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楚辞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句7篇

时间:2022-10-01 14:00:06 来源:网友投稿

楚辞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句7篇楚辞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句 诗经·楚辞 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是根据音乐性质划分的。 《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楚辞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句7篇,供大家参考。

楚辞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句7篇

篇一:楚辞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句

经· 楚辞

 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是根据音乐性质划分的。

 《风》属于地方性乐歌,共十五国风 160篇作品,大部分是民歌,多男女恋情之作。《雅》是西周王朝所在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 105篇作品,以朝廷士大夫的创作居多,以史诗性的叙事诗最为有名。《颂》是宗庙祭祀的乐舞,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共 40篇(以《周颂》最具典型)合歌舞乐于一体,与剧诗相仿佛。乐与诗是周代贵族和士子的学习内容之一。先秦时期各家各派都传习三百篇,比较而言、以儒家最为重视,渐渐地《诗》就成了儒家的专门学问。汉代传授《诗》的有齐、鲁、韩、毛四家,而前三家相继失传,只有《毛诗》完整地保存下来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诗经》。

 关睢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是一首男恋女的情歌,大意是:河边一个采荇菜的美丽姑娘引起了一个男子的爱慕,爱情深深藏在心里。一日洲中的鸟鸣声触动了机缘,情感的激流奔腾起来,这位男青年卧不安席,日夜难眠。“ 琴瑟友之” ,“ 钟鼓乐之” ,是想象中的新婚欢乐之境。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聩。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这是一首女子怀念征夫的诗。她在采卷耳的时候,想起了远行的丈夫,幻想他上山了,过冈了,马病了,人疲了。又幻想他在思念自己饮酒自宽。前四句是写实,后面是想象中的景象。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是贺女子出嫁的歌。以嫩红的桃花,圆大的桃实,青葱的桃叶比喻婚姻的美满。

 芣

 采采芣采采芣采采芣这是妇女们采芣劳动,最后是满载而归,欢喜之情历历可见。,薄言采之。采采芣,薄言极之。采采芣,薄言掇之。采采芣时所唱的歌。开始泛言往采,中间细致地描绘采摘的,薄言有之。,薄言捋之。,薄言捋之。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是一首以男子口吻所写的恋诗。全诗由三章组成,二、三章所写的准备亲迎的情景也是想象之词。都是想象,而《关睢》充满着希望的热情,此诗则是失望的苦情。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陟彼南山,言来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这是一位女子怀念远出在外的丈夫的诗。首章以草虫、阜螽兴起悲秋这感;二、三章以采蕨采薇,兴起春日的思念与夏日的感伤之情。伴随节序的更换,思念之情愈来愈切;只好以想象中的夫妇相见之欢来冲淡一下这种相思之苦,但也无济于事。只有当丈夫真正出现在自己面前了,才能转忧为喜,变苦为乐。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本篇写女子求偶的急迫心情。巴望求婚的男子及时而来,越快越好。每章一、二两句以梅子坠落比喻青春消逝,三、四两句是她对男子的巴望。

 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一个有妻室的男子隐瞒真情向女家求婚。当女子明白真相之后,便断然加以拒绝。男子却无端惹起诉讼。女子毫不畏惧,勇敢地迎接挑战。这首诗所传达的就是这位女子反抗的心声。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东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本篇写小臣出差,深夜匆匆赶路、为朝廷办事劳碌奔波,想到尊卑之间劳逸不均而满腹牢骚,但又感毫无办法,只好委之于命,实在是不平之鸣。

 野有死

 野有死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这是写一对青年在野外相恋定情的诗。它反映的是我们民族较原始的一种婚俗。初民社会,男子求婚于女子,往往猎取野兽献与女子,女子若收其所获,即是允许的表示。此俗至今犹存于亚洲,美洲部分民族中。早期的鹿皮纳聘之礼,正是由这种婚俗发展而来的。,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遨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过多妻的生活是中国古代贵族的一种特权。女子的命运的荣辱随其夫的态度而转移。这首诗中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位遭遇不幸的女子。她的丈夫冷落嫌弃她;兄弟不同情她;群小(众妾)谗毁、构陷她。使她受到难言的痛苦,蒙受种种羞辱。她既无法改变自己的态度,有损威仪,又无法排遣内心的痛楚。为了抒写这种哀怨之情,形成了这首诗的一种沉郁深厚、缠绵悱恻的风格。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易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易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这个丧偶的男子,一看到故妻的遗物,就引起无限感伤,联想到故妻的许多好处,更加悼惜不己。兮。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仁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 ,以勖寡人。这是卫君送别女弟远嫁的诗。前三章是送别时的情景。末章写女弟的美德和别时共相勉励的话。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爱居爱处,爱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这是卫国远戍陈宋的兵士嗟怨想家的诗。此诗写的是实事,但关于它的时代背景,古来说法不一。诗人告诉我们,当时留守陈宋的军士处境异常狼狈,情绪陷于悲观,在悲痛之中想到新婚时与妻子执手约誓的幸福时刻,更是肝肠寸断。

 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爱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穷人家的孩子,最懂母亲的甘苦。他们往往在开始懂事的时候便暗下决心,将来等自己长大了一定好好孝顺母亲,不让母亲再吃苦。可是不等他们成年,命运的绳索就死死地将他们拴在古老的苦树上拿什么去孝敬母亲呢?他们自责、自怨,陷于极度的悲痛之中而毫无办法。《凯风》便是我国最早的欲感戴母恩无法实现而自责自怨的诗。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有猕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该诗写的是一位姑娘的一种心事。秋天的早晨,旭日初升,济河水涨。姑娘站在岸边,听着雌雉求偶的鸣声,看着渡河的一批批人,心里急切盼望着住在济河对岸的未婚夫,及早驾车来把她娶走。

 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肆。不念昔者,伊余来塈。有些人贫寒时与妻子相依为命,共度艰难。而一旦发了财,或地位改变,就会昧着良心抛弃前妻,另结新欢。这时,常常是一边新婚宴尔,一边是哭诉无门。《谷风》就是弃妇诉说自己这种悲惨遭遇的诗。

 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从西方来的舞蹈队伍在卫君公庭上表演万舞,那领队的男子英俊威武,姿态优美。一位女子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这首诗就是抒写这种感情的。

 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适我,政事一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这是一个小官吏诉苦的诗。这个小官吏,政事繁忙,工作劳苦,生活困穷,在外受气还不算,回到家里还要受家人的责备讥刺。无可奈何,只得归之于天。

 北风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这是人民不堪卫国虐政,号召友朋共同逃亡的诗。诗的第一、第二两章的开端两句以风雪的寒威比虐政的猛烈,第三章的开头两句以狐、乌比执政者。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蜘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是一首描写情人幽会密约的诗。出自男子的口吻。

 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婉之求,浼浼不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此诗写一位姑娘本想嫁个称心如意的俊俏丈夫,可是她得到的却是个丑陋不堪的汉子。诗人为之不平。《诗序》说此诗是刺卫宣公之作。据《左传》记载,卫宣公给他儿子伋娶齐国之女,因齐女貌美,宣公便在黄河岸边新造一座楼台,将齐女迎回,据为己有,这齐女便是后来的宣姜。。燕婉之求,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

 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髡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此诗写一位少女,有了意中人,却遭到母亲的阻拦,她抱怨母亲不体谅自己的心,并表示誓死不改变初衷。

 桑中

 爱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爱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爱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这是一首青年男子唱的情歌。随口唱出了姜、弋、庸三姓的大姑娘,其实都是想象中的美丽姑娘,很可能连一个具体对象都没有。

 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爱伐琴瑟。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牝三千。狄人于公元前 660年攻破卫国,不久之后,卫文公即位,他率领人民迁徙至楚丘,在那里营建宫室,种植树木,发展农牧业生产,终于复兴。此诗赞美了卫文公的业绩,可以说是一首短小的史诗。

 蝃

 蝃朝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总观《国风》中的情诗可以知道,当时的男女青年私下交往相恋的风气是相当盛行的,但若结为婚姻,须得到父母允许,举行一定的仪式。但这位女子、却未经父母允许而私自出嫁,因此人们说她糊涂,写了这首诗。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重视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相鼠》讽刺无礼、无仪、无耻,强调讲究礼节、礼貌、仪表。这是我国人民反对粗野无耻讲究文明礼貌的文化传统,在文学创作上最早最直接的反映。

 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左传》和《诗序》都认为此诗是许穆夫人所作。许穆夫人是卫戴公的妹妹,嫁给许穆公。公元前 660年,狄国攻破卫国,杀死卫懿公。卫人立戴公于漕邑。不久戴公死。卫人又立文公。许穆夫人悲痛卫国遭此浩劫,想回国去吊唁,并陈立国大计,半途为许国大夫所阻,写了这首诗表达自己愁苦的心情。据此,许穆夫人是一位有胆有识的爱国诗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诗人。

 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齐国之女庄姜初嫁到卫国...

篇二:楚辞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句

写相思,未有过之 《 蒹葭 》者 者.

