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如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4篇

时间:2022-08-25 14:50:03 来源:网友投稿

如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4篇如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围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谈谈个人心得体会,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4篇,供大家参考。

如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4篇

篇一:如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 发言 材料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围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谈谈个人心得体会,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总书记深情回顾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深刻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要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

 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才能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要论述,是对党的民族理论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做好新时代边疆地区民族工作的“纲”和“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做好工作,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 J 观,夯实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维护北疆稳固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把“模范自治区”这个崇高荣誉珍惜好、维护好、呵护好。

 二、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作为学院学习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立足职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多维度、立体化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让“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潜移默化到广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努力做实做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学校的自身优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教学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作为教育培训重点,引导全校师生自觉践行“四个意识”“两个维护”。

 作为学院的一员,我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氛围,推动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汗流在一起,情融在一起,画好最大

 “同心圆”,为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力量。

 回望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就能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范文

 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把我国各民族联系起来的,有无数条纽带:自成一体的地理单元是先天条件,由此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是现实土壤;“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格局是政治纽带;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精神纽带;中原、草原、雪域、高原、海洋等区域之间互补共生的经济关系是经济纽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正统。欧洲从古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就再也没有统一过。而中国从秦汉到隋唐,再到元明清,这三次统一每一次都比上次范围更广、力度更强,使中华民族作为统一的整体逐步走向成熟。正因如此,费孝通先生指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

 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的 100 多年间,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儿女团结抗争、共赴国难,休戚相关的共同体特征更加凸显,中华民族意识应运而生。中华民国“五族共和”的建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发展。“九一八”事变尤其是“七七事变”以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各民族共同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东北抗日联军、大青山支队、回民支队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战在抗日一线,后方各族人民募集抗日物资全力支援前线。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华民族”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普遍认同的共同称谓。1939 年,xxx 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开篇即以“中华民族”为题,从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立场出发,阐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由中国各民族组成。这些论述,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华民族的基本观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并肩浴血奋战,推翻了内外敌人,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赋予了中华民族全新的意义。各民族携手走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迎来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纪元。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极大激发了全体中国人的国家认同感,显著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中华民族”一词深入人心,不仅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许多法律、文件,更成为全社会普遍使用的指称全体中国人

 的固定用语。2017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在《党章》,增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述。2018 年 3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中华民族”写入宪法。这些都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日益深厚、纽带愈发牢固。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解放全人类的高度,主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经过社会革命走向共产主义,最终形成“自由人的联合体”。他们指出:“只有无产者才能够消灭各民族的隔离状态,只有觉醒的无产阶级才能够建立各民族的兄弟友爱。”列宁提出“支持一切促进各民族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和促进各民族打成一片的措施”,主张建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统一的民主集中制的国家。虽然“十月革命”后的形势使得列宁选择了联邦制,建立了苏联,但列宁认为这是向中央集权国家的过渡。总之,打破民族之间的隔阂、封闭,实现民族之间的平等、联合,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主张。由于“自由人的联合体”在现阶段还无法实现,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体建设,就成为走向未来“大同世界”的必要阶梯。

 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国国情,在建立单一制国家的前提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把民族团结作为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xxx 同志号召,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xxx 同志强

 调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大团结。江泽民同志指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胡锦涛同志指出,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这些重要论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团结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

 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总书记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论”,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联合思想、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深刻揭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必然性。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就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中,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把“中华民族”与“56 个民族”对立起来,认为讲中华民族就不能讲各民族,或者认为讲各民族就是否定中华民族;另一种是把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土豆口袋同土豆的关系,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是各民族的总称而已。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坚实的现实纽带,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割裂的整体。我们不仅要让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发展好,更要努力把这个大家庭建设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旧中国积贫积弱,国家管理能力薄弱,在基层缺乏组织动员能力,对一些边疆地区“鞭长莫及”,民族地区还实行着封建王朝遗留下来的政教合一、伯克、土司、山官等制度,民族隔阂、民族歧视还比较普遍,社会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和中国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国家得到基本统一,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中央政府对祖国大陆各地的有效管辖;确立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民族政策,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民族地区开展社会改革,扫除了旧制度,各民族共同迈进了社会主义大门,原先连基本人身权利都没有的农奴、奴隶翻身解放,成为现代国家的平等公民;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组织系统,从中央一直延伸到社会的最基层,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上下贯通、集中高效、具有高度组织动员能力的国家管理体系。这些伟大的变革,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组织性获得了巨大提升。

 新中国搭建起一个现代国家的“四梁八柱”,但由于底子薄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尤其是民族地区,许多地方还处于自然经济的封闭状态,与外界的市场联系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落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够普及。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社会迸发出巨大活力,不仅显著提高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更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开辟了广阔空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人口大规模双向流动,不同民族成员

 共居、共事、共学的情况更加普遍;随着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民族地区的比较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更加深入地融入全国大市场;随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日益普及,电视、手机、互联网等现代传播载体广泛使用,各族群众便捷地共享精神文化资源。这些深刻的变革,使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面临“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诸多挑战。面对民族领域新的机遇和挑战,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明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定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华民族的巩固和发展,在任何时期都是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综合演进的过程。但事物内部的不平衡性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民族工作在不同时期面对的主要矛盾不同,因而工作重点也与时俱进。在新起点上前进,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个方面着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我们要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存在,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我们要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意识,用“中国梦...

