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舆论的重要性名句6篇

时间:2022-10-05 09:10:04 来源:网友投稿

舆论的重要性名句6篇舆论的重要性名句 广电视听 青年记者·2010年2月中48影视作品作为舆论战信息载体的重要性●翁新春现代战争条件下,作为舆论战的信息载体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舆论的重要性名句6篇,供大家参考。

舆论的重要性名句6篇

篇一:舆论的重要性名句

视听

  青年记者·2010年2月中48影视作品作为舆论战信息载体的重要性● 翁新春现代战争条件下,作为舆论战的信息载体已经越来越多样化,而影视作品运用于舆论战又有它独特的重要性。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带给受众审美体验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某种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这是一种无形的意识形态渗透。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舆论战面对着全球复杂的文化关系,我们不能忽视影视作品作为舆论战信息载体的传播功能,要充分利用这个媒介资源,为搞好舆论战服务。影视作品运用于舆论战的成功实例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相比于其他传媒形式具有视听兼备、声像俱备的特点,在大众传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集合了音乐、美术乃至戏剧的因素,在宣传某种政治目的的时候容易把政治的色彩隐藏,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二战中,德国在占领挪威前,对挪威高级官员和社会名流播放德国入侵波兰的纪录片《火的洗礼》 ,电影展现的真实战争场景,让观看者看到了德军锐不可当的气势和波兰惨败的景象,从而达到了威慑挪威政府的目的。舆论的力量往往来自于事实的力量,一部简短而场景逼真的新闻纪录片,就使挪威政府首脑、军政要员的抵抗意志崩溃、斗志丧失,最终轻易地攻下了挪威。1934 年希特勒安排拍摄了大型纪录片《意志的胜利》 ,通过画面剪辑,画面与字幕、音响的配合,影片产生了令人惊愕的效果。虽然经过后期的制作、真实场景的再组合, 但是摄影机眼睛的“客观性”比其他媒介更具有说服力。电影史学家莱尼·里芬斯塔尔把在希特勒执政期间为其拍摄的纪录电影称为“军用喇叭影片” ,这类电影为政治服务,曾经产生过不小的作用。这些影视作品在当时用于舆论战,其效果是不可忽视的,在电影发展史上也占据一席之地。为了宣扬己方的军威以震慑敌心,影视作品无疑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这也是为什么诸多统治者重视电影产业的原因。还是在二战期间,珍珠港事件后,罗斯福总统在白宫内部建立了专门与电影界联络的机构。这期间的影片如《分化与征服》 、 《不列颠战役》等产生了巨大的国内国际影响,影片通过神圣化美国人民的自由和权利,高调地宣扬美国的价值观念,在一幅幅画面中制造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国家战略和电影的联姻是外宣策略中一个隐蔽而有效的手段,把意识形态传播出去进而达到宣传目的,占领舆论阵地。服务于对外宣传,为舆论战打好基础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和我军的对外交往活动日益增多,必然会使国际舆论对我军越来越关注。随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加强军事对外宣传,抢占舆论阵地的挑战和考验更加严峻,加之西方社会的反华势力和一些政治集团别有用心地制造“中国威胁论”的舆论,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指责“中国军力增长太快” 、 “军费开支不透明” 。在这个大背景下,对外宣传工作更需要充分地运用好各种信息资源,为塑造良好的军队形象服务,为国家安全战略服务,这是平时争取舆论阵地的重要保证,也是战时做好舆论战的重要基础。在全球化语境下,对外宣传工作要取得效果,必须经过跨文化传播这一关,如何实现跨文化传播是军事对外宣传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而影视作品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影视的表意符号具有世界通用性,比起文字符号来更加容易实现跨文化交流。另外,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还是“非官方”的信息载体,更容易得到受众的认同。所以,运用影视作品进行军事对外宣传是扩大舆论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影视作品作为舆论战信息载体的优越性影视作品传播的基本特点,是它区别于其他舆论战信息载体而具有独特重要性的原因所在。1. 跨文化传播 :

 舆论致效的优越途径影视艺术融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摄影等各门艺术中的多种元素,使影视作品的传播带给受众全新的感受。影视艺术以图像符号代替了文字符号,这种擅长“表意”的符号传播,更容易被各个知识阶层的受众所理解和接受。舆论战不仅要顾及宣传策略和宣传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使宣传起到效果。好莱坞的战争片通常以逼真的战争场面吸引观众的眼球,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得到无与伦比的影像体验。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身上的某种情感容易在影视作品虚拟的情境中释放出来,观众在得到视觉、听觉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心灵和思想也在接受着某种影视作品想要传达的价值和文化观念。2. 艺术虚构为塑造正义之师的形象、宣传军事行动正义性提供借口和依托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是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信息载体,正是艺术

