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关于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4篇

时间:2022-08-30 13:00:04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4篇关于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打造最权威的演出媒体★汇聚最丰富的演出资源★推荐最热门的演出项目★跟踪最前沿的演出动态总第41期2009.11中国演出家协会会刊文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4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4篇

篇一:关于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打造最权威的演出媒体 ★ 汇聚最丰富的演出资源 ★ 推荐最热门的演出项目 ★ 跟踪最前沿的演出动态总第41期2009.11中国演出家协会会刊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国演出行业协会工作会议在延吉召开

 前些日子从外地出差返京在机场给老婆打电话。老婆在电话中叮嘱“北京天气不好刮大风别忘了买保险。”话音刚落手机里传来一阵忍俊不禁的笑声“错了错了不是那个意思。”我不觉莞尔。买了保险并不能确保平安但我还是买了为的是万一有个意外能给老婆孩子多留点“抚恤金”。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增加了一项条款“举办营业性演出举办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为演出活动投保安全责任保险。”演出安全是一个综合体系包含了各种安全措施。在演出安全体系中引入保险机制既是对演出流程的完善也是对观众负责的体现。利用社会化群体能力提供针对个体公众的抗险、免损能力有利于保证演出消费者的经济利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周易》有云“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其实为演出活动投保安全责任保险的好处人人皆知只是有些演出商为降低成本心存侥幸能省就省。殊不知一旦发生意外赔偿的损失之大付出的代价之高先前的努力和奋斗都可能付之一空甚至一辈子难以翻身。“事至而后求曷若未至而先备”。从演出商的角度看往大了说以人为本为他人计往小了说舍小利而求平安为自己计何乐不为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想让观众为演出买单吗让大家知道你不仅关心票房也为观众的利益着想不妨在宣传节目如何精彩的同时加上一句我们为您买了演出安全责任保险卷 首 语Preface

 目 录主管单位:文化部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主办单位:中国演出家协会主编:陈自刚执行主编:朱克宁 副主编:隗瑞艳

 郝 涛封面题字:爱新觉罗·启骧美术设计:敖 洋

 臧 峰编委会按姓氏笔画排列朱克宁

 李大士

 李

 楠

 陈自刚

 郝

 涛

 赵桂莲

 侯

 强

 敖

 洋 耿海洋

 隗瑞艳

 潘

 燕

 臧

 峰

 法律顾问胡政生设计单位:北京中视创星国际文化

  发展有限公司电话:010-84035840

  010-85885863传真:010-85885860

  投稿邮箱:zgyc64020353@126.com封面图片“朝鲜族农乐舞”第四代传承人金明春进行象帽舞表演辛向东/摄文见P19★ 打造最权威的演出媒体 ★ 汇聚最丰富的演出资源 ★ 推荐最热门的演出项目 ★ 跟踪最前沿的演出动态总第41期2009.11中国演出家协会会刊2009年第11期 总第41期本期2009年11月8日出版下期2009年12月8日出版政策导航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特别关注演出行业协会工作大有可为贯彻落实《实施细则》工作会议在延吉召开规范和发展是行业建设的两大主题——贯彻落实《实施细则》座谈会摘要跟踪报道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后 “朝鲜族农乐舞”期待拥有更大市场空间第1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好戏连台打造文化品牌《少林武魂》将展开新一轮海外巡演亮点多 缺吆喝 不赚钱——中国演艺节目“走出去”存在的问题搭建海西演艺产业综合发展新平台第五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演出项目洽谈会举行更俗九九红——南通更俗剧院喜庆九十华诞《图兰朵》如何兑现“张艺谋”P 01P 03P 11P 19P 20P 21P 22P 23P 24P 25P 26260723

 CONTENTSCONTENTS2009 NO.11律师信箱艺人经纪机构应尽快补办《营业性演出许可证》行家论道舞台科技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课堂赢得演艺市场的歌迷会协会之窗中国东部剧院联盟召开一届六次会议舞美盛会兴无前上海演出行业舞美新技术与设备信息交流会举行 会员之声我的专业课堂演出在线艺人推荐曹志颖热心公益的特型演员P 30P 31P 35P 36P 37P 38P 39P 472607234740

