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空调制冷专业课程设计指南4篇

时间:2022-10-09 08:40:04 来源:网友投稿

空调制冷专业课程设计指南4篇空调制冷专业课程设计指南 -目录设计任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空调制冷专业课程设计指南4篇,供大家参考。

空调制冷专业课程设计指南4篇

篇一:空调制冷专业课程设计指南

目录 设计任务...................................................................................................................................... - 1 - 1、 系统冷负荷的确定 ................................................................................................................ - 2 - 2、 方案的确定 ............................................................................................................................ - 3 - 2.1 制冷方案的确定 ............................................................................................................ - 3 - 2.2 供冷方案的确定 ............................................................................................................ - 3 - 2.3 排热方案的确定 ............................................................................................................ - 3 - 3、 制冷设备的选择 .................................................................................................................... - 4 - 3.1 制冷机类型的选择 ........................................................................................................ - 4 - 3.2 制冷机型号、 容量、 台数的确定 ................................................................................ - 4 - 4、 冷却塔的选择 ........................................................................................................................ - 6 - 4.1 确定冷却水供应系统的型式 ........................................................................................ - 6 - 4.2 确定冷却塔的型式、 容量、 台数 ................................................................................ - 6 - 5、 冷冻水、 冷却水系统设计计算及水泵的选择 .................................................................... - 7 - 5.1 确定冷冻水、 冷却水系统的流量、 布置管路 ............................................................ - 7 - 5.2 确定冷冻水、 冷却水系统各管段的管径并进行阻力计算 ........................................ - 7 - 5.3 冷冻水、 冷却水系统循环水泵的选择 ...................................................................... - 10 - 5.4 冷却水系统补水量的计算 .......................................................................................... - 10 - 6、 其他设备的选择 .................................................................................................................. - 11 - 7、 制冷设备和管道的保温 ...................................................................................................... - 12 - 7.1 需要保温的设备和管道 .............................................................................................. - 12 - 7.2 保温材料的选择 .......................................................................................................... - 12 - 7.3 保温层厚度的确定 ...................................................................................................... - 13 - 7.4 保温结构的做法 .......................................................................................................... - 14 - 8、 制冷机房的通风 .................................................................................................................. - 15 - 8.1 机房通风的规定 .......................................................................................................... - 15 - 8.2 机房通风的计算 .......................................................................................................... - 15 - 9、 设计总结 .............................................................................................................................. - 16 - 参考文献.................................................................................................................................... - 17 -

 - 设计任务 一、 设计题目

 扬州市某公共建筑空调用冷源工程设计 二、 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制冷技术》 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这一环节达到了解常规空调用冷源设计的内容、 程序和基本原则, 学习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巩固《制冷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 熟悉相关的规范,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 设计内容和要求 整个设计要求完成扬州市某公共建筑空调用冷冻站的全部设计, 内容包括: 制冷设备选型、 容量大小、 水力计算、 水泵选择、 保温材料及厚度的确定等, 做到经济合理, 满足冷量的要求; 应将设计成果整理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其中包括:

 原始资料、 设计方案、 计算公式、数据来源、 设备类型、 主要设备材料表; 设计成果还应能用工程图纸表达出来, 要求绘出该冷冻站的平面布置图、 有关的剖面图及系统原理图。

 四、 设计原始资料 1.

 某公共建筑需要的冷量:

 已知该冷冻站为某公共建筑(办公楼、 旅馆等)

 提供空调用冷源, 该建筑物所需要的夏季空调总冷负荷(包括新风和室内冷负荷), 按所服务的(同时使用的)

 各空气调节区(或房间)

 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即该建筑各空气调节区或各空调房间的冷负荷逐时进行叠加, 以某时刻出现的最大值即为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为:1200KW(分水器—末端装置—集水器之间压差为 16. 5mH20)。

 设空调风系统可以用最大送风温差送风, 即可以直接用露点温度送风。

 2. 设计参数:

 末端空气处理设备要求空调设计工况下冷冻水供水温度为 7℃, 回水温度为 12℃。

 3. 末端水路分区:

 该公共建筑空调末端水系统(即分水器—末端装置—集水器)

 共分为三路, 分别供标准层风机盘管、 标准层新风机组和公共部分的柜式空气处理机组, 各末端水路的冷量分配比例大约为:

 45%(盘管):

 25%(新风)

 : 30%(公共)。

 4. 夏季室外气象参数见《室外气象参数》 资料集: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2.8℃,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28.5℃, 累年最热月月平均室外空气温度:

 27.9℃, 最热月月平均室外空气计算相对湿度:

 85%,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3.0(m/s );

 五、 设计任务 完成扬州市某公共建筑空调用冷源工程设计, 具体包括:

 (1)

 冷冻站冷负荷总容量大小的确定;

 (2)

 制冷、 供冷方案、 制冷机排热方案的设计;

 (3)

 制冷机类型的选择及型号、 台数的确定;

 (4)

 冷却水系统的设计及计算;

  (5)

 冷冻水系统的设计及计算;

 (6)

 膨胀水箱、 分、 集水器及保持水质的水处理设备等辅助设备的选择和确定;

 (7)

 制冷设备和管道的保温设计计算。

 - 1、 系统冷负荷的确定 空调冷源设备需要提供的的总供冷量(即制冷系统负荷)

 应以夏季同时使用的各空气调节区(或房间)

 空调冷负荷(包括新风和室内冷负荷)

 的累计值为基础, 由任务书可知, 该公用建筑逐时冷负荷累加值最大值为 1200KW, 加上其它热量形成的冷负荷, 这里主要是:

 (1)

 通风机机械能转变为热量、 风管温升、 漏风等引起的附加冷负荷, 风系统的冷量附加—以附加系数 K1表示, 一般取:

 K1=5%-10%;

 (2)

 水泵机械能转变为热量、 冷冻水管温升等引起的附加冷负荷(即:

 间接制冷系统的冷损失), 简言之:

 水系统的冷量附加, 以附加系数 K2表示, 一般取:

 K2=7%-15%;

 (3)

 冷热抵消引起的附加冷负荷:

 因为采用露点送风, K3=0。

 所以, 系统总制冷量为:

 Q总=(1+ K1)

 × (1+ K2)

 × (1+ K3)

 ×Qc=1.1×1.1× 1×1200=1452KW。

 - 2、 方案的确定 2.1 制冷方案的确定 根据文献[参考文献 5

 P141]空调系统的冷源应首先采用天然冷源。

 当无条件采用天然冷源时, 可采用人工冷源。

 当采用人工冷源时, 制冷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 制冷容量、 供水温度、 电源、 热源和水源等情况,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民用建筑应采用电动压缩式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因此, 本工程拟采用电动压缩式或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作为本工程的制冷设备。

 2.2 供冷方案的确定 冷冻水环路:

 在制冷机房, 经制冷设备产生的 7℃冷冻水通过冷冻水供水管到达分水器,通过分水器分成三路:

 分别送往公用建筑的标准层风机盘管、 标准层新风机组和公用部分的柜式空气处理机组, 经过公用建筑的空调末端装置对空气进行冷却去湿处理后,

 冷冻水升温为 12℃的回水, 回到集水器, 经集水器后通过空调循环水泵(即:

 冷冻水泵)

 升压经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 通过制冷机中的蒸发器与制冷剂换热实现降温过程, 产生 7℃冷冻水再送出, 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

 2.3 排热方案的确定 按冷凝器的排热方式分, 制冷机的排热可分为:

 水冷式、 空气冷却式、 蒸发式和淋激式等。

 据参考文献[5

 P156]水源充足的地区应采用水冷冷凝器, 由冷却塔循环供水; 当干球温度较低, 缺乏水源的地区, 或不便采用水冷却的中小型制冷系统, 可采用风冷式冷凝器;当湿球温度较低、 水源不足的地区, 或采用水源热泵系统时, 可采用蒸发式冷凝器。

 考虑到本冷源设备需要提供的的总制冷量容量比较大, 且处于长江流域, 水源相对充足, 用水冷式冷凝器来排热方案比较合适。

 冷却水环路:

 从制冷机冷凝器出来的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 经冷却塔与空气进行热质交换, 冷却降温后通过冷却塔回水管经冷却水泵升压返回到冷水机组的冷凝器, 在冷凝器中, 冷却高压高温制冷剂, 冷却水带走制冷剂的排热而升温后再送出如此循环往复。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 系统中配备定压、 补水, 电子水处理等附属设备。

 -

 3、 制冷设备的选择 3.1 制冷机类型的选择

  根据 HVAC 设计指南, 一般选冷水机组作为空调用冷源。

 冷水机组的选择, 一般依各种型式冷水机组所用制冷剂的种类、 性能系数、 适用的冷量范围、 自动控制程度及对冷却水源的水质、 水量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确定。

 据参考文献[5 ]制冷机的选择应根据制冷工质的种类、 装机容量、 运行工况、 节能效果、环保安全以及分红变化和运转调节要求等因素确定。

 即制冷机所用制冷剂应符合环保要求:ODP 均和 GWP 要小; 其性能系数 COP 要高, 运行时的调节性能要好等等。

 各种制冷机 COP 值及最佳冷量见表 1:

 表 1 各种制冷剂冷量范围及等效等级表 类型 额定制冷量(CC)

 (KW)

 能效等级(COP, W/W)

 1 2 3 4 5 风冷式或蒸发冷却式 CC≤50 3. 20 3. 00 2. 80 2. 60 2. 40 50<CC 3. 40 3. 20 3. 00 2. 80 2. 60

 水冷式 CC≤528 5. 00 4. 70 4. 40 4. 10 2. 80 528<CC≤1163 5. 50 5. 10 4. 70 4. 30 4. 00 1163<CC 6. 10 5. 60 5. 10 4. 60 4. 20 注:

 节能型机组要达到表中能效等级 2 级, 其他机组最低要达到表中的 5 级, 该强制标准已经于 2005 年 3 月 1 日实施。

 结论:

 由于电制冷机的 COP 明显高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本工程采用电制冷冷水机组作为空调用冷源制冷设备。

 3.2 制冷机型号、 容量、 台数的确定 据参考文献[5]一般空调用制冷机不考虑备用,

 台数不宜过多, 一般 2-4 台为宜, 并应于供冷负荷变化情况及运行调节要求相适应。

 多机头机组可以选用单台机组。

 考虑到本工程实际, 宜选用电制冷 2 台冷水机组, 以便于适应供冷负荷变化情况及运行调节要求。

 小容量的系统对应选活塞或螺杆机; 大容量的对应选螺杆或离心机。

 本工程选用两台机组, 每台机组

 - 冷负荷大约为 726KW, 所以选用螺杆机。

 比较几家螺杆机之后, 决定选用开利螺杆机, 其优点有:

 运行费用低, 安装费用省, 维修费用少, 控制系统优, 产品质量好。

 因为其采用开利高效传热管, 提高了换热性能, 满负荷运行时, 性能系数达到 5. 7-5. 9W/W, 节能效果显著。选择的两台机组型号为 23XL220, 每台机组性能参数如表 2:

 表 2 开利螺杆机性能参数表 型号 制冷量 KW 压缩机型式 蒸发器 进水温度 ℃ 出水温度 ℃ 流量m3/h 流程数 进口口径 mm 压头损失 kPa 23XL220 754 半封闭螺杆机 12 7 132 3 150 52 冷凝器 电机 进水温度 ℃ 出水温度 ℃ 流量m3/h 流程数 进口口径 mm 压头损失 kPa 电源 V-Ph-Hz 额定工况电流 A 额定工况功率 KW 30 35 155 3 150 46 380-3-50 222 133 电机 重量 外形尺寸 堵转电流(Y/Δ )

 A 冷却方式 R22 充入量 Kg R22 充入量 Kg 润滑油充入量 L 机组吊装重量 Kg 长度 mm 宽度 mm 高度 mm 428/1340 直接喷制冷剂冷却 340 340 16 5087 2910 1500 2120

  名牌冷却水进、 出水温度为 30-35℃, 而本设计的室外气象参数的湿球温度均在 28. 5℃左右, 则经冷却塔冷却进冷凝器的进水温度在 32℃左右, 冷却塔不能提供 30℃的冷却水,所以要进行修正, 冷凝温度每提高 1℃, 制冷...

篇二:空调制冷专业课程设计指南

空调课程设计 一、 设计目 的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是学习 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的一次工程设计的综合性训练。

 课程设计要求较高, 内容涉及到冷( 热)

 负荷计算、 水力计算、 气流组织、 管道安装、 制冷技术( 热泵)

 、 防排烟设计等。

 其目 的是让学生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 了 解设计流程,熟悉设计手册、 图集、 设计规范、 设备样本的使用方法, 通过对系统的设计进一步掌握暖通空调工程的专业知识, 深入了 解负荷计算、 水力计算、 设备计算、 系 统选择的具体方法, 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达到综合训练的目 的。

 二、 设计题目

 分为三个方向:

 1. 某建筑物室内供暖系统设计 2. 某建筑物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3. 某建筑物通风防排烟系统设计 三、 设计要求 ( 1)

 采暖、 空调负荷计算可用天正软件或鸿业软件进行设计计算, 但需选择典型房间用手算法进行校核比较。

 ( 2)

 管道水力计算可用天正软件或鸿业软件进行设计计算, 但需选择典型管路用手算法进行校核比较。

 ( 3)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设计项目 和工程的要求编写设计书。

 计算书要清晰工整, 数据准确, 引 用的公式、 数字要有依据。

 设计方案及计算过程符合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和规定。

 i. 设计说明书内容 封面(依学校铅印样式)

 目 录 摘要(对设计内容作一概述, 200字以内)

 前言(包括工程简介、 设计任务、 原始资料等)

 正文(含负荷计算、 方案说明、 系统布置与 设计、 设备选择计算、 系统水力计算等的公式使用 及说明, 设计计算简图及空气处理过程图, 计算结果与分析说明, 但是详细计算内容宜放在附录中 ) 。

 小结(设计体会与建议, 对指导教师致谢词等)

 参考文献(指设计中使用的)

 附录 ii. 要求 使用计算机编写, 幅面为A4。

 注意文理简明通顺, 内容正确完整。

 注明公式图表出处。

 使用国际单位制, 特别是最后结果一定用 国际单位制表示。

 ( 4)

 绘制施工图。

 图纸绘制及图例应符合现行制图标准及工程设计习惯用法, 尺寸、 标注和文字等要用工程字体。

 图纸标注一定要完整准确, 包括管径、 风管断面尺寸、 标高和定位尺寸等。

 四、 参考进度 共4周, 第一周设计计算, 第2~ 3周编写说明书, 完成施工图, 第四周设计交流, 问题总结, 分组答辩。

 五、 参考资料 1、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2、 供暖通风设计手册

 3、 简明空调设计手册 4、 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5、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6、 实用暖通空调设计指南 一、 建筑物室内供暖系统设计 一、 设计资料 1.

 该建筑物地处北京、 哈尔滨、 沈阳、 郑州等。

 2.

 3.

 4.

 该建筑物可为住宅楼、 办公楼、 生产车间等。

 建筑物北面有完善的热水采暖外网, 供水温度95℃, 回水温度70℃。

 建筑物平面图、 剖面图、 立面图等全套建筑图。

 二、 设计内容 1. 设计说明书。

 ( 1)

 明确设计项目 和工程要求 ①项目 的要求、 依据, 原始资料及近期和远期的规划。

 ②建筑物位置、 层数及功能。

 ③室内供暖要求和特殊要求。

 ④方案比较( 技术方案、 采取措施、 新技术的应用和工程中的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和可行性研究, 并指出方案中仍存在的不足之处。

 ( 2)

 气象条件 ( 3)

 围护结构特点。

 ( 4)

 散热器选型及安装形式。

 ( 5)

 供热系 统的确定。

 ①分析系统的特点, 并绘制系统的草图。

  ②系统循环的作用压力、 供回水温度、 主要阀门 和控制仪表。

 ③系统的调试方法。

 2. 设计计算书 ( 1)

 计算要求 ①在设计计算过程中 使用公式、 选用的参数必须注明来源。

  ②每项计算应举一个计算例子加以说明, 其他列表汇总。

 ③计算中应配以必要简图。

 ( 2)

 供暖热负荷计算 ①房间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计算。

 ②冷风渗透耗热量计算。

 ③冷风侵入耗热量计算。

 ④通风耗热量等计算。

 ( 3)

