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糖尿病的综述论文3篇

时间:2022-09-16 17:10:05 来源:网友投稿

糖尿病的综述论文3篇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经验交流 2012年第9卷第25期 药品评价 35Experience葡萄糖是细胞生长的重要调节因子,骨骼肌是全身利用葡萄糖的重要组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的综述论文3篇,供大家参考。

糖尿病的综述论文3篇

篇一: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交流

 2012年第9卷第25期

 药品评价

 35Experience葡萄糖是细胞生长的重要调节因子, 骨骼肌是全身利用葡萄糖的重要组织之一。

 研究表明葡萄糖灌注后约75%的糖被骨骼肌摄取, 骨骼肌既是胰岛素作用的重要靶组织, 也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部位[1,2]。

 当机体血糖升高时, 骨骼肌的各种类型细胞及基质均可受损, 因此骨骼肌成为糖尿病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 同时肌肉病变和损害到一定程度, 又加重了外周胰岛素的抵抗, 使机体的糖相关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3]。

 本文就糖尿病引起骨骼肌病变作一综述。

 糖尿病骨骼肌肌病包括糖尿病肌病(Diabetic Myopathy, DM)和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 合并糖尿病酮症和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时)。

 广义的糖尿病肌病包括糖尿病心肌病和糖尿病平滑肌病, 这两种疾病和横纹肌溶解症不是本文的讨论范围。发病机制和病理研究糖尿病肌病的 具体发病机制目 前尚不明确[3], 最为学者接受的致病机制是糖尿病的微小血管病变和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肌肉缺血, 从而产生一系列炎性免疫反应致肌肉病变坏死, 在致病范围到达一定水平产生临床症状[4]。

 通过肌肉活检和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主要有如下的可能因素参与。1. 血管因素1.1 血管基底膜增厚

 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之一, 糖尿病肌肉组织超微结构和主要病理改变(见图1, 2) [5-7]。

 由于基底膜增厚, 加大了血液和组织间物质交换距离, 阻碍氧弥散和代谢物质交换, 加重肌肉组织缺氧和损伤。

 电镜发现微血管变化:

 肌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不同, 轻者胞饮泡增多, 形成穿皮性管, 或充满整个内皮细胞胞浆;重者细胞内可出现70%的溶解区,其中有较大的空胞饮泡及低电子密度颗粒状或云絮状蛋白质沉积, 也可见胞体完全溶解消失, 导致基底张华 硕士生导师 ,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 科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神经免疫学方面工作。

 在日 本京都国立宇多 野病 院做访问 学者近3年, 先后 担任的社会兼职包括:

 国际多 发性硬化论坛委员 会委员 , 中华医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委员 , 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委员 ,北京神经科学 理事会理事,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 会副主任委员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通讯编委,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 经 病 学 杂 志 》 编 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特邀审稿专家等。

 书写和参与 完成论文1 00余篇、 论著6部。Summary of diabetic myopathy糖尿病肌病综述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免疫中心 殷剑 张华中图分类号

 587.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72-2809(201 2)25-0035-07关键词

 糖尿病; 肌病; 横纹肌万方数据

 经验交流E36

 药品评价

 2012年第9卷第25期Experience膜裸露, 形成了“无细胞性微血管” (图1)。

 周细胞也可见丰富的胞饮泡。

 普遍看到血管基底膜显著增厚, 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的基底膜均增厚几倍至几十倍, 呈中电子密度, 或均质状, 或复层化, 各层间可见少许散在的胶原纤维和变性的细胞碎片。

 也可见一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血管几近闭塞。

 偶见细胞核及核仁巨大的内皮细胞。1.2 新生血管数量减少

 近年来,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骼肌生长发育、 肌肉内血管生成和肌肉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

 糖尿病患者腓肠肌肌肉活检结果提示, 糖尿病骨骼肌中闭塞血管周围侧支血管明显减少, 其中bFGF和VEGF在动脉阻塞病理进展及侧支血管建立过程中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8]。

 国内外学者发现高糖环境会抑制肌肉bFGF mRNA 的表达, 并使bFGF发生非酶蛋白糖基化, 引起内源性bFGF的破坏和bFGF促有丝分裂活性的丧失,

 bFGF量和活性的下降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肌肉萎缩和肌肉无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动物实验中还发现, 糖尿病大鼠缺血骨骼肌VEGF呈低水平表达[9]。

 因此VEGF水平下降可能也是糖尿病骨骼肌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1.3 非酶蛋白糖基化

 实验中发现非酶蛋白糖基化这一蛋白质修饰过程对肌球蛋白(myosin)的结构和功能有显著的影响, 主要是肌球蛋白的力学下降, 并与葡萄糖的剂量呈正相关[10]。

 另外, 非酶蛋白糖基化会引起骨骼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影响肌组织的代谢物质交换, 加重其缺血、 缺氧损害。1.4 糖代谢紊乱也可引 起周细胞(又称rouget cell或壁细胞)变化

