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2023年度《国际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3篇

时间:2023-10-06 11:50:06 来源:网友投稿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1  阅读《国际教育新理念》一书,我让书中浅显易懂的典型案例深深地吸引住了。本书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读后感受颇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国际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国际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3篇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1

  阅读《国际教育新理念》一书,我让书中浅显易懂的典型案例深深地吸引住了。本书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读后感受颇深。数学家王梓坤曾说:“读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趣,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在温馨的读书里,我谈谈我的读书收获。

  《国际教育新理念》以我们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为出发点,用较通俗的语言对国际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具有全面性、启发性、解惑性,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读性。全书包括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三部分,宏观教育理论从理论上较详细地论述了当今两大国际性教育潮流: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它是其他层次教育理念的基础,对其他教育理念居于支配地位;一般教育理念部分对创新教育、合作教育、教师专业化等教育理念进行了介绍,较好地体现了当今时代的特点;有关教与学的理念部分的案例更具可操作性,对我们教师日常展开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我认为具有深层意义的指导作用。

  让我感兴趣的是创新教育和问题教学法。这两个章节让我从中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开展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局限于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已经被证实的,确信无疑的知识,而是应该为了教学生怎样去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讲课不能以让学生回答我们的问题作为目的和方式,而应该引导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培养创造力的教学必须提倡问题教学。思考、创造从问题开始,有了问题才能思考、创造。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更重要。提出问题,尤其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思维发现力、创造力的表现。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聪明的表现。成功的教学应该是越教学生问题越多,批判精神越强。因为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变化,在于它的推陈出新。因此,对于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也许比结果更重要,这就是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真正的素质教育,应把提出问题放在首位,即他比认识、解决问题更重要。

  回顾自己的教学和听课经验,都是师问生答,都是通过问问题检查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把我的问题都答出来了,那说明学生对教的知识都掌握了,没有问题了。或者问学生:“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了,我就放心了。而阅读本书让我从中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教师更多的是要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来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老师的回答要使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样的教学效果才是最佳的。教师再不能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本书让我看到了课程的重要性,教师的重要性,研究的重要性。只要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找出问题所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一定会越来越融合,越来越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争取在教学上有所突破。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3篇扩展阅读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3篇(扩展1)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后感3篇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后感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感自己的教学理论学习很不够,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便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了。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教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对于我来说繁忙的工作之余读书的时间就不是很多了,所以我的读书也带有了一定的功力性,我主要还是读跟我们教学有关的书籍比较的多,主要还是阅读杂志为主,其他类书籍买的比较少,下面我跟大家交流一下,我最近读的一本书,顾明远主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其实我也是冲着顾明远的名气去选择这本书的。这本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宏观教育理念;第二部分介绍一般的教育理念;第三部分介绍教与学的理念。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让广大教师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以现有教育教学理念为起点,以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借鉴。能较好的回答我们教学中碰到的常见的几个问题:第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经济出露端倪”已经成为我们的常用话语。第二,广大教师早就摈弃了注入式教学法,而接受了启发式教学法,特别是近几年来,许多引进和自创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这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三,一定的理念支配着一定的行为,教育也不例外。

  这本书听起来都是理念,很理论化,但读起来却不会很枯燥,因为跟我们*时的教学都是紧密联系的而且能直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教学中的难题。

  比如书中介绍的“掌握学习理论:让差生得到同样的发展”,就是一个我们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难题。

  差生是我们老师最为头痛的一个大问题,我想刚刚结束的考试,大家肯定也在为差生摇头叹息了。怎样解决差生问题,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可能会为我们打开一个好的思路。

  传统教育中每个教师在新学期或新课程开始时,总怀有这样的预想:大约有多少学生会成为优等生,有大约多少学生将成为中等生、有多少会成为差生。不知道我们在座的老师你们是否也有过这样想法?这一系列预想,通过分等程序、教学方法与教材,传递给学生。这种传递造成了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通过分等程序学生的最后分等与最初的预想相差无几。布卢姆对这种“预想“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样传统的教育“预想”是当今教育体制种最浪费、最有循环性的一面。他压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破坏了相当数量的学生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因此布卢姆指出了对于改善每个学生的教育,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在于我们对学生与学习的看法的改变。由此,布卢姆提出了他的掌握学习理论,并因此而被称为是“摧毁美国教育的人”。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为掌握而教”和“为掌握而学”。

  “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我们所教授的事物,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这就是布卢姆为掌握而教的核心思想。布卢姆通认为:大多数教师设想他们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一能胜任学习,另外三分之一将不及格或刚刚通过,余下的三分之一则处于中间状况。他认为这种想法“是当今教育系统中最浪费、最具破坏行动一面。他压抑了师生的抱负水*,也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布卢姆坚持认为,9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课程中的材料。为此,布卢姆与他的助手们进行了长期的研究。通过实验、观察、追踪研究,他们得出结论:初了百分之一二的超常儿童和百分之二三的低常儿童(包括智力、情感、体格等方面有缺陷的`儿童)之外,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动机等方面,并无大的差异。只要有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条件,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造成差生多的原因是:一方面是课程设计和方法的不完善;我想我们的新的课程改革就是为了完善原有课程中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缺陷。另一方面的原因,也在于教师并没有去期待学生掌握。看来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稍有不慎就会误人子弟。布卢姆认为要想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必须使教师具有对所有学生的期待,而不只是对一部分学生。教师应当向学生解释掌握性学习与一般学习有何不同,并向学生表明自己的信心,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应当而且能够达到掌握水*。

  布卢姆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解决差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为掌握而教的思想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这就意味着,在掌握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传统的教学往往根据正态分布曲线,来给学生进行成绩的等级评定,据此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等级。布卢姆认为,正太分布只能说明学生在总体中的次序何位置,而不能说明他们掌握知识的水*。这样的做法往往容易使教师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即“他们会把学生的学习能力看成一种持久和稳定的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在最初发现的差异,不仅会在他们整个学习生涯中表现出来,而且会贯串于他一生的。”布卢姆认为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得到弥补的。只有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并且找到帮助每个学生的方法,那么至少在理论上说,所有学生都能掌握。

  为掌握而教的具体做法是:采取“给学生第二次机会“,即在每个单位完成之后进行“诊断测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让通过测验的学生,由另一位教师有计划的作与第一次不同的讲解,一直到他们掌握有关教学内容为止。这种方法被称为“给学生第二次机会”,“对目标射第二次箭”。

  为掌握而学就是要使学生确认自己的学习能力,把自己看成是胜任学习的。按照布卢姆的说法,这是学习对学生自我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布卢姆认为,学生经常表现的不及格和学习不胜任,会引起学生怀疑自己的应付能力,因此要引导他们在校外体验中寻求信任和胜任。布卢姆强调,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功经验,他们就会不仅在校内,而且在校外都会完全地拒绝学习。掌握学习能给学校带来生机,给学生带来信心,并帮助学生在各类学习中发展一种毕生的兴趣。布卢姆的掌握理论,我们在教学中也在无形中运用,“给学生的第二次学习机会”我们也一直在做,我们对学生的课后辅导不就是为掌握而教的思想吗,可是我们也有做的不够的地方,对于差生我们总是缺少耐心,总是超之过级,太急功近利。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3篇(扩展2)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心得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心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1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2

