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9篇

时间:2022-08-31 18:30:03 来源:网友投稿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9篇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9篇,供大家参考。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9篇

篇一: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下内容是本站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改革开放的意义,欢迎参考!

  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影响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

  2.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

 3.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

 4.纪念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影响

 邓小平开启的改革开放不仅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实践动力和有力保障,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价值。

  一、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

 在毛泽东艰辛探索的基础上,邓小平对时代特征和世界

 格局特别是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等进行科学分析,发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仍有三个基本问题不能回避: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长期并存的事实不能回避;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不能回避;世界通行规则与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的格局不能回避。正是基于这“三个不能回避”,邓小平反思和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形态,从而推动了中国道路的具体实践,既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作为改造社会现实的根本尺度,又辩证地看待最高理想与当前现实的客观差距;既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又借鉴资本主义国家文明成果,使社会主义既未因为资本主义垄断世界话语权而宣告结束,也没有因为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失败而宣告“历史的终结”,而是沿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毅然走向人类自我解放的新境界。

 二、中国改革开放创造和丰富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新模式

 那些持“西方中心论”者偏执地认为,肇始于欧洲的现代化模式不仅充满活力,而且是唯一成功和正确的发展逻辑。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开创性地认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实践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能够使社会主义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更具世界意义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和大势的认识,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多元途径,将西方现代化模式从所谓“唯一模式”或“普世模式”还原为“一种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三、中国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 36 年,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GDP 从1978 年的世界第 10 位跃居为世界第 2 位,人民生活水平、各项社会事业、综合国力上了个大台阶,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已经超过了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 19 世纪开始崛起的美国。中国不仅从贫穷走向富裕,而且发展成果惠及全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从而打破了原来由超级大国支配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快了世界政治从单极化向多极化的演进和发展,增强了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力量。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坚持的中国战略思维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人民从近代中国的苦难经历中懂得倍加珍视和平的可贵;中国道路是和平发展道路。

 四、中国改革开放将使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将使人类文明发展的前

 景更加广阔,核心在于中国特色制度本身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形态,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一种崇尚包容、互鉴、和谐的文明形态。

 总之,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任何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都只能在特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才能获得成功。我们反对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不谋求输出“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更无意其他国家盲从或复制“中国经验”。邓小平开启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社会活力竞相迸发、全面改革不断深化。邓小平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摒弃了世界发展史上传统大国争霸崛起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开创了人类和平发展、和谐发展、合作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影响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从 1978 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

 而改革开放所带来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思想的解放、所能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解放了思想。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不是为纪念而纪念,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改革开放而纪念,关键是在具体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推动改革开放。目前,我国改革开放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十七大号召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

 的崇高使命。而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绝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夜郎自大”。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无不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而深化改革开放无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三、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

 十七大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而一切

篇二: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党的十七大主题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走过的历程,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新时期最鲜明走的历程我们深切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无论遇到什么复杂局面, 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 我们党都始终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一个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感受到新时期最鲜明

 • 党的十七大报告通篇蕴涵着一个重要的内在逻辑,这就是:

 要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放, 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同时, 报告中有两句斩钉截铁的话, 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一句是: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 顺应时代潮流, 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 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另一句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 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这三个方面的背景以及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 大力度地概括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现代化, 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 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

 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从十八大看中国——从十八大看中国改革开放新征程

 •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十八大报告鲜明表达着全党的坚强信念。•“改革” 是十八大报告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全文出现次现8 6 次。这是全党的共识:

 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 “我国过去3 0 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改革开放, 今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离不开改革开放。

 ”十八大代表、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丁俊的一句话, 道出了十八大代表的共同感受。•3 0 多年前, 小岗村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星火燎原的起点。多年前, 小岗村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星火燎原的起点。而今的小岗村又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着力在生产经营方面进行调整, 对土地集约化、 规模化进行提升。•无论是会议对国情党情的研判, 还是十八大代表对社情民情的反映, “改革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的紧迫感与30 多年前别无二致。•“没有改革, 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国。

 ” 十八大代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主任陈扬勇说, 改革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还要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3 0 多年间, 从未停滞的“改革” 昭示了什么?十八大代表、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说, 改革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带来了富强美好的未来梦想。

 中国要想走得更快更稳更远, 只能依靠改革推动。仅仅3 0 多年, 一个国家完成了浓缩一个世纪的奋起直追, 一个民族走向了梦想一个世纪的伟大复兴。••

 •这是全党的宣示: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成绩有目共睹 挑战依然严峻成绩有目共睹,挑战依然严峻。

 更加开放的民意表达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射改革走过“三十而立” 后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课题。

 媒体调查表明,十八大承载着1 3亿中国人民对未来福祉的期望,他们期盼十八大推进改革、 带来更多公平。就在十八大召开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年底前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

