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正文

振兴美丽乡村村容村貌10篇

时间:2022-09-05 08:20:03 来源:网友投稿

振兴美丽乡村村容村貌10篇振兴美丽乡村村容村貌 篇四篇2021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乡村振兴)发言讲话稿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领导讲话范本11 基层党建是构筑乡村振兴强大动力系统的关键。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振兴美丽乡村村容村貌10篇,供大家参考。

振兴美丽乡村村容村貌10篇

篇一:振兴美丽乡村村容村貌

四篇 2021 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乡村振兴)发言讲话稿 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领导讲话范本 1 1

 基层党建是构筑乡村振兴强大动力系统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要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一、突出党建引领,从跟着干向争着干转变

  1.书记要真抓,带好头。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都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将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返乡能人、本地乡贤等培育成为农村基层班子成员,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选派更多优秀干部到村任职,着力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推动工作重心由巩国脱贫成果向推进乡村振兴转变。

  2.部门要配合,搭好手。要健全责任体展,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考核监督和激励约束机制。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主动投入到乡村报兴战略中来,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出力,事事为乡村振兴让路的良好局面。

 3.能人要作为,示好范。要广聚乡村人才,在有、引、用上下功夫,适当放宽条件招录大学毕业生充实县、乡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加快培有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通过迎老乡回家乡建家乡、引乡贤议乡事,切实发挥好乡贤能人的作用。要鼓励乡土能人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产业;鼓励农户通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资金、技术等入股方式创建或加入合作社,使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金。四是农民要主动,出好力。要坚持以农民、本土人才为主体,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消除农民等靠要的思想,突出党员带头,通过以奖代补、宣传培训等措施,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民的内生动力和自我造血功能。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引导退休干部、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参政议事,形成大事一起干、优劣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要适度提高村干部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完善体制机制,从因缺施策向因材施策转变

  1.坚持规划先行,一杆到底。规划不能为了规划而规划,要避免过度规划。要依托我县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化配置资源,科学编制结合我县实际、符合民意的特色产业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编制规划要特别强调社会责任,讲求实效不折腾,要接地气。规划重在执行,定了调子,绘了蓝图,就婴一张蓝图抓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切忌换个领导换个调子,换届班子换个棋盘子。

  2.坚持绩效并重,减轻束缚。乡村振兴事在人为。要加强对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考核权重,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要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不能只看做了没有,更要看效果如何。要建立可行的纠错容错机制,村里发展集体经济、搞乡村旅游的风险很大,在考核中应充分考虑实际,不能一杆子打死追责。要适度减轻乡村干部工作压力,让其陪检查、补资料的时间少一点,谋发展、抓经济的时间多一点。

  3.坚持以奖代补,倾斜扶强。要加强政策和制度建设,我县已出台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不仅要长期执行、严格兑现,还要适时调整奖补方向,重点向经济效益好的特色产业倾斜,向农村电商、品牌营销、乡村旅游等市场环节倾斜,扶持重点领域突破,扶持发展龙头做强,不撒胡椒面。要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持续扩大农业保险范围,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调动农民积极性。

  4.坚持集体经济,打牢基础。要鼓励各村通过资源资产回收、租赁、开发、入股等各种形式,盘活村集体资源,适度发展产业基地、乡村旅游、社会化服务等,逐步建立集体经济运营组织,使村集体经济发展趋向市场化。要探索建立同步激励机制,对于村集体经济达到一定规模井将续产生效益的,可考虑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切块蛋糕,经考核作为村干部绩效奖金,以改善村干部传遇,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围绕生活富裕,从建美乡村向建富乡村转变

  1.要因地制宜,留住乡愁。建设美丽乡村,要按照传统建筑现代化、现代建筑传统化、公共设施景区化、建筑取材本地化的原

 则,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深挖舌尖上的乡愁、传统手工艺的乡愁、传统节日的乡愁。

  2.要先易后难,分类推进。要重点抓好农民观念转变和素质提升,可以通过开展美丽庭院评比、党员示范星级评比、送绿化苗木等活动,鼓励农民建好美丽庭院。要结合人居环境改善整治,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在公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开展沽化、绿化、美化行动,有条件的村庄着手开展河水治理、村庄景区化改造等工作。

  3.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做好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示范工作,重点支持一批基础条件好的村,重点打造乡村旅游样板,开展老年康养、民宿、写生、观光、农事体验以及供外地取经学习的农旅项目建设,学会讲故事,深挖文艺元素,拓展和延伸景区内涵,拉长游客消费时长。要重点做好村庄规划,聘请国内顶尖设计团队,精美布局村庄,精心设计游玩项目,精准定位游客需求,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4.要农旅融合,衔接市场。旅游的目的是聚集人气,赚钱靠背后的产业。要精准定位市场,完善配套产业,根据不同人群的喜好、需求,有针对性地规划设计旅游项目,做准确的市场推广。

 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议上的讲话:使全市上下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更深入的认识 2 2

 今天市委召开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目的就是要使全市上下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更深入的认识; 就是要动员全市上下迅速投入到乡村振兴这个宏大战略实施中; 就是要让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发力,以务实的举措把乡村振兴战略抓实抓好。X 作了交流发言,希望大家互学互鉴,有所思、有所为。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全党全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遵循。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要求,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省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上来。

  一要深刻理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的战略定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 20 字总要求,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

 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体现了对三农工作的情怀和关心,也向全党、全国传递了乡村振兴的优先战略地位。X 虽然是资源型工业城市,但三农工作依然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如果抓不好,发展就不平衡,必然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精准把握中央意图,牢牢抓住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总抓手,认真落实五个扎实的要求,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二要深刻理解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目标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总要求,分别从 2021年、2035 年和 2050 年 3 个时间节点,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五个振兴是落实 20 字总要求的行动载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产业振兴是物质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因素,文化振兴是精神基础,生态振兴是重要支撑,组织振兴是保障条件,构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整体,为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主攻方向。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我们必须紧盯目标,全面推进,精准发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三要深刻理解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最直接的表现在群众收入差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城乡收入不平衡的问

 题、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的问题,让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让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农民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我们要把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围绕人民群众需求制定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二、聚焦五个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发展

  一要推动产业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首要任务,要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眼光和思维来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提高农业产品质量,以高质量赢得大市场。现代化农业就要用现代化的方式来推进,X 是北方果业适生区,特别是 X 的优生区,中药材种植也初具规模,近年来农民群众因此受益,在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发展产业特别是农业一定要依托资源禀赋,做大农业的比较优势。怎么来做大优势?一个是坚持农业园区化发展,通过园区化实现规模化; 一个是坚持精品化发展,把 X 等干鲜果的品牌做亮,让品牌提升 X农业的竞争力; 一个是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具有上下游联通的体系,就是要

 使种植、养殖、深加工产业链条串联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一个是坚持种植养殖循环发展,着力发展生态农业,使种植为养殖服务,养殖产生的有机肥用于生态农业发展,形成产业发展内部循环机制; 一个是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支持 X 等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打响 X 乡村旅游品牌,以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加工、传统手工、民间技艺等产业发展传承,形成生产基地、农旅融合、休闲康养等相互支撑的产业链条。要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完善土地入股、订单农业等联结机制,推动农业发展跳出传统模式,开启市场化、企业化、工业化的新模式,让农户获得更多增值收益。

  二要推动人才振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我们要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坚持开展职业农民培育,扶持培养一批龙头企业、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人,提高农民的农业技能水平,让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让农村的产业、环境吸引人、留住人,要支持企业家、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技能人才、党政干部等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要把农村一线

 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加强对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农业技术人员的教育监督管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

  三要推动文化振兴,加快建设现代乡村文明。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铸魂工程。要把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作为重大工程,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自信,提振精气神、增强凝聚力。要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在农村弘扬以爱国奋斗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要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及各项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乡风。要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表彰活动,加强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以纯正家风厚植社会新风尚。要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及新乡贤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要做好农村古建筑保护修复,挖掘整理民俗家风,让优秀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建设村史馆、民俗馆,整理编印村志,恢复一些民俗等,这些都是乡村文明的重要元素,各级都要大力支持。

  四要推动生态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和竞争力。要推进农村绿色发展,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要持续推动乡

 村人居环境改善,聚焦农民反映强烈的垃圾、污水和村容村貌等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让农村更宜居、更宜人。要实施好农村通村通组沥青路、饮水安全提升、自然村通动力电等基础设施三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天然气下乡工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要以绿色生态为导向,认真落实我市有关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要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健全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生态植被、自然景观、古树名木、小微湿地保护力度,开展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等乡村...

篇二:振兴美丽乡村村容村貌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意见(2021—2025 年)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应群众期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推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高质量赶超发展,根据《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意见(2021—2025 年)》和《市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意见(2021—2025 年)》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县委“一三五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强化高位推动,统筹规划指导,创新政策举措,加大投入保障,着力打造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体现水平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迸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规划先行、突出特色。科学编制和完善村庄规划,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注重体现农村乡土特色

 和田园风貌,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二)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针对村庄的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合理确定建设任务,鼓励基层探索创新,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

  (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确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四)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资源整合、部门协同的力度,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实行市场化运作,不增加群众负担,不增加政府隐性债务。

  (五)以民为本、尊重民意。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严禁违背民意“合村并居”,坚决防止“被上楼”,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三、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实现村容村貌美、服务设施美、生态环境美、富民产业美、社会和谐美“五美”要求。

  ——村容村貌美。村庄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建筑风貌协调、特色明显,体现区域特点和特色,大街小巷硬化通畅,村内村外、房前屋后、庭院内外干净整洁。

  ——服务设施美。基础设施完善齐备,公共服务水平稳

 步提高,常态化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大体相当。

  ——生态环境美。田园、水源、家园清洁,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升,村庄环境明显优化。

  ——富民产业美。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会,“一村一品”特色明显,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和谐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建互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基层治理有效,民风健康向上,社会和谐稳定。

