》, 对全乡 小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进行科学的总体规划, 为今后全乡 环境保护和小城镇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不断完善设施功能 近年来, 洪纳海乡 党委、 政府把加大设施建设, 完善建城区功能作为政府得民心工程, 提上党委、 政府重要工作日程, 不断加大建设力度, 成效显著:

 1、 自筹 170 万元, 统一标准, 建设全乡 10 余条公路沥青混泥土路及配套设施绿化、 路灯、 电力、 通讯等, 实现绿化公路 14 公里。

 2、 先后投入 160 万元, 对开斯克村、 吐格勒勤村进行了新农村建设风貌景观改造。

 目前, 以上两个村被伊犁州评为州级新农村建设

 重点村。

 3、 洪纳海乡现有乡村医疗卫生机构 9 处, 其中乡 卫生院 1 处,个体诊所 3 处, 村级卫生室 5 外, 极大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 99%, 同时也为保障各族人民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洪纳海乡 目前有 5 所小学, 总占地面积达 400 余亩, 为了满足了当地群众的教学需求。

 投入资金 200 余万元, 对全乡五所学校进行两基标准化建设通过国家“两免一补” 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当地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 使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 100%。

 四、 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 近几年, 洪纳海乡 党委、 政府紧紧依托国家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 先后于 2002 年和 2008 年共投入 450 万元在全乡 9 个村实施了人畜安全饮水工程, 其中铺设 12 公里的供水管网, 投入 80 万元建设供水规模 0. 078 万立方米/日和 0. 108 万立方米/日的供水站两处, 解决了全乡 13047 余人和万余只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 使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0%。

 五、 建成区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洪纳海乡 建成区内生活饮用水源主要是地下水, 伊犁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 2008 年对全乡两个水厂水源进行地监测, 饮用水各项检测指标全部合格。

 六、 建成区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 2009 年 3 月, 该乡接受洪纳海乡 政府关于评价该乡 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评定及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处理情况的申请, 对该乡 9 个行政村农牧民家中的厕所及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处理进行了检查, 该乡以国家沼气建设项目为依托, 在全乡全面推进农村家庭“五清五改”活动, 该乡 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已基本达到国家卫生乡 镇的有关标准, 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是该乡 的一个难点, 目前指标偏低, 生活垃圾处理率 70%刚刚达标, 生活污水处理率 50%, 低于标准, 不过该乡已于近期建设集中的污水处理厂, 相信污水处理的问题将于年内彻底解决。

 2008 年底至 2009 年 3 月, 我乡 先后开展了 3 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对乱搭建, 乱停乱放, 乱丢, 乱倒, 乱挂等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规范店铺门牌设置 80 余个, 做到了坐商归店, 行商归市, 车辆停放有序。

 建立了环境卫生秩序的长效管理机制, 树立了文明、 整洁、 优美的城郊乡 形象。

 通过全乡上下的辛勤劳动, 全乡 创建“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 镇”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8 年全乡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 4525 元。

 全乡 公共设施逐步完善, 农牧民生活用水卫生合格率达 95%, 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达到国家卫生镇标准地表水质量、 空气质量, 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森林覆盖率达 15%, 水土流失治理度 100%, 主

 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达 100%, 基本达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 的要求。

  第三章

 建成区环境 一、 地表水环境质量 洪纳海乡 地表水由永久性冰川、 积雪、 降水汇集而成, 水资源较丰富。

 根据伊犁州环境检测站年检测报告显示, 我乡 地表水质量现状良好。

 二、 地下水环境质量 洪纳海乡 地下水主要由河流和灌溉渗透而成, 无工业污染, 水质较好, 是主要饮用水源。

 近年来, 洪纳海乡党委、 政府加大地下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

 根据 2008 年伊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洪纳海乡 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报告, 表明洪纳海乡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Ⅱ 类标准, 总体水质为良好, 可作为饮用水水源。

 洪纳海乡地下水检测报告 检测参数 检测结果 标准限值 单项评价 色(度)

 <5 20 合格 浑浊度(散射浑浊度单位)

 /NTU <1 3 合格 臭和味 无 无异臭、 异味 合格 肉眼可见物 无 无 合格 PH 值 7. 79 6. 5-9. 5 合格

 铁/(㎎/L)

 0. 04 0. 5 合格 锰/(㎎/L)

 <0. 02 0. 3 合格 氯化物/(㎎/L)

 10. 8 300 合格 硫酸盐/(㎎/L)

 43. 2 300 合格 溶解性总固体/(㎎/L)

 153. 5 1500 合格 总硬度(以 CaCO3 计) /(㎎/L)

 103. 7 550 合格 砷/(㎎/L)

 <0. 01 0. 05 合格 镉/(㎎/L)

 <0. 001 0. 005 合格 铬/(六价)

 (㎎/L)

 <0. 004 0. 05 合格 铅/(㎎/L)

 <0. 01 0. 01 合格 汞/(㎎/L)

 <0. 001 0. 001 合格 氟化物/(㎎/L)

 0. 11 1. 2 合格 硝酸盐(以 N 计)

 /(㎎/L)

 0. 7 20 合格 菌落总数/CUF(/mL)

 6 500 合格 总大肠菌群/(MRN/100mL)

  未检出 不得检出 合格 三、 空气环境质量 根据 2008 年伊犁州环境监测站对洪纳海乡 空气环境质量的监测结果, 表明洪纳海乡 环境质量低于二级标准, 质量功能属二类区。

 四、 声环境质量 2008 年伊犁州环境监测站对洪纳海乡建成区、 文教区、 交通干线处环境噪声进行监测后, 其结果表明我乡 噪声符合 《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中二类混合区标准, 属于环境质量较好地区。

 五、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洪纳海乡 在实施全乡 总体规划时, 将卫生建设工程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

 1、 在 9 个村建成区主要街道设立分捡式垃圾箱 65 组, 垃圾桶

 140 个, 购置垃圾清运车 2 辆; 成立了乡 市政规划办公室, 配备工作人员 9 名, 负责全乡 建成区的卫生保洁工作。

 2、 鼓励农牧民群众修建化粪池, 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将容易降解的生活垃圾倒入化粪池发酵后施入大田, 将不便处理的垃圾倒入安放的车载式垃圾箱, 运至昭苏县垃圾场进行填埋处理。

 通过以上举措, 我乡 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0%以上。

 六、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生活污水排放现状。

 洪纳海乡 污水排放来源主要来自居民生活污水和农牧业生产产生的污水, 由于我乡 基础设施不健全, 没有排水设施, 生活污水主要排入居民自建的化粪池, 经与人畜粪便及生活垃圾发酵后施入大田。

 没有向河域直接排放, 保护了生态环境环境。

 地下排污设施建设已列入我乡“十二· 五” 发展远景规划。

  七、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近几...

篇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 总 总

 • • • • • • • • • • • • • • • • •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

  第三章 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第四章 项目建设规模 • • • • • • • • • • • 及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第六章 • • • • • •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第七章 • • • • • • • • • • • • • 项目节能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第八章 项目组织与劳动定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第九章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第十章 • • • • • • • • • • • • • • 项目招投标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第十一章 • • • • • • • • •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 • • • • • • • • • • • • • • • • • • • 40

 第十二章 • • • • • • • • • • • • • • • • 社会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第十三章 • • • • • 结论与建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提要

 一、项目名称:乡村绿化美化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县林业局 四、项目负责人:

 五、项目建设范围:##县行政村 六、项目建设期限:2018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3 年。

 七、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实施##县 124 个行政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内容为:

 1、通村公路两旁绿化314300米,株距5米,栽植苗木125720株。

 2、行政村庄绿化美化; (1)村巷道、宅旁绿化 945700 米,株距 3 米,栽植苗木378280 株。

 (2)广场绿化、美化:每村平均面积 20 平方米,总面积2480 平方米;每村栽植苗木 100 株,总栽植苗木 12400 株。

 3、水旁绿化:溪流、河流两岸及塘堰周边 200000 米,株距5 米,栽植 80000 株。

 4、绿化苗木管护。

 八、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 18101.44 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 15813.41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947.18 万元,预备费 1340.85 万元。

 项目建设申请国家乡村绿化美化专项资金 10860.86 万元,占总投资 60%,省市县配套 7240.58 万元,占总投资 40%。

 九、项目效益:

 1 1 、社会效益分析

 (1)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等到了良好的保护。

 (2)乡村绿化美化提高了乡村绿化率。

 (3)提升乡村林业发展质量助力林业精准扶贫。

 (4)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 2 、生态效益

 (1)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改善了区域小气候 (3)改善乡村空气质量 (4)维护乡村的生态安全 1.2 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5、《乡村绿化技术规范》(LY/T2645-2016); 6、《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

 【2018】1 号); 7、《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林规发〔2016〕60 号); 8、《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 年)》(林规发〔2016〕44 号); 9、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2020)》; 10、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制定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1、林业专业有关设计规范。

 1.3 结论和建议

 1 1.3.1 结论

 本项目建成后,对改善##县乡村生态环境,维护乡村生态安全,改善乡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同时生产林特产品,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为创建文明、整洁、优美的##乡村形象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县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生态环境,能发挥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符合国家林业政策、##县总体规划、乡村规划,符合##县“四五六”发展战略,工程设计合理,建设方案切实可行,建设条件具备,建议尽快实施。