 蒹葭( jiān jiā )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s sù

 huí )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xī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 méi i )。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jī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chí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 sì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zhǐ )。

 《 诗经 》 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 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jiān jiā ):芦苇。

  苍苍:深青色,此译为茂盛的样子 。

 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凝结成了霜。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所念,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人 ,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 ,意中人 。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一方,一边,彼岸。方,边。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在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 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一种可望而不可即。诗句中充满了无可奈何和惆怅。

 也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sù huí ):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

 从之:追寻伊人。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之:这里指伊人。

 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阻,险阻,道路难走。

 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溯游,顺流而下。游:水流,水的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仿佛,似乎。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这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可见执著;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惆怅之情愈深。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méi 凄凄:茂盛的样子。与下文“采采”义同。

 晞(xī ):晒干。

 湄:水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

 。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jī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chí )。

  跻(jī ):升高,意思是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

 坻(chí ):水中的小洲、高地、小岛。

 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升高难向前,顺着河流向下走,她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 sì )。

 未已:未止,还没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已:完毕。

 涘(sì ):水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右:迂回曲折,意思是道路弯曲。

 沚(zhǐ ):水中的小块陆地。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国殇

 殇 ( shāng)

 )

 之义有二:男女未冠( 20岁)笄 ( jī )

 ( 15 岁)而死,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歌此以吊之,通篇直赋其事。

 清 清

 ·

 戴震

 《 屈原赋注 》

 解 解

  题

 《 国殇 》 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 《 九歌 》 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

 依现存史料,我们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本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屈原(约公元前 339 年~约公元前 278 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楚辞体 ” 创始人。屈原曾任楚国左徒、三闾 ( lǘ )

 大夫等职,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起初他颇受楚怀王信任,但怀王听信谗言,怒疏屈原,流放汉北。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 年,秦灭楚,屈原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于同年五月五日投汨( (m mì)

 )

 罗江自杀。

 作者简介 《 屈子行吟图 》 傅抱石

 根据刘向、刘歆 ( xīn )父子的校 ( jiào o)

 )

 定和王逸的注本,有 25 篇。

 屈原的作品 《 离骚 》

 《 天问 》

 《 九歌 》 ( 11 篇)

 《 九章 》 (9 9 篇)

 《 远游 》

 《 卜居 》

 《 渔父 》

 《楚辞楚辞》封面封面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兮短兵接。

 国

 殇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左骖殪兮右刃伤。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兮击鸣鼓。

 天时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戈:古代兵器。当时以吴国造的戈最为锋利。

  戈是中国古代用于钩杀和啄击的冷兵器。由戈头和柄组成。戈头多为青铜铸造。柄多为竹、木制作,长度通常为1 1 米左右,最长超过3 3米。戈盛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战国晚期,铁兵器使用渐多,逐渐淘汰了青铜戈,至西汉后期已绝迹。

  战国皮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 (zhòu)

 )

 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另外,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战国时期的铁甲通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

 战国武士复原图 犀甲:犀牛皮制成的甲。

 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

 车错毂:指双方战车的轮子互相交错。

 毂(gǔ)

 )

 轴 轴 辐 辐 辋(wǎng)

 )

 短兵:短的兵器,如刀剑之类。

 骖:在辕马两旁驾车的马。

 右:指右骖。

 中国古代用于战斗的马车。一般为独辀(辕)、两轮、方形车舆(车箱),驾四匹马或两匹马。车上有甲士三人,中间一人为驱车手,左右两人负责搏杀。

 骖马 服马:在中间 驾车辕的马。

 骖马

 操吴戈兮披犀甲,操吴戈兮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土争先。

 矢(shǐ )交坠:流箭在双方的阵地上纷纷坠落。

 凌 凌

 余阵兮

 躐

 余

 行,

 凌:侵犯。

 行:行列。

 躐 :践踏。

 左骖殪兮右刃伤。左骖殪兮右刃伤。

 刃伤:为兵刃所伤。刃伤:为兵刃所伤。

 殪:死殪:死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絷:绊住。

 援玉桴:拿起鼓槌。

 霾:同“埋”,

 陷没。

 天时

 怼

  兮

  威灵

 怒, 威灵:鬼神。

 天时:天象。

 怼:怨恨。

 严杀尽兮弃原野。严杀尽兮弃原野。

 严:惨烈,悲壮。严:惨烈,悲壮。

 出

 不

 入

 兮

 往

 不

 反,平

 原

 忽

 兮

 路

 超

 远。

 反:同“返”。

 忽:渺茫无边。

 超远:遥远。

 带

 长

 剑

 兮

 挟

 秦

 弓,弓,

 首

 身

 离

 兮

 心

 不

 惩。惩。

 诚

 既

 勇

 兮

 又

 以

 武,武,

 终

 刚

 强

 兮

 不

 可

 凌。凌。

 挟:握着。挟:握着。

 惩:因受打击而不再干。惩:因受打击而不再干。

 诚:果然,实在。诚:果然,实在。

 终:始终。终:始终。

 身

 既

 死

 兮

 神

 以

 灵,灵,

 子

 魂

 魄

 兮

 为

 鬼

 雄。雄。

 神以灵:精神永不泯灭。神以灵:精神永不泯灭。

 鬼雄:鬼中的雄杰。鬼雄:鬼中的雄杰。

 全诗结构 披挂出发 敌我遭遇 奋力死战 兵败身死 视死如归 至死不屈 浩气长存 叙 叙 赞 赞 依据 深化

 思 思

  考:

 为什么诗歌描写战争场面要从敌胜我败着笔呢?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

 因为从楚怀王后期开始,就曾和秦国交战,大都是秦胜楚败。后当楚怀王入关不返,死在秦国后,民间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情绪,故而在祭神时不但最后列入阵亡将士,而且用极其沉痛的心情历史地描绘战争实况,以示不忘激发斗志,这是可以理解的。

 • 《 国殇 》 从题目看是一首悼亡作品,学习了全诗之后,再回味一下,这首诗给人的是一种悲哀的感觉吗?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 • 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 • 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 • 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 • 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 • 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 『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日:太阳。晞:晒干、天亮,引申为阳光的照耀。○描绘葵的形象。托物起兴。

 •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的阳光散布恩惠。

 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德泽:恩惠。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对春天的礼赞。

 •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 常:副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和一贯性。时常。恐:动词,担心。秋节:秋季。至:动词,到。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尔担心。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华:同“花”。衰:衰老,衰败。○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不由得生出种种感触。

 •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海:大海。何:疑问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起修饰作用。常用来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时:名词,时候。复: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某种情况的再现。可译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朝西。归:动词,回。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日月不居。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气了。少:少年时期。壮:成年时期。合起来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老大:指人生命力衰败的时期。徒:副词,表示动作的施行没有取得成效一。可译为“空”。伤悲:悲伤。○归结为关于生命价值的感悟,情景动人。

篇三:楚辞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句

古代文学专题 1 复习参考题(填空)

  《诗经》 与楚辞部分

  1、 (《诗经》 )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其中共收录了 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

 篇诗歌。

 2、 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 的(国风)

 和代表《楚辞》 的(《离骚》 )

 并称为“风”“骚”。

 3、 唐代诗人(杜甫)

 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 强烈的政治倾向、 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 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4、 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题乐府”, 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新乐府运动”)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 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5、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 一书中赞誉屈原的(《离骚》 )

 一诗“逸响伟辞, 卓绝一世”、 “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诗经》 )

 一书。

 6、 汉代辞赋家(贾谊)

 继承屈“骚”精神, 创作了 骚体赋《吊屈原赋》 、 《鵩鸟赋》 , 后人称誉“骚人情境, 于斯犹见”。

 7、 建安诗人(曹植)

 的诗歌作品《白马篇》 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 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8、 “思无邪”是(孔子)

 对《诗三百》 的思想内容的评价, 他还把《诗经》 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 观、 群、 怨”。

 9、 汉代传习《诗经》 的齐、 鲁、 韩、 毛四家诗中, 鲁诗创建最早, 影响也最大, 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

 。

 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

 , 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 以《诗》 来解说《易》 和律历。

 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

 。

 毛诗是鲁人(毛亨)

 和赵人(毛苌)

 所创, 特点是以诗论史。

 四家诗中, 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鲁诗)

 、 (齐诗)

 、 (韩诗)

 。

  10、 东汉末年, 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 )

 一书, 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 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 作注。

 三家诗自此渐渐衰亡。

 11、 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 70 卷的(《毛诗正义》 )

 集唐前汉学之大成, 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官定标准《诗经》 教本, 在《诗经》 研究史上, 是《毛传》 、 《郑笺》 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12、 南宋朱熹的(《诗集传》 )

 是宋代《诗经》 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13、 所谓的“六诗”之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 , 指的是(风)

 、 (雅)

 、 (颂)

 、 (赋)

 、 (比)

 、 (兴)

 。

 14、 “四始”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 , 他以(《关雎》 )

 为国风之始, (《鹿鸣》 )

 为小雅之始, (《文王》 )为大雅之始, (《清庙》 )

 为颂之始。

 15、 “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 由北宋苏辙首倡, 他在自己的著作 《诗集传》 中提出《诗经》 应分为(《风》 )

 、(《雅》 )

 、(《颂》 )

 、 (《南》 )

 四类, 即二南当从《诗经·国风》 中独立出来, 单列一类。

 这里的“二南”指的是(《周南》 )

 、 (《召南》 )

 。

 16、 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 中提出“六义”中的(风)

 、 (雅)

 、 (颂)

 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 (赋)

 、 (比)

 、(兴)

