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8篇

时间:2022-09-17 11:20:05 来源:网友投稿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8篇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期中论文 题目: 简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学 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8篇,供大家参考。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8篇

篇一: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期中论文

 题目 :

 简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学

 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班级

  2009 级新闻班

 学

 号

 00938020

 姓

 名

 范

 艳

 梅

 任课教师

 刘

 娜

 日

  期

 2011 年 6 月

 简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摘要】

 本文从“实事求是” 起源说起, 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中间遇到的挫折以及它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它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并结合案例分析, 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发展历程和它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

 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

  发展

  内容

 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有一条思想路线贯穿着革命历程, 经历过风雨, 遭遇过质疑, 但依旧沉着, 与党一起成长, 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并在 21 世纪的今天依然散发出真理的迷人的耀眼光芒, 它就是——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由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从 1957 年下半年开始, 党的领导工作程度不同的背离了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 由此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重新确立了这条思想路线, 把它概括为“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江泽民同志在新阶段新世纪发展了这条思想路线, 把它概括为“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也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一、“实事求是” 的来源 “实事求是” 最早出自于《汉书· 河间献王德传》。

 德指的是刘德, 刘德是西汉景帝刘启的儿子, 汉朝第七代皇帝汉武帝刘彻的兄长, 公元前 155 年, 封在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一带)

 为河间王。

 因而, 历史的说, 刘德是最早实施实事求是的人, 而献县则成为中国历史上实事求是的发源地。

 自从实事求是一词产生以来, 它作为一种严谨的求学思想在中国近代、 现代史上都得到了传承。

 二、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自党成立之日起, 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

 合的实践进程。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 注重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应用, 反对主观主义、 本本主义, 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在 1929 年 6 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 这一概念。

 1930 年 5 月, 他在《反对本本主义》 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文章开头, 毛泽东鲜明的提出了“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 的论断。

 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样的真理并没有被当时的党中央所接受, 反而被当做 “狭隘经验论”进行批判。“左” 倾机会主义、 教条主义使我们党遭到严重挫折, 为揭露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 年, 毛泽东在《实践论》 和《矛盾论》 等著作中, 深刻阐述了 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对党的思想路线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 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一任务的同时, 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 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1941 年 5 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 的报告中, 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而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 提到了 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

 同年12 月, 毛泽东为中央党校写了 “实事求是” 四个字作为校训。

 在进行了这些理论准备之后, 我们党在 1942 年发动了延安整风运动, 运动中, 经过对主观主义的进一步批判, 经过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进一步阐述, 经过对党风、 学风、 文风的进一步整顿, 全党在思想路线上基本统一了认识。

 在党的七大上, 又把这种统一的认识以党的文献的形式固定下来, 这就标志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 我国制定了符合当时国情的“过渡时期” 总路线, 胜利的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伟大成就。

 但是, 由于对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 对经济发展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我们党从 1957年下半年起, 党的领导工作程度不同的背离了这条思想路线, 在长达 20 年的时间内犯了“左” 的错误。

 一是经济建设上的急躁冒进; 二是经济体制变革上的急于求成; 三是政治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 以至于发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

 革命”, 致使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从思想根源看, 党内的主观主义、 教条主义、 经验主义滋长、 泛滥, 从而使党的方针和政策脱离了中国实际。

 1976 年 10 月, 粉碎“四人帮” 之后, 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 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 但这一愿望一度受阻, 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恢复并确立了党的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 批评“两个凡是”, 认为它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 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 反复强调“实事求是” 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978 年 12 月, 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特别强调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

 在此基础上,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对建国 32 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 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总结, 实事求是地评价了 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分清了 功过是非并实事求是地评价了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 科学地论述了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 容。

 决议肯定了 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 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正确道路。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全面继承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并把它作为学习贯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用以指导当前的工作和实践。

 1992 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精髓,是党永葆生机的法宝。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的指出: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004 年 1 月, 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 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007 年 10 月, 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 解放思想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勇于变革、 勇于创新。

 这些论述, 进一步强调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也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四、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 在 1980 年 2 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 邓小平第一次完整系统的概括了党的思想路线, 指出: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1. 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一, “实际” 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坚持从实际出发, 就要真正承认客观事实, 尊重客观事实。

 第二, 必须全面把握“实际”。

 必须坚持全面地看问题, 不能以偏概全; 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决不能静止僵化的看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不以时间、 地点、 条件为转移, 做到“不唯书、 不唯上、只唯实”。

 2. 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做到理论和实际统一。

 一方面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来正确认识中国的客观实际, 并从实际出发来应用马列主义; 另一方面, 也是更重要的, 是在实践中, 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 使之马克思主义化, 以中国总结独创性理论来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要避免两种倾向:

 从书本出发的教条主义和从狭隘经验出发的经验主义, 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善于运用它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善于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总结新经验, 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也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

 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4.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则, 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

 只有经过实践检验, 才能判断认识的真理性, 反对用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必然走向唯心主义。