篇二:如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安排,本人专题学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证。高校是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聚集着众多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高校的工作措施得不得当、力度够不够强都将直接关系到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是否贯彻落实到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紧密围绕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决策部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认真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做好相关工作。

 一、深刻认识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必然性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 5000 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今天 56 个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是孕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历史根基。2014年 9 月,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的准确把握,是对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基础和必然要求。

 二、深刻理解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意义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灿烂中华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员交流频繁、网络、电视和新型媒体的普及,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社会语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具备了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的条件。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教育、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教育教学的基本语言,极大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2021 年 3 月 5 日,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多次深入调研、体察冷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从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全面小康阳光普照,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各民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谱写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光辉篇章。站在新起点,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目标,就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要通过文化认同筑牢民族团结之根,凝聚民族和睦之魂;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政策;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树立爱国观念,抵制错误思潮,以全面认同为民族复兴凝聚合力。

 三、坚决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 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党的民族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对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理论的学习,坚定不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师生头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激励广大学生自觉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自觉学好用好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对思想有波动的重点人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党中央和自治区的政策部署讲清楚,把国家在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讲清楚,统一思想,切实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牢牢扛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大旗,让民族团结进步根植于广大师生心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好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学院基层党建工作,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教职工部始终成为做好民族工作的坚强政治力量。要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之中,开好开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育各族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唱响新时代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全面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宣传、监督、考核、奖惩等长效机制,抓好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政治方向,坚守师德底线,争做“四有”好老师,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持续推进思政课优质师资储备、培养工作,以优质思政课推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养成。五是加强包联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院领导班子包院系,院系领导包班级,辅导员、任课教师包学生的工作机制,加强包联工作,掌握师生关切,积极回应。继续加强值班值守,强化师生管理,遇有特殊情况及重大突发

 事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调度,妥善处置,确保万无一失。六是打通贫困学生资助“绿色通道”。深度落实国家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加大资助政策讲解宣传,帮助少数民族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七是多渠道解决就业难题。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与企业合作办学,通过加强双语培训、举办蒙餐制作技能培训班(蒙语授课)、建设非遗文化传承实训基地、开展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制作实训等,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和特色产业技能,促进就业创业。

 1 202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

 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纵观历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反之,历史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使国家和人民都饱受动荡之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源,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70 多年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防范和化解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放眼世界,民族宗 J 问题历来是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当前,一些国家因为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 J 纷争、领土争端,导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甚至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经济衰退、满目疮痍。民族宗 J 问题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中华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当时的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肯定会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个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 J 问题对我渗透、破坏、颠覆的图谋从未停止、愈演愈烈。美国参众两院出台直接涉华法案、决议共 37 项,大多是这类议题。他们以“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执意炮制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昭然若揭。国内外敌对势力越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

 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 56 个民族共同的梦,归根到底要靠 56 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近 14亿人口中,少数民族有 1 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 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 个民族自治地方占 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

 牧场为航天”“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例子不胜枚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悍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伟大祖国

 的 56 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连,为走向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并肩奋斗着。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

 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谈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如有...

篇三:如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5 篇 2021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发言材料 供借鉴

 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 56 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的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其他 55 个民族人口流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乌苏里江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是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些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

 伟大祖国的 56 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连,为走向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并肩奋斗着。

 为了促进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让各民族同胞共同走向富裕,国家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丰富资源与东和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结合起来,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计划。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的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展开,在西部地区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有利促进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和谐发展。

 1 2021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发言材料 供借鉴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发展大计。

 新疆更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在这里民族团结显得非常重要。7·5 事件之后,三个离不开成了这里的发展之大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是啊,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才不会发生昨天的悲剧;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 56 个兄弟民族,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正是因为我们的祖辈们如此团结,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还乡……这些事例虽然来自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 23 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

 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山深处偏僻的库车县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用 40 年时间写下了 1000 多篇日记,记载了解放军与当地村民之间拥军爱民的故事。这位老人说,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写日记的任务交给儿子,这日记不会停,一定会一代代写下去。

 人们不会忘记,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的“十二木卡姆”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濒于灭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抢救的艺术品种,组织力量收集、整理和保护;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等一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

 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 2021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发言材料 供借鉴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 30 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2021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发言材料 供借鉴

 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我就举个例子吧:我们学校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同学,由于他们汉语基础较差,经常把汉语倒过来说。

 在学习中,经常遇见不懂的题和语文书中的词句。或者不理解题目的要求,在作业中常常出现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汉族同学来帮忙了。各种习题汉族同学都会热心解答,让少数民族同学能渐渐熟悉汉语、理解汉语。使这些少数民族同学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汉语,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啊,少数民族真是离不开汉族。假如你对音乐和舞蹈感兴趣,不妨让我们学校的少数民族朋友们来教教你吧:像冬不拉、民族舞等很多种民族乐器和舞蹈,每一种都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那可真美啊,我们真象一个大家庭啊!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1 2021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发言材料 供借鉴