 周细胞缺失使微血管失去完整性。

 理论上周细胞数量越少, 被覆率越低, 则微血管屏障功能越差[6]。2. 代谢因素2.1 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活性氧化物质(ROS)的产生和抗氧化防御体系之间失衡, 从而导致组织损伤的一种状态。

 是糖尿病多种并发症产生的核心经典代谢因素。

 Brownlee提出, 高血糖导致内皮细胞线粒体生成超氧阴离子增多。

 而超氧阴离子增多会进一步引起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形成、 多元醇旁路激活、蛋白激酶C途径和氨基己糖途径的激活, 引起细胞功能紊乱, 导致并发症的发生[11-14]。2.2 线粒体损伤

 线粒体是细胞的氧化中心, 糖尿病肌组织的线粒体形态失常(图1), 多数呈现扩张, 可见嵴断裂、 基质溶解、 空泡形成, 甚至结构完全破坏等变化。

 线粒体损伤后, 还可导致糖尿病患者骨骼肌内自由肉毒碱不足, 线粒体对长链脂肪酸的转运受到限制, 脂质在线粒体旁堆积, 加上大量脂肪酸氧化后聚图1

  ①肌细胞内膜下、 肌原纤维间均可见大量糖原颗粒及均质状或颗粒状蛋白 质沉着( × 1 2400) ; ②肌细胞内线粒体聚集一体形成巨大髓磷(× 30000) ; ③肌细胞间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复层化, 其间有胶原纤维及均质状或颗粒状蛋白 质沉着, 并见细胞碎片和髓磷体(× 7500); ④微血管内皮细胞坏死、 崩解、 脱落, 形成“无细胞性微血管” , 其基底膜显著增厚(× 1 9500)。图2

 肌纤维萎缩变性坏死, 间质充血水肿, 纤维增生, 可见炎症细胞浸润(HE× 400)万方数据

 经验交流

 2012年第9卷第25期

 药品评价

 37Experience集的代谢产物, 引起细胞内酶系统活性的降低, 最终整个骨骼肌细胞出现病理改变, 发生肌组织的变性、崩解。

 有作者发现在尾静脉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中, 1个月 糖尿病大鼠股四头肌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 3个月后指标开始正常化。

 说明糖尿病大鼠早期股四头肌就已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5]。

 形态学观察表明, 在糖尿病大鼠3个月 时股四头肌出现病理改变, 随着病程的延长, 病理改变越严重。

 有研究表明, 在链脲佐菌诱导的糖尿病大鼠, 氧化应激使肌性调节因子表达下降,肌肉增强因子1(MEF-1)DNA结合活性降低, 肌肉肌酸激酶的合成以及肌浆球蛋白的重链和轻链受损。

 结果提示, 氧化应激启动了使肌肉受损以及肌肉修复受阻的级联放大反应[16]。2.3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

 葡萄糖上升引起AGEs形成增加[17]。

 过多的氧自 由基引起细胞膜损伤, 导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损伤, 还会导致骨骼肌的胰岛素抵抗。

 Amber发现糖尿病大鼠存在肌肉膜修复障碍。

 此修复缺损可被长时间暴露在高糖培养的肌肉细胞中模拟。

 同时发现AGE的形成如果被抑制, 可以消除这种糖诱导肌肉细胞修复障碍。

 高糖的条件缺乏下, 可以通过提高AGE结合其受体(RAGE), 或仅仅是增加肌肉细胞AGEs的浓度, 肌肉细胞修复障碍可以被诱导出来。

 说明AGE的形成和RAGE的结合在糖尿病肌肉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并通过损害肌肉细胞的膜修复而致病[18]。2.4 蛋白 激酶C(PKC)

 PKC处于细胞内众多信号通路的中心, 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高血糖状态下, 二脂酰甘油(DAG)合成增加, 激活PKC引起骨骼肌病变。PKC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糖原的合成, 而肌肉组织正是利用糖原和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来保持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的。

 PKC通路的激活与多元醇通路、 己糖胺通路、 AGEs通路等各种通路的激活同时存在,并且互为因果, 在血管损伤过程中相互促进。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降低, AMPK是一种重要的应激蛋白激酶, 可以协调机体内代谢和能量需要,在骨骼肌中具有促进葡萄糖摄取,

 在肝脏抑制肝糖原生成的作用。

 当AMPK数量减少或活性降低时, 骨骼肌代谢紊乱, 引起或加重糖尿病骨骼肌病变。

 有研究显示, 药物或运动均能增加正常人类肌肉组织、 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小鼠及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组织中的AMPK的活性[18,19]。2.5 葡萄 糖转运蛋白 4(GLUT4)缺乏