 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17、 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 是按照风、 雅、 颂的体例编排的, 其中包括十五国风, 二雅(即(《大雅》 )

 和(《小雅》 )

 )、三颂(即《周颂》 、 《鲁颂》 )

 和(《商颂》 )

 。

 18、 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 中指出风、 雅、 颂三者中(风)

 是里巷歌谣之作, 而(雅)

 、 (颂)

 则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

 19、 “史诗”这个概念是亚里士多德在其文艺理论名著(《诗学》 )

 中最先提出的, 他将当时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 抒情诗和戏剧。

 20、 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诗经·大雅》 中保存了 周民族的五大史诗, 它们是(《生民》 )

 、 (《公刘》 )

 、 (《绵》 )

 、(《皇矣》 )

 、 (《大明》 )

 。

  21、 《诗经·大雅》 中的(《公刘》 )

 一首记叙了 周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至豳的大迁徙历史, 诗的每章都以(“笃公刘”)

 作为首句, 表达了 周人对公刘的爱戴赞美之情。

 22、 被认为是《诗经》 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生民》 一诗叙述了周始祖(后稷)

 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 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 并通过生而无灾、 弃而不死等细节, 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

 23、 周民族曾经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居岐山下的周原, 这段历史记载在周民族史诗(《绵》 )

 中。

 24、 《七月》 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 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豳风)

 , 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

  25、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这是《诗经》 (《豳风·七月》 )

 一篇中的句子, 诗中用蟋

 蟀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下降、 季节的变化, 生动地传达出农业生活的乡 土气息。

 26、 《诗经·小雅》 中的(《鹿鸣》 )

 是一首著名的燕飨诗, 诗开篇就以“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起兴, 借助自然物象为全诗奠定了 一种和谐融洽、 欢快热烈的基调。

 27、 《诗经·小雅》 中(《宾之初筵》 )

 一诗以燕飨活动的发展为序, 写出了 与宴者在不同阶段的神态变化。

 其中的“既曰醉止, 载号载呶。

 乱我笾豆, 屡舞僛僛”几句, 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群骄奢淫逸、 丑态百出的醉鬼形象。

 28、 《诗经·小雅》 中的(《六月》 )

 一首, 叙写了 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北伐猃狁, 最终获胜的事迹, 诗中充满了主体民族的自豪感。

 29、 《诗经·大雅》 中的(《江汉》 )

 一首歌颂了召公虎奉宣王命平定淮夷、 开拓南疆的功绩。

 30、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这是《诗经·小雅》 (《采薇》 )

 一首中的句子, 表达了久戍不归的士卒对故乡 的怀恋、 对自身遭际的哀伤。

 31、 《秦风·无衣》 是《诗经》 中最能体现同仇敌忾、 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的诗篇, 诗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

 ”

  32、 “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 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 (《君子于役》 )

 一诗中的句子, 这几句描绘出一幅典型的黄昏时分农家生活的图景。

 33、 “王事靡盬, 不能蓺稷黍, 父母何怙? 悠悠苍天, 曷其有所”, 这是《诗经·唐风》 (《鸨羽》 )

 中的句子, 这首诗表现了服役者对繁重徭役的怨恨。

 34、 《诗经·大雅》 中的(《烝民》 )

 是一首杰出的政治颂美诗, 诗中用“令仪令色, 小心翼翼。

 古训是式, 威仪是力” 赞美了王室重臣仲山甫的人格之美。

 35、 我们常用的成语“不可救药”出自《诗经·大雅》 中的(《板》 )

 一诗。

 这首诗相传是老臣凡伯为了劝诫周厉王而作的。成语“耳提面命”则出自《诗经·大雅》 (《抑》 )

 一诗中“匪面命之, 言提其耳”一语。

 36、 (《十月之交》 )

 是《小雅》 中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讽刺批判诗, 诗曰“日月告凶, 不用其行”, 认为日食、 月食的出现是昏君佞臣的倒行逆施引起的。

 37、 《郑风》 中的(《溱洧》 )

 一诗描写了 上巳节时, 男女相约游春的欢快场景, 其中“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 赠之以勺药”写男女互相赠答, 情意深长。

 38、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是《诗经·王风》 (《采葛》 )

 中的句子, 表达了 男女之间缠绵深挚的相思之情。

 39、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是《诗经·秦风》 (《蒹葭》 )

 中的句子, 诗中表达了因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而产生的怅惘忧伤。

 40、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是《诗经》 爱情诗中的名句, 它出自《周南》 (《关雎》 )

 一篇。

 41、 《诗经·卫风》 (《硕人》 )

 一篇描写一个贵族女子说: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用一连串的比喻把美丽女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42、 《周南·桃夭》 首章写道:

 “(桃之夭夭)

 ,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赞美了新嫁娘容貌美丽, 并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

  43、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是《诗经·卫风》 (《氓》 )

 一诗中的句子, 诗中用桑叶的凋落来暗示了女子的年老色衰。

 44、 许穆夫人是《诗经》 作品中少数几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 《诗经·鄘风》 中保存了她的诗(《载驰》 )

 , 诗中表达了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 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45、 周代人将诗歌的本质总结为“诗言志”, 这句话最早见于《尚书》 (《舜典》 )

 一篇中舜与夔的对话里。

 46、 现存最早的《楚辞》 本子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

 本, 他在《叙》 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47、 (《越人歌》 )

 中“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二句, 是屈原(《九歌·湘夫人》 )

 一诗中“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所本。

 48、 诗人屈原在长诗(《离骚》 )

 中用“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表明了自己誓死坚持理想、 保持高尚人格的决心。

 49、 屈原的长诗(《天问》 )

 是一首别开生面的咏史诗, 诗通过对宇宙万物以及夏、 商、 周兴亡的历史和楚国现状的探问, 表现了诗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

 50、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 )

 一诗中的名句。

 51、 屈原的短篇抒情诗集《九章》 共(九)

 篇作品, 包括《惜诵》 、 (《涉江》 )

 、 (《哀郢》 )

 、 《抽思》 、 《怀沙》 、《思美人》 、 《惜往日》 、 (《橘颂》 )

 、 《悲回风》 。

 52、 (《惜往日》 )

 一诗是屈原的绝笔, 全诗最后说:

 “宁溘死而流亡兮, 恐祸殃之有再”, 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53、 (《橘颂》 )

 是诗人屈原早期创作的一首咏物述志诗, 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赞美橘树“受命不迁”、 “秉德无私”的品性,并将它作为自己的师表。

 54、 “鸟飞返故乡 兮, 狐死必首丘”是屈原的(《哀郢》 )

 一诗中的句子, 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 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55、 屈原短篇抒情诗集《九章》 中的(《涉江》 )

 一篇记叙了屈原晚年被流放江南的凄苦经历, 其开头就说:

 “余幼好此奇服兮, 年既老而不衰”, 表达了诗人矢志不渝地执着于理想的精神。

 56、 屈原的抒情组诗《九歌》 共分为(十一)

 篇, 分别是《东皇太一》 、 《云中君》 、 (《湘君》 )

 、 (《湘夫人》 )

 、《大司命》 、 (《少司命》 )

 、 《东君》 、 《河伯》 、 (《山鬼》 )

 、 (《国殇》 )

 和《礼魂》 。

 57、 屈原《九歌》 (《国殇》 )

 中“首虽离兮心不惩”、 “魂魄毅兮为鬼雄”, 礼赞了 勇武刚强、 为国捐躯的将士, 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

 58、 “青云衣兮白霓裳, 举长矢兮射天狼”是屈原(《东君》 )

 一诗中的句子, 包含着英雄主义的精神。

 59、 《九歌·少司命》 中“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

 ”两句, 描写离别的悲哀, 被后人推许为“千古情语之祖”。

  60、 古人赞誉《九歌·湘夫人》 中“嫋嫋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两句是写景的妙句, “沅有芷兮澧有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两句是写情的妙句, 两者互相生发, 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61、 “若有人兮山之阿, 被薜荔兮带女萝”是(《山鬼》 )

 —诗中对山中女神的描写, 这种描写充满了山林的气息。

  唐 诗宋词部分

 1、 盛唐时期影响最大的两个诗派是以王孟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和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

 其中的“王孟”是诗人(王维)

 和(孟浩然)

 , “高岑”是诗人(高适)

 和(岑参)

 。

 2、 “三吏”、 “三别”是唐朝诗人(杜甫)

 的代表作, 这些诗反映了 “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 被称为“诗史”。

 3、 中唐诗坛影响最大的两个诗派是祟尚险怪的(韩孟诗派)

 和崇尚浅俗的(元白诗派)

 。

 前者的代表人物韩愈“以文为诗”的倾向对宋诗影响深远, 后者以创作讽喻时事的新乐府著称。

 4、 白居易的词作《忆江南》 其一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5、 晚唐词人(温庭筠)

 被后人称为“花间鼻祖”, 他被列为《花间集》 中十八位词人之首, 入选的作品也有六十六首之多。

  6、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南唐词人(李煜)

 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一词中的名句。

 7、 建安时期著名诗人(曹操)

 的《步出夏门行》 (东临碣石)

 (又称《观沧海》 )

 , 可以说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山水诗。

 8、 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 他山水诗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被历代诗人所赞赏。

 9、 南朝齐诗人(谢朓)

 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他的山水名句“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也历来被人称道。

  10、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歌, 他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 描写农村生活的悠然和田间劳动的快乐, 都是田园诗中不朽的名句。

 11、 与沈佺期一起开创沈宋体的唐代诗人(宋之问)

 的山水诗也很有特色, 他《灵隐寺》 一诗中的“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写景名句。

  12、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风以清淡著称, 但他《临洞庭》 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却气势壮阔。

 13、 盛唐诗人王维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 他的名作(《终南山》 )

 :

 “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就体现出绘画的构图和色彩之美。

 14、 王维的《山居秋暝》 中“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几句创造出一种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15、 “诗中...

