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角的初步认识导入描述8篇

时间:2022-08-29 14:10:05 来源:网友投稿

角的初步认识导入描述8篇角的初步认识导入描述 TIMEEDUCATIONNO.7July时代教育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38~39页的内容。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导入描述8篇,供大家参考。

角的初步认识导入描述8篇

篇一:角的初步认识导入描述

ME EDUCATIONNO.7 July时代教育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38~39页的内容。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之后,教材从孩子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把画面中的角用彩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生活中;接着从实物中抽取出角,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最后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制一制,加深对角的认识,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度量角、角的分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①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有大有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②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考。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兴趣,在探索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画角。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直尺、红领巾、活动角、百宝箱。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①教师出示玩偶,创设学习情境。出示学习伙伴海绵宝宝。情境创设:海绵宝宝到蟹堡王去应聘厨师。②展示百宝箱,师摸物体的特征,边摸边描述,学生猜是什么物品。③引入新课。摸出的物品共同的特点都有角。(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玩偶作为学习伙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效的。我摸你猜的游戏形式,创设了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2 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①出示主题图,寻找角。Ⅰ媒体演示主题图(或放录像片),在画面中寻找角。Ⅱ让学生回归生活的校园中找角。②走进生活,发现角。Ⅰ生活中的角:实物粘贴在黑板上。Ⅱ在物体当中指出角、辨认角。(摸一摸、指一指、点一点……)③合作探究,找相同点。Ⅰ观察所有的角,他们有没有共同点?小组合作,发现角的特征。Ⅱ验证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④介绍角的各部分的名称。Ⅰ学生自学,交流:角的表示方式、各部分名称。Ⅱ集中汇报,完善板书。Ⅲ巩固强化角的各部分名称。⑤用一句话概括角的特点吗板书:小小角,不简单 一顶点,两条边。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进而渐渐养成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探索数学的兴趣。⑥海绵宝宝应聘厨师的第二关考试开始了。请小朋友们帮助完成:Ⅰ在教室找到角,指出角的顶点和两边。Ⅱ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指一指折的角在那里。Ⅲ巩固练习:判断哪个图形是角,哪个图形不是角,为什么?设计意图:在学习伙伴的指引下,这一环节通过找、摸、指、折、练等方式,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角的表象。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3 引导发现 突破难点图片出示海绵宝宝画外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①圆片折角比大小。用圆片折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②做活动角比大小。

 “变大变小”游戏,进一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③教师出示同样大的红、绿角,绿角的边比红角的边长,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以学生动手操作为辅、观察发现为主,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使他们直观地看到,两边张得越开,角就越大,两边合得越拢,角就越小。这样的设计,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4 自学自练 动手画角①学生自学画角方法。(可以看书,可以看录像,可以问同伴……)②学生到黑板前画角,边演示边解说。③学生按方法自由画角,然后进行作品展示。④总结儿歌。(画角时,别大意,先定点,后画边。)设计意图: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教师本着学生能够自学会的不讲,学生能够自主操作的不讲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多种渠道大胆实践、自我探索,力求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意识。5 综合训练,拓展延伸海绵宝宝最后考验。考验一,小慧眼,数出五角星、 “于”图形中的角。考验二,小金剪 如果只用一刀截去长方形纸的一个角,剩下几个角?考验三,小神笔,用今天所学角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过程始终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6 总结全课 强化重点海绵宝宝应聘成功。海绵宝宝为了感谢我们,送我们一首小角歌,让我们一起唱起小角歌,记住我们的学习伙伴海绵宝宝吧!小 角 歌小 小 角,不 简 单一顶 点 ,两 条 边画 角 时,别 大 意先 定点 ,后 画 边7 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作者简介:于晓清,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井冈山小学,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于晓清摘要:针对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进行教学设计,以情境教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取得了教学效果。关键词:角的认识 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0.07.201- - 244

篇二:角的初步认识导入描述

单元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本单元是对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称),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以及对直角、钝角和锐角的初步认识,较好的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为两个部分,信息窗 1——教室里的角,让学生通过教室内角的研究认识角和直角;信息窗 2——小制作画角,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材的编写特点:

 新|课

 |标 |第

 |一| 网

 1、教材中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教室内的活动作为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教材又适时地将其中的数学信息抽取出来,让学生观察、分析、理解知识,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教材从学生对教的已有认识入手,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中认识角,借助学生所喜欢的小制作活动引起对角的大小探究,是抽象的内容变的直观容易理解。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

