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关于现代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7篇

时间:2022-08-28 09:30:03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现代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7篇关于现代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圆园18年第29期耘悦韵晕韵酝陨悦砸耘杂耘粤砸悦匀郧哉陨阅耘总第379期杂藻则蚤葬造晕燥援379晕燥援29袁圆园18经济研究导刊引言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现代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7篇

篇一:关于现代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18 年第 29 期耘悦韵晕韵酝陨悦 砸耘杂耘粤砸悦匀 郧哉陨阅耘 总第 379 期 杂藻则蚤葬造 晕燥援379晕燥援29袁圆园18经济研究导刊引言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在这样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众所周知,财政税收体制是一个国家经济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需要中央和地方联合管理与监督的。税收对于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可以平衡和协调社会中许多的不平衡现象,因此,国家的财政税收体制必须与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尚未发展成熟,不能很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但是,由于税收体制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财政税收体制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一、财政税收体制的重要性与改革的必要性我国目前的发展与进步跟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市场经济大幅度地推动国家各方面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国家在各行各业各领域中的改革强度不断提升。中国为了更好深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地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此时财政税收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内容同样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推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过去的经历可以看出,对财政税收体制进行社会适应性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和推动财政税收体制的转型,更好服务于社会和国家。其次,不断完善财政税收体制还有利于平衡政府的财政收支水平,以充分发挥财政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财政税收体制进行改革,以创新我国财政税收体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使整个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健康、绿色、和谐的发展。二、新时代背景下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财政税收体制不够系统、健全目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着的许多问题令人堪忧,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反思,并且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其现在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系不全。所谓体系不全是指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并没有发挥其最大优化的作用,比如财政税收体制没有将促进社会稳定、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等税种纳入体制之中,这样就容易导致财政收入的损失,容易影响财政预算和财政收入与支出。而我国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调节社会平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如果其体制不全则容易导致我国各方面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缺乏充分的资金来源,容易阻碍社会的发展。2.分税制建立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其落实不够,势必给我国实行的分税制改革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容易导致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权利不平衡,各地区之间的财政收入划分不平衡等问题的出现。(二)财政预算管理不足我国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效果,但是在财政预算管理方面还有待发展成熟,有很多问题还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与处理。从宏观上来看,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所涉及面较为狭窄。尤其是某些地区地方政府在财政方面的改革力度不强、观念落伍、缺乏有效制约和督导,且某些工作人员缺乏必备的素养,容易造成财收稿日期:

 2018-06-18作者简介:陈蒙( 1976- ),男,江西九江人,高级会计师,硕士,从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陈 蒙(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北京 100038)摘 要:财政税收体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体制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国家为了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资源等方面的保证与实施,为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的强有力的财政方面的支撑与帮助。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结构得到许多优化的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财政税收体制进行改革也是迫在眉睫的。因此,在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刻分析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且提出了相应积极有效地促进新时代背景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相关对策。关键词:财政管理;税收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29-0125-02125 - -

 [责任编辑 陈 锐](上接 105 页)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产业园区内引入跨国公司投资设厂,并带来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广西企业生产能力的改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广西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业、新能源及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际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追求产业的专业化和核心技术能力,而不是“大而全”。每个产业集群都应形成自己的特色,尽量避免趋同,形成相关企业分工与协作的网络体系。第二,重点嫁接。重点引进一批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的国外项目并嫁接到当地的产业集群区域,以弥补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提高地方集群的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第三,嵌入升级。借助产业区域内跨国公司的全球商务网络,嵌入到全球化产业链中,以提升本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集群化发展 [5] 。参考文献:[1]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16-12-19.[2]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N]. 广西日报, 2017-01-14 ( 001 )

 .[3] 广西印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附“十三五”重大项目)

 [EB/OL]. 北极星电力网, 2016-12-06.[4] 季开胜 . 关于推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思考 [J]. 学术交流, 2014 , ( 3 ):

 128-132.[5] 靳茂勤 .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模式初探 [J]. 亚太经济, 2011 , ( 6 ):

 110-115.[责任编辑 柯 黎]政资金去向不明、无法真实体现公共财政目标等现象。正是这样的财政预算管理不足的原因,严重的制约了我国一些地区的经济建设的深化与发展。(三)地方财政管理不当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政府不断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迫使地方政府被动地采取精简结构、收缩编制的手段,促进政府财政支出的节约和行政成本的控制。但是,地方政府在处理财政税收问题的过程中,财政税收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被缩编和精简,制约了财政税收管理的有效实施,影响了地方财政管理有效性的发挥。三、关于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一)建立分级权的体系面对上述所说的我国当代财政税收体制出现的几个重要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分级权的体系来进一步完善。然而在实施前,必须要充分地立足于我国当前发展实情和基本国情的需要,再可调节和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平衡。应进一步完善分税制改革,合理分配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事权。只有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比例合理的进行划分,才能对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适当调整提高,提高其直接支出的责任,相应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体制,促进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能够在科学的、严密的系统中运行。政府应该重视实施短期预算和中长期预算规划相结合,实施复式的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复式预算体系,需要进一步扩大经常性预算和资本性预算在内的国家复式预算的范围,将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障预算等财政性收入通通纳入预算管理的框架当中,加强对政府预算管理体系的改革。(三)建立精简高效的财政管理体制有一个强大精简的管理体制,才能更好促进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可以通过加强财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设,使得税收管理体制得以精简和完善,以提高税收征管事务的一体化及合理性。对于乡镇方面,可以对财政管理进行体制改革,且进行权利下放等工作,使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的财政支配权。同时,应当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滋生。结语国家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进行科学性的实施,稳定推进,以此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与体制改革的稳步进行。参考文献:[1] 崔绍光 . 关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 [J]. 当代经济, 2014 , ( 18 ):

 104-105.[2] 彭健 .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20 年:回顾与思考 [J]. 财经问题研究, 2014 , ( 5 ):

 71-78.[3] 任鹏程 . 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创新思考 [J]. 市场论坛, 2017 , ( 9 ):

 81-82.[4] 段彦艳 .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切实提高我国税收水平—— — 有关创新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 [J]. 现代经济信息, 2013 ,( 15 ):

 18.126 - -

篇二:关于现代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审计 230

 2018 年 8 月 01 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韩乃军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突泉县供电分公司,内蒙古 兴安盟 137500

 摘要: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将 1994 年作为分界线可以划分成两个阶段,在 1994 年之前,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主要倾向于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扩大地方的财权和财力。到了 1994 年之后,主要倾向于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制定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总的来说,我国在实行财税体制改革之后,某些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比如体制的优化、税收制度的转型等。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却面临了新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本文就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我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财税体制改革;企业税收;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16(2018)08-023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深化,但是当前现行的财税体制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改革刻不容缓。但是改革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财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

