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正文

学党史伟大的历史转折9篇

时间:2022-08-31 10:10:04 来源:网友投稿

学党史伟大的历史转折9篇学党史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党史 铭记党恩 伟大的历史转折--长征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专题课件 前言导读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历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党史伟大的历史转折9篇,供大家参考。

学党史伟大的历史转折9篇

篇一:学党史伟大的历史转折

党史

 铭记党恩

 伟大的历史转折- - 长征

 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党史专题课件

 前言导读 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历时两年多,行程共计6.5万多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奇迹。多年来,长征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热点和文学创作的丰富素材,关于长征的亲历回忆、口述日记、学术专著、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长征无疑成为了一种世界级学问。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

 02 红军长征的基本概念

 03 怎样认识遵义会议与其前后一些会议的关系 04 怎样认识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的贡献和作用 05 怎样认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两个奠基礼”

 01 如何学习党史 目

  录

 01

 如何学习党史

 延迟符 学习党史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我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如今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昂扬迈进。党史对党员干部而言,既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学党史,知党史,做新时代吅格党员。

 延迟符 历史是党员最好的教科书 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毛泽东同志指出 可知古今 能明大义 方续荣光

 延迟符 向党史学什么?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党史,就要从党的奋斗历程中去感知“大道”。追寻党走过的足迹,探访党历经的故事,从博大精深的党史理论中汲取精华,在浩若烟海的党史故事中升华自我,重新去认识党的思想路线、宝贵经验,再度去体会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从党的历史实践中更加坚定中国特艱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不移跟党走。

 延迟符 如何学好党史? 学好党史,首要学党史著作,用心研读文献资料、认真观看影像资料,要把学好党史作为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党性要求,全面系统地学、持之以恒地学、联系实际地学,不能一知半解、浅尝辄止,不可漫无目的、断章取义,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发扬认真精神、吃苦精神,做到学不深透不放过、学不精通不罢休。

 延迟符 学一段党史,加深一层认知;知一段党史,增强一份感恩 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经验教训和伟大成就 牢记党史 要坚持把学好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提升自我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面向未来

 02

 红军长征的

 基本概念

 中央

 红军

 红二军团

 红六军团

 红二十五军

 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算起 长征开始时间 以三大主力红军(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11月并入红一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会师 长征结束时间 600 次

 重要战役战斗 15 个

 纵横省市 近百条

 渡过江河 40 座

 翻过高山险峰 10 多个

 经过少数民族地区

 向前延伸

 1934年7月红七军团(在方志敏的部队加入后合编为红十军团,他任军政委员会主席,领导该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闽浙皖赣地区,这支先遣队就是为了调动和牵制敌军,为中央红军长征作战略准备。随后,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前往湘西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探路。这两支先于主力红军的长征,是长征的序曲。

 往后延伸

 组建为西路军的两万多名将士都是参加过红军主体长征的,既包括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九军和原属中央红军的第五军,还有红四方面军总部。这样,西路军远征河西就是红军长征的继续,是红军主体长征主脉延伸的一段支脉,即红军长征的尾声。

 03

 怎样认识遵义会议与其前后一些会议的关系

 长征的基本内涵 红军长征既突破了反动派军队的围堵,又兊服了党内错误指导思想遭致的困难,还战胜了自然界的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了落脚西北的战略大转移,由此实现了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关键

 因素

 以遵义会议为标志,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为长征的胜利提供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根本保证。

 它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具有伟大转折的历史地位。但实现这个历史转折有个过程。就遵义会议前而言,最早的通道会议实现了战术“转兵”,在中央高层第一次否定李德主张,为遵义会议改组中央奠定了初始基础。

 改变原来去湘西建立根据地的决策,实现了战略“转兵”,并通过决议指出在适当时候开会讨论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问题。这就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直接准备。

 驳斥了博古、李德,重申黎平会议决议,并限制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限,从而增加了遵义会议改组中央领导的可能性。

 博古报告强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客观原因,与会者绝大多数不满。张闻天代表他本人和毛泽东、王稼祥作联合发言,批评了“左”倾错误军事路线。毛泽东作长篇发言,尖锐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周恩来讲话承担了领导责任。会议主要根据毛泽东发言的内容,委托张闻天起草决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团”;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成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遵义会议在长征危急关头,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统治。

 遵义会议实现党的历史伟大转折是势所必至

 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并没有撤换博古;对毛泽东也没有作具体分工。这次会议顺利实现了“博洛交接”,由张闻天接替博古担任党的一把手,还决定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鸡鸣三省”会议 会议通过张闻天起草的遵义会议决议,决定电告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中央分局和红二、六军团及红四方面军令其传达贯彻。这就将遵义会议决议昭告到全军。

 扎西会议 经过毛泽东力争,不打固守打鼓新场之敌,否定了之前通过的决议,避免了红军可能遭致的重大损失。根据毛泽东提议成立的新“三人团”,代表中央政治局全权指挥红军军事行动。

 苟坝会议

 04

 怎样认识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的贡献和作用

 1 对中央红军北进川西发挥了重要策应作用 2 对中央红军克服物资匮乏、补充兵员起了巨大支援作用 3 在所经过地区发挥了强大的“宣传队”作用 4 在所经过地区发挥了“播种机”作用

 05

 怎样认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两个奠基礼”

 直罗镇战役 从11月20日到26日,红军进行了直罗镇战役,歼敌1个师又1个团,击毙敌109师师长等1000余人,俘敌5300多人。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于1935年11月初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中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陕甘支队编为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并入红一方面军。

 中共中央北方局驻西北代表团,认为陕北党内有严重的“右倾取消主义”和“右派”活动,不顾前线紧张的军事形势,开展“肃反”运动;并派人到前方和陕甘边逮捕干部,甚至将已任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的刘志丹也关押起来。红二十六军的营以上干部、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区以上干部,还有一些从国统区过来的青年知识分子,共200余人惨遭杀害。刘志丹等60余人被施以重刑,昼夜审讯。

 党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吴起镇获悉情况后,立即指示: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经过以董必武为书记的五人领导小组对案卷材料的审核和广泛调查,认为强加于刘志丹等的罪名不能成立。在党中央的直接干预下,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所有人员全部被释放、平反和恢复工作。中央纠正这一严重的“肃反”错误,为巩固和扩大陕北苏区奠定了政治和组织基础,视为“政治奠基礼”

 感 谢 聆 听

 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党史专题课件

篇二:学党史伟大的历史转折

:某某党组织 党史课第十一课

 我党召开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新中国的历史上,都是特别重要的一次会议。通过这次会议,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一次转折。P R E F A C E 前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何是伟大的转折一是二是D I R E C T O R Y 目录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党史党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PART 01粉碎四人帮,开始拨乱反正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思想上拨乱反正,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路线。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PART 011976年10月,我们党和华国锋同志一举粉碎“四人帮”,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存在,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是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扭转这十年造成的严重局面。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的观念,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粉碎四人帮,开始拨乱反正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PART 01中央领导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讲话中关于“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的重要论断,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PART 0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二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全会为开端的。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和开始起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PART 01一句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PART 01就是在华国锋主席领导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实干兴邦精神,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思想上拨乱反正,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路线。三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PART 01就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以此为起点,坚定地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集体智慧,从各个方面深入总结了历史经验,通过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开创了党的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使党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PART 01,就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实践、科学评价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引领下,我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创造了并继续创造着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崭新面貌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社会主义中国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PART 01• 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 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四全国作出改革开放、农村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PART 011978年1979年9月1980年5月同年9月到1983年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经营自主。下半年,安徽、四川农村尝试包干到户、到组的生产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中央领导发表谈话,肯定了一些地方大包干的做法。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认为包产到户“没有什么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全国实行"双包"的生产队达到了93%,其中绝大多数实行的是包干到户。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何是伟大的转折第二部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党史党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何是伟大的转折第二部分// PART 02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转折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这次全会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果断地决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作出的这项决策,解决了1957年以来没有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之所以伟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何是伟大的转折第二部分// PART 02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会议指出全会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何是伟大的转折第二部分// PART 02由此,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全会坚持实事求是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全面准确掌握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何是伟大的转折第二部分// PART 0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之所以深远,就在于这次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严重束缚,开始了系统的拨乱反正,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经过这次全会,邓小平实际上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深远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何是伟大的转折第二部分// PART 02我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改革开放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到全体人民。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伟大的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何是伟大的转折第二部分// PART 02坚定地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集体智慧,从各个方面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不断开创党的事业的新局面,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使党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何是伟大的转折第二部分// PART 0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次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从此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思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政党,是敢于面对现实、善于自我革新、勇于担当重任的政党。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牢记“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就一定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继续发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c o n c l u s i o n 后记

 汇报:某某党组织 党史课第十一课

 赠送模板

 深入开展 两学一做汇报人:张三 时间:XX年XX月

 前 言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 “两学一做”开展背景及时间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总体要求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具体内容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要措施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组织领导目录

 两学一做”开展背景及时间

 推动全面 从严治党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的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其学习必须和党章党规的学习同规划、同督查、同检验,这样才能推动党员干部在学习上不走过场,在行动上积极作为,做新时期名副其实的合格党员。“两学一做”的概念推动全面 从严治党

 推动全面 从严治党三 严 三 实严以修身 严以用权 严以律己谋事要实 创业要实 做人要实

 推动全面 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明确指出,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合格,党的组织才坚强有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基础上,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落实到每名党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落实到每名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内涵推动全面 从严治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巩固拓展成果“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内涵推动全面 从严治党教育对象面向 全体党员经常性教育广大党员两学一做关键少数集中性教育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总体要求

 基础在学 关键在做 实现四个“进一步”推动全面 从严治党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进一...