 散热器选择计算。

 ( 4)

 水力计算。

 3. 施工图 施工图纸是表达设计思想和设计意图的形象语言。

 要善于利用施工图纸清晰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和计算结果, 使施工人员 能准确无误地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安装, 从而达到设计预想效果, 满足使用要求。

 施工图纸的主要内容包括:

 ( 1)

 图纸目 录。

 把图纸按顺序编排成目 录。

 ( 2)

 施工说明。

 包括工程数据、 施工和验收要求及注意事项。

 ( 3)

 设备和材料表。

 包括设备材料的名 称、 型号、 规格和数量。

 ( 4)

 平面图。

 表示建筑物和设备、 管道的平面图及其相关位置的尺寸、 坡度、 坡向、管径和标高。

 ( 5)

 系统图。

 表示系统和流程, 反映设备和管线的空间位置和走向。

 四、 设计任务 1. 在设计计算中使用轴测系 统图, 并把计算所得重要数据标注在轴测图上。

  2. 平面图(首层、 标准层和顶层) 、 系统图各画 1 张。

 3. 其它详图。

 二、 建筑物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一、 设计资料 1.

 2.

 建筑物平面图、 剖面图、 立面图等建筑图纸。

 采用双层普通玻璃塑钢窗, 内有浅绿色窗帘, 内门为保温木门 , 外门为玻璃门。

 二、 设计内容 1. 冷、 湿负荷的计算。

  ( 1)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 2)

 人员 的散热量与散湿量。

 ( 3)

 照明的散热量。

 ( 4)

 设备的散热量。

 2 . 确定空气的处理方案并计算所需的送风量。

 ( 1)

 确定夏季和冬季空气处理的方案。

 ( 2)

 选择空调系统。

 ( 3)

 确定送风量。

 ( 4)

 计算新风量、 回风量和处理风量。

 3 . 空调设备初选。

 确定方案和设备选型时要综合考虑运行调节、 节能、 控制、 噪声、设备减振、 环保、 价等因素。

 4 . 空调系统设计 ( 1)

 风管的设计计算

 ( 2)

 系统的水力计算 ( 3)

 风口 的选择计算 ( 4)

 气流组织计算及风机盘管选择计算 ( 5)

 冬季过程校核计算。

 以上设备均需确定容量、 型号、 规格以及设计工况下的运行参数。

 5 . 施工图绘制。

 三、 设计步骤 1 . 建筑图纸的识读。

 详细了 解建筑物的构造、 房间功能, 注意层高、 窗户 的位置、 梁柱的大小位置、 管道井及设备层的设置, 从而初步决定空调系 统的设置处管线的定位。

 2 . 设计参数的选择。

 主要有室内计算温度、 相对湿度、 风速, 空调室外计算干、 湿球温度、 夏季空调日 平均温度等。

 3 . 空调夏季冷负荷计算 4 . 空调房间送风的计算。

 5 . 空调系统的方案设计。

 根据建筑物结构、 功能特点、 冷负荷等要求设计一合理的方案, 该方案内容包括冷水系统、 气流组织、 设备选择等。

 方案出 台后经指导教师审核后方可进行下一步设计。

 6 . 空调系统图、 平面图的绘制。

 方案确定后, 绘制平面图、 系统图和原理图等, 确定系统的具体尺寸, 为 下一步的计算打下基础。

 7 . 空调系统水力计算, 空调系统风管计算, 设备( 制冷机组或热泵、 水泵、 水处理设备等)

 选型计算。

 8 . 施工图的进一步完善。

 根据计算结果、 设备尺寸, 绘制空调机房系 统图、 平面图,标注其他图纸的尺寸。

 9 . 首页设计。

 内容包括设计说明、 图例、 图纸目 录、 设备材料明细表。

 四、 设计任务 1 . 设计计算书。

 包括目 录、 说明、 计算过程、 有关表格、 方案比较、 设备选型等, 不少于30页, 应附有水力计算简图及空气处理过程焓湿图。

 2 . 图纸首页。

 3 . 空调各层平面图。

 4 . 空调剖面图。

 5 . 空调水系 统图。

 6 . 空调风系 统图。

 7 . 空调机房平面图。

 三、 地下室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 一、 设计资料 1.

 建筑物平面图、 立面图等建筑图纸。

 二、 设计内容 1. 地下车库的通风计算 ( 1)

 排风量的计算 ( 2)

 送风量的计算 2. 地下车库的排烟计算 ( 1)

 排烟量的计算 ( 2)

 送风量的计算 3. 设备房的通风计算 ( 1)

 排风量的计算 ( 2)

 送风量的计算 4. 设备房的排烟计算 ( 1)

 排烟量的计算 ( 2)

 送风量的计算 5 . 施工图绘制。

 三、 设计步骤 1 . 建筑图纸的识读。

 详细了 解建筑物的构造、 房间功能, 注意层高、 防火分区、 管道井的设置, 从而初步决定排烟、 排风、 送风系统的设置的位置。

 2 . 规范的选择

 3 . 通风量计算 4 . 排烟量计算 5 . 通风与排烟合用系统的方案设计。

 6 . 风管管径和风口 大小的确定。

 7 . 防排烟风机的选型计算。

 8 . 施工图的进一步完善。

 根据计算结果、 设备尺寸, 绘制防排烟系统图、 平面图, 标

 注其他图纸的尺寸。

 9 . 首页设计。

 内容包括设计说明、 图例、 图纸目 录、 设备材料明细表。

 四、 设计任务 1 . 设计计算书。

 包括目 录、 说明、 计算过程、 有关表格、 设备选型等。

 2 . 图纸首页。

 3 . 地下室通风与防排烟平面图。

 4 . 系统控制说明

篇三:空调制冷专业课程设计指南

1

 课

 程

 设

 计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王成群

  专业班级:

 12 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学

 院:

 工程学院

  学

 号:

 169440003

 学生成绩:

  2 目 录 一、 700t 冷库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一)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二)

 设计基本资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建筑概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 设计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3. 气象、 水文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4. 库容量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三)

 设计方案论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蒸发回路的划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 供液方式的选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3. 向蒸发器的供液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4. 采用制冷机的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5. 冻结、 冷藏的冷却设备的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四)

 冷藏间冷负荷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1. 冷库围护结构传热面引 起的耗冷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2. 货物耗冷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 通风换气耗冷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4. 运行管理的耗冷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5. 冷藏间总耗冷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五)

 冷冻间冷负荷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 围护结构传热面引 起的耗冷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2. 货物耗冷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3. 电动机运转的耗冷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4. 冷冻间耗冷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 六)

 设备选型与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1. 压缩机的选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2. 冷凝器的选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3. 节流阀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4. 蒸发器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5. 其它 辅助设备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 七)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 八)

 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3 ( 九)

 附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1. 制冷系统原理图一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2. 机房设备布置平面图. . . . . . . . . . . 一张.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二、 壳管式冷凝器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 一)

 设计任务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1. 设计目 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2. 给定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 二)

 概述及设计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1. 冷凝器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2. 固定管板式冷凝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 三)

 设计条件及主要物理参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1. 初选冷凝器的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2. 确定物性参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3. 计算热流量及平均温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4. 管程安排(流动空间的选择) 及流速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23

 5. 计算总传热系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6. 计算传热面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 四)

 工艺设计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1. 主要工艺及结构基本参数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2. 冷凝器筒体尺寸与接管尺寸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3.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4.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5. 换热管选型汇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6.

 换热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

 7.

 折流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8. 接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9. 壁厚的确定、 封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10. 管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 五)

 冷凝器核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1. 热量核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2. 壁温核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3. 流动阻力核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 六)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 七)

 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 八)

 附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4

  1. 设备简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三、 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 一、 700t 冷库设计 (一)

 前言

  冷库是食品冷冻加工、 储存与流通的重要设施,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的冷冻冷藏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比较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 并成为食品流通领域的我国冷冻冷藏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支柱产业之一, 对促进畜牧业生产、 出口创汇及繁荣市场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 促进了我国冷冻冷藏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国内制冷市场非常庞大, 涉及的地域也非常广, 大到尖端、 国防、 化工生产、畜牧水产渔业、 肉类加工、 食品、 果蔬加工, 小到菜篮子及千家万户, 日常生活,几乎无所不及。

 我国速冻食品从生产企业---零售----家庭的冷冻链已经形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食品的卫生、 营养、 新鲜、 方便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冷藏链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食品工业是应用制冷技术最早最多的领域。

 由于肉类、 水产品、 水果、 蔬菜、蛋类等易腐食品的生产有较强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为了调剂淡旺季, 保障供给,就需要对食品冷加工, 冷藏及冷藏运输, 这样冷库等就应运而生。

 冷藏制冷装置也用于贮存其他物品, 如药品、 生物疫苗、 感光材料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并由此提高了发展和完善食品冷藏链的要求。

 冷库是食品冷藏链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冷库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冷库设计是结合食品冷藏的知识及当地气象条件人文环境, 进行系统工程的完善化设计, 对冷库的制冷系统的安装, 设备的选型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解析, 使冷库的各项运行指标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节能环保。

 随着科技现代化的发展根据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 在沈阳地区设计一个 700t 的冷库。

 经过我们对于资料的查找和对于知识的学习, 设计课题如下。

  5

 ( 一)

 设计基本资料 1. 建筑概况

  这是一个生产性冷库, 冷藏库库容 700 吨, 冷间设计温度为-20℃, 相对湿度为 95%, 该冷藏库制冷工程应满足肉、 禽类的冷藏生产工艺要求。

 冻结间每天加工能力按照 10 吨设计, 设计温度为-25℃。

 采用氨作为制冷剂。

 2. 设计范围

 1、 冷藏库、 冻结间、 机房的建筑平面布置方案。

 2、 冻结间、 冷藏间面积计算、 围护结构保温厚度计算及冷负荷的设计计算书。

 3、 制冷方案的选择 (制冷机的形式选择:

 供液方式选择; 蒸发回路的选择)。

  4、 制冷压缩机及冷凝器、 冷却塔、 贮液器、 油分离器、 集油器等相关辅助制冷装置的选型以及其在机房、 设备间的布置方案。

 3. 气象、 水文条件

  1. 气象、 水文条件

  (1)

 气象

  夏季空气调节日平均:

 tw=+30℃ 相对湿度:

 w=85%

  (2)

 水温

 按循环冷却水系统考虑, 冷凝水进水温度+28℃, 出水温度+30℃

 2. 设计条件

  (3)

 冷凝温度:

 tk=35℃

 (4)

 蒸发温度:

 t0=-35℃, t0=-30℃ 4. 库容量计算

 1. 冷藏容量:

 低温冷藏 700t,

  2. 库容量计算

 库内净面积:

 A=2×21. 5×15=645 ㎡, 库内净高:

 H=5m

 公称容积:

 V=645×5=3225m³ , 货物计算密度:

 ρ =400 ㎏/m

 容积利用系数:

 0. 55

 冷藏吨位:

 G=3225×400×0. 55/1000=709. 5t, 冷藏间的吨位符合要求。

 (三)

 设计方案论证

  61. 蒸发回路的划分 由于冻结间、冷藏间内外温度差别很大, 所以应该分别采用不同的蒸发温度,更经济。

 但是虽然蒸发温度不同, 冷凝温度却相同, 冷凝温度决定于冷却水温度及冷凝器形式, 所以两个不同的蒸发温度系统可以选用相同的冷凝温度, 共用一套冷...