 1 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1.1 宏观税负呈现偏高趋势 宏观税负主要指的是国家总体的税负水平,经过对我国近几年的全国税收收入进行调查和分析后发现,我国大口径宏观税负高于小口径宏观税负,而且我国的全部政府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高达 40%。不仅如此,经过仔细地调查后还发现,我国的财政收入的增速要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财政收入的增长迅速,导致宏观税负呈现出了快速提高的趋势。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基本保持在 30%左右,发展中国家基本保持在 20%左右,但是我国的宏观税负却高出发达国家很多,和我国当前的发展水平极其不相符。除此之外,宏观税负高的国家一般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比较突出,但我国的宏观税负处于这样一个较高的地位,反而会加重企业的负担,给人民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企业负担重,竞争力低下,发展缓慢,居民收入无法有效的提高,就会出现消费缓慢增长的现象,长期下去,就必然会影响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推行和实施。

 1.2 财权上移,事权下移,财事权配置不匹配 我国在 94 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虽然规范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但是并没有对中央和地方的事权等进行调整,因此就造成了财权上移,事权下移的收支格局。自从分税制改革实施后,中央的财政收入占比就得到了很快的提高,从原来的占比 22%迅速增长到占比 55.7%,在之后的发展中,中央的财政收入也基本保持在 50%左右。而事权配置却出现了重心低、收入和能力不匹配的现象。虽然中央在收入分配中占比较高,但是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却比较低,分税制改革后,中央的财政支出占比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提高,反而是地方的财政支出占比高达了 70%左右,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不仅如此,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职责缺乏明确的界限规定,导致事权配置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就形成了上级请客,下级埋单的现象。除此之外,中央和地方在财政收入中虽有较明显的划分,但是在公共事务方面却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因此也就导致地方想要竭尽全力的扩大其财源,于是,做大蛋糕,加大招商引资,片面追求生产总值的增长等就成为地方扩大财源的手段。

 1.3 缺乏合理的税制结构 虽然我国在之前的税制改革中建立了双主体的结构模 式,但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就会发现,其实质仍然是以流转税,也就是俗称的间接税为发展主体的税制结构。在改革后,我国的所得税收入占比有较明显的变化,但是间接税的占比较高,导致所得税占比较低。但是基于间接税对企业的作用是很难和所得税对企业的作用相媲美的,所以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就是由向企业征收间接税转变为征收直接税。但我国先行的这种税制结构影响了主体税种之间的配合,同时也难以将所得税的作用发挥出来。不仅如此,我国的税种结构也是不合理的,在我国现有的结构中,没有针对不动产的税种,也没有和公共服务相关的社会保障税、教育税等税种。除此之外,在个人所得税中,我国并没有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对所得税进行相应的调整,缺乏合理规范的税收体制。而且在当前的税收体制下,税收的立法权掌握在中央,地方没有相应的权利,导致基层缺乏稳定性,也没有合理的税法能够进行调节。

 1.4 缺乏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对我国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行政管理费用进行调查和分析后发现,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增长速度非常的快,而且占比也比较大,导致我国的财政收入消耗巨大,公共财政负担增大。而且我国的社会性支出比重较低,导致我国财政在教育上的支出较少,人民的保障受到比较大的约束。而且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都用来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受不到重视,无论是医疗还是教育社保的财政开支都比较少。

 2 解决财税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具体措施 2.1 提高我国所得税占比比重 相关部门应该结合我国实际轻狂逐步的提高我国所得税的占比比重,并且逐步推进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并将我国现行的税制进行改进和完善,对资源税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还要建立健全的消费税制度,努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税收制度,这些税收制度一定要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现状。

 2.2 合理配置财权和事权 相关部门应该对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划分,同时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职责范围,严格的按照标准和原则行事,同时还要适当的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管理权。

 2.3 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项目的投入力度 努力的建设新农村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其中,需要着重关注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不仅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

 经济管理 2018 年 8 月 01

 231 分。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项目的投资力度,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

 2.4 确定合理的宏观税负 当前我国的宏观税负高于发达国家,和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极度不符,所以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宏观税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确定宏观税负的水平,而导致我国宏观税负较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制度外的财政收入过高,因此,相关部门应该规范政府收入,深化财政预算体制。

 3 结束语 财税体制改革能够对我国的社会资源配置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优化,同时还能够调节收入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构建和谐社会,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财政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但是也不能要求这些问题能够得到一蹴而就的解决,要根据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针对性的解决,并且要不断的跟着社会的发展对现有的财税体制进行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更加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脚步将加快[N].经济参考报,2010-6-21(003).. [2]王萍.财税改革:让财力与事权匹配[J].中国人大,2009(15). [3]王恩胡.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9(2). [4]佚名.财税体制改革新面纱揭开[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0(04). (上接第 229 页)

 略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还应该采用内外监督的方式。首先,内部监督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如供电企业应该专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并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在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实施全方位的损益表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运作,从而为供电企业财务经营的良性运作作出保障。其次,外部监督主要是指,供电企业应该与稽核工作进行有效融合,将财务稽查职能统一的设置在“风险控制矩阵”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之中,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电力企业还应该组织相关人员需对稽核规则进行全面探究和归纳,并且要在财务管理控制系统中进行管控,这样才能确保稽查控制财务风险的工作顺利实行。

  4 结束语 电力企业是我国能源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因而为了增强我国电力企业的经济实力,实现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需要从企业的内部入手,在资金链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科学化的监督,保证电力企业资金运作公开透明,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马嵬.关于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9):103-104. [2]王磊.论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分析[J].企业导报,2014(20):8-9. [3]景桂玲.加强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防范电力企业财务风险[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9):35-35.

篇三:关于现代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lue Engineering11.1 税收的法治化程度较低 在我国,没有关于纳税人权利的相关规定,只是在宪法第 56 条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从目前我国各个税种的法律层次来看, 我国税种大多是通过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形式出现,而不是由立法机关来立法,立法的层次很低。1.2 税收经济调控的功能比较薄弱 我国现行的税务体制仍然是以 1994 年税制改革为主要思路的, 但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

 在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宏观调控中,我国的税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当前,我国的增值税税种还有比较大的欠缺,尤其是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并没有做出明显的促进作用。1.3 工薪阶层个税负担较重 税收制度是国家的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工薪阶层是最主要的纳税源,但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所得税率,并且个税起点比较低, 这样就造成了工薪阶层成为个税负担偏重的群体,他们所缴纳的个税偏高;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高收入者反倒享受着多源扣除优势,相对缴税较少,偷税漏税现象比较严重。

 这样工薪阶层就成为个税的征税主体。

 个税的调解作用无法正常发挥作用。1.4 民生保障较少 目前我国税收收入年增长幅度很快,但是广大民生却得不到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在医疗保障方面,很大一部分人存在着看病贵, 看病难,有病看不起,或者可以说根本就病不起,人民的健康没有一点保证。另外,我国的收入分配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我国贫富差距很大,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税收在社会保障 和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2 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路2.1 完善财政收支体系,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我国税收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2.1.1 实施税费改革, 增加财政收入 我国现行财政收入体系中,预算内收入与预算外收入同时并存,并且预算外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预算内收入的增长速度。我国的财政收入体系是不规范的,严重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另外我国的收费收入缺乏严格约束,既有税收,又有收费,并且还存在 “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