篇三:学党史伟大的历史转折

dash;—遵义会议【学党史】

 遵义会议是由一系列会议组成的。遵义会议之前有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之后有“鸡鸣三省”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前言导读

 通道会议 1遵义会议 4黎平会议“ 鸡鸣三省 ” 会议 5猴场会议 3扎西会议 6苟坝会议 7 土城战役 8 打鼓新场风波 9黎平会议 2

 结 束 语通道会议1933 年5 5 月,国民党纠集50万兵力向红军中央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受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中央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虽经浴血奋战,终未能打败敌人的“围剿”,反而丧师失地,形势恶化。遵义会议是由在遵义召开的会议前后的一系列会议组成的。一、通道会议

 结 束 语1934 年5 5 月中央红军主力决定撤离根据地。红六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于7月下旬退出湘赣根据地西进。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进行战略转移决策的情况下,红六军团奉命西进是带有探路的性质。从江西遂川出发突围西征,进入湘西与红三军(后恢复二军团番号)会合,发动攻势,牵制敌人,策应中央红军(一方面军)长征。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与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突围长征。1934 年 10 月一、通道会议

 结 束 语长征初期中央红军的既定战略方针是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以期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要从党史中激发为民之心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临武一线。这时,蒋介石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1934 年 11 月中旬蒋介石于1934年11月17日发布《湘水以西地域剿匪计划大纲》,妄图阻止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对此一、通道会议

 结 束 语1934 年 11 月 20 日白崇禧见红军的一支部队占领了湘南的江华,又向广西恭城奔来,他不愿同红军硬打而消耗实力,就借口兵力不够及防止红军南进广西,在11月21日忽然从兴安、全州、灌阳撤兵,使湘桂军阀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一个缺口。湘军何键为求自保,也不尽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这130里防线无兵防守达七天之久。顺利通过这第四道封锁线的机会是来了,可惜红军未能抓住这一良机。11月25日,中革军委才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30公里的湘江两岸。这时中革军委纵队也到达了离渡口不到80公里的灌阳以北的桂岩地区。在这十万火急的情况下,中革军委纵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从1934年11月26日至29日,花了整整四天时间才走到湘江岸边。一、通道会议

 结 束 语1934年1 11月 29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红军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宣告了“左”倾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血的事实1934年 12月1 1日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敌人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红军将士用鲜血死守渡口,至当日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和军委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一、通道会议

 结 束 语1934年12月12日,中革军委临时决定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与会者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李德。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毛泽东同志极力说服博古等主要领导人,建议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但李德、博古仍坚持与二、六军团会合原定计划。1934年12月11日,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县城。待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之后,蒋介石加紧了兵力部署,一方面调集五六倍于中央红军的兵力在通道以北的城步、绥宁、武冈、芷江、会同、靖州一带,部署了一道严密的袋形防线。一方面电令湘、桂、黔地方军阀分兵堵截合围,企图全歼中央红军。虽然通过了毛泽东同志的建议,但由于中央领导层中意见不统一,故未能对战略转移的大方向作出决定。这次会议一、通道会议

 结 束 语会后 中革军委于当日 19 时半下达了“万万火急”的《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的部署》仍按李德、博古的意见行事,电令一军团之第二师及九军团应向黎平方向前进,“相机进占黎平”。同时寻机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野战军司令部在 12 月 13 日《我军进入贵州动作的部署指示》中指出:“我军以迅速脱离桂敌,西入贵州,寻求机动,以便转入北上。”12 月 14 日,野战军司令部给二、六军团的指示重申:“我西方野战军已西入黔境,在继续西进中,寻求机动,以便北上。”要求活动于常德一带的二、六军团,策应中央红军北上。一、通道会议

 结 束 语通道会议研究了军事问题,虽然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但促进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从而为尔后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转变,作了必要的准备。一、通道会议

 结 束 语黎平会议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同志采纳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与会大多数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1934 年 12 月 18 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参加者有周恩来、博古、毛泽东、陈云、刘少奇、李德等。1934 年 12 月 19 日,中央军委根据黎平会议的决议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决定的决定》,即将中央红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前进。二、黎平会议

 结 束 语黎平会议是以遵义会议为伟大标志的系列会议中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具体表现在:决定中共中央和红军的命运和未来否定错误军事路线中国革命重新走上正确路线坚定了信心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尝试,开创了我党历史上否定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对中国革命错误指导的先例,是我党对共产国际从盲从到独立思考的转折点。二、黎平会议

 结 束 语猴场会议会议通过激烈的争论,再次否定李德等人回头东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重申黎平会议决定,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基本结束了“三人团”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初步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奠定了基础。中共中央在红军到达猴场的当天(1934年12月31日)下午5时左右至1935年1月1日凌晨,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史称“猴场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李富春、李德、博古、伍修权(翻译)。猴场会议被周总理誉为 “伟大转折的前夜” 。三、猴场会议

 结 束 语遵义会议会后,张闻天根据与会多数人特别是毛泽东同志的发言内容,起草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决议明确指出,博古、李德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了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了运动战,是第五次“围剿”不能粉碎的主要原因。决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等在领导红军长期作战中形成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四、遵义会议

 结 束 语遵义会议制定了红军尔后的任务和战略方针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区建立根据地。会后,又根据敌情的变化,决定中央红军在川滇黔三省广大地区创造新的根据地。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决定取消“三人团”,仍由中革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随后,进一步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四、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01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02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03四、遵义会议

 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没有全面地讨论政治路线方面的问题,而是集中地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保证。这次四、遵义会议

 1935年2 2月初,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川、滇、黔交界之地“ “鸡鸣三省” ”的庄子。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鸡鸣三省”会议。这次会议研究和决定了三件重大事项:第一,根据遵义会议精神,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决定由洛甫接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鸡鸣三省” ”会议第二,根据敌情变化,对中央红军的战略方针和行军方向作出调整,部署红军战略转移。第三,应中央苏区来电请示,讨论和研究了中央苏区今后的行动方针问题。五、“ “鸡鸣三省” ”会议

 结 束 语“鸡鸣三省”会议是是遵义会议与扎西会议之间承前启后的一次重要会议。“鸡鸣三省”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讨论和解决了遵义会议已经确定但还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政治局常委分工问题,使遵义会议的重大决策得到进一步贯彻。“鸡鸣三省”会议最重要的历史启示在于:我们党要取得胜利,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及其核心。此会议之后,党的核心意识日渐培育、得到增强。五、“ “鸡鸣三省” ”会议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撤出遵义城。2月5日到9日,在称为“鸡鸣三省”的云南威信县水田寨、大河滩、扎西镇,连续召开了三次政治局会议,统称为“扎西会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和经验教训决议大纲以及传达遵义会议精神的决定。扎西会议六、 扎西会议

 1935年2月20日前后,中央红军二渡赤水河,回师黔北,并取得娄山关战斗胜利。苟坝会议2月28日二次夺取遵义。3月8日,毛泽东和军委纵队进驻苟坝。3月10日,红一军团林彪和聂荣臻致电中革军委,建议攻打打鼓新场。张闻天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进行讨论,多数人赞同,毛泽东同志坚决表示反对。当天晚上,毛泽东同志又找到周恩来同志进一步解释反对的理由。3月11日早,周恩来同志提议继续开会讨论攻打打鼓新场问题,并和毛泽东同志一起最终说服与会者放弃这一主张,使红军避免了遭受重大损失。七、 苟坝会议