篇四:楚辞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句

《 诗经 》 二首

 部编本人教版 · 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 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重点)

 2. 学习《诗经》中 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难点)

 3. 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 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重点)

 作品简介

 《 诗经》 是我国 最早的 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 到 春秋 时期 的诗歌 305 篇 。按照音乐的特点,分为“ 风 ”“ 雅 ”“ 颂 ”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计有“周南”“召南”等十五国风,共 160 篇,其中大部分为周代民歌,是 《 诗经 》 中的精华。

 “雅”是西周王畿 (jī )

 地区的雅乐 ,共 105篇,又分为“ 大雅 ”“ 小雅 ”。“大雅” 31 篇,用于 诸侯朝会 ;“小雅” 74 篇,用于 贵宾宴享 。

 “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其中“周颂” 31 篇,“鲁颂”4 4 篇,“商颂”5 5 篇,共 40 篇。

 文体知识

 古体诗 :

 指的是唐代以前形成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歌形式,有四言体、五言体、六言体和七言古代诗歌体等,大致押韵,不讲究平仄,句数不限。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 → 楚辞 → 汉赋 → 汉乐府 → 魏晋南北朝民歌 → 建安诗歌 → 陶诗等文人五言诗 → 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 :

 隋唐出现的新诗体,有绝句和律诗两种。律诗通常为8 8 句(超过8 8 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绝句为4 4 句。根据每句字数,可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讲究韵律平仄,律诗还讲究对仗。除排律外,句数都有限定。

 结构整齐、讲究押韵、规定平仄 是近体诗的最大特点。

 诗歌 是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有着和其他体裁截然不同的特点。归结为五个方面:

 抒情性 是诗歌的最基本特点;诗歌 通过形象典型地反映生活 ;诗歌 通过意境表达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具有 精练和含蓄 的特征;古代诗歌具有 音乐美 。

 ◆字词学习

 雎鸠 (

 )

 窈窕 (

 )

 逑 (

 )

 参差 (

 )

 荇 菜(

 )

 琴 瑟 (

 )

 寤寐 (

 )

 芼 (

 )

 蒹葭 (

 )

 溯洄 (

 )

 萋 萋(

 )

 晞 (

 )

 湄 (

 )

 跻 (

 )

 坻 (

 )

 涘 (

 )

 沚 (

 )

 sì

 sè

 zhǐ

 jiān

 jiā

 qiú

 xī

 xìnɡ ɡ

 qī

 chí

 jī

 yǎo tiǎo

 mào

 sù

 huí

 jū

 jiū

 cēn

 cī

 wù

 mèi

 méi

 ◆古今异义

 左右 流 之( 古义 :

 捞取

 今义 :

 流动)

 道 阻 且右 ( 古义:

 艰险

 今义 :

 阻挡)

 右

 左右流之

 道阻且右

 左右采之

 蒹葭采采

 (名词,右边)

 (动词,采摘)

 (形容词,茂盛鲜明的样子)

 ◆一词多义

 采

 (动词,向右迂曲)

 ◆词类活用

 左右 流之 ( 名词做状语,在左右两边 )

 琴瑟 友 之 ( 琴瑟,名词做动词,弹琴鼓瑟。

 )

 ( 友,名词做动词,向某人表示亲近 )

 钟鼓 乐 之 ( 使动用法,使 „„ 快乐 )

 整体感知

 听课文朗读,疏通生字词,体会诗歌的音律美。

 关 关

 雎

 朗读课文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 关

 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 洲 。

 窈窕淑女 ,君子 好逑 。

 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洲:

 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窈窕,指文静美好的样子。淑,美、

 美好。

 君子好逑:君子,当时对贵族男子的统称。好逑,

 好配偶。逑,配偶。

 疏通文意:

 这两句运用了 比兴的写作手法 , 以成双成对的雎鸠来象征人间的爱情 。

 以“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为纲目 , 统摄全诗。

 译文: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立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是小伙子好的配偶。

 关关雎鸠 ,在河之 洲 。

 窈窕淑女 ,君子 好逑 。

 参差 荇菜,左右 流 之。

 窈窕淑女, 寤寐 求之。

 参差:长短不齐。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流:捞取。

 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醒时。寐,睡时。

 译文: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日日夜夜想追求。

 求之不得,寤寐 思服 。

 悠 哉悠哉, 辗转反侧 。

 思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

 译文: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牵挂在心头。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动作描写:

 “辗转反侧” , 运用动作描写 , 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译文: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我弹奏着琴瑟和你亲近。

 这两句 设想姑娘已经答应自己的请求 , 便兴奋地弹琴、鼓瑟以亲近她。

 参差荇菜,左右 芼 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

 芼:挑选。

 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快乐。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 快乐。

 译文: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我敲击着钟鼓使你快乐。

 这两句设想与女子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表现男子的强烈愿望。

 这四句反复叠唱:描写姑娘在水边一左一右采摘、捞取荇菜,就眼前之景起兴。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

 参差荇菜,左右 芼 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

 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

 渴望与追求 欢聚和成亲 忧思与烦恼 幻想 受挫

 关

 雎

 第一章:爱慕

 第二章:思念

 第三章:愿望

 追求爱情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结构梳理

 联想到爱情真诚(起兴)

 苦闷与焦灼(实写)

 和谐与欢乐(虚写)

 《 关雎 》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 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

 主旨概括

 1. 双声叠韵。

 用双声叠韵的联绵词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各类词语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写法借鉴

 2. 偶句入韵。

 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3. 起兴手法。

 起兴,作为《诗经》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就是触景生情,因事寄兴。一般用于一首诗的开头,先用一两句话写一下周围景物,以引起下面的诗句。比如这首诗写雎鸠鸣叫,让人联想到男女欢爱,引出下文追求淑女的诗句。

 蒹

 葭

 朗读课文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苍苍 , 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 。

 蒹葭:芦苇。

 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结成了霜。

 所谓:所说的。

 疏通文意 :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这几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什么感情?

 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露凝霜结的凄清的晚秋图。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气氛,抒发了主人公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蒹葭苍苍 , 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 ,道 阻 且长。

 溯游 从之, 宛 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溯洄,逆流而上。

 洄,逆流。从,跟随、追寻。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仿佛、好像。

 “溯洄”“溯游”的连用,侧面刻画了主人公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急与忧愁。

 译文: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就站在水的中央。

 溯洄从之 ,道 阻 且长。

 溯游 从之, 宛 在水中央。

 蒹葭 萋萋 ,白露未 晞 。

 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 。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这四句表现了伊人难寻 。

 译文:

 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露水没有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的岸边。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坻 。

 道阻且跻:路又险又高。阻,险。跻,高。

 坻:水中的高地。

 译文: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高地上。

 这几句描写河水苍茫浩渺、飘忽不定,虽然伊人可望不可即,但主人公并没有因此放弃,仍执著追求,这两句强烈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坻 。

 蒹葭 采采 ,白露 未已 。

 所谓伊人,在水之 涘 。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译文:

 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完。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

 涘:水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 右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沚 。

 右:向右迂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陆地上。

 “ 蒹葭苍苍 ”“ 蒹葭萋萋 ”“ 蒹葭采采 ”

 重章叠句: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更显韵味绵长。一再“溯洄”“溯游”,几度寻踪求索,不避险阻,可谓情真意切。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

 葭

 反复咏叹

 在水一方

 伊人难求

 结构梳理

 伊人

 溯洄从之 ——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央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坻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沚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 主人公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苦恼和惆怅 。

 主旨概括

 1. 反复咏叹,凸显感情。

 《蒹葭》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写“可望而不可即”的渴慕深情,但在重章复沓中景物有变化,感情也有发展,这样就显得富于变化而无呆滞之弊。诗篇语言质朴,接近于当时的口语,但于质朴中又有蕴味,使人深感其朴素之美。

 写法借鉴

 2. 虚实结合,想象丰富。

 诗中实写蒹葭、小洲、河流等,而所谓“伊人”则是虚写。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路远难寻心上人,结尾却用“宛在”一转,似乎“她”就在前面,用想象描绘出了他对恋人的强烈思慕渴求之情。

 《 关雎》和《蒹葭》二者的风格和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

 深入探究

 《 关雎 》 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 蒹葭 》 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凸显追寻的艰险和主人公的执著。

 《 蒹葭 》 比 《 关雎 》 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 《 蒹葭 》 比 《 关雎 》 “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

 《 诗经 》 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体分析。

 《 诗经 》 章法形式的重要特征就是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也就是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的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重章复唱的形式,又称为叠咏体,是民歌中常用的样式。

 这一方面因为民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单纯而深挚的,只有重要的反复咏唱才能充分抒情达意;另一方面是因为民歌是口头传唱的,这种形式便于记忆和传诵。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二

 《 诗经 》 ...