 酝酿8年、 力求从制度源头化解矛盾焦点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终于有了时间表。“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 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 20年前,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推动中国改革汇成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20年后的此时,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表达着今天对明天的宣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更加开放的民意表达犹如面镜子

 •这是全党的意志:科学发展观是深化改革的钥匙十八大报告中不断出现的“改革” 二字,连接着一张一张惠及民生的改革成绩单:2009年至201 1 年,中国城乡 居民参加3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 3亿,比医改前增加了1 72亿 医保覆盖率提升到95%以上 超过预定目标5个比医改前增加了1 .72亿,医保覆盖率提升到95%以上,超过预定目标5个百分点。201 0年至201 2年,425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在31 个省区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80多所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有序展开……数次广征民意的医改、 教改方案也成为中国改革极富代表性的“孪生样本” ———显示出党和政府的改革决心,凝聚起全社会的改革共识,调动起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的正能量。对于一个有着1 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任何一项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 30多年间,矢志不渝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什么?受到海外舆论关注的“中国故事” “中国奇迹” “中国道路” 等说明着一切。然而 对于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共然而,对于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改革仍在路上。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所说,中国已经走出改革初期的浅滩阶段,正站在大河中央,选择彼岸的到岸位置。前方并非一马平川,航程并非浪静波平。“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强大信念,也是中国人民毫不动摇的共同意志。“永不僵化、 永不停滞”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宣示,也是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

 • 十一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并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 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财税体制改革、 健全城乡 发展型经济新体制; 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到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再到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按照全会勾勒的基本路径和系统部署全面深化改革, 我们就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不断激活和释放社会活力, 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开放体化体制机制、 构建开放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在深刻变革体制机制、 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国家和人民的物质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同时, 也深刻改变了国家和人民的物质精神面貌。

 巨大变化揭示发展规律, 重要经验昭示改革方向。

 唯有坚持党的领导, 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群众首创精神, 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国家才能振兴, 人民才会幸福, 民族才有未来。

 • 天下之事, “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 。

 面对发展新形势、 改革新任务, 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只有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不失时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形成系统完备、 科学规范、 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我们就能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砥砺奋进, 锐意改革, 在改革开放伟大新征程上交出优异答卷, 续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国梦的新辉煌。»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新华社评论员

 【新加坡《联合早报》 网站1 0月30日报道】

 展示中共新一代领导人改革决心和路线图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 月9日至1 2日召开, 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显示“全面深化改革” 将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显示是这次全会的主题。全面深化改革将【美国《华尔街日报》 网站1 0月29日报道】

 观察家认为,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他的同事制定各项政策的首个机会, 也是最好的机会。这次三中全会预计会为未来1 0年确定各项需要优先考虑的政策。

 这次会议是在30多年迅猛的经济增长开始减速的时候召开的。

 习近平和李克强已经表示, 经济增长放缓提供了一个机遇, 以便中国进行所需的结构性改革, 从而实现可持续、 较少资源浪费的广泛增长。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 网站1 0月29日报道】

 已执政64年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局周二宣布下月将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

 鉴于改革计划意义深远, 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等观察家觉得, 这让人想起1 978年开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导的改革开放的十届三中全会, 也让人想起1 993年宣布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经济学家们预计,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制定指导方针, 减少投资、 出口和国有企业对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 内需、 私营部门、 城市化、 新技术和服务业将得到加强。

 行政部门应该精简机构并减少官僚作风。混乱的地方债务可能也会通过重组和新的税收制度得到整顿。

 此外, 预计在改革严格的户籍制度、 社会保障和治理影子银行等方面也将取得进步。持怀疑态度的人质疑这次会议将取得巨大成就, 但中国领导人却给人们带来很高的期望。

 党的总书记、 国家主席习近平说,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计划进行广泛改革, 并展示“更大的政治勇气” 。大多数专家的预期都谨慎乐观。

 接受彭博新闻社调查的23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中有1 5人坚信, 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经济降温或发生信贷危机的风险将降低, 这次会议制定的路线将帮助中国到2030年成为高收入国家。也让人想起1 993年宣

篇三: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自觉地、持续地、全面地展开这样的改革和开放。坚持改革开放这个法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就一定能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当代中国,要发展生产力,一方面要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要进行改革,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社会空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中国的改革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严峻局势,迫使我们必须改革,不得不改革.如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科学技术和教育落后,官僚主义泛滥和家长制作风严重等。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建国以后模仿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1978 年,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致词中说:"中央指出: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反复强调指出:经济领域要改革,政治领域要改革,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都要改革,要进行全面改革.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核心问题,邓小平对全面改革的对象,内容,目标,原则和方法作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构想,从而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2)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 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改革,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全党同志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可自觉性 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

 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我国政治局面混乱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从国际环境来看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范围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我国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出路只有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 而是对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