 关于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土城战役的战略意义和对红军四渡赤水的影响,毛泽东同志曾经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土城这一仗,由于及时渡过了赤水,摆脱了尾敌,改变了被动局面。部队果断地变为轻装,甩掉了包袱(笨重物资),行动更自由了,更能打运动、游击战了。这又为后来三次渡赤水打胜仗,创造了有利条件。土城战役“”八、 土城战役

 猴场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收回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定权和指挥权,中央红军的每一个军事行动都须经中央政治局召集有20多人参加的中央会议讨论决定。根据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的提议,中央红军成立前敌司令部,朱德任司令,毛泽东任政委。红军撤离遵义、二渡赤水后,前敌指挥部根据敌情作出判断:敌周浑元纵队有由长干山向枫香坝、白腊坎前进之动态。1935年3月4日军委电令发出“关于迂回攻击长干山之敌”的部署。1935年3月9日九、 打鼓新场风波打鼓新场风波

  在要不要向打鼓新场前进攻打黔军的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张闻天决断不下,只好在遵义县第十二下区平安乡苟坝马鬃岭山脚一幢新修民房“新房子”(今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四合村民组)里召集驻苟坝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部分中革军委局以上首长开会,专题讨论进不进攻打鼓新场问题。 大多数同志坚持要攻打打鼓新场。后来,根据党的组织原则,尊重多数同志的意见,民主表决,按大数同志的意见办。结果,会议通过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决议。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用一份“万急”电报向军委建议:“野战军应向打鼓新场前进,消灭驻在西安寨、打鼓新场、三重堰之敌。”朱德同志认为,打鼓新场是黔北首镇,又是通往毕节的要塞,黔军比国民党中央军好打,打开打鼓新场有利于中央红军拓展川滇黔边根据地(中共中央政治局扎西会议决定创建川滇黔边根据地)基础。而毛泽东同志认为不该打。1935年3月10日1时九、 打鼓新场风波

  当夜,毛泽东同志又反复研究敌我态势,夜不能寐。他来到周恩来驻地,恳切劝说他晚一点再发布进攻打鼓新场的命令。恰好,凌晨3时50分,军委二局急电周恩来同志:“黔军犹旅由西安退泮水,向打鼓新场推进,滇军鲁旅由黔西火速增援打鼓新场,滇军安旅、龚旅亦进,同时川军和中央军周浑元纵队也在集合”“红军如欲进攻打鼓新场,周敌、川敌有向我侧背夹击之势”。看过电报以后,两人重新考虑了进攻打鼓新场的作战事宜。

 随后,毛泽东、周恩来连夜找到朱德,三位红军领导人认...

篇四:学党史伟大的历史转折

党课】党史系列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在徘徊中前进

 1966 年- - 1976 年的 “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后来也被称为 “ 十年浩劫 ”„„

  1971 年9 9 月 13 日,林彪一伙在乘空军飞机外逃中,机毁人亡,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913” 事件,它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也在客观上宣告了 “ 文化大革命 ” 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 1976 年,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

 1 1 月8 8 日, 周恩来在北京逝世 ,享年 78 岁

 3 3 月8 8 日,吉林地区降落一次世界罕见的陨石雨

 4 4 月5 5 日,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为悼念周总理、拥护邓小平,掀起 “ 四五 ” 运动,即 “ 天安门事件 ”

 7 7 月1 1 日,我们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张闻天(曾化名洛甫)在无锡去世

 7 7 月6 6 日, 朱德在北京逝世 ,享年 90 岁

 7 7 月 28 日,唐山发生 7.8 级强烈地震, 24 万多人死亡, 16万多人受伤

 9 9 月9 9 日, 毛泽东在北京逝世 ,享年 83 岁

 9 9 月 18 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 在党和国家的几位主要领导人相继去世后,党和国家的前途成为人们忧虑的问题 „„

  毛泽东逝世前后, “ 四人帮 ” 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

  暗地布置其在上海的亲信突击发放武器

  撇开中央办公厅值班室,在中南海另设值班室,企图指挥全国

  在报上公开诬蔑和威胁华国锋等中央领导人

  „„

 • 张春桥 • 王洪文 • 江青 • 姚文元

  “ 四人帮 ” 篡党夺权的活动,使叶剑英、李先念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深感忧虑

  10 月6 6 日晚,党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以及叶剑英等人,代表中央政治局,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及其在北京的帮派骨干实行隔离审查,粉碎了 “ 四人帮 ” ,结束了 “ 文化大革命 ” ,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为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条件 „„

 1976 年 10 月 21 日,首都 150 万军民,举行了声热浩大的庆祝游行,热烈欢庆粉碎 “ 四人帮 ” 、结束文化大革命的胜利

 结束 “ 文化大革命 ” 这场灾难,使中国获得了有利的发展契机 „„

 然而,让人们感到失望的是, 1977 年2 2 月7 7 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同时发表的社论,却提出 “ 两个凡是 ” 的指导方针,即 :“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 。

 这种对毛泽东生前的决策和指示,拒绝作任何分析的观点,说明长期以来, “ 左 ” 的指导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党和国家仍旧 在徘徊中前进 „„

 二、真理标准大讨论

 “ 两个凡是 ” 提出不久, 1977 年4 4 月,尚未恢复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在给党中央的信中提出 :“ 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 。此后,他多次在不同场合批评“ 两个凡是 ”

 陈云、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一批老同志也反复强调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抵制 “ 两个凡是 ” 的推行。

 在全党的要求下, 1977 年7 7 月召开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终于决定恢复邓小平在 1976 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

 邓小平再次复出。

  1977 年8 8 月 12 日至 18 日,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宣告历时十年的 “ 文化大革命 ” 已经结束,重申在二十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

  大会选举 华国锋为中央主席 。但是,这次大会仍然肯定 “ 文化大革命” 的理论和实践,没有从根本上着手纠正 “ 文化大革命 ” 的错误。

  虽然党的十一大没有在 “ 文化大革命 ” 结束后,完成制定新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 但邓小平重新当选中央副主席,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 面对 “ 两个凡是 ” 造成的思想阻碍,人们开始感到,要彻底澄清林彪、 “ 四人帮 ” 造成的思想混乱,不能不首先解决这样的问题

  在广大干部群众对拨乱反正的强烈要求下,一批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开始挣脱 “ 两个凡是 ” 的束缚,在不同场合讨论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并酝酿撰写文章 „„

  1978 年5 5 月 11 日,《 光明日报 》发表了经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审定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文。文中提出: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带来思想大解放 „„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立即遭到严厉的指责。提出和坚持 “ 两个凡是 ” 的人,硬说这篇文章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政治上很坏很坏,是要砍倒毛泽东思想的红旗

  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6 6 月2 2 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他尖锐批评了 “ 照抄照转照搬 ” 的态度。这个讲话,对刚刚兴起的大讨论提供了有力支持

  当时的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同胡耀邦一起,指导中央党校的哲学家吴江撰写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一文,全面批驳了 “ 凡是论 ” 者的观点,对大讨论给予了又一次有力支持

  1978 年 11 月 10 日,开始了历时 36 天的 中央工作会议 ,真理标准问题成为会上的一个热点。这次会议解决了许多有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

  200 多名与会者结合实际,阐明了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观点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批评了 “ 两个凡是 ” 的错误。

  与会者以实践为标准,议论了 “ 文化大革命 ” 及此前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议论了一些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 在与会者讨论的基础上,党中央 撤消了中央关于批邓的文件 ,提出为彭德怀、陶铸、杨尚昆等同志平反。

  1978 年 11 月 16 日,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在头版头条刊出新闻, “ 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 ” 。

  当天, “ 童怀周小组 ” (不是真名,是 “ 共同怀念周恩来 ” 的意思)在天安门广场出售他们编印的《天安门诗抄》,受到热烈欢迎。

 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结束时,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指出 ——

  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

  邓小平的讲话,把问题提到

 了应有的高度,是对这个讨论

 所作的最好的总结

  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 „„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 169 人,候补中央委员 112 人。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 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 “ 四人帮 ” 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

  全会坚决批判和否定了 “ 两个凡是 ” 的

 错误方针,明确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 ”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实现

 了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

  全会决定停止使用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着重点和全国

 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 政治路线的拨

 乱反正 。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农村的变化最大 ——

 1978 年下半年,安徽、四川农村尝试包干到户、到组的生产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979 年9 9 月,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认为包产到户 “ 没有什么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允许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经营自主。

 到 1983 年,全国实行 “ 双包 ” 的生产队达到了 93% ,其中绝大多数实行的是包干到户。

篇五:学党史伟大的历史转折

微党课系列课件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 年9 月,毛泽东逝世,10 月,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 年12月,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月,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从1976 年到1978 年的两年间,是中国命运的一个关键时期。正是那个时期的真理标准大讨论、邓小平复出等事件,塑造了今天中国社会的正确走向的两年间,是中国命运的一个关键时期。正是那个时期的真理标准大讨论、邓小平复出等事件,塑造了今天中国社会的正确走向……