 导致腐败行为严重滋生和蔓延,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应及时清理政府各部门各种名目 的基金和预算外收费项目,统一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同时将所有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和基金取消;将具有税收性质的基金和收费项目纳入税收管理,归入现行税种或重新设计税种。2.1.2 政府增加科研基金的预算和投入 当前我国政府应对科研增加财政投入力度, 财政预算向科技开发倾斜,保证科研基金的需求,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需从两方面着手:①增加预算内投入。

 采用逐年决定的办法,增加预算内投入;在不影响国家正常运转的条件下,压缩一些不合理行政开支,把节约的资金用于科研预算。

 ②把财政部门管理的一些周转金,向科研方面倾斜。2.1.3 增加研究开发补贴 现欧美发达国家均建立了政府补贴基金,用于对风险投资基金进行补贴,以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我国目前主要有政府补助:财政贴息、研究开发补贴、政策性补贴。

 应增加研究开发补贴或者单独从财政支出中分出一项政府补贴基金,来分担风险投资的风险,刺激科研人员对于科研技术改革的积极性。2.1.4 制定国家采购政策 政府公共采购规模是庞大的,它的需求量严重刺激新的高科技产业的产生,就会促进企业搞技术开发。

 为了保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可根据实际情况,把政府采购政策形成法律,成为经常化、制度化的政策,从而确定政府采购的名单和办法。2.2 促进企业财税制度的创新2.2.1 财政支持 目前,我国企业所承担的政策性经营债务很多,国家财政应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逐一进行解决。另外,政府还应开辟多种投融资渠道,设立技术创新基金,增大对技术创新补贴的力度。

 政府应该设立一套技术创新浅析我国税收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思路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in China"s Tax System Reform and the Reform Ideas王瑶 WANG Yao(抚顺市财政局,抚顺 113006)(Fushun Finance Bureau,Fushun 113006,China )摘要:

 税收制度是我国经济管理的核心部分,它伴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状况及经济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变化而变化;税制改革,就是对税收制度进行变革。

 为了 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深化税收体制改革无疑成为最关键的因素。

 本文针对我国税收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整体研究设计,提出改革思路,协调推进我国税收体制改革。Abstract: The tax system is a central par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it changes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China"seconomic operation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Tax reform is to change the tax system.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scientific development,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ax will undoubtedly become the most crucial facto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sexisting in the reform of China"s tax and the overall design research, and proposes reform idea to coordinate the promotion of China"s taxsystem reform.关键词:税收体制;改革;问题;思路Key words: tax system;reform;issue;thinking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 (2013)

 06-0293-02———————————————————————作者简介:

 王瑶 (1974-)

 ,女,辽宁锦州人,高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 293·

 价值工程融资机制:以企业资金投入为基础、技术创新基金为扩充、银行贷款为后盾,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2.2.2 税收扶持 将税收应该是政府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手段,政府可以制定各式各样的税收优惠政策来减少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负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2.3 促进人力资源投资的财税制度创新2.3.1 增加财政投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源推动着我国经济增长。

 我国政府必须将“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及时制定新的财政政策,加强对人力资源的财政投资力度,大力开发人力资源。2.3.2 开征教育税, 保证教育的稳定支出 教育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外提供的是公共物品,受益范围却是全民的,政府应该通过税收形式来补偿其生产成本。开征教育税很有必要,既可以提高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又可以确保国家财政对教育的稳定投资。2.3.3 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保障体系中, 税收政策是最重要的政策资源。

 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应用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应该完善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税收法律, 增强增值税的优惠政策的税收力度,实现税收优惠向具体的项目和环节转变,并且加大对高科技人才的的优惠力度。2.4 完善环境税收体系, 构建环境友好社会 环境税的征收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它拓宽了税收的调节领域,体现了税收的公平性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因此开征环境税,完善环境税收体系,建立起一系列保护环境的税收政策是目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环境友好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2.4.1 改排污收费为征税 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就是排污费,但由于缺乏强制性和规范性,征管效率和排污费用的使用效率很低,根本起不到保护环境的目 的,因此需要逐步完善环境保护措施,将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利用税收手段来控制环境的污染。2.4.2 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 我国现行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是矿产资源和盐类,征税范围狭窄,应当适时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将严重短缺的水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等纳入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对污染程度不同的资源实行差别税率,提高资源税的征收标准,完善资源税的计税依据。2.4.3 设立独立性环境税新方案 由于我国缺少环境税制的制定和征收经验, 因此应先于容易征管的对象入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既要考虑从理论上的合理性,又要考虑实践中的可行性。参考文献:[1]陈勇.关于我国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探讨[J].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8).[2]谷建平.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15).[3]李建新.对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5).1编制预案的必要性“非典” 的发生促使我国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应急管理体系,我国从组织机构入手,不断完善应急管理的预案、机制、体制和法制建设,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案三制”应急管理模式。

 在预案的制定上,从 2005 年 1月 开始,国务院就着手编制了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各地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提供了依据,各地以此为蓝本, 编制自己的应急管理预案。

 在组织结构上,从2006 年 5 月 开始, 我国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设立 “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模式,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应急管理办公室。在立法层面,我国于 2007 年 11 月 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应急管理提供了法律支持。为了更好地做好税务机关应急管理工作,笔者把税务机关应急管理划分为三个层次:

 从宏观角度看,要研究应急管理的机制、体制、法制建设问题,这是应急管理的根本———————————————————————作者简介:付立红 (1972-)

 ,女,满族,辽宁绥中人,讲师,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管理学、领导科学、组织行为学等。税务机关应急预案问题探析Analysis of Emergency Plans for the Tax Authorities付立红 FU Li-hong(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大连 116023)(Liaoning Taxation College,Dalian 116023,China )摘要:

 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既是我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又是应急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税务机关应急管理预案进行梳理,探析存在的问题,找到进一步完善的路径,对于税务机关应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十分重要。Abstract: Emergency management pla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hina"s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with characteristic, also is theimportant part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ax authorities" emergency management plan,analyses existing problems, finds the perfect path for tax authorities,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further enhance emergency management work.关键词:

 应急预案;税务机关Key words: emergency response plan;the tax authorities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 (2013)

 06-0294-02· 294·

篇四:关于现代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13 年第 20 期( 总第 2508 期)22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和建议安徽省财政厅课题组*摘要:

 财税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改革财税体制”的要求,如何发挥财政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成为值得深思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安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 深入分析了安徽财税体制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而提出了深化安徽财税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对保持安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

 安徽;财税体制;改革;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

 F812. 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 - 3151( 2013)20 - 0022 - 06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改革财税体制”的要求, 如何发挥财政职能,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 成为值得深思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 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安排, 由詹夏来常务副省长负责, 省财政厅牵头, 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进行了 研究。