 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3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这种革命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外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 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4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篇四: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徐 绍 史 党的十八 大之后 .我 国经济社会 发展 进入新 阶段 ,站在了新 的历 史起点上 。习 近平 同志深刻思考党和 国家的奋斗历 程和 前 途命运 , 指 出“改革开 放是决定 当代 中国 命 运的关键一招 , 也是 决定实现 ‘ 两个一 百 年 ’ 奋 斗 目标 、 实现 中华 民族伟大 复兴的关 键一 招 。” 党 的十八 届三 中全会 研究 和部 署 了全面深化改革 的若干重大 问题 。学 习 贯彻 习近平 同志关 于全面深化改 革 的重 要 论述 和党 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精神 ,把改 革 开放 事业继续推 向前 进 ,必须更加 深刻 地 认 识 改 革 开 放 的历 史 必 然 ,更 加 自觉 地 把 握改 革开放 的根本启示 。更加坚定 地承 担 改革 开放的历史责任 。

 3. 作者文责 自负, 不得涉及机 密, 不 得 侵权 ; 要确保 署名无争议 、 参考文献著 录准 确 。

 引 文 和 史 料 要注 明 出处 ( 统 一 为 页 下 注) 。

 入选征文, 《 中国集体经济》 杂志有权对 原稿进行 删 改, 如不 同意删改 , 请在来稿 时 说 明 。

 4. 征 文采 用 以下格 式 :

 ( 1) 首 页标 题 下 署作者姓名 ,文末署作者单位名称及职务 ;

 (2) 大标题小二 号黑体 , 二级标题 三号黑体 ,

 正 文 四号仿 宋 , 注释 五号 仿 宋 ; ( 3)A4 纸 , 每 更 加 深 刻 地 认 识 改 革 开 放 的历 史 必 然 1978 年 党 的 十一 届 三 中全 会 作 出了 把党 和 国家 工 作 中心转 移 到经 济 建 设 上 来 、实行改革 开放 的历史性决 策 。这场 新 的历 史条件 下的伟 大革命 .成 为当代 中国 发展进 步 的活力之 源 。35 年来 , 我 国经 济 社会 面貌发生 历史性变化 ,经 济实力和综 合 国力显著增 强 。人 民物质文 化生活水平 大 幅提 高 .国际地位 和影 响力 明显 提升 。

 正 如习 近平 同志所 说 , “ 没有 改革开 放 , 就 没 有 中 国 的今 天 。

 也 就 没 有 中 国 的 明 天 。

 ” 改革开放 是提高 我 国经济 实力 、实现 综合 国力 由弱变强 的历史必然 。改革开放 以来 ,我 国经济 总量不 断迈 上新 台阶 , 综 页 30 行 , 每 行 35 字 。

 投稿 邮箱 :

 zgjtjj5@ccenet. C1 q,电子信 箱

 来 稿 请 注 明“ 中 国 集体 合 作 经 济创 新 发 展论 坛 征 文 ” 字样 :

 信 函投 稿 地 址 :

 北 京 市 西城 区

 阜外大街 乙 22 号《 中国集体经济》 杂志社编 辑部 , 邮编:

 100833。

 征 文 时 间为 即 日起 至 2014 年 8 月 31

 日止 。

 联 系 电话 :

 010— 83696415 O2 1- 330 】

 0 】

 85 j 西墓 恢 住 崎 201 4/ 2期 3

 合 国力和 国际竞 争力 由弱变强 ,成功 实现 由低收入经济体 向上 中等收人经 济体的历 史 性 跨 越 。

 国 内生 产 总 值 由 1978 年 的 3645 亿元 跃 升到 2012 年 的近 52 万亿元 。

 1978 年我 国经济 总量 仪位 居世界 第十位 ,

 2008 年超过德 国.居世 界第三位 , 2010 年 超过 日本 。

 居世界第二位 , 成为仅 次于美 国 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 国经 济总量 占世 界 的份 额 由 1978 年 的 1. 8%提 高 到 2012 年 的 l 1. 5%。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 , 我 国人均 国 民 总 收 入 由 1978 年 的 190 美 元 上 升 至 2012 年 的 5680 美元 .已进入 上 中等 收入 经济体 行列 。改革开放是我 国经济快速发 展的根本动力 。没有改革开放 ,就没有今 天中国经 济的繁荣局面 。

 改革开放是改善 人 民生活 、实现从温 饱 不足到全面小康 的历史必然 。改革开放 以来 , 我 国人 民群众得到实惠最 多、 生活水 平提高最快 ,城乡居 民生活 由温饱 不足到 总体小康再 向全面小康迈进 ,社会保 障从 低水平 到建立 制度框架再 到全覆盖 。2012 年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24565 元 , 农 村居 民家庭人 均纯收入 7917 元 , 扣 除物价 上涨 因素后 , 实 际分别 比 1978 年增 长 10. 5 倍 和 1O. 8 倍 , 城 乡居 民拥有 的财 富明显 增 加 。贫 困人 口大 幅减少 ,农 村绝对贫 困人 口从 1978 年 的 2 . 5 亿 人 减 少 到 20 10 年 的 2688 万人 ,平均每年脱 贫 544 万人 。2011