  在骨骼肌细胞上, 葡萄糖载体GLUT4 无论是基础状态或在胰岛素刺激下, 对葡萄糖转运都起重要和决定作用。

 而这种载体仅存在于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

 PM)和 细胞内膜(intracellular membrane, IM), 即细胞器膜上[6]。

 胰岛素的作用之一就是使高尔基体囊泡池中的GLUT4转运到细胞膜, 从而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Shulman等采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方法发现, 在胰岛素抵抗患者骨骼肌中的葡萄糖浓度降低, 且与GLUT4的浓度与活性的降低有关[20]。

 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发现GLUT4纯合子基因敲除鼠表现出中度高血糖、脂代谢异常等多方面异常, 提示GLUT4不仅是转运子, 也是整体葡萄糖代谢的调节因子[21]。

 GLUT4的减少既可以发生在蛋白质转录过程, 也可能发生在翻译水平。

 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 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中GLUT4 mRN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 使GLUT4表达减少, 导致高血糖状态下骨骼肌细胞转运和摄取葡萄糖的能力降低[22]。2.6 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激活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 使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激活, 肌肉蛋白质代谢呈负平衡, 导致肌肉逐渐萎缩。

 胰岛素通过对此通路的调节在骨骼肌蛋白更新中起重要的作用。2.7 钙超载降低

 动物实验发现, 高血糖会使骨骼肌钙超载降低40%[23]。

 肌细胞中线粒体和肌浆网的损害,在细胞内钙的失衡中起重要的作用。

 钙离子的缺乏使肌肉收缩的启动过程受到影响, 导致了肌无力。也有研究发现糖尿病肌组织中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前状态, 细胞凋亡相关分子Fas/Fasl和caspase23有明万方数据

 经验交流E38

 药品评价

 2012年第9卷第25期Experience显表达, 电镜下表现与细胞凋亡早期改变相一致[24],提示细胞凋亡通路参与骨骼肌病变的可能性。3.神经性因素肌肉中的周围神经纤维、 雪旺细胞均有超微结构改变。

 山梨醇和果糖的聚积, 引起雪旺细胞及神经纤维的肿胀。

 高血糖竞争性抑制肌醇的摄取及合成,导致钙调节蛋白和Na+-K+-ATP酶活性的降低, 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的钠浓度升高及水肿, 影响了神经传导速度。

 高血糖引起的氧化应激增强亦加重了神经组织的损伤。

 血管病变导致了神经缺血, 血管活性因子对血管舒缩功能调节的异常, 均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因素。

 周围神经支配肌肉, 同时提供多种神经生长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和神经营养素23(neurotrophic23, NT23)以及物质, 可以通过刺激运动神经元分化和促进其存活来恢复肌肉质量。临床特点和诊断糖尿病肌病, 最初在1 965年Stener首先报道类似疾病, 特点是肿瘤样局灶性肌变性肌病。

 当时使用的诊断是糖尿病缺血性肌病(diabetic muscle infarction) 。

 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使用过糖尿病肌坏死(myonecrosis), 糖尿病近端肌萎缩症等名词描述类似的糖尿病相关的骨骼肌病变。

 现代临床认为糖尿病肌病是一谱系疾病, 包括肌肉出血, 心肌梗死、 坏死、 纤维化和脂肪萎缩。1. 临床特点[4,25-34]1965年以后, 类似人群糖尿病肌病的报道并不是很多, 糖尿病肌病是一种较易被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 易漏诊、 误诊, 多发生在病程长、

 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起病初期常有肌肉疼痛,

 随后出现局部皮肤肿胀(见图3)及肿块。目前未见大组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文献推测占糖尿患者群发生率大约是0.8%。

 2004年有作者检索全世界的英文医学文件检索到116例患者。

 其中大多是1型糖尿病患者, 113例患者最初的糖尿病肌病发生在大腿肌肉占80%, 发生在小腿肌肉仅17%, 大腿和小腿肌肉同时受累占2%, 只有一例患者上肢受累。

 在相同或不同部位的复发是常见的。

 在84例综述患者中45%复发。

 双侧肌群同时受累产生临床症状仅占所有糖尿病肌病的1/3。

 大约97%的患者有其他糖尿病小血管病变的并发症(80%糖尿病肾病, 64%周围神经病,6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美12例糖尿病肌病的患者中有9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7%。

 股四头肌为最常见的受累部位, 其他肌肉也可受累, 以单侧多见。

 临床特征参见表1。但近来研究和上述临床特点报道不符合。

 2010年Huang报道在过去79个月 内随访中, 发现16例确诊糖尿病肌病。

 14例(88%)患者有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占(12%)。

 4例(25%)有多个位置的疾病。

 在大腿受累中的糖尿病肌病, 大腿前肌群均受累, 在小腿受累中的糖尿病肌病, 小腿后部肌群(90%)的影响。

 8例患者出现四肢肌梗塞和坏死。

 在大多数情况下, 血沉、肌酸激酶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合并糖尿病小血管并发症肾病(50%)、 神经病变(50%)、 视网膜病变(38%)。2. 实验室检查如肌酶和血沉敏感性尚好, 对诊断有一定的帮表1 116例DM病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总结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年龄(平均)41岁男/女55/61糖尿病持续时间平均15年1型糖尿病(%)74视网膜病变, N(%)60肾病, N(%)80周围神经病变, N(%)64急性起病, 症状, N(%)90肿痛, N(%)99摸到肌肉肿块, N(%)白细胞计数>11× 109/L, N(%)4435ESR> 50mm/h, ...