 广电视听

 49青年记者·2010年2月中的这种特质,给构建和塑造完美的军队形象提供了无可厚非的借口和依托。报纸、广播和电视所发布的新闻是事实的记录,尽管对信息源进行选择和对信息进行编排,但也是要遵照事实进行传播。以美国军方参与的好莱坞战争片为例,这类影视作品无不向全球观众展示了美国军队完美的形象——人性化的军队、神圣的战争和“忠诚” 、 “勇敢” 、 “坚韧” 、 “友爱”的美国大兵。作为“造梦工厂”的好莱坞向全世界的受众所展现出来的影像真和美国军队的现实相符吗 ?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作为经济大国和军事大国的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扮演着世界警察的角色,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推行他们的霸权主义,干涉弱小国家的内政,发动局部战争。影视作品炫目的艺术虚构恰恰是美军在对外宣传中美化军队形象的天然屏障,利用艺术创作避开敏感的政治话题,渲染战争气氛的同时展现人性的光辉,以转移观众视线,达到宣扬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目的。以美国参与索马里战争为背景拍摄的《黑鹰坠落》 ,则把视角放在一支部队是如何在困境中互相帮助和互相救援,以及最后得以脱离困境上,展示了美国大兵的英勇、友爱的一面。而对索马里维和中的失利却有意避开,关于“维和”又是一个看似合法的战争理由。影视作品的艺术虚构则把本就是干涉他国内政的霸权行为变成“人道主义”的救援,可以避开敏感性的政治话题,并在艺术的借口下堂而皇之地对外宣传美军的理念和完美的形象。3. 拷贝复制下的便捷传播和深远的传播效果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或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巨大的影响力,通常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传播遍及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遍及城市和乡村,是当代社会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产品。与此同时,信息传播的便捷化使影视作品的传播有了更广阔的覆盖面,也是其他媒介和艺术难以相比的。比如电影,它可以通过拷贝进行成批量的生产和复制,快速传遍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加之互联网的运用,遍布全球的通讯卫星网的存在,使影视作品的传播更加快捷和方便。具有国际影响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柏林国际电影节、戛纳电影节等也是影视作品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式。这些电影的盛大节日让全世界的人们都把目光聚集在此,获奖的影视作品也因此迅速传遍全球,优秀的影视作品的深刻影响,由娱乐慢慢地渗入受众的思想层面。但在战时,影视作品则可以作为缓解人们对战争恐惧和压力的有效娱乐方式,这同时也是受众接受某种政治理念的过程。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影视作品运用于舆论战也是有独到作用的。(作者单位 :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 赵

 萌论电视节目的两种逻辑——以《天天向上》和《足球之夜》为例哲学家奥卡姆有一句话“剃刀也是一种哲学” 。关键是坚持,普通的事物也会产生观念。电视发展这么多年,学者对它研究的脚步从没有停止过,先后提出了“电视本体论” , “电视与大众文化” , “视觉文化”等理论。然而,批判学者将电视当做精英文化的衰落,并且还加以“大众文化的泛滥”的骂名,阿多诺就将电视视为“麻醉心理的工具” 。当然, 也有学者把电视看得很单纯,韦尔仕就称“电视是奇妙的经验” ,霍尔也写到“图像话语将三维世界转化成二维平面” 。①显然,电视是当今大众文化最重要的形式之一,电视生产出的“艺术产品”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复制,像是随时可以拧开的水龙头,很自然地就喷射到日常生活中了。②而在消费者导向的市场中,节目多半是“悦人耳目多,启迪心灵少” 。在文化和消费的两端,电视人如何去平衡是个问题。中国电视的发展和它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当前,中国电视的优势地位还在,虽然我国的网民已超过 3 亿,但数字电视的大规模普及、制播分离的推进、BT 网站的落马,都给了电视更多发展空间。本文以中国电视传媒的社会环境与媒介生态环境为背景,以综艺和体育界两个典型电视节目的两种创作逻辑、两种创作风格为例子,探讨“电视娱乐化”和“电视节目创作思维的维度” ,希望能够为我们的电视人提供两种逻辑:

 “主流问题娱乐化”和“娱乐问题主流化” 。主流问题娱乐化《天天向上》2008 年 8 月 4 日在湖南卫视开播,这个节目在主流和娱乐中

篇二:舆论的重要性名句

学术探讨作者简介 :文浠浠(1994—),女,湖南常德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广告与公务关系。舆论的力量:五卅运动中的上海新闻界文浠浠(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5)摘 要: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基于“上海租界”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上海新闻界对于五卅运动的报道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资本主义控制下的报刊对事件的报道态度比较消极。而进步报刊则积极应对,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争取民众自由的口号。资本主义报刊与保守报刊的舆论纷争,创造了上海新闻界自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舆论的高峰。关键词:五卅运动;舆论;新闻界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21-0038-01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925年5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上海市新闻界也出现了一大批为满足群众斗争需要而创办的报刊,如中共中央决定创办《热血日报》、上海学生联合会机关报《血潮日刊》、由叶圣陶、胡愈之等创办的《公理日报》《东方杂志》等,这些报刊纷纷刊载宣传五卅运动的文章。但是,以《申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报纸对于“五卅惨案”反应冷淡、避而不报。因此进步报刊积极开展斗争,运用纸笔的力量,由新闻界出发逐渐发展成了一个聚集工、商、学界的广泛的爱国反帝统一战线,极大地推动了反帝国主义运动的发展,也对资本主义报刊的懦弱给予迎头痛击。[1]二、供给新闻,创造舆论:推动五卅运动发展(一)《热血日报》发出时代呼声敢为人先,大声疾呼。“五卅惨案”后,上海虽然报业发达,但基于上海租界特殊的政治位置,《申报》《新民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等9家大报对事件反应冷淡,个别报纸也仅仅作了简单的报道,舆论一片沉寂。6月4日《热血日报》面世。《热血日报》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发表《总工会代表大会记》《湖南民众反抗运动》《民众反抗运动》等文章,全面报道各行各业在五卅运动中的情况,反帝反军阀,斗争目标明确。《热血日报》于6月7日发表社论:

 “我们要认清风潮的性质,此次风潮的性质是政治的不是法律的。详言之,此次风潮乃是全中国民族自由运动中之一幕……此次风潮的根本原因乃是中国民族对于英美日高压政策之反抗”。一针见血地分析五卅运动发生的缘由。不仅如此,《热血日报》还发专栏、杂文,对军阀、政客甘当走狗与同胞为敌的卑鄙行径进行了有力的抨击。[2](二)进步报刊纷纷涌出,舆论哗然五卅运动爆发后,上海租界内的帝国主义对于报纸实行经济收买,段祺瑞政府对于异己报刊进行残酷的打压,但上海新闻界仍旧出现了一大批为满足群众斗争需要而创办的报刊。[3] 首先,学生报刊大量涌现。上海学生联合会机关报出版了《血潮日报》《英文周报》。各大学几乎都出版了刊物,如同济大学的《五卅血》、复旦大学的《华血报》、上海大学出版的《五卅特刊》等。其次,公会报刊涌现。6月11日,上海总工会机关报出版发行了《上海总工会日刊》。此外,大量反映提倡国货为主要内容的报刊纷纷出现,如《国货周刊》《国货日报》《国货评论报》《爱国报》《中华国货旬刊》等。五卅运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北京、南京、天津、广州、汉口、重庆等城市的人民起来响应,反帝呼声不断高涨。最后,知识分子报刊激增。知识分子也积极参加五卅运动,他们组织上海学术界对外联合会进行舆论宣传。这些报刊在当时上海租界对报刊残酷打压的背景下,依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强大的爱国统一战线,报刊利用舆论的力量推动了五卅运动的发展。三、褒善贬恶,引导舆论:积极监督新闻界五卅运动中,不同政治态度的报纸有明显不同的表现。上海的《申报》《新闻报》《民国日报》《时事新报》等大报,在运动开始时态度消极,有些报道轻描淡写,甚至拒绝刊登进步团体的宣传和声明,却发表了不少主张妥协的言论。这些报纸还发表评论要群众保持冷静,不能有越轨行为,提出所谓的诉诸公理、法律解决等投降主义口号,这充分说明了资产阶级报刊的妥协性。《时报》将上海市民大会通过的《上海市民致各国国民通电》进行擅自删改,《时事新报》更胡说“群众高喊‘杀外国人’等口号”。这些带有资产阶级意识的上海大报不顾中华民族利益,理所应当受到舆论的鞭挞。(一)《热血日报》积极肃清新闻界“五卅惨案”后,帝国主义在进行暴力镇压的同时,英、日、美等国为了封锁消息、掩盖事实,还利用各自主办的新闻报刊进行造谣和污蔑。面对这一现状,《热血日报》开辟了“舆论之裁判”专栏,用于戳穿帝国主义新闻报刊对五卅运动和中国人民的污蔑,揭示各种错误言论,使舆论向着有利于运动的方向发展。对那些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御用新闻工具破坏反帝爱国运动的谬论,《热血日报》毫不客气地予以揭露和批驳。在当时舆论浑浊的上海新闻界《热血日报》无疑是一束明灯,指明新闻报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让越来越多的报纸杂志投身到抗击帝国主义压迫、呼吁解放的道路上。(二)进步报刊群起相应,驳斥不实报道“五卅惨案”发生后,帝国主义不仅在武力上使用暴力镇压,在精神上还利用新闻舆论工具对“五卅惨案”进行大肆的造谣。惨案发生第三天,帝国主义驻北京的公使团密令在华外报“尽量宣传学生与俄人关系,使世人不同情与学生”。于是英国路透社《字林西报》、《上海泰晤士报》英文《文汇报》、日本的《每日新闻》这些帝国主义在华的宣传机构,纷纷叫嚣说五卅运动是“中国赤党搞起来”的,是“赤俄煽动的”等,妄图破坏爱国反帝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报刊《向导》《中国青年》《热血日报》《血潮日报》《上海总工会日刊》等,用大量事实驳斥帝国主义的造谣污蔑。《血潮日报》用通栏大标题刊载《外国人屠杀同胞大惨剧》的报道,对五卅惨案背后的事件真相进行详细报道,揭露事件本质。其他爱国报刊积极响应,在帝国主义报馆工作的中国工人也投入到反帝斗争中,以罢工反对帝国主义暴行,迫使《字林西报》《大陆报》无法正常出版。进步报刊对于不实报道进行挞伐,迫使报纸不得不刊登更多有关五卅运动的细节。(下转第40页)万方数据