 政策导航Policy NavigationChina Performance1文化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 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旅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旅游局 为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部署推进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发展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文化、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总的来看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仍存在合作领域不宽广、合作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在新形势下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是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共同责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各地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以“树形象、提品质、增效益”为目标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文化与旅游结合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举办全国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从2010年开始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每4年推出一个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每2年举办一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引导区域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兼顾时间和地域布局的前提下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每2年公布8至10个地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扶持名录并通过联合举办、政策优惠、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进行支持期满后根据活动绩效对扶持名录进行调整并予以公布。

 (二)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从促进旅游发展的角度鼓励对现有演艺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鼓励社会资本以投资、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进入旅游演出市场允许适度引进境外资本投资国内旅游演出市场。鼓励运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创新演出形式提升节目创意突出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打造优秀旅游演出节目。旅游景区(点)要广泛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不断提高景区(点)的文化内涵。有条件的红色旅游景区要积极开发面向市场、面向群众的演出活动丰富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

 (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既要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和本真性又要通过旅游开发向外界宣传推广。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对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注重原真形态的展示另一方面通过编排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依托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四)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引导文化旅游产品开展品牌化经营。以旅游热点地区为重点采取地方申报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认定的方式编制双年度《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对列入名录的文化旅游项目在行业政策、项目审批、信息服务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对文化旅游结合发展成效突出的典型项目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进行表彰。

 China Performance2政策导航Policy Navigation给予一批以资本为纽带的文化旅游企业必要的政策扶持支持其向集团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引导和支持优秀旅游城市规划建设旅游文化名街、名镇推进文化旅游示范县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聚集区。

 (五)鼓励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设立连锁网吧、游戏游艺场所。结合不同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的特点鼓励网吧连锁企业在符合一定标准和条件的主题公园和旅游度假区开设直营连锁门店鼓励游艺娱乐企业在主题公园和旅游度假区开设游艺娱乐场所丰富文化主题内容创新文化传播体验方式提升主题公园和旅游度假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打造一站式旅游消费和文化娱乐园区。

 (六)举办文化旅游项目推介洽谈会推动文化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过举办论坛、投资洽谈会、项目交易会等形式推进文化企业与旅游企业的沟通与合作。鼓励以资本为纽带的文化、旅游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市场共享。旅行社企业要积极组织和宣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和文化活动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

 (七)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文化行政部门鼓励创意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挖掘旅游品牌的形象价值拓展旅游品牌的产业链条旅游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市场推广逐步提高工艺品(纪念品)的信誉和影响力。举办全国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博览会和全国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鼓励有创新特色的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加强对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八)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文化旅游推广与对外文化工作相结合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举办的文化年或其他主题文化活动中增设旅游产品和项目展示整合各方资源增强宣传效果扩大国际影响。旅游部门发挥市场推广优势将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纳入国内外旅游项目推广计划充实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九)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人才。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编制文化旅游人才培训规划确立一批文化旅游实践基地和文化旅游人才培养院系(专业)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定期组织文化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联合开展导游和讲解员培训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十)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文化市场执法机构与旅游质监机构要建立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的联合监管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督检查。要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抓住重点问题、关键环节实施监管。坚决打击欺骗、胁迫旅游者参加计划外自付费项目或强制购物的行为打击导游司机私自收受高额回扣行为打击假冒伪劣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打击宣扬低俗色情和封建迷信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非法经营行为。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协作配合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文化旅游结合工作的领导。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成立两部门分管部局领导牵头相关职能司局参加的文化旅游合作发展领导小组。各级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要建立相应合作协调工作机制制定本地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定期通报文化旅游结合发展的最新动态加强本地区文化旅游的紧密合作。

 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对文化旅游结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按照本《意见》要求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抓紧制定贯彻本《意见》的具体办法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强统筹、分工协作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推进文化旅游协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不断开创文化旅游工作的新局面。

 特别关注Special attentionChina Performance3演出行业协会工作大有可为贯彻落实《实施细则》工作会议在延吉召开2009年10月20日至22日中国演出家协会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全国演出行业协会贯彻落实《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工作会议。来自13个省、市、自治区文化厅局和22个省级演出行业协会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演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陈自刚在开幕式上做了《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加快演出行业协会建设步伐》的主题发言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巡视员、演出处处长孙秋霞文化部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吉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文化标准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剧场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闫贤良出席了开幕式和座谈会并发表了讲话。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拓展了演出行业协会的职责范围和业务领域为演出行业协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演出行业协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会议以学习贯彻《实施细则》为主旨通过管理部门与行业协会的对话座谈、交流互动来共同探讨如何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推动演出市场与演出行业的规范化建设。抓住机遇

 积极进取

 加快演出行业协会建设步伐陈自刚新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于2009年10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为宣传《实施细则》贯彻落实《实施细则》中有关演出行业协会的工作要求中国演出家协会在此召开全国演出行业协会工作会议。首先我代表中国演出家协会对莅临会议的文化部市场司、教科司、社团办的领导以及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厅局的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对来自全国各省级演出行业协会的各位领导和业界同仁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对给予此次会议积极支持和协助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政协、吉林省文化厅、宏源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太...