 同时,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二)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一, 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 丰富和发展。

 第二, 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 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以自我批评的作风, 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

 在这三大作风中,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最根本的, 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五、 案例分析 (一)

 科学史上的丑闻——水变油骗局 王洪成, 东北人, 上过四年小学, 两次被开除。

 养过猪, 学过木匠、 当过兵,成名之前是哈尔滨市公共汽车司机的一名驾驶员。

 1938 年 3 月, 王洪成自称他经过苦心研究, 已经研究出水变石油的绝招, 1984 年 3 月开始到社会上进行所谓水变油表演, 包括湖北、 河北、 浙江等省份和北京、 上海等城市。

 部分地方领导在没有经过科学手段鉴定便相信了水变油发明, 指名保护王洪成及其发明。

 一些著名科学家也卷入其中, 国内一知名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曾联名 10 位教授上书权力层支持王洪成。

 除此之外, 新闻媒体也在其中推波助澜、 大力炒作, 称此发明是继传统四大发明以来的中国第五大发明。

 短短几年, 先后有 300 多家企业介入这个项目, 而这个名叫王洪成的人也因此先后大赚 3 亿元。

 王洪成的水变油闹剧在社会上持续 10 年之久, 直到 1996 年, 王洪成的骗局才被揭穿。并以王的锒铛入狱而终结。这个科学发明上违背实事求是精神的案例,告诉我们, 科学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尊重科学规律并在实践中检验发明成果的真实性。

 让我明白, 实事求是不仅是党的思想路线与认识路线, 同时也是每个部门、 领域都要坚持的工作作风。

 (二)

 1958 年“大跃进”

  1958 年至 1960 年间的大跃进, 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 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 1956 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 是“左” 倾冒进的产物。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期望通过一个“大跃进” 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超常规的高速发展, 其结果却是使我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 人民生活极度困难, 最终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

 它以惨痛的代价让我们认清了这样一个道理, 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如果违背或践踏了这一路线, 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使国民经济蒙受巨大的损失。

 换句话说, 发生在中国的这一历史事件告诉我们, 坚持实事求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论】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历时越久越显现出其正确性, 我们要不断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不断解放思想、 在求实的基础上推动理论创新。

 既要积极进取, 又要量力而行, 既立足当前, 又着眼长远,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那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越走越辉煌。

  【参考文献】

 ①姜相志、 王阵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教学案例参考》

 , 2010 年 6 月第 1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辜堪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2008 年 2 月第一版,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③2010 年修订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党的最根本的作风,也是党风中的第一个重要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有两层含义:

 一是,它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任何 实践都将是盲目的实践。

 二是,它要求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正确地指导革命实践,以及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也只有这佯,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是最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把这两层含义统一起来埋解,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作风。这实质上是坚持什么样的思想路线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什么是实事求是呢?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 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759 页)这就是说,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客观事实,从中摸清事物所固有的规律,使我们主观认识和客观规律相一致,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从主观主义出发,就会造成主客观相脱离,就要在实践中碰壁,给革命和建设造成损害。因此,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的作风也就成为党的优良作风。

  我觉得我们大学生最易犯的一个思想认识错误就是容易自满、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在有时候有一种古代文人的清高,好高骛远,没有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反省自己、认识自己。当然包括我自己也犯过这样的错误,而且我也看到我们有很多同学都犯有这样的类似错误。另外,在生活中及学习科研中,很多人也没有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做,有的人篡改实验数据以求满足优秀的实验结果,有的为了结果符合自己的意愿,删掉负面数据只留正的数据等等。这样都死违背了 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是搞科研的研究生,在科研学术上应该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搞虚假之风。正确的思想认识能指引我、激励我们不断进取、不断进步,反之,则只会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甚至还会扭曲对待人生的态度。如果我们能正确定位自己,时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一切,那么我们将距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再遥远。

  我认为“实事求是”对我们大学生来讲主要就是脚踏实地、谦虚谨慎、刻苦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学习,切忌好高骛远、骄傲自满。注意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改进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用事实来说话,做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

  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自己,脚踏实地的来促进自己,实事求是的从自身出发来生活学习。

篇三: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20.18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新视野摘要: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以往学术界对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外部关系,包括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源流,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关系,与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群众路线、政治路线的关系等等,做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和阐释;但对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在关系,包括“实事”“实际”“实践”之间的关系, “是”与“真理”的关系等等,研究得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对“实事”内涵的认识一旦深化和拓宽,明确和突出了“实事”中“实践”的内涵和地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在关系就不仅变得具体、复杂起来,而且变得更加贯通、清晰起来。如果打个比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真理”的生产线,“实际”是原料,“理论”是工艺配方, “实践”是生产过程, “真理”是成品, “检验”是使用产品, “发展”是改进产品。关键词:实际 ; 实事 ; 实践 ; 实事求是 ; 真理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20)01-0081-0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在关系探析

 文 / 曹海波作者简介:曹海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调研员,北京市,100091。2012 年 5 月 16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主题报告,高屋建瓴地指出,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