篇二: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Rodriguez2Roisin R, Kenriksen M J, Herve P, et al .Pulmonary2Hepatic vascular disorders(PHD) [J ]. EurResp ir J, 2004, 24(5): 8612880.Budhiraia R, Hassoun P M. Portopulmonary hyper2tension: a tale of two circulations [J ]. Chest, 2003,123: 562.[3 ][4]Kanow itz M K, Henriksen J H, Bendtsen F, et al .B lood volume distribution in patients w ith cirrhosis:aspects of the dual2head gamma2camera technique[J ]. J Hepatol, 2001, 35: 605.Dagher L ,M oore K. The hepatorenal syndrome [J ].GU T, 2001, 49(5): 729.Schrier R W , N iederberger M ,W eigert A , et al . Pe2ripheral arterial vasodilatation: determ inant of func2tional spectrum of cirrhosis [J ]. Sem in L iver D is,1994, 14(1): 14222.Fernandes A P, M arum S, R ibeiro J P. Hepatopul2monary syndrome as a cause of persistent hypox2aem ia[J ]. Heart, 2005, 91 (11): 1 441.W esenberg K J,L ew insohn D. Hepatopulmonary syn2drome unmasked by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 [ J ].Chest, 2003, 124: 261.M eyerson A nnaM D. Pericardial varices secondary[5 ][6][7 ][8 ][9]to portal hypertension demonstrated by CT [J ]. Jour2nal of Thoracic I maging, 2006, 21 (1): 69270.A xel L. Cerebral blood flow determ ination by rap id2sequence computed tomography: theoretical analysis[J ]. Radiology, 1980, 137(3): 6792686.L ee T Y. Functional CT: physiological models [J ].T rends in B iotechnology, 2002, 20(8): 3210.Seddon B M ,Workman P. The role of functional andmolecular imaging in cancer drug discovery and de2velopment[J ]. B r J Radiol, 2003, 76: 1282138.Kopka L , Pogalla P, Hamm B. M ultislice CT of theabdomen2current indications and future trends [J ].Pofo, 2002, 174(3): 2732282.Becker Christoph R. U se of Iso2O smolar NonionicD imeric contrast media in multidetector row comput2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for patients w ith renalimpairment [ J ].Investigative Radiology, 2005, 40(10): 6722675.Rollano2hijarrubia EmparM S C. A ccuracy compari2son of a 16 and 64 multidetector2row computed to2mography scanner to image small high2density struc2tures[J ]. Investigative Radiology, 2006, 41 (11): 7812792.[10][11 ][12][13 ][14][15 ]收稿日期: 2007206229作者简介: 朱 兴(1982-) , 男, 河北宁河人, 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影像诊断工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李学军(临汾市曲沃县医院, 山西 曲沃 043400)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 (DM ) 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DM 慢性并发症的共同危险因素, 也是DM 临床和基础研究热点之一。

 现就DM 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研究和防治进行扼要探讨。1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概念微血管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 管腔直径在 100Λm 以下的毛细血管网。

 微血管障碍、 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1 ]。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可达原来的 2~ 3 倍,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常伴有微循环异常, 可导致多脏器病变, 病变分布非常广泛, 尤以肾小球、 眼底、 神经、 心肌、 肌肉等微血管为主, 引起肾小球病变、视网膜病变、 神经病变、 心肌及肌肉病变, 成为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2 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1 (IGF21): DM 时通过高级糖基化终产物(A GE) 的作用, 单核细胞可合成与释放 IGF21。

 在动物实验中, 将 IGF21 缓释装置移植兔无血管的角膜囊中, 诱发角膜出现新生血管, 而且玻璃体内注入 IGF21 亦加速新生血管的生成。

 有研究发现利用 IGF21 治疗糖尿病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就显著增加[2]。

 而有研究显示, 糖尿病时血清 IGF21水平下降与视网膜病变有关, 因为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清IGF21 水平下降在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更为明显[3 ]。vW F 是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的一种重要的内皮下黏附蛋白, 是血小板黏附于受损微血管的一个重要因子, 它反应了 血糖及其终产物对微血管内 皮细 胞的作用, 血浆vW F 水平的升高可作为微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标志。

 糖尿病患者血浆 vW F 水平比正常人高, 而伴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其水平, 机制尚不完全清楚[4]。