篇二:关于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和旅游部 教育部印发

 前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教育厅(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教育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十)深化产教融合。支持文化艺术职业院校与文化及旅游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合作,总结艺术师承培养经验,结合现代文化产业特点,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优化“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支持文化艺术职业院校与文艺院团合作开展订单定向培养及作品制作与演出;支持与影视、演艺、传媒、设计以及互联网文化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内容生产与传播;支持与旅游景区合作开展旅游演艺等项目开发、制作与演出;支持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应用平台、文化艺术众创空间。积极推动在骨干文艺院团、行业龙头企事业单位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推动学校与院团、企业合作或采取自办艺术演出团体的方式,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学生培养与项目制作、排练、演出嵌套式、一体化设计,拓展学校办学形态和学生实习实训空间。支持地方建设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支持组建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集团(联盟)。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参与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特色课程,支持文化艺术职业院校参与“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实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是我国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艺术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输送主渠道,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全民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办学条件有待改善,产教融合有待深化,服务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有关要求,加快推动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目录CONTENTS1 总体要求2 优化培养体系3 增强服务能力2 提高培养质量4 营造良好环境

 总体要求Part 01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文旅融合发展要求更加匹配,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作用更加凸显,在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的担当作为更加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教育结构和规模更加合理,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有机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融通的现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质量显著提升。

 (四)建设指标。到2025年,重点支持建设10所左右全国文化艺术特色中职学校和30个左右全国文化艺术特色中职专业;支持建设1—2所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特色高水平文化艺术高职专科院校和3—5个特色高水平文化艺术高职专科专业(群)( “双高校 ”和“双高专业”);支持建设1—2所文化艺术特色职业本科院校和5—10个文化艺术特色职业本科专业试点;培育开发不少于10项文化艺术及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支持若干文化艺术类国家规划教材、优质课程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和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艺风艺德建设,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政府统筹、行业指导、社会参与,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增强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输送大批坚守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的高素质文化艺术技能人才。(一)指导思想

 (十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完善艺术专业教师聘用制度,破除艺术专业教师评价中的唯学历、唯论文倾向,探索开展以艺风艺德、人才培养、代表性作品、代表性艺术实践活动等为指标的艺术专业教师评价。探索建立行业名家、领军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向学校教师岗位流动的 “绿色通道 ”,提升“双师型 ”教师比例。对专业教师短缺问题突出的戏曲、曲艺、杂技等表演艺术类、民族文化艺术类等专业,鼓励各地设置一定比例特聘岗位,畅通行业名家兼职从教渠道,规范兼职教师管理。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支持深度参与文艺演出、文化创意、非遗保护传承、艺术设计、旅游演艺等行业产业实践,行业实践经历和实践成果纳入教学成果序列。支持成立教学合作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开展文化艺术职业教育课题研究。鼓励国家艺术基金等行业相关重点项目申报为文化艺术职业院校教师提供更多参与机会。

 四、增强服务能力 (十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总体要求明确定位、协同推进。充分认识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和对区域文化建设的基础保障作用,对标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目标,聚力谋划、协同推进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固本强基、改革创新。聚焦薄弱环节,紧盯突出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着力夯实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发展基础,系统推进体制机制、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大力发挥科技创新赋能作用,激发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活力。(二)基本原则

 有机衔接岗位要求,完善专业、课程、教师、教材、教学、实习实训、基础设施等标准。鼓励行业组织、龙头企事业单位参与标准制定。

 (九)推进评价改革。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体现文化艺术职业教育规律特点与实际的学校、专业、教师、学生等评价体系,完善文化艺术职业教育评估办法,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实施分类评价。在评价指标设置中强化素质能力导向,引导院校进一步突出艺术实践、艺风艺德、产教融合、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办学导向。建立院校、教育和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十)深化产教融合。支持文化艺术职业院校与文化及旅游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合作,总结艺术师承培养经验,结合现代文化产业特点,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优化“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支持文化艺术职业院校与文艺院团合作开展订单定向培养及作品制作与演出;支持与影视、演艺、传媒、设计以及互联网文化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内容生产与传播;支持与旅游景区合作开展旅游演艺等项目开发、制作与演出;支持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应用平台、文化艺术众创空间。服务需求、特色发展。围绕文化发展重大战略,紧密对接文化领域转型升级、模式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加快发展文艺创作与实践、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和文旅融合发展所需要的一批新兴和紧缺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事业发展、产业链创新的专业体系,推进人才强基、技术赋能,强化办学特色和内涵建设,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二)基本原则一、总体要求