 [1]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回顾我们党 90 多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九大通过的党章都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以前学术界探讨、阐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外部关系的多,比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源流,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关系,与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群众路线、政治路线的关系等;而对思想路线的内在关系,比如“实事”“实际”“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与“真理”的关系等方面研究不多,对“实事”“是”的概念内涵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深入研究党的领导人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在关系的思想,回答为什么求“是”、为什么要向“实事”求“是”、

 2020.182新视野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如何求“是”以及求什么样的“是”等问题,阐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在关系,有助于我们完整地把握、更好地运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

 “实事”“实际”的“实践”底蕴思想路线四句话,“实事求是”是核心。每句话都有一个“实”字,前两句都有“实际”一词,第三句有“实事”一词,第四句有“实践”一词。搞清楚“实事”“实际”“实践”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理解思想路线内在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的文章中,使用“实事” “实际” “实践”概念时,以语境为转移,有时是一语双关,有时则侧重于一义,而很多情况下指的是“实践”。毛泽东论述“实事求是”,观点最集中、最有系统性、代表性的是《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文章,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了完整的解析:“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 文中“实事”有两种含义:一种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实际情况”“客观存在的事实”,一种指“事变”。我们知道,“事变”既可以指自然界发生的重要事件,也可指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人的实践活动。通观全文,可以肯定“事变”指社会上发生的人的实践活动。在毛泽东早一点的文章《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有论述:军事的规律,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

 [3] 《毛泽东选集》还做了这样的注释,“实际”这一概念,按照中国文字,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真实情况,一种是指人们的行动(也即一般人说的实践)。毛泽东在他的著作中,应用这一概念,时常是双关的。

 [4] 《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亲自审定的,注释应符合毛泽东的原意。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看,毛泽东说的“理论”一般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而“实际”通常指的是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有五次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说法,两次使用“理论与实际统一”的说法。譬如,文中说:“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确定了这样的原则,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此来指导我国的革命、我国的建设。”而在这篇文章的标题中用的是“中国具体实际”,提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的时候三次使用的是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一次与“具体情况相结合”。

 [5]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邓小平提到:“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规定为我党的三大作风的第一项。”文中,邓小平还使用了“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的提法。

 [6] 这种情况说明,党的领导人使用“实际”和“实践”概念时,一是以语境、语气为转移,二是这两个概念的内涵相近、相同。从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和讲话中可以看出, “实际”与“实事”的含义相同,实践是“实事”的应有之义,也是“实际”的应有之义。有学者认为,毛泽东将“实事”与“实际”等同起来,并将人类的实践引入“实事”和“实际”范畴之中。

 [7] 也有学者认为,“实事”和“实际”是同等概念,因此,作为逻辑起点的“实事”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涵义上是相同的,这说明“实事”这个哲学范畴,不仅包含了物质实在性的原则,而且把物质实在性的原则以实践为中介引进了社会科学领域。

 [8] 还有学者认为,实际就是真实的情况,指人们的行动,即实践。

 [9]“实践”是“实际”和“实事”具有的共同内涵,这是我们阐析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在关系的关键和桥梁。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

 2020.18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新视野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10] 马克思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1] 之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了费尔巴哈的直观的唯物主义,“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

 [12] 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说:“实践之所以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13] 人的实践既有主观的方面也有客观的方面,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人的活动,实践之所以归入“实事”和“实际”的范畴是因为实践有物质的外表和过程。应当说,“实际”和“实事”,是一个内涵比实践更为宽泛的概念,除了实践还包括实践的环境、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工具和实践的条件等方面。但是,人类的“实践”是人们关注的“实事”“实际”的中心内容和主要环节,环境是实践的舞台、平台,环境中的事物是实践的对象、工具和条件。通过实践,对象、工具、环境及条件按照人的意图、目的联结在一起并获得非自然的“人化”的意义。实践是实事、实际的底色和底蕴。二

 “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  既然实践是实事、实际的底蕴,为什么思想路线表述上不用“实践”一词代替“实事”和“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不写成“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呢?首先,从理论上看,其一,“实际”和“实事”,是一个内涵比实践更为宽泛的概念,逻辑上“实践”概念小于、包含于“实际”和“实事”概念。其二,毛泽东总是对照、对比“主观主义”来阐述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如1941年9月10日他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提出:“主观主义同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是相对抗的。” [14] 1958 年1月27日《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又强调:“在思想方法方面,实事求是和主观主义是对立的。” [15] 从《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还可以看出,“主观想象”“一时热情”“死的书本”,就是“实事”“实际”的对立面。实际的对立面是主观,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中“实际”的概念是相对于人头脑中的思想、情感、知识、理论、愿望等等,而“实践”不仅有客观的一面,更突出主观的一面,用于对照“主观”和“主观主义”,没有“实际”一词更恰当。其三,可以在思想路线上体现和坚持唯物主义。体现在认识过程的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中,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存在决定思维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其四,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实际”概念也比“实践”概念更能够体现辩证法的客观性。其次,在历史和现实意义上,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为了铭记党的历史上出现过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错误导致的严重危害。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仍然念念不忘