  (二)具体目标

  从 2021 年起,全县每年建成 20 个以上美丽乡村,力争到 2025 年新建成 1100 个以上美丽乡村,累计建成 1300 个以上美丽乡村,占全县村庄比例超过 25%。根据资源禀赋和村庄条件,以乡镇政府驻地、环县主城区周边、重点高速及文化带、重点景区及各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村庄为主,围绕“点、环、片”重点布局,统筹成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点”。围绕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发挥“名片”效应,建成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管理有序的美丽乡村,重点向乡镇政府驻地村布局。

  2、“环”。围绕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建成一批产业层次较高、规模和集聚效

 应明显的美丽乡村,重点向环县主城区周边区域村庄布局,形成 1 个美丽乡村示范环。带围绕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建成一批文化底蕴深厚、产业特色鲜明、三产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重点向高速、高速沿线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庄布局,形成 1 个美丽乡村示范带。

  3、“片”。围绕提升旅游消费品质,建成一批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各乡镇按照县级重点布局,划定区域范围,落实具体村庄。在此基础上,可结合实际,提出本地成方连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计划。

  四、重点任务

  根据“五美”要求和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本着“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提升什么”的原则,围绕“六个着力”,打造乡村建设示范样板。

  (一)着力提升人居环境。因地制宜选择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宜集中则管网集中,宜分散则分散。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城镇近郊村庄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地域相近、连片建设的村庄,采取区域统筹、联合共建方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活污水相对集中处理;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平原村庄,可单村采取管网收集、终端处理模式;不具备集中收集处理、水量小的山区村庄采取户用化粪池、小型湿地等分散处理模式。整体

 村庄全面开展卫生厕所改造,常住户厕所实现应改尽改,推广普及水冲式厕所。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机制,村庄内外全域保洁,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扩大垃圾分类试点。抓好沿景区、沿河渠、沿道路、环村庄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美丽乡村片区面貌整体提升。大力开展村庄绿化行动,推进村庄应绿尽绿,打造道路两侧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游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绿化格局,有条件的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乡村。

  (二)着力整治建筑风貌。一是精心编制村庄建筑风貌导则和设计方案。按照绿色、环保、适用、美观、安全的要求,对村庄进行整体风貌设计,对村内平房、楼房等不同类型民居进行建筑风貌设计,打造风格协调、特色鲜明的村庄风貌,二是加强新建住房管控,以《省农村住房建筑导则》为指导,对整体新建村庄,突出地域风貌特点,整体设计打造村庄建筑风貌。对单体新建房屋,严格执行房屋样式高度、节能环保、结构安全、占地面积等农村住宅设计标准,由乡镇负责指导和管控。支持建设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三是开展现有建筑风貌整治。重点整治破旧房屋,彻底清理危房、违章建筑和倒塌杂乱院落,有效利用清拆后的闲置宅基地、空闲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村庄土地整理,有条件的可改造和美化房屋保温层、外立面、门窗屋顶样式及院落墙体等。全面

 整治街道两侧标语广告,绘制文化墙,规范村庄标识、路牌、门牌、设施标牌等设置,确保建筑风貌和村庄环境浑然一体。地质断裂带区域内的村庄房屋,严格按照国家防震抗震技术标准建设和加固设防。四是突出村庄乡土特色,全面依法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工场作坊等文化符号,按照传统建筑文化风格改造民居,提升房屋功能和村庄基础设施,满足乡村旅游需求,培育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特色文化村。

  (三)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引导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电能、太阳能、清洁煤等炊事、沐浴、取暖;在人口较少、居住分散的山区村庄,鼓励使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满足生活用电需求和冬季供暖。合理布置供水管网,加强日常管理维护,实现自来水全面入户、稳定运行、安全达标。完善农村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网络,确保全天候服务通畅无盲区。推进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有序治理,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公交通达所有乡村,村内主街道和巷道实现全面硬化。主街道、巷道和公共场所合理设置路灯,实现亮化全覆盖。合理设置电商服务站点,畅通物资进村、产品出村渠道。

  (四)着力优化公共服务。高标准建设村民服务中心,落实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高水平建设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善文体设施,丰富相关功能,常态化开展文体活动,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建设标准化卫生室,合理划分就诊功能区,按要求配备医护人员,纳入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教育服务设施,按照教育布点规划要求,在人口集中的村庄建设标准化幼儿园或小学;未规划布局教学点的村庄,保障适龄儿童能就近入学。完善养老服务设施,通过改造提升原有幸福院(敬老院)、盘活闲置农宅、单村新建或联村并建养老设施等方式,提供互助养老、居家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五)着力发展特色产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特色种养、商贸物流、家庭手工业和电子商务等专业村,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充分利用乡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农耕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一批精品民宿,推介一批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一批精品旅游目的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20%以上。

  (六)着力推进乡村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基层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综合服务站、专业合作社、保洁队伍等“六位一体”组织,规范管理运行,更好发挥作用。

 健全村民评议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提高农民自治能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开展各类模范典型评选活动,弘扬新时代文明风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搞好顶层设计,定期调度进展,优化运行机制,协调解决重要问题。从县直部门抽调人员充实到县人居办,组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承担综合协调、督导落实等相关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协调联动,积极对接省直部门,出台配套支持政策,认真抓好落实。县级党委政府要履行主体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美丽乡村建设,构建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具体政策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工作力量,确保将建设任务抓紧抓实。实行包联制度,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包各乡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包一个重点片区,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包一个重点村。

  (二)突出规划引领。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紧密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剣,高质量编制村庄布局规划,科学划分类型,明确发展定位,确定美丽乡村建设数量和布局。统筹编

 制美丽乡村片区建设规划,明确路网、管网、林网、水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设施建设重点,提出建筑风貌格调、产业发展方向,推进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资源共建共享,乡镇负责以联村或单村为单元,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明确建设重点和时序,注重保护村庄原有肌理,保留传统文化和特色风貌。坚持开门做规划,组织群众参与规划编制,监督规划落地落实。

  (三)强化要素支撑。县财政要切实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安排专门资金,重点支持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引导村庄建筑风貌提升,积极争取省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县级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重点奖补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县、示范村。在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依法合规使用政府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土地出让收益按政策规定统筹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村庄规划可预留不超过 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重点用于村民住宅、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及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基金、贴息、担保和“政银保”等途径,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稳慎推进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造,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保障农民受益权。

  (四)创新运作模式。要积极拓宽美丽乡村建设筹资渠

 道,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因地制宜确定市场化运作的村庄、实施主体及运作方式,加强市场化运作监管,确保群众权益不受损、集体利益有保障。一是激活市场主体。探索实施村庄综合开发。以政府为主导,对村庄的耕地、林地、山地、产业等资产资源整体包装,统一招商,引进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战略合作者,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开发,企业和村集体共享生产经营性收益和乡村旅游收益。引导市场经营主体投资美丽乡村建设,利用村庄整理节余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偿还其前期投资,对占用重要资源、承担重大项目、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动员其与周边村庄开展结对帮扶,投入资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二是盘活资产资源。引导农户通过入股、流转等方式,将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流转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市场主体,实行统一管理和运营,打造高端民宿和康养基地。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市场主体可利用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节余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对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水面、闲置房屋等资产资源,通过发包、租赁、出让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提高资产资源利用效率。三是撬动社会力量。推广 PPP 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卫生保洁、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清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拓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维护投融资渠道。鼓励在外

 人员通过捐助方式投身家乡美丽乡村建设。支持新乡贤和农民企业家通过筹建新乡贤基金会、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担任“村官”等方式支援家乡建设。动员企业、慈善团体通过捐资、帮建等方式开展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组织群众通过“一事一议”、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方式出资投劳,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五)严格考核督查。将美丽乡村建设...

篇三:振兴美丽乡村村容村貌

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工程技术 2020 年 9 月

 13 浅析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美丽乡村规划

 刘海革 鄄城县规划服务中心,山东 菏泽 2746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乡村空间作为乡村人们生产、生活环境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调研落实农村地区的现状,根据实际情况而各具特色的进行美丽乡村规划,对于助力乡村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分析农村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发展建议和规划策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2.29;F3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党的十九大指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时要对此进行全面把控,以此来振兴乡村。因此,乡村规划的课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规划的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宗旨。开展美丽乡村规划,要按照优化空间布局以及改善乡村面貌等为要求进行。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做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目标,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若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需要积极培育乡村发展的新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比如农业和林业等,扎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基础。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开展生态宜居环境的建设,为提高乡村整治质量提供保障。这需要从乡村规划入手,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环境保护理念等,做好乡村环境的治理工作,完善乡村生态系统。总的来说,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规划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补充。

 2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美丽乡村规划发展策略

 (1)基于当前乡村规划实际来说,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策略:以人为本规划,发展美丽乡村,农村现状问题更多地来自于人文问题等。我们一般认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但其实农村也一样是一种复杂体,相比于城市的因素构成,农村这个复杂体更多的是有宗族、人情关系为纽带来维系发展,这一点往往在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尤为明显。开展乡村规划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从实际出发,做好局部规划及长远规划,使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机结合,落实针对性规划。除此之外,还要积极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使规划具有操作性。对于地域的文化脉络,要加大保护力度并积极继承。

 (2)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变的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乡村规划中应贯彻落实“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建设工作方针,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地区的特色产业。

 (3)认真研究乡村自身发展的现状,考虑交通、人居环境、历史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农村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有重点地突出当地特色,弥补本身不足之处,合理发展特色经济,实现有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可采取以下手法:

 将部分农作生产搬迁到庭院之中,打造相应的景观设施,形成反映当地乡村农耕活动和农耕文化的景观。利用园艺观赏植物将庭院设计成家庭园艺形式,结合园艺小品,种植观赏花卉,美化乡村庭院环境。村庄内规划设计小型公共绿地,设置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小品、活动场地及各种休闲设施,并进行“堆山叠水”,营造“微自然”,打造山水写意的生活空间。为居民提供一个游憩、交流、健身的场所。以“文化传承、特色塑造”为规划指导思想,通过景观序列组织,营造优美、个性鲜明的标识性入口景观,传承历史文化底蕴。以“人性化设计”为原则,明确公共空间的功能定位、形态定位。