 年我 国将 农 民人 均纯 收 人2300 元2010 年不变价计 算 ) 作 为新 的 国家扶 贫标 准 ,将 更多低收人人 口纳入扶 贫范 围。改 革开放创造了改善人 民生活 的雄厚物质基 础。没有改革开放 ,就没有 今天 中国人 民 的美好 生活 。

 改 革开 放是 提升 我 国国际竞 争力 、 实 现从 封 闭半 封 闭到 全方 位 开 放 的 历史 必 然 。

 改革开放 以来 , 我 国不断拓展对外开放 的广度 和深度 ,从沿海到沿江 、沿边和 内 陆 ,从制造 业到农业和服务业 ,从大规模 ( 按 照 4 j 溽墓 位 隹 嗜 201 4/ 2期

 “ 引进来 ” 到大踏 步 “走 出去 ” , 我 国与 世界 的关系发生 了历史性变化 。2012 年我 国货 物进 出 口总额达 到 38671 亿美元 ,比 1978 年增长 186 倍 .货物 出 口总额位居 世界第 位 。2012 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l 117 亿美元 ,连续多年位居发展 中国家首 位 :

 对外直接投资净额 878 亿美元 , 年末 对 外直接投 资存量达到 5319 亿美元 。我国通 过参 与 国际经 济 合作 和制 定 国际 经 济 规 则 , 对世界 经济 的影 响力 大幅提升 。

 改革开 放提升了我 国的国际竞争 力 。没有改革 开 放 , 就没有今天 中国举足轻重 的国际地位 。

 35 年来 的伟大 实践证 明 . 改革 开放是 决定 当代 中 国命运 的关键一招 ,是党和人 民事业大 踏步赶上时代 的重要法 宝 ,也是 实现 中华 民族伟 大复兴 的中国梦 的必 由之 路 。

 要 把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推 向 前 进 ,必须 坚定不移沿着改革 开放这条富 民 强 国之路走下 去。

 更 加 自觉 地 把 握 改 革 开 放 的 根本 启 示 改革 开放 的伟 大实 践 , 不 仅使 我 国取 得 了经济社 会发 展 的辉 煌成 就 , 而且 为全 面 深化 改 革 提供 了根 本启 示 和 宝 贵 精 神 财 富 。

 改 革开放是一场深 刻革命 .必 须坚持 正确方 向,沿着正确道 路推进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们 取得 一 切 成绩 和进 步 的根 本 原 因 .归 结 起 来 就 是 开 辟 了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道路 ,形成 了中国特 色社 会主义理论 体 系 ,确 立 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 。全 面 深 化改革 , 必须 坚定道 路 自信 、 理论 自信 、

 制 度 自信 ,以更大 的政治 勇气 和智 慧 , 冲 破思 想观 念上 的障碍 .突破利益 固化 的藩 篱 .推动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 自我完 善 和发展。在坚持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道路 的 前 提下 ,坚定不移地推进 经济体制 、政 治 体 制 、 文化 体制 、 社会体 制 、 生 态文 明体制 和党 的建设 制度改革 .促进现代 化建设各 个环节 、各个方面相协调 ,发挥 经济体制 一

 改革 牵引作用 , 推动生产 关系 同生产力 、 上 层建 筑 同经济基础相适 应 ,推 动经济 社会 持续 健康发展 。

 改 革开 放是 前无 古人 的崭新 事业 , 必 须坚 持正确 的方法论 ,在不断 实践探 索 中

 推进 。习近平 同志指 出 , “ 摸着 石头 过河 ,

 是 富有 中国特色 、符合 中国 国情 的改革方 法 。摸着 石头过河就是摸 规律 ,从实践 中 获得 真知 。”35 年来 的改革开 放就是 不 断 摸石头 、 找规律 的过程 。我 国是一个大 国 ,