  在阅读《教学新理念》这本书时,引起我最大关注的,是有关数学的教育。

  之前从来也没有特别地深究过,于是直到看到这本书时,才明白数学的本质竟然是“无中生有”。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从具体的事物里抽象出所谓的信息,进行抽象的加工处理成为我们所要的结果,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一个结果。那么,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通过由浅入深的学习、积累,不断学会新的思考方法(而不是新的知识),用以解决问题。所以,数学应该是一门开放的学科,用积累的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创造性的解决社会中的数学问题。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里,完全背离课本而进行彻底的开放教学是不可能的。孩子们要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必须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具备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才行,所以我想,可以利用教材中所编排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地安排、组织,从中培养孩子们初步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实践活动呢?我思考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活动目的,写好活动计划

  每一次实践活动,都绝不可以是无目的无计划的,它必须是为了配合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是为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服务的,必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组织的。同时,每次的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如同上课之前的备课一样,为它制订一个详细的活动计划,当然还要顾及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只有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二、帮助学生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

  每次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以相关的数学知识作为活动的基础。那么在活动之前,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把所需的数学知识理一遍。

  帮助学生作相关的知识准备,可以安排在活动之前,也可以落实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要看具体的教学实际而定。

  三、准备好实践活动必须的素材

  数学实践活动,是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的活动,这必然要动用许多素材。有时是一些资料,如图片,文字描述,数据统计表等;有时是一些实物,如彩球、细棒等等;有时是一些工具,如器皿,卷尺,以及其他学习用具;有时也会用到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如视频录像等等。在讨论要准备哪些必须的素材时,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思考,集齐大家的智慧,这不也是一个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么?为了能够使数学实践活动顺顺利利的开展,一定要提前把必需的用品准备的妥妥当当,并及时的分配到学生手里,避免手忙脚乱引起混乱。

  四、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要使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极高的参与热情,作为教师还应当精心为实践活动创造一个合适的情境,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买什么电话卡划算”“压岁钱怎么花”;可以说一个故事,把需要解决的难题融入到故事中去,激起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可以开展角色游戏,如“小小快餐店”;当然也可以把学生领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去发现简单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观察、测量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一个学习的情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情境是否有趣,是否有吸引力,决定着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热情。

  五、做好实践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从烦闷枯燥的课堂学习走进活泼有生趣的实践活动中,难免他们会出现主动性过强,情绪激动的情况,也就是常说的“收不住”,那么教师就要做好活动的组织者,在实践活动之前就应当提出相关要求,制订一些与活动有关的规则,活动中更要加强督促和学生之间的互相督促,使学生做到张驰有度。

  六、及时做出实践活动的总结

  每次实践活动结束前,一定要及时对这次数学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的表现,如学习情绪、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一定的表扬、肯定和鼓励,以激发他们以后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要对这次数学实践活动所解决的问题,或者是研究的结果,都要进行一个精确的概括,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总结可以由教师来说,当然教师也可以把这个机会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显然后者优于前者。

  总之,实践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的反馈,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实际运用。在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培养。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3

  根据教育局举行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专业技能大练兵”三大活动要求,暑假我自学了《教育新理念》一书。《教育新理念》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名言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从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以及教与学的理念上为我们作了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认识到任何教育行为都应以教育理念为指导。有了新的理念,就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不断自我更新,及时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

  袁振国先生文中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他文笔简洁流畅,全无枯燥、沉重之感,而富联想、启发性,可读性很强。如: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学生屡屡获金夺银,却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学生基础扎实,却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学生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却少有原创意义上的知识科技创新,以致于在最近的世界科技实力总评价中,美国得了100分,日本得了72分,德国得了54分,俄罗斯得了25分,*仅得了20分。……*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差不多是一样的;“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家长们关心的是学校既定的任务完成了没有。世界上还有一个民族也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以色列民族。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问他们的第一句话差不多也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的得意,会喜形于色。可是如果*的孩子回来对家长说他提了一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绝大多数家长会感到尴尬和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你逞什么能!”……这些事例在阅读的过程中,很能引起我的共鸣。两种不同的问法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我国的家长关心的是孩子有没有完成老师给的学习任务,我们老师关心的是如何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教科书就成了权威知识发布的载体。而国外的许多教育却从能不能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发现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拓道路等方面来考虑学习的意义。难怪我国学生在国际奥赛中屡屡摘金夺银,却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学生基础扎实,却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我国在世界科技实力总评价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得分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在我们周围的确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只是我们有时视而不见,懒得思考而已。《教育新理念》一书中,不仅直言了我们教育面临的现状,还为我们教育者进行了剖析,就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挖掘背后隐含的教育观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一气呵成的痛快。作为一位教师,我在阅读了此书后不禁反思:我们的孩子喜欢怎样的教育?因而,我,更应该是我们,要从中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开展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已经被证实的,确信无疑的知识,而是应该为了教学生怎样去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讲课不能以让学生回答我们的问题作为目的和方式,而应该引导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教育是什么?赞可夫曾经说过: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发展。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应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余地,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时代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与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创新教育也是一种“活”的教育。我们提倡孩子“思维无禁区”,让孩子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让我们记住苏格拉底说的话——“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的确,《教育新理念》让我认识到了对于面向未来的教育,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比解决教师给学生的问题更重要;教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4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告诉我们:听课和分析课是他的每日工作,并且指出听课和分析课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发展教师的经验,把个别教师的经验变成集体的财富,用以丰富全校的创造性的实验。

  对课堂的有效评价与分析,有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学生情况。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对课堂的反思,同时,我们要求学校领导应该经常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听课和分析课,也提倡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与评价分析。因为领导的评价与分析(有效的课堂评价)犹如站在高台俯瞰,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与创造性活动;教师的评价与分析则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提高。

  课堂不是产品,而是一个制作产品的过程,教育的真正产品是学生。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课堂评价的尺度,要树立正确的评价思想,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课堂评价的宗旨不应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定性结论,要着眼于教学的过程,着眼于教师在课堂上体现出来的教育观念,着眼于为教师今后的教育教学指明方向。

  从这些年的从教经历中,我想对课堂评价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评价应激发起教师的探索兴趣和分析本身工作的兴趣。

  因为课堂不是产品,而是制作产品的过程,教师是工艺师。因此,我们在对课堂评价时,要以激发教师的兴趣为目的,让教师对自身工作的分析产生兴趣,因为只要教师能分析自己课的优点和缺点,分析自己跟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的问题,那他的教学就可以说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因此,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价。

  1、课堂评价应关注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和广度。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该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用心教好教材,传授知识。而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用教材教。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这是有本质区别的,它显示了我国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传统的教学就是“确定目标,传授知识,完成任务”,就可以说教好了教材,就是一位称职的教师。而用教材教则不一样,教材只是一个参考,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当地情况、自身条件开发教材,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课堂评价中,要看师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占有量,以及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程度,要看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交流与结合,要看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对课程相关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情况,要看师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评价时,不能断章取义,在发表意见之前,要有对一课的教学流程有全面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一课的教学内容不可能在一堂课的时间,往往需要好几课时,特别是当我们准备就某一个主题想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就要自始至终听完教师对一课的教学安排,还要听听教师的意见,包括对课的认识、分析、把握以及使用技巧的设计。还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听听学生的反馈信息,主要了解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与培养。这样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指导性的评价。

  2、关注师生合作学习的对话与交流

  新课标最核心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教师是*等中的首席”。这就明确了教师的角色与地位——教师是学生的大朋友。在课堂评价中要看这一思想的落实情况,就要关注几个要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具体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从两个方面去考察:

  第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对文本的朗读与欣赏。特别是学生对文本有感情地朗读情况,因为从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分析,他们之所以理解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本内容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无法正确流利地朗读,就不能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因为学生如果对朗读都非常吃力,他还有什么精力去思考呢?如果学生不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就不可能做到深入理解与思考,当然也就无法完成对话与交流。在课堂评价中要把学生对文本的朗读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因素,要看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的情况,要看学生在朗读中的情感陶冶,要看学生在朗读中的理解与思考,要看学生在朗读中学习与提高。

  第二,关注师生之间的讨论合作学习情况。现在有些教师为了赶时髦,每堂课必有讨论,但对讨论的内容却是泛泛而谈,走形式。课堂上轰轰烈烈,下课后学生一无所获。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忌讳的。因此,我们在听课时,不要做一个居高临下的旁听者,只看形式,不重内容,一定要深入到同学们的讨论中去,关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是积极参与还是被动接受,对问题的认识是深入还是肤浅,是泛泛而谈还是深思熟虑,是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这些都应该成为对课堂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内容。此外,还要看教师对讨论的把握,是否和学生一起交流,既关注全局,又注意个别;是否给足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和空间;是否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等等。

  3、关注课堂上学生情感的发展

  在许多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煞费苦心地讲解、表演,学生毫无表情地配合、接受。我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抽一名学生画画后,教师表扬他“画得好”,全班同学就竖起大姆指说两遍“XX,你真棒!”课后,我问同学们你觉得他真的比自己好吗?有的同学说:“教师说好,就是好吧。”我又问另一位同学:“你能画得比他更好吗?”那个同学回答我:“当然能”。“那你为什么还赞扬他呢?”“教师是这样要求的。”可见,学生的表扬是言不由衷的,只是为了表演给教师看的。如此课堂,如何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

  有效的课堂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与督促。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把学生内心情感的调动作为一个重要的尺度。要着重考察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是否真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把学生情感的变化作为自己教学的内容;是否根据学生感情的发展确立教学进度;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的语言是否对学生心灵产生震撼。

  4、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我们在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考察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并不是要大家忽略语文的工具性。课堂上,对文章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以及文学的语修逻文仍然是我们课堂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文学习关系到其它自然学科的理解,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人文性,只重文学欣赏,围绕文本大谈理想人生,而忽略了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那不成为一堂德育课了吗?我认为这无疑是丢了西瓜捡芝麻,是完全不足取的。

  二、课堂评价应采取领导、教师、学生相结合的方式。

  课堂评价的宗旨是激发教师的探索兴趣,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时,不能搞一言堂,要树立对话与交流的思想,包括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主要是大家共同分析课堂的得失,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教师完成自我反思与提高。还包括领导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主要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心理接纳程度,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学生对课堂的认识与评价。

  三、课堂评价应采取评语导向的发展性评价,杜绝定性定量的结论式评价。

  现在有许多学校在制定教师的过程管理中都有课堂评价一栏,这是对教师教学的检查与督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与有效的课堂评价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学校领导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多数情况是集中听一堂课,然后评定分数,就算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查与考核,这是极其片面的。我们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听课与分析要成为领导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了某种竞赛的目的而设。对教师进行听课与分析要成为教学常规工作,但不能以一抵十,以偏概全。对课堂评价应注重与教师的交流,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激发教师兴趣为宗旨,怎么能以一次听课就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定性定量的结论呢?课堂评价应更多的是为教师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评价应尽可能地采用发展性的评语,让教师树立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5

  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位置,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这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本书也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一、做学习型的教师

  通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和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做欣赏型的教师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是真正对学生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学生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好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出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几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做善问型的教师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6

  我读完袁振国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后收获颇多!书中这样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教师绝不是教书匠,而应该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应该对教育活动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追求,有独立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应该使教育过程成为实现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塑造他们的高尚人格,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丰富自己的情感,放射智慧的光辉,实现自己的幸福理想。这是一种真正的教师境界。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当具备比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怎样转化差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一、对角色作用提出了挑战

  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当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教师作为促进者,应当冷静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及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其二,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以适当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具有合作精神。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则首先应该成为研究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研究。

  二、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将重新建立教学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创设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三、联系教学,不断摸索和探讨

  1、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2、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但课件却不应成为左右课堂进程的主要因素,人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就会造成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模式化,不利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是多变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因此,我想在一节课中,如果自始至终都采用多媒体,那就不能称是一节好课,至少说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是多变的。所以,教学上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合适的方法,而不是我们用了多少方法。

  3、教学不要过于形式化,注意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有时我们老是想着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用什么手段去体现,往往就没有注意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能全面发展。只要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就是好课。在许多课上,正是由于我们教师想得太多,因此使教学活动变得只有形式而没有了真正的内容,就像是一套好看的衣服,却没有一个相称的身材人去穿它,那么衣服的美又如何体现呢?衣服,我们知道只要穿得得体就会很好看。同样,我们教学模式不管是什么样子的,只要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或进步,而不是去考虑用什么方法去体现新课程标准。

  总之,如何达到一种“真正教师”的境界,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讨。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7

  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而是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等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阅读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的教师,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我教学十几年,特别明显感觉到教师师德的重要性,每一个班的学生的为人处事可以说与班主任有很大的相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学生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等、*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三、要做伯乐,具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许多有特殊天赋的人、有着异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开始通常不会被人理解,反而被称为愚蠢或傻瓜。

  我们的学生中其实也不乏这样与众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只盯着那些分数指挥棒下的"优等生",而错把美丽的天鹅当成了可怜的丑小鸭了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天才出现。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8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位置,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这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例如,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因为我是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这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其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并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让教师“会问”是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3篇(扩展3)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心得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1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2

  在阅读《教学新理念》这本书时,引起我最大关注的,是有关数学的教育。

  之前从来也没有特别地深究过,于是直到看到这本书时,才明白数学的本质竟然是“无中生有”。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从具体的事物里抽象出所谓的信息,进行抽象的加工处理成为我们所要的结果,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一个结果。那么,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通过由浅入深的学习、积累,不断学会新的思考方法(而不是新的知识),用以解决问题。所以,数学应该是一门开放的学科,用积累的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创造性的解决社会中的数学问题。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里,完全背离课本而进行彻底的开放教学是不可能的。孩子们要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必须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具备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才行,所以我想,可以利用教材中所编排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地安排、组织,从中培养孩子们初步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实践活动呢?我思考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活动目的,写好活动计划

  每一次实践活动,都绝不可以是无目的无计划的,它必须是为了配合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是为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服务的,必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组织的。同时,每次的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如同上课之前的备课一样,为它制订一个详细的活动计划,当然还要顾及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只有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二、帮助学生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

  每次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以相关的数学知识作为活动的基础。那么在活动之前,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把所需的数学知识理一遍。

  帮助学生作相关的知识准备,可以安排在活动之前,也可以落实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要看具体的教学实际而定。

  三、准备好实践活动必须的素材

  数学实践活动,是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的活动,这必然要动用许多素材。有时是一些资料,如图片,文字描述,数据统计表等;有时是一些实物,如彩球、细棒等等;有时是一些工具,如器皿,卷尺,以及其他学习用具;有时也会用到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如视频录像等等。在讨论要准备哪些必须的素材时,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思考,集齐大家的智慧,这不也是一个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么?为了能够使数学实践活动顺顺利利的开展,一定要提前把必需的用品准备的妥妥当当,并及时的分配到学生手里,避免手忙脚乱引起混乱。

  四、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要使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极高的参与热情,作为教师还应当精心为实践活动创造一个合适的情境,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买什么电话卡划算”“压岁钱怎么花”;可以说一个故事,把需要解决的难题融入到故事中去,激起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可以开展角色游戏,如“小小快餐店”;当然也可以把学生领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去发现简单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观察、测量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一个学习的情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情境是否有趣,是否有吸引力,决定着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热情。