 本课题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财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分析了当前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任务, 对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一、 党的十七大以来财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1. 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 财政实力进一步提升。

 2011 年安徽省财政收入达到 2633 亿元, 其 中, 地 方 财 政 收 入 1463. 6 亿 元, 增 长27. 3% , 财政实力日 益增强。

 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种相配合的多税种、 多环节、 多层次调节的复合税制逐步健全, 税制结构日 趋合理, 税收收入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2007 ~ 2011年, 全省地方税收收入累计完成 3534 亿元, 占地方财政收入的 比重为 74. 5% 。

 财政实 力 的 增强,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 财政支出 结构不断优化, 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

 2011 年安徽省财政支出 达到 3303 亿元, 是 2007 年的 2. 7 倍, 年均增长 28. 6% 。

 不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实施,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

 2007 年在全国率先实施民生工程,5 年累计投入 1322 亿元, 普惠全省城乡 居民。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2007 ~ 2011 年, 安徽省财政用 于“三农”的支出达 3606 亿元, 促进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课题组组长:

 罗建国;课题组副组长:

 左俊;课题组成员:

 周名浆、金嘉岳、李强、尹立祥、万勇。

 2013 年第 20 期( 总第 2508 期)23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大力支持美好乡村建设,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三农”。3. 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健全, 财税改革进一步深化。

 不断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 积极推进省直管县、乡财县管改革, 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由 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的财政预算体系框架初步建立。

 深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部门预算、 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大力推进税制改革, 增值税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成品油税费改革成功实施,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现了统一, 调整和完善了个人所得税, 车船税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大力支持金融体制和投资管理体制等改革, 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良好基础。4. 财税政策措施不断强化, 宏观调控进一步增强。

 加大政府性投入带动投资快速增长, 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万亿元, 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积蓄了能量。

 一次性安排 25 亿元支持市县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贴息, 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认真实施 “四下乡、两换新”政策, 家电下乡销售量和补贴兑付率稳居全国前列。

 积极利用国家有关税税率政策, 提升安徽省经济发展竞争力。

 主动服务企业发展, 为全省 1617 家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坚持把调结构作为财政调控的主攻方向, 一次性安排 25 亿元支持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综合运用财政投资、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手段, 大力支持战略平台建设:

 皖江示范区建设开局良好, 合芜蚌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进展有序,皖北振兴、大别山区等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5. 科学精细管理不断推进, 理财水平进一步提高。

 财政制度建设扎实推进, 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有力地推进了 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编制管理不断规范, 预算执行管理继续强化, 预算公开力度进一步加大。

 开展部门财政财务工作会商, 财政管理一体化全面展开。

 财政监督不断深入 , “大监督”模式贯穿监督工作全过程, 财政监督体系更加完善。

 财政 “两基” ( 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工作)

 建设工作步伐加快,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断强化, 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基层结对共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 当前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任务1. 实现科学发展, 促进安徽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日 益加剧, 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将会成为常态。

 这对做好新时期的财政改革发展工作提出了 新的更高要求。

 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 不断完善财政宏观调控政策体系, 努力发挥财政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优化经济结构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 以及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财力保障和政策支持作用, 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有效控制财政风险, 不断增强财政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 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 不断改善民生,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要始终坚持公共财政“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的宗旨, 以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为抓手, 进一步优化财政收支结构, 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和困难地区、 基层和群众倾斜, 确保财政用 于“三农”、 教育、 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科技、文化、 保障性住房、 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支出力度不断加大,

 2013 年第 20 期( 总第 2508 期)24逐步完善符合安徽省情、比较完整、 覆盖城乡、 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3. 加大改革创新, 完善财税体制机制建设。将深化改革作为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敢于和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积极推进各项财税改革。

 要进一步健全财政体制, 规范省以下财政收入和政府支出责任划分,逐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全面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政府预算体系, 逐步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 健全以现代国库制度为特征的财政资金管理体系, 逐步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4. 提升管理水平, 逐步提高财政管理绩效。财政管理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要始终按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总体要求, 一手抓建章立制, 一手抓管理执行, 不断完善财政法制,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扎实推进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 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切实增强执行力, 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 进一步深化安徽省财税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党的十八大提出:

 “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 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 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

 准确研判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趋势方向, 全面把握机遇, 主动作为, 深化安徽省财税体制改革, 对于加快推进科学发展、 建设美好安徽进程来说显得至关重要。1. 深化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改革。

 一是完善市级财政管理体制。

 支持做大市域空间, 增强市级的资源配置和空间扩展能力。

 适时、 稳步理顺省对 14 个县改区的财政分配关系, 强化市对市辖区的管理职能。

 二是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

 结合省直接管理县体制试点工作, 进一步明确省、市、县财政管理职责, 完善省以下直接高效的财政扁平化管理模式。

 三是合理划分政府间财政收入。

 进一步完善跨省市总分机构所得税分享办法。

 结合中央财税体制调整, 探索适合全省发展的收入分享改革方案, 研究合理的省、 市、县财政收入分级布局, 既适度增强省级调控能力, 又不断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2. 深化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按照受益范围、权责对等和效率优先的原则, 明确划分各级政府间支出 责任。

 一是科学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 净化公共财政支出范围。

 认真贯彻“建一撤一、内部调剂, 确有需要、购买服务”的 16 字方针, 节约支出, 提高效能。

 积极探索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改革, 在科学布局规划的前提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 以奖代补等方式, 推动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 导作用。

 二是科学界定各级政府本级事务, 避免各级政府支出责任交叉。

 本级事务应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 由各级政府自 行负担经费。

 省级政府主要负责跨区域的公共事务及公共设施建设。

 市、县政府主要负责辖区范围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

 三是科学界定各级政府共同事务, 建立各级政府分级负担机制。

 以民生工程分级负担机制取得明显成效为基础, 进一步详细梳理各项共同事务,确定各级政府的分担比例或分担内容, 形成制度性文件, 各级按各自 比例负责筹资、共同保障到位。3. 深化转移支付制度改革。

 一是继续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

 全面科学充分地整合财力, 切实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 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用标准收支统一衡量区域财力差异, 采用公式化方式规范

 2013 年第 20 期( 总第 2508 期)25分配。

 创新完善转移支付测算因素体系, 既科学体现地区间支出成本差异和收入努力程度, 又反映市县工作绩效, 将绩效考评结果应用到资金分配中。

 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体系, 逐步形成体现基本支出保障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和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的各有侧重、 相互补充的均衡性转移支付体系。

 二是整合和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对全省具有战略性、全局性、 牵动性、 示范性、引领性和改革创新性的工作, 在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上归集财力、 归集项目 , 集中财力办大事。

 进一步规范和创新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模式,更多地采取一般转移支付方式, 上级政府只规定使用方向, 不确定具体项目 , 充分发挥市县政府统筹各方财力的能力, 减少财政二次分配后的再分配。

 充分发挥县级资金整合平台的作用, 统筹项目 布局、项目 建设内 容和资金安排, 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和资金分散, 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对确需明确到具体项目 的专项转移支付, 提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