篇四:空调制冷专业课程设计指南

 任务和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初步训练:

 1、熟悉和掌握空调工程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 2、较为合理地确定空调工程的设计方案,了解空调工程设计的主要步骤,较规范地绘制工程图; 3、熟悉和学会使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以及其它有关的参考资料,合理地选用空调、通风系统的定型产品。

 二

 工程概况

 该医院位于南昌市,总共 9 层,首层层高为 4m,二层层高为 4.4m,三至七层层高均为 3.6m,八层层高为 4m,九层层高为 4.2m。该空调系统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方案选择,负荷计算,末端设备的选型,气流组织设计,水系统设计,风系统设计等内容。

 三

 设计概述

 根据该建筑的建筑面积以及内部结构等因素考虑,该建筑性质为相对单一的公共建筑住院部,从而将整个空调区划分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设计满足舒适性空调要求。在冷负荷计算的基础上完成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的选型,并通过风量、水量的计算确定风管路和水管路的规格,并校核最不利环路的阻力和压头用以确定新风机和水泵。

  四

 空调负荷计算

 4.1 手算标准示范(第八层南面左侧第二个病房,编号 8006)。

  4.1.1 武汉市室外气象条件

  空调室外设计参数:武汉市位于北纬 31°, 东经 114°13′

 夏季室外参数为:

  4.1.2.

 病房围护结构各项相关条件

 (1)

 第八层层高为 4000mm. (2)

 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水泥砂浆找平压光,传热系数) /( 13 . 32K m W K  。由于该病房上面一层也为同一性质的空调病房,所以楼板的冷负荷忽略不计。

 (3)

 西、东内墙及走廊:均为 180mm 砖墙,两面 20mm 厚 1:3 水泥砂浆抹灰,传热系数) /( 01 . 22K m W K  ,面积为24 9.4 37.6m   .该内墙邻室为同一性质的办公室,与其温度可视为相同,忽略温差所导致的冷负荷,即两个内墙冷负荷忽略不计;同理,视走廊温度也与病房房温度相同。

 大气压 100170Pa 室外平均风速 2.6m/s 室外日平均温度 31.90℃ 室外计算日较差 6.70℃ 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28.2℃ 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5.2℃

 (4)

 北内墙和内门:厕所内墙:100mm 砖墙,两面 20mm 厚 1:3 水泥砂浆抹灰,传热系数) /( 01 . 22K m W K  ,面积为28 . 10 ) 85 . 1 85 . 0 ( 0 . 4 m    .厕所内门:取) /( 346 . 32K m W K   ,面积为216 . 2 9 . 0 4 . 2 m   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表 6.2.4 规定温差 0∽2℃,取△ t a

 =0℃计算冷负荷。

 (5)

 南外窗:为双层透明中空玻璃,3mm 厚普通玻璃;金属窗框,80﹪玻璃;挂白色内窗帘,窗高 2000mm。武汉市夏季室外平均风速为 2.6m/s.因此外表面放热系数为:

 ) /( 73 . 20 6 . 2 95 . 3 46 . 10 95 . 3 46 . 1020K m W v        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窗墙面积比为 0.3,可查得2K 3.50 /( )wK m  ℃ ,取2K 2.61 /( )wK m  ℃ 根据《暖通空调》(陆亚俊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附录 2-8 查得内表面放热系数取25.75 /( )iK m K    。南外窗面积为2A 2.1 2 4.2m   南

 (6)

 南外墙:设计该外墙为泡沫混凝土、砖墙、白灰粉刷、木丝板的构造,根据《暖通空调》(陆亚俊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附录 2-3 选用序号3 壁 厚 240mm , 传 热 系 数) /( 9 . 02K m W K  ; 南 外 墙 面 积 为 . 2A 3.5 4 4.2 9.8m    南。

 (7)

 空调室内计算参数:根据《暖通空调》表 2-2.

 房间名称 干球温度(℃)

 相对湿度(%)

 夏季 夏季 病房 25~27 65~45 选取:

 ① 房间照明负荷近似取 15W/㎡;无电视机等电子设备。

 ② 工作时间:病房全天 8 小时(17:00~1:00),办公区 9 小时(8:00~17:00)

 (8)

 冷源采用水冷冷水机组,提供 7℃~12℃的空调冷冻水;城市热网提供 110℃的高温水 。

 4.1.3. 按已知条件分项计算冷负荷

 (1)南外墙冷负荷 查《暖通空调》附录 2-6 武汉朝南修正值dt  =0.4;设计该外墙为泡沫混凝土、砖墙、白灰粉刷、木丝板的构造,根据《暖通空调》(陆亚俊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附录 2-3 选用序号 3 壁厚 240mm,传热系数) /( 9 . 02K m W K  ;南外墙面积为. 2A 3.5 4 4.2 9.8m    南。

 武 汉 市 夏 季 室 外 平 均 风 速 为 2.6m/s. 因 此 外 表 面 放 热 系 数 为 :) /( 73 . 20 6 . 2 95 . 3 46 . 10 95 . 3 46 . 1020K m W v         ,查《暖通空调》(陆亚俊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表 2-8,K ɑ =0.97。