篇五:楚辞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句

 《诗经》与楚辞部分

  1、宋代诗人王禹偁有诗曰“可怜诗道日已替风骚委地何人收”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它们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风骚”指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所谓的“风”诗传统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世代相传“骚”诗传统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2《国风》民歌的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的表现艺术对后世的影响表现在汉乐府民歌、建安风骨、北朝民歌、杜甫的“诗史”、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宋代王禹偁、金代元好问的诗歌、关汉卿的杂剧、曹雪芹的《红楼梦》。

  3“骚”诗的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于后世的曹植、阮籍、鲍照、李白、李贺以至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2、《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内容和表现艺术上各有什么特征

  1《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是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 批判现实。

 例如 《豳风•七月》  它详尽描述了农奴们一年四季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褐”、“采荼薪樗”的苦难遭遇。

 《魏风•伐檀》表达了作者反对剥削、反抗压迫的态度和心声。

  2《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表现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善于用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例如《小雅•采薇》就是一首抒情写实的佳作。其最后一章抒情、状景、叙事融为一体把一个征战将归的士兵哀伤时光流驰、路途艰难的思绪表现得深长真切使人味之无极闻之动心强烈地感受到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

  3、试以《离骚》为代表说明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特征。

  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特征如下

  第一表现进步理想孜孜不倦地追求进步理想。《离骚》立足于诗人理想破灭、身遭流放的现实生活以丰富的幻想、炽烈的情感描写了诗人对进步理想的追求、坚持和献身以及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抗。

  第二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构成奇特的情节、境界。《离骚》这首诗从“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以后尽情刻画了诗人上天下地神游天国的活动字里行间出现了一系列众多的神话人物和神域还出现了众多的灵异事物所有这些又都一齐围绕着诗人的行止旋转 以诗人为中心组织出了一幅“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壮阔画面。

  第三善于利用、发展民歌的比兴手法来象征自己与楚国黑暗势力的斗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这一特征在《离骚》的前一部分尤其突出。

  4、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说法《诗经》采编的目的是什么

  1《诗经》编集的几种说法献诗说、采诗说、孔子删诗说。

  2《诗经》编集的多重目的其政治功利目的包括劝谏君王、补察时政、作为贵族子弟的伦理教科书其娱乐目的包括参照民间音乐、制礼作乐、满足耳目之娱、作为音乐教程。

  5、《毛诗序》是如何解释风雅颂的谈谈你对这种解释的看法。

  《毛诗序》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解释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如本是表达青年男女爱情的《周南•关雎》竟被曲解为“《关雎》后妃之德也。”

  《毛诗序》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来区分大小雅

 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其一《雅》中有许多诗并非是“言王政之所以兴废也”而抒发的却是不直接关涉政治的一己之情。如《白驹》写女子怀念所爱之人 《隰桑》写女子对爱人倾诉款曲。其二《小雅》中有天子之大政《大雅》中有诸侯之小政。这一点《毛诗序》早有察觉其本身就前后矛盾。

  《毛诗序》认为颂是歌颂赞美的意思颂诗是歌颂赞美统治者盛德功绩并把这些盛德报告给神明以祈求上天先祖的赐福。这个解释基本上反映出了颂诗内容的特征。但并没有概括出颂诗音乐上的特征 颂诗也并非全是美盛德之诗 如 《毛诗序》 说 “ 《振鹭》二王之后来助祭也。”

  6、《诗经》中是否有史诗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诗经》中有史诗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史诗”的必要条件应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歌谣、传说、神话以及创作时代人类初期、形象、情节、叙述的方式。

 《生民》、 《公刘》、《绵》、《皇矣》、《大明》这五首诗基本具备了这七个要素因而是史诗。

  7、试举例说明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

  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

  1记叙了周人从产生、发展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

  2反映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的情况。

  比如从《生民》这首诗中姜嫄神奇受孕以及生子之后三弃三收的神话故事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周人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水平还很低。从后稷发明农业的传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周人农业生产的情况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诗中了解到周人的祭祀礼仪。这些都是研究周民族历史的珍贵史料。

 8、如何理解《诗经》中农业祭祀诗的价值试举例说明。

  农业祭祀诗是指《诗经》中描写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等祭祀活动的诗歌如《小雅•楚茨》、《信南山》等。其价值表现在

  1记录了周人为祈求丰收进行的宗教活动及其相关的风俗礼制如《楚茨》对祭祀场面的描写

  2具体描写了周人农业生产的方式、规模等情况如《载芟》中描述的耦耕方式及田间劳作情况

  3表明了统治集团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提倡鼓舞了人民的生产热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9、为什么说燕飨诗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

 周代的礼不仅是伦理道德的规定社会生活的仪式还包括国家政治上的制度法令在内。诸礼之中燕飨之礼运用得最为普遍周代统治者将之作为和睦九族、沟通上下、巩固统治秩序的政治手段。燕飨诗的写作目的也并非纯是表现欢聚宴饮的活动场面而是用诗歌的形式告诫人们要遵循燕飨礼仪重在突出燕飨能够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的政治功利作用。因此说燕飨诗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

 10、结合作品分析《诗经》燕飨诗的审美价值。

  燕飨诗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一组单纯反映古代燕飨活动的诗歌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1它们真实地展现了燕飨活动的场面表现出燕飨活动中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气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如《鹿鸣》反映了宾主之间的和谐融洽而《常棣》则描写了众多兄弟欢聚一堂的喜悦和睦。

  2燕飨诗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席上的贵族形象如《宾之初筵》就惟

 妙惟肖地刻画出一群腐朽虚伪、丑态百出的贵族醉鬼的形象。

  11、《诗经》战争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内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诗经》战争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1 周民族作为核心文明、 主体民族对周边部族作战时的自豪感 如 《小雅•六月》等

  2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如《秦风•无衣》

  3抵御外侮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如《小雅•采薇》

  4对战争的怨恨如《豳风•东山》。

  12、《诗经》政治颂美诗创作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作品进行说明。

  《诗经》政治颂美诗创作的基本模式是颂扬周代贵族内德外仪的统一也就是既歌颂君子的内在美质又赞美君子的外在仪容。

  《大雅•假乐》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这两点。诗中第一段说周成王有美好的品德能安抚百姓使所有的人都能尽职。所以从天那里承受了福禄。第二段说他因受福禄而有众多的子孙。他又有肃穆的神态堂皇的仪表他是一个很好的君主因为他从来不犯什么过错一切都按先王的法度办事。第三段再一次申说他有严肃庄重的仪表谈吐文雅有序。因而他没有任何私怨私恶他率领着众多贤人治国成为四方纲纪。第四段写朝中群臣对他充满了热爱一个个尽职尽责老百姓在他的荫庇下也都安居乐业。全诗并没有具体地写成王到底取得了哪些功业 而是一再地歌颂周成王的德行与仪容。

 不过正是由此诗人向我们暗示了成王所取得功业的伟大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的真挚的热爱。

 13、《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

  1男女的相恋相思包括男女之间的互相悦慕、青年男女的欢会、恋人之间的相思之情、追求意中人却不能如愿的伤感以及礼教等社会因素和爱情自由之间的冲突等。如《郑风•叔于田》写女子对男子的悦慕《郑风•溱洧》、《邶风•静女》写男女的欢会《子衿》、《采葛》写刻骨铭心的相思《蒹葭》写求而不得的惆怅《鄘风•柏舟》写对恋爱婚姻自由的大胆争取。

  2对结婚场景的描绘、对新婚的祝贺如《硕人》对贵族女子出嫁时盛大的场面的描写、《桃夭》对新嫁娘的赞美。

  3对不幸婚姻的悲叹如《氓》中的弃妇对自己悲惨命运的诉说。

 14、为什么说《诗经》是具有浓重的乡土之情的艺术试结合作品进行说明。

 之所以说《诗经》是具有浓重的乡土之情的艺术是因为十五《国风》散发着浓郁的各地乡土的芬芳在《雅》、《颂》的抒情诗中也莫不沉潜着植根于农业文化的深深情蕴。史诗中有对创造和平安定的农业生产环境的英雄祖先的赞美农事诗中有对农业生产生活和农业祭祀的描写徭役诗中有对破坏农业生产的战争徭役的怨恨。如《周颂•载芟》中的人们津津乐道于农业的丰收在宗教仪式上表演关于农业生产的舞蹈从春天的垦荒一直写到秋天的收获。

 他们在祭坛上献上最好的粮食贡品以娱乐祖先和神灵乞求神灵明年带给他们更好的收成他们在故乡的土地上编织着生活理想的花环描绘着事业兴旺发达的图画。《唐风•鸨羽》写远行在外的征人久役不归首先想到的是家里田园的荒芜想到父母的无人奉养并为此而一遍遍地呼喊苍天。

  总之植根于农业文化的安土重迁的乡土情蕴在《诗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15、结合作品分析《诗经》作品是怎样表现宗族伦理之情的。

  1在祭祖诗中诗人把他们的开创基业的祖先奉为神明乞求祖先神保护自己

 部族的事业昌盛人丁兴旺。他们以自己拥有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这样的祖先英雄而自豪以自己是这一部族群体中的一员而骄傲。共同的祖先沟通了他们互相之间的情感也使他们在宗族血缘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形成极强的宗国意识共同抵御外侮、创造家园。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等。

