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6篇

时间:2022-10-04 10:30:03 来源:网友投稿

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6篇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6篇,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6篇

篇一: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

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课程的主要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一)《心理健康》导论(2 2 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学内容:

 1.认识心理的实质; 2.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3.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4.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

 课堂教授、课堂活动、案例分析 (二)

 心理咨询(2 2 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定义、基本的心理咨询知识、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以及自助求助的意识。

 教学内容:

 1.心理咨询的定义; 2.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 3.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活动、角色扮演 (三)常见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2 2 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了解心理疾病,懂得哪些状态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或心理咨询进行解决,哪些心理疾病需要通过药物及住院治疗。

 教学内容:

 1.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困扰; 2.大学生心理疾病及其防治。

 教学方法:

 课堂教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四)珍爱生命(2 2 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帮助大学生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

 教育内容:

 1.心理健康与生命; 2.大学生生命教育。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心理测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五)自我意识与培养(2 2 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并掌握自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够识别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心理及原因,并能够对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调适。

 教学内容:

 1.自我意识概述;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3.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及其调适; 4.个人自我意识的评估。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心理测试、案例分析、心理游戏 (六)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2 2 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人格的基本知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点,自我人格发展状况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的表现、原因及其调适,使大学生能够调整人格中消极方面,保持积极方面,塑造健康人格。

 教学内容:

 1.人格概述; 2.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3.人格发展异常的表现与评估; 4.大学生人格发展的调试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心理测试、案例分析 (七)学习心理(2 2 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学习的概念、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与学习心理特点,了解中职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学会调适学习心理障碍,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帮助学生了解在学习期间需要发展的能力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生涯进行规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好适应大学生活,获得自我发展。

 教学内容:

 1.大学生学习特点与心理机制; 2.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开发; 3.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及其防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八)大学生人际关系(2 2 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义、特点及类型,掌握基本的交往及影响因素,了解人际关系障碍的类型及调适方法。

 教学内容:

 1.大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2.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影响因素; 3.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其技巧; 4.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心理调适。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情景表演、案例讨论、团体训练 (九)做情绪的主人(4 4 课时)

 教学目标:

 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易于波动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调控的道理,知道一些调控情绪的有效方法,能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

 教学内容:

 1.情绪的概述; 2.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情景表演、案例讨论、团体训练 (十)敢于直面挫折(2 2 课时)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压力和挫折,了解大学生压力及挫折的主要来源,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十一)抵御校园暴力

 拒绝不良诱惑(4 4 课时)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辨别校园暴力和现实中存在的各种不良诱惑,知道其对健康生活的消极影响,掌握应对校园暴力、预防艾滋病、拒绝毒品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十二)健康网络生活(2 2 课时)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是以一把双刃剑,意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辨别危险的网络行为,形成合理、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另外,注意在虚拟的网络生活中的言语行为,遵守道德规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养成安全健康网络生活的习惯。

 (十三)恋爱与性心理健康(2 2 课时)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爱情的概念及健康的恋爱观,认识中职生恋爱的特点及常见的问题,掌握如何提升爱的能力,了解中职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常见的性困扰,掌握如何调试性困扰。

 教学内容:

 1.爱情的基本特征和相关理论解释; 2.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 3.全面培养大学生恋爱中的能力。

 (十四)择业与心理健康(2 2 课时)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择业,中职生择业的心理特点,中职生择业的不良心理,掌握如何培养健康的择业心理。

 四、 授课安排

 周次

 课时

 教学主题

 1 2 《心理健康教育》导论 2 2 心理咨询 3 2 常见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4 2 珍爱生命 5 2 自我意识与培养 6 2 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7 22 学习心理 8 2 大学生人际关系 9 2 做情绪的主人(一)

 10 2 做情绪的主人(二)

 11 2 敢于直面挫折 12 2 抵御校园暴力 拒绝不良诱惑(一)

 13 2 抵御校园暴力 拒绝不良诱惑(二)

 14 2 健康网络生活 15 2 恋爱与性心理健康 16 2 择业与心理健康 17 2 串讲知识点,课堂答疑 18 2 期末考试

篇二: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教学大纲

 5 2015 年 年 1 12 2 月制定

 5 2015 年 年 1 12 2 月第 0 0 次修订

 制定人:

 余新年

 一、 课程名称 及代码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代码:SEB001001 二 、 适用教育层次 及 专业

 教育层次:高职本专科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三 、学分、学时

 学分数:2

  学时数:

 32 四 、课程 类型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课程类别:理论+实践课 五 、 先修课程名称及 代码

 无 六 、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重点地介绍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掌握训练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技能,充分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总之,该课程的核心功能是对大学生进行“心育”,促进他们的人格臻于完善,为他们大学期间以及毕业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1 1 .知识目标

 1)着力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学中从青年心理学角度,运用心理学有关知识,探讨成长中青年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侧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努力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2)探讨在新的形势下青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快速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对大学生心理的多种影响。

 3)系统介绍当代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夯实大学生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

 4)让大学生学会一些维护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以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2 2 .能力目标

 1)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懂得判断心理异常状态,并知道相关的求助途径。

 2)学习自我认识的意识和方法,了解自我优缺点,做到接纳自我,完善自我。

 3)学习和掌握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懂得适合自己的适当发泄的途径,能及时调适自己的情绪。