 一、在徘徊中前进1966年-1976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后来也被称为“十年浩劫”……1966年-1976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后来也被称为“十年浩劫”……1971年9月13日,林彪一伙在乘空军飞机外逃中,机毁人亡,这就是震惊中外的“913”事件,它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也在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1971年9月13日,林彪一伙在乘空军飞机外逃中,机毁人亡,这就是震惊中外的“913”事件,它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也在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 1976年,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1月8日, 周恩来在北京逝世 ,享年78岁 3月8日,吉林地区降落一次世界罕见的陨石雨4月5日,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为悼念周总理、拥护邓小平,掀起“四五”运动,即“天安门事件”4月5日,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为悼念周总理、拥护邓小平,掀起“四五”运动,即“天安门事件”7月1日,我们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张闻天(曾化名洛甫)在无锡去世7月1日,我们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张闻天(曾化名洛甫)在无锡去世 7月6日, 朱德在北京逝世 ,享年90岁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24万多人死亡,16万多人受伤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24万多人死亡,16万多人受伤 9月9日, 毛泽东在北京逝世 ,享年83岁 9月18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在党和国家的几位主要领导人相继去世后,党和国家的前途成为人们忧虑的问题……在党和国家的几位主要领导人相继去世后,党和国家的前途成为人们忧虑的问题…… 毛泽东逝世前后,“四人帮”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 暗地布置其在上海的亲信突击发放武器 撇开中央办公厅值班室,在中南海另设值班室,企图指挥全国 在报上公开诬蔑和威胁华国锋等中央领导人 ……张春桥 王洪文 江青 姚文元

 “四人帮”篡党夺权的活动,使叶剑英、李先念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深感忧虑“四人帮”篡党夺权的活动,使叶剑英、李先念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深感忧虑10月6日晚,党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以及叶剑英等人,代表中央政治局,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及其在北京的帮派骨干实行隔离审查,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为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条件……10月6日晚,党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以及叶剑英等人,代表中央政治局,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及其在北京的帮派骨干实行隔离审查,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为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条件……

 1976年10月21日,首都150万军民,举行了声热浩大的庆祝游行,热烈欢庆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结束“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使中国获得了有利的发展契机……1976年10月21日,首都150万军民,举行了声热浩大的庆祝游行,热烈欢庆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结束“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使中国获得了有利的发展契机……

 然而,让人们感到失望的是,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同时发表的社论,却提出“然而,让人们感到失望的是,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同时发表的社论,却提出“ 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种对毛泽东生前的决策和指示,拒绝作任何分析的观点,说明长期以来,“左”的指导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党和国家仍旧”的指导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种对毛泽东生前的决策和指示,拒绝作任何分析的观点,说明长期以来,“左”的指导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党和国家仍旧在徘徊中前进在徘徊中前进 ……

 二、真理标准大讨论“两个凡是”提出不久,1977年4月,尚未恢复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在给党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此后,他多次在不同场合批评“两个凡是”陈云、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一批老同志也反复强调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抵制“两个凡是”的推行。在全党的要求下,1977年7月召开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终于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两个凡是”提出不久,1977年4月,尚未恢复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在给党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此后,他多次在不同场合批评“两个凡是”陈云、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一批老同志也反复强调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抵制“两个凡是”的推行。在全党的要求下,1977年7月召开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终于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

 邓小平再次复出。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二十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二十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 大会选举 华国锋为中央主席。但是,这次大会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没有从根本上着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是,这次大会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没有从根本上着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虽然党的十一大没有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完成制定新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虽然党的十一大没有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完成制定新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但邓小平重新当选中央副主席,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邓小平重新当选中央副主席,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面对“两个凡是”造成的思想阻碍,人们开始感到,要彻底澄清林彪、“四人帮”造成的思想混乱,不能不首先解决这样的问题面对“两个凡是”造成的思想阻碍,人们开始感到,要彻底澄清林彪、“四人帮”造成的思想混乱,不能不首先解决这样的问题在广大干部群众对拨乱反正的强烈要求下,一批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开始挣脱“两个凡是”的束缚,在不同场合讨论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并酝酿撰写文章……在广大干部群众对拨乱反正的强烈要求下,一批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开始挣脱“两个凡是”的束缚,在不同场合讨论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并酝酿撰写文章…… 1978年5月11日,《 光明日报》发表了经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审定的《》发表了经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审定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文中提出: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一文。文中提出: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带来思想大解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带来思想大解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立即遭到严厉的指责。提出和坚持“两个凡是”的人,硬说这篇文章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政治上很坏很坏,是要砍倒毛泽东思想的红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立即遭到严厉的指责。提出和坚持“两个凡是”的人,硬说这篇文章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政治上很坏很坏,是要砍倒毛泽东思想的红旗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他尖锐批评了“照抄照转照搬”的态度。这个讲话,对刚刚兴起的大讨论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他尖锐批评了“照抄照转照搬”的态度。这个讲话,对刚刚兴起的大讨论提供了有力支持当时的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同胡耀邦一起,指导中央党校的哲学家吴江撰写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一文,全面批驳了“凡是论”者的观点,对大讨论给予了又一次有力支持当时的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同胡耀邦一起,指导中央党校的哲学家吴江撰写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一文,全面批驳了“凡是论”者的观点,对大讨论给予了又一次有力支持

  1978年11月10日,开始了历时36天的 中央工作会议,真理标准问题成为会上的一个热点。这次会议解决了许多有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真理标准问题成为会上的一个热点。这次会议解决了许多有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200多名与会者结合实际,阐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200多名与会者结合实际,阐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与会者以实践为标准,议论了“文化大革命”及此前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议论了一些领导人的功过是非。与会者以实践为标准,议论了“文化大革命”及此前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议论了一些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在与会者讨论的基础上,党中央 撤消了中央关于批邓的文件,提出为彭德怀、陶铸、杨尚昆等同志平反。,提出为彭德怀、陶铸、杨尚昆等同志平反。

 1978年11月16日,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在头版头条刊出新闻,“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1978年11月16日,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在头版头条刊出新闻,“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当天,“童怀周小组”(不是真名,是“共同怀念周恩来”的意思)在天安门广场出售他们编印的《天安门诗抄》,受到热烈欢迎。当天,“童怀周小组”(不是真名,是“共同怀念周恩来”的意思)在天安门广场出售他们编印的《天安门诗抄》,受到热烈欢迎。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结束时,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指出——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结束时,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指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邓小平的讲话,把问题提到了应有的高度,是对这个讨论所作的最好的总结邓小平的讲话,把问题提到了应有的高度,是对这个讨论所作的最好的总结 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全会坚决批判和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实现了全会坚决批判和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实现了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农村的变化最大——1978年下半年,安徽、四川农村尝试包干到户、到组的生产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979年9月,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认为包产到...

篇六:学党史伟大的历史转折

的历史转折心得体会 3 3 篇

 伟大的历史转折心得体会 1 1

 在新中国 70 周年华诞来临之际,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伟大的转折》在中央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开播,意义非同寻常,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强烈反响。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心中充满欣喜和期待,真是感触良多。

  《伟大的转折》再现了从 1934 年底到 1935 年春,中共中央和3 万红一方面军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长征转战贵州,通过召开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党中央系列重要会议,排除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通过夺取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遵义大捷等重大战斗战役的胜利,红军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从而实现伟大转折,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段历史波澜壮阔、惊心动魄,蕴含的经验和精神十分深刻、十分丰富,是中共党史中最厚重的篇章之一。央视在国庆前夕奉献出一席精神大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一部学习中共党史的生动教材。

  影片呈现在长征的危机重要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努力寻找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在全党全军的拥护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点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明灯,领导中国革命转危为

 安,实现伟大转折,一步一步走向胜利。回顾光辉历史,展望美好未来。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倍加珍惜红色政权来之不易。

  牢记初心使命,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这段历史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核心是斗争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面对当今国际国内艰巨复杂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带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头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带头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同一切弱化党的领导、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们必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我们新长征路上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最关键的政治保证。

  牢记初心使命,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动摇。“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但两军对垒勇者胜,智者胜,更是得民心者胜。《伟大的转折》给观众展示了如下历史事实,党和红军在贵州创建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关心和维护群众利益,纪律严明。贵州各族群众支持红军,拥护红军,帮助红军带路、搭浮桥、筹军粮、救护伤病员,10000 多优秀青年参加红军,这段历史启示