 三是逐步建立健全转移支付的评价、监督和考核机制。

 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监管和绩效评价,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引 导市县政府将财政资金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倾斜, 确保均衡能力的增强转化为均等化水平的提高。4. 深化税收非税制度改革。

 一是大力推进税收制度改革。

 继续做好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工作, 并将改革试点向深度推进, 重点推进大企业内部服务业纳入改革试点, 提前谋划研究将邮电通信、 铁路运输、建筑安装等行业纳入改革试点。

 努力培育地方税体系,密切关注国家房产税改革试点动态,适时在部分地区推进单位等房产、土地( 非个人住房)

 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改革试点工作, 按照评估值征税。

 积极推进绿色税制建设, 争取将煤炭等资源品目 列入国家改革范围, 实行从价计征。

 充分考虑地域、 对象等情况, 相机抉择调整全省城镇土地使用税标准。

 二是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加快非税收入立法进程, 提高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层级,力争于 2013 年将 《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省政府第 184 号令)升格为地方性法规。

 土地作为稀有的重要资源,要充分激活土地在地方财力和资源配置上的重大作用, 规范土地出让金等政府性基金的管理,制定安徽省土地出让金管理办法, 将其上升为省政府规章。5.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一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

 进一步健全预算体系, 各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按照预算制度体系框架, 列入本级政府预算。

 推进公共财政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有机衔接, 保证政府财力统筹安排。

 二是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深化部门预算制度改革, 继续完善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加快推进项目 支出定额标准建设。

 继续规范财政专户管理, 完善国库集中收付运行机制, 健全公务卡制度, 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推进开展国库现金管理。

 三是积极推进绩效预算管理。加快建立 “预算编制有目 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 评价结果有反馈、 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 执行、 监督有机结合。

 四是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新机制, 牢固树立“全员 参与、 全面覆盖、 全程监控”的“大监督”理念, 重点推进绩效监督和内 部监督工作, 加强部门预算监督, 规范财务管理。

 五是稳步推进预算公开。

 在公开财政总预算、 总决...

篇五:关于现代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步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重大命题,标志着新时期我国财政理论的突破、发展与完善。现代财政制度的特征是预算透明和法制健全,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透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中间目标,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可以清晰地看到贯穿其中的内在逻辑、操作步骤、务实态度和人本思想。

 财政理论的重大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诸如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群众生活问题,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生产管理问题,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社会问题,都与财税体制机制不健全有关。解决这些矛盾,需要财政改革先行。

 财政是基础,关乎百姓的日常生活,关乎政府活动和公共事务的财力保障。我国自实行分税制以来,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逐步实现了政府财力增强、宏观调控有力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预期目标。这些政策措施具有帕累托改进的性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形势的变化,修修补补的策略已经出现边际效应递减,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现在面临的问题往往需要帕累托补偿,必须要支付改革成本。经济体制机制的调整会触动既有利益结构,补偿和重构等改革成本将大部分由财政来承担。

 财政是支柱,还将体现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各级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中。从行政干预到经济干预,从包揽生产、直接经营、直接管理到政府购买服务、间接调控和补位,财政职能具体内容及其定位的转变决定了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支柱作用。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论断是我国财政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指导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方针。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是我国财政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未来指导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方针。《决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发展。未来将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即使纯公共物品的提供,也会有更多的流程采用外包的形式,将普遍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包括公共服务,因此财政的地位将更加突出。提高效率、优化分配、对冲经济周期,透明的公共财政在阳光下健康运行。

 财税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

 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这六个方面的任务,既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目的的全方位概述,也是一系列操作性指标。

 税收法定原则为当今各国普遍接受。税法既是为了保障政府收入,更是为了保护纳税人利益。比如随着增值税转型和扩围任务的完成,作为我国主体税种的第一大税不应该只凭一本条例来运行了。财政支出法定原则落到实处更加复杂,支出项目之多远远超过税种数目。财政监督从审赤字率、审债务率,转向审支出内容的合理性,是一个质的飞跃,必然要求立法先行。可见,预算法对地方财政平衡的绝对限制将不得不作出适当调整,十多万亿元的地方债必须得到重视和管理。完善立法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切入点,也是总结成功经验巩固既有成果的手段。明确事权的任务主要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也要通过完善立法来完成。

 税制改革的大方向是简税种、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具体而言,改革税制的中期目标是降低间接税比重、扩大直接税比重。目前我国以流转税为主要收入,政府直接参与商品分配;未来税制改革取向是市场起决定作用的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只有如此,从租金、利润、工资等要素所得计征课税才符合公平和效率原则。税法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纳税遵从度

 的高低,另外,居民直接交税,对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稳定税负是保证税制改革顺利完成的约束条件,不能因为税制改革增加居民的纳税负担,即使是阶段性的区域性的加重负担也要避免。稳定税负不是静态条件,而是动态过程。

 透明预算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最关键的一步。有了透明的预算,才能够让人民了解自己的政府;人民看得见的政府,必然是对人民负责任的政府,才能实现支出效率的最大化。只有政府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具备了不逊于私人部门使用资金的效率,公共部门配置资源的作用才会产生社会福利最大化。一个看得见的政府、有效率的政府才能够提高直接税的比重而不招致人民的反对;只有支出的合理性才能赋予征税的合法性。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例才能得以优化,中央和地方的预算关系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才能达到最优。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步骤

 从《决定》提到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点来看,预算、税制、分权三项任务有其内在逻辑和先后顺序。改进预算在前,完善税制在后,完善税制以改进预算为前提;涉及支出项目的要点最多,其次是税制,再次是分权,由收支内容的科学调整来带动财政分权形式的转变,而且强调了财力格局的总体稳定。

 财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很难把收支平管各个方面的内容完全分离出来,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路是清晰的,是有规划有步骤的。例如房产税,作为财产税,是最适宜的地方税种;作为直接税,是纳税人群十分敏感的税种。近年来很多人呼吁通过房产税扩围至居民住宅来抑制房价泡沫,刺激地方政府转变行为模式。但三中全会采用了从改进预算入手先转变政府行为模式的路径,用政府支出之合理性赋予课税行为以合法性,在总体税负不变的条件下,根据税种属性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这体现了务实的态度和民本思想。

 改进预算不仅有具体内容和操作要点,而且有配套措施。比如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预算法和政府会计将作适当调整。

篇六:关于现代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监督 CAIZHENGJIANDU 2021 8专题: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探讨编者按:“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和“健全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财税金融制度”,从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完善现代税收制度、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的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国财税金融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十四五”时期,如何加快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本期专题特邀财政金融领域专家学者展开深入探讨,为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提供参考。“十四五”时期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的思考● 李旭红 魏舒羽 许思远【摘 要】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是“十四五”规划对我国国家经济治理体系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需要。