 4)了解人际交往的规律极其影响因素,帮助自己改善人际关系,并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等。

 5)了解自我觉察、内省的方法、途径,能够不断突破自己,成长自己。

 6)在了解自我、适应环境、人际和谐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生命的精神丰满度,提高人生的自在度和幸福度。

 七 、教学内容及要求

 单元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调适 1 .教学基本要求 1)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2)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3)情绪调节与管理; 4)压力与挫折应对; 5)沟通与人际交往; 6)大学生恋爱、性心理; 7)大学生学习心理; 8)异常心理的识别与求助办法; 9)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自身心理状况,积极调节自我。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压力应对与情绪调节、人际交往、恋爱心理、学习心理、异常心理的识别与自我调节等。

 教学难点: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习得有效的自我调节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3 .教学 资源 视频:尔雅通识网络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调适》 单元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 .教学基本要求 1)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2)介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以及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方式; 3)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自身心理状况,积极调节自我。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教学难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以及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方式。

 3 .教学 资源 视频:心理访谈——我的女儿是刺头.avi PPT 演示文稿: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ppt 单元三 三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1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大学中可能会遇到的自卑等心理; 2)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3)完善自我,健全人格发展。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教学难点:完善自我,健全人格发展。

 3 .教学 资源 视频:我是谁——拿命换脸的“丑”姑娘.avi PPT 演示文稿: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格健全.ppt 单元四 四

 大学生学习心理与职业生涯发展 1 .教学基本要求

 1)为什么学习? 2)关于大学阶段学习心理的调适

 3)高效学习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学为了什么而学? 教学难点:大学阶段学习心态的调整 3 .教学 资源 视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真正原因.avi PPT 演示文稿:大学生学习心理.ppt 单元五 五

 大学 生压力应对与情绪调节 1 .教学基本要求 1)压力与挫折概述 2)压力应对与放松方法

 3)情绪调节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压力与挫折,建立自我的压力应对和情绪调适方法 教学难点:提升自我意志品质,建立自我的压力应对和情绪调适方法 3 .教学 资源 PPT 演示文稿:大学生压力应对与情绪调节.ppt 单元六 六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 1 .教学基本要求 1)大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2)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调适;

 3)学会沟通; 4)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教学 资源 PPT 演示文稿: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ppt 单元七 七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 1 .教学基本要求 1)爱的要素、类型 2) 择偶标准的规律及基础 3) 如何维持亲密关系 4)如何面对失恋? 5)大学生的性心理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爱的要素及类型、恋爱中应注意的问题、失恋后的心理调整、性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择偶标准建立的规律和基础、如何正确对待性冲突 3 .教学 资源 动画:一角遇上大 O. swf PPT 演示文稿: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ppt、… 单元八 八

 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识别与防治 1 .教学基本要求

 1)心理异常的判别原则和标准; 2)各类异常心理的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心理异常的判别原则和标准; 教学难点:各类异常心理的矫正方法。

 3 .教学 资源 PPT 演示文稿: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识别与防治.ppt 单元九 九

 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1 .教学基本要求 1)感恩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 2)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恩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

 3 .教学 资源 PPT 演示文稿: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ppt 八 、教学时数分配

 表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分配 网络 讲授 团辅 合计 1 单元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调适 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16

  16 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情绪调节与管理 压力与挫折应对

 沟通与人际交往 大学生恋爱、性心理 大学生学习心理 异常心理的识别与求助办法 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自身心理状况,积极调节自我 2 单元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1

 1 介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以及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方式 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自身心理状况,积极调节自我 3 单元三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了解大学中可能会遇到的自卑等心理

 2 1 3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完善自我,健全人格发展 4 单元四 大学生学习心理与职业生涯发展 为什么学习?

 1 1 2 关于大学阶段学习心理的调适 高效学习法 5 单元五 大学生压力应对与情绪调节 压力与挫折概述

 1 2 3 压力应对与放松方法 情绪调节方法 6 单元六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 大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1 1 2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调适 学会沟通 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7 单元七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 爱的要素、类型

 1 1 2 择偶标准的规律及基础 如何维持亲密关系 如何面对失恋? 大学生的性心理 8 单元八 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识别与防治 心理异常的判别原则和标准

  1 1 1 各类异常心理的矫正方法

 9 单元九 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感恩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

 1 1 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

 合计

 16 8 8 32 备注 :

 学时分配 可以根据课程 实际进行调整

 九 、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表 2

 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及时间分配表 序号 实 验 项 目 课 时 数 1 单元一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1 2 单元二 大学生学习心理与职业生涯发展 1 3 单元三 大学生压力应对与情绪调节 2 4 单元四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 1 5 单元五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 1 6 单元六 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识别与防治 1 7 单元七 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1 合计 8

 十 、 课程 评价方法

 1 1 .评价形式

 尔雅成绩、出勤与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论文考查等。

 2 2 .评分结构

 表 3:评分结构表 测试成绩(%)

 平时、测试成绩比例(%)

 期末测试成绩比例(%)

 尔雅成绩 出勤和课堂表现 作业 论文考查 100 50 10 10 30

  3 3 .评分等级

 评分等级以百分制为标准。

 若课程以等级制录入成绩,则按以下折算方法:

 90-100 分:

 优秀 80-89.9 分:

 良好 70-79.9 分:

 中 60-69.9 分:

 及格 60 分以下:

  不及格

 十一 、建议选用教材或讲义 及教学参考资料

 序号 教材名称 编者 版本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大学生心理发展导论 朱爱胜 第一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年 2

 十 二 、教学 方法 建议

 1.建议教学中以应用为主要目的 2.适当减少老师课堂授课时数,增加讨论、座谈、活动、多媒体等教学时数。

 十三、其它 说明

 无

篇三: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

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

 16 学时 1 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日臻成熟的人格。

 二、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心理调适能力;通过体验和训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

 本课程的难点在于如何将课程中的感受和收获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管理情绪和压力、挫折应对能力。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

 六、课程教学内容

 导论 (2 学时)

 1 .教学内容

  (1)介绍本课程的全部内容、上课方式、管理与考核

 (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 .重、难点提示

 (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一章

 心理咨询 (2 学时)

 1 .教学内容

 (1)心理咨询的内涵;

 (2)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特点及意义;

 (3)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

 2 .重、难点提示

 (1)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特点及意义;

 (2)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2 学时)

 1 .教学内容

 (1)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困扰;

 (2)大学生心理疾病及其防治。

 2 .重、难点提示

 (1)大学生心理疾病及其防治。

 第三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 (2 学时)

 1 .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与生命;

 (2)大学生生命教育。

 2 .重、难点提示

 (1)大学生生命教育。

 第四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2 学时)

 1 .教学内容

 (1)自我意识概述;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3)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及其调适;

 (4)个人自我意识的评估。

 2 .重、难点提示

 (1)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及其调适。

 第五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2 学时)

 1. 教学内容

 (1)人格概述;

 (2)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3)人格发展异常的表现与评估;

 (4)大学生人格发展的调试方法。

 2 .重、难点提示

 (1)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2)大学生人格发展的调试方法。

 第六章 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能力发展(2 学时)

 1 .教学内容

 (1)大学生生活的特点及生涯规划;

 (2)大学生能力概述及发展目标;

 (3)大学生时间规划。

 2 .重、难点提示

 (1)大学生生涯规划;

 (2)大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第七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2 学时)

 1 .教学内容

 (1)情绪和压力的概述;

 (2)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大学生压力来源、测量及特点;

 (4)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和压力管理能力;

 (5) 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

 2 .重、难点提示

 (1)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和压力管理能力;

 (2)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导论

 2

 二

 大学生心理咨询

 2

  三

 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2

  四

 大学生生命教育

 2

  五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2

  六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2

  七

 大学生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

 2

  八

 大学生情绪管理、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2

  总计

  16

  八、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

  考查

 2. 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樊富珉、王建中,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年;

 [2] 《走进阳光地带——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航》,汪海燕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大卫、伯恩斯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 年;

 [4] 《心理学与个人成长》,Gerald Corey 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年;

 [5]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Eric Berne ,M.D 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年;

 [6]《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

 Gerald Corey 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年。

篇四: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理论基础

 第一节

  课程论基础 第二节

  心理学基础

 第三节

  社会学基础

 第一节 课程论基础

 --课程与课程观  一、从课程的涵义看课程的本质  二、从课程理论的发展看当代课程观念  三、课程观的演进

 狭义的课程:

 “通常指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和进程。”(姚文忠)

 “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使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王策三)

 广义的课程:

 指承载所有目的、有计划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要素,包括活动、交往、环境、氛围等隐性课程。

 一、从课程的涵义看课程的本质

 课程是 学习经验 课程是 有计划的 活动 课程即教 学科目 (包括其结 果与进程)

 对课程含义的三种理解:

 Ⅰ 、课程是知识

 基本特点:

  课程体系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进行组织;

  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

  课程是既定、先验、静态的;

  课程是外在与学习者,且凌驾于学习者至上 —— 学习者服从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基本观点:

 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都应该从相应的学科中精心选择,而且应该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

 Ⅱ 、课程是经验 基本特点:

  强调“只有那些真正为学生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课程”;  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课程;  强调课程与学习者的个人的经验相联系、相结合;  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 基本观点:

 批评“课程是知识”容易导致“重物轻人”的倾向,忽视了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认为课程就是学习者本身获得的某种性质或形态的经验。

 Ⅲ 、课程是活动 基本特点:

  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  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  强调活动的完整性、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 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重视学习者与课程因素的关系 基本观点:

 课程是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的发展。

 课程涵义的变化

 反映了对课程本质理解出现新的趋势 重心的转移—— 由教师 “教什么” 到学生 “学到了什么”; ; 视野的拓展—— 由科目的 知识 与有计划的 活动到 “习得的全部经验”; ; 焦点的调整—— 由关注 “结果” 到关注 “过程与 结果”; ; 构成的扩充—— 由强调 “教材” 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四因素的整合。

 。

 “ 课程是经验” —— 最能反映课程的本质 课程是 内在化 了的经验与体验 课程是 个性化 的人类共同经验与个体经验的融合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习得的 全部经验 的总和 课程是主体活动的 过程 与 结果

 二、从课程理论的发展看当代课程观念 课程必需考虑的三个因素 知识 学生发展 社会需要

 课程 设计 儿童 社会 学科体系 对三者的不同关注程度导致理论思潮的分野

  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观念:

 课程理论思潮 课程实践活动 相互作用下 “ 学术为中心的学科课程论” “ 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主义课程论” 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课程观 “ 社会问题为中心的改造主义课程论” 生活经验重构或批判课程观 经验或自我实现课程观

 三、课程观的演进

  课程观即个体对课程基本问题的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观的演进是沿着向人回归的道路展开的;课程观的转向,实质是向完整的人和完整的生活转向。

 预定的、完善的、普遍的知识及其体系 建构中的、内在的、个性化的人的经验系统 向人 完整 的人, 完整 的生活 回归

 当代课程观的基本内涵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

 生活世界属于课程内容的范畴

 课程是学生主体有意义的活动

 课程的 “ 意义 ” 是由学生自主建构的

 课程学习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

 第二节 心理学基础

 --团体辅导与团体 团体与团体辅导 团体动力学 团体过程的基本要素 团体中的形形色色

 一、团体与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的概念界定 团体辅导的价值 团体的类型

 团体辅导的概念界定

 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团体辅导的价值 经验与感受分享——“ 和别人一样” 的体验 验 下例情境很有帮助:死去孩子的父母、怀孕的女学生、新到一所学校的孩子、新近离婚的人、艾兹病患者 多元价值观与信息的冲击 开启思路、资源、观点的多样化 归属的感觉 反馈的功效 生活技能的训练 改变成员的思维方式、情绪和行为 服务效率

 成员特性 人格特质(心理防卫程度)

 价值观、生活态度 对团体的预期值 个人的能力、专长 过去的经验 人际互动模式 生理状况、性别、教育程度

 团体 成员的改变 人际关系的增进 情绪压力的调适 生活困难的处理 自我了解的提升 心理防卫的疏解 专业技能 的统整 价值、态度的改变…… 互动 促进团体成员的变化与成长

 团体类型 教育团体 讨论团体 任务团体 成长和经历团体 咨询与治疗团体 支持团体

 教育团体 领导者的职责是提供关于有效学习方法的建议和观念,并在团体成员们之间进行交流 问题解决范围 帮助病后恢复者学会怎样使用轮椅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技巧 帮助糖尿病患者获得关于营养的知识 帮助妇女学习怎样保护自己不被强暴 指导管理人员学会怎样更好到督导雇员 帮助六年级的学生了解滥用药物的有害后果

 讨论团体 焦点通常是某一话题而不是任何成员的个人问题,其目的是为参与者提供交流想法和交流信息的机会 问题解决范围 读书俱乐部 时事讨论 生活风格团体 足球沙龙

 任务团体 完成特定的任务,目标明确 问题解决范围 决定规则与政策的监督者 与某学生的治疗有关的全体专业人员 为一份年度报告而协力工作的专业人员 希望对酒后驾车采取措施的市民们 讨论控制校园暴力的方法的老师或学生们

 成长团体 团体成员有机会探索和发展个人目标、改变生活风格、更好地对自身与他人沟通 问题解决范围 青少年社交胜任团体 学生成长的困惑 自尊团体 户外极限活动

 咨询与治疗团体 成员们由于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而来求助 问题解决范围 被诊断有情绪障碍的患者 福利院里的青少年 有厌食障碍或其他成瘾行为的人 有急性惊恐发作的人 曾经遭到性虐待的人

 支持团体 团体成员经常交流思想和感受,帮助彼此检验某些问题和忧虑 问题解决范围 自然灾害的受害者 生活局限在养老院内的老年人 亲人正在面临死亡威胁的人 残疾人聚在一起分担他们的感受与恐惧 癌症患者或者其它致命疾病患者

 二、团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

 团体动力学于30年代创立于美国,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勒温提出场论(field theory)。

 场具有复杂的非物理的力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变化,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动力结构使场成为动力场,随着动力场的千变万化,人的心理和行为也随之变化。

 公式:B=f (P E) 即行为是人格和环境的函数。

 二、团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

 勒温强调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勒温主要研究小群体。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创建有效团体,如何促进成员的成长和发展等。

 团体咨询的指导者应该创建和谐的温暖的理解的团体心理气氛,以使成员有强烈的安全感、肯定感和归属感。

 团体动力示意图团体动力示意图

 勒温和团体动力学

 团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 团体决策的动力作用

 团体过程的基本要素 团体规范的作用(维持、认知标准化、行为定向)

 沟通与互动 凝聚力(亲合、安全需要、成员对团体的期待、团体目标)

 团体沟通形式 圆形

  轮形

 链形

 團體中的形形色色1 * 人在社會

  * 鏡中自我

 健全的

  個人 瘋狂的 獨夫 寂寞的 群眾 失落的 一代 接納 拒絕 接納 拒絕 對他人 對自己 大 人 物 自 傲 者 自 卑 者 小 人 物 普通人 高 低 高 低 他評 自評

 團體中的形形色色2 * 圈內與圈外 1.核心人:領導者 2.邊際人:無足輕重者 3.圈外人:想加入、被排斥、向內認同、吃裏扒外 * 真真偽偽

  *核心人 * 邊 際 人 * 圈 外 人 踏實 被接納 渴望 加入 消極 唱反調 不想 有瓜葛 圈內人 圈外人 圈 內 人 圈外人 實際是 自以為是(想像)