 2 1.3.2 建议:

 1、积极争取国家在政策和财政方面的支持,相关部门给与大力支持,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2、加强领导,明确任务。

 3、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4、加强乡村绿化宣传,制定好管理养护措施。

 5、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2018 年 1 月 4 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国家林业局启动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绿化覆盖率力争到 2020 年达到 30%。

 会议确定,将分两步走建成美丽宜居乡村。到 2025 年,使人居环境接近或达到城市水平;到 2035 年,乡村人居环境达到或优于城市水平,基本建成生态和谐、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

 据了解,根据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全国行政村有63.5 万个,其中,平原区有 24.2 万个,丘陵区 19.7 万个,山区有 19.6 万个。目前,国家林业局已启动编制《全国乡村绿化规划(2018-2025 年)》《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实施方案》,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从五方面发力,提高乡村生态宜居水平,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态基础。

 一是加强乡村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统筹考虑乡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严格保护乡村地形地貌、水体山体,严格保护库塘、沟渠等具有历史价值,仍能发挥作用的生产生活设施。

 二是加快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牢“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生态基础,建成四季有景、处处是景的美丽乡村。乡村绿化覆盖率力争到 2020 年达到 30%,到 2035 年达到 38%,到本世纪中叶达到 43%。

 三是提升乡村林业发展质量。通过提高林木良种使用率、加强森林抚育经营、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方式,提升乡村森林质量,提高人居环境质量;通过改培大径级用材林、珍贵树种、经济林及竹藤花卉等,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四是发展乡村林业产业。深入推进林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区域优势与特色,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林产品的供给,让“叶子、果子变票子”,助力林业精准扶贫。

 五是传承发展森林文化。保护好民居风貌,传承好当地文化习俗,营造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营造一种崇尚民族、守护民俗、回归民间的文化氛围。

 ##县作为陕西省渭北山区县,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地区。近年来,通过发展苹果产业、实施退耕还林等,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乡村绿化覆盖率低,受干旱等自

 然条件制约,树木成活率低,生态环境差,急需加大乡村绿化工作力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在国家提出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提出##县乡村绿化工程建设项目。

 2.2 ## 县概况

 2.2.1 地理位置

 ##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处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是联结关中与陕北的咽喉要地,因境内##河而得名。##县地处东经 109。16′-109。45′,北纬 35。4 ′-35。27′之间,东隔洛河与澄城县相望,南接蒲城县有五龙山相隔,西接铜川市郊区与渭北黑腰带相连,北以黄龙山、雁门山为界,与宜君、黄龙、洛川三县毗邻。

 全县总面积 986.6 平方公里,恰好是国土面积的万分之一,其中耕地面积 72 万亩。

 2.2.2 地形地貌

 ##县境内地貌复杂,地形破碎,表现为三山(西北雁门山、东北黄龙山、东南五龙山)盘踞,五塬(大杨塬、史官塬、尧禾塬、北井头塬、雷村塬)起伏,两河(南面##河东面孔走河)沿界通过,1178 条沟壑纵横交错。塬面从北向南倾斜,海拔落差446-1568 米,平均海拔 850 米左右。洛河西北向西南穿境而过,将##切割成河南、河北两大块。地貌总体分为中低山区,黄土梁塬、黄土台塬和黄土沟谷四种类型。

 3 2.2.3 气候

 ##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地形复杂影响,境内四季气候差异很大。主要特点:春季升温快,多干燥,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多有阵雨性降水;秋季降温快,阴雨较多,多有潮湿;冬季寒冷漫长,干燥多风。

 年平均气温11.4°C,年平均降水547.9毫米,且分布不均,变率较大。年湿润指数0.50,大陆度59.8%。年平均太阳总辐射128.18千卡/平方厘米.年,优于同纬度的华北平原和关中盆地。按中国气候分类标准,##县处于暖温带湿润去后区。在陕西省境内,属关中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

 2.2.3 土壤

 境内土壤种类较多,共有 7 个土类、9 个亚类、17 个土属、40 个土种,主要有黄土、垆土、红土、褐土 4 种类型。

 4 2.2.4 植被

 ##县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有乔木型、乔灌型、灌草型。除零星分布的侧柏、栎类为天然林外,其余均为人工林。全县乔、灌木种类共有 45 科、168 个种,是陕西省重要林区之一。

 自然植被分为两类地区:北部浅山区和东南原区及洛河以北地区。

 人工植被分为三个区:西北浅山刺槐、油松防护用材林区、中部残原刺槐、花椒农田防护林区和东南台塬杨树、泡桐“四旁”

 绿化农田防护林区。

 5 2.2.5 社会经济概况

 ##县辖 7 镇 1 办,124 个行政村,总人口 30 万。##县先后荣获中国有机苹果第一县、国家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中国魅力生态县、陕西创新型试点县。

 四圣故里,历史悠久

 ##县因境内##河得名,建制距今 2300 余年,素有“四圣故里”之美誉——仓颉造字开华夏文化之先河,杜康造酒始中华酿酒之滥觞,雷公造碗执中国陶瓷之牛耳,蔡伦造纸创世界文明之传承。境内有各类古遗址、古战场 40 余处,其中仓颉庙是国内现存唯一集庙、墓、碑、书、柏五位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 48 棵古柏与山东曲阜孔庙古柏群、黄帝陵古柏群并称“中国三大古庙古柏群”。下河西遗址和永垣陵被命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豆腐、九龙木雕雕刻技艺、##杜康酒酿造技艺、医陶始祖与雷公庙会、谷雨祭祀文祖仓颉典礼 5 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灵秀胜地,资源富集

 全县分布 49 条大小河流和 6 座水库,水资源总量 4956 万立方米,煤炭储量 28.9 亿吨,有火电厂 2 座、水电站 5 座,年发电量 7 亿度。全省最大的 10 万亩槐花林,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60 类 500 多个。有“渭北明珠”美誉的林皋湖,山清水秀、景

 色宜人,水面 2200 亩、总库容 3300 万平方米,被命名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荣获陕西十大魅力湖泊荣誉称号。以林皋湖、方山、云台山为主体的“两山一湖”开园迎客。

 果酒之乡,美名远扬

 ##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是全国最早命名的“中国苹果之乡”,是全国最大的有机苹果生产基地。全县果园面积 55 万亩,矮砧苹果示范基地建成 17.5 万亩,有机果园认证6 万亩,先后荣获“中国十大苹果品牌”“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 50 强”和“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100 强”等多项殊荣,果品畅销欧美市场。规模化龙头企业 63 家,24 家有自营出口权,年营销量超过 200 万吨。##已经成为西北最大的鲜果集散基地、外贸出口基地、苗木繁育基地、果品加工基地,同时兼具国内苹果价格形成中心。##杜康酒年均产量万吨以上,“##杜康”先后荣获 APEC 指定用酒、中国白酒领域十大民族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白酒品牌价值 50 强等荣誉称号。

 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西延、西包、黄韩侯三条铁路穿境而过,在建的渭黄、菏凤高速和 342 国道、209、308 省道纵横交错,形成了“两纵两横、陕西中心节点”的交通网络,全县城镇化率 49.4%,县城免费 WiFi,公共交通便捷,“四纵八横、一绿环”的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完善;##河生态走廊环绕城区,县城生态宜居宜业宜游。

 魅力 ## ,蓬勃发展

 2017 年,全县生产总值 72.23 亿元,比上年增长 7.7%。

 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5.02 亿元,同比增长 5.2%。全县苹果面积 38.91 万亩,其中:苹果挂果面积达到 33.58 万亩,苹果总产量达 59.45 万吨,增长 1.47%;实现产值 32.37 亿元,增长 4.6%。

 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 16.7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 35 家,实现增加值 16.02 亿元,增长 11.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08.0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56%。

 全年公路运输业完成客运量 230.7 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3010 万人公里;货运量 417.7 万吨,货运周转量 26715 万吨公里。

 目前移动电话用户 2.95 万户,计算机国际...

篇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p>

  录

 第一章 总论 3 1. 1 项目 概况……………………………………………………………………………3 1.