 科学合理设置评估指标,体现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特色及办学成果。

 (十九)加强激励保障。创新形式,搭建高层次展示平台,举办全国青少年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实施全国艺术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文化艺术类赛项,支持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业特色赛项。建设全国艺术职业院校艺术名家“收徒传艺 德艺双馨”大师工作室。开展优秀戏曲专兼职教师通报表扬。鼓励地方对入选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各类艺术职业教育示范性项目予以配套政策、建设经费支持,鼓励、支持全国文艺界推出一批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探索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方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和技术技能人才典型事迹,大力宣传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先进经验和教育成果,不断提高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形成良好发展氛围。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是我国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艺术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输送主渠道,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一、总体要求到2025年,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文旅融合发展要求更加匹配,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作用更加凸显,在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的担当作为更加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教育结构和规模更加合理,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有机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融通的现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质量显著提升。(三)发展目标

 推动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加强核心课程教材建设,广泛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和优秀教学团队。

 (十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完善艺术专业教师聘用制度,破除艺术专业教师评价中的唯学历、唯论文倾向,探索开展以艺风艺德、人才培养、代表性作品、代表性艺术实践活动等为指标的艺术专业教师评价。探索建立行业名家、领军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向学校教师岗位流动的“绿色通道”,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对专业教师短缺问题突出的戏曲、曲艺、杂技等表演艺术类、民族文化艺术类等专业,鼓励各地设置一定比例特聘岗位,畅通行业名家兼职从教渠道,规范兼职教师管理。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支持深度参与文艺演出、文化创意、非遗保护传承、艺术设计、旅游演艺等行业产业实践,行业实践经历和实践成果纳入教学成果序列。支持成立教学合作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开展文化艺术职业教育课题研究。到2025年,重点支持建设10所左右全国文化艺术特色中职学校和30个左右全国文化艺术特色中职专业;支持建设1—2所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特色高水平文化艺术高职专科院校和3—5个特色高水平文化艺术高职专科专业(群)(“双高校”和“双高专业”);支持建设1—2所文化艺术特色职业本科院校和5—10个文化艺术特色职业本科专业试点;培育开发不少于10项文化艺术及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支持若干文化艺术类国家规划教材、优质课程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四)建设指标一、总体要求

 加强党的领导,大力强化学校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各级文化和旅游、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在地方党委宣传部门统筹下纳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局,积极会同各有关部门制定本地区促进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落地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形成发展合力。

 (十七)落实办学基本保障。各级文化和旅游、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研究开展文化艺术专业和以戏曲为代表的表演艺术类专业培养成本测算工作,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生均拨款制度,合理确定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专业生均拨款水平,切实保障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十八)强化指导检查。各级文化和旅游、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和指导部门责任,加强对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指导检查。发挥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组织作用。加大行业对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的支持和指导力度,建设10所行业高水平示范院校和50个行业特色专业(群),建设20个行业示范性实训基地,培育30家产教深度融合型文化企事业示范单位,重点支持3—5个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集团,重点建设50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育人示范基地和50个地方戏曲(濒危剧种)抢救性保护专业点,推广一批文化艺术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和基层文化建设典型案例。(四)建设指标一、总体要求

 优化培养体系Part 02

 (十四)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文化艺术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和重点文化项目,与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开展资源共建共享,有条件的将校园文化场馆面向社会开放。鼓励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参与高雅艺术文化进校园、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各类文化艺术普及活动;与当地普通中小学、社区学院(学校)、老年大学(学校)、社区文化中心等加强合作,选派优质师资担任文化艺术教育外聘教师。引导文化艺术职业院校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专业建设、学生社会实践,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面向乡村文化能人等重点人群大力开展文化艺术技能提升培训,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及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建立校地合作长效机制。推动重点院校、东部地区院校与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协作帮...