 在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 vW F 水平明显升高, vW F 升高在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中常与重要的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 vW F 水平在临床上可作为评价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 全身 性微血管内 皮细 胞损 伤的一项指标[5 ~ 7 ]。

 vW F 已成为一项逐渐被重视的实验室检查, vW F 水平检测对于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正在逐渐被多项临床研究所证实。在疾病初期趋化因子可引起单核巨噬细胞及 T 细胞浸润肾组织[8 ], 这些浸润细胞释放出一系列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等中介物促进细胞增殖及胞外基质积聚, 从而导致糖尿病・542・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8 年 4 月第 17 卷第 4 期 

 肾病(DN) 的发生和发展[9]。M CP1 在DN 患者中表达水平增加时有报道。

 有研究分析表明M CP1 在肾小管上皮细胞、 内皮细胞及浸润的单核细胞中表达增加, 且 DN 患者尿M CP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而血清M CP1 水平无明显变化。Banba 等[10]的实验得到类似结果, 且尿白蛋白与尿M CP1 水平明显相关。

 表明DN 患者尿中增加的M CP1 是由局部产生的, 参与对肾脏尤其是肾小管间质的损伤。多元醇通路活跃, 醛糖还原酶 (AR) 催化葡萄糖转变为山梨醇, 山梨醇在果糖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果糖。

 在高糖状态下, AR 活性增加, 视网膜、 神经、 肾脏、 血管、 晶状体、 红细胞等组织的多元醇代谢活跃, 使细胞内山梨醇、 果糖过度堆积, 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细胞水肿, 同时细胞内肌醇和谷胱甘肽 (GSH) 水平下降, NADH NAD+比值增高, N a+- K+2A TP 酶活性下降, 细胞、 组织缺氧, 内皮细胞受损, 这些改变促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11 ]。糖化反应的亢进: 高血糖情况下, 各种组织蛋白均可发生非酶糖基化反应, 形成终末糖化产物(A GEs)。

 当A GEs 与细 胞 膜上 的 A GE 受 体 (RA GE) 结 合 后, 激 活 蛋 白 激 酶(MA PK) 及核因子 К B (N FςΒ) 信号通路(细胞增殖与炎症)、Ras 通路 (应激和细胞凋亡)、 Rac Cdc 通路 (细胞生长和运动) 以及 JakStat 通路 (基因表达调控) 等[12], 上调多种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 子 Β(TGF2Β)、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 子 Β(FGF2Β)、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PDGF) 等, 黏附分子如细胞间黏附分子21 (ICAM 2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21 (VCAM 21) 等以及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因子21 (PA I21) 等基因表达增加[13 ]促进细胞增殖, 增加血管通透性, 引起巨噬细胞迁移, 刺激内皮素的形成, 增加型胶原、 蛋白聚糖及纤维的合成, 导致细胞外基质扩张、 血管基底膜增厚、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流淤滞甚至微血管闭塞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蛋白激酶 C 激活: 目前认为, PKC 激活是糖尿病时血管损伤的共同通路。

 PKC 抑制 eNO S 活性, 降低NO 水平, 并抑制NO 介导 cGM P 生成, 导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PKC 刺激血小板凝聚, 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 I) 含量和活性,促进糖尿病患者的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 PKC 促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F) 表达, 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增加血管通透性; PKC 上调 TGF2Β表达, 增加纤维连接蛋白和型胶原的表达, 导致细胞外基质扩张。

 细胞内的高水平葡萄糖通过PKC 系统参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14]。

 高血糖可使组织细胞内二酯酰甘油 (DA G) 增多, 激活 PKC; 多元醇通路活跃使NADH NAD+比值升高, 有利于DA G 形成从而激活 PKC; A GE2RA GE 相互作用激活 PKC; 氧化应激增加及糖尿病时游离脂肪酸增加等激活 PKC。

 PKC 通路的激活导致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改变及血管功能的障碍而促进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15 ]。氧化应激: 高血糖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氧化应激, 高糖促进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生成的电力学梯度产生活性氧 (RO S) ,增加超氧自由基的生成[16]。

 RO S 主要包括超氧化自由基、 过氧化氢(H 2O 2)、 氢氧自由基(OH-)、 单线态分子氧 (I O 2) 和过氧化脂质(LOOH) 等, 氧化应激主要由 RO S 介导。

 糖尿病状态时促进氧化应激的因素包括: 反应性活性氧、 自由基增加,糖基化产物和糖氧化产物形成增加, 抗氧化应激机制减弱。糖尿病患者体内蛋白质、DNA 和脂质的氧化产物增加表明存在氧化应激[17 ], 在高糖状态下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产生过多的 RO S, 抑制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A P2DH) 活性, 激活几乎所有已知的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有关的信号传导通道, 包括 PKC 通路、 多元醇通路、 己糖胺通路以及A GEs 形成等。