  “在民主革命中,我们受主观主义的害时间很长,受了很大的惩罚,根据地差不多丧失干净,革命力量丧失百分之九十以上,一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开始觉悟。经过延安整风,着重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16] 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是要总结党史的经验教训、昭告党内后来的同志。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一脉相承,也要求党内同志牢记党的历史教训,牢记那些“我们吃了苦头总结出来的经验”。邓小平指出:“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17] “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8] 邓小平关于“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这一重要思想论断,在我国新时期以来的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方法论。习近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报告中承前启后、高瞻远瞩,从党 90 多年历史的正反两方面

 2020.184新视野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强调党内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

 “理论联系实际”与“实事求是”既然从“实事”中能够“求是”,为什么还要“理论”联系“实际”?关于理论和实际两者的一般关系,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在毛泽东著作中可以发现,“实事求是”有两种形态、三种用法:第一种形态是“从实事中求是”,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主要的形态和用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第二种形态是“为实事而求是”,它又包含两种用法:第一种用法是,为中国近代的实际、实事、实践“求是”,因为中国的实际、实事、实践当时需要先进理论而本土又缺乏先进的理论,这种“求是”,是向本土之外“求是”,求的是“普遍真理”。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赴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 [19] 此乃“为实事而求是”的用法之一。中国“救国救民”的实践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这没有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也适合中国的实际需要,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论道:“中国有许多事情与十月革命以前的俄国相似。封建主义的压迫,这是相同的。经济和文化落后,这是近似的。两个国家都落后,中国更落后。先进的人们,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寻找革命真理,这是相同的。” [20] 那么,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来指导实...

篇四: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浅析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然后在我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一步步走向光明。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要归功于我党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建国以来,中国取得的一切举世瞩目成就,无论是理论上的重大发展、政策上的成功调整、还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的巨大成绩,无一不是坚持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因此,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党的思想路线,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发展形成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其

 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分为以下四个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

 一切从实际出发,指的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时,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我党确定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就是指导全党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即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布能脱离这个实际,都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反对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两种错误的思想。反对将主观和客观相分裂,将认识和实践相分离的言论。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把现象当作人们的向导,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出事物的本质。

 2、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关键环节。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既要吃透理论,注重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搞清实际,把对中国国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认识,并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题,尊重实践就必须尊重人民。尊重群众就必须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因此中国共产党把一

 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作为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这既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统一,也体现了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群众最大利益的统一。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核心。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核心。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要判断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实事求是,是不是达到了真理性的认识,拿什么作标准?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奥秘,就是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这一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当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同新的实践产生矛盾的时候,就不能以原有的理论中某些结论来裁剪新的实践,而应该由实践来赋予原有理论以新的内容,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动理论的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历程

 任何一项理论成果都是经过时间的考验,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而来的,我党思想路线的形成也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结合中国实际,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又加上了“解放思想”,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十六大强调了“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反对主观主义,尤其是反对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出发,第一次阐述了“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抗日战争前期,他先后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为为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提供理论武器,并向全党提出解决思想路线、思想方法、学习方法的任务。1942 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在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整顿党风、学风、文风,以解决全党的思想路线问题,使全党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中共七大和《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全党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完善和发展。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最早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旗帜鲜明的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他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恢复和发展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提出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之后,邓小平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做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实践了党思想路线的一次飞跃。

 3、新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继承和不断深化。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根据新的实践赋予党的思想路线新的内涵。他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体现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品格,是我们党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法宝,是党的生命线。

 新的历史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思想和创新理论。进一步完善和

 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新中国成立 60 年,尤其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前进的历史时期,也是我们党取得坚持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宝贵经验的重要时代。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意义及实践中的应用 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政治路线的基础,是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观点与根本方法。思想路线与否决定了革命事业的成败得失。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始终把握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贯彻求真务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各项工作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丰富和发展。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丰富和发展。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它强调从实际出发,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强调思想和实际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认识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没有止境的过程;强调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充分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党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关乎人民的利益。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

 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回顾党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我们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从而推进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党的自身成熟。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促进了中国化进程,是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新时期下,江泽民继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在我党思想路线基础上,提出求真务实的新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理论。

 这些都是在坚持和完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上的伟大实践和重要理论创新,为我党和新中国的发展建设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不够认真。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而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做好工作应有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三)忧患意识不强。只是片面看到了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缺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敢于冲锋、勇于担当的锐气有所弱化。有做“太平官”的意识,身处领导岗位,求新、求发展意识薄弱,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勤政廉洁意识有所弱化。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约束标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些淡化,对奢靡之风的极端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诚然,造成自身存 在问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自身的固化思维方式,缺乏居安思危的深层次思考等。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关键在于“洗澡治病”、解决问题。本人决心从党性原则出发,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措施,立行立改,取得实效。