 40学术探讨主义者的抗议,阿里巴巴招聘“程序员鼓励师”的文案令人难以接受,在妇女节这天百度和 Google 的 logo 被拿来对比……一方面,这一切说明了现代人对性别平等的重视和追求;另一方面,却也能看出网络传媒没有“跟上时代潮流”。就拿阿里巴巴一事来说,该公司对所谓“程序员鼓励师”的职位要求包括“你的颜值需要对程序员有足够的震撼力,见面第一瞬间便激发程序员内心波澜”“你需要懂得赞美和鼓励程序员,拉近工程师、程序员等开发同事之间的心灵距离”“你需要每天早晨叫醒程序员和工程师”等。这其中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性别要求,但字里行间对所谓“颜值”的描述以及工作的内容,无不透露出对女性满满的“恶意”。于是所谓的程序员鼓励师,就是要一群长得漂亮会哄人的姑娘们去鼓励、安慰男性程序员们。在这份招聘广告里,女性被当成了供男人赏玩的花瓶,而不是行业的顶梁柱。阿里并不是唯一一个写出这样赤裸裸广告词的公司。许多广告商总把商品与女人联系在一起,用暧昧、挑逗性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些不尊重女性的恶俗价值观,说明传统社会中“重男轻女”的思想在网络世界里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有着强化的趋势。传媒总是从男性受众的心理需求出发,刺激他们的消费需求,于是广告中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性别歧视的烙印。(三)新媒体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的整体发展,媒体正朝着市场化和工业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这不仅会带来不同种类的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加剧了同类媒体的竞争。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缺失监督引导机制,以及当前公众的媒介素养水平较低、未能合理使用新媒体,还有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复杂化和传播主体的多样化等问题都易造成新媒体舆论监督失真现象。因此,媒体往往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吸引人们的眼球上,导致其社会责任缺失、新闻失实。如何平衡媒体竞争力和新闻真实,如何加强媒体软实力?这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努力。新闻传播的环境正在改变,但好新闻的标准和重要性没有改变。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力量,其有极快的发展速度、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远大的发展前景。未来的关键在于媒体从业者如何立足人本身的心理状态和职业特点,顺应时代大势,将经过专业训练后养成的判断力、敏锐度、表达能力,对时势和政策的把握能力与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融合;在于新媒体如何充分发挥其传播优势,开拓新的表达途径,积极发挥作用和能量,为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于公众如何提升媒介素养,形成社会舆论监督,真正受益于新媒体。参考文献:[1] 薛艳 . 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工作稳定性特征及对策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07.[2] 严明瑗 . 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与编辑出版人员的职业适应[J]. 出版广角,2013(9):66-68.[3] 郭全中 . 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误区、问题与可能的路径[J]. 新闻记者,2012(7):14-19.[4] 孙志伟 .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倦怠与潜力挖掘[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1(2):122.[5] 李俊瑶 . 浅议记者的心理危机[J]. 新闻爱好者,2007(10):56.[6] 白红义 . 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意识研究(1995-2010)[D]. 上海:复旦大学,2011.(上接第38页)(三)“反《诚言》事件”彰显舆论的强大力量在一片舆论制裁声中,帝国主义报刊仍旧坚持反动言论宣传,出版了一种中文的反动刊物《诚言》,宣传以第三人称说话,妄图混淆视听,使群众运动“包围在不信任、怀疑的气氛之中”,想要破坏中国民众爱国反帝斗争的热情。《申报》《新闻报》不顾反对,于7月11日以广告形式全文刊载在报头位置,篇幅大、字迹醒目,引起极大愤慨。[4] 两报的恶劣行径引起了强烈的社会不满,《血潮日报》特辟“反对申、新两报特号”。连续发表《为虎作伥的申、新两报》《狼心狗肺的申、新两报》《打倒帝国主义走狗的机关报——申报、新闻报》等文章进行尖锐的批评,毫不留情地揭露其虚伪的本质。各进步报刊积极响应,在强烈的舆论压力下,两报不得不承认错误,以同样的地位和篇幅刊登“辟《诚言》广告一则”,印发20万份《诚言是英国人的谣言》传单,这一运动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告终。(四)《东方杂志》的《五卅事件临时增刊》事件,舆论初步胜利五卅惨案后,上海各界的反帝情绪空前高涨,反帝爱国运动一触即发。按新闻界的规律而言,这次惨案应理应成为各家报刊报道的焦点。但当时,上海的报馆情况特殊,大多报馆开设在租界,在发报上常受外人辖制。对于涉及租界当局的重大事件,更不能自由评论。然而,《东方杂志》却不畏艰险主持正义,出版了《五卅事件临时增刊》,刊发了《五卅事件之责任与善后》《什么是诚言》《五卅惨案事件之分析与证明》等多篇文章。[5]《东方杂志》在舆论情况环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作出此举,冲破重重压力,挺身而出,表现出了捍卫民族利益的胆略和勇气,引起了广泛的影响。1926年1月27日,北京军阀政府不得不在国务会议上通过废止《出版法》的决议。新闻界利用舆论的力量促进了言论自由、思想解放。四、结语林语堂在他的论著《中国新闻舆论史》中提及:

 “1925年5月30日的五卅运动创造了自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舆论的高峰。”此时的上海处于一种军阀、国民政府、西方列强“三权独立”的局势下,租界成了迥异于中国其他地方的特殊地域。面对如此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仍有大批的爱国报纸站出来揭露帝国主义的暴行,争取民族自由解放。新闻界运用报纸杂志的力量积极投入反对帝国主义的浪潮中,刊登大量关于五卅运动时期各地的工人运动的报道、对政府职能进行监督、对资本主 义报刊毫不留情的进行批判,积极发挥着舆论监督的功能。为国民革命的胜利埋下伏笔。这种报道事件真相、保卫国民的新闻职业精神,对于现代新闻传媒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参考文献:[1] 马光仁 . 上海当代新闻史[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658.[2] 赤真 . 五卅运动中的热血日报[J]. 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9(03):59.[3] 陈冠兰 . 近代中国的租界与新闻传播[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190.[4] 胡正强 . 论媒介批评对传媒的政治规制:以申报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为例[J]. 今传媒,2011(2):14.[5] 金梅 . 浅议五卅运动时的公众舆论与外交[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8):50.[6] 林语堂 . 中国新闻舆论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03.万方数据

篇三:舆论的重要性名句

INA?VENTURE?CAPITAL理论广角摘要:关于新闻舆论,学界已经对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讨论,也形成了多种观点。

 本文从笔者自身的理解出发,针对新闻舆论的概念、内涵进行分析,并总结了新时期下新闻舆论的特征。关键词:新闻舆论 概念 内涵 特征浅谈新闻舆论的内涵与特征文 / 长沙市长郡中学 蔡娉霓很多学者对新闻舆论的内涵和特征都进行过分析和论述,并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 但是对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大家都公认的定论, 下面笔者从新闻舆论的构成要素方面简单谈谈自己对新闻舆论内涵和特征的理解。1、从新闻舆论的构成要素来理解新闻舆论舆论的构成要素包括三个方面,即舆论主体、舆论本体、舆论客体,很多学者把新闻舆论的构成要素进行上述界定。还有学者认为,新闻舆论的构成要素除了这三方面外,还应该加上新闻的载体 --- 新闻传播媒介,如果离开新闻传播媒介,就不可能存在新闻舆论。新闻舆论和舆论的构成要素是不一样的。从构成主体来看舆论的主体是公众,新闻舆论的主体是新闻媒介组织;从客体来看, 舆论的客体是公共事务, 新闻舆论的客体是新闻事态;从本体来看,舆论的本体是公众一致性意见,新闻舆论的本体是媒体意见;从构成载体来看,舆论的载体是任何传播媒介,新闻舆论的载体是新闻传播媒介。1.1 新闻舆论的主体—— — 新闻媒介组织新闻传播媒介反映或者表达意见是以“媒介组织”的名义来进行。媒介组织是一个实在的集体,其成员不分散而且也不能代表个体表达意见。

 而公众是精神集体,是分散的个体。

 所以新闻舆论的主体是新闻媒介组织,并不是公众,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新闻传播属于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专业化媒介组织,从事的是信息产业生产和传播。