篇三:关于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及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助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和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新篇章,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江苏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发展特色优势日益彰显,动力活力不断迸发,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愈加凸显,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艺术创作生产形成“江苏现象”。提出并落实对艺术家充分尊重、对艺术创作规律充分尊重、对艺术工作者辛勤劳动充分尊重“三个尊重”,完善财政投入、院团激励、人才培育“三项机制”,创造条件为基层院团和艺术人才搭建免费展演展览省级平台,推动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苏剧《国鼎魂》、淮剧《小镇》等精品力作荣获国家级奖项,12 部作品入选全国“百年百部”舞台艺术精品

 创作工程,第 13 届全国美展江苏获奖提名作品、进京作品和入展作品数量为历史上最多。

 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江苏特色。扎实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建立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建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 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形成江苏经验。全面完成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全面推进“考古前置”,颁布实施《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条例》《淮安市文物保护条例》《盐城市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条例》《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实施一批运河遗产展示利用,红色遗产、名人故居维修保护与展示提升等工程和博物馆展示交流项目,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开展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省级试点。新增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 处、国家等级博物馆 40 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6 项,高邮市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认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基地 13 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 10 家。

 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形成江苏亮点。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措施,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指南和评价指标,创新举办文旅消费季、文化和旅游项目融资集中签约活动。南京、苏州市获评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2 家园区入

 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时出台纾困惠企政策“苏六条”、促进文旅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18 条等政策,文旅行业恢复程度好于全国。

 “水韵江苏”宣传推广形成江苏效应。设计推出“水韵江苏”新标识,提出“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宣传主题,部省共建海牙中国文化中心,新增 9 家江苏境(涉)外旅游推广中心,举办省内城际互动游、畅游长三角主题游、乡村旅游节以及世界旅游经济论坛“江苏之夜”等境内外文旅推介活动,“水韵江苏”品牌形象渐入人心。

 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服务形成江苏样本。在全国率先完成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同城一支队伍”改革,率先出台《江苏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省级机构改革后出台全国文旅系统首个深化“放管服”改革意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获评省政府法制创新奖、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上线运行集智慧服务、智慧监管和智慧分析功能于一体的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全省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形成江苏探索。依托江苏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旅游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从理念走向行动,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让旅游更有“诗意”;用旅游的载体传播文化,让文化走向“远方”。创新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我省与文化和旅游部连续三年联合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并完成全国 348 个剧种集中展演,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指导意见,省级 11 部门联合出台推动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十三五”时期末,全省有国家全域

 旅游示范区 8 家、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25 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7 家,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39 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单位 18 家,江苏文旅创建尤其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在全国推广。

 “十三五”时期,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对标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文化小康在一些地区仍有“洼地”,文化和旅游供给的品质还难以满足美好生活新需求,江苏旅游的标识度、美誉度尚需进一步提高,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还面临体制机制制约。

  (二)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步入关键时期,大众旅游全面进入新阶段,文化和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文化和旅游发展方式,促进提档升

 级、提质增效,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准确把握文旅行业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为推进新阶段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要紧扣“强富美高”的总目标总定位,聚焦“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的部署要求,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项工作争创一流、勇当标杆,更好发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赋能文化强省作用,更加彰显旅游为民和旅游带动效应。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新追求。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融入到“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健全完善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努力实现文化和旅游内涵能级在创新发展中充分释放,江海河湖资源禀赋优势在协调发展中充分发挥,水韵江苏独特魅力在绿色发展中充分彰显,文旅资源配置能力在开放发展中充分提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共享发展中充分满足。准确把握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进入新时代,高质量的文化和旅游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必须强化价值引领、品质提升,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特色化、品质化精神文化需求。准确把握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新要求。文化和旅游既是拉动内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畅通国内大循

 环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要探索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文旅资源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准确把握发展面临新挑战。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文化和旅游发展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要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奋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局面,为江苏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前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及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推进文旅融合、激活发展新动能,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新阶段新征程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努力让江苏成为令人神往的“诗和远方”,助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现代化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为民惠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营造宜居宜业宜游良好环境,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对文化和旅游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创新引领。全面推进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现代化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等规律,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发挥科技赋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作用。

 ——坚持融合发展。强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优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实现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旅游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推动文化和旅游与其他领域融合互促,不断激发新动能、开辟新空间。