 (一)求真务实 办公室主任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全局、沟通内外的重要角色,要立足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情况,以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品质做出表率。

 一是增强大局意识。要站在全局高度想问题,立足本职岗位做工作。要注重换位思考,真正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及早提出比较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二是增强超前意识。要认真研究领会组织意图和领导思路,围绕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可靠依据。要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各乡镇、机关单位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做法,借“他山之石”来攻玉,为领导提出决策预案。因此,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赶前不赶后,尽可能早半拍、快半拍,提高敏感性,增强主动性。唯其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参谋”才能参在点子上,“助手”才能助到关键处。

 三是增强创新意识。要强化服务理念,做深、做透、做好服务工作;要以协调、配合作为服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做到服务不越位;要围绕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服务,切实通过服务和协调把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解决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勤政为民

 办公室既是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执行部门,也是督促落实县委、政府决议

 的监督部门。破除官僚主义,勤政为民应当做好“四件事”。

 一是善于走进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各项工作能够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破解“官僚主义”,依靠的依然是人民群众。工作中,要力戒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老爷”做派,多与群众接触,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养成问计于民的好习惯。

 二是勇于解难事。务实从严,是每个党员干部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要把这种态度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要戒除贪图淫逸、讲求舒适、怕吃苦、饱食终日、碌碌无为的不良作风,承...

篇五: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历史与现实,谈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毛泽东同志去世和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领导我们党批判了“两个凡是”和毛泽东同志的晚年错误,使人们的思想从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成功地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78 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然要求尊重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真理、运用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科学的表述揭示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有四个基本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其基本内容为:

 (1)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反对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两种错误的思想。

 (2)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既要吃透理论,注重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搞清实际,把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认识,并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3)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实事求是在党的思想路线总的地位与其他三个方面并不是等同、并列的,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三个方面都可以用实事求是加以解释和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邓小平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他对真理标准问题作了新的发挥,把实践标准具体化为生产力标准和群众利益标准。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尊重实践、尊重群

 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必然要求我们不断地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求我们抛弃那些传统的观念、教条和模式,大胆地试验大胆地闯,勇于开拓和创新,这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表现。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也才能真正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也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总之,实事求是必然要求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又恰恰是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正是由于坚持了两者的统一,才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才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胜利前进。

  在了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经过 80 多年的发展,我们党所处的地

 位和环境,所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情况,也都有了很大改变。当今国际国内的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用更加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加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刻认识和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根本趋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只有这样,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才能体现时代性。只有充分体现时代性,才能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

  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昭示全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必须把握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本质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内涵,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富于创造性的新要求。

  全面把握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必须弄清楚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而弄清楚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然要求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

 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是要正确地回答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中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等重大问题。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先导。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

 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是我们长期要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关键词:

 毛泽东

 实事求是

 创新

 治国

篇六: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价值

  摘 要:

 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 掀开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新篇章,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 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严格按照党的思想路线来制定国家各项方针、 政策, 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党的思想路线对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 文化建设, 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 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 初级阶段; 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2589(2013)23-0183-02

 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上新的道路, 开辟了新的篇章。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是党在革命、 建设与改革实践中遵循的思想方法和根本原则, 是党制定各项路线、 方针、 政策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的保证。

 本文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来论述党的思想路线的价值。

  一、 党的思想路线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 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这使我们开始能够认真总结过去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选择合适的道路。

  邓小平在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 对于我国国情进行了论述, 突出强调了 两点:

 一是我国人口多, 底子薄, 虽然搞了社会主义, 但经济文化还很落后; 二是在这样的国情之下搞社会主义, 必须首先发展生产力。

 这时虽然还没有明确使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概念, 但这一概念所要强调和认定的“意蕴” 已经很完整和明确了。

 之后,党的十三大报告正式提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 全面深刻的论述,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后, 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而社会需要同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从根本上来说只能靠发展社会生产力来解决, 所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这也就决定了 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深化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党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 对于我国当

 时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 科学合理的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论断。

 它始于对计划经济弊端的反思, 在对计划与市场相互关系的探求中发展, 在对市场经济正确定位的认识中形成、 发展和深化。

  1. 坚冰初破: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任务面前, 邓小平意识到了 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生产力发展的束缚, 他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论述了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手段, 资本主义能用, 社会主义也能用,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之间并不是过去我们所理解的尖锐对立的关系。

 他指出: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 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 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 也结合市场经济, 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在邓小平多次谈话的推动下, 全党开始意识到完全实行计划经济之不足, 逐渐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的公式, 这一公式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提出, 后被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二大所确认。

  2. 峰回路转: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同时指出,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此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农村经济开始向专业化、 商品化、 现代化转变。

 但城市经济体制中严重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种种弊端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 城市经济的巨大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 因而迫切需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中央于 1984 年 10 月召开了 十二届三中全会, 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其最突出和具有重大意义的是提出了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理论, 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的重大发展。

  3. 目标确立: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 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一大步,随着认识上的重大突破, 我国的经济改革也深入开展起来。