 (4)以土地利用规划为指导,保护、利用好现有植被、场地、水系等资源,以自然生态修复为主,结合地形及水岸线,配置乡土植物,营造乡村地带性植物群落景观,延续水塘在使用和景观上的功能,营造精神寄托,溪流蜿蜒于乡村的各个区域,通过造景艺术,丰富水系景观特性,有效地组织乡村景观的空间序列,处理好水系、驳岸、植物、设施之间的关系,满足居民生产、生活及景观需求。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注重瓜果等乡村植物的配置,体现乡村氛围和趣味,以乡土特色为出发点,设计道路标识物,使之成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并在道路景观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农田肌理是构成乡村景观视觉形象最基本的要素,乡村规划中农田序列通过横向空间、纵向空间、生态序列等的变化来实现,配以地形、陡坎、水系等要素进行穿插排列,形成别具节奏、韵律的景观空间,根据乡村的地带性差异分析不同农作物及岩石、植被、水面等天然肌理,表现不同的质感与纹理效果,结合乡村农耕文化和风土人情,考虑色彩的地标性,用色彩来展示乡村田园的特有风格,倡导发展生态养殖,转变传统的乡村养殖生产模式,从硬件设施方面促进农村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6)注重乡村旅游规划,以古村宅院建筑、新农村现代建筑为主要载体,利用乡村特有的聚落格局,形成以“村容村貌”为主题的精品线路;以乡村所在地的山水条件为承载点,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打造享受自然、亲近自然、领略造物神奇的精品线路;以乡村田园景观、农事活动、农家乐为核心,形成集观赏、采摘、农事体验、娱乐、品尝等于一体的精品线路;依托乡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服饰民俗等旅游活动,形成富有乡村文化内涵的精品线路;若乡村产业基础好、特色鲜明,便可发展具有“一村一品”特色的效益农业、特色产业,从而提高乡村经济效益,以形成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为特色的精品线路 (7)在文化景观规划上尤其要重视保护古民居、古村落、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等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景观要素。乡村文化景观的规划元素来自当地的传统建筑、思想、农耕、民俗、服饰、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乡土元素的景观规划,突显乡村景观环境中的文化背景,使乡村文化景观更亲切、更富有地域特征,使其融入现代乡村生活中。

 乡村文化景观也非停滞不前,而是遵循“有机更新理论”。乡村规划时在继承保护的基础上,应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精神文明建设建立联系,利用灵活的设计手法进行重新演绎。

 (下转第 15 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工程技术 2020 年 9 月

 15 理水平,采取横向拓宽、纵向延展的多元化监理模式,对相关工程项目的管理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确保资本运作的稳步实施,以促成更加强大的服务能力。由此可见,为了顺利实现监理企业向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的转型,提升企业内部统筹管理水平十分关键,具体包含各相关领域业务能力、诚信经营能力、精细化管理水平等众多方面,从而获取具备一定优势特点的竞争能力,促进监理企业的良好发展。

 5 结语

 总而言之,监理企业想要实现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逐步的探寻与完善。不但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法律及政策上予以一定支持,同时与社会需求的支持亦是不可分割的。当然,企业本身的努力才是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唯有在相关建设方共同努力之下,监理企业向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转型方能顺利实现,促进我国监理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尘光.监理企业向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的思考[J].建设监理,2020(8):23-25. [2]杨明宇.监理企业向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发展的思考[J].建设监理,2019(7):6-8. [3]高旭.浅议监理企业向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转型[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2):233. (上接第 13 页)

 通过更新乡村肌理、空间形态、景观布局,去丰富乡村的聚落空间,同时允许局部景观的更新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形成“高雅、和谐、美观”的景观效果 3 结语

 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景象为广大农民所期盼。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只有科学有序的推进乡村建设,而美丽乡村建设又需要科学的乡村规划作引领。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规划最重要的是思考未来乡村振兴的景象,进而朝着这一美好愿望努力。本文从提升人们生产、生活环境、创新人们生活方式、保护传承乡土文化、更新生态空间、拉升产业空间,构建循环经济等方面入手,探索美丽乡村规划策略,有机地引导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子涵,李学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美丽乡村规划——以沂蒙山一带农村为例[J].居舍,2019(30):86-87. [2]蒋伯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美丽乡村空间布局规划探析[J].低碳世界,2019,9(8):186-187. [3]陈勇.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J].居舍,2019(11):84.

篇四:振兴美丽乡村村容村貌

教育乡村振兴、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2 篇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为充分了解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以及村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关注度,5 月 21-25 日,市统计局组织力量对全市乡村振兴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抽取了梁子湖区梁子镇沙湾村和沼山镇湖瓢村。调研采取实地调查和交流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 56 份。按照性别分类,男性 33 人,女性 23 人;按年龄分类,50 岁以下 22 人,50 岁及以上 34 人;按照文化程度分类,高中以下 40 人,高中及以上 16 人;按照调查对象的身份分类,村民 44 人、村干部 8 人、乡镇干部 3 人、其他 1 人。从调研结果看,全市乡村变化明显,乡村振兴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反映出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收难、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相关问题,须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一、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的关注点 (一)期盼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被问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有关乡村振兴的选项中最感兴趣的部分”时,56 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23 人选择“生活富裕”,占 41.1%。

 (二)期盼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56 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 24 人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虽然近年来

 我市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然而,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依然较大,需要多方合力来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期盼资金、人才、技术向农业农村流动。在 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认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是资金、人才、技术的,分别有 42 人、35 人、37 人,分别占 75.0%、62.5%、66.1%。在问到“您认为乡村振兴的因素有哪些”时,沙湾村六组龙群莲回答说“当然是资金、人才、技术了,没钱,怎么搞好农村,有钱,没人才和技术也搞不好农村啊”。资金、人才、技术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大家的共识。

 (四)期盼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在 56 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期盼的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分别有 32 人、20 人,分别占 57.1%、35.7%。认为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医疗的有20人,占35.7%。希望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报销比例是村民的共同心声。

 二、乡村振兴的有利因素 (一)产业发展逐步壮大 近年来,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组织不断壮大,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7 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105 家,省重点龙头企业 12 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 1573家,同比增长 10.77%。同时,全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

 发展武昌鱼、蓝莓、沼山胡柚、梁道大米等特色产业,打造本地农产品品牌。2017 年底,全市共有“一村一品”点 308个,示范点 45 个。全市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有效品牌88 个,总数达 204 个,同比增加 40 个,增长 24.39%。

 (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鄂州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调查中发现村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道路变好了变宽了、房子变大了、村子变干净了”。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2017 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 60 万吨,综合使用量达 57.7 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 96.2%,较上年同期提高 0.5个百分点。乡村垃圾按照“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市处理”的模式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指数达到 100%。全市有 600 多座污水处理设施对乡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指数达到 90%以上。

 (三)乡风建设基础扎实 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 100%,村卫生室、图书室、体育健身场所、村民活动中心等基础公共服务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为乡风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全市对乡风建设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注重以乡村文化为载体,在尊重原有乡村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元素。在进行农村旧房改造时坚持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

 (四)乡村治理有序推进

 鄂州市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途径,整合面向农村的各种管理服务资源,建立全域覆盖的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每个村都有配备网格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监督环境卫生、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网格化的服务管理体系不仅降低了乡村治理成本,而且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现阶段,随着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化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更加科学高效。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一户农民种植 0.8 亩地的小麦,产量 320 斤,毛收入 330 元,投入成本 335 元(整地 90 元、种子 60 元、化肥 80 元、收割 85 元、农药 20 元),人工未计,亏本 5 元。据调查,今年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价格较往年有较大幅度上涨,全市化肥价格按简单平均,平均涨幅 22.8%。同时,农业生产人工成本不断增长。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二)乡村特色产业不强。通过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生产特色农产品的企业规模小、生产链短,产业集群度低。以湖北省梁子镇铁皮石斛生产基地为例,基地负责人表示铁皮石斛种植、加工技术要求高,其中从鲜品烘焙成干品这一环节目前依赖于浙江的同行,其原因是这一环节技术要求高,如果在本地培训工人,由于是临时作业,难以留住工人,所以宁愿将鲜品运往浙江同行那里进行烘焙处理。

 (三)技术人才支撑不足。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在家从

 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 50 岁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较少。务农人员文化程度一般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推广难,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调研过程中,部分村民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做农活了,希望政府供养他们。一些人觉得医疗费用太高,政府最好全部报销费用。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遇到困难和问题习惯于等政策、靠扶持、要条件,过度依赖政府,缺乏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几点建议 1.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共治共享。一是加强基层组织作风建设。基层干部要解决好农村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不断增强乡村治理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在面对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问题时,切实把中央的精神落到实处,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二是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加大对基层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提高他们民主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三是加大乡村振兴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向村民宣传国家各项政策时,进行合理引导,让群众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摒弃“等靠要”思想,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实现生活富裕。

 2.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激发内生动力。一是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产

 业。力争聚集一批特色产业创新性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加快升级。三是以品牌意识拓展市场。做响“武昌鱼”、“梁子湖”两大品牌。用“一条鱼”、“一个湖”带响“梁道”、“梁心”等一批产品品牌。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增加民生投入,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美化村容村貌。在生产绿色安全农产品的同时,注重发展农耕文化、乡愁等精神产品,打造生态宜居的好环境。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农业新业态的投入,推动农业多功能拓展,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健康农业、快乐农业等,使农业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的新产业新业态。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振兴技术人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一是加强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二是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鼓励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三新”农民创新创业,使他们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同时,进一步细化扶持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全区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区政协 2018 年工作要点安排,区政协组成调研组,赴 7 个乡镇 13 个村,采取现场察看、听取汇报、走访群众、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西峰区委、区政府严格按照省、市总体部署,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总抓手,以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为重点,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新型产业培育为保障,通过“散户集中,小组合并,拆旧建新,建办社区”的模式,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启动和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好评。截至目前,共建成李岭、沟畎、毛寺、庄子洼等省、市、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29 个,其中李岭村被评为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毛寺村、孔塬村被评为庆阳市十大最美乡村。

 (一)领导重视,强力推动。自 2014 年开展试点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22 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西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