  五、做好实践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从烦闷枯燥的课堂学习走进活泼有生趣的实践活动中,难免他们会出现主动性过强,情绪激动的情况,也就是常说的“收不住”,那么教师就要做好活动的组织者,在实践活动之前就应当提出相关要求,制订一些与活动有关的规则,活动中更要加强督促和学生之间的互相督促,使学生做到张驰有度。

  六、及时做出实践活动的总结

  每次实践活动结束前,一定要及时对这次数学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的表现,如学习情绪、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一定的表扬、肯定和鼓励,以激发他们以后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要对这次数学实践活动所解决的问题,或者是研究的结果,都要进行一个精确的概括,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总结可以由教师来说,当然教师也可以把这个机会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显然后者优于前者。

  总之,实践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的反馈,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实际运用。在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培养。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3

  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而是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等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阅读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的教师,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我教学十几年,特别明显感觉到教师师德的重要性,每一个班的学生的为人处事可以说与班主任有很大的相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学生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等、*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三、要做伯乐,具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许多有特殊天赋的人、有着异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开始通常不会被人理解,反而被称为愚蠢或傻瓜。

  我们的学生中其实也不乏这样与众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只盯着那些分数指挥棒下的"优等生",而错把美丽的天鹅当成了可怜的丑小鸭了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天才出现。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4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告诉我们:听课和分析课是他的每日工作,并且指出听课和分析课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发展教师的经验,把个别教师的经验变成集体的财富,用以丰富全校的创造性的实验。

  对课堂的有效评价与分析,有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学生情况。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对课堂的反思,同时,我们要求学校领导应该经常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听课和分析课,也提倡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与评价分析。因为领导的评价与分析(有效的课堂评价)犹如站在高台俯瞰,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与创造性活动;教师的评价与分析则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提高。

  课堂不是产品,而是一个制作产品的过程,教育的真正产品是学生。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课堂评价的尺度,要树立正确的评价思想,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课堂评价的宗旨不应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定性结论,要着眼于教学的过程,着眼于教师在课堂上体现出来的教育观念,着眼于为教师今后的教育教学指明方向。

  从这些年的从教经历中,我想对课堂评价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评价应激发起教师的探索兴趣和分析本身工作的兴趣。

  因为课堂不是产品,而是制作产品的过程,教师是工艺师。因此,我们在对课堂评价时,要以激发教师的兴趣为目的,让教师对自身工作的分析产生兴趣,因为只要教师能分析自己课的优点和缺点,分析自己跟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的问题,那他的教学就可以说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因此,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价。

  1、课堂评价应关注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和广度。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该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用心教好教材,传授知识。而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用教材教。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这是有本质区别的,它显示了我国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传统的教学就是“确定目标,传授知识,完成任务”,就可以说教好了教材,就是一位称职的教师。而用教材教则不一样,教材只是一个参考,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当地情况、自身条件开发教材,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课堂评价中,要看师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占有量,以及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程度,要看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交流与结合,要看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对课程相关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情况,要看师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评价时,不能断章取义,在发表意见之前,要有对一课的教学流程有全面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一课的教学内容不可能在一堂课的时间,往往需要好几课时,特别是当我们准备就某一个主题想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就要自始至终听完教师对一课的教学安排,还要听听教师的意见,包括对课的认识、分析、把握以及使用技巧的设计。还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听听学生的反馈信息,主要了解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与培养。这样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指导性的评价。

  2、关注师生合作学习的对话与交流

  新课标最核心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教师是*等中的首席”。这就明确了教师的角色与地位——教师是学生的大朋友。在课堂评价中要看这一思想的落实情况,就要关注几个要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具体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从两个方面去考察:

  第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对文本的朗读与欣赏。特别是学生对文本有感情地朗读情况,因为从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分析,他们之所以理解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本内容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无法正确流利地朗读,就不能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因为学生如果对朗读都非常吃力,他还有什么精力去思考呢?如果学生不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就不可能做到深入理解与思考,当然也就无法完成对话与交流。在课堂评价中要把学生对文本的朗读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因素,要看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的情况,要看学生在朗读中的情感陶冶,要看学生在朗读中的理解与思考,要看学生在朗读中学习与提高。

  第二,关注师生之间的讨论合作学习情况。现在有些教师为了赶时髦,每堂课必有讨论,但对讨论的内容却是泛泛而谈,走形式。课堂上轰轰烈烈,下课后学生一无所获。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忌讳的。因此,我们在听课时,不要做一个居高临下的旁听者,只看形式,不重内容,一定要深入到同学们的讨论中去,关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是积极参与还是被动接受,对问题的认识是深入还是肤浅,是泛泛而谈还是深思熟虑,是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这些都应该成为对课堂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内容。此外,还要看教师对讨论的把握,是否和学生一起交流,既关注全局,又注意个别;是否给足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和空间;是否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等等。

  3、关注课堂上学生情感的发展

  在许多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煞费苦心地讲解、表演,学生毫无表情地配合、接受。我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抽一名学生画画后,教师表扬他“画得好”,全班同学就竖起大姆指说两遍“XX,你真棒!”课后,我问同学们你觉得他真的比自己好吗?有的同学说:“教师说好,就是好吧。”我又问另一位同学:“你能画得比他更好吗?”那个同学回答我:“当然能”。“那你为什么还赞扬他呢?”“教师是这样要求的。”可见,学生的表扬是言不由衷的,只是为了表演给教师看的。如此课堂,如何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

  有效的课堂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与督促。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把学生内心情感的调动作为一个重要的尺度。要着重考察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是否真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把学生情感的变化作为自己教学的内容;是否根据学生感情的发展确立教学进度;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的语言是否对学生心灵产生震撼。

  4、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我们在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考察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并不是要大家忽略语文的工具性。课堂上,对文章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以及文学的语修逻文仍然是我们课堂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文学习关系到其它自然学科的理解,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人文性,只重文学欣赏,围绕文本大谈理想人生,而忽略了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那不成为一堂德育课了吗?我认为这无疑是丢了西瓜捡芝麻,是完全不足取的。

  二、课堂评价应采取领导、教师、学生相结合的方式。

  课堂评价的宗旨是激发教师的探索兴趣,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时,不能搞一言堂,要树立对话与交流的思想,包括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主要是大家共同分析课堂的得失,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教师完成自我反思与提高。还包括领导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主要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心理接纳程度,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学生对课堂的认识与评价。

  三、课堂评价应采取评语导向的发展性评价,杜绝定性定量的结论式评价。

  现在有许多学校在制定教师的过程管理中都有课堂评价一栏,这是对教师教学的检查与督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与有效的课堂评价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学校领导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多数情况是集中听一堂课,然后评定分数,就算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查与考核,这是极其片面的。我们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听课与分析要成为领导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了某种竞赛的目的而设。对教师进行听课与分析要成为教学常规工作,但不能以一抵十,以偏概全。对课堂评价应注重与教师的交流,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激发教师兴趣为宗旨,怎么能以一次听课就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定性定量的结论呢?课堂评价应更多的是为教师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评价应尽可能地采用发展性的评语,让教师树立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5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位置,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这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例如,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因为我是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这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其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并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让教师“会问”是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6

  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位置,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这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本书也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一、做学习型的教师

  通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和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做欣赏型的教师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是真正对学生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学生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好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出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几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做善问型的教师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7