 财税体制与金融体制协调配合可形成政策合力,改变缺乏更高维度、 更深层次的制度联动现状,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在对“十三五”时期财税金融体制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后, 结合我国国情,文章提出要以安全为底线,有效控制债务风险; 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 谨慎的货币政策为辅; 同时要注重统筹财政资源,以减税降费为主导,从而全面助力 “十四五” 规划目标的达成。【关键词】

 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一、研究背景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是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更好把握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财税与金融二者统筹考虑, 协调配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政策协同效应,助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一)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剧了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受疫情持续反复、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主体信心不强,投资不足,劳动力市场面临巨大压力,全球经济复苏呈现疲软态势。

 世界银行于2021 年 1 月发布的 《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 2021 年全球经济增长达到4% ,但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另一方面,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叠加疫情的冲击导致逆全球化思潮涌现,全球供应链断裂,不少国家开始考虑降低对外依存度,将原本全球化的产业链布局逐步转移至本国。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不少国家实行激进式的对冲策略, 所推行的一系列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得政府债务激增, 全球债务违约风险随之进一步加大,也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一定的潜在风险。(二)国内发展进入新阶段从国内形势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 也意味着我国将迎来一个充满机遇又颇具挑战的时代。

 一方面, 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下降、 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严峻, 我国经济告别高速发展阶段。

 此外,虽然我国经济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中表现出了强劲韧性, 2020 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向好,但是仍然存在消费需求不足、 区域发展不均衡或因疫情进一步加剧等问题。据统计, 2020 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下降幅度在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后达到 4.0% 。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科技加速迭代,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态涌现,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而 “一带一路” 建设的不断推进、RCEP 的顺利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如期完成等一系列成果则表明,新阶段我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会给国内外的经济发展与合作带来机遇。(三)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逐步提升财税体制与金融体制均为国家治5

 C AIZHENGJIANDU财政监督 CAIZHENGJIANDU 2021 8专题: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探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性地提出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政府治理水平、促进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宏观调控的两大主要抓手,财税和金融直接影响着一国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政策与财税政策之间的相互传导性将在更加畅通的国内外流动环境中进一步加强。

 通过二者之间的联动协作,形成政策合力,能有效避免内部抵消风险,发挥协同效应,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体现。同时,二者的协同共治也有助于增强政策对冲效应,为应对新发展阶段的机遇与挑战、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二、国内外研究成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重要的政策工具,国内外对二者的协同机制具有较多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 IS-LM 模型( Hicks , 1937 ; Hansen , 1953 )阐释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效应传递机制和充分发挥二者协同效应的路径,认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会使收入增加,随之提高的利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政策效力,此时,如果配套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理论上可实现经济在较低利率下的增长;如果实行消极的货币政策,则可能出现经济几乎未增长但利率提高的情况。

 关于两大政策的联动效应,Francesco Bianchi 等( 2018 )认为,政府债台高筑时,缺乏财政货币协调可能会导致通胀上升、 货币紧缩、产出收缩和债务进一步积累的恶性循环。

 Den-nis Bonam 等( 2019 )认为,逆周期财政政策只有辅之以更积极的债务整合和(或)积极的货币政策才是可行的,而在顺周期财政政策下国民经济更容易平稳运行。

 在二者的协同机制方面, BüyükbasaranTayyar 等( 2020 )研究发现,两种政策冲击在应对需求和供应冲击时是互补的,而在应对彼此造成的冲击时是替代的。我国学者对财政货币政策协同机制也有相应的研究。陈共( 2004 )指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影响货币供给量调节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调整产出总量和产品结构;财政政策则是从财政收支的两方面同时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节和适度干预,通过税费制度的设计和安排以及财政支出规模和侧重的控制,调节国民经济结构使其健康协调。

 依据政策的“松紧”程度,可以将二者形成不同类型的组合,从而有针对性地实现调控目标。值得注意的是,IS 曲线及 LM 曲线的形状与两大政策有效性关联密切,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时滞,因此需要全面考量政策工具的取舍与搭配, 以较好地达成预期目标。贾康等( 2008 )认为,优化两大政策协调配合首先需要提高二者及其实施系统的完善程度,同时,二者的政策效果也受其协同情况的影响,所以从全局和中长期看,需要建立保障二者政策设计和协调配合的决策程序、协调机制以及执行、修正程序与应急机制。

 关于财政金融协同机制及其效应, 张龙等( 2010 )模拟分析后发现, GDP 受财政货币政策“双松” 的影响要强于各自单独扩张, CPI 受单独扩张的影响则更强。周任( 2011 )运用圣路易斯模型探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两大政策的相对有效性,得出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总体上大于财政政策的结论,并建议要特别注重二者在投资领域的配合。

 庄芳等( 2014 )发现我国 1990 年以来两大政策的不同组合具有显著的互补性。

 陈小亮等( 2016 )认为,两大政策“双松”并加以协调,可以为财政政策提供空间,为货币政策节约空间。

 李建强等( 2018 )认为,财政部门与中央银行缺乏协调合作时,行动不一致容易造成纳什博弈,政策实施难以独善其身,“非预期效果”降低社会福利水平。杨源源等( 2019 )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遵循以主动型财政政策和被动型货币政策组合为主的宏观调控范式,但这种组合逆周期调节的效果最差;相反,充分考虑物价稳定的主动型货币政策和充分考虑债务稳定的被动型财政政策组合应对外因导致的经济波动最为有效。由以上前人的研究可以获知,大多数学者认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互相配合的观点,但是对于如何协调能够发挥最优效应有不同的观点,需要实践的检验及理论的进一步探索。三、“十三五”时期我国财税金融体制建设的实践“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期间我国取得的丰硕成果离不开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

 在这一时期,我国财税金融体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二者之间表现.6

 财政监督 CAIZHENGJIANDU 2021 8专题: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探讨出一定的协同效应。(一)“十三五”时期我国财税体制建设情况“十三五”时期我国财税体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支持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国家治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 、适度增加债务规模,刺激投资。

 “十三五”时期为了应对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的冲击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适度扩大赤字率及增加政府债务规模刺激投资,对稳定经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通过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的机制,保障基层财政,尤其对于疫情影响下的基本民生保障等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六稳”“六保”。

 在增加债务规模的同时,政府改革资金管理机制,加强预算约束及监督,例如,加强公共财政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三本预算”之间的统筹管理,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更为合法规范;在涉农资金、扶贫资金等的管理上制定了更为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等, 使得财政资金的使用更为规范化、透明化;大力推行预算绩效考核等机制, 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财政监督效应持续增强。2 、大力推进减税降费,激活市场活力。

 “十三五” 时期积极的财政政策最重要的举措在于大力推行减税降费,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时期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达 7.6 万亿元左右。

 减税降费政策的覆盖面广、受益面大、涉及的税种多,对于逆周期调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具体的税费包括个人所得税、“营改增”、增值税留抵退税、出口退税、社保缴费等一系列的减税减费政策。