  2在农业祭祀诗中他们以全部族的共同劳作作为向神明敬献的厚礼如《载芟》也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如《良耜》。

  3在农业生活诗中他们也表现出氏族兄弟之间的团结。甚至在《七月》这样的诗里 尽管显见着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存在着鲜明的阶级差别和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平等但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仍然把他们联结在一起在丰收后的喜庆典礼上全氏族的人都喜气洋洋地会聚公堂共叙亲族之间的依恋之情。

  4在战争徭役诗里诗人们一方面表现出为保卫祖国家园而战的宗国精神为此不惜抛弃了个人的安定生活。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于父母兄弟的牵念与关心。如《唐风•鸨羽》。

  5在卿大夫士的政治美刺诗里诗人一方面颂赞那些给宗族国家带来幸福的君子如《南山有台》另一方面也对那些不顾宗族国家利益的昏君与佞臣给予严厉的批判甚至要以宗族老人的身份教训他们如《抑》。

  6在礼仪诗中诗人更热情表达父兄朋友君臣之间的血肉亲情。如《常棣》。

  7在男女情爱诗中诗人同样把夫妻之间的相亲相爱之情写得真挚生动如《郑风•女曰鸡鸣》。

  至于在那些写怀人念旧、民俗风情等的诗中也处处都有这种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如《小雅•黄鸟》。

 16、如何理解《诗经》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诗经》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周人以人为本的哲学、政治思想在文学中的最鲜明体现。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这使中国人很早就摆脱了原始社会的巫术宗教观念也使诗这种文学体裁很早就从巫术宗教中脱离出来。在《诗经》中人就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也是诗歌的全部内容情感投射的全部指向。《诗经》的作者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把“文学是人学”这一在西方近代社会才真正提出的永恒命题早在 2500 多年前的时代就给予了充分的表现 并且奠定了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的中国诗歌发展的民族心理传统。

 17、简叙《诗经》抒情诗创作取得的成就。

  《诗经》标志着中国抒情诗艺术逐渐发展成熟其艺术成就表现在

  1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其人物塑造的手法有、通过事件的简要叙述或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景描述来塑造人物、通过简单的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通过朴实无华的抒情议论塑造人物。

  2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境界的创始《...

篇六:楚辞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句

楚辞》 爱情诗探析

 《楚辞》 是战国后期形成于楚国的一种新型诗体, 是继《诗经》 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又一诗歌高峰。

 在《楚辞》 中屈原充分利用民间神袛和上古神话,创造出许多奇特浪漫、 细腻委婉、 缠绵忧伤的爱情故事。

 这些故事都以误会失和与离合无缘为其主要内容, 并通过这些无法圆满的爱情来突出诗的一种悲剧之美和执着之美。

 诗人的这种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楚辞》 中丰富多彩的恋爱模式

  《楚辞》 中的爱情诗细腻委婉浪漫纯美, 充满了神奇之美。

 这些爱情故事可分为以下几种恋爱模式。

 (一)

 神秘而浪漫的神神之恋 湘君和湘夫人在楚地民间是一对非常恩爱的配偶神。

 据王逸注说湘君为湘水神, 湘夫人为舜之二妃。

 在《山海经· 中次十二经》 中有舜之二妃的记载, 其文曰:

 “日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 是常游于江渊。

 沣沅之风, 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 出入必以飘风暴雨。

 是多怪神, 状如人而载蛇, 左右手操蛇。

 ” 帝即尧帝, 帝之二女指娥皇、 女英。

 舜南巡时死于苍梧, 娥皇、 女英赶往寻找,死于湘江。

 于是被当地人们称为湘水女神。

 诗人在舜帝和二妃感人的爱情故事的基础上, 摆脱了 原型, 创造出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在诗中爱美好修, 忠贞不二是湘水神之恋的主要特征。

 首先诗人将自己内外兼修的美好品质写进了爱情。

 好修、 爱美是诗人毕生的追求。

 在《离骚》 中他就有诗曰: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有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

 诗人不仅自 己爱美、 好修, 而且还将这种人生追求融入到了爱情中。

 例如《湘君》 中有湘夫人自言“美要眇兮宜修, 沛吾乘兮桂舟” , 《湘夫人》 中有湘

 君自语“沅有芷兮澧有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 诗中不仅直接写湘夫人、 湘君对爱美好修的追求, 而且还从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中来体现这种追求。

 例如《湘夫人》 中, 湘君想到:

 “筑室兮水中, 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 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 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 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 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 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 建芳馨兮庑门” 。

 湘君想象着和湘夫人共度良宵的宫殿应该是建在水上, 用荷叶做房顶, 用桂木做栋梁, 用薜荔做帷帐, 用白玉镇席, 可谓异常的华美芬芳。

 这种宫殿人间哪会有,只有神仙才会拥有如此的佳境。

 诗人之所以如此的夸张和想象, 就是为了说明湘君和湘夫人在爱情中对美对修养的无限追求。

 除了爱美好修之外, 湘君和湘夫人都追求一种忠贞不二的爱情。

 《湘君》一诗的开始写到:

 “君不行兮夷犹, 蹇谁留兮中洲? ” 这是湘夫人对湘君失约缘由的一种推测。

 她怀疑湘君有新欢, 怀疑湘君移情别恋。

 只有深爱的女子才会如此的多疑, 如此的纠结。

 湘夫人虽然多心, 但她还是选择去找湘君, 而不是独自 离开。

 这一举动可以看出 湘夫人对湘君的爱是如此的深沉与专一。

 虽然北上没有找到湘君, 可是她还“ 采芳洲兮杜若, 将以遗兮下女” , 湘夫人并没有因为一时的气愤而选择分手, 她选择用采杜若寄湘君的方式来挽回湘君的爱。

 可见湘夫人对湘君的爱, 不仅仅是爱得深沉,而且爱得痛苦, 爱得专一。

 湘君对湘夫人的爱, 也是执着专一的。

 湘君在久等湘夫人不至的情况下产生了 幻觉。

 “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 湘君仿佛看到帝子(湘夫人)

 轻轻的降落到了北渚。

 后一句“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 平静的洞庭湖一下子因风卷起了 一层层的皱波, 风还吹落了一树树的叶。

 这句诗生动的写出了湘君内心深处的苦与痛。

 接着“鸟何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 “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 湘君用“水鸟为何聚集水苹中? 渔网为何挂在树梢?麋鹿为何在庭中觅食? 蛟龙为何在浅滩中遨游?” 这四个疑问句表达了 他对湘夫人的怀疑。

 可是在最后, 虽然湘夫人没有来到约定的地点, 湘君还是采来杜若寄给湘夫人, 以表达自 己对她忠贞不二的感情。

 湘夫人和湘君的爱情因为有了时空的阻隔而显得更加的弥足珍贵。

 诗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写出约会地点不一致的原因, 但是这并没有真正的影响到他们的感情, 他们还是那样的深爱着对方。

 空间

 的阻隔让双方产生了误解, 可是这种误解并不能彻底的摧毁美好的爱情, 反而是让湘君和湘夫人学会了 更好的包容对方, 更好的珍惜爱情。

 湘君和湘夫人之间的爱情因为有了时空的间隔而更加显得忠贞专一。

  《河伯》 中的爱情描写与《湘君》 和《湘夫人》 中的爱情描写有所不同, 它侧重写一种“与子携游, 终须一别” 式的爱情。

 《九歌· 河伯》 中的“河伯” 出自《抱朴子·释鬼篇》 , 他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

 河伯原名冯夷, 也作“冰夷” , 是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的水神。

 据《九歌·河伯》 的描写:

 “鱼鳞屋兮龙堂, 紫贝阙兮朱宫, 灵何为兮水红” 。

 王逸注曰:

 “河伯化为白龙游于水旁, 羿见射之, 眇其左目。

 河伯上诉天帝曰:

 ‘为我杀羿!

 ’ 天帝曰:

 ‘尔何故得见射? ’ 河伯曰:

 ‘我时化为白龙出游。

 ’ 天帝曰:

 ‘使汝深守神灵, 羿何从得射汝? 今为虫兽当为人所射, 固其宜也。

 羿何罪? ’ ” 在文献中, 河伯是一位放荡和图谋不轨的神。

 而在《河伯》 一篇中, 河伯不再是传说中的那个放荡的神, 而变成了 一个多情的公子。

 《九歌· 河伯》 中除了河伯之外, 还有“与女游兮九河” 的女神---洛神, 洛神即宓妃。

 在《抱朴子·释鬼篇》 中记载河伯和宓妃是夫妻。

 《河伯》 中写道河伯和洛神一起坐着水车驾着两龙游过黄河, 一起登过昆仑眺望过四方。

 在上下游玩之后, 河伯送洛神到东浦。

 诗中河伯和洛神之间的爱情是浪漫而美好的, 可是最后河伯还是不得不送洛神离开, 幸福的恋人最终还是要分离。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再美好的爱情也难以抵挡离别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河伯对洛神的怀恋表达了 他洛神的依依不舍, 突出了 河伯对洛神深深的爱。

 (二)

 缠绵而忧伤的神人之恋 《楚辞》 中的神巫之恋受到“民神杂糅” 的影响。

 “楚国由于地处南方, 在公元前 600 年左右都还处于群蛮百濮的包围之中, 既没有中原那样悠久的文明历史, 也没有中原民族那样深厚的政治与伦理道德体验……整个楚国依然是巫风弥漫, 因而楚地的原始宗教也更多地保持着它的原始色彩。