 ——坚持因地制宜。强化系统观念,引导各地立足区位特点,找准定位、错位发展,构建体现资源禀赋、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文化和旅游发展布局,创造各具魅力的文化旅游体验,形成更多有特色、可借鉴的路径模式,在全省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优质便捷高效,文旅产业支柱性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大众旅游、智慧旅游蓬勃发展,优质旅游产品成为“人们心目中最美的江苏”重要窗口,文化和旅游市场繁荣有序,形成更多主导性“江苏标准”,文旅发展对促进社会文明贡献度、文旅消费对经济发展贡献度、文旅融合对人民美好生活贡献度、文旅行业对全省安全生产贡献度、文旅领域对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度显著提升,建成文化建设高地、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样板区,人民群众文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大幅提升,推动江苏成为水韵人文魅力充分彰显的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

 展望 2035 年,高水平建成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优秀艺术作品、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实现设区市全覆盖,以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优质旅游服务为代表的高质量旅游供给更加丰富,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形成江苏方阵,“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国际国内影响力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在弘扬中华文化、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省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三、优化文化和旅游发展布局 抓住用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美丽江苏建设、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以江海河湖为脉络,构建省域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域魅力空间。

 (一)彰显“水+文化”鲜明融合特质。

 发挥江苏江海河湖资源禀赋独特和自然人文风光秀美的优势,系统推动沿江、沿海、沿大运河、沿湖地区文旅特色发展,充分展现“水韵江苏”之美。

 以水为脉。依托江苏奔涌江流、稠密河网、温润湖泊、浩淼海洋的丰富资源,串起名胜遗迹明珠式落子,编织蓝绿亲水珠链,形成明媚婉转的诗意画廊。发挥江海河湖通达四方优势,打造一批跨区域的世界级、国家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和旅游廊道。

 以文铸魂。挖掘吴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等传统地域文化内涵,构筑大运河文化、海洋文化、长江文化、江南文化等区域文化传承弘扬高地,以大运河的繁盛、黄海的浩瀚、长江的壮阔、太湖的柔美和里下河地区的乡情等,生动展现水韵江苏大气温润、敦睦柔和的人文风貌。

 区域联动。鼓励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区域空间特色塑造。推动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河海联通、湖海呼应、跨江融合,以“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基本形成为契机,加强区域间文化和旅游融合互动,形成共建基础设施、共推重大项目、共享客源市场、共创知名品牌的联动发展格局。

 城乡融合。...

篇四:关于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

 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 XX 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党委决策部署,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建设,切实推动 XX 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融合业态更加多元、服务能力更加完善,文化旅游影响力、吸引力以及产品供给力、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 家、5A级旅游景区 1 家、4A 级旅游景区 2 家、3A 级旅游景区 4 家。

 ——“十四五”末,全市接待游客超过 X 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 X 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 X%左右。

 二、品牌培育 —— 做优黄河文化品牌。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加强对黄河 XX 段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利用,系统梳理黄河 XX 段文化发展脉络、历史遗产遗存、文化特征特色,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大力开展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加大对卫宁古灌溉、黄河文化古迹、大麦地岩画、黄河奇石、长城遗址、羊皮筏子制作等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把 XX 打造成彰显黄河文化、展示黄河文明的重要窗口。

 —— 做强大漠星空品牌。围绕“大漠情怀、浪漫星空”,用好大漠、星空优势资源,高品质、高标准规划建设沙漠体验、星空观景、星空营地等体验旅游、亲子研学项目,提升 XX沙漠传统游乐项目,创新开发新型沙漠旅游项目,打造集游乐、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新时代沙漠旅游目的地。扩大以“星星的故乡”为载体的星空旅游业态,打造“住星星酒店、品星空晚宴、看星空演艺、听星空讲座、赏大漠星辰、悟星空之旅”的星空旅游、沙漠旅游深度体验系列产品。

 ——。

 做特康养旅游品牌。围绕构建“一带三区多节点”康养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发展康养旅游产业。“一带”,即以黄河为纽带,进一步整合我市沙漠、绿洲、湖泊、文化、民俗、中医药、枸杞等特色资源,培育黄河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带;“三区”,即构建以市区为引领的康养旅游产业核心区,以 XX 枸杞为主的枸杞康养旅游休闲示范区,以海原生态为主的生态康养度假区,将 XX 建成西部独具特色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城市;“多节点”,发展多个康养旅游节点,创新发展康养旅游业态,向全产业链延伸,打造一系列康养旅游产业集聚平台,形成多个康养旅游节点,主要包括沙疗沙浴、温泉疗养为主的沙漠度假康养旅游节点、以 XX 南岸半岛黄河民宿为主的静养康养旅游节点,以 XX 枸杞直销中心、枸杞加工城为主的康养旅游节点,以永康富硒小镇为主的特色农副产品康养旅游节点,以天都老庄山地为主的海原东部生态康养旅游节点等。