  根据教育局举行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专业技能大练兵”三大活动要求,暑假我自学了《教育新理念》一书。《教育新理念》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名言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从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以及教与学的理念上为我们作了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认识到任何教育行为都应以教育理念为指导。有了新的理念,就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不断自我更新,及时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

  袁振国先生文中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他文笔简洁流畅,全无枯燥、沉重之感,而富联想、启发性,可读性很强。如: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学生屡屡获金夺银,却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学生基础扎实,却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学生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却少有原创意义上的知识科技创新,以致于在最近的世界科技实力总评价中,美国得了100分,日本得了72分,德国得了54分,俄罗斯得了25分,*仅得了20分。……*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差不多是一样的;“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家长们关心的是学校既定的任务完成了没有。世界上还有一个民族也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以色列民族。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问他们的第一句话差不多也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的得意,会喜形于色。可是如果*的孩子回来对家长说他提了一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绝大多数家长会感到尴尬和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你逞什么能!”……这些事例在阅读的过程中,很能引起我的共鸣。两种不同的问法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我国的家长关心的是孩子有没有完成老师给的学习任务,我们老师关心的是如何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教科书就成了权威知识发布的载体。而国外的许多教育却从能不能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发现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拓道路等方面来考虑学习的意义。难怪我国学生在国际奥赛中屡屡摘金夺银,却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学生基础扎实,却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我国在世界科技实力总评价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得分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在我们周围的确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只是我们有时视而不见,懒得思考而已。《教育新理念》一书中,不仅直言了我们教育面临的现状,还为我们教育者进行了剖析,就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挖掘背后隐含的教育观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一气呵成的痛快。作为一位教师,我在阅读了此书后不禁反思:我们的孩子喜欢怎样的教育?因而,我,更应该是我们,要从中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开展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已经被证实的,确信无疑的知识,而是应该为了教学生怎样去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讲课不能以让学生回答我们的问题作为目的和方式,而应该引导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教育是什么?赞可夫曾经说过: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发展。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应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余地,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时代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与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创新教育也是一种“活”的教育。我们提倡孩子“思维无禁区”,让孩子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让我们记住苏格拉底说的话——“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的确,《教育新理念》让我认识到了对于面向未来的教育,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比解决教师给学生的问题更重要;教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8

  我读完袁振国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后收获颇多!书中这样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教师绝不是教书匠,而应该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应该对教育活动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追求,有独立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应该使教育过程成为实现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塑造他们的高尚人格,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丰富自己的情感,放射智慧的光辉,实现自己的幸福理想。这是一种真正的教师境界。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当具备比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怎样转化差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一、对角色作用提出了挑战

  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当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教师作为促进者,应当冷静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及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其二,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以适当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具有合作精神。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则首先应该成为研究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研究。

  二、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将重新建立教学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创设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三、联系教学,不断摸索和探讨

  1、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2、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但课件却不应成为左右课堂进程的主要因素,人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就会造成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模式化,不利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是多变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因此,我想在一节课中,如果自始至终都采用多媒体,那就不能称是一节好课,至少说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是多变的。所以,教学上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合适的方法,而不是我们用了多少方法。

  3、教学不要过于形式化,注意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有时我们老是想着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用什么手段去体现,往往就没有注意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能全面发展。只要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就是好课。在许多课上,正是由于我们教师想得太多,因此使教学活动变得只有形式而没有了真正的内容,就像是一套好看的衣服,却没有一个相称的身材人去穿它,那么衣服的美又如何体现呢?衣服,我们知道只要穿得得体就会很好看。同样,我们教学模式不管是什么样子的,只要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或进步,而不是去考虑用什么方法去体现新课程标准。

  总之,如何达到一种“真正教师”的境界,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讨。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3篇(扩展4)

——新时代教育理念心得体会3篇

新时代教育理念心得体会1

  新教育理念真可谓一字千斤,使我受益匪浅,它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诠释了教育,让我感慨良多。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个老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对新教育理想的追求。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眼睛一亮。最新的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一直信奉的理念,做教师不为学生为谁?在此理念下,我们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然而,朱教授却认为,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他说,教育是为了学生未免太狭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育就是为了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他将此理念作为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最欣赏的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观点,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说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以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最震撼的一个工程:营造书香乐园。朱教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书,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以在很多方面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生,也只能一个教书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一定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

  新教育思想对我的又一启示:

  1、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今天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业务方面的独到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衡。当今教育,教师最缺少的就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导致培养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教学个性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力。

  2、教师对学生要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护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

  3、教师应该对学生严而有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并善于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老师的管理应该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心底里得到学生的认同。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我所范,努力学习,进一步学习"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我们要向朱永新老师学习,做一名对未来有理想的教师,做一名对社会有个性的教师,做一名对事业有思考的教师,做一名对自我会学习的教师。

新时代教育理念心得体会2

  郭思乐教授指出:“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自学出来的。”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我从事教育工作也已经二十年了。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你在这儿教的他们毫无兴趣,他们在那儿学的也是毫无兴趣可言,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很差。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呢?自从我于20xx年三月有幸参加了我们镇开展的《“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个课题才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听了课题负责人张春芳老师对生本教育理念的阐述,才懂得“生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后来又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他指出:“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自学出来的。”对生本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体会。以后又通过观摩了一些生本教育示范课,进一步感受了生本课,并且通过个人阅读有关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以及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在学习过程中,有两个方面我的体会颇深,其中一方面通过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目前,我所任教的是我所在支教学校的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由于是农村学生,本来就有点胆怯,知识面窄,学习也不够积极主动,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不高,甚至有时没人举手,有时我在课上提出一个并不是特别难的问题,举手主动回答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即使回答,答案也往往不是经过认真思考之后的结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例如我提问:“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没有一个学生回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有的学生会答,但是害怕答错被其他人耻笑,还有的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差,不能流利回答,也就是会算就是不会表达,也是因为由于我们在课堂上知识点讲解的过细,很少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使学生思维懒惰,懒得思考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学生连听课都不愿意,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课堂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更感兴趣了。

  另一方面,有时在低年级的数学课中,我们一节课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往往表面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一节课上完后,真正掌握新授知识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在学习中会频频犯错,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也总是以批评、训斥为主。但他们所犯的错误还是会出现。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郭思乐教授的"新错误观"--"评研"的理论基础。他说:"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发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真知。他提到:“传统上,我们总要求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生本”的学生,我们给他这样的机会,使他们的认识,可以通过多次或长期地反复式提高来完成。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地去感悟。我也有孩子,我发现,我的孩子在小时候我很有耐心对于他所犯的一些错误也会宽容的对待,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反而变得越来越急躁,失去了原有的耐心,一旦他学习出了差错,就大声的斥责,让孩子心惊胆颤!这可能我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病吧,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对待,何况是其他孩子呢!其实小学生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也是从模仿跟学,到尝试自己做,反复练习后才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并能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个过程中,自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评研",正是体现了对儿童学习人格的尊重,为他们提供了"出错"和"改错"的机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教学中,我觉得我应该一改以往的教学作风,无论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对我的学生应该多一些理解、宽容和耐心,允许他们犯错误,而且是可以多次犯错。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时代教育理念心得体会3

  近期,**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会议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爱国主义自古有之,涌现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救亡图存,民族复兴,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爱国主义永远是时代的音,我们不妨从古今中外四个维度来透视爱国主义。