 《西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职责》,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和谋划指导,区、乡、村三级积极联动,靠实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了“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和标准,制定并上报了示范村实施方案和项目计划,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研究相关问题,采取现场会、办公会等形式,把工作任务分解到了年度,工作措施落实到了乡镇村组,为美丽乡村建设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按照市、区安排,带领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书记、乡(镇)长赴安徽、浙江、贵州、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吸收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全区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水平。

 (二)规划先行,合理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由区住建局牵头,组织农村工作部、国土局、发改局等单位人员成立工作小组,积极与美丽乡村示范村进行点对点的现场指导服务,加强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聘请省内外有经验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组织设计院工作人员和规划专家深入村组,从示范村的道路、绿化、给排水、垃圾处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现场查勘,结合村情实际,尊重群众意愿,认真调查研究,编制完成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示范村建设规划。目前,我区已编制完成了西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和《村民房屋建筑设计方案》,并按照省、市要求,编制完成了 29 个示范村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100 个行政村的村庄整

 治规划。通过科学编制规划,精心谋篇布局,不断明晰思路,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

 (三)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在积极争取省、市、区财政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加大项目整合、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拓展出了金融支持、社会帮扶、农民分担等筹资渠道,通过整合危房改造、小城镇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造林绿化等相关涉农项目和资金,集中用于各示范村建设,形成了工作合力,提升了试点建设水平。一是培育产业。按照产业主导和发展现代高效循环农业相结合的思路,通过建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合作组织的引领,建成了李岭、米堡、齐楼等果树产业发展示范村,沟畎、鄢旗坳等养殖专业示范村,毛寺、蒲河乡村旅游示范村等一批美丽乡村,构建“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二是夯实基础。以通村道路、农电网改造提升、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为重点,大力开展了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各示范村道路、农电及安全饮水覆盖率均达到 100%,标准化卫生所、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和商业服务网点覆盖率分别达到 100%、86%、95%和100%。同时,按照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的思路,采取“以统建促进度、以奖励促改造”的模式,各示范村均规划建设了 1个集中居住区、2—3 个居民点。三是美化环境。通过在各示范村修建小游园、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全面配套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对示范村村容村貌不断提质增效,确保村庄绿化率达到 35%以上。同时,结合市、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治理农村“十乱”和脏、乱、差为重点内容,

 重点围绕“长环线”西峰段、庆西公路、西合公路、肖显公路等沿线,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促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四是弘扬文化。以“建新村、育新人、树新风”为目标,不断创新载体,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在示范村规划建设文化长廊、文化展厅,制作道德宣传牌、法规宣传碑,大力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孝道文化。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努力营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民风淳朴的良好氛围。依托村镇党校、农民培训学校、乡村广播站等,不断宣讲“三农”政策和农业生产知识,不但使农民富了“口袋”,更富了“脑袋”。

 (四)聚力实干,打造典型。按照市上部署,迅速行动,以“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五个组团”为抓手,加快推行“农业+创意”的近郊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依托城郊区位优势,按照“丰富农业景观、挖掘文化内涵、增加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精品品牌”的思路,不断加大城郊创意农业的建设力度,先后建成后官寨镇玫瑰园、显胜乡玉玲珑樱桃园、肖金镇芍药园、什社乡郁金香园、彭原镇...

篇五:振兴美丽乡村村容村貌

科技 141农经探讨NONGJINGTANTAO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张 超(正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其是通过统筹部署,合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指导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其不仅是城乡融合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文中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基于乡村振兴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要求,并进一步对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具体的途径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能够更好的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的更快更好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乡村振兴作为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的举措。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做好规划,将社会各领域对乡村的投入和建设活动统一起来,从而实现美丽乡村规划的高标准和高起点,进一步促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及生活富裕等目标,主要是通过促进农业的全面升级来推进农村的更快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打下坚定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当前我国国情和农村的实际情况相顺应,而且响应了农民的期盼。可以说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而提出来的新时期发展要求。我国农民数量较多,农业作为支柱性产业,这也使农村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重视农业和农村现代经建设,通过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来全面促进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提升,进一步缩短城乡差距,实现农村的全面脱贫,为全面小康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2基于乡村振兴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要求2.1 结合实际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村庄的历史文化、人员成份、地形物点和经济发展等,并因地制宜,针对村庄进行梳理归类,开展差异化指导,以此来深入挖掘地方特点,塑造更具个性化的田园风光和乡土风情。2.2 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充分考虑村民合理诉求在当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的尊重农民的意愿,积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这其间,村委员需要积极组织村民大会,并召集村表代表开展讨论,充分的吸引村民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意见,使村民合理诉求能够得到满足。2.3 突出特色与保留传统在当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特色和传统作为乡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因此在实际规划建设过程中,砖雕要更好的突出当地的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保留传统,为后续旅游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还要重视对古村落文化的保护,由于古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淳朴的民风,景色十分美丽,是民间文化的瑰宝,因此在当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古村落的保留和保护工作。

 3基于乡村振兴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途径 3.1 做好整体布局设计在当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 ,需要充分的应用乡村的主要特征,并根据自身的生态环境来打造生态乡村,深入挖掘乡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将乡村自身的特色融入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来,从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3.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前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做好配套设施和配套服务的规划。由于配套服务规划对于资金需求量较大,这就导致大部分乡村无法独自完成工程建设需求,因此在实际建筑过程中,宜针对城镇和乡村、乡村之间的相关要素进行整合,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公共配套服务规划,从而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3.3 利用地理优势完善产业链条由于传统乡村发展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缺乏重视,这也导致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的破坏。但在当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改善生态需求,充分的结合本地的实际地形地貌,打造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并形成自身的乡村特色,进一步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及促进乡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3.4 做好现代生态型乡村规划建设通过针对乡村现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和修缮,基于生态型乡村作为主要规划建设目标,并运用生态理念和方法,采用点、块、带相结合的布局手法,构建绿色网络,合理对各类绿地进行规划,并通过种植各种有机农作物,打造更具生面和活力的绿色生态系统,使乡村建设过程中更好的凸显出绿色经济的价值。

  3.5 节约用地在当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国家关于节约型社会的宗旨,即要求在保护好基本农田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实现设施、环境和空间的协调统一,并进一步打破地方保护壁垒,构建区域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实现用地的节约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3.6 发展区域现代优势农业和服务业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要重视经济产业和科技产业的发展,并加快推进优质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创建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大力度发展特色种植和绿色高效的安全农业,实现农产品精加工,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乡村产业的区域化布局,全面提升乡村的综合实力,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4 结语 基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通过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村容村貌,全面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快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促使农民生活水平得以提升,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参考文献】[1] 姜长云 . 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J]. 全球化,2018(09). [2] 谢萍 . 生态型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的研究 [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03). [3] 肖勇 . 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J]. 教育教学论坛,2018(29).

篇六:振兴美丽乡村村容村貌

智 , 等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2021 年第 3 期 ( 总第 335 期 )

 | 贵州农机化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 — 以毕节市七星关区为例陈恩智 , 蔡慧芳( 中共毕节市七星关区委党校 , 贵州毕节 551700 )摘要 :

 以抽样调查的方式 , , 随机抽取七星关区下辖的 30 个村为 “ 样品 ” , , 通过对生产发展 、 、 基础设施 、 、 村容村貌 、 、

 宜居环境 、 乡村管理 、 、 村民幸福感六个方面开展调研 、 、 分析与判断 , , 对当前七星关区美丽乡村建设现状给出了基本判断 。

 。

 同时 , , 通过对七星关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 , 阐述了七星关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这些制约瓶颈的主要原

 因 。

 并就七星关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 , , 提出构建乡村选人用人长效机制 、 、 构建乡村管理长效机制 、 、 构建狠抓落实长效机制的建议 。

 。关键词 :

 乡村振兴 ; ; 美丽乡村 ; ; 制约瓶颈 ; ; 建设路径0 引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 “ 实施乡村建设行

 动 , 深化农村改革 ,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 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 、 省

 市区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 , 应对近

 年来七星关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瓶

 颈 ,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

 衔接的目标 。

 课题组以抽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

 取七星关区下辖的 30 个村为 “ 样品 ” , 通过实地走

 访 、 听取汇报 、 座谈交流等形式就七星关区美丽乡

 村建设重点 、 难点问题开展调研 , 着力探寻七星关

 区美丽乡村建设路径上的长效机制 。1 对当前七星关区美丽乡村建设现

 状的基本判断课题组从生产发展 、 基础设施 、 村容村貌 、 宜

 居环境 、 乡村管理 、 村民幸福感六个方面开展调

 研 , 根据调研情况对七星关区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得出以下两个基本判断 。1.1 总体上成效明显近年来 , 七星关区以 “ 五在农家 • 美丽乡村 ”

 为抓手 , 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 , 科学

 规划引领 ,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 加强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 , 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 全面改变

 农村面貌 。

 涌现出了像长春堡镇甘堰村 、 碧海街

 道砂锅寨村 、 清水铺镇橙满园村 、 阿市乡中寨村 、

 朱昌镇同心村 、 鸭池镇龙滩村等一大批环境整洁

 优美 、 宜居宜业宜游 、 极具示范引领作用的美丽

 乡村 。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 , 全区美丽

 乡村建设形势一路向好 , 总体上成效明显 。1.2 存在有待提升的空间1.2.1 乡村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七星关区大部分乡村都在偏远的山区 , 产业

 收稿日期 :

 2020-12-30基金项目 :

 中共毕节市委党校 2020 年度一般课题 ( Bjdx202012 )作者简介 :

 陈恩智 (

 1989 — )

 , 男 , 贵州纳雍人 , 法学硕士 , 助理讲师 , 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蔡慧芳 ( 1971- )

 , 女 , 贵州毕节人 , 本

 科 , 主要从事行政以及后勤管理工作 .- 27

 -。

 。. .。

 。

 陈恩智 , 等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贵州农机化| |

 2021 年第 3 期发展相对滞后 , 发展模式单一 , 缺技术 、 缺资金 、

 缺项目等情况较为突出 , 村两委 、 专业合作社对

 此应对乏力 。

 产业发展成本较高 , 产销对接不

 畅 , 甚至有些村没有任何产业 , 不能很好解决乡

 村就业和致富问题,在宜业上遇到瓶颈 。1.2.2 部分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强部分村民只管自己不顾大家 , 在村里乱排乱