 重大改革 不能出现根本性失 误 。一旦 出现 就无可挽 回 、 无法 弥补 . 所 以改革 必须试点 先行 . 在实践 中摸规律 。

 比如 , 当前 财税体 制 改革 领域 正在推 进 的“ 营 改增 ” , 就 是 在 上海 先行试点 , 然后再扩 大试点范 围 , 条件 成熟 了在全 国全面推开 。习近平 同志还 强 调 , “摸着 石头过河 和加强顶层 设计是辩证 统一 的 ,推进局部 的阶段 性改革 开放要在 加强顶 层设计 的前提下进 行 ,加 强顶层设 计要在 推进局部的阶段性 改革开放 的基础 上来谋划 。” 党的十八届 三 中全会 通过 的 《 中共 中央 关 于全面 深化 改革 若 干重 大 问 题 的决 定》( 以下 简称 《 决定 》 ) , 是 新 的历 史 时期对改革 开放 的顶层设计 ,是全 面深 化 改革 的总部署 、总动员 。我 们要 在全会 精 神的指 引下 .继续 推进重点 领域 和关键 环节 改革 。我 国国情 复杂 , 地 区差 异大 , 经 济社 会发展具有多层 次特征 .这就要鼓 励 各地 根据 当地实 际进行 各具特 色 、富有 成 效 的 探索 和 实 践 . 到 实践 中去 “ 摸石 头 ” 、

 探索 路径 、 积累经验 , 把改革 开放不 断引 向

 深 入 。

 改革开放是一 个系统 工程 ,必 须坚 持 全面 改革 ,在各 项改 革协 同配合 中推进 。

 改革 开 放 作 为 一 场 深 刻 而全 面 的 社 会 变 革 , 各 方 面相互联 系 、 相 互影 响 . 必须 整体 推 进 , 才 能 防止 顾 此 失 彼 。

 回 顾 35 年 来 的 改 革历程 .无论 是家庭联产 承包责 任制启 动 农村改革 ,还 是扩大 国有企 业 自主权 推 动城市改革 ,再到今天 以简 政放权为重 点 改 革行 政体 制 ,都是 循着 从局 部到全 局 、

 从重 点到整体 的路 径推进 的。当前 ,推进 新 型城镇化 ,让亿 万农业转移 人 口融入现 代 城市生 活 , 就需 要联 动推进 土地 、 户籍 、

 公共服 务等领域改 革 。又 比如 ,推进收人 分 配改革 , 也需 要 配套 推进财税 、 国企 、 资 源等领域 的改革 。可见 ,全 面深化 改革必 须更加 注重各项改革 的相互促进 、良性互 动和协 同配合 。

 稳 定是改革 发展 的前 提 。必须坚 持改 革发展稳 定 的统一 。历史 反复证 明 ,在我 们 这样 一个 大 国 .没 有稳 定 的社会 环境 ,

 改革 和发展就难 以推进 。过 去 35 年 , 我们 之所 以能够有 序推进改革 、实现经济社会 快速 发展 ,就是 因为牢牢把握住 了稳定这 个前提 。

 当前 , 我 国经 济体制深刻变革 、 社 会结 构 深刻 变动 、利益 格局 深刻 调整 、 思 想观念 深刻变化 ,在给我 国发 展进步带来 巨大活 力 的同时 ,也 使各种社会 矛盾愈发 凸显 ,保 持社会稳定显 得尤为重要 。正确 处理改革 发展稳定 的关 系 ,必须坚 持把改 革力度 、发展速度 和社 会可承受 程度统一 起 来 .把 改善人 民生 活作为处理 三者关系 的结合点 。从人 民利益 出发谋划 和推进改 革 ,从 群众 最 期 盼最关 切 的领域 改起 , 谋 民生之利 ,解 民生之忧 ,满足人 民群众过 上更 好生 活的新期待 。处理好改革 发展稳 定 的关系 ,我们就能总揽 全局 ,保 证经济 社会 持续健 康发展 ;处 理不好 ,就会 吃苦 头 , 付 出代价 。

 改革 开放 是亿 万 人 民 自己的事 业 , 必 须坚 持尊重人 民首创精 神 ,坚持在党 的领 导下 推进 。最 大的创造 力在基层 、 在群众 。

 过去 35 年 , 很 多改革成果都 是 由基层创 造 出来 的 。改革 开放 初期 的农 村家庭联产 承 包责 任制就是群众 首创 的典 型范例 ,由此 推动 的农村改革极 大地调动 了农 民生产 积 极性 , 解放 了农村 生产力 。

 正如习近平 同志 j 西董 恢住

 2014/ 2 期5

 指 出 的 , “ 改 革 开 放 在 认 识 和 实 践 上 的 每 一 次突破 和发展 .改革开放 中每一个 新生事 物 的产生 和发 展 ,改革开放每一个方 面经 验 的创造 和积 累 ,无不来 自亿万人 民的实 践和智慧 。”进入全 面深化改 革新阶段 , 我 们 面临的矛盾 日益复杂 ,全面深化改 革必 须加强 和改善 党的领导 ,必须保持党 同人 民群众 的血 肉联 系 .充分反映人 民群众 的 意愿和利益诉求 ,充分体 现人 民群众 的创 新实践 . 充分汇 聚人 民群众 的智慧 , 并 使改 革 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亿万人 民群众 。