 —— 做实红色旅游品牌。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弘扬革命红色文化,着力开发关桥红色资源,加快 XX 博物馆红色文化展厅、关桥堡会议旧址(抗日红军西北大汇合地)、贺堡红二方面军宿营地的修复建设和展厅建设。对吊嘴子红色遗址、齐家堡红色遗址进行打造,合理规划红色旅游线路,通过红色赋能,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活力,让广大市民、游客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 做活动感体验品牌。依托黄河、大漠、高山、峡谷等独特地质地貌资源,大力发展黄河漂流、沙漠探险、低空飞行、热气球、汽车摩托车越野拉力、沙滩排球、足球、沙漠徒步穿越、沙漠健身运动等产品,提升以“全国大漠健身运动大赛”为载体的沙漠体育休闲目的地的知名度,全力打造国家级沙漠运动基地。带动特色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 做足长城遗址品牌。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依托我市长城遗迹遗址及沿线生态资源、特色产业,在丰富完善文旅服务设施的基础上,打造以历史探秘、文化体验、教育研学、生态休闲、户外运动、康养度假等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业态和产品,讲好“长城故事”。

 三、重点任务 (一)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以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景区、度假区建设,让旅游景区成为 XX 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持续做好景区提质扩容工程,对 XX 景区、XX 景区、XX 山景区、XXXX 枸杞庄园景区、天湖景区重点开发建设,丰富产品业态和人文内涵,打造成综合性的旅游景区。实施景区铸魂提质增效工程,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增强文化自信,有效增加旅游景区的文化含金量。推动支持各类文化演艺进景区、进游客集散中心,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承办、合办等形式,创新开

 发大型文化旅游演艺剧目。将 XX 景区建成国家级(沙漠)旅游度假区,着力打造“XX”国家知名品牌。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 (二)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把 2021 年作为 XX 康养产业发展元年,制定康养产业规划,坚持走差异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路子。围绕黄河生态、枸杞康养、沙疗沙浴、养老享老、休闲度假等方面认真谋划切实可行项目产品。利用三年时间,夯实 XX 市康养旅游产业基础,明确发展路径,形成重点业态,彰显品牌效应,初步建成西部独具特色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城市,切实提升康养旅游供给能力。打造金沙岛自然生态健康运动公园,建设沙漠度假、精品民宿、沙漠温泉等以康养度假为主的特色主题酒店,积极推动实施沙疗、盐疗等核心项目,丰富沙漠旅游业态。依托现有商业街区,培育推拿、药膳、美体、针灸、艾灸、足疗、采耳等业态,打造康养旅游特色街区。挖掘整合枸杞红枣种植、深加工、观光体验等资源,建设 XX 枸杞红枣康养旅游示范区。将海原县自然生态资源和天然气候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发展优势,海原县南部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

 农业农村局、水务局、商务局、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局、XX 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XXXX 旅游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三)壮大重点业态规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内生动力,培育具有 XX 特色的全域旅游新业态。一是培育以“星星的故乡”为主题的星空旅游业态,挖掘大漠星空旅游资源,夯实 XX“星星的故乡”旅游载体,继续丰富“住星星酒店、品星空晚餐、看星空演艺、听星空讲座、赏大漠星辰、悟星空之旅”的星空旅游深度体验系列产品;二是培育以精品民宿为主的特色休闲度假业态,继续开发 XX 南岸半岛黄河宿集二期、金沙海帐篷酒店、沙漠艺宿酒店、飞蔦集·沙漠、野奢酒店等特色住宿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住宿需求;三是培育以研学为目的的研学旅游业态,依据《XX 市研学旅行指导意见》,全力打造 XX 麦草方格治沙、金沙海研学旅行基地、沙海训练体验营、钢铁博物馆、XX 红酿酒研学基地等研学旅游产品;四是培育以枸杞养生、沙疗等为特色的康养旅游业态,制定沙疗行业地方服务标准,研发枸杞保健、康养系列产品,推动黄河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带建设;五是培育以沙漠体育运动为主的沙漠体育健身业态,完善沙漠建设运动设施,开发沙漠体育建设项目,制定沙漠运动建设大赛比赛标准,高水平举办全国大漠健身运动大赛、一带一路国际女子沙滩排球赛等大型赛事活动;六是培育以市场为导向