 市场范围逐步扩大, 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已逐步放开, 计划直接管理的领域逐步缩小, 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的作用在大大增强。

 实践日益明显地告诉我们 , 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 经济活力就比较强, 发展态势也比较好。

  我们党依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按照实践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1992 年春天, 面对 1989 年政治风波后“左” 的思想抬头, 邓小平发表了“南巡讲话”, 他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在我们全党对于这一论断有了 统一的认识之后,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 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 年11 月 ,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更加系统化、完善化。

  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述, 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观念的确立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也标志着我们党在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

 一问题的认识又前进了决定性的一大步。

 我们党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载入宪法, 使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进入了目标明确、 不可逆转的崭新阶段。

 我们党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坚持经济体制改革,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扫除了制度障碍, 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 党的思想路线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一)

 党的思想路线在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之后, 社会利益矛盾、 文化的碰撞与冲突、 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产生了 不利影响。

 在此情况下, 必须坚持党的思想领导, 以党的思想路线引领社会发展。

 在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即从当前我国的实际国情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精神文化需要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只有从人民的实际需要出发, 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才能最终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

 党的思想路线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相应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选择渐趋多样化。

 我们坚持主旋律与多样性并存, 这就需要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与教

 育, 同时吸收与借鉴各国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与思想建设不是相互独立的, 文化建设的发展与创新需要以党的思想路线为思想前提, 科学、 文化教育的发展以及思想道德建设都要从当前的现实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以科学的思想方法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来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 进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促进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

  (三)

 党的思想路线对于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当前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也是我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之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需要高效、 民主的政治、 行政体制,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 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应坚持党的从我国的国家性质及其政府体制出发,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坚持走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健全与完善人大制度,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促进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良性发展, 以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与创新经验检验我们的基层民主理论, 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与发展。

  (四)

 党的思想路线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任务。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 必须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解决阻碍和谐社会健康发展的各种矛盾, 保证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健康、 有序的, 进而保证

 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实事求是的认识矛盾的本质, 并制定出相应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制定的一项宏观举措。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 把握好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方向; 也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出发点, 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 才能使和谐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因此, 我们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积极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方针政策。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2] 邓小平文选:

 第 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责任编辑:

 田 苗)

篇七: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总结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在全党首先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曾经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辉煌的胜利.但是,正确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种种原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直到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对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进行新的概括,从更高的认识基点和更广阔的视角,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思想路线.这标志着我党的思想路线在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趋于完善.如何全面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呢?1.准确把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深刻含义毛泽东同志把实事求是这个思想命题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规定,指出: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并进一步指出:实事求是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实事求是的思想,认为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最重要,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他指出:思想路线是什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坚持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实事求是,坚持毛泽东同志的基本思想.可见,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既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又是"实事求是"的本质的具体体现.它们共同构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内容,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深刻含义.2.深刻领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和哲学特点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必须进一步认识和领会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而不是其中的哪一个部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本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哲学依据.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对世界本质的揭示,依据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把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的哲学依据.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哲学特点.实事求是,就是要探索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研究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实事求是是以全面发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辩证法原则为基本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解决了主观如何与客观相符合的问题.因而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的哲学依据.把"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而使党的思想路线包含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和哲学特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依据.只有坚持唯物史观,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物史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坚实基础;党的思想路线又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和哲学特点.总之,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完备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其理论基础的.同时又深深地体现了辩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和哲学特点.3.正确理解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有一种不正确的观念,似乎思想解放与实事求是是对立的.这种成见的产生固然有其历史的原因,但这既是对实事求是的误解,也是对科学意义上的解放思想的曲解.解放思想无非是强调要以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对客观实际进行动态的认识,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它抛弃陈旧的固定观全 面 理 解 和 准 确 把 握 党 的 实 事 求 是 的 思 想 路 线吕 偲(曲靖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 , 云南 曲靖 655000)�云南社会科学�2008 年理论专辑 Social Science�in Y�nnan75