 ”①楚地民间祭祀中巫直接代替人与天神进行沟通的现象为神巫之恋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但是神和巫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 他们之间的地位身份是无法逾越的, 他们的爱情所面临的困境也无法改变的。

 会合无期, 有缘无分的巫神之恋都以悲剧而告终。

 《云中君》 写的是云神和女巫之间的爱情故事。

 云神在古代神话中又叫丰隆或屏翳。

 洪兴祖在《楚辞补注》 中说:

 “云神丰隆也, 一曰屏翳, 已见《騒经》 。“浴兰汤兮沐芳, 华采衣兮若英” 诗的开始写女巫用兰汤沐浴, 然后穿上华丽的衣服等待云神的降临。

 云神来到人间的时候, 女巫看到他风度翩翩, 光彩熠熠,不禁心生爱慕。

 可是这种爱情是短暂的, 也是绝望的。

 女巫无法将自己深藏在心中的爱表达出来, 更无法用实际行动来追求自己的爱情。

 云神不仅高贵, 而且飘忽不定, 神秘莫测, 女巫更是无法把握。

 在云神远去的时候, 女巫说道:

 “思夫君兮太息, 极劳心兮忡忡。

 ” 这是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 女巫的单相思换来的只会是不绝如缕的痛苦, 可是女巫仍然执着的爱着他, 肝肠寸断。

 整首诗写出了神巫之间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

 《大司命》 和《少司命》 也是描写的神巫之间的爱情。

 《楚辞·九歌》 中《大司命》 , 旧注以为星名, 主宰人的生死。

 王夫之《楚辞通释》 :

 大司命通司人之生死, 而少司 命则司人子嗣之有无, 皆楚俗为之名而祀之。

 《大司命》 中写道:

 纷总总兮九州岛, 何寿夭兮在予。

 从此可以看出大司命是主宰人之生死的神。楚地风俗好祀鬼神, 楚人以为人之寿夭必有神灵主宰, 因而奉祀大司命。

 本篇即是大司命的祭歌。

 诗中写道大司命乘云降临人间, 女巫看着潇洒威武的大司命,心生暗慕。

 可是大司命是天神, 他乘龙归天, 女巫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他远去。诗中最后写到:

 “固人命兮有当, 孰离合兮可为? ” 人的命运既然有定, 悲欢离合岂能由人? 词中写出了神巫殊途, 遇合无缘的悲哀。

 《楚辞· 九歌》 中《少司命》 , 旧注以为星名, 也是神名, 主管人的祸福。

 《少司命》 中写道:

 “夫人自有兮美子, 荪何以兮愁苦。

 ” 由此可以看出少司命主宰人之子嗣有无。

 《少司命》 描写的是少司命和一位男巫的一见钟情。

 男巫和少司命在美丽芬芳的堂内相遇, 他们“满堂兮美人, 忽独与余兮目成” , 可是少司命是天神, 她“入不言兮出不辞”, “ 倏而来兮忽而逝, 男巫无法去掌控这段感情。

 于是他感叹道 “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

 ” 男巫只能带着深深地痛苦接受瞬间的相爱却又分离的爱情。

 男巫和少司命虽然相爱, 可是他们还是要接受既定的命运。

 神巫之间的距离永远是无法改变的, 爱情也只能在有缘无分的悲哀中草草收场。

 《山鬼》 中描写的是一段“遗世独立, 风雨无阻” 的女神之恋, 它比神巫之恋显得更加的凄婉动人。

 山鬼是巫山的女神。

 《九歌》 中的《山鬼》 篇中写道:

 “采三秀兮于山间。

 ” 王逸注说:

 “三秀, 谓芝草也。

 ” 在《山海经· 中次七经》中:

 “姑媱之山, 帝女死焉。

 其名曰女尸, 化为瑶草。

 其叶胥成, 其华黄, 其实如菟丘, 服之媚于人。

 ” 毕沅注说:

 “李善注《文选》 云, 宋玉《高唐赋》 曰,我, 帝之季女, 名曰瑶姬, 未行而亡, 封于巫山之台, 精魂为草, 实为灵芝。

 ”《山鬼》 中的“采三秀兮于山间” 的山鬼应就是《山海经》 中所说的女尸即帝女。《山鬼》篇写的是一位漂亮的女神与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诗中写女神站在山之阿,穿着薜荔做成的衣服女萝做成的衣带, 从山 间款款走来。

 她“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 路险难兮独后来” , 所以女神才在约会中迟到。

 然而情人却没有来赴约, 诗人写道 “表独立兮山 之上, 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 东风飘兮神灵雨” 。

 女神一个人独自 一人立于山 之巅, 望着云海茫茫的天空,独自 生愁。

 山 间幽暗不明 , 天色白 昼如夜, 冷冷的东风飘过, 带来绵绵的雨。

 然而女神看着风雨已经弥漫山 间, 却没有选择离去, 而是坚持在风雨中 等待着情人。

 她独立不迁, 苏世独立的坚强品质在诗中 完美的 体现出 来了 。

 “ 留灵修兮憺忘归, 岁 既晏兮孰华予 ” , 女神不肯离去的原 因是想念情人而忘记了 回去。

 正是因为女神爱的太真, 所以才如此的依恋情人, 才如此的担心容颜易老时间易逝。

 “ 采三秀兮于山 间, 石磊磊兮葛蔓蔓” ,此时女神并不是苦苦的站在山 巅悲伤, 而是来到山 间 采灵芝。

 在山 间她看到了 磊磊的山 石和缠绕的大片山 藤。

 漫长的等待的确 让人难熬, 更何况是在风雨交加的山 间。

 但是她采灵芝仅仅是为了 打发时间吗? 郭沫若曾 指出 :“ 那末‘ 采三秀兮于山 间’ , 正所以表现女神缠绵生死终古不化的心情,决不是一般的叙述了 。

 ” 这说明 女神通过采灵芝这件事, 来表达了 自 己的对爱情的忠贞不二终古不化。

 “ 怨公子兮怅忘归, 君思我兮不得闲” 。

 这句诗很独特, 诗人没有写 女神是如何的思念情人, 而是写 女神想象着情人是如何的思念自 己, 从而更好的突出 了 女神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 山 中 人兮芳杜若, 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 填填兮雨冥冥, 猿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 思公子兮徒离忧。

 ” 女神说道自 己 像杜若一样美丽芬芳, 如此高洁的人儿世间难寻, 可是她却无法确定情人是不是真的爱她。

 诗中 写 道山 间雷 声大作, 风雨交加, 落木萧萧, 猿声凄凄, 女神还一个人在山 间独自 的思念着情人。

 这种离忧是深沉的, 是痛苦的, 是悲

 凉的, 是超越一切的悲伤。

 女神一个人独自 在无人的深山 中 等待情人, 直到夜幕来临将仍然没有提及离开, 遗世独立的女神形 象在诗的结尾更深刻的显现出 来。

 (三)

 上下求索, 遇而不得的人人之恋

 在《离骚》 中 有一段是诗人求女的内 容。

 诗人三次所求的女子分别是宓妃、 简狄和虞之二姚。

 宓妃据说是伏羲氏的女儿, 不幸在洛水溺水身 亡,化成洛神。

 他第一个所求之女宓妃风华绝代, 可是却 “ 保厥美以 骄傲兮,日 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 原来宓妃虽然漂亮却 不钟情, 爱玩又骄奢, 好淫有无礼 。

 可见宓妃绝对不是诗人所喜爱的女子。

 诗人所喜爱的应该温柔美丽, 忠贞不二, 德才兼备的女子。

 诗人放弃宓妃后, 在瑶台看到了 美女简狄。

 简狄传说是商始祖契之母, 一作简易、 简逷, 因是有娀氏女,又称娀简。

 相传她偶出行浴, 吞鳦卵而生契。

 王逸在《楚辞章句》 中注解说:

 “简狄, 常喾之妃也……言简狄侍帝喾于台上, 有飞燕坠遗其卵, 喜而吞之, 因生契也。

 ” 司马迁在《史记· 殷本纪》 中也有记载:

 “殷契, 母曰简狄……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 简狄取吞之, 因孕生契。

 "诗人托鸩鸟为媒向 简狄求亲, 结果鸩鸟撒谎说她不好, 最后简狄被高辛娶走。

 诗人因为 媒人的失误而失去这次难得的机会。

 第三次, 诗人打算去追求虞之二姚。

 “ 二姚” 指远古虞君的两个女儿。

 诗人的求婚最终因为“理弱而媒拙” 而失败。

 诗人三次苦苦的求索 理想完美的爱情婚姻也已失败而结束。

 《楚辞》 中 的爱情模式独特而多 样, 在这些细腻委婉缠绵多 情的爱情中 蕴涵着浪漫奇谲的神性之美和 至真至情的执着之美...