 减税降费政策重点倾斜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对于稳定就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疫情期间,一系列税收减免、 延期纳税等举措助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 对于缓解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激活了市场活力,强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3 、推进税收立法,增加市场信心。

 “十三五”时期主要通过税制改革来推进税收立法, 从而增强市场信心。

 例如,全面实现“营改增”;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由分类税制转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绿色税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如开征环保税、扩大水资源税的试点范围等;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权与事权的匹配性, 包括将增值税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比例由先前的 75∶25调整至 50∶50 等,对于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发挥了显著作用。

 通过建立健全现代税费制度,税收法定加速落实,“十三五”期间我国完成了 8 部税收立法,在现行的 18 个税种当中,完成税收立法的已达11 个。

 税收立法显著增强了税收的确定性,有效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以及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二)“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体制建设情况“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有序进行,对合理引导市场资金结构流向、 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1 、 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保障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缓解小微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通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新设科创板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 高新技术产业直接投融资途径得以拓宽;运用更加灵活适度、精准有力的稳健性货币政策为市场注入合理流动性, 有效支持市场主体的发展。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规模肆虐,更是通过3 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提供 3000 亿元专项再贷款、 5000 亿元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鼓励资金更多地支持实体经济, 并创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政策助力小微企业的稳定及发展。2 、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国金融监管部门通过 《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文件进一步规范金融监管,有力的金融监管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金融风险。

 同时, 截至 2020 年末, 我国银行拨备覆盖率182.3% ,贷款拨备率 3.5% ,均保持较高水平,信用风险抵御能力较强, 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扎实推进。3 、 更深层次地对外开放。

 放宽金融业市场准入、 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入股、 推动信用评级的境外开放步伐等为我国7

 C AIZHENGJIANDU财政监督 CAIZHENGJIANDU 2021 8专题: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探讨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供金融支持。

 中国债券市场陆续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 摩根大通旗舰指数, 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我国债券数额进一步扩大,截至 2020 年 9 月,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我国债券规模超 3.01 亿元人民币 ,金融市场稳步开放落实落地。(三)“十三五”时期我国财税金融体制联动情况“十三五”时期我国财税与金融共同在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发力, 表现出了一定的协同效应。

 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对冲经济压力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两种政策既发挥其各自的效力,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协同性,如二者均对疫情防控、 受困行业企业及小微企业等领域给予重点支持。

 通过货币政策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缓解实体经济的资金压力, 并通过财政政策为市场注入信心的方式发挥政策协同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使我国成为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1 、共同聚焦小微企业,高效服务实体经济。

 如在财税方面, 推行结构性减税降费保证政策精准性与财政可持续性的同时, 对小微企业实行普惠性的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等税收减免。

 在金融方面...

篇七:关于现代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15 年第 6 期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吴希慧摘 要:我国的分税制改革推行之后,中央财力得以提升,与此同时地方财力则存在不足。

 深化分税制改革可以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已经形成共识,但在改革的具体内容上仍存在各种意见。通过对分税制改革的简要回顾可以得出结论,依法治财税为基本特征,在纳税人普遍参与的情况下,在增强地方财政实力的同时防范财政风险,构建现代财税体制。关键词:分税制改革 法治化 地方财力在分税制改革实施 20 年之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进一步深化分税制改革,特别是保证地方政府财政自主, 已形成基本共识。

 在此背景下,探讨深化分税制改革的具体路径尤为必要。一、分税制改革的动因与成就推行分税制之前,我国实行财政承包的体制。

 地方政府根据承包协议上缴固定比例的财政收入后,余下的便成为地方财政资金。

 由于比例僵化和一些地方弄虚作假,中央财政面临极大的困难。

 在此背景下, 中央政府决定实施分税制改革,扭转财力不足的局面。分税制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

 从更深层次而言,是保证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这也符合当时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就当时的背景看,中央政府承担的事权可分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两项。

 经济方面,中央政府负有保证全国经济发展、地区平衡、物价稳定的责任,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对贫困地区提供财力支持。

 同时,重点建设支出也是一项重要职能。

 社会稳定方面,军费以及武警的费用支出自然是最基本的事项,除此以外,行政、科技、文教、卫生、外交、援外等支出也概莫能外。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专门划分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3 类税收。

 其中,关税、中央企业所得税等划归中央税,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等则由地方征收,对于增值税、资源税等则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

 同时,划分出国税与地税两大征管部门,分别征收中央税和地方税,共享税则由国税机关征收。

 通过税种的划分,中央的财力也逐渐提升,改革达到了预期效果(见表 1 )。回首改革历程, 社会上褒贬不一。针对“土地财政”、地方债台高筑等现象, 人们容易将其归咎于分税制改革的推行。事实上,财政体制是与国家结构形式内在契合的, 二者一般呈现对应的关系。

 对于分税制应有客观的立场。

 当时改革所提出的主要目标正是搭建出分税制的总体框架,然后在未来逐渐完善。二、面临的问题(一)立法层次较低分税制改革是通过国务院的政策规定来推行的。

 《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是改革的主要文件,其立法级次属于政府内部的规范性文件。

 文件的下达对象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说明了其法律属性。

 从表面上看,既然是调整政府之间的财政收支划分事项,那么由最高行政机关出台文件自然无可厚非,但这只能是问题的一个侧面。在 1993 年实施分税制改革后,国务院又数次对共享税的分享比例深化分税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财 金 调 研44

 2015 年第 6 期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摘要 2014 》。注:中央与地方收支均为本级财政收支。表 1 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统计?? ???????? ???? ?? ?? ?? ?? ?? ?? 1990 2937.10 992.42 1944.68 3083.59 1004.47 2079.12 1991 3149.48 938.25 2211.23 3386.62 1090.81 2295.81 1992 3483.37 979.51 2503.86 3742.2 1170.44 2571.76 1993 4348.95 957.51 3391.44 4642.3 1312.06 3330.24 1994 5218.10 2906.50 2311.6 5792.62 1754.43 4038.19 1995 6242.2 3256.62 2985.58 6823.72 1995.39 4828.33 2011 103874.43 51327.32 52547.11 109247.79 16514.11 92733.68 2012 117253.52 56175.23 61078.29 125952.97 18764.63 107188.34 2013 129142.90 60173.77 68969.13 139744.26 20471.75 119272.51

 进行了调整。

 从地方政府的立场上看, 国务院多次对财政体制进行调整, 未来是否还会作出改变便难以预测。同时,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也缺乏一个正式的沟通对话机制。历史地看,我国财税体制处于大的改革当中, 很多内容并没有完全稳定下来,一直都在探索当中。也正因为如此,全国人大在 1985 年专门作出授权, 允许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制定暂行条例或者规定。因此, 国务院似乎应该是以暂行条例或者暂行规定的名义作出分税制决定,而不是以决定的形式。称谓不同的背后是对政府间法律关系性质的认识。