 点,正是为了实事求是,而不是偏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实际上是一致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说解放思想是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是敢想,敢说,敢干,是改革开放的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迈得快一些.但这一切必须是以实事求是为前提的,解放思想决不是提倡不顾事实的胡思乱想.在解放思想过程中,必须坚决反对那种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决不能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去解放思想,否则就把解放思想变成"砍旗",动摇我们的立国之本,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使解放思想走向反面.总之,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互相依存的,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4 .正确认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方法论实践功能实事求是思想是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原则.它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即坚持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具体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针.只有把全部工作的立足点都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才能够形成对客观情况的科学认识,提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离开了客观实际,政策和决断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调查研究和群众路线.从一定意义上说,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调查研究所要了解的正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富经验,所要解决的正是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因此,调查研究的过程也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坚持调查研究必须同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既要坚持普遍的原理,原则,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在大方向上,坚持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具体的工作实际中,要运用"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做到"对症下药 "因地制宜"等.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闯敢试.这也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思想僵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就不能实事求是.真正坚持实事求是的人应该是置个人得失于身外,敢于冲破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旧思想观念的束缚,敢于纠正为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理论或思想,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坚持实事求是.5.坚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邓小平的过人之处,可贵之处就在于思维创新,理论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善于剖析过失,善于总结教训,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勇于越雷池一步,勇于代人受过,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完善自我人格,提高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开创改革新路.任何理论都有其时代局限.邓小平理论亦如此是."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拨乱反正,恢复生产的改革开放前夕及初期,这些言论无疑是十分生动准确表达了时代的要求和人们的愿望,振聋发聩,没齿难忘,对于推动历史进程,是一股不可低估的思想力量.但当改革开放已然取得举世瞩目的阶段性成果,当社会财富已经初步积累,当经济增长过热,贫富悬殊拉大,社会矛盾逐渐加剧,经济改革遭遇体制性障碍,改革进入深水区和十字路口,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的今天,如果还照搬过去的当时的这些言论来指导现在和今后的工作,就不可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时代要求.改革开放 30年来,虽然改革步伐从农村开始,但农民真正得到的实惠并不多,甚至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相比于城市居民来说,农民的收入,地位降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从集体得到的土地经营年限有 3 次调整:第一次是 198 5 年,土地经营年限为 15 年;2000年进行第二次调整,年限从 15 年变为 30年;本届全会又将土地经营年限至 70年,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更好地保障农民的基本利益.在改革开放 30周年之际,党中央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作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站在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一决定.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之后,又一对"三农"工作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大决定.这一决定指出了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农"工作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对于我们来说要放在什么样的重要位置来抓,怎么抓,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实事求是的高度深刻领会决定精神,联系实际,在解决土地承包,土地流转,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经营体制改革等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我们不能抱残守缺,因循守旧,泥古不化,停滞不前,而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一系列新理论,新主张,新举措,要把关注点放在农村,把措施,投入用到农村,问题解决在农村,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又好又快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思想解放是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真理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了检验和发展.76

篇八: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它是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角度来体现延安精神的。下面分五个部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节 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核心内容

  “思想路线”也称“认识路线”。它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和决定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时,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的基本认识原则和方法。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认识与实践相统一,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事物和决定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狱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特征。而采取从主观愿望出发,主观与客观相分裂,认识与实践相脱离的认识原则和方法去认识和对待客观事物,则是唯心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特征。无论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还是唯心主义思想路线,它们最核心的内容都是关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作为工人阶级政党,谈到它的思想路线时,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它的指导思想。是从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问题,还是从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出发,从中直接引申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个学风问题,本质上就是实行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这样两条不同的思想路线的问题。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①其核心内容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原是一个古老的词语,源出东汉班固所著(汉书·河间献王传)。该文称赞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唐代学者颜师古对此作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②可见,实事求是原本是指一种求真务实的治学、治国、处世的态度。后人引用此语,其意大都与此相同或相近。

  1941 年 5 月 19 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加以全面的唯物辩证法的解释,赋予其科学的哲理。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③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所做的这一科学解释,归根结底是要引导全党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在这一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正因为如此,实事求是就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的通俗表述。对此,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

  第一,从根本上看,实事求是,是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工人阶级政党党性的当然要求。由于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与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剥削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使全人类得到解放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它是最希望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最有条件全面地接受、掌握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阶级。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其党性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因此,工人阶级政党及其党员和党外共产主义者应该成为实事求是的模范。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第67 页。

  ②参见《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1017 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801 页。

  第二,从党的思想路线中诸内容的相互关系看,实事求是是它们之间最本质的联系。例如,一切从实际出发。什么是实际呢,“实际”指的就是那些需要被认识和被改造的“实事”,

 即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客观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求是”的必然要求。不从实际出发,“是”是求不到的。再如,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因此离开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中的其他内容就都落空了。

  第三,从道德要求的角度看,实事求是是共产党人高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它是以不谋私利为重要前提的。求真务实,是自古以来勤劳善良的人们普遍崇尚的一种朴素的美德。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则是将这一朴素的美德大大地超越和提升了。因为它已经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了。

  第四,实事求是既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条件和动力,又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根本目的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所说的解放思想,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解放思想,就是毛主席提倡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①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②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脱离了符合客观实际要求这两个根本条件,解放思想就可能走到邪路上去‘从党的历史看,延安整风前后,谈解放思想,主要是指党要从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党的队伍才能整齐,步调才能一致,这是完成党的任务必须具备的条件。总之,坚持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我们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二、党的思想路线与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遵循何种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而是大问题。因为,党对工人阶级事业的领导,最重要的是政治领导。这就需要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根据客观实际提出的需要和可能,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及反映这条政治路线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策略。这就是说,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党正确地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基础。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着党、国家和人民的前途与命运。

  ①《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68 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79 页。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其筹建的最初时期,即明确地表示了以“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①但在具体实践中,真正在全党确立并自觉地践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则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复杂而曲折的过程。因为,仅在主观上承认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并不等于就具备了在实践中彻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所有基本条件。要想在实践中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具备一些必要的条件,特别是:第一,下大力气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切实学懂并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二,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对客观实际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第三,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认识新的必然,获得新的自由;第四,真正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做到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

  正因为如此,真正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总结和提高。

 第二节 端正思想路线任务的提出 一、提出端正思想路线任务的原因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毛泽东率先提出了思想路线的问题。遵义会议后,经过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至 1942 年 2 月全党整风开始,他更加明确地向全党提出了这一问题。

  毛泽东为什么要提出端正党的思想路线的任务呢?