 倒生活污水 , 乱扔乱放塑料袋等包装废弃物 , 对

 自家厕所 、 下水道 、 牲畜以及牲畜圈舍的粪便放

 任不管 , 给乡村环境卫生治理带来困难 。

 很多村

 干部对这类问题也缺少监管 , 没有可行的举措 ,

 在乡村环境治理上遇到瓶颈 。1.2.3 部分乡村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一是表现在道路的质量上 。

 有些是乡村道

 路过窄 , 错车很困难;有些是乡村公路质量较差 ,

 又没有人护养和管理 , 在道路通畅上出现问题 。

 二是表现在饮用水的质量上 。

 现在乡村用水基

 本得到满足 , 但是在用水质量上 , 有部分乡村饮

 用的还是没有经过政府水务部门检测的山泉水 、

 地下水 。

 三是表现在公共设施上 。

 有些村到现

 在还没有广场 , 更缺少像篮球场 、 乒乓球台 、 单双

 杠等运动设施 , 在宜居上遇到瓶颈 。2 七星关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制约

 瓶颈的主要原因2.1 乡村人才匮乏七星关区许多乡村地处较为偏远的山区 , 工

 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比较艰苦 , 很难吸引优秀的

 人才到乡村工作 。

 更为严峻的是村里凡有点知

 识 、 文化 、 技术的大部分人都往城镇发展,人才相

 对匮乏 。

 没有人才就难以把资源转化为经济效

 能 , 也难以激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

 2.2 管理缺位管理缺位除了有乡村人才匮乏的因素外 , 还

 有两个因素:一是村干部懒政不作为 ; 二是部分

 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 。2.3 政策执行不到位政策执行不到位 , 在乡村有两个典型表现 。

 — 是政策执行滞后;二是政策执行不精准 。

 在政

 - 28

 -策执行滞后上 , 体现为对中央 、 省市区政策的执

 行慢;在政策执行不精准上 , 体现为变相执行政

 策 , 申报补助不按规定要求 , 而是优亲厚友 , 项目

 实施中少做多报等 。3 七星关区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探索3.1 构建乡村选人用人长效机制人才匮乏是七星关区美丽乡村建设遇到瓶

 颈的一大原因 , 怎样让乡村有才可用 、 有才能用 ,

 构建选人用人长效机制是根本途径 。3.1.1 构建制度选人跟进机制一是坚持 “ 公开 、 平等 、 竞争 、 择优 ” 村干部选

 任制度 , 大力惩治拉票贿选行为;二是坚持完善

 竞争性选拔村干部制度 , 确保选举工作的公开

 性 、 透明性以及选举对象的广泛性 ; 三是坚持提

 名责任追究制度 , 对村干部的候选人提名 , 实行

 谁提名谁负责 , 坚持权责一致原则 ; 四是坚持不

 拘一格降人才的选人制度 , 健全 “ 四差 ” 选任制

 度 , 真正使群众公认 、 能力突出的人才进入村委

 组织 , 及时得到选用 。3.1.2 构建考核用人管理机制一是完善村干部考核管理机制 。

 结合七星

 关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 , 不断

 完善 《 村干部工作考核办法 》 等相关考核办法 , 以

 相关办法的落实管人管事;二是实行村干部动态

 管理机制 。

 聚焦村干部管理不到位和管用脱节

 的问题 , 破除村干部无人监管的状况 , 建立能下

 能上 、 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 。

 三是探索村干部分

 类评价机制 。

 着力解决村干部分工不明确 , 权责

 不明晰 , 在位不做事的问题 , 进一步推动村干部

 考核管理的规范化 。3.1.3 构建群众识人监督机制一是构建群众诉求表达机制 。

 开通乡镇纪监

 委 、 村支两委专用的办公电话 、 微信微博等诉求表

 达渠道 , 畅通群众反应情况 、 提出建议的言路 。

 二

 是完善民主测评机制 。

 在村干部选举过程中 , 科

 学合理设计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主测评内容 , 将

 民主测评制度前置于民主选举程序 , 把民主测评

 的依据作为村干部选任的重要参考 。。

 。. .。

 。

 陈恩智 , 等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3.2 构建乡村管理长效机制3.2.1 构建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保障机制村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 能否发挥村民的

 主体作用 , 是影响美丽乡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

 一 。

 因此 , 一是构建多种形式的培训保障机制 。

 通

 过培训 , 提高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思想认识和

 掌握新技术的本领 。

 二是构建激励机制 。

 通过激

 励机制 , 调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

 3.2.2 构建民情服务处理机制民情服务是激发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

 性的重要工作 。

 村支两委要严格按照 “ 民需有人

 问 、 民事有人管 、 民困有人帮 、 民忧有人解 ” 的目标要

 求,完善民情处理服务 。

 一是构建民情信息收集机

 制 。

 整合村支两委 、 包村干部 、 村民小组长等力量,

 对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 。

 通过对民情信

 息分析研判,对村民关心的热点 、 难点 、 重点问题做

 到早发现 、 早报告 、 早安排 、 早落实 。

 二是构建走访

 排查整顿机制 。

 切实做到深入基层 、 深入群众 , 对美

 丽乡村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 开展大走访 、 大排查 、

 大整顿 , 区 、 乡 ( 镇 )

 、 村三级联动 , 齐抓共管,精准发

 力 , 解民之忧 。

 三是完善制度保障机制 。

 推行村干

 部无假日轮班和错时上班制度 , 建立健全 “ 群众诉

 求事项限时办结制度 、 服务承诺制度 、 首问负责制

 度 、 责任追究制度 、 村民代表议事制度 、 民主监督制

 度 、 党务村务公开制度等 , 规范约束服务行为 。

 ” ⑵

 3.2.3 构建村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 要构建村干部容错

 纠错机制 。

 村干部容错纠错机制 , 一是村干部容

 错机制 , 二是村干部纠错机制 。

 构建村干部容错

 纠错机制 , 不是不守纪 。

 相反 , 容错纠错机制坚

 持有错必纠 、 有责必问 , 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

 里 , 让纪律和规矩成为心中的戒尺 。3.3 构建狠抓落实长效机制3.3.1 构建贯彻落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工作机制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 , 要坚持问题导

 向 , 及时梳理,把中央 、 省市区关于美丽乡村建设

 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蕴含的方法论学深悟透 , 才

 能把相关精神贯彻好落实好 。2021 年第 3 期 ( 总第 335 期 )

 ” 贵州农机化3.3.2 构建抓落实的工作责任机制抓落实需要责任担当 。

 美丽乡村建设从区

 ( 县 )

 这一层来讲,涉及的工作层级有区 ( 县 )

 、 乡

 ( 镇 )

 、 村三级,只有建立一级抓一级 、 层层抓落实

 的工作机制 , 区 ( 县 )

 抓乡 ( 镇 )

 并落实相关指导

 工作 , 乡 ( 镇 )

 抓村 , 齐抓共管 , 把问题化解在基

 层,才能推动政策落实 。3.3.3 构建抓落实的工作监督机制一是强化督促检查 。

 将美丽乡村建设过程

 中 , 遇到的瓶颈和难点问题 , 纳入监督内容 , 明确

 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 抓牢监督重点 , 构建清晰可

 追溯的责任体系 。

 二是改进监督方式 。

 明确监

 督项目清单,健全监督方式 , 把专项监督与群众

 监督 、 舆论监督 、 社会监督 、 行政监察有机结合起

 来,坚持暗访为主 , 明察与暗访相结合 , 坚决做到

 不打招呼 、 不发通知 , 凡事讲原则 、 讲规矩 、 讲纪

 律,切实提高监督实效 。

 三是提高监督质量 。

 对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管理缺位 、 政策执行

 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定期开展巡查和 “ 回头看 ” , 建

 立赏罚分明的奖惩机制 , 确保相关政策在基层落

 实到位 , 切实推动相关工作再深入 、 再落实 , 并通

 过加大监督力度 , 树立狠抓落实的工作导向 , 推

 动七星关区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4 结语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 ,

 需要有历史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 追求短期突

 破 。

 要坚持长效化 、 常态化 , 在加强顶层设计上

 下功夫 , 在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 注重构

 建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 注重激发群众的内生

 动力 , 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 选优配强村 ( 社

 区 )

 “ 两委 ” 班子,循序渐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

 参考文献 :[1]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 [ N]. 人民日报 , 2020-

 10-30 ( 1 )

 .[2]

 童国祥 . “ 四有 ” 民情服务处理机制的丹阳探索 [J]. 人

 民论坛 ,2014 ( 16 )

 :72-73.( 责任编辑 : 曾萍 )- 29

 -。

 。. .。

 。

篇七:振兴美丽乡村村容村貌

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 2

 1.1 国家打响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 2

 1.2 乡村振兴建设一直受到中央关注 ................................................................. 2

 1.3 江西省“整治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 ............................................. 4

 1.4 本片区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 ..................................................... 5

 二、农村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 ..................................................................... 6

 2.1 环境现状 ......................................................................................................... 6

 2.2 主要问题 ......................................................................................................... 7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7

 3.1 贯彻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需要 ................................. 7

 3.2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需要 ................................................................. 9

 3.3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 10

 3.4 片区创建生态秀美乡村的重要举措,是“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支撑.............................................................................................................................. 10

 3.5 通过秀美乡村建设提升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区域旅游发展 ................... 11

 3.6 片区农民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水平的需要。

 ........................................... 11

 3.7 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 12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12

  2 一 、 项目提出的背景

 1 1.1 国家打响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支流辐辏南北,奔流不息,自西向东汇入东海。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不仅滋养了中国的广袤土地,更孕育了悠久璀璨的华夏文明。近现代以来,由于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多年的监测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面积虽只占全国的 21%,但废水排放总量占全国的 40%以上,单位面积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 1.5 至 2.0 倍。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剧烈,农田、森林、草地、河湖、湿地等生态系统面积减少。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湖泊萎缩、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多种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2016 年 3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生态保护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保护长江的蓝图正在绘就。

 2019 年 1 月,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围绕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一系列行动紧锣密鼓展开,中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全面打响。