 團體中的形形色色3 1. 抗拒的角色

 專斷 、 敵對 、 沉默 、 退縮 、 缺席 、 談論別人 、 倚

 老賣老 、 開玩笑 、 熱衷雜務

 2. 操縱的角色

 交際大王 、 替罪羔羊 、 百依百順 、 凡事依順 、 欺

 凌弱小 、 支配他人 、 評論是非 、 婆婆媽媽 、計算

 專家

 3. 協助的角色

 傾聽 、 鼓勵 、 引導 、 自我開放 、 提供回饋 、表裏

 一致 、 守密 、 個人性溝通

 第三节

 社会学基础

 --群体与班级

 一、什么是群体 二、群体特征 三、群体的分类 四、班级与班集体 五、群体对个体的作用

 一、什么是群体 群体(组)也称团体, 是一些以共同的关系和利益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 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作用的人们聚合体。

 。

  群体规模

 ( (3 人以上)

 二、群体特征

 1 、共同的目标

 任何群体都有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是群体所有成员进行活动的方向、目的及标准。没有目标,群体不仅失去动力,还会失去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也正是由于成员目标的一致,才使群体成员产生共同兴趣和愿望,从而联合在一起。

 群体是具有一定组织结构的整体。群体成员在群体中处于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以实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少数核心成员占据领导地位,掌握支配群体的权力。而多数成员处于被控制地位,各成员间的角色地位关系相对稳定。

 2 、一定的组织结构

 3. 共同的情感

  群体成员之间进行频繁的交往,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认同,在心理上意识到对方,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个群体,从而建立起“我们同属一群”的“我们感”和“归属感”。群体成员在心理上发生共鸣,对成败荣辱有共同感受体验,产生相应的情感和相互情感依赖关系。

 群体是由共同的纽带(如规范、规则、价值观等)和利益(如共同目标等)联系起来的人们的聚合体。群体成员必须遵守团体的规范、规则,接受团体的价值观,并通力合作以实现群体的目标。这是构成和维持群体存在的基础条件。

 4、 、 共同的价值规范

 三、群体的分类

 (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 以维系群体成员的纽带为依据

  正式群体是指由正式文件规定的有一定的成员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群体 (在一定意义上,正式群体也可称为组织)。

 它主要靠 工作 维持群体成员的关系。

  如部队中的班、排、连,学校中的年级、班级,工厂中的车间、科室、班组等。

 三、群体的分类

 非正式群体不是由正式文件规定而产生的群体,而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是在心理一致或相容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群体。

 主要 以感情维系 成员间的关系。

 只要人们有共同的需要、兴趣、观点、感情等,在适当的情感下,尤其是有交往机会的情况下,就越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

  如老乡会、学习兴趣小组等。

 (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以维系群体成员的纽带为依据

 (二)隶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以个体归属为依据 参照群体 ( 参考组 , 又称标准群体或榜样群体 )是指个人实际上没有参加但接受其规范的群体 。

 它可以是实际存在的群体 , 也可以是想象中的群体 。

 隶属群体 也称成员群体,是指个体为其正式成员的群体。

 例如对于学生来说,其所在的班级就是隶属群体。

 在现实中,有些群体的部分成员,虽然参加了这个群体,但感到这个群体并不符合自己的思想,因而向往其它群体并以之为参照或榜样,即参照群体主要有 比较 和 规范 两种功能。

 人的社会生活中,参照群体是不可少的,因为每个人都被社会期待着去担当许多不同的角色。参照群体就成为人们观察世界其它部分的依据。

 (三)大群体和小群体—— 以人数为根据 大小是相对的,但也有一定的数量界限。一般来说,3—30 人左右为小群体,30人 人以上则一般称为大群体。

 群体越大,其群体特征就越模糊,有的仅是名义上的而非实质意义上的群体。

  因此有人主张不以数量为标准划分群体,而以群体成员的相互联系为根据 ,也就是群体成员 有直接的、个人间的、面对面的接触和联系 的群体就是小群体,否则就是大群体。

  具体来说 , 与大群体相比 , 小群体有如下特征:

 一是 目标一致 , 聚合力强 。

 成员目标往往与群体目标一致 。

 有时影响较大的人 ( 如群体的领袖人物 )的个人目标可以成为群体目标 , 而群体目标也易为各成员接受 , 成为个体的自觉行动。

 。

 二是小群体成员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 、 动作或符号等直接 面对面 地进行 , 信息传递不需经过中间环节 , 因而极易加深成员间的感情。

 。

 而且小型群体成员能清楚意识到其他成员的作用 ,并形成依赖关系 , 有比较深刻的同属一群体的感受 。这种感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 归属感 ”。

 。

 根据 群体发展水平和群体成员间的关系密切程度 ,可以将群体分为 松散群体 、 联合群体 和 集体 (集体是群体...