  第一,在对中国革命这个客观问题的认识上,党内还存在着一些分歧,这些分歧妨碍了

 党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

  党在其成立后的 20 年间,底得过巨大的胜利,也遭受过严重的挫折与失败。虽然经过遵义会议和六届六中全会,党分别纠正了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和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错误,使党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领导作用;但是党毕竟还没有来得及对自己加年来的若干历史问题和历史经验做深入、系统的研究、总结。党内,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中,在指导思想上还存在着一些分歧。这些分歧从根本上说,就是是否真正认识到和是否真正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即是否实行正确的思想路线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党就很难充分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的一致。

  ①《毛泽东文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4 页。

  第二,党成立以来,还未能在全党进行比较系统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而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亟待提高。

  至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已拥有党员 80 万。这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党在斗争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情况。但这 80 万党员中,有 90%的人是抗战开始后入党的,他们对党的历史和知识知之不多。即便是抗战前入党的老党员,也有一个继续学习和提高的问题。因此,必须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全面加强对广大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党才有可能胜利地打开革命斗争的新局面。

  第三,从党犯错误的主观原因看,最根本的是思想路线不正确。

  大革命失败后至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不仅遭受了右倾错误的严重危害,而且更遭受了连续三次“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之所以发生这些错误,并不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在主观上不想把革命搞好。事实上,在党内,除去极少数的情况外,一些人之所以犯右的或“左”的错误,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思想路线不正确,即他们在观察问题或处理问题时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实际。只不过右倾表现为认识落后于实际,“左”倾则表现为认识超越客观实际允许的可能。1944 年 4 月,毛泽东在(学习与时局)的讲演中讲到 1931 年至 1934 年党的历史时就指出:“对于任何问题应取分析态度,不要否定一切。例如对于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时期中央的领导路线问题,应作两方面的分析:一方面,应该指出那个时期中央领导机关所采取的政治策略、军事策略和干部政策在其主要方面都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应指出当时犯错误的同志在反对蒋介石、主张土地革命和红军斗争这些基本问题上面,和我们之间是没有争论的。即在策略方面也要进行分析。例如在土地问题上,当时的错误是实行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过左政策,但在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一点上,则是和我们一致的。”①1945 年 4 月 21 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不同的意见,大体上说,“不外乎这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敌人,什么是朋友;第二,如何组织队伍;第三,如何打法。在这三个问题上发生的分歧中,有一部分同志的意见大体上比较恰当,适合中国国情,比较正确些”,当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②他多次强调,在这个时期的伟大斗争中,一部分同志之所以“跌下了或跌下过机会主义的泥坑”,这是从他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来的”。①正因为如此,要想从根本上克服各种错误倾向,就必须端正党的思想路线,自觉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①《毛泽东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杜 1991 年版,第 938—939 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92—293 页。

  第四,从党内斗争的教训看,以往党注重从组织上入手纠正错误,而忽视从思想上解决问题。

  遵义会议前,党内“曾经有过反对陈独秀错误路线和李立三错误路线的大斗争,这些斗争是完全应该的。但其方法有缺点:一方面,没有使干部在思想上彻底了解当时错误的原因、环境和改正此种错误的详细办法,以致后来又可能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另一方面,太着重

 了个人的责任,未能团结更多的人共同工作。”②在开展党内斗争问题上的这些缺点,是导致党不能彻底纠正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毛泽东向全党提出端正思想路线任务的重要原由。

 二、端正思想路线任务的初步提出

  大革命失败后至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前,毛泽东从多方面初步提出了端正党的思想路线的任务。主要包括:

  第一,针对党和红四军中的一些情况,明确提出反对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

  ①《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11 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938 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 l 卷,人民出版杜 1993 年版,第 67 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 l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70 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 l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74 页。

  ⑥《毛泽东文集》第 l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84 页。

  1929 年 6 月 14 日,毛泽东指出,红四军中的一些问题之所以发生,原因之一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理论从远方到来”③。他在这里所说的“从远方到来”的“一种形式主义的理论”,指的是共产国际的一些脱离中国实际的理论。他指出:“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和行动总要稍为科学一点才好”④“我们是唯物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而红四军党内近日的问题乃是“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⑤。毛泽东从讨伐一种远方到来的形式主义(即教条主义)错误的角度,已经明确地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同年 12 月,毛泽东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该决议指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

推荐访问: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 是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