 2 编制的主要依据、 原则及范围…………………………………………………7

 第二章 项目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8 2. 1 背景…………………………………………………………………………………8 2. 2 项目 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10 2. 3 项目 建设的可行性………………………………………………………………11

 第三章

 市场分析 17

 第四章 项目 建设方案 17 4. 1 项目 定位方案……………………………………………………………………17 4. 2 建设内容及规模………………………………………………………………18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3 5. 1 投资估算………………………………………………………………23 5. 2 资金筹措………………………………………………………………………25

 第六章

 “美丽乡 村” 建设总体规划 25 6. 1 指导思想…………………………………………………………………25 6. 2XX 村概况……………………………………………………………26 6. 3 总体构想和规划原则……………………………………………………………27

 6. 4 目 标任务…………………………………………………………………28 6. 5 实施进度与安排…………………………………………………………29 6. 6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30

 第七章

 环境保护、 安全消防与节能

 31 7. 1 环境保护………………………………………………………………………31 7. 2 安全卫生………………………………………………………………………34 7. 3 消防………………………………………………………………………34 7. 4 节能………………………………………………………………………………35

 第八章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

 36 8. 1 经济效益分析…………………………………………………………………36 8. 2 社会效益分析…………………………………………………………………36 8. 3 生态效益分析……………………………………………………………37

 第九章

  结论和建议 37 9. 1 结论…………………………………………………………………………37 9. 2 建议……………………………………………………………………………38

 第一章

 总

 论

 1. 1

 项目 概况

 1. 1. 1 项目 名 称

 XX 县 XX 乡 XX 村美丽乡 村建设项目

  1. 1. 2 项目 主管单位和项目 位置

 项目 主管单位:

 XX 县 XX 乡 人民政府 项目 位置:

 XX 县 XX 乡 XX 村

 1. 1. 3 总投资

  项目 建设总投资为 25100 万元。

  1. 1. 4 项目 由来

 建设美丽乡 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 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 本项目 以建设“富裕 XX、 文化 XX、 生态 XX、 平安 XX”为总体目 标, 以“环境提升” 、 “产业提升” 、 “服务提升” 、 “素质提升” 为切入点, 通过 3 大体系( 生态旅游体系、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农村文化建设体系)

 的

 建设,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休闲旅游经济, 着力打造构筑“美丽 XX——生态家园”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 快速实现美丽乡 村必须达到的“环境优美、 生活甜美、 社会和美” 的基本要求, 并通过本项目 , 摸索因地制宜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 村的方法与模式, 进而带动和推进 XX 社会主义美丽乡 村的整体建设。“建设纲要” 所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建设内容, 是编制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基础。

  1. 1. 5 项目 所在区域情况

 XX 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闽浙交界边陲, 面积 1749 平方公里, 地处北纬 27°03′ -27° 32′ , 东经 118° 33′ -119° 17′ , 下辖 5 乡 4 镇 1 街道办事处, 总人口 22 万人, 东西宽 72 公里, 南北长 46 公里。

 周边与七个县( 市)

 交接:

 东与周宁、 寿宁两县为邻, 西与建阳市相连, 南与建瓯市、 屏南县接壤, 北与松溪县、 浙江省庆元县交界, 是我省毗邻县份较多的县之一。

 XX 历史悠久, 是个建县千年的古县, 相传北宋 XX 年间因进贡当地名 茶“白毫银针” 而得徽宗赏识, 特赐年号“XX” 为县名 , 保留至今。

 商周时期, 古越人在此繁衍生息。

 XX 洞宫山为我国著名 道教胜地, 据《中国宗教宝典》 记载, 洞宫山为道教二十七福地, 即“琅环福地” , 宋以来, 教育兴盛, 书院、 学宫遍布城乡 , 大理学家朱熹之父朱松在 XX 创办云根书院和星溪书院, 朱松与朱熹先后在此讲学授道, 因而有“先贤过化之乡 ” 美称。

 XX 地处闽浙边陲, 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唐末黄巢起义军曾在此驻兵作战, 至今留有黄巢井、 黄巢庙、 九战丘等历史遗迹。

 宋、元、 明、 清历代, 当地均爆发农民起义, 义军规模最多达到 20 万之众, 声势浩大影响深远。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XX 是革命老根据地, 从 1928 年至 1949 年, 中共

 在县境内先后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和人民军事组织, 黄道、 粟裕、 黄立贵、 叶飞等老一辈领导在此坚持开展革命斗争, 创立了 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XX 乡 位于 XX 县东南部, 东连周宁县, 南与屏南县交界, 西南接建瓯市, 北与本县镇前镇、 星溪乡 接壤, 平均海拔 860 米, 总面积 242 平方公里。

 辖 15 个行政村 2 个场, 人口 2. 3 万。

 境内名 胜古迹甚, 省级风景名 胜区洞宫山, 为道家琅环福地。

 文化遗产丰富, 民风纯朴。

 朱熹历代文人墨客在洞宫山均留有墨宝。

 XX 村为 XX 乡 人民政府和行政村驻地。

 XX 村位于翠溪上游, 公元 889 年, 由张姓开基建村, 原名 黄源村, 因村中有一片柳树, 别称“柳州” , 后改称 XX 村至今。鲤鱼溪从村中流过, 四周群山环抱, 古木参天, 有倒插杉木王、 油杉、 柳杉等 80余株古树名 木。

 村落布局保存完整, 民居建筑比例协调, 构造细节考究, 街道尺度怡人。

 从山上往下俯视, 屋面、 山墙起伏有致, 令人留连忘返。

 以 XX 村为中心, 借助“武夷山——XX——屏南——周宁——福安——宁德闽东旅游区” 和“龙岩——三明——南平——XX——松溪——浙江龙泉” 两条交通大动脉, 基本形成与周边县市的两小时交通圈:

 东西两向是福鼎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太姥山和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 南北两向是屏南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鸳鸯溪和浙江龙泉、 庆元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风阳山与百山祖。

 并由此打开北向江浙、 西向华东腹地江西和南向闽东南金三角的顺畅通道。

  1. 1. 6 项目 建设内容

 XX 乡 位于 XX 县东南部, 东连周 宁县, 北与 镇前镇毗邻, 西南接建瓯市, 西北同 星溪乡 接壤, 南与 屏南县交界, XX 村交通便捷, 宁武高速穿境而过, 并在此设有互通口 及出口 。

 此外, 202 省道、 833 县道皆贯村而过。

 宁武高速通车后, XX

 村距离武夷山 150 公里, 距离宁德 120 公里, 可迅捷抵达闽浙两省的福州、 武夷山、温州等 3 个机场, 福州、 宁德、 南平、 武夷山、 温州、 丽水等 6 个火车站。

 XX 乡 由于地处偏僻, 交通不便, 地势险要, 经济发展一直落后, XX 虽有丰富的旅游自 然与人文资源, 但却迟迟未能得到开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交通的改善, 周边武夷山、 三都奥、 白水洋等旅游区辐射波及了 XX, 也给 XX 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

 根据 XX 城乡 总体规划, XX 主要定位于旅游产业的发展, 而 XX 集镇所在地 XX村将肩 负引 领 XX 旅游发展的重任, 一方面将带动 XX 旅游产业的发展, 更好地承接周边旅游区的辐射, 另 一方面将拓展 XX 整个乡 镇的建设, 完善集镇结构, 对集镇功能进行完善补充, 因此 XX 村美丽乡 村建设将在 XX 发展史上写下重要的一笔。

 XX村美丽乡 村建设含鲤鱼溪文化主题公园建设、 旅游生态园区建设、 编制一个乡 村旅游发展的规划、 集镇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 包装、 提升 XX 民俗文化、 打造多样品牌, 提升知名 美誉度等内容。

 XX 县 XX 乡 XX 村美丽乡 村建设可行性建议书, 分析美丽乡 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以及定位、 规模、 选址、 建设条件分析以及方案规划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了论述。

  1.

 2 编制的主要依据、 原则及范围

 1. 2. 1 编制依据

 ( 1)

 《中 华人民 共和国 城乡 规划 法》 2008:

 ( 2)

 《中 华人民 共和国 土地管 理法》 ;

 ( 3)

 建设部《城乡 规划 编制 办法》 及《<城乡 规划 编制 办法>实施细则 》

 ( 4)《福建省 人民 政府关于印 发<福建省“十二五” 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的通知 》 闽 政〔 2011〕 50 号 ( 5)

 《省 旅游局 发展乡 村旅游和红色旅游促进水土流失治理和扶贫开发工作方案》 闽 旅〔 2012〕 57 号 ( 6)

 《南平市城市总 体规划 ( 2003-2020)

 》

 ( 7)

 《南平市城乡 一体化发展纲要》

 ( 8)

 《南平市培育千亿旅游产业行动计划 》

 ( 8)

 《南平市打造城乡 一体化先行地行动纲领》

 ( 9)

 《XX 县国 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纲要》

  1. 2. 2编制原则

 ( 1)

 遵循国 家有关政策、 法规和各项专业技术规范, 充分尊重业主的意见, 并符合有关管 理部门 的规划 要求;

 ( 2)

 根据项目 区的实际情况和拟建设项目 的具体要求, 在综合考虑 周 边环境的前提下, 注重项目 的安全性、 可靠性以及环境和经济的合理性;

 ( 3)

 合理配置公用 工程, 充分考虑 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以及后 勤保障等以人为 本的原 则 ;

 ( 4)

 平面布置科学合理并与 规划 相 协调。

 在满足有关安全、 防火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 尽可能节省 用 地, 并考虑 今后 发展建设与 时俱进的要求;

 ( 5)

 严 格按照 “三同 时” 的原 则 , 搞好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1. 2. 3 编制范围

 本报告着重对项目 建设必要性、 可行性、 项目 方案、 总 体规划 、 实施进度、投资估算、 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进行论述。

  第二章

  项目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 1 背景

 2. 1. 1 美丽乡 村建设的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村的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不断健全, 面貌日 新月 异, 但与城市相比, 人居环境建设整体还显落后, 不少地方脏、 乱、 差现象依然存在。

 围绕“规划科学布局美、 村容整洁环境美、 创业增收生活美、 乡 风文明身心美” 建设美丽乡 村,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也就成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发展乡 村旅游是建设美丽乡 村的有效途径。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各种物质条件的便利, 休闲旅游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新时尚, 特别是周末休闲旅游已成为都市人调节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

 这种旅游不同于人文自 然景观型旅游, 它是融休闲娱乐、 文化教育、 康体健魄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 要求能体现出乡 村的自 然美和田园美。