 而媒介组织,是专门的以满足社会需要的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单位或者机构。可见,新闻传播是有组织的,有特定的目标和方针指导的传播活动,不属于个人行为。新闻从业人员如果从事新闻传播职业,就意味着代表传播部门代表组织、政党和阶级进行新闻传播行为。第二、新闻媒介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而存在,所以它的主要社会活动是传播新闻信息,以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这也就决定了它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新闻媒介掌握在统治阶级和政党手中,被他们控制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这就使新闻事业的阶级性色彩很强烈。

 这种阶级性就决定了新闻媒介必须反映和代表一定的阶级和政党的利益。因此,新闻媒介组织实际上是阶级、政党和社会集团的代言人。

 这些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其实质是“纯精神的集体”,也属于公众。1.2 新闻舆论的客体舆论产生的客体就是引起舆论的对象。

 新闻舆论是因何引发的呢? 目前的解释是把新闻媒体的客体定义为公共问题或者最新事态。公共问题虽说是被公众关注的问题,但是不一定就会被新闻媒体关注,所以作为新闻舆论的客体不太合适。最新事态具有时效性, 但不是所有的最新事态都能得到新闻媒体的报道并引发新闻舆论。所以说,我们可以将新闻事态界定为新闻舆论的真正客体。

 主要原因是,新闻事态是最新的,是处于现在进行时的状态,而且新闻事态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所以说,新闻事态是具有报道价值,能够进行传播的最新事实,可以作为新闻舆论的真正客体。1.3 新闻舆论的本体舆论的本体一般是指公众的一致性意见。

 新闻舆论的本体是新闻的媒介组织反应和表达的集体意见。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直接发表意见,也可以转述公众的意见,或者是新闻报道、评论员文章,编者的话等。

 这是个人在代表新闻媒介组织说话。所以新闻舆论表达的是集体意见。1.4 新闻舆论的载体新闻媒介是新闻舆论的载体,是构成新闻舆论的要素,失去了媒介的宣传,新闻舆论也就不复存在。2、新闻舆论的特征2.1 代表了新闻舆论的集体意见新闻媒介组织是新闻舆论的载体,新闻舆论代表的是媒介组织的集体意见,这个集体意见是通过个人表达出来的。

 在自媒体时代的发展下,各类社交软件盛行,与以往相比,新闻舆论也表现出了新的特征,网络上的话题、微信朋友圈的转载等等,都会在短时间内形成浩大的传播声势。2.2 新闻舆论代表着媒介意见新闻舆论的载体是新闻媒介,是通过新闻媒介对新闻事实进行传播,以此来表达意见,这是一种“媒介意见”。

 而且这种媒介代表的是主流媒体的意见,具备有序、条理,自我负责的特征。2.3 新闻舆论的权威性新闻舆论和社会舆论相比较,影响力和权威性更强。

 因为新闻舆论代表的是集体意见和媒介意见,所以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是代表所属阶级、政党和群体发表意见。

 由于其报道的真实、客观和及时性等,使新闻舆论更具公信力和权威性。3、结语本文对新闻舆论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新闻舆论的内涵重新进行了界定,根据新闻舆论的内涵总结出新闻舆论的特征,希望能够给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意见。参考文献:[1]封翔.媒体融合进程中的电视力量—— — 2015 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04).[2]沈正赋.信息采制主体及其传播方式的历史嬗变与现代转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08).[3]沈正赋.媒体融合视域下的报纸转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5).382万方数据

篇四:舆论的重要性名句

ldquo;在没有舆论的地方创造舆论,在有舆论的地方改善舆论”的公共意义 摘要:舆论和公共关系之所以联系紧密,是由公共关系的目标和舆论的特点决定的。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塑造美好形象,创立良好的社会舆论。公共关系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通过舆论使组织在公众中树立美好的形象。而舆论的特点又决定了它对公共工作的作用。充分利用舆论阵地的舆论力量,向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作舆论宣传。

 关键词:公共关系

  舆论

  作用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舆论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公共关系的目标和其与舆论关系。

 所谓舆论, 是指广泛流传的,消除个人观点误差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在公共关系中,“舆论”一词指的是公众对组织的意见、看法、评价的总和,即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述。舆论是无形的关系,公共关系学,很大程度上是一门研究如何了解和影响公众舆论的学问。在公共关系中,组织利用媒介进行有意识传播活动的最终日的,都力图激起公众产生同社会组织立场一致的反应,为组织的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而塑造美好的形象,达到公关的目的。可见公共关系与舆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公关目标的实现需要舆论的力量去实现,这也是有舆论的特点决定的。

 舆论往往代表着人们的不同利益;舆论是集体的产物,社会舆论是众人的议论;舆论是靠大众传播的,社会舆论的传播,是靠众人传议,不径而走。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公共关系的作用是巨大的。林肯说过:舆论是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得到舆论的支持,任何事情都不会失败;得不到它的支持,任何事物都不能成功。因此舆论是公共关系工作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则是舆论工作的专业人员。

 而舆论的这些特点及力量正利于公共关系目标的实现,即塑造美好形象,最大程度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在没有舆论的地方创造舆论,在有舆论的地方改善舆论”正是反映了舆论控制的内涵,即各舆沦主体运用舆论媒介,把握各种舆论的相互影响,充分发挥有利于自身的舆论作用,抑制与之对立的舆论,从而达到舆论控制的目的。公共关系工作中所讲的舆论控制,是指公关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力图影响舆论,使其接近组织的公关目标,它是公关策略的根本体现。

 而公关舆论的控制,可大体描述为三个时机:创造舆论,强化舆论,引导舆论。

 “在没有舆论的地方创造舆论”正是属于创造舆论方面。让公众知道并正确了解本组织,是建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基本前提。公共关系的职能之一在于“告知公众”,即向公众说明和解释组织的有关政策、行为和形象构成,争取公众的理解和认同。当公众对组织缺乏认识和了解的时候,就需要社会组织主动地传播和介绍自己;当某些政策和行为必须告知公众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时,要主动进行说明和解释,消除公众的疑虑,避免公众的误解。因此,“告知公众,形成舆论”,是公关宣传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一个组织的良好舆论包括“知名度”、和“美誉度”两大方面。这需要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去争取和创造,而实现在没有舆论的地方创造舆论的目的!例如当一个新组织刚成立,社会公众还不知晓,一个企业的新产品刚投产问世,需用客户或消费顾客认识时,公共关系部门要精心策划专题公关活动,及时向外传播信息,为其制造声势和建立信誉,争取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第—形象,并逐步为社会所承认和了解,以提高其知名度,为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打下基础。而实现创造舆论!