 更加 坚定地 承担改革开放的历史责任 党 的十八 届三 中全会通过 的 《 决 定》 ,

 是 以习近平 同志为 总书记 的党 中央制定 的 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 的纲领 性文件 。我们 要深入学习习近平 同志关 于全面深化改革 的重要 论述 , 全面贯 彻落实 《 决定 》 提 出的 重大改革部署 ,以经 济体制 改革为重点全 面深化改革 ,不失 时机推进 深层次矛盾 的 攻坚克难 , 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

 承担起新时期改革开放 的历史 责任。

 围绕推动经 济转 型深化改革 。我 国正 处 在经济转型期 .发展 中不平衡 不协调不 可 持续问题依然突 出,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

 产业 结构不合理 , 发展方式依然粗放 , 城 乡

 区域发 展差距依 然较 大 。只有加 快财 税 、

 金 融 、 科 技 、 土地 、 户籍 等领 域 的改 革 , 破 除原 有发展 方式 赖 以存 在 的体制 基础 , 把 推 动发展 的立足 点转 到提质 增效 上来 。

 才 能推动经济 转向科学发展的新轨道 。

 同绕 激发市场 主体 活力深化改革 。近 年来 , 我 国政 府职能转 变取 得积极进展 , 但 政府 和市场 的关系 尚未完全理顺 ,政府干 预 过 多 和监 管 不到 位 等 问题 不 同程 度 存 在 。只有进 一步 处理好 政府 和市 场关 系 ,

 建设统一开放 、 竞争有序 的市场体系 , 使市 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性 作用 ,切实转 变 6 J 西墓 使 住 崎 201 4/ 2期

 政 府 职 能 ,深化 行 政 体 制 改 革 ,才 能 不 断 增 强 国有经 济活 力 、 控制 力 、 影响力 , 激发 非公有制 经济活力 和创造力 。

 围绕不断改善 民生深化 改革 。

 当前 , 我 国居 民收人 分配 差距依 然较 大 ,教 育 、 就 业 ...

篇五: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头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头,1978 年 11 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 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3 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是党和国家进展进步的活力源泉。1978 年到今日已经 40 年,中国从以前的一无全部到今日的万众瞩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 2016》显示,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其次研发大国。量子卫星,航空航天,崇山峻岭间的中国桥,贯穿中国的中国路,让世界人民艳羡的中国高铁,以及震惊世界的港珠澳大桥。在这 40 年里,中国的进展走过了很多发达国家两三百年所走的路,并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制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40 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影响了世界很多领域这一切的巨变,正是共产党人不断探究,正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懈努力。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并坚持 100 年不动摇,才保证了我当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保证我们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回顾 40 年的艰苦岁月我们迷茫我们跌倒我们在泥浆里悄悄爬起一次又一次上世纪 70 年月末,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之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尖锐地摆在党和人民面前。当人们普遍束缚于“两个凡是”,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迷茫困惑之时,是邓小平坚决地支持“真理标准大争辩”,有力地推动了党和人民的思想大解放。使得全党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逐步确立,是几年之内就从根本上扭转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上的困难局面,并由此启动了整个 20世纪 80 年月的中国大进展的关键。没有他那份远见与坚决中国怎么会有现在的成就。

 上世纪 80 年月末、90 年月初,国内政治风波,加上国际苏东剧变整个世界对于社会主义都无望了,也不再有什么共产国际了。全世界有影响力的只剩下中国了,“我们该怎么社会主义还能走下去吗”对于社会主义无望对将来的迷茫,甚至资本主义的再一次萌芽,这一切都让当时的人们在未知中徘徊看不到前路!“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又一次尖锐地摆到党和人民面前。是走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邪路、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还是坚决不移连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面对简单情势,邓小平又以他一贯的坚决信念、非凡胆略和远见卓识,强调稳定压倒一切,随后又发表了有名的“南方谈话”。这个谈话,从根本上澄清了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政治是非、思想是非和理论是非,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一轮举世瞩目的大进展。

 习近平主席说:“改革开放是打算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打算实现‘两个 100 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进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打算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习近平主席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过去四十年的经受已经向我们说明白一切时间已经向我们证明白改革开放是挽救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的中国。用历史和世界的眼光来看,30 年前启动改革开放是打算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30 年后的今日,改革开放仍旧是打算将来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是 30 年前必定要开启、而今更难以倒退的宏大历史进程。假如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算起,改革开放则是中国近 100 年来的第三次革命。这场新的宏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宽敞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经过这场革命的洗礼,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与此紧密相连,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个世界的面貌在相当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也是世界公认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0 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历史选择是完全正确的。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就不行能取得这样巨大的进展和进步,就不行能具有在今日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就不行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历史飞跃。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进展中国、进展社会主义、进展马克思主义。面对将来,我们要连续进展中国、进展社会主义、进展马