 根据《暖通空调》(陆亚俊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附录 2-4 查得Ⅱ型外墙冷负荷计算温度,用公式 ( ) ( )" ( )c c dt t t K K     和) () () (Rc t t A KcQ  计算,将其逐时值及计算结果列入表 1 中。

 南外墙冷负荷

 表 1 南外墙逐时传热冷负荷(0-11 时)

 时间(h)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tc(τ) 36.10

 36.20

 36.20

 36.10

 35.90

 35.60

 35.30

 35.00

 34.60

 34.20

 33.90

 33.50

 △td 0.40

 k α

 0.97

 k ρ

 0.94

 房间名称 夏季 新风量 (L/P.s)

 噪声级 Db(A) 温度(°C)

 相对湿度(%) 办公室 26 55 10 ≤50 挂号 26 55 8 ≤50 病房 26 55 13 ≤45 检查室 26 55 8 ≤45 等候 26 55 8 ≤55 走道 26 55 8 ≤65 护士站 26 55 8 ≤45 药房 26 55 8 ≤45

 t"c(τ) 33.28

 33.37

 33.37

 33.28

 33.10

 32.82

 32.55

 32.28

 31.91

 31.55

 31.27

 30.91

 tR 26.00

 Δt 7.28

 7.37

 7.37

 7.28

 7.10

 6.82

 6.55

 6.28

 5.91

 5.55

 5.27

 4.91

 K 0.90

 A 3.5x4-4.2=9.80

 Qc(τ) 64.22

 65.02

 65.02

 64.22

 62.61

 60.19

 57.78

 55.37

 52.15

 48.94

 46.52

 43.31

 南外墙逐时传热冷负荷(12-23 时)

 时间(h)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tc(τ) 33.20

 32.90

 32.80

 32.90

 33.10

 33.40

 33.90

 34.40

 34.90

 35.30

 35.70

 36.00

 △td 0.40

 kα 0.97

 kρ 0.94

 t"c(τ) 30.64

 30.36

 30.27

 30.36

 30.55

 30.82

 31.27

 31.73

 32.19

 32.55

 32.92

 33.19

 tR 26.00

 Δt 4.64

 4.36

 4.27

 4.36

 4.55

 4.82

 5.27

 5.73

 6.19

 6.55

 6.92

 7.19

 K 0.90

 A 3.5x4-4.2=9.80

 Qc(τ) 40.89

 38.48

 37.68

 38.48

 40.09

 42.50

 46.52

 50.54

 54.57

 57.78

 61.00

 63.41

  (2)南外窗总冷负荷:

 南外窗:为双层透明中空玻璃,金属窗框,挂浅色内窗帘,窗高 2000mm。南昌夏季室外平均风速为 2.6m/s.因此外表面放热系数为:) /( 73 . 20 6 . 2 95 . 3 46 . 10 95 . 3 46 . 1020K m W v        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窗墙面积比为 0.3,可查得2K 3.50 /( )wK m  ℃ ,取2K 2.61 /( )wK m  ℃ 根据《暖通空调》(陆亚俊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附录 2-8 查得内表面放热系数取25.75 /( )iK m K    。南外窗面积为2A 2.1 2 4.2m   南 再由该书附录 2-9 查得对金属窗框双层窗的玻璃窗传热系数的修正值为 1.20,故) /( 132 . 3 2 . 1 x 61 . 2 K2℃    m Kw。

 附录 2-10 查出玻璃窗冷负荷计算温度) (  c t,附录 2-11 查出玻璃窗的地点修正值dt  =3℃, 根据公式

  ) () () (,Rcw wt t A KcQ  

 计算,计算结果列于表 2 中。

 南外窗瞬时传热冷符合

 表 2 南外窗逐时传热冷负荷(0-11 时)

 时间(h)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tc(τ) 27.20

 26.70

 26.20

 25.80

 25.50

 25.30

 25.40

 26.00

 26.90

 27.90

 29.00

 29.90

 △td 3.00

 t"c(τ) 30.20

 29.70

 29.20

 28.80

 28.50

 28.30

 28.40

 29.00

 29.90

 30.90

 32.00

 32.90

 tR 26.00

 Δt 4.20

 3.70

 3.20

 2.80

 2.50

 2.30

 2.40

 3.00

 3.90

 4.90

 6.00

 6.90

 Kw 2.61x1.2=3.132 Aw 2.1x2=4.20 Qc(τ) 55.25

 48.67

 42.09

 36.83

 32.89

 30.26

 31.57

 39.46

 51.30

 64.46

 78.93

 90.77

 南外窗逐时传热冷负荷(12-24 时)

 时间(h)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tc(τ) 30.80

 31.50

 31.90

 32.20

 32.20

 32.00

 31.60

 30.80

 29.90

 29.10

 28.40

 27.80

 △td 3.00

 t"c(τ) 33.80

 34.50

 34.90

 35.20

 35.20

 35.00

 34.60

 33.80

 32.90

 32.10

 31.40

 30.80

 tR 26.00

 Δt 7.80

 8.50

 8.90

 9.20

 9.20

 9.00

 8.60

 7.80

 6.90

 6.10

 5.40

 4.80

 Kw 2.61x1.2=3.132

 Aw 2.1x2=4.20

 Qc(τ) 102.60

 111.81

 117.07

 121.02

 121.02

 118.39

 113.13

 102.60

 90.77

 80.24

 71.03

 63.14

  (3)南外窗透入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根据《暖通空调》(陆亚俊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附录 2-15 查得双层钢窗的有效面积系数值aC=0.75,故窗的有效面积,2A 4.2 0.75 3.15m   南。由附录2-13 查得遮挡系数86 . 0 sC,由附录 2-14 查得遮阳系数5 . 0 iC,于是综合遮阳系数43 . 0 5 . 0 86 . 0,  s cC。