 乡 村旅游以其清新古朴的田园风光和洋溢的乡 土文化气息给都市人一种全新的感受, 受到都市人的青睐。

 近年来, 福建省扎实推进乡 村旅游, 形成了 集休闲农业、 农家乐、 森林人家、水乡 渔村、 特色旅游景观名 镇名 村等多种类型产品多元发展的格局, 乡 村旅游日 益

 成为福建省旅游业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型业态。

 XX 县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力度, 编制完成相关旅游发展规划, 建设旅游配套设施。

 XX 村为福建省旅游名 村, 民风淳朴自 然, 民俗文化多样, 旅游资源丰富, 夏秋气候宜人。

 以及宁武高速建成后, XX 村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亦越发显现, 这样的地方正是都市人的好去处。

 在这种背景下, XX 必须抢抓机遇, 充分利用资源建设美丽乡 村, 发展乡 村旅游。

  2. 1. 2XX 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XX 东连周 宁县, 北与 镇前镇毗邻, 西南接建瓯市, 西北同 星溪乡 接壤, 南与 屏南县交界, 宁武高速穿境而过, 是 XX 县的前沿平台 和桥头堡, 区位优势明 显。

 随着海西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海西效应的持续拓展, 福建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以及《南平市培育千亿旅游产业行动计划》 的启 动, XX 也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XX, 在内外动力 的推动下, 面临新的突破, XX 面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跨越发展的挑战。

  2. 2 项目 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XX 美丽乡 村建设将推动 XX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在国际上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 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旅游” 。

 因为发展生态旅游能带来经济、 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所以世界各国对此 都十分重视。

 我国作为生态旅游的新兴目 的地, 以走向保护区、 亲近大自 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 将很快兴起。

  2. 2. 1 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XX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选择 XX 村集镇规划范围内。

 这里的年平均气温 16. 1℃, 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是天然的富氧区域, 通过美丽乡 村的建设, 大幅度增加植物覆盖率, 净化河水, 大片的绿地及河面将成为空气净化器和天然氧吧, 对保护生态环境资源, 美化 XX 的风光, 维护生态平衡, 涵养水源等生态效益的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2. 2 “生态兴镇” 发展的需要

 XX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建设, 将有力地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扩大 XX 对外开放程度, 通过发展休闲生态观光游, 使一、 二、 三产业配套协调发展, 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拓宽就业门路, 使直接的生态开发收入转换为间接的三产收入, 既保护生态, 又促进山...

篇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quo;美丽乡村”开发建设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 1 1.1 项目背景 ................................... 1 1.2 项目概况 ................................... 7 1.3 结论和建议 ................................ 10 第二章

 规划目标与建设规模分析 .................. 11 2.1 规划目标 .................................. 11 2.2 建设规模分析 .............................. 11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主要建设条件 .................. 13 3.1 项目选址 .................................. 13 3.2 主要建设条件 .............................. 14 第四章

 工程方案 ................................ 19 4.1 设计理念 .................................. 19 4.2 执行标准、规范 ............................ 19 4.3 工程方案 .................................. 20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 .................. 22 5.1 环境影响评价 .............................. 22 5.2 水土保持 .................................. 24 第六章

 节能 .................................... 25 6.1 编制依据 .................................. 25 6.2 节能 ...................................... 25 第七章

 组织机构、组织管理、实施进度 ............ 26

  7.1 组织机构 .................................. 26 7.2 组织管理 .................................. 26 7.3 实施进度 .................................. 27 第八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28 8.1 估算依据 .................................. 28 8.2、资金筹措来源及管理 ....................... 31 第九章

 社会评价 ................................ 31

 1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背景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市*****镇******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1.1.2 项目业主单位 *****镇人民政府。

 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

 3、《镇规划标准 GB50188-2007》; 4、《自治区村庄规划技术规程》; 5、《**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 6、《**市土地利用规划(2010-2020)》; 7、《**市村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 8、《**市*****镇总体规划(2012-2030)》; 9、**市2012统计年鉴; 10、镇交通、水利、教育、医疗等相关资料。

 1.1.4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

 2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全面确立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全面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政策,全面构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民生加速改善,办了许多深得民心的大事好事。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加快破除。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形势好,为我国综合国力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大幅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在重重风险挑战中昂首迈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在各种困难考验中兴旺发达,注入了强劲动力,增添了应对底气,赢得了战略主动。实践证明,中央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政方

 3针完全正确,出台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卓有成效。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国民经济与农村发展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的要求更为迫切,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任重道远。我们必须顺应阶段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增强忧患意识,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4

  5月31日,全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现场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胡静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胡静林指出,自2008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以来,各地注重把民生与民主、国家力量与农民力量、自下而上决策与自上而下补助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各方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实践证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开辟了农民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形成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提供了公共财政直接投入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构建了村级公益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改善了农村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创造了农民平等发展的良好条件和机会;搭建了基层政府服务群众的桥梁,促进了基层民主、基层组织建设。

  胡静林要求,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注重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自下而上民主决策、农村民生需求导向和以县为主统筹使用的制度优势,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领撬动作用,加快政策转型升级,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持久有效助力。一是要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纳入农业现代化重要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财政奖补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强化现代农业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撑。二是要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加强规划编制,实现公共资源向农村

 5倾斜、公共事业向农村延伸、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三是要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打造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总抓手。今年起,选择部分省以省为单位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其他省选择2-3个县开展试点,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通过典型带路,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政策,逐步建成一批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四是要加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规范管理。严守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底线,积极探索村级公益项目管理、运营新机制,确保已建成设施持久发挥作用。

  据初步统计,2008-2012年,全国各级财政累计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697.8亿元,带动农民和社会投入4165.3亿元,共建成各类村级公益项目135.9万个,其中村内道路项目66.24万个,占48.74%;小型水利项目33.98万个,占25%;环境治理项目10.46万个,占7.7%;垃圾处理项目6.25万个,占4.6%。

 1.1.5 项目提出必要性 1.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是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深入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加快向农村辐射,我省农村环境和人居状况发生了显著

 6变化。新疆省今年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升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的重要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都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自治区党委,围绕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协调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全面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为抓手,建立健全资源要素向农村区域倾斜配置机制和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有序集聚的机制,一手抓连线成片整治建设,一手抓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着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地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家园的重大举措。

 我镇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州市提出的建设美丽乡村计划,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高起点定位、把握内涵、科学规划、强化保障、务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形成“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乡村新景。同时把创建美丽乡村纳入到博州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提升乡村旅游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相结

 7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彰显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庄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把农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让全体农民充分共享现代文明,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3.项目建设是进一步促进******村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打造成一个更加美丽的******村。

 **市*****镇******村是一个环境优美,人文积淀深厚,民风淳朴的乡村。距离**与*****镇5公里中间部位。全村植被繁茂、地广人稀,全村共有1232人,有耕地面积5371亩。该村以挖掘村庄内涵、改变村庄面貌为着力点,以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为抓手,把******村打造成集农业休闲观光、农家乐餐饮、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市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该村美丽乡村的建设是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与保护自然生态、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的实践,正是博州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1.2 项目概况 1.2.1 地理位置 ******村位于位于镇政府驻地正西,西邻格尼登东村、

 8东邻呼和浩特呼尔西村。是*****镇现状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庄,离镇区较近,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

 村庄地势较为平坦,整体呈南高北地、西高东低,平均坡度为3%。201县道由村庄北侧贯穿,将村庄分为南、北两片区。

 1.2.2 建设内容与目标 1.建设目标 将******村建设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以宜居为中心,以发展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打造成集农业休闲观光、农家乐餐饮、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博州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2.建设内容 (1)旧村主干道美化工程 主干道美化道路面积为18000㎡,美化工程内容为道路拓宽、路灯100盏。

 (2)旧村巷道道路建设工程 巷道道路建设道路面积为15000㎡,建设工程内容为新建道路、路灯100盏。

 (3)旧村环境综合整治及管线工程 改建管径 DN150给水管线,管线长5500m;

 (4)新建垃圾箱20座。

 (5)旧村农户外墙及庭院改造工程

 9(6)旧村全民健身广场工程

 在村内空旷的地方及公园处,零星地布置一些健身器材。

 (7)旧村绿化工程

 在村内道路及空旷的地方,布置2000棵风景树。

 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备注 1 旧村主干道美化工程 道路拓宽、道路绿化 18000㎡

  2 旧村支路建设工程 道路整治、道路绿化 15000㎡

  3 旧村环境综合整治及管线工程 给水管线、垃圾箱 给水管长5500m、垃圾箱20座 给水管径DN150 4 旧村农户外墙及庭院改造工程 农户外墙及庭院改造 12000 ㎡

  5 旧村全民健身广场工程 布置健身器材

  6 旧村绿化工程 风景树 2000棵

 1.2.3 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项目建设总投资1180万元,建设资金由项目业主单位自筹。项目建设是把******村打造成博州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示

 10范村,项目建成后将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不仅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1.2.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值 备注 一 建设内容与规模

  见建设内容一览表 二 项目投资总额 万元 1180

  三 资金筹措 万元 1180

  1 上级政策项目补助 万元 1160.4

  2 村组自筹资金 万元 19.6

 四 建设工期 年 1

  1.3 结论和建议 项目的建设是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与保护自然生态、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的实践,正是博州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把******村打造成为一个美丽乡村。

 建议项目业主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推动并促进本项目...