 克思主义,就必需连续坚持改革开放,而不能否认改革开放、放弃改革开放。

 今日中国的一切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 40 年前他是解救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40 年后他同样是使中国走向强国,走向富强的关键一招。

篇六: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从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如今, 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时期已经走过 30 个春秋。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作为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为资本主义制度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这一历史的结论不可动摇。

 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告诉人们,绝不是只要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的基本矛盾就已经解决, 生产关系就时时处处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从此乘上了顺风船, 可以无忧无虑地驶到胜利的彼岸。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要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要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党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党, 一个坚持彻底唯物主义的党。

 正是基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思考和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基于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汲取,我们党创造性地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让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起来、兴旺起来;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正是在这样一条康庄大道上,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 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空前壮丽的篇章,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 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为社会主义赢得了光荣与骄傲。

 中国人民正在走向富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978—2007 年,国内生产总值由 3645亿元上升到 246619 亿元,增长了 66 倍多;全国财政收入由 1132 亿元上升到 51322 亿元,增长了 44 倍多。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四位。国家外汇储备由近 1.7 亿美元上升到近 1.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1978—2007 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343.4 元增长到 13786 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 134 元增长到 4140 元。反映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 1978 年的 57.5%、67.7%降至 2007 年的 36.3%和43.1%。党的十六大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的生活在总体上已经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这是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跨越的重要里程碑。

 社会主义正在走向兴旺。

 经济建设上,让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方式, 已经基本建立并不断得到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空前发挥。政治建设上,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正在稳步实施; 人权事业不断发展, 公民的各项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 海外炎黄子孙心向祖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司法效率不断提高,稳定和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正在健康发展。

 文化建设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日益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就斐然, 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天比一天丰富。社会建设上,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 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就业渠道丰富多样,

 就业规模日益扩大; 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 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快, 社会管理逐步完善。

 放眼社会主义的中国,一派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景象。

  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恢复和发展,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正在化为全党同志的实际行动;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推进, 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工作卓有成效;党内民主不断扩大,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以及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提高,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如今,一个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空前团结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像一位勇敢睿智的舵手, 引领社会主义中国这艘巨轮在改革开放的航道上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一切都在变,天翻地覆地变!可以自豪地说,从近代以来,从来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 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伟岸的身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光明和希望。

 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就是对 30 年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集中检阅。

 没有 30 年来党的先进性的不断增强,没有 30 年来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空前迸发, 没有 30 年来社会主义制度的日益完善,没有 30 年来奠定的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要取得这样的胜利、创造这样的奇迹,是不可想象的。

 2008 年,天安门广场上“中国加油”的惊天动地的呐喊,正在催升中国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

 二

 抚今追昔,我们的心中禁不住翻腾起历史的风雨,迸发出理性思考的火花。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降,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贫穷落后、屈辱苦难中挣扎„„从那时起,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一直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夙愿。

  曙光在 1949 年出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 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 百折不回,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建立了人民共和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提出要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制定适合中国情况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强调要以苏联为戒,从中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强调要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在这些正确理论的指导下, 在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的共同奋斗中,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探索, 我们党带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为中国的改革开放, 为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 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没有这些前提和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业就无从谈起。而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诞生的毛泽东思想, 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又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但是,在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 是一个全

 新的课题,我们在取得成就和经验的同时也发生了曲折,走了弯路。面对 10 年“文革”造成的危难局面,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以超人的政治胆略和巨大的理论勇气, 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毅然决然地作出了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历史性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发出的震撼中国、 震撼世界的号召, 至今仍然回响在我们的耳畔。

 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开创这一伟大事业和伟大道路的伟大实践中诞生的邓小平理论,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考验面前, 紧紧依靠党和人民, 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 发展并成功推向 21 世纪的。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就没有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深入发展。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实践中诞生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奋斗。

 在新世纪新阶段, 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出新的境界的。

 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继续与时俱进,就没有改革开放新境界的开创,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加光明的前景。在开创这一新境界的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发展观,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的诞生,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 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惟一正确的光明大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毋庸置疑地告诉人们: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改革开放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诞生和发展的丰沃土壤。伟大的改革开放,英明的战略抉择!

 她的巨大历史意义, 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中国大地上继续生意盎然地展现。

 三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从 30 年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的历史经验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

 什么叫解放思想?就是要自觉地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 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使我们的思想认识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更加适应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更加充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发轫,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发展, 同样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一句话,没有思想上的大解放, 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保守不行,墨守陈规不行,抱残守缺更不行。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 社会实践是不断深入的, 人们的认识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 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才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什么是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框架内, 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 使之更加...