篇五: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

政法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前

 言 近年来教育部已经数次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要求, 其中,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根据教育部 2011 年 5 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 我中心在原有 8 门大学生心理健康选修课的基础上, 统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形成颇具我校特色的“1+ X” 模式。“1” 即是在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上, 确保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 “X”

 即是体现覆盖学生心理成长发展需要的各个相关课题。

  具体编写成员有:

 张海燕 《压力管理》、 金蓓蓓《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吴双磊《情绪管理》、 马前广《大学生心理维护》、 施青青《幸福心理学》、 刘剑《心理学与个人成长》、 侯玉芹《女性心理与调适》、 朱秀蓉《人际交往心理学》。

 中心于 2011 年 4 月整理并凝合以上 8 门选修课大纲, 建构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 特付诸印刷成册。

 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 2011 年 7 月

 目录

 《压力管理》(张海燕)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金蓓蓓)

 …………………… 《情绪管理》(吴双磊)

 …………………………………… 《大学生心理维护》(马前广)

 …………………………… 《幸福心理学》(施青青)

 ………………………………… 《心理学与个人成长》(刘剑)

 ……………………………… 《女性心理与调适》(侯玉芹)

 ………………………………… 《人际交往心理学》(朱秀蓉)

 …………………………………

  《压力管理》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任选课 课程名称 压力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 Stress

 Management 总学时数 36 讲课学时 26 实验学时8 上机学时0 习题课学

 时 2 学

 分 2 开课单位 心理咨询中心 适用专业 不限 先修课程 无 选用教材 《心理训练手册》

 张海燕主编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7 月出版 主要教学 参考书 《压力与健康》 Phillip L.

 Rice

 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年5 月版

 考核方式 期中测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本课程在 专业课程 体系中的 地位和作用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压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帮助学生掌握、 了解应激的概念、 理论及模型; 人格与应激的关系; 家庭中的应激;工作、 学习中的应激; 学习有效地应对应激的策略, 如, 逐步放松肌肉,掌握认知和映象技能, 掌握集中注意力的技能; 学习管理与时间有关的应激; 学习行为健康策略; 学习积极心理调适, 进而达到有效地应付应激、消除自己的高冒险行为、 维持一个良好的整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 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36

 学时, 讲课

 26

 学时, 实验

 8

  学时。

 学时分配表: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讲 课实 验习题课讨论课上

 机 参观 或看 录像 小 计第一章

  应激的概念、 理论及模型 6

 6 第二章 人格与应激 3 2

  5 第三章

 家庭中的应激 2

 2 第四章 工作学习中的应激 2 2

  4 第五章

 学习有效应对应激的策略 6 2

  8 第六章

 积极心理调适 7 2 2

 11总

  计 268 2

 36

 第一章    应激的概念、 理论与模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厘清应激的概念, 形成对压力的全面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应激的定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辅以团体活动。

  引子——为什么要讨论压力管理 活动:情景测试

 1.1

 需要对应激概念清理 1.2

 应激与烦恼——一个消极的观点 1.3

 应激与正应激——一个积极的观点

 1.4

 ( 活动:

 过电)

 1.5

 应激的正式定义 1.6

 应激与外因——观察应激的第一个定义 1.7

 作为心理阻抗和心理紧张的应激——观察应激的第二个定义

 1.8

  (活动:认知重建) 1.9

 作为身体防御的应激——观察应激的第三个定义 1.10

 应激与其他情绪状态的区别 1.11

 (关于压力太大会出现的问题的课堂讨论)

 1.12

 生物应激理论之一——适应综合症 1.13

 应激的认知交互作用模型 1.14

  应激的资源首衡模型

 1.15

 (活动:

 讲自己的故事)

  复习与作业要求:

 学习应激的概念和要素, 体会不同学派不同学者的定义。

 了解大学生管理压力的意义. 考核要点:

 应激的定义 辅助教学活动:

 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外实践

  第二章    人格与应激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人格与健康的关系; 进行必要的自我探索.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人格与应激反应、 人格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辅以团体活动。

  2.1

 人格与应激反应的类型、 强度有关 2.2

 人格与健康关系的四种可能模型 2.3

 当今人格与疾病的关系理论简述 2.4

 冠心病, A 型行为与高血压 2.5

 ( A 型行为的十三条特征

 自测)

 2.6

  A 型行为的分析 2.7

 抑郁型人格

 2.8

 (抑郁症小自测)

 2.9

 应激、 抑郁、 自杀与危机干预 2.9.1

 什么情况算危机 2..9.2

 危机干预五个层次 2.9.3

 自杀者的动机 2.9.4

 应该重视的信号 2.9.5

 自杀危险度的评估 2.9.6

 自杀干预中的几种错误观念 2.9.7

 危机与机遇 2.10

 活动:设计生命线 2.11

 与健康和应激有关的三种特质——控制点, 心理坚强, 自尊,控制点 2.12

  活动:

 读解自己的故事

 复习与作业要求:

 结合自身人格特质探讨压力管理课题 考核要点:

 人格与应激反应和健康的关系. 辅助教学活动:

 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外实践

 第三章    家庭中的应激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不同的家庭模式和应激, 学习积极的应对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家庭中的应激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辅以团体活动。

  3.1

 真实的故事 3.2

 关注家庭 3.3

 变迁应激 3.4

 单亲家庭 3.5

 家庭暴力 3.6

 家庭中的积极应对 3.7

 练习:

 闲话家常

 复习与作业要求:

 探索自己的家庭模式所产生的对自己的影响. 考核要点:

 为什么说”家庭会伤人”? 辅助教学活动:

 自我探索活动

 第四章    工作学习中的应激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 认识工作学习中的主要压力因子以及产生的压力反应, 初步了解应对策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