篇五: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 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3 1.1 项目概况…………………………………………………………………………………………3 1. 2 编制的主要依据、原则及范围……………………………………………………………7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8

 2.1 背景………………………………………………………………………………………………8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10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1

  第三章

 市场分析 17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17

 4.1 项目定位方案………………………………………………………………………………17 4.2 建设内容及规模……………………………………………………………………………18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3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3 5.1 投资估算…………………………………………………………………………………23 5.2 资金筹措…………………………………………………………………………………25

  第六章

 “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 25 6.1 指导思想…………………………………………………………………………………25 6.2 某某村概况………………………………………………………………………………26

  6.3 总体构想和规划原则………………………………………………………………………27 6.4 目标任务………………………………………………………………………………………28 6.5 实施进度与安排……………………………………………………………………………29 6.6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30

  第七章

 环境保护、安全消防与节能

 31 7.1 环境保护………………………………………………………………………………………31 7.2 安全卫生………………………………………………………………………………………34 7.3 消防……………………………………………………………………………………………34 7.4 节能……………………………………………………………………………………………35

 第八章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

 36 8.1 经济效益分析…………………………………………………………………………………36 8.2 社会效益分析…………………………………………………………………………………36 8.3 生态效益分析…………………………………………………………………………………37

  第九章

  结论和建议 37 9.1 结论……………………………………………………………………………………………37 9.2 建议……………………………………………………………………………………………38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某某县某某乡某某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1.1.2 项目主管单位和项目位置

 1.1.2 项目主管单位和项目位置

 项目主管单位:某某县某某乡人民政府 项目位置:某某县某某乡某某村

  1.1.3 总投资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 25100 万元。

 1.1.4 项目由来

 1.1.4 项目由来

 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本项目以建设“富裕某某、文化某某、生态某某、平安某某”“富裕某某、文化某某、生态某某、平安某某”为总体目标,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为切入点,通过 3 大体系(生

  态旅游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文化建设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休闲旅游经济,着力打造构筑“美丽某某——生态家园”“美丽某某——生态家园”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快速实现美丽乡村必须达到的“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基本要求,并通过本项目,摸索因地制宜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方法与模式,进而带动和推进某某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整体建设。“建设纲要”所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建设内容,是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基础。

 1.1.5 项目所在区域情况

  1.1.5 项目所在区域情况

 某某县位于某某省东北部的闽浙交界边陲,面积 1749 平方公里,地处北纬 27°03′-27°32′,东经 118°33′-119°17′,下辖 5 乡 4镇 1 街道办事处,总人口 22 万人,东西宽 72 公里,南北长 46公里。周边与七个县(市)交接:东与周宁、寿宁两县为邻,西与建阳市相连,南与建瓯市、屏南县接壤,北与松溪县、浙江省庆元县交界,是我省毗邻县份较多的县之一。

 某某历史悠久,是个建县千年的古县,相传北宋某某年间因进贡当地名茶“白毫银针”而得徽宗赏识,特赐年号“某某”为县名,保留至今。商周时期,古越人在此繁衍生息。某某洞宫山为我国著名道教胜地,据《中国宗教宝典》记载,洞宫山为道教二十七福地,即“琅环福地”,宋以来,教育兴盛,书院、学宫遍布城乡,大理学家朱熹之父朱松在某某创办云根书院和星溪书院,朱松与

  朱熹先后在此讲学授道,因而有“先贤过化之乡”美称。某某地处闽浙边陲,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末黄巢起义军曾在此驻兵作战,至今留有黄巢井、黄巢庙、九战丘等历史遗迹。宋、元、明、清历代,当地均爆发农民起义,义军规模最多达到 20 万之众,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某某是革命老根据地,从 1928年至 1949 年,中共在县境内先后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和人民军事组织,黄道、粟裕、黄立贵、叶飞等老一辈领导在此坚持开展革命斗争,创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某某乡位于某某县东南部,东连周宁县,南与屏南县交界,西南接建瓯市,北与本县镇前镇、星溪乡接壤,平均海拔 860 米,总面积 242 平方公里。辖 15 个行政村 2 个场,人口 2.3 万。境内名胜古迹甚,省级风景名胜区洞宫山,为道家琅环福地。文化遗产丰富,民风纯朴。朱熹历代文人墨客在洞宫山均留有墨宝。

 某某村为某某乡人民政府和行政村驻地。某某村位于翠溪上游,公元 889 年,由张姓开基建村,原名黄源村,因村中有一片柳树,别称“柳州”,后改称某某村至今。鲤鱼溪从村中流过,四周群山环抱,古木参天,有倒插杉木王、油杉、柳杉等 80 余株古树名木。村落布局保存完整,民居建筑比例协调,构造细节考究,街道尺度怡人。从山上往下俯视,屋面、山墙起伏有致,令人留连忘返。

 以某某村为中心,借助“武夷山——某某——屏南——周宁——福安——宁德闽东旅游区”和“龙岩——三明——某某——某某——松溪——浙江龙泉”两条交通大动脉,基本形成与周边县市的

  两小时交通圈:东西两向是福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和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南北两向是屏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鸳鸯溪和浙江龙泉、庆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阳山与百山祖。并由此打开北向江浙、西向华东腹地江西和南向闽东南金三角的顺畅通道。

 1.1.6 项目建设内容

 1.1.6 项目建设内容

 某某乡位于某某县东南部,东连周宁县,北与镇前镇毗邻,西南接建瓯市,西北同星溪乡接壤,南与屏南县交界,某某村交通便捷,宁武高速穿境而过,并在此设有互通口及出口。此外,202 省道、833 县道皆贯村而过。宁武高速通车后,某某村距离武夷山 150 公里,距离宁德 120 公里,可迅捷抵达闽浙两省的福州、武夷山、温州等 3 个机场,福州、宁德、某某、武夷山、温州、丽水等 6 个火车站。

 某某乡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地势险要,经济发展一直落后,某某虽有丰富的旅游自然与人文资源,但却迟迟未能得到开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交通的改善,周边武夷山、三都奥、白水洋等旅游区辐射波及了某某,也给某某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

 根据某某城乡总体规划,某某主要定位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某某集镇所在地某某村将肩负引领某某旅游发展的重任,一方面将带动某某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承接周边旅游区的辐射,另一方面将拓展某某整个乡镇的建设,完善集镇结构,对集镇功

  能进行完善补充,因此某某村美丽乡村建设将在某某发展史上写下重要的一笔。某某村美丽乡村建设含鲤鱼溪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旅游生态园区建设、编制一个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包装、提升某某民俗文化、打造多样品牌,提升知名美誉度等内容。

 某某县某某乡某某村美丽乡村建设可行性建议书,分析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定位、规模、选址、建设条件分析以及方案规划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了论述。

 1. 2 编制的主要依据、原则及范围

 1.2.1 编制依据

 1. 2 编制的主要依据、原则及范围

 1.2.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

 建设部《城乡规划编制办法》及《<城乡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某某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闽政〔2011〕50 号 (5)《省旅游局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促进水土流失治理和扶贫开发工作方案》闽旅〔2012〕57 号 (6)《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7)《某某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

  (8)《某某市培育千亿旅游产业行动计划》 (8)《某某市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地行动纲领》 (9)《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2.2编制原则

 1.2.2编制原则

 (1)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各项专业技术规范,充分尊重业主的意见,并符合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划要求; (2)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和拟建设项目的具体要求,在综合考虑周边环境的前提下,注重项目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环境和经济的合理性; (3)合理配置公用工程,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以及后勤保障等以人为本的原则; (4)平面布置科学合理并与规划相协调。在满足有关安全、防火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用地,并考虑今后发展建设与时俱进的要求; (5)严格按照“三同时”的原则,搞好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1.2.3 编制范围

 1.2.3 编制范围

 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项目方案、总体规划、实施进度、投资估算、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进行论述。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 背景

 2.1.1 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

 2.1 背景

 2.1.1 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断健全,面貌日新月异,但与城市相比,人居环境建设整体还显落后,不少地方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围绕“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就成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各种物质条件的便利,休闲旅游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新时尚,特别是周末休闲旅游已成为都市人调节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这种旅游不同于人文自然景观型旅游,它是融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康体健魄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要求能体现出乡村的自然美和田园美。乡村旅游以其清新古朴的田园风光和洋溢的乡土文化气息给都市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受到都市人的青睐。

 近年来,某某省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形成了集休闲农业、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名村等多种类型产品多元发展的格局,乡村旅游日益成为某某省旅游业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型业态。某某县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力度,编制完成相关旅游发展规划,建设旅游配套设施。

  某某村为某某省旅游名村,民风淳朴自然,民俗文化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夏秋气候宜人。以及宁武高速建成后,某某村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亦越发显现,这样的地方正是都市人的好去处。在这种背景下,某某必须抢抓机遇,充分利用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

 2.1.2 某某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2.1.2 某某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某某东连周宁县,北与镇前镇毗邻,西南接建瓯市,西北同星溪乡接壤,南与屏南县交界,宁武高速穿境而过,是某某县的前沿平台和桥头堡,区位优势明显。随着海西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海西效应的持续拓展,某某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以及《某某市培育千亿旅游产业行动计划》的启动,某某也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某某,在内外动力的推动下,面临新的突破,某某面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挑战。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某某美丽乡村建设将推动某某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在国际上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旅游”。因为发展生态旅游能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所以世界各国对此 都十分重视。我国作为生态旅游的新兴目

  的地,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很快兴起。

 2.2.1 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2.2.1 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某某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选择某某村集镇规划范围内。这里的年平均气温 16.1℃,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是天然的富氧区域,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大幅度增加植物覆盖率...