 的旅游演艺业态,打造提升《XX 盛典》、游客沉浸式体验节目《晨钟暮鼓》、《遇见 XX》、皮筏对歌、非遗舞狮等文化内涵丰富、游客参与感强的旅游演艺产品。七是培育以夜间经济为特色的旅游业态,着力打造红太阳广场、文化广场、五环广场、五馆一中心、鼓楼观光街区、摩尔城、向阳步行街、XX 水镇、创业城等夜间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支持XX、金沙海等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在保证安全、避免扰民的情况下开展夜间游览服务。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教育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卫生健康委员会、XX 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XXXX 旅游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以“文旅+工业”,打造以钢铁博物馆为代表的工业旅游示范点。以“文旅+农业”,推动 XX杞菊红菊花生态园、海原西安古镇茴香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以“文旅+康养”,建立沙疗养生中心,开发枸杞沙疗系列康养产品。以“文旅+体育”,规划建设沙漠休闲体育公园,培育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强竞争力的“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等体育旅游项目。以“文旅+乡村”,继续深挖乡村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对古村落和古民居进行保护整治与开发利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

 的原则,推动文化旅游与各领域、各产业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内容和服务功能。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卫生健康委员会、XXXX工业园区管委会、XX 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XXXX 旅游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五)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建设黄河卫宁段慢行道,完善旅游交通指示标识,健全旅游交通引导系统。在黄河卫宁段建设 4 个康养旅游服务驿站。完善自驾游、房车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便利化程度和个性化服务水平。依托西部云基地的网络优势,建设智慧“旅游云”平台,打造完善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酒店、智慧旅游乡村 4 大智慧旅游体系,构建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营销 3 大体系,充分整合交通、餐饮、住宿、医疗、保险等资源,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个性化的旅游服务。高标准建设和改造旅游厕所,实施规范管理,实现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等厕所全部达到三星级标准。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局

 (六)创新宣传营销模式。盘“活”市场,积极研究制定应对“高铁旅游时代”的方案措施,拓展航线开通城市和重点旅游客源市场,利用政策优势,大力引进包机、专列、自驾车等旅游团队,激活市场,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做“活”品牌,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和特色旅游资源,通过举办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黄河数字音乐节等文化旅游节事活动,进一步做亮“5A 级沙坡”“星星的故乡”“丝路盛典”“黄河宿集”“沙漠宿”“66 号公路”等有影响力的品牌,打造 XX 文化旅游新名片,以打卡《山海情》拍摄地为宣传主线,持续挖掘 XX 文旅爆点,全方位营销,将 XX 包装打造成为 2021 年热门旅游打卡点;用“活”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展示 XX 旅游城市形象,打造好XX文旅宣传栏目,提高“我在XX等你”“热情 XX 邀您打卡”等话题热度,与时俱进全面提升 XX 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网信办、新闻传媒中心,市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口岸和投资促进办公室、XX 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XXXX 旅游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七)加强区域联动合作。通过与周边地区产品连线、活动联办、营销联动,打造“一程多站”自驾游产品和精品线

 路,做好不同景区、不同区域间的联动营销,构建完善旅游相关产业链,进一步提升 XX 旅游吸引力和辐射力,打造 XX旅游中转站。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XX 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XXXX 旅游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八)优化服务体系建设。以高质量高标准为要求,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提高行业接待服务水平,带动全市旅游综合服务质量整体提升,加速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和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建设。制定落实地方行业标准,着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技能,鼓励探索旅游定制服务,树立良好旅游服务形象。努力打造与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相适应的服务型政府。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做大、做强、做精、做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水平;支持小微文化旅游企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消防、交通、食品等安全工作,切实增强文化旅游安全保障能力。继续完善“1+5+N”的全域旅游管理模式,加强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的联动,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规范经营管理行为,进一步优化旅游市场环境。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公安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各县(区)及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方案制定、措施细化、责任明确和统筹协调、检查督导及各项任务落实等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坚持一月一小结,查摆问题、增补措施、全力推进,将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积极纳入年度效能考核目标,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动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市发改、税务、金融、自然资源等部门要配套出台一批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和有力措施,落实扶持奖励范围和标准。文化和旅游规划要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三)强化资金保障。市财政局要统筹中央和省、市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

推荐访问:关于促进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高质量 旅游业 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