 3、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 1、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正确表象。与直角比大小是辨认锐角、钝角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角的过程,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2、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练习。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在比较角的大小及认识锐角和钝角时,还可以组织学生把实践操作与有效的观察,比较结合起来,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正确把握教学要求。角和直角、锐角、钝角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即可。如认识角,只要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和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就可以了。关于角和直角的其他知识,将在以后的教材中进一步学习。

 ■ 课时安排

 共 4 课时

 机动课时 2 课时 教学内容 X

 k B

 1 . c

 o m

 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1 认识直角 1 认识锐角、钝角 1 我学会了吗 1 智慧广场 1 合计 5

 3.1 教室里的角 —— 角的初步认识  教学内容 教材第 27~28 页,角的初步认识。

 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角的起始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平常生活中也常接触到,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地表象。因此,教学中首先从学具三角板入手,认识角,知道怎样描述角,其次充分利用好信息窗 1 的情境图,让学生感性、直观地看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接着从三角尺、钟面、小旗、屋面等抽象出角的一般模型,包括锐角、钝角、直角,体现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初步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并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初步感知什么是角以及角的特征。

 教学中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做”中体验、“做”中探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角的概念。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三角板画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知识与能力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三角板画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直尺、三角板、一张纸,活动角 学生准备:三角板、一张纸、学习用品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看,这是? 生:三角板 2、对于三角板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 生:三角板上有三个角。

 生:三角板上有三条边 3、三角板的三条边同学们都已经看到了,这节课我们来和角交朋友(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三角板是孩子们学习这个单元的重要的学具,从三角板入手简单明了,也易于学生操作,在三角板上就开始指出角,为下面到情境图中找到更多的角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正确指出角 1、三角板的角在哪儿?谁指给大家看看。

 生:这儿就是角(其实是角的顶点)

 生:不是这样,应该是(从一条边到顶点再到另一个顶点)

 (如果学生都不能及时指出正确地表示方法,教师及时给学生出示正确地方法)

 2、谁来指出另外的两个角(学生上台指出三角板的另外的角)

 3、快把自己三角板上的角指给你的同桌看 (二)回到情境图 1、生活中有很多角,我们先来找找这幅画中的角(出示情境图)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

 2、谁来指一指你找到的那个角? (生上台指出角,主要关注学生指角的过程。)

 3、老师从这幅画中也找到了很多角 (课件出示找到的角,出示图形)

 (三)现实找角 1、角在我们的身边你找到了吗?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指给大家看 2、老师也找来了一些角,一起来看看 3、角有什么组成? 生:角有两条边, 生:角有交在一起的两条边 一个顶点 4、师总结: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他们有什么特点?(板书角有

  )

 生:角的边是直直的, 两条边 生:角的顶点是尖尖的

  一个顶点

 尖尖 (板书角有

 )

 两条边

 直直 5、教师板书错误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 设计意图: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指一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同时初步感知了“实物角”到数学角,从而认知角的组成和特点。

 (四)画角 1、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角?那你做好准备向老师学习了吗? (师板书画角的过程)

 2、学生自己画角,学生上台画角,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跟着老师学习画角,学生初步掌握了画角的步骤和方法,通过评价同学画的角也是自己学习的再提高,这种学习方式既强化了角的画法,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角的画法,学生感觉很轻松民主,注意力也集中,留下的印象也深刻。

 (三)巩固新知:

 (一)折一折 1、拿出你准备好的纸片,先指出上面的角。

 2、动手创作角,你能折出新的角吗? 3、汇报交流,学生纷纷演示自己的折法, (二)活动角 1、看老师手中我自己做的这个图形,你觉得它是角吗? 生:是,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生:顶点尖尖和边直直的。

 生:这是一个角 2、仔细看,这个角还会动呢,演示活动过程,所以它的名字是活动角。回家你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可以吗? 设计意图:学生充分认识了角,又学会了画角,再加上折角和活动角这两个环节,学生再一次感受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就在我的手下,我能创作角,并能制作角,学以致用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

 (四)达标反馈 1、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

  )

 (

  )

 (

 )

 2、下列图形那些是角?是角的在下面括号里打“√”

 (

  )

 (

 )

 (

 )

 (

 )

  (

 )

 (

 )

 3、画出你的角。

 答案:1、顶点,边,边;2、第一个、第四个和第六个都是角。3、画一画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认识了角这个图形。

 生:我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生:我角的特点是顶点尖尖,边直直。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 (

 )

 )( (

 )

 )( (

  )

 2.下面的图形中,是角的在(

 )里打“√”,不是的打“×”。

 X

 k B

 1 . c

 o m

 (

  )

 (

  )

 (

  )

 (

  ) 3、数一数下列图形中各有几个角,然后与对应的数连起来。

 1

 3

 4

  8

  6

  4、过下面的点,画出一个角。

 .