 RO S 水平增高还可通过激活N Fϑ B 上调黏附分子及炎性因子基因转录[18 ]。

 此外, RO S 水平增高可通过多种机制使氧化性更强的过氧化亚硝酸盐合成增加, 从而使硝化酪氨酸水平增高, 造成DNA 的损伤, 进一步促进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19]。蛋白激酶 C 激活: 目前认为, PKC 激活是糖尿病时血管损伤的共同通路。

 PKC 抑制 eNO S 活性, 降低NO 水平, 并抑制NO 介导的 cGM P 生成, 导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PKC 刺激血小板凝聚, 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 I21) 含量和活性, 促进糖尿病患者的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 PKC 促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F) 表达, 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增加血管通透性; PKC 上调 TGF2Β表达, 增加纤维连接蛋白和型胶原的表达, 导致细胞外基质扩张。

 细胞内的高水平葡萄糖通过 PKC 系统参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20], 高血糖可使细胞内二酯酰甘油 (DA G) 增多, 激活 PKC; 多元醇通路活跃使NADH NAD+比值升高, 有利于 DA G 形成, 从而激活 PKC; A GE2RA GE 相互作用激活 PKC; 氧化应激增加及糖尿病时游离脂肪酸增加等激活 PKC。

 PKC 通路的激活导致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改变及血管功能的障碍而促进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21 ]。一氧化氮(NO): NO 是内皮细胞释放的有效的血管扩张剂, 被称作内皮源性舒张因子, 在保持血管稳定上起关键作用,NO 还可抑制血小板的凝集, 血管平滑肌的增殖以及抑制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壁。M axfield 等[22]采用激光多普勒技术观测神经血液变化时发现, DM 大鼠坐骨神经滋养血管术观测神经血流变化时发现, DM 大鼠坐骨神经滋养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N E) 的敏感性比正常大鼠增加 38 倍。

 N E 与NO S 抑制剂N G2nitro2L atginine 合用时,N E 的缩血管敏感性在DM和正常大鼠中分别增加了 116 和 36 倍, 说明 DM 时 NO 生成减少或作用缺陷可导致神经血管内皮依赖的扩张功能受损, 并由此导致血管对收缩因子的敏感性增加。

 Zimmermann等[23 ]通过对糖尿病大鼠脑动脉的研究发现, 压力刺激引起的血管收缩在糖尿病大鼠较正常对照大鼠明显, 用 N G2 硝基L 2 精氨酸(NLA) 将两组的 NO S 都抑制后, 可发现正常对照大鼠与糖尿病大鼠有同等收缩, 故 NLA 对糖尿病大鼠的作用减少, 从而认为糖尿病时NO 合成减少。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PA 21): 在血栓的形成和发展中, PA I21 作为快速作用的抑制剂, 特异性作用于纤溶酶原激活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T sutomu 等[24]观察到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 PA I21 水平显著高于无糖尿病肾病的患者, 并且随着肾病病情加重而呈递增趋势, 因而认为 PA I21 升高直接与肾损害有关。

 动物模・642・ Proceeding of ClinicalM edicine J,Ap r. 2008,Vol 17 No. 4 

 型试验证实, PA I21 升高的起因主要源于脂肪细胞对慢性增长的 肿 瘤 死 因 子2Α(TN F2Α)、 胰岛 素 和 转移 生 长 因 子2Β(TGF2Β) 的反应, 认为 PA I21 升高的信息和机制是复杂的,涉及多种介质与脂肪组织本身之间的相互作用[25 ]。综上所述, 引起 DM 微血管病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机体糖代谢紊乱与微循环障碍。

 因此, 在 DM 微血管病变的防治中, 要切实控制好血糖, 中止或者逆转血流异常, 以减少微血管病变的发病率, 提高DM 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 ]M axfield E K, Cameron N E, Cotter M A. Effects ofdiabetes on reactivity of sciatic vasa nervorun in rats[J ]. J D iabetes Comp l, 1997, 11 (1): 472.[2]Thrailkiu KM ,O uattrin T,Baker L , et al . Cotherapyw ith recombinantinsulin 2 like grow th factor 1 andinsulin imp roves glycem ic control in type 1 diabetics[J ]. D iabetes Care, 1999, 22(4): 5852593.[3 ]Janssen J A , L ambert S. Circulating IGF21 and itsp rotective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an2giopathy[J ]. Clin Endocrinol, 2000, 52(1): 129.M orise T, Takeuchi Y, Kaw ano M , et al ....