  时间上,从古、今两个维度把握整个文化基因的脉络,谈谈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从*开天辟地,到尧舜禹,再到夏开启封建王朝,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从秦汉到唐宋,中华文化达到了巅峰;从明清到近现代,在继承与突破中,我们走了布满荆棘的道路。但是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一个流传下来的。其他三个古文明,抵挡不住内乱和侵略的破坏,早早就尘封在地下,变成考古的废墟。儒家、道家、佛家是中华传统文化“三叉戟”,他们是文化大融和的产物,只有对外开放,汲取精华、弃其糟粕,我们的文化就会更有生命力。进入现代,中华民族的历史的关键抉择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_“三座大山”,彻底摆脱了丧权辱国的局面,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制度、文化、道路、理论值得自信。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愈加焕发光彩,集中力量办大事,让我们能够走过一个个的坑坑洼洼的泥泞道路,也能越过一个个“雄关漫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都愿意在家庭的温暖中成长、生活,国家强大了,家庭、个人才会岁月静好。

  空间上,从中、外两个维度把握爱国主义的现实需求,讲讲我们该怎样去爱国。前几天,**出访印度,强调“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实现中印两大文明伟大复兴。”我们在世界文明对话中,能够获得尊重,就在于我们的传承,说白了就是拿得出手。**在甘肃敦煌考察时候,就说过“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所以今天我们爱国,首先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获得灵感、启发思考。曾有人说过,现在社会发展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都能在孔子的论述中找到解决之道。我们继承发扬好传统文化,就是把炎黄文化的基因深入骨髓、遗传千秋。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3篇(扩展5)

——《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3篇

《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1

  空闲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教育新理念》这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只有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有足够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变与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位年轻人来到一个地方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位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这位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一旁的人很诧异的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人家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当你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学生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学生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无疑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了。

  目前,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有时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点,一学期下来不知道让学生们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对自己教学产生了怀疑,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引起问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

  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不由又落实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通过阅读《教育新理念》这本书对我真的收获不浅!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3篇(扩展6)

——家庭教育理念心得体会3篇

家庭教育理念心得体会1

  我自从教以来,已有二十余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深刻意识到,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成功的家庭,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肯定有一个不成功的家庭或不理性的.父母!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许多的闪光点,而作为长辈的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现并帮忙他们发扬这些闪光点。将这位老教师总结的最精辟最实用的教育方法,送给身边有孩子的每一个人吧!

  1、上帝是公*的。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对孩子小时付出的越多、教育的越理性、越科学,孩子大的时候你付出的就会越少,你将越省心,越有成就感。

  2、“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一条真理。

  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科学的计划、正确的指导、理性的措施,父母要做好表率。

  孩子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都将带有你们的影子,因为孩子小时候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模仿。

  3、父母要多花一些时光在孩子身上。

  不要为了自我的事业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否则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毁掉你的事业。

  不要为了自我的休息娱乐而忽视与孩子的交流,否则孩子长大后你将无快乐可言,你将拥有更多的愁苦、恼怒和无奈。

  4、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

  孩子年幼无知,动手打父母或者长辈时,我们千万不要高兴,更不能认为孩子长本事了。这时要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要尊敬父母和长辈。

  否则,孩子会认为打人是赢得家长高兴的方式,是自我获得价值感的途径,这样是非观念就混乱了,长大后他就很可能动手打你了。诸如此类。我们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5、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过时,更不能无缘无故地把自我的不愉快倾泻到孩子身上。否则你的暴力倾向会在孩子身上“发扬光大”。

  6、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越小,你的话越有可信度,他们会不自觉地记住你说的话。

  如果你总是打击自我的孩子,甚至随意伤害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孩子将失去自信和活力,失去应对挫折的勇气和成功的机会,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7、千万不要一味地迁就孩子,溺爱孩子。

  不要认为孩子小时候我对他好,他长大后就会对我好,这是极大的错误。

  因为你过分溺爱孩子,孩子会构成这样的观念: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将缺乏感恩之心。长大后,你一旦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你的痛苦就开始了。

  8、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坐得住的习惯。

  不要带着孩子不停地乱蹿,否则孩子上学后将面临困难。因为学习首先要坐得住。

  9、抓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段。

  第一,三岁以前,这是孩子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非观念构成的关键期。

  第二、小学一、二年级,这是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自我意识养成的关键期。

  第三,青春期。这个时段,孩子的变化十分巨大,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在这一时段变得让你无措手足。

  10、年轻夫妻不要动不动吵架。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能打架。否则,家庭这个安全的港湾将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而这会使孩子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必然要到外面寻找安全感,很容易出现加入不良小团体、早恋等问题。

  11、永远不要把孩子当孩子。

  善于和孩子*等交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孩子的看法,不要一味否定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才能与你消除隔阂,遇到困难才会愿意与你协商,亲子关系才会和谐。

  12、永远不要把孩子看得一无是处。

  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任何孩子都有自我的闪光点。这个闪光点也许就是他将来成功的钥匙。否则,你有可能抹杀孩子的潜能,甚至成为葬送孩子一切的罪魁祸首。

  但也永远不要把孩子看得一无错处,理性地看自我的孩子,对父母而言最重要。

  13、永远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

  孩子的做人品质、应对挫折的潜力、良好的人际交往水*,都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能全面评价孩子的家长就是教育理念先进的家长。

家庭教育理念心得体会2

  现在社会特别是*并不缺知识性的人才,真正缺少的是创造性的人才。回首*建国60多年来,泱泱大国只有一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获得的是文学奖,而在科技方面*掌握很少的知识产权,*的孩子与发达国家的孩子相比,谨慎有余,创造不足。回顾我们个人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我们从小到大被大人套上了无数枷锁,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这些枷锁束缚住我们的思想和心灵,捆住我们的手脚,使得我们丧失想象力,只在家长设置的框框中规矩的长大。长大之后我们会发现所谓的规矩不一定正确,小时候的任性不一定是坏事,可是却留下了永久的遗憾,不仅感慨如果从头再来一遍,或许会成长成不同的样子。人生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无所谓好无所谓坏,顺其自然才更美。

  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我对孩子的教育采用的是宽松的方式:

  一、给孩子足够的选择权。摒弃家长的权威,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选择什么,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比如在超市里,我会对孩子说今天你可以随意挑选两样东西买。然后小家伙就会精挑细选选择这两样东西,在他选择的过程中我不会干预,直到选出结果,我会向他确认一下,并向他说明我对他选的东西的"感觉,有时他会听我的意见更改选择,有时他会坚持他的选择,如果他坚持,我会尊重他的决定,因为这是我给孩子的权力。

  二、允许孩子对家长提出质疑,并耐心解释。家长应该承认自己不是圣人,也会随心所欲做一些曾禁止孩子做的事情,所以就应该允许孩子对家长提出质疑,如果真的做错了就应该承认并改正,这样才能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孩子在提出质疑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家长没有必要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和尊严混淆孩子的是非观,鼓励孩子的怀疑精神,才有可能形成创造能力。

  三、与孩子成为朋友,同他交流大人的真实感受。你很难想象,有时孩子的理解力超乎大人的想象。比如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我从来不采用体罚的形式,我只会告诉他你这样做令我很不高兴,所以我没有心情再同你玩了,除非你向我道歉。我觉得这种用事情的自然结果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比专用体罚和讲道理效果要好很多。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是每一件事发生后都会有人告诉他是对是错,他会学会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对错。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香味,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高度,每一粒砂都有自己的位置,没有必要为了大人的愿望来改变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愿每一个生命都长出自己的特点,自然美才是真的美,与大家共勉。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3篇(扩展7)

——国际教育学院工作总结 (菁选3篇)

国际教育学院工作总结1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方向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现在是高二的第二学期,我们文科已全面进入高考复习,如何展开复习,怎样有效地进行指导,这都是迫在眉睫的事。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科指导意见,还有高考指导书,都成了每日必读的,*时还进行学习体会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使得总体的成绩进步明显,得到表扬.