 压力反应的来源与应对策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辅以团体活动。

  4.1

 不满意感, 精疲力竭和过时的能力 4.2

 工作应激的定义 4.3

 压力三要素 4.4

 精神压力小测量 4.5

 主要工作、 学习应激因素 4.6

  减少工作学习应激的个人策略

 复习与作业要求:

 认识自身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源与应对模式。

 考核要点:

 工作学习应激的主要因素及其应对。

 辅助教学活动:

 为自己和同伴制定学习计划。

  第五章    学习有效应对应激的策略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讲授和团体辅导的方式学习有效应对应激的策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将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效链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训练。

  5.1

 什么可以用来应对压力 5.2

 管理压力的两个方法 5.3

 减压策略一(长远)

 5.4

 活动:时间馅饼

 5.5

 活动:应对挫折 5.6

 练习:

 建立合理的观念

 5.7

 活动:与挑剔的自我亲吻 5.8

 沉重感训练 5.9

 运动 5.10

 冥想法 5.11

 意向松弛法 5.12

 活动:情绪调控觅良方

 5.13

 减压 26 着 5.14

 活动:山重水复  复习与作业要求:

 压力管理的近期和长远策略 考核要点:

 压力管理策略在大学生处理学习生活压力中的应用. 辅助教学活动:

 课堂团体训练。

  第六章    积极心理调适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观念向着积极方向转变的重要性, 学会以积极的视角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达成心理的和谐的能力的提升。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心理剧、 体验式心理训练活动。

  6.1

 热身运动——轻柔体操 6.2

 热身运动——找朋友 6.3

 同读一则故事——日晷上的阴影 6.4

 强调参与与交流 6.5

 强调调动人的右脑 6.6

 积极心理由来与理念 6.7

 积极心理三原则 6.7.1

 积极全面看待问题的原则 6.7.2

 平衡整合的原则 6.7.3

 调动当事人积极性进行自助最终助人 6.8

 观念向着积极转变的重要性

 (11) 6.9

 摆脱不合理的观念 6.10

 活动:

 对面的同学看过来 6.11

 运用故事进行心理调节的功能 6.12

 读故事——冒险一试的勇气 6.13

 积极全面看问题 6.14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能力 6.15

 什么是爱的能力

  (12) 6.16

 什么是认知的能力 6.17

 实际能力调查表_练习:

 实际能力探询 6.18

 微小精神创伤 6.19

 讨论分享生活中的微小精神创伤

 6.20

 如何对待冲突——平衡整合 6.21

 越是协调, 越是健康

  6.22

 对付冲突的平衡模式 6.23

 小组讨论 6.24

 循序渐进五步骤 6.24.1

 观察、 保持距离阶段(练习:

 实际反应合可选反应)

 6.24.2

 调查阶段 6.24.3

 情景鼓励阶段(练习:

 收获优点; 赞美心)

  6.24.4

 语言表达阶段(角色扮演:

 宿舍风波)

 6.24.5

 扩大目标阶段(替身心理剧)

  6.25

 练习:

 重构四边形 6.26

 练习:

 编写寓言故事 6.27

 活动:破译快乐密码 6.28

 人生快乐真谛

 复习与作业要求:

 学习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冲突,追求身心\心灵的和谐. 考核要点:

 观念形成积极的提升,掌握应对冲突的平衡模式。

 辅助教学活动:

 心理剧,体验式心理训练活动。

 附:

 教学的有关说明

  本课程课内外学时比例:

 8:

 1

  ; 平均周学时:

  2

 ;

 可对下述有关情况做出说明:

 1. 本课程自学内容及学时

  3 学时

  2. 课内习题课的安排及学时

 4 学时

  3.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及学时

  全部学时

  4. 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能够认识大学生压力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涵义, 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

 5.

 本大纲适用于全校本科生。

 6. 本课程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体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任选课 课程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课程英文名称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develop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总学时数 36 讲课学时 30 实验学时 4 上机学时0 习题课学

 时 2 学

 分 2 开课单位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适用专业 不限 先修课程 无 选用教材 《大学生心理健康》 欧晓霞 曲振国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8 月版主要教学 参考书 1. 《选择与成长:

 大学生心理学》 江光荣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11 月 1 日版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修订版)》 孔 燕

 等 编 著

 安 徽 人 民 出 版 社

 2001 年 6 月 1日 版

 3.《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黄希庭等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4 月 1 日版 4. 《大学 生心 理健康与 咨询》 黄 希 庭 , 郑 涌

 主 编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2002 年 2 月 1日 版 5. 《当 代大学 生心 理健康教育研究 》 张 小 远

 主 编

 第 四 军 医 大 学 出 版 社

 2005 年5 月 1 日 版 考核方式 期中测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本课程在 专业课程 体系中的 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是适应大学生自我成长的迫切需要而开设的, 旨在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及时给予大学生积极的心理指导, 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 发展自我, 优化心理素质, 培养和提高心理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

 二、 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36

 学时, 讲课

 32

 学时, 实验

 4

  学时。

  学时分配表:

  教学环节

 讲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 课实 验 习 题 课 讨 论 课 上

 机 参观 或看 录像 小

 计 3

  3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21

  3 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 3

  3 第四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 2 1

 3 第五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 2

 1

  3 第六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 41

  5 第七章

 大学生恋爱心理 2

 1

  3 第八章

 大学生挫折心理 21

  3 第九章

 大学生生涯发展 21 1

 4 第十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 2

 1

  3 第十一章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调适 2

 1 3

 总

  计

  36

 三、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心理健康的概念、 标准, 掌握心理健康的要素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认...