篇七:楚辞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句

诗十九首》 中的爱情人文科学系喜史言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文选》 , 是产生于东汉桓、 灵之际的一组文人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 虽非一人所作, 但因其作者多 属中下层文人, 内 容和风格相近, 故萧统把它编在一起。《古诗十九首》 虽非一人所作但因其作

 寻声暗问弹者谁? ——关于作者“古诗佳丽, 或称枚叔。

 ” ——刘勰“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

 ” ——钟嵘《诗品》“其《孤竹》“其《孤竹》 一篇,则傅毅之词, 比采而推, 两汉之作乎?” ——刘勰篇“‘驱车上东门’ , 又云‘游戏宛与洛’ , 此则辞兼东都, 非尽是乘, 明矣。

 ” ——李善《昭明文选注》

 《古诗十九首》 的作者是无名诗人“十九首” 不出于一手, 作于一时, 要皆臣不得于君而托意于夫妇朋友, 深合风人之旨” 。—— 清•吴淇《古诗十九首定论》《古诗十九首》 的作者即是这种社会与政治的“多余人” 。

 他们既已被现行政治体制排除在外便开始关注自身体制排除在外, 便开始关注自身。

 所以,我们在《古诗十九首》 中看不到真正的政治热情, 看不到河清海晏的政治理想, 也看不到负责任的政治讽谏。所以——鲍鹏山

 《古诗十九首》 的思想主题一、 失意伤时、 人生无常的感慨。失意伤时、 人生无常的感慨。二、 世态之炎凉与人情之冷暖。世态之炎凉与人情之冷暖。 三、 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苦。三、 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苦。“除了 游子之歌, 便是思妇之词, 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二者相互补充, 围绕着同一个主题,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人类感情的“基型” 或“共相” 《古诗十九首》 所写的感情基本上有三类:

 离别的感情、失意的感情、 忧虑人生无常的感情。

 我以为,这三类感情都是人生最基本的感情, 或者也可以叫作人类感情的“基型” 或“共相” 。

 因为, 古往今来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生离或死别的经历; 每一个人都会因物质或精生中都会有生离或死别的经历; 每神上的不满足而感到失意; 每一个人都对人生的无常怀有恐惧和忧虑之心。

 而《古诗十九首》 就正是围绕着这三种基本的感情转圈子, 有的时候单写一种, 有的时候把两种结合起来写, 而且它写这些感情都不是直接说出来的, 而是含意幽微, 委婉多姿。——叶嘉莹个人都会因物质或精

 “多余人” 的“死” 与“爱” “他们不言志, 不载道, 只缘情。

 ”“在《古诗十九首》 里, 我们第一次心惊肉跳于生命本质的痛苦……他们对死亡的理性认识, 确定而无疑, 冷静而无奈”奈。“死与爱, 是文学中最有魅力的两大主题。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 在惊心动魄地描写死亡的同时, 又写出了 勾心摄魄的情爱, 写出了 爱的忠贞与恐惧, 爱的弱小与强大, 爱的专一与易变, 爱的难得与巧遇。

 ”——鲍鹏山《中国文学史品读》

 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 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 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 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 悠悠隔山陂( bēi)

 。思君令人老, 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 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 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 贱妾亦何为?

 兔丝附女萝

 名家解读 该诗或云是婚后夫有远行, 妻子怨别之作。然细玩诗意, 恐不然。

 或许是写一对男女已有成约而尚未成婚, 男方迟迟不来迎娶, 女方遂有种种疑虑哀伤, 作出这首感情细腻曲折之诗。

 ——袁行霈 这是爱之怨。

 ——鲍鹏山

 拓展阅读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yí)。道路阻且长, 会面安可知?胡马倚北风, 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4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

 “(胡马越鸟句)

 似是断处, 实是连处。

 ” ——朱自清1. 《韩诗外传》 :

 代马依北风, 飞鸟栖故巢, 皆不忘本之谓也。2. 《楚辞· 哀郢》 :

 “鸟飞反故乡 兮, 狐死必首丘。

 ”死必首丘。3. 朱筠:

 “就胡马思北, 越鸟思南衬一笔, 所谓物犹如此, 人何以堪也。

 ”名家解读4. “情真、 景真、 事真、 意真。

 ”——陈绎《诗谱》

 名家解读“十九首” 所以为千古至文者, 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于所爱, 莫不欲终身相守, 然谁不有别离? 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 亦其常也。

 夫终身相守者,有复不知有愁, 亦复不知其乐, 乍一别离, 则此愁难已。

 逐臣、 弃妻、 与朋友阔绝, 皆同此旨。——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乍

 名家解读• 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 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之情, 人人各具, 则人人本自有诗也; 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 即能言而言不能尽, 故特推“十九首” 以为至极。——清•陈祚(zuò )

 明《采菽堂古诗选》• “十九首” 善言情, 惟是不使情为径直之物, 而必取其宛曲者以写之故言不尽而情则无不尽曲者以写之, 故言不尽而情则无不尽。而同有——同上•真正的好诗是浑然一体的诗。

 对这样的诗, 你要掌握它真正的精神、 感情和生命之所在, 而不要摘取一字一句去分析它的好处。——叶嘉莹

 叙别远别久别→→↓疑虑宽慰↓

 拓展阅读古歌(汉乐府民歌)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 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 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 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 肠中车轮转。肠中车轮转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 遗我一端绮①。相去万余里, 故人心尚尔②!文彩双鸳鸯③, 裁为合欢被④。著以长相思⑤, 缘以结不解⑥。以胶投漆中, 谁能别离此⑦?注释:注释①端:

 犹“匹” 。

 古人以二丈为一“端” , 二端为一“匹” 。②故人:

 此指久别的“丈夫” 。

 尔:

 如此。③鸳鸯:

 匹鸟。

 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夫妇。④合欢被:

 被上绣有合欢的图案。⑤著:

 往衣被中填装丝绵叫“著” 。

 绵为“长丝” , “丝”谐音“思” , 故云“著以长相思” 。⑥缘:

 饰边, 镶边。

 这句是说被的四边缀以丝缕, 使连而不解。

 缘与“姻缘” 的“缘” 音、 义并同, 故云“缘以结不解” 。⑦别离:

 分开。

 这两句是说, 我们的爱情犹如胶和漆粘在一起, 任谁也无法将我们拆散。

 “故人心尚尔” 一句“直是声泪俱下” 、 “不觉兜底感切” 。

 ——清•张庚《古诗十九首解》于不合欢时作“合欢” 想,口里是喜, 心里是悲; 更“著以长相思, 缘以结不解” , 无中生有奇绝幻绝!

 说至此中生有, 奇绝幻绝!

 说至此,一似方成鸾交, 未曾离者。

 结曰“谁能” , 形神俱忘矣。

 又谁知不能“别离” 者今已别离,“一端绮” 是悬想, “合欢被”乃乌有也。

 ——清•朱筠《古诗十九首说》

 当女主人公欢喜地念叨着“以胶投漆中, 谁能别离此” 的时候,她恰恰正陷于与夫君“万里” 相隔的“别离” 之中? 以此反观全诗,则它所描述的一切, 其实都不过是女主人公的幻想或虚境罢了!

 又何曾有远客之“来” , 又何尝有彩“绮” 之赠? 倘若真能与夫君“合欢”她又何必要在被中“著” 以欢” , 她又何必要在被中“著” 以长相之思、 缘以不解之结?此诗所描述的意外喜悦, 实蕴含着夫妇别离的不尽凄楚; 痴情的奇思, 正伴随着苦苦相思的无声咽泣!

 伯兮(《诗经•卫风》 )伯兮朅兮, 邦之桀兮。伯也执殳, 为王前驱。自伯之东, 首如飞蓬。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其雨其雨, 杲杲出日。愿言思伯, 甘心首疾。焉得谖草? 言树之背。愿言思伯, 使我心痗。拓展阅读子夜歌(南朝民歌)夜长不得眠, 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 虚应空中诺。

 《古诗十九首》 中其它写“爱” 的诗作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 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楼女娥娥红粉妆,昔为倡家女,荡子行不归,皎皎当窗牖。皎皎当窗牖纤纤出素手。今为荡子妇。空床难独守。诵读.mp4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 , 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終日不成章,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札札弄机杼 。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 , 长路漫浩浩。还顾望旧乡 , 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 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 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 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 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 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 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 惧君不识察。

 《古诗十九首》 的艺术风格“文温以丽, 意悲而远, 惊心动魄, 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钟嵘《诗品》“观其结体散文, 直而不野, 婉转附物, 怊怅切情, 实五言之冠冕也。

 ” ——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情, 实五言之冠冕也。》“兴象玲珑, 意致深婉, 真可以泣鬼神, 动天地。

 ” ——胡应麟《诗薮》“(十九首)

 谓之风余, 谓之诗母。

 ” ——陆时庸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诗人写诗讲究“诗眼” , 就是一首诗里边写得最好的一个字……《古诗十九首》 不属于这一类, 你不能从中挑出它的哪一句或哪一个字最好, 因为作者的感情贯注在全诗之中, 它整个是浑成的, 全诗都好, 根本就无法摘字摘句。——叶嘉莹《古诗十九首》 不作艰深之语, 无冷僻之词, 而是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语言如山间甘泉, 如千年陈酿, 既清新又醇厚。——袁行霈

 作业:一、 背诵《冉冉孤生竹》 、 《行行重行行》 ,并认真体会《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特点。二、 假如让你给学生讲授《迢迢牵牛星》 , 你会怎样讲? 请设计一份完整的教案(包括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

 。

推荐访问:楚辞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句 楚辞 诗经 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