篇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么改革开放是决定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 代中国命运的关 键抉择当 代中国命运的关 键抉择

 一, 改革前中国的面貌, 改革后中国的变化四, 为什么 说改革开放式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对比项目经济(gdp)改革前改革后政 治文 化教 育军 事科 技信 息

 改革后的成就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科技: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 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核心的党的第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但是,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 探索中也遭遇到令人心碎的挫折

 面对困境和压力, 邓小平振聋发聩地指出: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 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 “不坚持社会主义, 不改革开放, 不发展经济, 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

 ”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进行拨乱反正, 义无反顾地作出了 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 从农村到城市、 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 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 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全面阐发了 党的“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五大制定了 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 世纪。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要求全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 行动纲领。

 上述历史表明, 改革开放的历程, 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党带领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并不断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没有改革开放, 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报告• 胡锦涛指出,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不可能一帆风顺,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最根本的是,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 顺应时代潮流, 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 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胡锦涛说,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 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把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

 摆脱贫困、 加快实现现代化、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胡锦涛强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

 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谢谢观赏2007080305320 赵妍 200708030531 0 陈雅宁 200708030531 4 张立新200708030531 3 冉壮 2007080305325 戴超 200708030531 2 丁毅2007080305323 孟令楠 2007080305307 王婷婷

篇八: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摘要:

 在历史的进程中, 我们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中国不改革, 只有死路一条。

 计划经济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它制约人的生产积极性,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 从闭关自守的清政府使国家十分衰弱, 招致列强侵略, 到国内革命战争、 二战, 四年内战, 解放后的中国一穷二白, 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生产的物质基础。

 加上各方面的高度集中和政治斗争、 阶级斗争, 生产、 贸易没有自主性, 加之计划指挥想当然的盲目 性, 使新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实行改革开放,一扫以前的诸多弊端,使中国生产大踏步地前进,人民生活大幅提高,国力大大增强, 使中国在世界上有了说话的声音。

 关键词:

 改革

  发展规律

  生产力

 社会主义

 落后 中国, 是一个多么强大的代名词, 我身在其中感受到了它带给我的一切, 物质、 精神上的安全感。

 那都是由于它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的结果, 让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在这其中, 改革开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历史的进程中, 改革开放这是必然的结果, 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罢了, 经过 1978 年 12 月 18 日 至 22 日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在全会中纠正了左倾错误, 彻底否定了一些错误方针,

 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在原来的中国, 一直处于闭关锁国中, 经济、 文化、 政治都没有得到交流, 处于“无知”当中, 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还处于“其乐”之中, 俗话说得好:

 没文化, 真可怕。

 当别人用蛮横的武力打开我们的大门时, 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就像一个不知所措的小孩, 可怜又可气, 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长时间的锁国导致了许多方面的衰退、 落后。

 在这其中, 又涉及了一个大道理,“落后就要被挨打” , 所以我们才被那些野蛮人肆意践踏, 可也让我们明白了我们所犯的错误, 让我们及时改正, 有了这个鞭策, 才有了我们要打开国门, 这也就是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必然的结果。

 所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现在的中国, 是一个和谐的发展中的大国。

 从以下几个方面能看出来:

 (一) 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三) 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 形成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五)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六) 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七) 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八) 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九) 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十)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摘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让我们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为此, 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 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 国家能不能长久治安, 从一定意义上说, 关键在人。

 中国要出问题, 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因素。

 对这个问题要清醒。

 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 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这两只手都要硬, 在整个改革开放工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不要被这些害人的蚂蚁给毁了。

 30 年改革开放已成为辉煌的历史, 30 年之后的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这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它顺应民心、 顺应时代潮流, 目 标和方向都是正确的, 改革开放的目 的, 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 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 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在我们做到了, 成绩不容置疑, 所以事实胜于雄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篇九: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么改革开放是决定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 代中国命运的关 键抉择当 代中国命运的关 键抉择

 一, 改革前中国的面貌, 改革后中国的变化四, 为什么 说改革开放式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对比项目经济(gdp)改革前改革后政 治文 化教 育军 事科 技信 息

 改革后的成就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科技: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 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核心的党的第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但是,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 探索中也遭遇到令人心碎的挫折

 面对困境和压力, 邓小平振聋发聩地指出: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 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 “不坚持社会主义, 不改革开放, 不发展经济, 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

 ”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进行拨乱反正, 义无反顾地作出了 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 从农村到城市、 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 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 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全面阐发了 党的“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五大制定了 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 世纪。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要求全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 行动纲领。

 上述历史表明, 改革开放的历程, 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党带领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并不断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没有改革开放, 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报告• 胡锦涛指出,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不可能一帆风顺,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最根本的是,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 顺应时代潮流, 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 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胡锦涛说,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 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把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

 摆脱贫困、 加快实现现代化、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胡锦涛强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

 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谢谢观赏2007080305320 赵妍 200708030531 0 陈雅宁 200708030531 4 张立新200708030531 3 冉壮 2007080305325 戴超 200708030531 2 丁毅2007080305323 孟令楠 2007080305307 王婷婷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中国 改革开放 抉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