 2 1.2 乡村振兴建设一直受到中央关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而又紧迫的历史任务,为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好新农村,使广大农民能够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服务“三农”,推动农村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 14 年锁定“三农”问题,全面贯彻

  3 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

 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

  4 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3 1.3 江西省“整治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精心谋划部署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在着力抓好自持村整治建设的同时,以镇村联动为抓手,以培育中心村为重点,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部分村庄完成整治,全省整治建设村组 8.95 万个,占全省村组的 44%;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86 万户,惠及 340 万农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新修 25 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 3.6 万公里,4 万多个自然村、800 多万农民受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卫生改厕等工程,1996 万农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53 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块;公共服务不断廷伸在中心村推行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和乡村管理扁平化,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把事办成;生态环境逐步优化,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体系,推动了乡村污水处理和造林绿化。乡风文明得到提升,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不断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农村产业发展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力进发,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加速融合。

 当前,江西正处于“四化同步”加速推进阶段,但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的要求相比,全省农村建设发展不平街,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村庄规划水平不高。村镇布局规划不到位,村庄建设规划质量参差不

  5 齐。一些地方注重单个村庄规划建设,忽视成片整体规划建设。二是村庄规划执行不力。村庄规划管理薄弱,建设混乱无序,随意乱搭乱建、乱占耕地、一户乡宅、有新房没新村等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村庄建设标准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配套不够,难以满足农民群众需要;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刚刚启动,一些地方脏乱差现象仍比较突出;乡村产业特色不明显,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四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任务依然艰巨。根据《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l5—2030 年)》,到 2020 年全省城镇化率 60“左右,仍有 1900 多万人生活在农村。综合扶贫移民搬迁、重点工程拆迁、撤村并居、村庄整体融入城镇化等导致村组减少的情况,未来四年需要集中整治建设的村组约 8 万个左右,任务艰巨。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实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通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倡导农村文明新风,着力补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帮助农民建设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4 1.4 本片区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根据省新村办《关于印发 2017 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赣新村发〔2017〕1 号)、省新村办《关于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美丽示范“六统•四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赣新村办发〔2017〕1 号)文件要求。

 按照“四精”理念,围绕“连片推进、更高质量、生态宜居、长效管护、社会参与”的美丽生态宜居新农村工作思路,重点推进美丽

  6 宜居试点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区建设,美丽村庄示范点、示范风景线建设和全域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等工作,为建设“五美”乡村,坚决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战,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

 2019 年,建设好全区 188 个省级点和 56 个市区自建点共计 244个新农村建设村点,完善“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配套“8+4”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全力推进美丽宜居试点区“八带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区建设;高质量打造 11 个美丽村庄示范点及 5 条美丽示范风景线;同步推进“六统·四级联创”活动,培育 2 个美丽示范乡镇,5 个美丽示范村庄,800 个美丽示范农户庭院;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年内完成新农村建设点公厕建设任务;完善壮大区新农建设促进会,更好发挥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作用。

 通过整治建设村庄、美化农村环境、倡导乡风文明、创建和谐乡村,努力把新余市广大农村建成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全面展现美丽新余新风貌。

 二、农村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

 1 2.1 环境现状

 化肥、农药污染:大量耕地施用化肥、农药特别是剧毒、高残留农药,对水源地保护范围内的土壤造成污染,雨季形成的水土流失,使土壤中的化肥、农药残留物通过径流和渗透,注入水源地; 畜禽粪便污染:未经净化处理的污染物最终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源地,导致水质中的氮、磷超标,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本片区饮用水源地位于袁河支流孔目江及仙女湖,而种植畜禽养殖又是该地区农户致富的主要项目。为了催生催长,用激素喂养畜禽,致使畜禽粪便中带有大量毒素。畜禽粪便随便堆放,经雨水冲刷,没经发酵的动

  7 物粪便直接经河道流入水源地; 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居民乱泼乱倒的生活污水,携带着大量的氮、磷、有机物等,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河道。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由于无人管理,大部门直接倒附近河滩,特别是一些有毒成分的垃圾,如病死畜禽尸体、农药瓶等,被雨水全部冲入河道及下游地区。河道环境现状。

 2 22 .2 主要问题

 本片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今后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但与国家、省里的相关部署要求相比,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难题。

 1、资金压力大,农村环卫等基础设施需进一步更新,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需不断完善。

 2、部分镇村垃圾问题“时有反弹”,农村拆“三房”工作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村庄日常保洁任务重,垃圾清理、转运不及时现象时有发生。少数村庄沟塘清淤还不到位、柴草农具摆放不够整齐,部分村庄散养的家禽、耕牛粪便清理村庄不及时问题等。

 3、部分镇村公厕管理有待加强,有的厕所没有标明管理人员名单及电话、保洁人员名单及电话,厕位粪迹清扫、地面积灰清扫、污渍清扫及公厕电灯通电存在不及时到位问题。

 4、农户改厕督导力度不够,村内改厕工作缺乏好的技术指导且覆盖率不够高,新改建户厕数离数年度任务数还有一定的差距。

 5、污水处理推进力度有待加大,污水设施需要进一步加快。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31 .1 贯彻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需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

  8 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改善长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重点湖库为突破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两手发力”,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突出工业、农业、生活、航运污染“四源齐控”,深化和谐长江、健康长江、清洁长江、安全长江、优美长江“五江共建”,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监督执法,落实各方责任,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确保长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奠定坚实基础。

 日前,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江西省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八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通过明确分工、狠抓落实、强化督导...

篇八:振兴美丽乡村村容村貌

21 乡村振兴,环境风貌整改工作方案两篇

  乡村振兴,环境风貌整改方案 1

  实施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立足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镇实际,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重点,统筹推进宜居乡村、乡村基础设施、乡村产业就业、乡村投入保障等建设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 2021 年底,X 镇乡村振兴取得较大进展,村级党组织更先进,生态更加宜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农民更加富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稳定现有帮扶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2021 年是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我镇将不断巩固和拓展已经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对相对贫困群体的兜底保障,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保持现有的各方面投入,保持驻村工作队工作力度不减。特别是做好我镇六个易地扶

 贫安置点的后续扶持工作和社区管理工作;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及时开展帮扶,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落实好兜底保障措施,确保基本生活不出问题。

  (二)强化党建引领,做好组织保障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成立一支战斗力强、政治素质高的党支部,切实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此,我镇将以两委换届为契机,加强对各村两委干部候选人的考核,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献身基层、投身农村建设的优秀年轻干部选进村两委,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培养农村后备干部,积极发展先进分子入党。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村务监督机制,推进“四议两公开”议事制度,发挥村务监督理事会的作用,推进基层民主管理,确保村务工作公开透明、合法合规,维护村集体利益和广大村民利益。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秀美乡村

  一是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开展垃圾分拣中心建设试点,促进废弃物有效利用。二是提升人居环境内涵品质。我镇将依托特色红色资源,着重打造“红色名村”。以 X 村、X 村为基本单元开展建设,力争用半年左右时间,把“红色名村”建设成为基层党建“三化”建设示范点、秀美乡村建设示范村、红色旅游先进村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优

 秀教学点。三是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保护利用山地、林草、农场等绿色生态环境,做大做强竹笋加工、竹木加工、滑雪滑草旅游、生态观光等绿色产业,形成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互促、美丽乡村与农民富裕并进的局面。

  (四)积极探索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夯实乡村振兴法治基础。建设法治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我镇将不断探索完善“和安庭”调处机制,充分发挥 X 镇“和安庭”一、二、三庭在调处群众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把“和安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与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相结合,积极鼓励相关村“法律明白人”骨干力量参与调处过程,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稳定,助推农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努力把“和安庭”打造成为我镇融德治、自治、法治于一体的基层矛盾“化解器”,切实营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格局。

  (五)抓产业增就业,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巩固壮大特色农业。我镇茶叶、黄精、油茶、罗汉果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我镇将以现有特色农业为基础,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通过推动田间科学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发展农村电商等路径,解决好因疫情等原因造成的扶贫产品滞销难卖问题,让特色农产品站得更高、走得更远,持续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二是推动扶贫车间稳定发展。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今年我镇将把扶贫车间带动群众就近就业作为创建“扶贫车间”的硬性指标,坚持带贫益贫导向,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努力做大做强带富龙头,保证“扶贫车间”长效运行发展。乡镇服务好承租企业、企业带动好本地就业,镇村制定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保障各方利益,实现多方共赢。三是依托旅游资源打造“诗和远方”目的地。以 XX 岭滑雪场为示范区,延伸景区体验内容,打造冬天滑雪夏天滑草春天赏花秋天露营的四季云游综合景区。同时,利用沿途空置房屋打造特色主题民宿,鼓励村民开办特色农家乐,解决旅游承载力、丰富旅游体验、增加村民经营收入。以乐普农场为城郊休闲节点,打造产学研一体的旅游休闲去处。加大与省内、X、X 院校的对接力度,讲好秋收起义故事,传播客家淳朴文化,展现 X 风貌。丰富我镇文旅产品,挖掘秋收起义文化、茶文化、竹文化内涵,创新打造景区特色纪念品、农副特产、小吃美食,兼顾市场需求,增加周边居民旅游收入。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组织成立 X 镇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各村设立乡村振兴专项小组。明确每季度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每年要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总结的工作制度,确保发挥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镇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检查督办及综合考评,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各村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定期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加强督查结果应用。

 乡村振兴,环境风貌整改方案 2

  为认真贯彻落实《XX 市 XXXX 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推进方案》,加快推进我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按照组织统领、规划引领、改革驱动、示范带动、系统推动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和内容,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XX 市 XXXX 年乡村振兴达标村和示范村工作标准》完成创建二星示范村 X 个,一星示范村 XX 个,达标村 XX 个,全面彻底完成三年示范创建任务,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推进步骤及方法

  (一)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凝聚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落实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认真贯彻“五星党支部”评选工作和“红分管理”日常工作。利用“五个一批”和“职业经理人外聘一批”选配机制,选优配强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提高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效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治理物质基础。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健全农村“小微权利”规范化运行机制,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深化农村地区“最多跑一次”。健全民事村办、网格员代办制度,积极推动便民服务向村级下放延伸,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凝聚政府社会群众三方力量,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争取上级各类项目更多支持,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送服务等活动,把政府主导变成群众意愿,让农民成为