 5、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6、算一算。

 一个三角形有(

  )个角,四个三角形有(

  )个角。

 (

  )○(

  )=(

 )

 答案:1、顶点,边,边,顶点,边,边。2、√、×、√、×。3、按图形:8,1,3,4,6。

 4、画图略。5、1,2。6、3,12,3×4=12 。

  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一个顶点

 尖尖 角

 两条边

 直直  教学反思 本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教学中首先从三角板入手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指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回到情境图找角、指角,抽象出角的图形。接着再回到身边,通过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再一次感知,总结角的组成和特点,出示角的数学图形并标出名称。在下面的活动中画一画、折一折、活动角,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感知角的形成的具体、动态的过程,从而对角有较直观的体验。

 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巧手摆角

 (1)摆一个角至少要几根小棒? (2)用三根小棒能摆 3 个角吗? 答案:(1)2 根,(2)能 资料链接:

 剪一剪,真有趣

 解答“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后,留下的图形有几个角”时,按照正常思维,一个长方形有 4 个角,剪去一个角还有 3 个角,但是动手去剪一剪,就发现,这期中还真有学问。

 如果沿着长方形的对角线剪掉一个大三角,那么 4 个角就变成了 3 个角了(如下图 1)

 。如果沿着长方形一个角剪到边上,就成了梯形,还是 4 个角了(如下图 2)。如果在相邻的两面剪一个小三角,那么原来的 4 个角就变成 5 个角了(如下图 3)

  3 个角

 4 个角

  5 个角 (图 1)

  (图 2)

 (图 3)

 教学精彩片段: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这个新朋友呀,很害羞,总是喜欢躲起来。让我们先来认识“角”和它做朋友好吗? 二、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请的小客人哪里去了呢?原来,调皮的角就藏在这里(教师出示课件),小朋友,你能把它从这幅图里找出来吗?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 学生描述图片上的场景:五角星正在踢足球的学生,拿着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还有教学楼和钟楼等等,指出相应的角的位置。教师操作媒体,把相关角标志出来。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把角都找到了,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角”,老师这里也个物品,他们也有角,你能帮老师说一说吗?(出示课件)

 师:老师把这些角,画了下来,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教师演示角的画法)

 1.小朋友,老师刚才是怎么画的呢?谁来说一说(先画一个点,再画两条直直的线)

 2.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把从顶点发出的线叫做“边”? (教师板书:顶点和边)小朋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个边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你能像老师一样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学生动手操作)

 4.展示画的角,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5.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学生发言后,教师将角的特点再总结一次。)

 说课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今天我要讲的是《角的初步认识》,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27~28 页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

篇三:角的初步认识导入描述

表演 12 3 6 9

篇四:角的初步认识导入描述

教了二年级的《 认识角》 一课。在 备课过程中, 通过对本课“导人”部分的认 真思考, 我设计了三种方案, 并分别进行 了试教, 其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在此次实 践的基础上, 我又一次学习了新的课程理 念, 倍感亲切! 方案一 :

 师 :

 出示一把勺子和一把 小刀 “ 比比, 它们前面这儿有什 么不同? ” ( 师分别指着 勺子和 小刀的前端) (生:

 大多数神情茫然) 生 1:

 小刀前 面尖尖的 , 勺子前 面圆

 圆的。

 生 2:

 小刀前面容易划破手, 勺子前 面不戳手。

 (2分钟过去 了, 无果。) 师:

 (哭笑不得 , 只好 自我圆场 ) 小刀前 面有 个尖尖的 角吧 ! 勺子前 面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

 认识 角) 这一次设计,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 有角与无角的事物, 并作对比, 试图从这 过程中引出角这个概念。本以为这样 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又培养了他们观察 比较的能力。