篇三: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糖尿病问题的综述论文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由 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 水平所造成的全身 性进行性疾病, 并发症多且严重。

 近年来, 随着生产的发展, 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 寿命的延长, 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 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同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 劳动强度的减低, 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 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 与世界各国一样, 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 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 趋严重。

 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 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 增加速度惊人。

 本论文通过日 常学习 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 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 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病症特点、 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得出一些结论, 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 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 糖尿病; 机理; 特点; 诊疗; 预防

 关于糖尿病问题的综述论文

 绪论 近年来,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 日 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 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 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

 目 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 1. 2 亿人, 我国患 者人群居世界第二, 1994 年就已达 2000 万。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 到 2025 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 3 亿, 而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4000 万, 未来 50 年内糖尿病 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在我国总体情况是“三高”“三低”, 即患病率高、 并发症患病率高、 医疗费用高, 确诊率低、 科学治疗低、 接受了 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达标率低。

 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 目

 前我国专业糖尿病治疗机构、 人员和设备等资源不足, 无法与日 益增长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相适应, 致使中国整体糖尿病诊治率还相对较低。

 第二, 许多公众和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识不足, 在糖尿病防治方面存在治疗不及时、 用药选择和时机不当、 擅自 停药、 频繁换药、 忽视饮食、 运动等误区, 从而使得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心脑血管、 肢坏死、 肾功能衰竭等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 发生早、 发展严重。

  专家指出, 由于目 前人们的饮食结构正在由植物型向动物型转变,高脂肪、 高热量食物正越来越多地充斥我们的生活, 加上糖尿病知识以及健康生活理念不够普及, 都对中国糖尿病防治能力以及糖尿病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全方位来了 解一些关于糖尿病的信息。

  一、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并存在显著遗传异质性。

 除少数患者是由于单基因突变所致外, 大部分 1 型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

 及 2 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性,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IDDM)

 患者是多基因及环境因子共同参与及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 也称为复杂病)。

 二、

  糖尿病的病症特点 ( 一)

 糖尿病早期 症状

 糖尿病早期症状, 初期有隐匿 性, 约10%~30%的患者无明显糖尿病早期症状, 但仍有一些先兆表现。

 许多患者经常伴有口 渴、 口 干、 口 粘、 口 内有炽热感, 或口 腔粘膜出现瘀斑、瘀点、 水肿等糖尿病早期症状; 有的病人舌体上可见黄斑瘤样的小结节,或牙龈肿痛、 出血, 牙周袋影响牙齿松动等糖尿病早期症状。

 叩痛, X 线检查可见牙槽骨吸收现象。

 (二)

 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 , 所谓“三多” 是指“多食、 多饮、 多尿” , “一少” 指“体重减少” 。

 1、

  多食:

 由于大量尿糖丢失, 如每日 失糖 500 克以上, 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 能 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 食量增加。

 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因而病人易 产生饥饿感, 食欲亢进, 老有吃不饱的感觉, 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 主食达 1~1. 5 公斤,

 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 还不能满足食欲。

  2、

  多饮:

 由于多尿, 水分丢失过多, 发生细胞内脱水, 刺激口渴中枢, 出现烦渴 多饮, 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 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 饮水也越多, 形成正比关系。

  3、

  多尿:

 尿量增多, 每昼夜尿量达 3000~5000 毫升, 最高可达10000 毫升以上。

 排尿次数也增多, 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 1 次, 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 30 余次。

 糖尿病 人血糖浓度增高, 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 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

 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 出现多尿。

 血糖越高, 排出的尿糖越多, 尿量也越多。

  4、

  消瘦(体重减少) :

 由于胰岛素不足, 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 使脂肪和蛋白 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

 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 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 再 加上水分的丢失, 病人体重减轻、 形体消瘦, 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 以致疲乏无力,

 精神不振。同样, 病程时间越长, 血糖越高; 病情越重, 消瘦也就越明显。

  (三)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 它可引发多种慢性并发症, 如心脏、 血管、 眼睛、 肾脏和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病症, 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起居、 健康和生命。

 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有以下几类:糖尿病性眼病、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心脏病。

 三、

  糖尿病简单的诊疗手段 (一)

 糖尿病用药

 糖尿病用药要注意五点:

 一是糖尿病药要合理用药; 二是早期用药务求“达标” 最重要; 三是联合用药事半功倍; 四是稳定血糖不能挂一漏万; 五是虚假广告宣传不可信。

 (二)

 治疗糖尿病的食物

 治疗糖尿病的食物最新出版的医疗卫生绿皮书指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是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杀手, 其 中,与 1996 年相比, 城市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了 40%。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 食物疗法 愈来愈受重视, 因为食物里也有“降糖药”。

 蔬菜中包括莴苣、 竹笋、 苦瓜、 银耳、 洋葱等。

 水果包括苹果、 梨、 桃、 橙子、 柚、荔枝、 樱桃、 杨梅等。

 五谷杂粮类包括小麦、 燕麦、 荞麦、 小米、 玉米、大豆、 黑豆、 薏米、 绿豆、 豇豆、 扁豆、 豆腐、 腐竹等。

 水产类包括青鱼、 泥鳅、 蚌、 蚬、 黄鳝、 海参、 田螺、 蛤蜊等。

 (三)