 我们,无论革命还是建设,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我们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我们每一个党员必须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积极投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来,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牢记初心使命,就是要巩固升华理想信念不动摇。血战青杠坡、激战鲁班场、攻克天险娄山关,《伟大的转折》向我们展现一场又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战争画面。邓萍、钱壮飞、钟伟剑,还有许多知名更多不知名的红军烈士为革命理想信念牺牲在贵州这片红色沃土上,英雄忠魂永在,党和人民怀念他们。这段历史启示并激励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坚守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不动摇,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增强执政本领,带领人民群众永远跟党走,继承和弘扬革

 命精神,发扬新时代长征精神,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建设全面小康的新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吃水不忘掘井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始终铭记缅怀革命先烈,不断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巩固升华理想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伟大的历史转折心得体会 2 2

 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中,发生过许多次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而其中之最为波谲云诡、惊心动魄莫过于长征:中央红军历经被国民党大军层层围堵,遭受湘江惨败,被迫在通道转兵后于 1934 年 12月进入贵州,直至 1935 年 5 月出贵州这 6 个月里,真正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诸多事件在贵州这片西南高原逐一展开:历经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突破乌江、遵义会议、土城战役、四渡赤水、扎西会议、遵义战役、苟坝会议、南渡乌江、西进云南、北渡金沙、会理会议等千难万险、艰苦卓绝,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摆脱了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的计划而使红军重获生天。《伟大的转折》就是描写这一系列重大革命史实的影视作品,是一部高度现实主义的优秀红色影视剧,是对当时社会的高度还原,忠诚于历史、忠诚于事实,具有极为深远的社会和历史价值。这是笔者所认为的第一个“高”。

  第二个“高”是高传承。《伟大的转折》的播映不仅向全国观众展现了贵州壮阔奇丽的自然环境,淳朴敦厚的民风民俗,更展现

 了贵州革命老区人民对党、对红军的高度支持和忘我奉献;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党我军领导同志面对重重包围之境,带领红军队伍灵活机动、绝处逢生,展现出政治上极为成熟的斗争水平和军事上极为高深的战略、战术能力;充分展现出红军全体指战员高度的革命牺牲精神。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如此,长征精神流传至今仍然如此。笔者观看《伟大的转折》时曾听到该片在拍摄时发生的一些事:在贵州松桃自治县取景拍摄时,村民们拉起写着“欢迎红军回家”的横幅迎接剧组,自发筹资买了一头牛慰问剧组,再现了当年群众积极拥护红军的场景;在盘石镇当造村红石林景区进行取景拍摄时,当造村村民杀猪宰牛,为剧组送矿泉水、送水果、打糍粑等送到现场慰问剧组、参演官兵及全体工作人员;而在拍摄雪地行军的戏份时,所有演员都赤脚穿草鞋在雪地上行走,零下十几度的天气,现场却没有一人逃跑或掉队……军爱民、民拥军,这是我党我军数十年来始终拥有的优良传统,无论戏里戏外,都得到高度呈现。

  第三个“高”是高水准。《伟大的转折》正式播映,是体现贵州文化自信的一个新高峰。这部剧制作精良,服、化、道高度专业、高度还原,选取了长征中最为光彩神奇的部分篇章,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以赤诚初心和坚定信仰披荆斩棘、挑战极限、战胜强敌,创造奇迹的伟大壮举,浓墨重彩展现了中国革命和建立新中国历程上的最为伟大的一次转折。在哲学、军事上都极具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笔者以为,该剧是贵州革命题材影视作品的

 一座高峰,代表了贵州文艺创作史上的一个高点,其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与十几年前上映的《长征》不相伯仲。

  本剧由中宣部主抓,被列为贵州省委、省政府“一号”工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的首部献礼剧,由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遵义市委、市政府,贵州广播电视台,省文联,贵州向黔进旅游文化(集团)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湖南和光传媒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遵义市委宣传部,长沙市委宣传部,省作协,铜仁市委宣传部,黔南州委宣传部,汇川区委、区政府等联合摄制,充分展现了近年来贵州正阔步迈向“文化高地”,并向全国人民展示文化自信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途中,除了红军与敌人艰苦卓绝的斗争,还有红军队伍与严酷的自然环境的斗争,也有我党内部路线、方针的斗争,各种斗争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要把其中的脉络梳理清晰绝非易事。本剧采用时间线性发展的表现手法,在时间推进中有条不紊而又条理清晰地推进故事(历史)情境,导演和编剧对此类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把控能力也可见一斑。

  本剧由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担任总制片、编剧,欧阳黔森领衔创作过电影《幸存日》《旷继勋蓬遂起义》《云下的日子》《极度危机》和电视剧《雄关漫道》《绝地逢生》《奢香夫人》《二十四道拐》《星火云雾街》等精品力作,他的作品曾四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四次获“金鹰奖”“飞天奖”,三次获国家剧本大奖,还获“金星奖”等奖项。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伟大的转折》播映适值共和国华诞前的重要宣传时期,

 实属贵州省文化传媒界在此特殊时期的全国宣传一盘棋中抢得先手、拔得头筹、占得高位——这是第四个“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举国欢庆之时,贵州用《伟大的转折》向祖国和人民献礼,体现了我省宣传文化工作想在前、做在先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并以此剧向老一辈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永远铭记历史的丰碑,激励人们心中怀信仰,脚下有力量,不忘初心,走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之路,走向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宏图。

  初秋时节,“秋蔬旧采决明花,三嗅馨香每叹嗟”,苏辙此诗所咏决明子具有清肝明目之效,《伟大的转折》必能成为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正剧和红色精品力作,成为震撼人心的呐喊,成为我们自我剖析、自我革新的思考,成为“清明心灵”的一次文化荡涤。

  伟大的历史转折心得体会 3 3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转折,分别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改革开放。复兴之路——伟大转折讲述的就是这第三次历史转折的历程。

  1976 年十年结束,中国该何去何从?当时的中国经历了十年磨难之后,人们开始企盼着新的生活快些到来。就在中国未来道路面临艰难抉择是,一个老人站了出来,他就是邓小平。当时复出的邓

 小平认为中国到了应该用更有弹性的思想,更加积极地提高经济活力的时候。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必须突破某种思维框框。他为此做出的第一个重要决策就是在 1977 年恢复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通过高考制度的恢复,为中国的发展选拔了人才。几个月后,邓小平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一个的口号,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逐步展开,科学领域吹起了一阵新的春风。而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邓小平、陈云等老同志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中国要前进必须要突破“两个凡是”的束缚。1978 年 5 月,《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此在全社会展开。这场讨论冲破了长期形成的个人崇拜的思想禁锢,为“”后的中国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随着思想禁锢的冲破,经济方面的改革也随之发展。十一届四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针。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工作重心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随后中国展开了对中国经济产生极大推动作用的改革开放。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1979 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逐步在全国推广。随后又逐步开放了大连,天津等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此后又在长江三角洲等四个地区开辟了经济开发区。当然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新的问题不断涌现。80 年代,温州的八大个体经济户在投机倒把的背景下他们被抓了起来。“八大王事件”仅仅是 1982 年经济整肃运动的冰山一角。人们又一次陷入疑惑,这样的经济形式是否正确?经济整肃让私营经济遭遇第一次寒流,大大延缓了它的成长。政府注意到了

 这些问题,经过全面的思考,政府再次肯定了私营经济对经济的重要意义。八大王得到平反,“温州模式”被正式提出,再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后期温州被称为“奇迹”。不仅是温州,整个中国大地的改革开放热潮再次掀起。邓小平的两次南巡更是为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随着中国的经济形势好转和快速发展,人们真正从思想上得到更深层次的认识,真切地明白了市经济不是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种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

  是邓小平这位老人...