 可实际情况事与愿违。

 “他们 前面这儿有什么不同? ”提问的目的是想 以此引出下一个环节, 导出角。不料学生 回答说 “尖尖的” 、 “圆圆的” 、 “划破手” 、

 “不戳手” , 其实这是正常现象, 我却未能 想到! 至于学生是怎样想的, 即有怎样的 思考过程, 根本顾不上理睬了, 只是焦急 地与学生纠缠。其实学生有一定生活经 验, 课后反思时, 我发现:

 他们的每一种回 答, 是经过了一定的思考、 有某种理由的。

 问题的关键是设计提问时我预见到了什 么! 事实证明:学生对勺柄和刀口的直 接感性了解, 往往是93 t ,形特点或是不同 的使用特性去看, 看来不大会和角联系在 起。况且角为平面图形, 从立体实物中 导入也是不可取的。由于考虑不周, 对学 一一生了解不深 , 产生以上情况就不足为奇了! 方案二 :

 师:

 ( 电脑演示:

 伴随《 小星星》 的音乐, 出现夜空星星闪烁的画 面。) 小朋友们注意到没有? 平时我们画的小星星有几个角啊? 生 1:

 5 个。

 生2:

 10 个。(数人附和, 指出凹在里面的还有五个角。) 师:

 (一时语塞)我们就看突出来的角, 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生 3:

 (手点角尖) 师 :

 点 了一下就是一个角吗?(师示范指角 :

 一个点两条边 )谁愿 意再来试试 ? 生 4:

 (仍然手指 角尖) 这一次试教, 想从平面图形五角星导入。伴随《 小星星》 有节奏 56 数学大世界 2012/ 03 shu xlle da shi j ie 的音乐起, 创设了一幅美丽的星空图, 而后导出五角星。

 教后想想实 有小题大做之嫌。

 况且一开始就选五角星为例找角, 也有不妥之处,

 五角星上可不止五个角啊! 尚未有正确完整的角的概念就让孩子去 指角, 又一次忽略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实施效果不尽人意! 方案三 :

 师 :

 ( 电脑出示 :

 5 个平面图形) 每组桌上都有个布袋子, 里面放有以上 5个图形。认识吗? 师:

 如果不用眼睛看, 你能很快从布袋里把 圆片给摸 出来吗? 生:

 (情绪激动, 异口同声)能! 师:

 好 ! 一起试试! 听清楚要求:

 组长拿布袋, 其他组员摸。准备, 开始! ( 各小组积极尝试, 师巡视, 不断激励 :

 加油! 快点! 摸到啦? 摸 到就举起来! ) 师:

 (对完成任务的小组)你们怎么那么快就摸出圆片啦? 有什 么小窍 门哪? 生 1:

 圆弯弯的, 其 它图形 的边直直的。

 生2:

 圆边上滑滑的, 其它图形会戳手呢! 生 3:

 圆上没有角, 其它图形上都有角。

 师 :

 ( 引导再次对比观察 , 验证与其它图形的 区别圆上确实没有 角! ) 是吗? 真棒! 大家不仅能看出, 还能通过手模, 把有角和没角的 图形区分开来, 你们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认识角》 (板书课 题 ) ⋯ ⋯ “我 听过 了, 就 忘记 了; 我看见 了, 就记住 了; 我去做 了。

 就理解 了。

 ” 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它能促使学生在 “ 做数学” 的过程中, 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 便于知识的再创 造。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 在把握他们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如果 能引导他们通过观察、 操作, 参与各种活动去感受、 接触、 体验, 学生 就会更具体深刻同时准确地把握、 建立概念了。

 再次执教时, 重在让学生先在感受中再认角。

 感受, 一如朱小蔓 教授所说, 是一种特殊的感知, 它既不是单纯的听, 也不是单纯的 看, 而是各种感官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教学的过程也就是 儿童的感官共同作用的过程。在老师的引领下, 让学生看屏幕再认 五个不同图形的表象, 然后不看或闭上眼睛, 在小组合作中充分触 摸, 感知带有角的图形与无角的图形的区别, 在强烈的对比中将角 的形象清晰化。

 尔后, 对照 5个图形, 将触摸的感觉通过视觉作用再 次验证和强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是每位教者的共识。“备课先得备学生” 这样的话说得太多、 太滥、 也太容易了! 殊不知谈何容易! 皮亚杰十 分重视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 他把儿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变量” ,

 反对传统上把儿童看成是一个“依赖的变量”。

 他提出的发生认识论 的两个中心思想“相互作用论”和“建构沦”认为:

 知识不是外界客体 的简单摹本, 也不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 而是由主体 与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 认识是一种主动积极 和不断的建构活动,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或外部教学所支配的, 而 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 儿童要通过 自己的活动, 建构形成他的智

 力的基本概念和思维形式。

 在皮亚杰看来, 学生并不只受教于成人,

 而且 自己独立进行学习。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 真正的学习并不是 由教师传授给儿童, 而是出自 学生本身。

 “教而后知不足⋯ ⋯ ”教学实践使我不断加深对教改的体会, 深 感课改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重在贯穿于每天的 日常教学行为 中。

 著名教育家帕斯卡尔说过:

 人是自然界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 们的学生分明就是那一根根可爱的小苇草, 富有活力、 更富有思想。

 只有了解了这些, 他们才会真正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一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 顾 祯 《 = 角的初步认识) )的新课导入的案例分析

篇五:角的初步认识导入描述

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宁夏吴忠同心县下马关回民小学————刘阳梅

  【教材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 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 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 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进行数学交流。

 例如, 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 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只能判断红领巾上的三个角都不是直角)。

 另外, 直角、 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 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 学生已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平移和旋转”现象, 对一些简单的物体运动形态已有了一些体验, 但这些体验积累往往是非正规的、 不系统、 甚至是相当模糊的, 但是都为他们学习平移和旋转这一数学知识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生活中数学现象的一种“升华”。

 因此,力求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唤起他们对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回忆, 让他们充分地回忆、 观察、 操作、 实验、 探索思考, 进而分析和认识这两种运动方式及特点。这样孩子们就会感到亲切、 真实、 有趣。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子画角。

  2、 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观察、 操作分析、 比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 情感 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 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1、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角板, 剪刀, 活动角。

 红领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问题导入

 师: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加入了 少先队, 成了 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谁知道少先队员的标志是什么? (红领巾)

  师:

 对, 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 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 小朋友一定要爱惜红领巾, 保护红旗的一角。

 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三角形)

  师:

 这个图形为什么叫三角形呢?

 (因为它有三个角)(多媒体演示:

 红领巾的三个角分别闪烁几下)

 角究竟是什么样的图形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新朋友——角。(揭示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通过由红领巾引入, 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 引发 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 引导探究

 1、 联系实际, 整体感知角。

  (多媒体演示:

 美丽校园的主题图。

 突出:

 门窗上的角、 钟面上的角、 操场中场地的角、 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1)

 师:

 这是那里啊? (校园)

 在这美丽的的校园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

 我发现了 门上有一些角, 操场上也有角, 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角 (2)

 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原来角就藏在我们身边, 离我们多近呀。

 (3)

 老师给大家带了几幅图 , 你能找出来吗

  ? (多媒体出示图:

 剪刀、 钟表图片, 请学生上台找出各种物体的角。

 指出的在物品上显出角)

 (4)

 师: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有角, 在我们身边, 就有很多物体表面也藏有角, 你能找到吗? 现在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同桌看, 看哪对同桌找到的角最多。(学生活动:

 找角)

  师:

 哪对同桌愿意把你们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看? (集体交流)

  师:

 角真是无处不在, 只要细心的小朋友才能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

 )

 让小组合作找出图形中的角,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抽象图形, 形成表象。

  (1)师:

 刚才通过同学们指的角, 老师明白了角的图形是这样的(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

 这个是角吗?

  生:

 不是, 这是个点。

  师:

 对, 这是个点, 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 想想看, 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

 (学生思考)

 哪位同学能在三角板上指角给同学看

 看? (学生完整的把角指出)

 (2)

 师:

 请同学们一起拿出三角板, 跟这个同学一起指一指角并摸一摸角是怎样的?

  生:

 角的前面尖尖的, 旁边直直的。

 师:

 同

 学

 们

 说

  得

 真

 好, 现 在 请 同

 学 们 用 角 尖 尖 的 地 方 在 手 心 扎 一看 看 手 心留下了什么? (一个小圆点)

  师:(指着黑板上的点)

 这点是角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数学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顶点。(板书:

 顶点)

 角还有什么呢? (两条直直的线)

  师:(画出两条边)

 这两条直直的线, 数学家也给它们取了名字, 叫边(板书:

 边)

 (3)

 师:

 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角”。

 让我们给刚才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就变成这样,(多媒休演示:

 隐去实物图, 出现三个大小不同的角。)

 请你们仔细观察, 它们和老师黑板上画的这个角,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

 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

 哪个小朋友能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呢? (请小朋友出来指)

  小结: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来牢记知识, 巩固知识, 掌握角的 各部分名称。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新知。)

 3、 动手操作, 做角。

 (1)

 师:

 拿出你自己准备学具, 比一比哪个的小朋友手最巧, 变出的角最多。

 注意, 做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学生活动)

  师:

 现在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并说给大家听一听你是怎样做的?