 关于创造舆论的一则案例:

 2000 年 4 月下旬,“农夫山泉”突然宣布,纯净水于人体健康无益,他们公司‘队此不再生产纯净水而只做天然水。与此同时,“农夫山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一则广告,以水仙花生长比较实验引导诉求对象饮用天然水;6 月初开始,又发起“争当小小科学家”活动,倡议小学生进行天然水、纯净水的生物比较实验,弄明白究竟什么水好。在业界引起强烈震

 动,各大媒体纷纷刊登了各大纯净水生产企业对此的辩驳和反应;同时,在社会上也引发了一场广泛的关于“水”的讨论与评论。(选自《营销案例》)

 “农夫山泉”的一系列举措意在扩大天然水的知名度,让更多普通百姓了解天然水及其好处,扩大自身企业的影响力,来达到创造舆论的目的,给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有舆论的地方改善舆论”则是属于强化舆论和引导舆论,但是这又包括两个方面,即改善舆论可以是让已建立的良好的舆论更加完美,亦或是减少不利舆论,以获得公众的支持。①前者则是强化舆论,即当公众对组织及其产品有了一般的了解之后,还需要运用各种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坚持不懈地作宣传推广,不断维持、完善已经享有的知名度,提升美誉度,强化良好的公众舆论趋势,强化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一个组织有了好的形象和声誉后,需注意不断完善,努力保持和维护组织巳享有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持续不断而又不落痕迹、潜移默他的宣传工作很重要,它往往能够更容易获得公众的接受和认可。②改善舆论的另一方面则是引导舆论,改善不利的舆论。引导舆论即公共关系的信息处理职能,还要求通过调节信息的输出,小心谨慎地发挥“观念向导”的作用,缩小不利舆论的影响,引导有利舆论的发展,向着组织需要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必须根据舆论的反馈适当调整和控制组织的形象。例如,当公众对组织的评价毁誉参半,组织的信誉度与其知名度不成正比时,公共关系必须以低姿态介入舆论,调整公众的注意力;当组织的形象受损时,则应根据具体的原因,或者诚恳地向公众道歉和解释,或者澄清事实真相,纠正公众的误解,扭转被动的局面,恢复组织的声誉。

 关于改善舆论的一则案例:

 南京热水器厂建厂以来,一帆风顺,80 年代初,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86 年,在短短的两个月中,因使用该厂玉环牌热水器发生了三起一氧化碳中毒的人身事故,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国家经委发出紧急通知,要该厂立即停产整顿,全国 17 家新闻单位点名公开批评。倾刻间,客户纷纷要求退货。这突如其来的风波,使工厂被迫停产,产品的信誉一落千丈。事故发生后,南京热水器厂领导对自己的产品虽然十分自信,但仍然十分重视发生的事故,他们迅速组织力量对事故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在国家有关部门直接参与下,终于得出了科学的结论:事故不是因产品质量造成的。最后将事实真相准确、及时地公布于众,改变企业在公众中的不良形象。经过一系列矫正型的公关活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不仅收回停产整顿的命令,还为企业拨出外汇引进热水器安全熄火装置生产线和先进的生产与检测的设备。新闻媒介及时向社会报道了调查情况,在京的 20 家新闻单位报道了玉环牌热水器参加轻工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名优产品展销会的消息,终于恢复了南京热水器厂的声誉,积压的玉环牌热水器也销售一空。

 企业遇到的形象危机一般有两种情况:1、公众的误解、谣言或人为的破坏;2、由于本身存在的问题造成的。如产品质量欠佳、服务态度不好、环境污染严重等,或者是管理政策、经营方针有问题。而南京热水器事件,正是由于企业公关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紧急措施来平息风波,以保证顾客公众的利益不受损害,而维护组织或企业的利益!

 舆论的形成是有过程的,而这就要要求公共工作人员知道舆论形成的特点,通过自己的工作力图影响舆论,使其接近组织的公关目标。而公共舆论的形成包括:散在舆论一群体舆论一公共舆论。而利于组织的公共舆论的形成有赖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公共工作人员要联络媒介,主导舆论,将舆论向利于组织方面引导。社会公众庞大,使得社会组织不得不利用新闻媒介去了解信息,借助媒介引导公众舆论。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促进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为实现组织目标创造和谐的内外环境。公共关系活动具有明显的目的,意在通过活动传递信息,从而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在没有舆论的地方创造舆论,在有舆论的地方改善舆论”正是反映了公共工作人员要

 统筹公共关系舆论控制的三个时机,相互配合使用,才能充分对舆论进行控制,已达到目的。舆论有其自身形成和消亡的规律,有人认为公共关系舆论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在短时间内成就一个企业,也可以在一夜之间毁灭一个企业,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舆论的规律,就可以把舆论变成手中的武器,为己所用,达到自己的目的!