篇七:党史伟大的历史转折

21 庆祝建党周年专题党课讲稿:《学党史 伟大的历史转折——遵义会议》《在学习中增强信仰信念信心》

  目录 2021 庆祝建党周年专题党课讲稿:学党史 伟大的历史转折——遵义会议 ............................................................ 2 一、通道会议

 ....................................................................... 2 二、黎平会议

 ....................................................................... 5 三、猴场会议

 ....................................................................... 8 四、遵义会议

 ..................................................................... 11 (一)智取遵义城

 ......................................................... 11 (二)遵义会议召开

 ..................................................... 13 五、“鸡鸣三省”会议

 ...................................................... 16 六、扎西会议

 ..................................................................... 17 七、苟坝会议

 ..................................................................... 18 八、土城战役

 ..................................................................... 18 九、打鼓新场风波

 ............................................................. 20 2021 年庆祝建党周年专题党课讲稿:在学习中增强信仰信念信心 .......................................................................... 24

  2021 庆祝建党周年专题党课讲稿:学党史 伟大的历史转折 —— 遵义会议 大家都知道,遵义会议是在遵义召开的,它起到了重要作用。事实上,遵义会议是由在遵义召开的会议前后的一系列会议组成的。

 一、通道会议

 1933 年 5 月,国民党纠集 50 万兵力向红军中央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受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中央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虽经浴血奋战,终未能打败敌人的“围剿”,反而丧师失地,形势恶化。1934 年 5月,中央红军主力决定撤离根据地。红六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于 7 月下旬退出湘赣根据地西进。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进行战略转移决策的情况下,红六军团奉命西进是带有探路的性质。从江西遂川出发突围西征,进入湘西与红三军(后恢复二军团番号)会合,发动攻势,牵制敌人,策应中央红军(一方面军)长征。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与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突围长征。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的既定战略方针是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以期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1934 年 11 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

 临武一线。这时,蒋介石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对此,蒋介石于 1934 年 11 月 17 日发布《湘水以西地域剿匪计划大纲》,妄图阻止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师。他任命湘军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调动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 300 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蒋介石则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及部分湘军在后面追击。此时的蒋介石欲将红军全歼于湘江、潇水之间。

 1934 年 11 月 20 日,白崇禧见红军的一支部队占领了湘南的江华,又向广西恭城奔来,他不愿同红军硬打而消耗实力,就借口兵力不够及防止红军南进广西,在 11 月 21 日忽然从兴安、全州、灌阳撤兵,使湘桂军阀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一个缺口。湘军何键为求自保,也不尽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这 130 里防线无兵防守达七天之久。11 月 25 日,中革军委才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 30公里的湘江两岸。这时中革军委纵队也到达了离渡口不到 80公里的灌阳以北的桂岩地区。在这十万火急的情况下,中革军委纵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从 1934 年 11 月 26 日至 29日,花了整整四天时间才走到湘江岸边。11 月 29 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红军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

 1934 年 12 月 1 日,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敌人发动了

 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红军将士用鲜血死守渡口,至当日 17 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和军委纵队,已由出发时的 8.6 万人锐减到 3 万多人。血的事实,宣告了“左”倾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待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之后,蒋介石加紧了兵力部署,一方面调集五六倍于中央红军的兵力在通道以北的城步、绥宁、武冈、芷江、会同、靖州一带,部署了一道严密的袋形防线。一方面电令湘、桂、黔地方军阀分兵堵截合围,企图全歼中央红军。

 1934 年 12 月 11 日,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县城。12 月 12日,中革军委临时决定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与会者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李德。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李德、博古认为“我们依靠二军团的根据地,再加上贺龙和萧克的部队,就可以在广阔的区域向敌人进攻,并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创建一大片苏区”。

 毛泽东同志极力说服博古等主要领导人,建议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他说:“应该放弃在长江以南同二军团一起建立苏区的意图,

 向四川进军,去和四军团会师。”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大多数人赞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但李德、博古仍坚持与二、六军团会合原定计划。这次会议虽然通过了毛泽东同志的建议,但由于中央领导层中意见不统一,故未能对战略转移的大方向作出决定。

 会后,中革军委于当日 19 时半下达了“万万火急”的《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的部署》,仍按李德、博古的意见行事,电令一军团之第二师及九军团应向黎平方向前进,“相机进占黎平”。同时寻机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野战军司令部在 12 月 13 日《我军进入贵州动作的部署指示》中指出:“我军以迅速脱离桂敌,西入贵州,寻求机动,以便转入北上。”12 月 14 日,野战军司令部给二、六军团的指示重申:“我西方野战军已西入黔境,在继续西进中,寻求机动,以便北上。”要求活动于常德一带的二、六军团,策应中央红军北上。

 通道会议研究了军事问题,虽然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但促进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从而为尔后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转变,作了必要的准备。

 二、黎平会议

 通道会议以后,经过毛泽东同志的努力说服,许多领导者转变了观点,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1934 年 12 月18 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参加者有周恩来、博

 古、毛泽东、陈云、刘少奇、李德等。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同志采纳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与会大多数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

 决议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但政治局认为深入黔西、黔西南及云南地区,对我们是不利的。我们必须用全力争取实现自己的战略决定。”决议还指出:“在向遵义方向前进时,野战军之动作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但在前进路线上与上述诸敌部队遭遇时,则应打击之,以保证我向指定地区前进。”决议最后说:“为着保证这个战略决定之执行,必须反对对于自己力量估计不足之悲观失望的失败情绪,及增长着的游击主义的危险。”会议还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

 黎平会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终于被党中央采纳,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

 使红军争取了主动。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会后,中央军委立即转发了中央政治局的这一新的决定,并要求各军团首长将中央的决定传达到师及梯队首长。为执行新的战略方针,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撤销八军团编入五军团,军委一、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陈云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1934 年 12 月 19 日,中央军委根据黎平会议的决议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决定的决定》,即将中央红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前进。12 月 31 日,军委纵队到达猴场。为确定红军进入黔北地区以后的行动方针,中央政治局于 1935 年 1 月 1 日又在猴场召开会议。

 黎平会议是以遵义会议为伟大标志的系列会议中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具体表现在:

 第一,决定中共中央和红军的命运和未来。黎平会议是中共中央从江西中央苏区突围出来之后召开的一次政治局会议,在中央全会闭幕后,这是党内最高级别的会议,决定了当时红军长征战略转折的大政方针。因此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等至关重要,决定着中共中央和红军的命运和未来。

 第二,否定错误军事路线。黎平会议第一次以中央政治局名义,从形式上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已经过时的错误军事路线。

 第三,中国革命重新走上正确路线。黎平会议结束了从1931 年 11 月赣南会议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毛泽东同志在中央领导层受排斥的地位,开始形成了中央绝大多数领导人(包括过去反对他的人),赞同、支持、拥护他的正确主张的局面,从而为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中国革命重新走上正确道路,对于中国革命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避免中国革命再走弯路,减少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的摸索有重要意义。

 第四,坚定了信心。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虽然因后来的情况变化不能实现,但它提出的前进方向、任务、目的,对于团结全党全军力量,鼓舞斗志,消除失败主义和游击主义的危险倾向,坚定红军革命信念,树立胜利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尝试,开创了我党历史上否定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对中国革命错误指导的先例,是我党对共产国际从盲从到独立思考的转折点。

 三、猴场会议

 1934 年 12 月 1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黎平会议,确定了中央红军向黔北进军的正确战略方针。黎平会议后,毛泽东同志参与最高领导层工作。红军在周恩来同志、朱德同

 志的直接领导下,按毛泽东同志“避实就虚”的正确主张行动,挥戈西进,所向披靡,连克数城。胜利中,广大指战员逐渐认识到“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给红军带来的危害,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强烈要求尽快结束“左”倾错误领导,让毛泽东同志回到红军的领导地位上来。而掌握红军领导权和指挥权的李德、博古置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决议不顾,仍顽固地坚持北上黔东、再入湘西的计划,提出召开政治局会议重新研究,一路上争吵不休,并散布“到了乌江南岸,红军就该拐弯了,应当沿着打前站的六军团的路线前进”等流言蜚语,企图分散红军主力,沿乌江右岸边打游击边去湘西,实现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他们的行为引起部队思想混乱。毛泽东同志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即将进行的乌江战役。

 12 月下旬,蒋介石得知红军向乌江南岸前进,急忙改变兵力部署,命湘军陈光中师和赵梦炎旅由黎平进驻剑河,王东原师驻锦屏、江口、沿河一带,章亮基、陶广二师向沅渡疾进,李云杰师向会同疾进;命薛岳兵团吴奇伟纵队四个师、周浑元二个纵队尾追红军至镇远、施秉、黄平、三穗一带;命桂军一个军进驻都匀、榕江、独山一带;令川军廖泽旅入松坎驻扎。同时,令黔军王家烈、犹国才四个师集于平越(今福泉)、马场坪、重安江等地域阻截,六个团防守江北从老君关渡以东至岩门渡以西百余里的十几个渡口,以图阻止红

 军“赤化黔北”,还沿江烧毁民房和船只,自以为乌江天险“扼险固守,可保无虞”。

 面对这一严重局势,李德、博古仍不放弃去湘西的意图,提出要红军“一是不过乌江”在南岸打游击;“二是回头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为此,中共中央在红军到达猴场的当天(1934 年 12 月 31 日)下午 5 时左右至 1935 年 1 月 1 日凌晨,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史称“猴场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李富春、李德、博古、伍修权(翻译)。

 会议通过激烈的争论,再次否定李德等人回头东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重申黎平会议决定,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基本结束了“三人团”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初步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奠定了基础。会后,红军遵照会议决定,把撤离苏区以来的消极避战变为积极作战,主动出击,恢复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的光荣传统。红军按照黎平会议决定的“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但在前进路线上与上述诸敌部队遭遇时,则应打击之,以保证我向指定地区前进”的方针,强渡乌江天险,攻占了遵义,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猴场...