 如果将其看作政府内部事项,通过决定的形式在内部进行实施也无可非议;如果将其看作一个外部事项,则更应通过暂行条例的形式,将作为利益关联方的纳税人纳入考虑。

 从公共财产的角度看,政府财政收入来自于私人财产。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配置属于对收上来的公共财产进行分配,不同的分配模式将决定公共财产的使用范围,公众自然应该参与其中。

 这当然并不是说分税制改革违背了人民的意志。

 在改革决定作出之前,中央政府也与各地政府交换了意见, 并且听取了公众的意见。

 只不过在公众参与的形式上,显得不够正式。(二)地方财力不足地方财政自主权的大小是古今中外历来的难题。

 在中央层面一直主张的都是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这种原则性的主张更能适应时代变迁的需要,予以灵活应对。

 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侧重并不一样。

 在分税制改革之前, 中央财力薄弱;在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力有所不足。

 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在分税制后,中央政府的财力得以增强,已完全能够满足其本级财政支出的需求。

 就地方政府而言,在整体上其支出与收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现代政府的职能整体上呈现扩张态势,民众的福利、推行社会政策等都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这也是各国普遍存在政府性负债的原因所在。

 在此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要承担卫生、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公共职能,而在城镇化过程中承担基础设施建设。地方财力不足的另一个表现在于基层政府的薄弱。

 分税制所要解决的是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分配,当时尚未将省以下包括进来,各省基本按照分税制的模式在省以内分配财政收入。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资料显示, 2009 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标准(财政供养人员人均约 5 万元)测算,全国 2819 个县 (区)

 中财力缺口县 (区)

 1232个,缺口额 1048 亿元。

 进行分税制改革,不仅仅是为了弥补中央本级财政收入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在中央政府财力增强的同时,通过转移支付机制对全国不同地区的财政进行平衡。

 因此,如何优化我国现有的转移支付制度,是未来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到底赋予地方多大的财政自主权,除了保证其支出外,还特别需要考虑财政风险。

 地方政府违法借债, 蕴含着一定的财政风险,对财政健全造成不良影响。

 在此背景下, 正是基于财政风险的考量,新修改的《预算法》采取了一种较为慎重的态度,在允许地方发债的同时, 设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和要求。

 这种态度是可取的,否则盲目放权,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全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危害。三、对策建议(一)法治化的改革路径在新的历史时期,则必须坚持法治思维。

 新修改的《立法法》对税收法定原则进行了明确规定。

 在此背景之下,有必要对分税制的内容通过法律进行规范。

 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对财政收支划分、财政转移支付等内容进行规定。

 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纳税人,在人大的立法过程中,都能够充分的表达其呼声。

 法治化的路径不仅能够提供合法性,而且能够为改革提供充分财 金 调 研45

 2015 年第 6 期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的共识。

 我国最近提出了财政基本法的构想,财政基本法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财政法的基本原则。

 包括财政法定、财政健全等基本。

 二是财政收支划分法。

 划分出中央与地方的基本的财权与支出责任。

 而在划分财政收入过程中,可以将市级政府纳入范围。

 三是财政转移支付法。

 明确转移支付的种类、转移支付的方式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在制定财政基本法的过程中,可参考其他国家的立法先例。同时,一定要注意立法监督的重要作用,这是控制财政风险的重要手段。

 我国不仅面临如何保证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问题, 而且在于如何对地方财政实行硬约束的问题。

 财政支出的事项对于政府而言不仅仅意味着权力,更是一种责任。以房产税立法为例, 自然是由全国人大制定房产税法, 对课税要素以及征管程序作出基本规定, 而一些具体细节可以交由地方人大自己决定。对于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的监管,不仅需要中央政府的努力,更需要地方人大发挥作用。

 地方人大可通过立法与预算两种途径对政府财政行为实施监督。

 以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为例, 首先要获得中央政府及全国人大的批准, 这里体现的是中央的监督, 所侧重的是财政风险的防范。同时,在批准之后只能理解为授权, 即政府可在批准的额度内决定是否发债以及发债额度。

 在获得批准后,不应由地方政府自己决定,而是由当地民众来决定, 每个地方的事项当地民众距离更近, 自然更加知道自己的偏好。按照这一思路,如果地方人大否定了发债方案,地方政府自然不能行使这一权力。(二)地方财力的提升在目前营改增的背景下,本来属于地方税的营业税逐渐改成增值税后,地方政府将减少一个主体税种。

 为了保证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央将本来属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仍然保留。

 但是,这种方式只能是改革过程中的权宜之计。

 这和增值税本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尽一致,而且会带来制度运行的成本。

 就政府的多种财政收入形式看,通常以税收为主要手段。

 就地方政府而言,无论是借债还是土地出让金这样比较重要的收入工具, 都不具有可持续性。为此,未来可以考虑将消费税打造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

 消费税因其收入具有稳定性和弹性,适宜成为地方税主体税种。在确定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外,还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财政平衡制度,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财政能力能够较为均衡。

 从纳税人的角度出发,地方之间财力的平衡决定了其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

 未来可以考虑形成横向转移支付与纵向转移支付共同构成的体系。

 纵向转移支付我国已经有了多年的实践经验,重要的问题是将一些需要国家引导、宏观调控或者应急处置的情形, 规定为专项转移支付的内容,比如环境保护支出,以及在地震等灾难发生时的专项补助。

 除了这些明文列举的事项外,就应该属于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范围,资金的去向由地方人大通过预算决定。

 在纵向转移支付以外,可将我国此前所实行的对口支援以及地方政府所进行的改革实践,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明确,建立起符合我国情况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首先,对于增值税这一项大的税种,由中央和地方分享。

 在地方分享时,目前存在纳税人并不用向销售地税务机关缴税的可能,由此产生所享受公共服务与缴纳税款之间的割裂。

 为此,可将增值税中由地方政府享有的部分,按照我国的人口进行平均化,然后再交由各地按照人口数进行分享。

 其次,再通过公式化的手段,使得富裕地方的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能够流向贫困地方。

 通过转移支付制度的整体完善,最终实现我国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目标。

 □参考文献:[1] 郝如玉,曹静韬 . 当代税收理论研究 [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2] 高培勇,孙国府,张迪恳 . 中国财税改革 30 年:回顾与展望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3] 刘佐 . 阔步前进走向辉煌—— — 2002 年以来中国税制改革的简要回顾 [J]. 税务研究, 2012( 09 )

 .[4] 刘佐 . 改革开放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 [J]. 中国财政,2014 ( 01 )

 .[5] 刘尚希,梁季 . 税制改革 20年:回顾与前瞻 [J]. 税务研究, 2014( 10 )

 .[6] 白景明 . 统筹考虑事权、支出责任和收入划分 [J].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 ( 03 )

 .[7] 白彦锋,胡涵 . 增值税“扩围”改革后中央与地方收入分享比例问题研究 [J]. 税务 研究, 2012 ( 01 )

 .[8] 高培勇 .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财政基础理论建设 [J]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 12 )

 .【该文为基金项目:

 2014 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编号:

 142400410898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 金 调 研46

推荐访问:关于现代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财税 体制改革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