 治疗糖尿病的偏方 1 、

  玉米粉粥(《食物疗法》 ) :

 粳米 50~100g, 加水煮至米开花后, 调入玉米粉 30g(新鲜玉米粉) , 稍煮片刻服用。

 适用于各种糖尿病人。

 2、

  葛根粉粥(《太平圣惠方》 ) :

 葛根粉 30g, 粳米 50g, 共煮粥服用。

 适用于老年人糖尿病, 或伴有高血压、 冠心病者, 葛根含黄酮类,具有解热、 降血脂、 降低血糖作用。

 3、

  山药粥(《医学衷中参西录》 ) :

 生山药 60g, 大米 60g, 先煮米为粥, 山药为糊, 酥油蜜炒合凝, 用匙揉碎, 放入粥内食用。

 适用于糖尿病脾肾气虚、 腰酸乏力、 便泄者。

 4、

  胡萝卜 粥(《本草纲目 》 ) :

 新鲜胡萝卜 50g、 粳米 100g, 煮粥服用, 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

  四、

  糖尿病的预防措施 (一)

 糖尿病的预防可分为四级进行:

 一级预防:

 此级最为重要。

 目 的是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

 主要措施是:

 ①改变人群中与Ⅱ 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因素。

 ②加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预防和监护。

  二级预防:

 目 的是早期发现糖尿病, 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主要措施

 是:

 ①通过健康查体, 及早发现糖尿病。

 ②对高危人群、 肥胖或有家族史, 经常应酬吃请较多、 工作紧张的人进行筛查。

 ④对糖耐量异常人群进行运动与饮食治疗, 并定期观察。

 甚至可以使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二甲双胍类) 或保健品(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如吡啶酸铬、 有机锌等) 进行干预治疗。

 三级预防:

 目 的是较少或延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主要措施是:①对已确诊的糖尿病人, 通过饮食、 运动、 药物等的综合治疗, 使血糖长期稳定的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②减少有害因素, 如吸烟、 过量饮酒。

 纠正高血压、 高血脂及血液高凝状态。

  四级预防:

 目 的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恶化, 减少糖尿病人的致残和死亡。

 (二)

 主要措施是:

 1 、

  对已确诊的糖尿病应定期检查血糖、 血压、 血脂、 眼底、 尿微摄白蛋白、 心脑血管 及神经系统功能状态, 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有效地治疗。

  2、

  对已确诊的糖尿病并发症应采用综合治疗可见, 糖尿病的预防主要应做好两件事。

 一个是健康教育, 即大力的进行糖尿病宣传教育,尽量使糖尿病及其预防手段家喻户, 使全民动员起来与糖尿病作持久的斗争。

 第二就是健康促进。

 即尽快的改变不正确的 生活方式及利用各种手段, 对整个人群, 特别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进行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的筛查。

  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发病机理、 病症特点、 简单的诊疗手段等问题进行研究论述, 我们可以清楚地了 解到, 糖尿病虽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 并发症多但我们通过吃药以及食疗仍旧可以有效控制病状, 另外我们通过日常生活还可以进行有效地预防, 减少发病几率。

 糖尿病问题在我国已经比较严重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参考文献 [1]蔡伟红,郭艳芹.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 2010,18(5):335

 [2]伍晓 玲.糖尿病健康教育存在的 问 题及对策[J].医学 文选, 2011 ,22(3):395

 [3]程韶,吴懿玲.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现代护理,

 2010,

 8(11):847

 [4]刘志梅,王娟萍,陈美伦.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12(13):

 1452

 [5]蒋冬梅 病人健康教育指导 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78—81

 [6] 戴 美 娟

 汪 燕

 中 国 食 疗 与 营 养 学

 M 南 京

 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2003 .142—143 2010.3(4)

 :

 308—309

 [7]王怡 马幸 等糖尿病性的白内障教育 J 现代护理

 [8]李小妹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J 淮海医药 2009.18( 2)

 145

 《常见流行病生物学基础》 课程论文评分表 学生信息 学院:

  姓名:

  学号:

 论文项目

 具体要求 得分 选题, 论文结构, 层次, 20分 选题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论文标题和内容新颖鲜明, 结构层次严密

 生物学基础知识运用, 20 分生物学基础知识适用得当, 论点鲜明, 论据可靠严谨,

  论述, 20 分 论述逻辑清晰严密, 内容、 结构、 层次合理流畅, 文字表述准确

 论文篇幅, 10分 3000-4000 字数, 适当

 格式, 10 分 参照毕业论文格式, 页面、 字体、 Word 格式编排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0分 5-10 篇, 参考毕业论文格式

 上传视频资料,10 分 视频题目( 《糖尿病治疗-营养干预原则》

 )

 总分

推荐访问: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综述 糖尿病 论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