 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角。深入挖掘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各行政村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制章程、建机制,全面调动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产业,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助推乡村振兴的合力。激活群众共建动力,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托“一元”约束、积分管理机制、文明户和五美庭院评选,将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和义务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二)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扶持发展 XX 继铭莲藕专业种植合作社、XX 成志种植合作社、XX 平安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等一批农民合作社,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依托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发展林下种植经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达到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的目的。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功能作用,确保正常开展经营管理活动。

  (三)细化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到人 各行政村要认真研究乡村振兴相关材料,化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到人。一是各行政村要对照目标任务,制定本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工作标准,把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干部,实现各项工作有人牵头、有成员参与、有目标要求、有完成时限,做到工作量化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

 落实到位;二是各行政村要定期召开村乡村振兴工作周例会,按照责任分工,逐人汇报所分包工作开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并一起讨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方法。同时制定倒排工期表,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四)集中力量攻克重点项目,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环保工作,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庄“清洁家园”行动。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落实环境保洁全域覆盖要求,实施市场化保洁模式。重点对辖区内道路进行洒水降尘,清理道路两侧水沟渠道的堆积秸秆和生活、建筑垃圾,清除农户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进一步提升村庄整体环境。制定《XX 镇卫生管理办法》建立长效卫生考核管理机制。严抓大气污染秸秆禁烧工作,将全年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各村年底综合考核,制定《XX 镇秸秆禁烧村级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明确了处罚标准和措施。全镇划分 X 个大网格和 XX 个小网格,层层落实禁烧责任。

  加快推进农村户厕改造。一是各行政村要加大改厕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氛围,推进改厕进度。要深入农户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农村居民破除传统的用厕习俗和不良卫生习惯,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激发群众参与改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各行政村要深入推进厕所革命,达标村农户改厕率达到 XX%以上,一星级示范村改厕率达到 XX%以上,二星、三星级改厕率达到

 XX%以上,制定本村要制定本村的改厕任务倒排工期表,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务必保证按时高标准完成本村改厕任务。

  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是各行政村要明确本村污水治理相关工作目标,达标村支管网接通率达到 XX%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XX%以上;一星、二星级示范村支管网接通率达到 XX%以上。落实具体责任人,按照污水管网设计图纸,联系施工队,积极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二是严格施工标准,加强日常监督,保证按时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污水管网建设任务。

  强力推进宅基地改革工作。一是各村要召开好广播会、党员会、群众会,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营造好浓厚的工作氛围。尤其每天要按时通过广播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相关内容,让群众了解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其中;二是严格实行分包责任制,村干部分包村内所有宅基地超占农户,按照分包名单,落实具体责任。村干部通过入户讲政策等方式督促宅基地超占户按时缴纳超占费或者退出超占部分。

  全面改善村容村貌。一是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完成空闲地建成“四园”、庭院建成“五美”标准、D 级危房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和临时性建筑拆除等创建任务;二是推进村庄绿化亮化,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在村庄主要街道两侧,文体广场、学校、村级活动场所等重要场所安装照明设施。完成村内主街道、廊道绿化率达标、居民庭院绿化率达标等创建任务。同时,稳妥推进农村地区清洁供暖,并继续鼓励实施“电代煤”“气代煤”等。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任务落实。实行班子成员包 X 个村,行政组长包 X 个村的分包责任制,包村干部入村督促指导并协助村里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村干部逐项分包乡村振兴具体验收项目,层层抓好乡村振兴工作落实。各村要成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进一步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我镇乡村振兴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明确责任分工,强力推进落实。各行政村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定倒排工期表,围绕各自的职责和分包任务,每日按照既定目标计划做好工作。同时,工作中既要相互配合,合力攻坚,又要充分履职,独挡一面。

  (三)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各村要在 X 月底前完成目标任务。镇里将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督查指导,对工作不力、弄虚作假的村将进行通报批评,并按相关规定严肃查处。各村村干部按照分包项目,认真开展工作,每天必须有进度,镇里将每周对各村乡村振兴工作进度进行一次通报,对完不成日均任务的村干部,第一次扣除绩效工资 XXX 元,第二次通报仍完不成任务的进行党政纪处分,第三次通报仍完不成任务的将停职待岗 X 天如还完不成的予以撤职或辞职,并停发工资。任务完成情况记入考核台账,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将按照《XX 镇村级干部管理实施办法》中第四条第三项,贻误重点工作或中心工作的,由镇党委对该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

 任进行诫勉谈话,直至按法定程序进行调整或罢免。同时,各包村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每日入村督促指导乡村振兴工作推进,凡是到期完不成任务的村,对其包村干部记工作差错一次,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台账,并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篇九:振兴美丽乡村村容村貌

振兴战略之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要求,助推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年工作要点》工作安排,5 月中旬至 6 月下旬,市政协成立以彭薏菁主席为组长的调研组,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主题开展调查研究。市政协副主席林达克以及市政协办公室、经济委、侨务港澳台委的部分领导同志和市委党校、市老干局、市工商联等部门的政协委员参加了调研活动。

 调研组成员深入市委农办、农业局等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各单位情况汇报,召开有关单位座谈会,实地察看**大安、南塘等镇的农业农村生产建设情况,赴梅州平远县、兴宁市等地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先进经验。初步了解到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情况,提出了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美丽乡村建设成效 **现有 23 个镇(场、区),343 个村委(社区),1133 个自然村,总人口 180多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34 万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全面准确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聚焦农村村道硬底化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集中供排水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实施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村庄“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力推进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二年来,有 520 个自然村完成村巷道硬底化,873 个自然村实现村村通自来水,1047 个自然村建立卫生保洁队伍,八万镇吉水村、南塘镇后西村、河西镇汾河村等 30 多个贫困村启动了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工程,同时,各镇、村开展了拆旧补绿、清旧建绿行动,充分利用村内拆旧空地绿化美化,全市环境卫生明显好转,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被列为“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建立了 79 个长效农村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其中,创建了水稻高产示范片 4 个 4万亩,甘薯绿色、高产示范片 10 个 1 千亩,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年

 农民人均收入 11966 元,贫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8600 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发现,我市在推进美丽乡村过程中,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发生了偏离。当前,市、镇领导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而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理解不够全面,许多群众简单地认为是搞好卫生、修条好路而已,村民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未能调动起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四不补”等制度落实阻力大。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市、镇政府及职能部门反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合力不强,未能掀起轰轰烈烈地新农村建设热潮。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活、生态、生产、文化等“多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但当前我市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道路等生活领域的硬件设施建设得到了高度关注,而对生产、生态、文化等领域建设的关注度尚显不足。

 (三)乡村建设的设计规划滞后。建设美丽乡村,必然要开展改造旧农村,并引入公共设施、村庄道路和民生等项目的建设,但由于缺欠顶层设计规划,村庄整体创建水平不高,无法达到布局美等目标,而且建设模式也单一化。如对于农村旧房改造,多采用“穿衣戴帽”的方式,过度关注外观,而忽视了民居的多样性;在推进项目落实时,多数会遇到选址用地不符合我市现执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有的占用耕地,尤其是新增建农村道路时,甚至要占用到基本农田,严重制约了建设项目的用地报批和建设。同时,还存在对 66 个省定贫困村的建设规划抓得紧,面上村的规划重视不够等现象。

 (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少,长期以来,农村基础建设投入相对少,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市大部分村庄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民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池塘等水体中,极易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危害人居生存环境;村庄绿化、道路亮化、村级文化活动场地和教育配套建设等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美丽乡村建设压力大。

 (五)乡土文化氛围薄弱。**民间文化艺术底蕴丰厚,但乡村文化的挖掘打

 造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乡村文化元素挖掘不够深入,平台建设较慢,建设氛围不够浓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很多村庄的历史文化挖掘多流于书面形式,“乡风民俗”存在于材料和文件之中,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还没有真正打造出来。

 (六)美丽乡村建设缺欠生态产业支撑。**大部分乡镇没有“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格局,更没有形成区域发展、规模发展的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无力打造美丽乡村,部分村连持续维护环境保洁、绿化养护的经济保障都成问题。目前,一些乡村整治后又出现卫生问题反弹,一些拆除破危房的空地没有及时补绿复绿。

 三、建设美丽乡村的意见建议 调研组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 20 字方针,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村容整洁,而且要生态宜居,不仅要外在美,还要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统一,是生活、生态、生产、文化等“多位一体”的系统工程。结合**实际,调研组建议:当前,应该在继续突出扶贫攻坚的同时,更加注重乡村建设规划、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一)注重个性特色,做好乡村建设规划。要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原则,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积极开展村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实施按规划改造旧农村,科学规划农村宅基地,以规划上项目,以规划布局产业,以规划提升文化内涵,将新农村建设各个项目划入建设用地规划区,确保各个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和建设顺利进行。在制定规划时,要充分发挥各自然村村民理事会的作用,民主协商列出本自然村的建设项目,纳入村级总体规划。省定贫困村和面上的村均规划好。

 (二)加大宣传,激发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媒介,加大思想教育疏导力度,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正确认识美丽乡村建设与自己切身利益的关系,让美丽乡村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激发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使实施乡村振兴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同时,建议由各镇(场、区)政府组织村民代表到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好的市内外村庄学习参

 观,让他们身同感受,带头行动,营造全民参与的浓烈氛围。

 (三)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宜居乡村。要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探索建设“财政补助一部分、社会资助一部分、村集体和村民自筹一部分”的筹资机制,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补齐垃圾收运、污水处置设施,梳理电力、通信等各种线路杆线,完善路灯设施,确保村庄亮化;加强饮水安全巩固,卫生改厕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新建设或改造集贸市场,因地制宜改造或修建综合性文化设施和居民健身场所,强化村庄道路修缮、主要节点绿化,努力打造宜居乡村。