篇六: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丽乡村旅游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一、概

 况 ............................................. - 4 - 二、**高山花海基本情况 ................................... - 4 - 三、可行性分析 ........................................... - 5 - (一)必要性 .......................................... - 5 - (二)可行性 .......................................... - 6 - 四、项目发展总体定位 ..................................... - 8 - (一)战略定位 ........................................ - 8 - (二)战略品牌 ........................................ - 8 - (三)旅游形象定位 .................................... - 8 - (四)目标市场定位 .................................... - 8 - 五、规划项目布局 ......................................... - 9 - (一)“一桃”:

 ........................................ - 9 - (二)“一花”:

 ........................................ - 9 - (三)“一路”:

 ........................................ - 9 - (五)、“一菜”:

 ....................................... - 9 - (六)、“一园”:

 ...................................... - 10 - 六、环境保护 ............................................ - 10 - (一)现状分析 ....................................... - 12 - (二)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 - 12 -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 12 - (一)近期投资估算 ................................... - 12 - (二)资金筹措 ....................................... - 14 - 八、效益评价 ............................................ - 14 - (一)经济效益 ....................................... - 14 - (二)生态效益 ....................................... - 14 - (三)社会效益 ....................................... - 14 - 九、结论和建议 .......................................... - 14 -

  ** 高山花海山地旅游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概

 况 1.项目名称:**高山花海山地旅游 2.建设单位:**高山花海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3.注册资金:1000 万元 4.项目负责人:** 5.项目投资:总投资 3200 万元;近期投资 1800 万元。

 6.资金来源:公司筹资 2100 万元;银行贷款 1100 万元。

 7.建设期限:三至六年 二、**高山花海基本情况 **高山花海位于贵州省**县城东北方,南临雍阳办事处,东接永和镇、北靠猴场镇。距**县城中心 6.5 公里,距绕县城高速通道 1.9 公里。花海总面积为 1848 亩。从**县城到花海基地的道路交通便利,4.5 米宽水泥路直通花海山上,沿途民风纯朴,社会治安良好。主要种植:有精品水果(苹果桃)1058 亩,金银花 200 亩,阳荷 50 亩,意寒酥 50 亩,菊花 10亩,薰衣草 50 亩,蒲公英 50 亩,杜鹃花 50 亩,草坪 100 亩,土庄绣线菊 100 亩,已初步形成规模花海。

 **高山花海基地海拔 800 米—1380 米,空气洁净,凉风爽爽,周围30 公里环境无污染,是人们夏天休闲、避暑、赏花的理想游玩地。

  本区域属高山丘陵地貌,山势绵延起伏,无沟壑峡谷,地势平缓,品农家仙桃、观高山花海、野外山地自行车锻练、旱冰场健身活动、吃农家养心饭、体验野外烧烤露营的山地经济是本区域最典型特色。这里的水果、蔬菜不打药,不施化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

 三、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 1.产业发展带动,是建设美丽乡村,助民增收奔小康的需要 农业产业发展,山地旅游是富民兴村的产业,**需要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增加村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家庭、小康社会。通过**高山花海山地旅游的发展,形成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2.提升替代传统产业,保护水源地的需要 **高山花海基地地处**县水源地--梅花堰水库上游,对水环境的要求高。当前**的产业主要是粗放型的资源工业,随着全球环保要求的提高,淘汰污染落后产能政策的实施,煤炭、磷矿等工业产业产值大幅下降,效益一般。特别是对水环境造成威胁,需要进行替代。通过旅游业这一“无烟工业”的发展,替代传统的粗放型资源工业的发展,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环境效益。

 3.弘扬和保护**民俗文化的需要 **民俗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基本没有展示和整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

  传承发展。通过山地旅游业,就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保护和利用。

 (二)可行性 1、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市场条件好,可进入性强。

 从**高山花海基地区位看,该地地处永和镇、猴场镇、雍阳办事处三镇交界地带,有水泥公路直接与**城区相连,距**县城中心 6.5 公里,距绕县城高速通道 1.9 公里。连接广东、广西的马瓮高速已建成通车,连接省城贵阳的贵瓮高速、连接重庆的道瓮高速、连接湖南、四川的江瓮高速均在 2018 年 12 月建成通车,马瓮铁路、江界河长江航运码头已申报立项兴建。毗邻的猴场镇是 4A 级旅游景区,是贵州省“5 个 100”小城镇建设之一,该镇距离**高山花海基地之间车程在 25 分钟左右,旅游区的可进入性较强。从宏观旅游地理位置看,本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显著,可以借助多层次、高密度的旅游交通网络充分发展山地旅游业。

 2、生态资源相对丰富,有较大吸引力 **高山花海基地海拔 800 米—1380 米,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可谓天然氧吧,春、夏、秋季凉风爽爽,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周围 30 公里环境无污染,是人们夏天休闲、避暑、赏花的理想游玩地。主要种植有精品水果(苹果桃)⑥1058 亩,金银花 200 亩,阳荷 50 亩,意寒酥 50亩,菊花 10 亩,薰衣草 50 亩,蒲公英 50 亩,杜鹃花 50 亩,草坪 100亩,土庄绣线菊 100 亩,已初步形成规模花海。

  本区域属高山丘陵地貌,山势绵延起伏,无沟壑峡谷,地势平缓,品农家仙桃、观高山花海、野外山地自行车锻练、旱冰场健身活动、吃农家养心饭、体验野外烧烤露营的山地经济是本区域最典型特色。这里的水果、蔬菜不打药,不施化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这一切对城市居民有较大的山地旅游吸引力。

 3、上级政府部门重视和支持 随着旅游的经济效益和关联效益的突显,**县、永和镇有关政府部门对山地旅游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在制定全县经济发展时将旅游业提到战略高度,提出“旅游兴县”的指导思想。此次,**县将**高山花海基地作为山地旅游开发试点,投入 50 万资金;永和镇将**高山花海基地作为全县农业产业化暨山地乡村旅游发展的观摩亮点,投入30 万资金支持**高山花海基地建设,有县、镇政府的重点扶持,**高山花海基地必然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4、旅游规划已经制定 通过紧张的野外考察,旅游规划专家充分挖掘了**高山花海基地的社会文化与自然内涵,设计了较为全面的方案,制定了《****高山花海基地山地旅游概念性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5、管理体制较先进 **高山花海基地旅游管理,一开始就设计了公司+产业+基地的模式,体现了政府主导,企业自主经营,更体现了市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方方

  面面的积极性,管理体制的安排较科学合理。

 总之,**高山花海基地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好山地旅游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农民、农村与农业旅游业的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当地文明水平,**高山花海基地山地旅游业会成为兴村富民的重要产业,为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做出表率和示范。本项目的实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

 四、项目发展总体定位 (一)战略定位 近

 期:生态休闲、三农乐园 中远期:以山地风情为特色、以农业产业化、度假、休闲、娱乐为主体的综合旅游地 (二)战略品牌 精品苹果桃、养心菜保健特制食品农家乐、高山花海、野外自行车锻练、旱冰滑行健身、野外露营烧烤。

 (三)旅游形象定位 品人间仙桃——精品苹果桃(主要用于夏季)

 观高山花海——(常年使用)

 (四)目标市场定位 依托贵阳、遵义、黔南、黔东南、铜仁、安顺、毕节、重庆、广西等周边城镇居民的自驾游市场;吸引分流来**的游客市场;利用特色专题旅

  游产品拓展省内外专项旅游市场。

 五、规划项目布局 根据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结构、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高山花海旅游总体布局采取“一桃、一花、一路、一场、一菜、一园” 格局,形成多元鼎立格局。

 (一)“一桃”:即**精品苹果桃 规划形象为“品人间仙桃、到桃源人家” 功能定位:以三农体验、山果采摘为主题的乡村劳动体验区。

 (二)“一花”:即桃花、金银花、阳荷、意寒酥、菊花、薰衣草、蒲公英、杜鹃花、草坪、土庄绣线菊等花海。

 规划形象:“观高山花海、赏诗情画意” 功能定位:以花海观光、绿色幽境为主题的动感区 (三)“一路”:即**野外山地自行车路 规划形象为“野外飞奔、挑战极限” 功能定位:以体育锻炼、趣味娱乐为主题的激情之旅区。

 (四)、“一场”:即**野外山地旱冰场 规划形象为“山地行走、游戏人生” 功能定位:以强健体能、山地嬉戏为主题的悠然之旅区。

 (五)、“一菜”:即养心菜专制保健食品 规划形象为“回归自然、养心长寿”