 每年 5 月春暖花开时,新疆各地的民族团结教育蔚然成风。说到民族团结,我的眼前忽然闪现《冰山上来客》那熟悉的电影画面,那悠扬的旋律“花儿为什么这样会红……”在脑海里一遍遍回放。因为在我们身边也住着一群,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教民。他们的孩子和我同上一所小学,一个班级。同在蓝天下,我们牵手同行。

 有一天,我曾高兴的对爸爸说:“我们班新转来两位哈萨克族姐妹。”也许语言不通,刚开始她们对同学们的关心显得很冷漠。独坐静想,她们需要的仅仅是尊重。不胜其烦的打扰让谁也会不高兴的。我试着用一颗理解的心去对待她们,真的获得意外惊喜:原来她们是那样的热情善良。不会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灿烂的笑容花儿般绽放。有一次,姐姐指着墙上的画问我:“张虎是谁?”我

 说就是我呀!她用本民族的文字把我的名字写在纸上。我珍藏着,虽然现在还无法读懂,但是相信有一天我能。

 同学们,打消你的疑虑吧,现在就行动起来。走进这些少数民族同学的心中!将心比心,你会觉得天更蓝,地更宽。我们的未来更令人憧憬。在这片和平的土地上,让民族之花盛开,让花儿更红。至情无言,大爱无声。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安定,请付诸行动吧。维护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篇四:如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2篇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谈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中华民族是守望相助的大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奠定稳固的心理认同。我们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项基础。

 一、三点认识 (一)

 要充分认识守望相助理念的时代价值,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

 守望相助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守望相助,体现的是民族传统中的德性追求,展现的是天下大同的道义境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充分利用和挖掘其内在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早在 2009 年 8 月考察内蒙古时,习近平总书记就结合内蒙古实际,首次对守望相助的内涵进行了全新阐释,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守,就是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望,就是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

 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此后,他在对外关系、港澳台问题、民族关系等多个方面强调守望相助,使之成为治国理政具体实践所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理念。

 守望相助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视和关怀的重要体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的地方,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地处祖国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同时,内蒙古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自治区成立 70 多年来,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内蒙古、三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都对内蒙古各族人民始终保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给予了高度评价,赋予守望相助全新的时代内涵,对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践行守望相助理念的殷殷嘱托,体现了对内蒙古的关爱之切、期望之重、思虑之深和筹谋之远。

 (二)

 要深刻领会守望相助理念的精神品质,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守望相助理念体现了开放包容的精神品质。内蒙古高原是北方游牧文化的摇篮,自远古以来,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汉等民族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美好家园,共同孕育了草原文化,形成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开放包容的精神。在新中国 70 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这种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丰富

 实践不断结合,增进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守望相助理念体现了平等和谐的精神品质。内蒙古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各民族大团结局面已经形成,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多民族社区、多民族学校、多民族企事业单位、多民族家庭等非常普遍,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三)

 要努力实现守望相助理念的各项要求,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

 一是守好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做好就业增收、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工作,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守好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以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构筑万里绿色长城为引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决守护好内蒙古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三是守好各族人民美好的精神家园。加快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各族人民文化新期待。

 善于登高望远,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放思想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调整优化供给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

 能、新增长极,引导一切发展活动向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力。

 弘扬优良传统,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常盛。全面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深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人物和事迹宣传报道,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中,拉紧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精神纽带,不断增进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下步打算 (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培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在非公经济人士中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使之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宓结合起来,在促讲民旌团结井建羊好家园,扫当名民旌“宇胡相助”共同使命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成就梦想、体现价值。

 (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积极反映企业利益诉求,依法维护企业权益,教育和引导广大企业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推动党委、政府关于支持民营企业的各项惠企惠民政策贯彻落实落地。

 (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物质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进一步认清责任使

 命,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上体现使命担当,聚精会神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过坎闯关。在加强物质支持的同时更加注重思想引导,使各族群众感党恩、跟党走,共同迈入小康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202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纵观历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反之,历史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使国家和人民都饱受动荡之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源,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70多年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防范和化解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放眼世界,民族宗 J 问题历来是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当前,一些国家因为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 J 纷争、领土争端,导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甚至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经济衰退、满目疮痍。民族宗 J 问题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中华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当时的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肯定会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个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 J问题对我渗透、破坏、颠覆的图谋从未停止、愈演愈烈。美国参众两院出台直接涉华法案、决议共 37 项,大多是这类议题。他们以“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执意炮制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昭然若揭。国内外敌对势力越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推

 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

 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 56 个民族共同的梦,归根到底要靠 56 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近 14 亿人口中,少数民族有 1 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 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 个民族自治地方占 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 牧场为航天”“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例子不胜枚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贏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推荐访问:如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共同体 中华民族 研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