 再 由 附 录 2-12 查 得 夏 季 纬 度 带 30 ° 时 , 南 向 日 得 热 因 数 最 大 值) / ( 1742max .m W D j 。因武汉地区纬度为 31°,属于北区,故由附录 2-17 查得北区有内遮阳的玻璃窗冷负荷系数逐时值LQC。用公式.max( )a s i j LQC AC C D CcQ 计算逐时进入玻璃窗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列入表 3 中。

 南外窗透入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表 3

 南窗透入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0-11 时)

 时间(h)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LQ 0.07

 0.07

 0.06

 0.06

 0.06

 0.05

 0.11

 0.18

 0.26

 0.40

 0.58

 0.72

 Dj,max 174.00

 Ccs 0.43

 Aw 3.15

 Qc(τ) 16.50

 16.50

 14.14

 14.14

 14.14

 11.78

 25.93

 42.42

 61.28

 94.27

 136.70

 169.69

  南外窗透入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12-24 时)

 时间(h)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LQ 0.84

 0.80

 0.62

 0.45

 0.32

 0.24

 0.16

 0.10

 0.09

 0.09

 0.08

 0.08

 Dj,max 174.00

 Ccs 0.43

 Aw 3.15

 Qc(τ) 197.97

 188.55

 146.12

 106.06

 75.42

 56.56

 37.71

 23.57

 21.21

 21.21

 18.85

 18.85

 (4)北内墙和内门:由于房间卫生间与病房有温差,需要计算北内墙冷负荷 厕 所 内 墙 :

 100mm 砖 墙 , 两 面 20mm 厚 1:3 水 泥 砂 浆 抹 灰 , 传 热 系 数) /( 01 . 22K m W K  ,面积为28 . 10 ) 85 . 1 85 . 0 ( 0 . 4 m    . 厕所内门:取 ) /( 346 . 32K m W K   ,面积为216 . 2 9 . 0 4 . 2 m   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表 6.2.4 规定温差 0∽2℃,取△ t a

 =0℃计算冷负荷。

 根据《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下册》,当邻室存在一定发热量,通过房间内墙温差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可用.)( )o m a RKA t t tcQ   ( ,. o mt 可由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下册》表 20.4-1 查得。武汉:. o mt =32.2℃ 根据公式, a ( t t i i o m RCKA t Q    △ ),其中内墙) /( 01 . 22K m W K  ,面积为 10.8㎡,内门 ) /( 346 . 32K m W K   ,面积为 2.16 ㎡。计算结果如下表 4 :

 北内墙温差引起的冷负荷

 表 4

  内墙 内门 t o,m

 32.2 △ta 0 t R

 26 Ki 2.01 3.346 Ai 10.8

 2.16

 Qc 134.59

 44.81

 (5)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病房照明设备为明装荧光灯,镇流器装设在室内,因此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1n取 1.2。灯罩隔热系数2n取 1.0,由《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下册》查得病房功率密度为 152/ W m ,可得 0.015 27.41 0.4113 N kW    。空调设计运行时间 24 小时。下午 17点为开灯第一小时,凌晨一点为开灯第八小时,共开灯八小时(17:00~01:00)

 由附录 2-22 查得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根据公式LQNC n ncQ2 11000 计算,其计算结果列入表 5 中。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表 5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0-11 时)

 时间(h)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LQ 0.83 0.84 0.29 0.26 0.23 0.2 0.19 0.17 0.15 0.14 0.12 0.11 n1 1.2 n2 1.0 N 411.3 Qc(τ) 409.65 414.59 143.13 128.33 113.52 98.71 93.78 83.91 74.03 69.10 59.23 54.30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12-24 时)

 时间(h)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LQ 0.1 0.09 0.08 0.07 0.06 0.37 0.67 0.71 0.74 0.76 0.79 0.81 n1 1.2 n2 1.0 N 411.3 Qc(τ) 49.36 44.42 39.49 34.55 29.61 182.62 330.69 350.43 365.23 375.11 389.91 399.78

  (6)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该病房面积为227.42m ,根据《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下册)》表 20.7-1,不同类型房间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积指标,152m/人,人员总数约为 2 人。但考虑实际情况(包括病人和病人家属)设计人数为 4 人。病房属于极轻劳动,根据该书表 20.7-3查得,当室内温度为 26℃时,每人散发的显热和潜热分别为 61W 和 73W,由表 20.7-2查得,群集系数0.93  ,由《暖通空调》附录 2-23 查得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逐时值(假设病人、病人亲属在室内的时间数为 18 小时(8:00~第二天 14:00),早上八点为进入房间的第一个小时,下午 18 点为第十个小时),用公式LQ sC n qcQ ) (计算人体显热散热逐时冷负荷,列入表 5 中。人体潜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公式为 n qcl Q,计算结果列入表 6 中。

  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表 6 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0-11 时)

 时间(h)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LQ 0.97

 0.97

 0.50

 0.40

 0.33

 0.28

 0.24

 0.21

 0.66

 0.74

 0.79

 0.82

 qs 61.00

 n 4.00

 φ 0.93

 Qc(τ) 220.11

 220.11

 113.4...

推荐访问:空调制冷专业课程设计指南 课程设计 空调制冷 指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