  功能定位:以健康保健、吃养心菜、品养心酒、喝养心茶为主题的乡愁原生态农家餐饮区。

 (六)、“一园”:即**野外露营烧烤园 规划形象为“昼闻小吃香、夜宿花果山” 功能定位:以野外休闲、体验自然为主题的悠然南山区。

 六、建设内容 **高山花海基地立足以生态开发为基础,以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生产优质的绿色农产品为宗旨,走农业观光、农村休闲渡假之路。在**高山花海山地旅游项目的选择和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山地运动、生态农业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园区规划项目有:花卉建设、旱冰场、山地自行车行道、烧烤园、儿童乐园、观赏园、采摘园等,充分调动游客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使久居城市的人回归自然,体味品农家仙桃、观高山花海、野外运动、吃农家养心饭的乐趣,体验野外烧烤露营的自然乐趣的理想度假园区,也是学校进行“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科普教育理想之地。” 1、花海建设区:建设面积 1848 亩,主要种植精品水果-苹果桃 1058亩,金银花 200 亩,阳荷 50 亩,意寒酥 50 亩,菊花 10 亩,薰衣草 50亩,蒲公英 50 亩,杜鹃花 50 亩,草坪 100 亩,土庄绣线菊 100 亩。

 2 2 、旱冰场:在园区内建设 1200 平方米的旱冰场,提供旱冰设备,让游客享受滑旱冰的刺激和乐趣。

 3 3 、山地自行车运动场:在园区四周开辟长 3000 米,宽 4 米的环园区

  道路。让体育爱好者体验山地飞奔的激情。

 4 4 、烧烤区:在园区内建设面积 1500 平方米的烧烤区,搭建简易农家小屋,让游客体验野外小吃飘香的乐趣。

 5 5 、儿童乐园:园中建儿童乐园,在环境优美的树林中的儿童乐园设有小朋友们喜爱的火车快快跑、弹跳蹦蹦床、开心小木马等多项游乐设施,安装滑梯、摇篮、秋千、组合训练器、单(双)杠等 10 余种娱乐健身器材,还有摸鱼池、吊床、露营帐篷等,伴着悠扬的童乐,骑着心爱的小木马,为小朋友们提供尽情玩要的场所。

 6 6 、观赏园:利用每种花开季节的不同,引导游客观赏花海,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

 7 7 、采摘园:在园区内种植苹果桃、金银花、阳荷、意寒酥、菊花、薰衣草、蒲公英、杜鹃花、草坪、土庄绣线菊等果树和花卉优良品种,保证四节有花、全年有果,为旅客提供优良品种的水果,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自采自制自买的方式亲身体验农产品制作过程,并购买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8 8 、基础设施:

 (1)大门门户标志,建设面积 50m2 ,总投资:150 万元; (2)游客接待中心,建设面积 3000m2 ,总投资:500 万元; (3)生产用房建设面积 1000m2 ,总投资:200 万元; (4)旅游道路交通建设建设面积 12000m2 ,总投资:200 万元;

  (5)导游标识系统建设面积 100m2 ,总投资:20 万元; (6)停车场:建设面积 3000m2 ,总投资:100 万元; (7)水源建设建设面积 1000m3 ,总投资:180 万元; 七、环境保护 (一)现状分析 **高山花海基地位于梅花堰水库的上游,是梅花堰水库的水源地之一,周围植被良好,促展空间大。

 (二)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高山花海基地旅游环境保护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走出一条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新路。

 1、大力宣传,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2、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进行防治; 3、用法制(包括乡规民约)的约束来达到长久的治理; 八、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近期投资估算 **高山花海基地近期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估算;见表 1:

 表 1:近期旅游项目投入估算(单位:m2 、万元)

  项目类别 旅游项目 建设规模 总投资 近期投资 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旅游产品开发 大门门户标志 50 100 50 花卉建设 1848 500 300 旱冰场 1200

 200 120 木栈道 5000 200 100 观光亭 90

 100 60 烧烤园 1500

 300 100 旅游服务设施 旅游接待中心 3000 500 360 生产用房 1000 200 100 停车场 3000 100 50 旅游道路交通建设 12000

 200 100 导游标识系统 100 20 10 水源建设 1000 180 100 其他(绿化等)

 15000 100 52 旅游促销 旅游广告宣传

 100 50 旅游活动宣传措施

 200 100 其他

 50 50 旅游人才资源开发人才培养等

 100 50 总计

  3200 1800

  以上近期投资总额中需要加上不可预见的投入,按项目投入的 10%计算,另需要 180 万元。近期总投资为 1980 万元。

 (二)资金筹措 自筹资金+银行贷款+政府扶持+招商引资+资...

篇七: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丽乡村工程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1第一章

 概

 述 1.1 项目名称 2017 美丽乡村工程建设项目 1.2 建设单位 县##镇

 1.3 建设地点 项目位于##县##镇路家村 1.4 项目性质 新建 1.5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位于##县##镇路家村,项目建设为街道道路工程、给水工程、污水工程、绿化、亮化工程、广场(篮球场、公厕、绿化、亮化、村委会综合楼)。

 1、给水工程 a、东街给水工程 给水管道分别敷设在南北两侧非机动车道上,北侧给水管道敷设与北侧绿化带以北 1.50 米处,设计管径 DN100mm,总长度 480 米,南侧给水管道与南侧绿化带以南 1.50 米处,设计管径 DN100mm,总长度 479 米,两侧给水管道在 J12 和 Ja13 处相连通,设计管径 DN100mm,过街总长度 24.10 米,管材:给水管道 DN100mm-DN50mm 选用管材聚乙烯(PE100)。

 b、南街给水工程 给水管道分别敷设在东西两侧非机动车道上,东侧给水管道敷设与东侧绿化带以北 1.50 米处,设计管径 DN100mm-DN150mm,总长度446米,西侧给水管道与西侧绿化带以南1.50米处,设计管径DN100mm,

 2总长度117米,两侧给水管道在J10和Ja4处相连通,设计管径DN100mm,过街总长度 24.10 米,管材:给水管道 DN100mm-DN50mm 选用管材聚乙烯(PE100)。其中东侧给水管道北端 J11 接东街南侧预留给水管道,南端接自市政就近水源地,西侧给水管道北端 Ja5 接西街南侧预留给水管道。

 c、西街给水工程 给水管道分别敷设在北侧人行道上,具体位于北侧绿化带以北1.50 米处,设计管径 DN100mm,总长度 161 米;由于西街给水管道接自南街给水,故在西街南侧绿化带以南 1.50 米处设阀门井 J5 接南街西侧预留给水管,西街给水管道在 J5 和 J4处连通,设计管径 DN100mm,过街总长度 19.50 米。

 2、排水工程 a、东街污水工程 污水管道分别敷设在南北两侧绿化带内,北侧污水管道敷设于北侧绿化带内 1.50 米处直埋,设计管径 d400mm,总长度 500 米;南侧污水管道敷设于南侧绿化带 1.50 米处,设计管径 d400mm,总长度465 米。南侧污水管道在检查井 Wa14 处穿过道路排入北侧检查井 W16,设计管径 d400mm,污水过街管道长度 18.40 米,矩形检查井700mmx700mm 共 30 座。

 b、南街污水工程 污水管道分别敷设在东西两侧绿化带内,东侧污水管道敷设于东侧绿化带内 1.50 米处直埋,设计管径 d400mm,总长度 134 米;南侧污水管道敷设于南侧绿化带 1.50 米处,设计管径 d400mm,总长度465 米。南侧污水管道在检查井 Wb14 处穿过道路排入北侧检查井 W13,设计管径 d400mm,污水过街管道长度 18.80 米,矩形检查井700mmx700mm 共 18 座。

 c、西街污水工程

 3污水管道敷设在道路东两侧绿化带以南 2.0 米处直埋,设计管径 d400mm,总长度 465 米。由西向东在检查井 W7 处接入北街预留检查井 W7 处接入预留污水管道中,矩形检查井 700mmx700mm 共 7 座。

 d、北街污水工程 北街污水管道接自路家东街与西街污水检查井,最终接至柴厂社区污水检查井中,污水管道敷设在东侧车行道与绿化带之间直埋,设计管径 d500mm-d600mm,总长度 2350 米;其中北街污水管道在检查井 W1 处接入东侧检查井 Wa1,最终接至柴厂社区污水检查井中,钢筋砼排水井 1000mmx1000mm 共 53 座。