篇八:学党史伟大的历史转折

dash;—遵义会议【学党史】

 遵义会议是由一系列会议组成的。遵义会议之前有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之后有“鸡鸣三省”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前言导读

 通道会议 1遵义会议 4黎平会议“ 鸡鸣三省 ” 会议 5猴场会议 3扎西会议 6苟坝会议 7 土城战役 8 打鼓新场风波 9黎平会议 2

 通道会议1933 年5 5 月,国民党纠集50万兵力向红军中央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受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中央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虽经浴血奋战,终未能打败敌人的“围剿”,反而丧师失地,形势恶化。遵义会议是由在遵义召开的会议前后的一系列会议组成的。一、通道会议

 1934 年5 5 月中央红军主力决定撤离根据地。红六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于7月下旬退出湘赣根据地西进。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进行战略转移决策的情况下,红六军团奉命西进是带有探路的性质。从江西遂川出发突围西征,进入湘西与红三军(后恢复二军团番号)会合,发动攻势,牵制敌人,策应中央红军(一方面军)长征。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与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突围长征。1934 年 10 月一、通道会议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的既定战略方针是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以期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要从党史中激发为民之心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临武一线。这时,蒋介石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1934 年 11 月中旬蒋介石于1934年11月17日发布《湘水以西地域剿匪计划大纲》,妄图阻止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对此一、通道会议

 1934 年 11 月 20 日白崇禧见红军的一支部队占领了湘南的江华,又向广西恭城奔来,他不愿同红军硬打而消耗实力,就借口兵力不够及防止红军南进广西,在11月21日忽然从兴安、全州、灌阳撤兵,使湘桂军阀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一个缺口。湘军何键为求自保,也不尽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这130里防线无兵防守达七天之久。顺利通过这第四道封锁线的机会是来了,可惜红军未能抓住这一良机。11月25日,中革军委才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30公里的湘江两岸。这时中革军委纵队也到达了离渡口不到80公里的灌阳以北的桂岩地区。在这十万火急的情况下,中革军委纵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从1934年11月26日至29日,花了整整四天时间才走到湘江岸边。一、通道会议

 1934年1 11月 29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红军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宣告了“左”倾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血的事实1934年 12月1 1日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敌人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红军将士用鲜血死守渡口,至当日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和军委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一、通道会议

 1934年12月12日,中革军委临时决定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与会者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李德。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毛泽东同志极力说服博古等主要领导人,建议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但李德、博古仍坚持与二、六军团会合原定计划。1934年12月11日,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县城。待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之后,蒋介石加紧了兵力部署,一方面调集五六倍于中央红军的兵力在通道以北的城步、绥宁、武冈、芷江、会同、靖州一带,部署了一道严密的袋形防线。一方面电令湘、桂、黔地方军阀分兵堵截合围,企图全歼中央红军。虽然通过了毛泽东同志的建议,但由于中央领导层中意见不统一,故未能对战略转移的大方向作出决定。这次会议一、通道会议

 会后 中革军委于当日 19 时半下达了“万万火急”的《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的部署》仍按李德、博古的意见行事,电令一军团之第二师及九军团应向黎平方向前进,“相机进占黎平”。同时寻机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野战军司令部在 12 月 13 日《我军进入贵州动作的部署指示》中指出:“我军以迅速脱离桂敌,西入贵州,寻求机动,以便转入北上。”12 月 14 日,野战军司令部给二、六军团的指示重申:“我西方野战军已西入黔境,在继续西进中,寻求机动,以便北上。”要求活动于常德一带的二、六军团,策应中央红军北上。一、通道会议

 通道会议研究了军事问题,虽然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但促进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从而为尔后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转变,作了必要的准备。一、通道会议

 黎平会议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同志采纳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与会大多数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1934 年 12 月 18 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参加者有周恩来、博古、毛泽东、陈云、刘少奇、李德等。1934 年 12 月 19 日,中央军委根据黎平会议的决议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决定的决定》,即将中央红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前进。二、黎平会议

 黎平会议是以遵义会议为伟大标志的系列会议中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具体表现在:决定中共中央和红军的命运和未来否定错误军事路线中国革命重新走上正确路线坚定了信心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尝试,开创了我党历史上否定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对中国革命错误指导的先例,是我党对共产国际从盲从到独立思考的转折点。二、黎平会议

 猴场会议会议通过激烈的争论,再次否定李德等人回头东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重申黎平会议决定,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基本结束了“三人团”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初步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奠定了基础。中共中央在红军到达猴场的当天(1934年12月31日)下午5时左右至1935年1月1日凌晨,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史称“猴场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李富春、李德、博古、伍修权(翻译)。猴场会议被周总理誉为 “伟大转折的前夜” 。三、猴场会议

 遵义会议会后,张闻天根据与会多数人特别是毛泽东同志的发言内容,起草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决议明确指出,博古、李德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了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了运动战,是第五次“围剿”不能粉碎的主要原因。决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等在领导红军长期作战中形成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四、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制定了红军尔后的任务和战略方针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区建立根据地。会后,又根据敌情的变化,决定中央红军在川滇黔三省广大地区创造新的根据地。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决定取消“三人团”,仍由中革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随后,进一步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四、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01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02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03四、遵义会议

 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没有全面地讨论政治路线方面的问题,而是集中地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保证。这次四、遵义会议

 1935年2 2月初,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川、滇、黔交界之地“ “鸡鸣三省” ”的庄子。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鸡鸣三省”会议。这次会议研究和决定了三件重大事项:第一,根据遵义会议精神,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决定由洛甫接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鸡鸣三省” ”会议第二,根据敌情变化,对中央红军的战略方针和行军方向作出调整,部署红军战略转移。第三,应中央苏区来电请示,讨论和研究了中央苏区今后的行动方针问题。五、“ “鸡鸣三省” ”会议

 “鸡鸣三省”会议是是遵义会议与扎西会议之间承前启后的一次重要会议。“鸡鸣三省”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讨论和解决了遵义会议已经确定但还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政治局常委分工问题,使遵义会议的重大决策得到进一步贯彻。“鸡鸣三省”会议最重要的历史启示在于:我们党要取得胜利,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及其核心。此会议之后,党的核心意识日渐培育、得到增强。五、“ “鸡鸣三省” ”会议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撤出遵义城。2月5日到9日,在称为“鸡鸣三省”的云南威信县水田寨、大河滩、扎西镇,连续召开了三次政治局会议,统称为“扎西会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和经验教训决议大纲以及传达遵义会议精神的决定。扎西会议六、 扎西会议

 1935年2月20日前后,中央红军二渡赤水河,回师黔北,并取得娄山关战斗胜利。苟坝会议2月28日二次夺取遵义。3月8日,毛泽东和军委纵队进驻苟坝。3月10日,红一军团林彪和聂荣臻致电中革军委,建议攻打打鼓新场。张闻天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进行讨论,多数人赞同,毛泽东同志坚决表示反对。当天晚上,毛泽东同志又找到周恩来同志进一步解释反对的理由。3月11日早,周恩来同志提议继续开会讨论攻打打鼓新场问题,并和毛泽东同志一起最终说服与会者放弃这一主张,使红军避免了遭受重大损失。七、 苟坝会议

 关于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土城战役的战略意义和对红军四渡赤水的影响,毛泽东同志曾经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土城这一仗,由于及时渡过了赤水,摆脱了尾敌,改变了被动局面。部队果断地变为轻装,甩掉了包袱(笨重物资),行动更自由了,更能打运动、游击战了。这又为后来三次渡赤水打胜仗,创造了有利条件。土城战役“”八、 土城战役

 猴场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收回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定权和指挥权,中央红军的每一个军事行动都须经中央政治局召集有20多人参加的中央会议讨论决定。根据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的提议,中央红军成立前敌司令部,朱德任司令,毛泽东任政委。红军撤离遵义、二渡赤水后,前敌指挥部根据敌情作出判断:敌周浑元纵队有由长干山向枫香坝、白腊坎前进之动态。1935年3月4日军委电令发出“关于迂回攻击长干山之敌”的部署。1935年3月9日九、 打鼓新场风波打鼓新场风波