篇六: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

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心理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1)总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

 (2)分目标 在四个学会这一总体目标下,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各年级的学习特点,分别制定心理素质教育的年级目标。

 初一: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加强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的指导; 初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发育问题,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初三: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源“,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升学观,进行应试心理的辅导与训练; 2.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八个方面:

 (1)学习心理教育。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妨碍他们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学习心理教育包括:智力健康教育、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考试心理的调适和训练、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教育等。

 (2)健康情感教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情感学习是中学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情感与一般疾病关系密切,更是心理疾病的重要诱因。健康情感教育包括: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形成稳定平衡的心境;了解感情活动产生、发展、形成、表达的规律,初步培养健康的高尚情感;学习并掌握“制怒“的方法,培养幽默感等。

 (3)坚强意志教育。意志对学生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意志力薄弱,耐挫力差,缺少明确的行动目标,做事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等,是当今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重大缺陷。坚强意志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创设一定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等。

 (4)人际适应教育。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人都不可能离开他人和社会孤立地生存与发展。积极有效的交往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基础和源泉。人际适应教育包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愉悦地接纳自己;形成学生的博爱意识与行为;

 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打扮得体、举止文雅;学习各种社交技能。

 (5)反应适度教育。人的行为反应,无论敏捷与迟缓,都有一个适度的问题。反应适度教育包括:正视现实,正确对待现实;认识挫折的双重性;增强学生的自制力;提供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不断进取。

 (6)青春心理教育。中学时期,是学生青春发育的重要时期,性生理现象的产生,性心理的萌发并逐渐趋向成熟,为中学生增添了无数的烦恼与困扰。青春心理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性道德心理教育;性审美心理教育;性法制教育。

 (7)升学与择业心理教育。升学志愿与职业的选择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社会的现实需要、家长的殷切期望、教师的诸种想法与学生自己总是不能完全“合拍“,因此,升学与择业常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冲突。升学与择业心理教育包括:升学考试前后的心理教育;升学与职业选择指导;职业心理准备教育。

 (8)健全人格教育。中学生正处于个性陶冶、塑造、形成的重要时期。健全人格教育包括: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与性格倾向;培养良好的性格,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会心理的自我调适。

 (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模式 根据中学心理健康课的特点,结合实际可以试行一种课堂结构,它可以概括为:“引人话题一一创设情景一一展开讨论一一树立样板一一联系自我一一反馈矫正一一总结深化“这样七个环节。我们称它为“七环节教学法“。现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分述如下:

 引人话题(前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同学的来信,我们咨询时接触到的同学们关心的话题,或者是我们发现的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生活现象。

 创设情景(依据):可以利用小表演,投影,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

 展开讨论(基础):通常我们是提出问题,再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树立样板(重点):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必然希望听到老师关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因此,老师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正面来树立同学们的行为方向。

 联系自我(手段):我们认为,同学们在学习中,如果不将所学内容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就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树立样板后,我们通常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来分析他们自身的情况,形成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并将其作为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反馈矫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讨论,联系自我,学生会暴露出一些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对这些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为他们提有利于其心理调整的反馈信息。

 总结深化(核心):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地提高,以名言警句的方式将课堂中所涉及的显浅道理从理论上提高,以期从理论的高度去指导实践,最终转变为学生的行为和能力。

 当然,以上七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实施中也可以作灵活的调整,根据备课情况有所侧重,一切以实效为依据,以提高学生“六个学会“能力为目的。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 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学校在实践中归纳出三条途径:课堂教学、活动训练、环境陶冶。

 课堂教学途径主要是设置心理教育课及各科教学的渗透;活动训练包括心理活动训练、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等;环境陶冶主要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使学生心理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

 心理教育课必须改变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心理学知识和概念。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的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情绪调节、情绪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绝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能奏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学科课程,目标不是单纯掌握心理学知识,而是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道理,培养自信、自省、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能力,实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课堂上应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充分参与,通过情景体验、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方式,使不良情绪得到控制,不良心理得到纠正。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心理咨询室完成的,而是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从改善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改善

 师生、亲子与同学关系、改变对待特殊学生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与过去课堂和课下偶发事件的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理方式等角度人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活动的方式看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一定要针对当事人的主要问题,提供他们所能接受的方式,采取最有效的处理策略。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包括:

 1.关注。对任何学生都无条件地关注 2.反馈。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认识自我 3.阅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有关书刊,从而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4.改变认知。通过暗示、说服等方法,促使行为的改变 5.行为训练。通过布置一定的作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6.角色扮演。在自然、自发的气氛下,演出希望的、害怕的角色行为,促进个人的心理成长 7.示范作用。教师在每一个活动之先首先做示范 8.同伴互助。学生带学生,弥补教师力量的不足 9.家庭会议。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共同制定计划,帮助解决问题 10.自我管理。让学生学习自我控制、自我指导,以达到自立自助的目的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 这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