 舆论对于公共工作非常重要,而传播推广,塑造形象的公共关系的任务需要舆论来实现。公共关系的传播沟通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运用传播沟通的手段同公众进行双向交流, 与公众交心, 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二是顺时造势,实现舆论导向,通过策划新闻、公关广告、专题活动等手段,制造声势,提高组织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为组织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丧失了传播沟通的职能,公共关系就将一事无成。

 “在没有舆论的地方创造舆论,在有舆论的地方改善舆论”充分体现了公共关系的内涵。作为公共工作人员要充分重视舆论的作用,使舆论为己所用,利用舆论的力量来实现组织的目的,达到公共关系的目的,亦或是用舆论来让组织处于舆论有利的地位,减少不利舆论的影响。这些都是对公共工作人员能力的要求。

  参考资料:

 ⑴《 中国公共关系大辞典》作者:张龙祥 ⑵《公共案例》 ⑶ 《揭示公共关系的奥秘舆论学》作者:孟小平: ⑷《当代实用公共关系》

  作者:明安香

  英语译文:

 Topic :Discuss the public meaning of " in have no local creation public opinion of public opinion, in have the place of public opinion that improves public opinion "

 Summary:The reason that the public opinion and public relations contact close, from the target of the public rela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ublic opinion decided of. The target of the public relations is to mold the fine image, establishing the good social public opinion. One of the public relations personnel"s key job contents passes the public opinion to make the organization set up the fine image in the public. B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opinion comes to a decision the its function for public work again. Well make use of the public opinion strength of the public opinion battlefield, makes the public opinion publicity toward the development that is advantageous to the oneself。

 Keyword:Public relations

  Public opinion

 Function

 论“在没有舆论的地方创造舆论,

 在有舆论的地方改善舆论”的公共意义

  作者:冯冰 专业:通信工程 学号:P20914066 日期:2010-6-19 公共关系学论文

篇五:舆论的重要性名句

网络舆论 的重要 意义 张振 雪 (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 四川 南充637002) 摘要 :从 “周老虎” 假 照案 、“躲猫猫事件” 众 网友的参与调 查到 “ 南京 市江宁区房产局局 长周久耕抽 天价烟 、戴名表事件”光,等等,一 系列事件的发 生和 问题的解决都激发 了普 通公 民网络舆论监督 的热情 。网络舆论监督对 于我 国的政治生活具有积极地意义。

 关键词 :网络舆论 ;监督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的曝 文章编号 :1673 — 0992 (2011) 07 — 0000 一Ol 一、 网络舆论监督的定义 目前法律法规之 中还没有关于 “ 网络舆论监督 ” 的明确 、权威 、有 法律效力 的规定 。但是在法学界学者们已经对 此展 开了深入 的研 究。代 表性 的观点主要有 以下几个 :

 1、广义说 。广义说观点认 为 ,网络舆论监督 ,“ 是指以互联 网为平 台 ,通过网络技术如电子数据 库、电子课件 等和各 种网络形式 如 网页、

 电子邮箱 、电子留言板 、虚拟社 区等 ,对掌握一定社会公共 权力者行使 权力 的行为进行监督的过程 ,以达到权为 民所 用的 目的” 。

 它的形成 是 依赖互联 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它是指 “社会公众利用互联 网的舆论 表达方式 ,对 国家事务 、社会现象以及 一切社会成员 的行 为所实施 的检 查评定和督促” ,即 “广大公众利用 网络空 间发表言论 、表 达意见 、实 现监督” 。

 也 “ 就是人民群众通过 互联 网了解 国家事务 ,广泛 、充分地 交流和发表意见 、建议 ,对国家政治 、经济 、法律 、文化 、教育 、行政 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 。

 2.狭义说。此种观点 认为 ,上述看 法太过 笼统 ,网络 舆论监 督 主 要是网络意见监督。因为在前 网络时代 ,媒体传播成为舆论 监督的主要 渠道 ,在社会语 言中 ,舆论 监督几乎 成为媒体 新 闻舆论 监督 的同义语 。

 但 在互联 网上 ,舆论监督更多 的是通过新 闻跟帖 、论坛等产生作用的。

 3.权利说 。该种观点认 为网络舆论 监督是宪法 赋予我 国公 民的基 本权 利。人 民有权 利采取最便利 的方式和手段 ,保障 自己充分发 表意见 的机 会,网络监督 就是人 民实现 民主权利的便捷有效手段 ,它是 现代科 技 同现代 民主恰 到好处 的结合 ,是现代文明的体现。网络舆论监 督是科 技发展与 民主政治有机融合 的结果 ,为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人 民权益 的实 现提供 了一个广泛 的平 台,一个个网络舆论监督事件显示 出民间网络反 腐 的力量 。

 综合 以上几种观点 ,笔者认为 ,广义的网络舆论监督没有对其 法律 意义进行说 明,只是对 网络舆论监督的表现方式进行了列举而 已。狭义 的网络舆论监督将媒体通过网络进行的的新闻监督排 除在外 。而在 实际 上 ,传统 的媒体传播在进行事实监督的同时经常也会通 过评论等进行 意 见监督 ,表达媒体对事件的观点。

 二 、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意义 ( 一 ) 网络舆论 监督是 网络社会公 民行使 言论 自由权的主要方式 网络这种特殊媒介赋予了网络舆论监 督与其他言论 自由权利行使不 同的特点 :普遍性 、经济性与便捷 性 、及 时性 、安全性 。普 遍性是指 只 要能够接触到网络 就有 产生 网络监 督 的可能性 。截止 2009 年 9 月 末 ,

 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 3. 6 亿 ,境 内网站达到 了 320 万个 ,这 个数字显然 还在不断增加中。随着网络的延展 和普及 ,网络平 台上逐渐形 成 了越来 越强大的网络舆论 力量和广泛的民间舆论场 ,“网络成为了新闻集散地 、

 观点集散地 和民声集 散地 ” 。这样 庞大 的网民数量都是 网络舆 论监督 的 潜在主体 ,3. 6 亿 的网民就是 3. 6 亿个不 同的言论 ,表达着 3. 6 亿 个不 同的观点 ,言论 自由 “亿 ” 花齐放。经济性 与便捷性 是指 与报纸 、游行 示威 、上访 等传统 言论 自由表达 方式相 比,利 用网络 的方式表达 不满 、