 污水管道全部采用 d500mm-d600mm 钢筋砼排水管一级承插口管。

 3、道路工程 a、东街道路 因东街道路中机动车道已改造完成,宽度 12 米,本次只实施路侧带和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各 3.0 米,路侧带各 2.0 米,总长度541 米。非机动车道面层 18cm 厚 C30 砼,基层 18cm 厚二灰稳定碎石,底基层 20cm 厚 10%石灰石。路侧带面层 6cm 厚透水砖,2cm 厚 M10 水泥砂浆,基层 5cmC20 砼,底基层 18cm 厚 10%稳定土,一字形路沿石3003 米,丁字形路沿石 1009 米。

 b、南街道路 因南街道路中机动车道已改造完成,宽度 12 米,本次只实施路侧带和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各 3.0 米,路侧带各 2.0 米,总长度440 米。非机动车道面层 18cm 厚 C30 砼,基层 18cm 厚二灰稳定碎石,底基层 20cm 厚 10%石灰石。路侧带面层 6cm 厚透水砖,2cm 厚 M10 水泥砂浆,基层 5cmC20 砼,底基层 18cm 厚 10%稳定土,一字形路沿石1280 米,丁字形路沿石 588 米。

 c、西街道路

 4因西街现状车道宽度为 4.0 米,拟进行改造,改造宽度为 12米,本次实施路侧带和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各 3.0 米,路侧带各2.0 米,总长度 220 米。非机动车道面层 18cm 厚 C30 砼,基层 18cm厚二灰稳定碎石,底基层 20cm 厚 10%石灰石。路侧带面层 6cm 厚透水砖,2cm 厚 M10 水泥砂浆,基层 5cmC20 砼,底基层 18cm 厚 10%稳定土,一字形路沿石 850 米,丁字形路沿石 364 米。

 d、北街道路 北街现状车道宽度为 4.0 米,拟改造,改造宽度为 6 米,非机动车道采用砼路面,双轮组单轴载 100KN 为标准轴载。使用年限为 20年。非机动车道各 3.0 米,路侧带各 2.0 米,总长度 1120 米。非机动车道面层 18cm 厚 C30 砼,基层 18cm 厚二灰稳定碎石,底基层 20cm厚 10%石灰石。路侧带面层 6cm 厚透水砖,2cm 厚 M10 水泥砂浆,基层5cmC20 砼,底基层 18cm 厚 10%稳定土,一字形路沿石 5110 米,丁字形路沿石 1661 米。

 4、照明工程 a、东街照明 东街照明路灯采用双对称太阳能路灯,数量 36 套,布置在人行道边,距离道路中心 4.50 处,采用对称布置,杆距为 30 米,杆高 14米,主灯悬挑长度 2.0 米,副灯悬挑长度为 1.50 米,副灯安装高度为8.0 米,仰角 100 ,主灯光源为 100W,副灯光源 35W,均为 LED 载光型灯。主副灯上半夜全亮照明 4.50 小时后自动熄灭。

 b、南街照明 南街照明路灯采用双对称太阳能路灯,数量 28 套,布置在人行道边,距离道路中心 4.50 处,采用对称布置,杆距为 30 米,杆高 14米,主灯悬挑长度 2.0 米,副灯悬挑长度为 1.50 米,副灯安装高度为8.0 米,仰角 100 ,主灯光源为 100W,副灯光源 35W,均为 LED 载光型灯。主副灯上半夜全亮照明 4.50 小时后自动熄灭。

 5c、西街照明 西街照明路灯采用双对称太阳能路灯,数量 14 套,布置在人行道边,距离道路中心 4.50 处,采用对称布置,杆距为 30 米,杆高 14米,主灯悬挑长度 2.0 米,副灯悬挑长度为 1.50 米,副灯安装高度为8.0 米,仰角 100 ,主灯光源为 100W,副灯光源 35W,均为 LED 载光型灯。主副灯上半夜全亮照明 4.50 小时后自动熄灭。

 d、北街照明 北街照明路灯采用双对称太阳能路灯,数量 134 套,布置在人行道边,距离道路中心 4.50 处,采用对称布置,杆距为 30 米,杆高14 米,主灯悬挑长度 2.0 米,副灯悬挑长度为 1.50 米,副灯安装高度为 8.0 米,仰角 100 ,主灯光源为 100W,副灯光源 35W,均为 LED 载光型灯。主副灯上半夜全亮照明 4.50 小时后自动熄灭。

 5、绿化工程 a、北街绿化主要树种为国槐、冬青球、榆叶梅、大花月季、冬青。国槐 312 株、胸径 12-15cm,冠幅 3m,榆叶梅 105 株,十分枝冠幅1.5-1.8cm。冬青球 461 株,冠径 1.2-1.5m 高度 1.2-1.5m。大花月季1670.27 平方米,每平方米 25 株,冬青 3191.89 平方米,高度 60cm,每平方米 16 株。

 b、东街绿化主要树种为国槐、冬青球、榆叶梅、大花月季、冬青。国槐 95 株、胸径 12-15cm,冠幅 3m,榆叶梅 72 株,十分枝冠幅1.5-1.8cm。冬青球 176 株,冠径 1.2-1.5m 高度 1.2-1.5m。大花月季1108.51 平方米,每平方米 25 株,冬青 1123.04 平方米,高度 60cm,每平方米 16 株。

 c、南街绿化主要树种为国槐、冬青球、榆叶梅、大花月季、冬青。国槐 65 株、胸径 12-15cm,冠幅 3m,榆叶梅 22 株,十分枝冠幅1.5-1.8cm。冬青球 72 株,冠径 1.2-1.5m 高度 1.2-1.5m。大花月季484 平方米,每平方米 25 株,冬青 748 平方米,高度 60cm,每平方米

 616 株。

 d、西街绿化主要树种为国槐、冬青球、榆叶梅、大花月季、冬青。国槐 50 株、胸径 12-15cm,冠幅 3m,榆叶梅 25 株,十分枝冠幅1.5-1.8cm。冬青球 72 株,冠径 1.2-1.5m 高度 1.2-1.5m。大花月季304.83 平方米,每平方米 25 株,冬青 377.84 平方米,高度 60cm,每平方米 16 株。

 6、村级活动场所 新建村级活动场所一个,整体为仿古型建筑,抗震设防裂度为6 度,建筑面积 42 平方米,占地面积 243.40 平方米,砖混结构两层,设有办公室、便民服务厅,会议室等。

 7、文化广场建设 新建文化广场一座,广场设计有篮球场一个、健身器材 7 个,景观座椅 5 个,配套公厕一座,停车位 5 个,搭配不同的植被,总用地面积 3115 平方米,其中景观面积 2734 平方米(铺装面积 1997 平方米,绿化面积 737 平方米)公厕面积 47 平方米。

 1.6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2681.22 万元。

 资金来源:所需资金全部申请##县财政投资。

 1.7 建设期限 项目拟建设期一年,2017 年 7 月开始准备各项前期工作和各种手续报批工作,2018 年 6 月建成并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1.8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陕西永安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咨询资格等级:乙级 工程咨询资格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程咨询资格发证书编号:工咨乙 13220080001

 7经营范围: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及国家规定的与项目可行性分析有关的其他业务 1.9 项目依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93-2012)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1);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9)《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1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 (12)《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验收规范》(GBJ97-87); (1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13); (14)《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 (1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16)《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1996)628 号]; (1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8)《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

 (19)《道路水泥砼路面施工验收规范》(GBJ97-87)

 (2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13)

 (21)《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

 (2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127-2007)

 (2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0)

 8(2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5)《低压电器设计规范》(GB50054-2011)

 (2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2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8)《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2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0)《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20)

 (31)《##县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规划》(2014-2030)

 (32)《####镇总体规划》(2017-2030)

 (33)《####镇路家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6-2030)

 (3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35)编制单位调查、搜集的基础资料。

 1.10 编制原则与可行性研究范围

 编制原则 1.10 编制原则与可行性研究范围

 编制原则 1、##镇总体规划 依照《##县##镇总体规划》将形成“一核、一带、两园、三区”的产业空间布局框架。

 一核:即中心真区综合产业核心区,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全镇提供综合服务。

 一带:即沿黑河形成的农业旅游观光带。依托黑河两侧优美的自然风光农业景点。发展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可配套相关服务业,形成带状观光休闲农业景点。

 两园:即位于##镇区的煤电工业园区和位于柴厂社区的煤化工业园区。

 三区:即南部种植区,北部养殖区和丝路驿站文化旅游区。规划这三区域主要依托各自然村禀赋及发展条件,发展特色养殖、种植、文化旅游等产业。

 92、路家村的总体规划 规划构思:按照##县##镇路家村村庄整体布局,规划村庄由传统“居田二元”布局,逐步发展为现代“生产、生活、服务复合体”的生活,生产方式更加丰富而多元,村庄作为现代文明的一部分,其空间结构不可避免的发生着改变,服务功能成为增加的一级,其中包括面向居民生活的公共服务,面向农业生产的一级服务和面向城市市民的三产服务。

 功能布局:结合路家村现状形成的自然布局,形成“林绕村-田中嵌”规划将形成新的布局即:“一核、两轴、五区”的空间布局。

 一核:即村域中心公共服务核心。

 两轴:依托村庄“十”字干道骨架分别形成的南北向和东西向乡村发展轴。

 五区:综合服务区,乡村生活区,田野采摘体验区,优质果品种植示范区,生态农业种植区。

 道路交通:规划村庄道路划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宅前道路,村庄的主要道路和部分次要道路承担消防车道的功能。

 3、排水工程规划 排水现状:村庄现状没有专门的污水管道,除少数建有排水沟设施外,大部分道路均未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不成体系,雨污沿道路自然排放。

 污水预测,村庄污水产生主要是指生活污水,根据规划标准,生活污水按用水量的 80%计算,测污水产生量为 202m3/d。污水管道敷设应尽量避免穿越场地,出户管的管径不小于 200 mm,污水干管的最小管径不小于 300mm。

 1.10.2 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次可行性报告研究范围为:##县##镇路家村美丽乡村道路工程、给排水、绿化、照明、广场、村级活动场所、公厕等工程建设项目。

 101.10.3 研究内容 (1)以项目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为基础,以《##县##镇总体规划》、《路家村总体规划》为依据,进一步研究项目影响区的村庄建设和发展趋势,预测远景发展,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

推荐访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项目 乡村 可行性研究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