 (四)注重文化传承,引领乡村乡风文明。乡村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梳理全市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红色革命场所分布情况,搞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发扬光大,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要制定乡风文明建设的具体指导意见,充分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引导广大农民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振农民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五)培育发展乡村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根据**实际,我们认为,当前重点要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基础性工作和落实产业振兴措施。做好土地确权工作,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然后通过探索“土地入股+规模种植”等模式,推动我市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做强做大农业品牌,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与实力。要用工业化、绿色、可持续的理念发展**农业产业,鼓励支持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努力引进果树(荔枝、龙眼)、海产(鱿鱼)等农产品精加工企业,畅通农户产、销渠道,激励农民发展农业产业;要依托资源交通优势,发展休闲观光体验等农旅融合新业态,推进法留山、定光寺、金厢滩、玄武山、麒麟山等旅游景点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催生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支撑美丽乡村建设。

 (六)点上布局、面上铺开,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每个镇选择 1~2 个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产业或文化特色突出、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的行政村或

 自然村,进行重点打造特色典型,示范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广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时间表,确保 3 年取得重大进展、5 年见到显著成效的要求,研究制订好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拿出“走在全国前列”气魄和行动,全力以赴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建设美丽宜居新**。

 乡村振兴战略之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当前,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按照县委批转的《政协**县委员会**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年 5 月至 6 月,县政协提案委组织部分市县政协委员及相关职能部门,在副主席赵湘骥、原副主席李卫平的带领下,采取听汇报、看现场、召开座谈会、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倾注大量工作精力和资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全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三大”行动成效明显,“脏乱差”现象有所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加强领导,环境整治全面铺开。一是组班子。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乡镇制度,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了人员经费,构筑了县、乡、村(社区)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二是定目标。制定了《**县农村环境建设工作方案》、《**县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和《三大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农村“厕所革命”目标任务,落实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责任。三是造氛围。结合“四创”工作,县乡村分别召开环境整治工作和三大工作宣传动员会和推进会,印发环境整治工作宣传手册,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广大干

 群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夯实基础,整治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全面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全县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城乡结合部、“两库一河一江”源头沿岸、主要交通干线、主要景区景点、重点扶贫村等为重点,两年来共启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财政奖补项目 150 个,实际开工建设项目 131 个,落实财政奖补资金 1860 余万元,累计完成 228 个行政村 436 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项目涵盖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等方面,通过一系列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观。二是抓投入,农村环境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县财政投入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及“厕所革命”资金 5000 余万元,“两库一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垃圾治理资金 1200 余万元,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 9个,添置垃圾清运车 39 台,封闭式垃圾箱 655 个、移动大容量垃圾桶 2000 余个,建垃圾池 3600 余座,新建和维修垃圾转运场 20 余个,年清运垃圾 13 万余吨,聘请乡村保洁人员 5000 余名。规划建设农村“厕所革命”示范点 35 个,拆除废旧杂房、旱厕 4 万余栋,新建村级卫生公厕 103 座,改建户用厕所 1603 户。加大农村集中供水改造力度,全县完成集中供水行政村 323 个、分散供水行政村 118个,为农村改厕提供了前提条件。三是加大美丽乡村创建,打造城乡统筹典范。按照“政府引导、村民主体、财政奖补、示范带动”的方式,近年来,共创建省级美丽乡村 4 个、省级卫生村 6 个、市级美丽乡村 25 个,市级卫生村 24 个,突出村庄环境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四是落实河库保洁责任,保护水源环境安全。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开展巡河专项行动,及时清理河道两岸垃圾,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开展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五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治理目标,狠抓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科学指导农民用肥,有效减少因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推进省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示范村建设,农业生态不断发展。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累计投入财政资金 4000 万元,完成粪污治理设施配套建设规模养殖场 196 家。

 (三)严格考核,整治责任不断增强...

篇十:振兴美丽乡村村容村貌

院 课题组成员通过实地调研袁 围绕发掘地域特色尧 整合当地资源尧 发挥块状经济等优势袁 促进都市农业的转型升级袁 加快发展农村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袁 努力实现 野环境优美尧 社会和美尧 产业兴旺冶 美丽乡村建设最终目标遥关键词院 美丽乡村曰 都市农业的转型曰 农村休闲旅游曰 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怎样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实地调研,科学规划,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评价体系”、“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标准”;因地制宜,改善农村环境条件,整合资源,促进都市农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农村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1 实地调研 科学规划1.1 科学谋划,制定实施方案。本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统筹规划,立足各村的区位、人文、生态等优势,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具体细化工作任务,根据各自的建设目标、建设类别、建设层级,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推进。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融合起来,统筹安排小城镇、集镇化、空心村改造;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评价体系”,制定“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标准”。1.2 因地制宜,改善农村环境条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农村道路、厕所、供暖、供电、学校、住房、饮水“七改”工程,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全面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等系列活动,让城市道路更整洁、河流湖泊更清洁、集镇村庄更美丽。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让农民生活幸福安康。2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2.1 立足生态之本,打造绿色农业。推广农村沼气工程,将人畜粪便、农村生活污水转化为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源,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增产提质。推广有机肥利用,秸秆养分还田,绿肥种植。优化病虫防治技术和施肥技术,应用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农药减量和控制病虫害兼顾;优化氮、磷、钾配比,推广高效新型肥料。以有机肥替代化肥,以高效双低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行精准科学施药、施肥方式。2.2 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认真落实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要求,强化科技创新应用,以新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产业融合示范园工程。发挥农村的生态资源、人文积淀、块状经济等优势,促进都市农业的转型升级,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开展质量兴农行动,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培育知名农产品区域品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推动农业“走出去”、“引进来”,围绕沧州市蔬菜、红枣、小杂粮等重点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突破口,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以品牌化带动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提升农产品竞争力。2.3 突出特色优势,加快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以“走进美丽乡村,体验农游乐趣”为主题,开展“住农家屋、吃农家菜、干农家活,做农家人”等活动,引导人们树立积极、健康、休闲、生态的生活理念。市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袁文焕1梁俊香2袁 婕1韩延德1渊1 沧州市园林绿化局 河北 沧州 061001曰 2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沧州 061001冤新农村建设 现代农村科技 2018 年第9 期92 窑 窑

 摘要院 在菊芋种植生产过程中袁 应用机械即可实现机械化深翻整地尧 播种施肥尧 茎秆粉碎还田尧 挖掘收获遥 本文探索了菊芋机械化种植模式袁 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遥关键词院 菊芋曰 机械化曰 种植曰 收获曰 技术2016 年来,商洛市商州区把菊芋种植作为脱贫攻坚产业的一项措施,实行政府 + 公司 + 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菊芋产业,种植面积达 0.7 万亩。为了促进菊芋这一特色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商州区农机中心利用马铃薯机械,进行菊芋种植、播种、收获试验示范,探索菊芋重点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实现了规范种植、节约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1 菊芋种植农艺技术要求菊芋又名菊姜、洋姜,具有抗旱耐寒、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征。菊芋茎秆直立,根系发达,根茎长出块茎,块茎中含有丰富的菊芋多糖和防治癌症的物质,是生产保健食品和全新多功能食品的优质原料,一般亩产 2 000 kg。菊芋种植方式有平作和垄作。地块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播前需深耕土壤,施足底肥,每亩施农家肥 1 000 kg。种芋选用无腐烂、无病虫、芽眼鲜明、大小适中、30 ~ 50 g 的块茎,50 g 以上种芋可切块,每块种芋不小于 20 g 且留有 2 ~ 3 个芽眼。菊芋种植宜在 3 ~4 月进行,亩播量 85 kg,播种深度 7 ~ 15 cm,行距 60 ~ 70 cm,株距 40 ~ 50 cm,亩保苗 2 000 ~2 800 株。2 机械深翻 (松) 整地技术结合农艺要求,在上茬作物收获后,施足底肥,进行机械深翻或深松作业,播种前机械旋耕整地。拖拉机机组作业,根据地块大小、形状、坡度等自然地菊芋机械化种植生产技术张老虎 陈军刚渊商洛市商州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 陕西 商洛 726000冤休闲、享受生活,不应该仅仅集中在垂钓、吃农家菜和打牌上,吴桥县岳庄村的谷物加工展厅,可供游客自己碾压小米、五谷面后,去农家院烧柴火、拉风箱、大锅熬粥、贴饼子,自助用餐,让游客体会到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乡村生活,体验真正的农村风景、农家风味,在领略乡村田园风光的同时,享受劳动技艺的乐趣。2.4 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招商引资。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是村庄环境卫生整治、道路硬化与拓宽、村庄及周边绿化亮化、生活垃圾处理、雨污处理、民居改造等。通过综合整治,科学设计施工,村容村貌得到提升,吸引各类资本投入休闲农业与旅游综合开发。吴桥县岳庄村同举世闻名的吴桥杂技大世界合作,杂技公司融资,一起打造“谷物小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集特色餐饮、住宿、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场所。3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3.1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实效。按照“垃圾全清运、空地全绿化、粪便进沼气池、农家肥下田、占道全清退、农业生态化”的要求,围绕“让道路更靓、河流湖泊更清、田园风光更美、集镇村庄更洁、干部群众文明程度更高”的目标,全面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等系列活动,提升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效,打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干净整洁、农民生活幸福的新型乡村。3.2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风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生产生活,讲好千村故事,传播农耕文化,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大力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开展普法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加强诚信建设,建立邻里互信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营造“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打造一大批“文明村镇”、“生态文明示范村”,让“美丽乡村”更具魅力。本论文是作者自费市级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8163参考文献[1] 朱为民袁 姜石泉袁 陈鹏袁 等. 打造美丽乡村袁 推进生态文明 [J] . 江苏农村科技袁 2016 (8)院 57 ~ 58.[2] 曹涤环袁 刘静. 打造美丽乡村袁 尽量保持自然生态景观 [J] . 绿化与生活袁 2015 (11)院 24 ~ 25.[3] 黄克亮袁 罗丽云. 以生态文明理念袁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J] . 探求袁 2013 (3)院 5 ~ 12.[4] 王淑芳袁 孔楠楠袁 梁俊香袁 等. 注重生态特色袁 打造美丽乡村 [J] . 才智袁 2017 (27)院 243.现 代 农 业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第9 期93 窑 窑

推荐访问:振兴美丽乡村村容村貌 振兴 乡村 美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