 进行举 报等都 不会使本人在 时间和地域上受到限制 ,因此不需要 支付大 量 的金钱 和时间。且 由于 网络特殊 的传导性 ,举报 、建议 、曝光等监督 的行 为与网络操作 同时进行 ,不必大费周章。及时性是指 由于 网络上的 信息具有很强 的时效性 ,因此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 了解到最新 的消 息 ,并在最短 的时 间内做 出反应 ,能够极大的缩短事 件 的解决效率 。安 全性是指网络的虚拟性是网络舆论监督者的保护伞,任何表达政治观 点 、批评官员及 国家机关工作 、作风的行为可以不必 因顾 忌可能遭受 打 击报复而敢怒而不敢言。公民在实际感 受到参 与国家政 治生活 、行使 自

 己权利的成本降低且效果很佳的情况下 ,又将 怎样抗拒这种 行使权利 的 作者简介 :张振 雪。单位 :西华师 范大学政治与行政 学院 1O级 。

 方式呢? 这也是 网络舆论监督备受广大公 民接受的原 因之一 。公 民参与 国家事务 、公共 事务 的热情被激发 ,那么政治 、民主就不再是某 些人 的 专 利 ,因此政治就会变成孙 中山所说 的:

 “政 就是众 人之事 ,治 就是管 理 ,管理众人之 事,便是政治 。

 ”’ ( 二 )网络舆论监督权的行使对于反腐具有十分重要 的价值 据人 民网今年 1 月进行的一项网上调查 ,参与调查的网民有 87. 9% 非 常关注 网络舆论监督 ,当遇到社会不 良现象时 ,93. 3% 的网民选择 网 络曝光 。由此可 见,网络舆论监督 已成为 当前不容忽视的一种群 众言论 自由、监督的选项。通过网络的迅速传播和频繁的传播,很多原本不会 引起人们 注意 的事件和人物进入 了我们的视野 ,成了我们批评 、监督 的 对象 。

 ( 三)网络舆论监督权行使的其他社会意义 “ 民治政府立足于每个人有言论 自由,有组织 团体质 问政府政 策 以 及公开反对政府 的权利 。只有通过 自由兵不受审查地表达意 见,政府才 能体察 民情 ,才能和平移交政治权利 。除非所有公民都有坦率讲 话 、听 取和判 断 他人 言 论 的价 值 ,否则 ,选举 、分 权 与宪 法保 证 都 毫 无 意 义 。

 ”。

 约翰 .斯图尔特 .密尔所写 的 《 论 自由》 ( 1859 年 ) 是维 护言论 自由的经典著作 ,它也积极的肯定 了言论 自由的重要价值 。

 笔者认 为 ,

 除 了以上这些关乎全局的政治 、法律意义之外 ,网络 时代 的网络舆论 监 督还有其他的社会意义 ,同样值得肯定和重 视。

 1.通过在网络上的 自由表达,人们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我 国目前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 ,相应 的下 岗失业 、贫富差距 、贪 污 腐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相伴 而生。而这些 问题 由于不是一 时形成 的,

 因此在很短的时间 内也 难 以妥善 的解决 ,公 民 的不满 情绪 也会 随之升 温 。而人们有不满就必 须排解 。公 民个人作为思想 自由的个体 ,不像报 纸 、杂志 、新闻媒体等 团体机 构那样 ,肩负着 “舆 论导 向” 的社 会责 任 ,对事件行为的评价 总是会从 丰 十 会 正义的角度去 发表观点 、揭露丑恶 现实 、抨击社会不公 ,尽情抒发 自己的不满 ,来缓解压力,减轻痛苦,从而 在客观上疏导了社会矛盾 ,使公民获得心理平衡 ,社会秩序得以稳定 。

 2.人们在 网络上纷纷抨击假恶丑 、赞扬真善美 ,宣扬美好的时代精神。

 通常人们对事件 的评论等都是从道德出发的真情实感 ,而且 普通公 民对 同一 事件往往会形成 较统一 的主流观点 ,揭 示出事 物背后 的本质 ,

 也 就 自然 而然的是假恶丑与真善美泾渭分明。假恶丑得到唾弃 ,真善美 则 成为人们 的美好追求和 品质 。

 总之 ,网络监督既是公 民行使政治权利的表现 ,对于反腐和一 切其 他社会 问题 的解决都具有重要 的意义 。

 参考 文献 :

 [ 1][ 2] [ 3] [4 ] http:/ / m edia.

 同上 同上 见魏 虹 ,

 2009 年 第6 期 http:/ / www.justsayout.com / tag/ l 02/

 见 [ 美] 詹姆斯麦格雷戈府 与政 治》 ( 第 20 版 )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社 ,2007 年 4 月,第

 版 ,第471 页 作者在 《 论 自由》这本书中写到:

 “ 压制发表意见的坏处在于 如果意见正确 ,就剥夺 了把谬误 变成真理 的机会 ;如果意见 错误 ,就失去 了几乎 同样大的好 处,即通过 同谬误 交锋而使真理 的概念更加明确 ,印象更加清晰。

 ” 《 网络舆 论的双 面影 响及规制 引导》,

 《 公共 管理 》 ,

 [5][6] 伯恩斯 等,《 民治政府—— 美国政 一[ 7] ⋯⋯a r m l n魅魅 力 中 国 _

 ¨

 。g力C h中in国 a I . 1 7.

篇六:舆论的重要性名句

网网络舆论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在网络时代如何重视网络主讲代小锁协助廖春敏单位赛维LDK公共关系部

 ·互联网络的当今态势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一个舆论超强磁场。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的网民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1.8继续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某个突发事件在网上刚一曝光即可迅速引爆全国舆论把地区性、局部性和带有某种偶然性的问题变成全民“围观”的公共话题甚至变成需要中央政府出手干预的公共事件。很多突发事件只要涉及官员、警察、城管、司法、央企、富人、下岗工人、小商贩、农民工、房价、物价等敏感因素很容易引发铺天盖地的舆论声浪。在这种形势下追踪研究网络舆情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和“痛点”找到官民对话和互动的桥梁找到为社会“活血化瘀”的疗法。

推荐访问:舆论的重要性名句 名句 舆论 重要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