  二、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高二数学组开展了四位年轻老师的“同课异构”活动,教研组长还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们年轻人一定要在*时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重在关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从容对待课堂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同时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认真思考着这番话,我的优点是:教态亲切,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好,我的不足是:课堂的严谨性要待提高,还有就是过渡做得还不够。不过,我自己也反复研究了自己的视频,对于我原本的不足已有了很大的改进,别的老师听起来也觉得非常流畅,板书也是很清晰的。我想,我以后要形成的个人风格就是: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但要注意严谨与流畅。

  关于学习,我也是一刻不放松的。最近三位“三坛”教师开了公开课,虽然课时很紧张,我还是努力地抽出时间参加,真是受益良多。a老师的一节复习课,由浅入深,娓娓道来,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探索知识的高潮,让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b老师的一节较枯燥的新授课,上得深刻却不觉深奥,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不乏幽默课堂气氛轻松愉悦;c老师的复习课,更是帮助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有高屋建瓴的感觉,却又丝丝入扣,主题鲜明。总之,要慢慢体会如何将课将活讲深、讲懂。

  三、课堂之外,多学习,多反思,多总结

  *时碰到教学问题,不仅虚心地与同行谈论交流,还经常阅读一些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杂志,如《数学教育学报》,给了我很多教学前沿的理论指导,《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给了我很多实际教学问题的成功案例的指示。这些都为我能写出一些又价值的反思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这个学期我完成了两个反思:一个是案例反思《数学课堂应行走在收放之间》,另一个是软件制作课件《利用几何画板探究椭圆轨迹形成的若干方法》。这点点滴滴的积累,都将帮助我更自如地对待日常的.教学工作,也必将促进教学成绩的取得。

  四、注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我喜欢在课堂中渗透一些育人的名人名言或是讲一点发人深思的小故事等等。比如说如何体现复习的重要性,我会以《论语》中的名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以指导,还有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来提醒他们学习要塌实等。同时,课后还会找个别学生同学,特别是借助午休参加管理的时间去关心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情况,这样更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国际教育学院工作总结2

  本学期,国际教育管理处在学校领导和各处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按照学校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很好地完成了学期工作计划。

  一、顺利完成本学期常规教育教学工作

  1.迎接贵州省教育厅中外合作办学检查组到我校进行中加班教学质量检查。检查组通过听取汇报、检查档案、与学生老师座谈、实地检查等方式对我校中澳、中加合作办学进行了检查,并对对我校中加班的教育教学管理给予了肯定。

  2.与外教加强沟通协调工作,我处组织外教及国际班班主任举行每周例会,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顺利有序地组织国际班中外双方半期考试、学期考试。

  4.组织国际班家长会共三次,有效进行家校联系。

  5.圆满完成外方教材的选择及引进工作。

  6.组织多伦多大学、辛辛那提大学等名校招生说明会共5次。

  7.在有效的教学管理下,国际班毕业生又一次取得优异成绩。中加班学生全部升入加拿大各类排名前10的名校,其中34%的毕业生获世界前30大学录取。

  8.顺利组织了中加班文艺汇演、毕业典礼暨优秀生颁奖典礼及新世界中美班年度庆典。

  9.我处在国际部成功建立新的学习资源中心,配备大量原版英文图书及电脑,还邀请外教每周定期到中心与学生举办活动、担任图书管理员。

  10.成功申请贵阳一中成为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数学竞赛考点,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数学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共4名同学获奖章、14名同学获优异奖。

  11.组织中加班同学进行远足暨博物馆参观活动,组织中美班同学进行野外拓展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团队建设效果。

  12.认真组织进行20xx届新生招生工作,到初中学校宣传共7次,举行招生宣讲会及考试共3次,进一步扩大了我校国际班知名度、提高了生源质量。

  二、积极拓宽中外合作渠道,为全校同学搭建更多对外交流*台。

  1.协助欧盟基金会WLSA奖学金在我校的宣传、推荐及录取工作,今年我校有两名高一学获得约200万元/人的奖学金。

  2.建立与德国多所高校的联系,建立与辛辛那提大学、阿卡迪亚大学的直接联系,为一中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留学*台。

  3.成功组织法国科技学院院长联盟项目的宣传报名、面试录取工作,本学年度有3名学生赴法学习。

  4.完成3名学生赴美交换生工作。

  5.组织学生参加香港、台湾、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等地游学及职业体验活动。

  三、外事工作

  1.接待法国驻华西南区总领事魏雅树先生一行到一中参观及举行法国留学政策解读活动。

  2.认真优质地做好外教管理工作,连续荣获贵州省外国专家管理一等奖。

  3.认真完成外教的教学及生活后勤服务工作。

  4.完成15名外教的引智工作。

国际教育学院工作总结3

  国际教育管理处在学校领导和各处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按照学校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既定计划。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 教学及外事常规工作已完成:

  所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设置及课表编排;

  三个年级外方原版教材的购买、发放、回收及费用审核工作;

  中加班每日早读查堂工作;

  中加班新生加方学籍申报工作;

  20xx届中加班22名学生及*行班3名学生大学申请指导及成绩单开具工作;

  举行中方、外方教师会32次;

  组织国际班家长会5次;

  对外教进行班班通教学设备的培训;

  中外合作办学班级月考、中外方期末考试的考号考场编排工作;

  Jupiter系统中方科目学分及成绩计算工作;

  多伦多大学绿色通道推荐生系列工作;

  美国高中交换生系列工作;

  学生澳大利亚冬令营及香港商业体验活动等组织工作;

  所有合作项目招生宣传工作共9场次;

  外教聘任11人次的手续办理;

  外教的体检工作;

  外教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包括办公用品保障、工资汇兑、公寓设施故障维修、网络保障等。

  二、教学重点工作已完成:

  接受加拿大新省教育部年检;

  接受人社厅对外专工作的检查;

  成立共青团贵州省委---贵阳一*际班春晖社;

  申报贵阳一中成为滑铁卢大学数学竞赛*区考点之一;

  接待加拿大驻重庆领事馆教育组到我校进行加拿大高校教育展;

  接待法国驻西南区总领事一行到我校参观并举行法国留学官方讲座;

  筹备及开展教育部倡导的“中美千校携手活动”,作为贵州省推荐至教育部的校际活动;

  举行提高学生非学术能力指导讲座3次,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申请一*际部微信公共号、创立一中留学QQ群,多方位宣传我校国际教育信息;

  开展一中语言俱乐部活动共14次,加强外教与中方教师及学生的互动。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3篇(扩展8)

——关于外国学生在莫斯科大学国际教育中心学习的合同 (菁华2篇)

关于外国学生在莫斯科大学国际教育中心学习的合同1

国立莫斯科罗蒙洛索夫大学国际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一方,和 ____(国籍)______(姓名)作为另一方,签订如下合同:

第一条 合同内容:

"中心”负责教授______(国籍)_______(姓名)护照号码 №______,出生___年___月___日(以下简称“学员”)俄语和其他必要科目课程,以使学员能继续在大学里深造。学习期限:从___年___月___日到___年___月___日。

第二条学费和支付条件:

2.1.整学年价格_____美元。

2.2.交费时间:学费必须在___年___月___日前付清。

2.3.学费按2.2条规定的时间,汇到“中心”指定的帐号上或支付现金。所有费用需以美圆形式支付。

2.4.学生中止学业或提前终止合同学校不退还学费。

第三条“中心”的义务

3.1.中心用俄语按教学大纲教受学员课程及相应专业的基础俄语知识。班级按学习的必要进行编排或调整。

3.2.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和文化设施。

3.3.学员可以从图书馆或语音室取得必要的教学材料,教学材料必须按时归还,如果学员不能按时归还,则有义务赔偿损失。

3.4.按教学计划学生有权使用语音室、录像和计算机设备。

3.5.学校发给学生相应的证明,证明其在“中心”学习。

3.6.如果学生需要继续学习,“中心”为学生办理合适的往返签证。落地签证的日期同交费的日期相符合,如果学生提前终止学业,其落地签也将相应地被注销。学生自己支付内务部所规定的签证和落地签费用。

3.7.“中心”在教学区里为学生提供医疗急救。关于医疗保险问题中心另与学员签定合同。“中心”帮助学生在莫斯科大学的卫生医疗保险机构办理保险。

第四条学员的义务

4.1.学生须向“中心”提供如下证件:

──护照和签证;

──最后学历公证件;

──医疗证明,学员没有不适合前往俄罗斯学习的疾病证明;

──莫斯科大学校医院的体检证明,证明学生没有不适合学习的疾博

──证明不是爱滋病患者或携带者。

──医疗保险的证明文件。

──10张3×4CM的照片。

4.2.学生应该按时上课,完成学习计划,遵守莫斯科大学校规、图书馆和宿舍的使用规则。

4.3.尊守俄罗斯宪法和俄罗斯法律,遵守俄罗斯*关于外国人签证、居留的规定。

第五条 其它

5. 中心不提供免费宿舍。中心可与学员签订单独的宿舍居住合同。

5. 中心没有以下义务:

——学员人身和财产的保险;

——学员家属的入境;

——往返路费及到俄罗斯其他地方的费用;

——奖学金,医疗费和生活费(除本合同内的,,,)。

5.3.如果学员与其他组织、法人、自然人发生个人纠纷,中心不对其中任何一方负任何责任。

第六条 结束和中止学业,合同中止

6.1.学员考试合格后中心发给学员相应的毕业证书。在证书中将注明学习完成情况、成绩、评语和去向(未来所学内容)。此证书不等同与文凭。对中途辍学者中心只发给相应的证明,证明所学时间及科目。

6.2.在学员违犯法律、不完成学业、违反校规和宿舍制度、健康不宜或经俄罗斯医疗部门诊断无法继续学习、无法履行合同的情况下中心保留开除学生的权力。

6.3.如学员主动提出中止学习,应向中心管理部门在一个月前提交书面申请。

6.4.学员在毕业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6.4.1.完成自己的义务:将课本及资料归还到图书馆及资料室,付清自己的全部学费。

6.4.2.在两星期之内离境或办理延期手续。

6.5.在未履行的情况下,中心保留向内务部通报,强制其离境的权力。

第七条 不可抗力

7.1.在以下特殊情况下中心可以不履行合同:自然灾害、国家或国际组织采取新规定。

第八条仲裁

8.1.合同双方发生争执时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

8.2.如果通过协商双方不能达成协议,则诉诸法厅。所需费用的承担方将由法庭裁决。

第九条

9.1.在签定现行合同的同时以前签定的合同全部失去效力。

9.2.修改的和补充的合同在双方签署书面文件后生效。

9.3.本合同为俄文,一式两份,交由双方,双方权力均等。

9.4.合同从签定日期起生效。

国际教育中心主任(盖章)先生(女士)

关于外国学生在莫斯科大学国际教育中心学习的合同2

国立__________大学国际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一方,和 ____(国籍)______(姓名)作为另一方,签订如下合同:第一条 合同内容:“中心”负责教授______(国籍)_______(姓名)护照号码 №______,出生___年___月___日(以下简称“学员”)俄语和其他必要科目课程,以使学员能继续在大学里深造。学习期限:从___年___月___日到___年___月___日。第二条 学费和支付条件:2.1.整学年价格_____美元。2.2.交费时间:学费必须在___年___月___日前付清。2.3.学费按2.2条规定的时间,汇到“中心”指定的帐号上或支付现金。所有费用需以美圆形式支付。2.4.学生中止学业或提前终止合同学校不退还学费。第三条 “中心”的义务3.1.中心用俄语按教学大纲教受学员课程及相应专业的基础俄语知识。班级按学习的必要进行编排或调整。3.2.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和文化设施。3.3.学员可以从图书馆或语音室取得必要的教学材料,教学材料必须按时归还,如果学员不能按时归还,则有义务赔偿损失。3.4.按教学计划学生有权使用语音室、录像和计算机设备。3.5.学校发给学生相应的证明,证明其在“中心”学习。3.6.如果学生需要继续学习,“中心”为学生办理合适的往返签证。落地签证的日期同交费的日期相符合,如果学生提前终止学业,其落地签也将相应地被注销。学生自己支付内务部所规定的签证和落地签费用。3.7.“中心”在教学区里为学生提供医疗急救。关于医疗保险问题中心另与学员签定合同。“中心”帮助学生在_____大学的卫生医疗保险机构办理保险。第四条 学员的义务4.1.学生须向“中心”提供如下证件:──护照和签证;──最后学历公证件;──医疗证明,学员没有不适合前往俄罗斯学习的疾病证明;──_____大学校医院的体检证明,证明学生没有不适合学习的疾博──证明不是爱滋病患者或携带者。──医疗保险的证明文件。──1张3×4的照片。4.2.学生应该按时上课,完成学习计划,遵守_____大学校规、图书馆和宿舍的使用规则。4.3.尊守俄罗斯宪法和俄罗斯法律,遵守俄罗斯*关于外国人签证、居留的规定。第五条 其它5. 中心不提供免费宿舍。中心可与学员签订单独的宿舍居住合同。5. 中心没有以下义务:--学员人身和财产的保险;--学员家属的入境;--往返路费及到俄罗斯其他地方的费用;--奖学金,医疗费和生活费(除本合同内的,,,)。5.3.如果学员与其他组织、法人、自然人发生个人纠纷,中心不对其中任何一方负任何责任。第六条 结束和中止学业,合同中止6.1.学员考试合格后中心发给学员相应的毕业证书。在证书中将注明学习完成情况、成绩、评语和去向(未来所学内容)。此证书不等同与文凭。对中途辍学者中心只发给相应的证明,证明所学时间及科目。6.2.在学员违犯法律、不完成学业、违反校规和宿舍制度、健康不宜或经俄罗斯医疗部门诊断无法继续学习、无法履行合同的情况下中心保留开除学生的权力。6.3.如学员主动提出中止学习,应向中心管理部门在一个月前提交书面申请。6.4.学员在毕业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6.4.1.完成自己的义务:将课本及资料归还到图书馆及资料室,付清自己的全部学费。6.4.2.在两星期之内离境或办理延期手续。6.5.在未履行的情况下,中心保留向内务部通报,强制其离境的权力。第七条 不可抗力7.1.在以下特殊情况下中心可以不履行合同:自然灾害、国家或国际组织采取新规定。第八条 仲裁8.1.合同双方发生争执时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8.2.如果通过协商双方不能达成协议,则诉诸法厅。所需费用的承担方将由法庭裁决。第九条 9.1.在签定现行合同的同时以前签定的合同全部失去效力。9.2.修改的和补充的合同在双方签署书面文件后生效。9.3.本合同为俄文,一式两份,交由双方,双方权力均等。9.4.合同从签定日期起生效。 国际教育中心主任(盖章)先生(女士)

推荐访问:新理念 国际教育 心得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3篇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1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