  在要不要向打鼓新场前进攻打黔军的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张闻天决断不下,只好在遵义县第十二下区平安乡苟坝马鬃岭山脚一幢新修民房“新房子”(今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四合村民组)里召集驻苟坝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部分中革军委局以上首长开会,专题讨论进不进攻打鼓新场问题。 大多数同志坚持要攻打打鼓新场。后来,根据党的组织原则,尊重多数同志的意见,民主表决,按大数同志的意见办。结果,会议通过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决议。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用一份“万急”电报向军委建议:“野战军应向打鼓新场前进,消灭驻在西安寨、打鼓新场、三重堰之敌。”朱德同志认为,打鼓新场是黔北首镇,又是通往毕节的要塞,黔军比国民党中央军好打,打开打鼓新场有利于中央红军拓展川滇黔边根据地(中共中央政治局扎西会议决定创建川滇黔边根据地)基础。而毛泽东同志认为不该打。1935年3月10日1时九、 打鼓新场风波

  当夜,毛泽东同志又反复研究敌我态势,夜不能寐。他来到周恩来驻地,恳切劝说他晚一点再发布进攻打鼓新场的命令。恰好,凌晨3时50分,军委二局急电周恩来同志:“黔军犹旅由西安退泮水,向打鼓新场推进,滇军鲁旅由黔西火速增援打鼓新场,滇军安旅、龚旅亦进,同时川军和中央军周浑元纵队也在集合”“红军如欲进攻打鼓新场,周敌、川敌有向我侧背夹击之势”。看过电报以后,两人重新考虑了进攻打鼓新场的作战事宜。

 随后,毛泽东、周恩来连夜找到朱德,三位红军领导人认真分析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利弊得失后,决定于第二天早上继续开会。张闻天同志再次主持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详细分析敌我...

篇九:学党史伟大的历史转折

dash;—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叱与题课件—— 学习党叱 铭训党恩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XX

 前 言

 目 录 02 红军长征的基本概念

 03 怎样认识遵义会议与其前后一些会议的关系 04 怎样认识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的贡献和作用 05 怎样认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两个奠基礼”

 01 如何学习党史

 如何学习党史 第 一 部 分

 如何学习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我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迚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如今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昂扬迈迚。党叱对党员干部而言,既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学党叱,知党叱,做新时代吅格党员。

 学 习 党 史 的 意 义

 如何学习党史 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 学史可知古今 • 懂史能明大义 • 用史方续荣光 历史是党员 最好的教科书

 如何学习党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叱。”学习党叱,就要从党的奋斗历程中去感知“大道”。追寻党走过的足迹,探访党历经的敀事,从博大精深的党叱理论中汲取精华,在浩若烟海的党叱敀事中升华自我,重新去认识党的思想路线、宝贵经验,再度去体会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从党的历叱实践中更加坚定中国特艱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丌移跟党走。

 向党史学什么?

 如何学习党史 学好党叱,首要学党叱著作,用心研读文献资料、认真观看影像资料,要把学好党叱作为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党性要求,全面系统地学、持之以恒地学、联系实际地学,丌能一知半解、浅尝辄止,丌可漫无目的、断章取义,也丌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发扬认真精神、吃苦精神,做到学丌深透丌放过、学丌精通丌罢休。

 如何学好党史?

 如何学习党史 牢训党叱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铭训党的奋斗历程、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经验教讪和伟大成就 学一段党史,加深一层认知;知一段党史,增强一份感恩 面向未来要坚持把学好党叱作为终身必修课,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历叱发展规律,提升自我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一段党史,加深一层认知;知一段党史,增强一份感恩

 红军长征的基本概念

 第 二 部 分

 红军长征的基本概念  红军长征的四支部队 1. 中央红军 2. 红二军团 3. 红六军团 4. 红二十五军 长征开始时间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算起 长征结束时间以三大主力红军(红二十五军亍1935年11月幵入红一方面军)亍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会师 15个纵横省市600次重要战役战斗、近百条渡过江河、40座翻过高山险峰、10多个经过少数民族地区

 红军长征的基本概念  向前延伸 1934年7月红七军团(在方志敏的部队加入后吅编为红十军团,他任军政委员会主席,领导该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闽浙皖赣地区,这支先遣队就是为了调动和牵制敌军,为中央红军长征作战略准备。随后,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前往湘西不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吅,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探路。这两支先亍主力红军的长征,是长征的序曲。

  往后延伸 组建为西路军的两万多名将士都是参加过红军主体长征的,既包括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九军和原属中央红军的第五军,还有红四方面军总部。这样,西路军进征河西就是红军长征的继续,是红军主体长征主脉延伸的一段支脉,即红军长征的尾声。

 怎样认识遵义会议与 其前后一些会议的关系 第 三 部 分

 怎样认识遵义会议与其前后一些会议的关系  长征的基本内涵 红军长征既突破了反动派军队的围堵,又兊服了党内错误指导思想遭致的困难,还战胜了自然界的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了落脚西北的战略大转移,由此实现了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关键因素以遵义会讫为标志,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为长征的胜利提供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根本保证。

 怎样认识遵义会议与其前后一些会议的关系 1 2 3 遵义会议它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具有伟大转折的历叱地位。但实现这个历叱转折有个过程。就遵义会讫前而言,最早的通道会讫实现了战术“转兵”,在中央高层第一次否定李德主张,为遵义会讫改组中央奠定了初始基础。

 黎平会议改变原来去湘西建立根据地的决策,实现了战略“转兵”,幵通过决讫指出在适当时候开会讨论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问题。这就为遵义会讫的召开作了直接准备。

 猴场会议驳斥了博古、李德,重申黎平会讫决讫,幵限制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限,从而增加了遵义会讫改组中央领导的可能性。

 怎样认识遵义会议与其前后一些会议的关系 遵义会议实现党的历史伟大转折是势所必至 博古报告强调第五次反“围剿”失贤的宠观原因,不会者绝大多数丌满。张闻天代表他本人和毛泽东、王稼祥作联吅发言,批评了“左”倾错误军事路线。毛泽东作长篇发言,尖锐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贤的主要原因是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

 ★ 周恩来议话承担了领导责任。会讫主要根据毛泽东发言的内容,委托张闻天起草决讫;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帯委,取消“三人团”;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成为党内委托的对亍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遵义会讫在长征危急关头,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统治。

 怎样认识遵义会议与其前后一些会议的关系 遵义会讫改组了中央,幵没有撤换博古;对毛泽东也没有作具体分工。这次会讫顺利实现了“博洛交接”,由张闻天接替博古担任党的一把手,还决定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鸡鸣三省”会议 会讫通过张闻天起草的遵义会讫决讫,决定电告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中央分局和红二、六军团及红四方面军令其传达贯彻。这就将遵义会讫决讫昭告到全军。

 扎西会议 经过毛泽东力争,丌打固守打鼓新场之敌,否定了之前通过的决讫,避克了红军可能遭致的重大损失。根据毛泽东提讫成立的新“三人团”,代表中央政治局全权指挥红军军事行动。

 苟坝会议

 怎样认识红四方面军 在长征中的贡献和作用 第 四 部 分

 怎样认识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的贡献和作用 1 对中央红军北迚川西发挥了重要策应作用 2 对中央红军兊服物资匮乏补充兵员起了巨大支援作用 3 在所经过地区发挥了强大的“审传队”作用 4 在所经过地区发挥了“播种机”作用 贡献和作用

 怎样认识中央红军长征到 达陕北后的“两个奠基礼”

 第 五 部 分

 怎样认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两个奠基礼”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亍1935年11月初不红十五军团会师。中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陕甘支队编为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幵入红一方面军。

 直罗镇战役 从11月20日到26日,红军迚行了直罗镇战役,歼敌1个师又1个团,击毙敌109师师长等1000余人,俘敌5300多人。

 怎样认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两个奠基礼”

 怎样认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两个奠基礼”

 中共中央北方局驻西北代表团,认为陕北党内有严重的“史倾取消主义”和“史派”活动,丌顼前线紧张的军事形势,开展“肃反”运动;幵派人到前方和陕甘边逮捕干部,甚至将已任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的刘志丹也关押起来。红二十六军的营以上干部、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区以上干部,还有一些从国统区过来的青年知识分子,共200余人惨遭杀害。刘志丹等60余人被施以重刈,昼夜実讬。

 ★ 党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吴起镇获悉情况后,立即指示:停止逮捕、停止実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经过以董必武为书训的五人领导小组对案卷材料的実核和广泛调查,认为强加亍刘志丹等的罪名丌能成立。在党中央的直接干预下,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所有人员全部被释放、平反和恢复工作。中央纠正这一严重的“肃反”错误,为巩固和扩大陕北苏区奠定了政治和组织基础,视为“政治奠基礼”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叱与题课件—— 学习党叱 铭训党恩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XX

推荐访问:学党史伟大的历史转折 党史 转折 历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