  生 1:

 我是用纸折的角。

  生 2:

 我是用线拉出的角。

  生 3:

 我是用小棒拼成的角。

  小结:

 小朋友心灵手巧!

 用自己的双手做出这么多角, 真是了不起。

  (2)

 师:

 老师也做了一个角, 可以活动的, 所以我把它角活动角。

  师:

 老师请一名同学来跟老师比角。

 你们看, 我们哪个角大? 你能不能使你的角比我的大? 你们能不能使你们的角比他更大呢? 你们能不能使你们的角比他小? 你能不能使你的角比我小呢? (一边问, 学生一边做)

 从这里可以发现,要使角变大些, 只要怎样? 要使角变小些, 只要怎样? 因此,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两边叉开程度有关)

  师:

 现在老师来表演个魔术, 请同学们想想看老师把角变小了吗?

  老师剪短活动角的两条边(角的大小没变), 学生体验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 没有关系。

  师:

 平时我 们 在 哪 里 看 到 像 这 样 大小不断变化着的角呢? (剪刀、 钟面等)

 (设计意图:

 通 过 寻 找 生活中的物 品 抽 取 出 数 学 中 所 要 研 究 的 角; 认识 角 的 部分名称。

 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 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4、 体验感悟, 画角。

  (1)

 师:

 同学们做角做得那么好, 老师相信同学们也能把角画好。

 请同学们自己先动手画角, 同时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学生画角)

  (2)

 展示学生作业, 指名说说画角的方法。

  (3)

 多媒体演示画角过程。

 学生再画一个角, 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画一画,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 巩固深化

 师: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角是什么样的? 角有几个顶点?

  顶点是什么样的? 角有几条边? 边是什么样的?

  师:

 想好了没有, 老师想考考你们, 我们玩一个闯关游戏, 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 慧眼识角。

  判断:

 下面图形是不是角, 如果是画

 ? 不是画

 , 并说说为什么?

  (

  )

  (

  )

 (

  )

 (

  )

 (

  )

  学生独立思考, 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 并说出理由。

 第二关, 我会猜。

 下面哪个角大, 哪个角小?

 第三关, 我会数。

 蓝猫先生说:

 “谁能帮我解开这个密码, 密码是数一数下面的字母一共有几个角? ”“NMT”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失声共同合作学习、 相互交流, 通过课件演示角的重叠,使学生从中发现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角, 感知角的与张口有关,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任。教学难点不攻自破。)

  四、 归纳总结

 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 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课后总结. 教师出示顺口溜:

  小小角, 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 要牢记,

  先画顶点后画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来牢记知识, 巩固知识, 掌握角的 各部分名称。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新知。)

篇六:角的初步认识导入描述

名称

 《角的初步认识》

 科

  目

 小学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时间

 1 课时(40 分钟)

 学习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在 7 周左右,有一年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普遍比较活跃,很容易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但认知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这些都是学生的已有认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能熟练使用铅笔和直尺,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们不喜欢呆板的课堂,喜欢动手操作,因此使用多媒体导入新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学生易动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折角、摸角、画角经历角的认识过程,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使科学的、准确的。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等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通过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2.掌握用直尺画角的方法,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2.知道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口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资源

 (1)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白纸、一张圆形纸张;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1[U1]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就热闹起来,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课件出示“校园的早晨”)同桌互相说一说,你都看到些什么?(学生汇报)

 师:足球场的一角会形成这样的图形(电脑出示红色闪动的角),老爷爷用的剪刀也有这样的图形(电脑出示红色闪动的角),你们认识它吗?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1)找角

 师: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说给大家听。(学生活动)

 (2)汇报

 师:哪个同学愿意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角?(汇报时,可以有情境图片上的角,也可以是周围物体上的角)(学生汇报)

 3.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师: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活动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折角

 师:(出示圆形纸张)这上面有角吗?

 生:没有

 师:你能利用它折一个角吗?(角折出后,先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的同学看一看)

 师:谁愿把自己折的角指给大家看?(学生指角)

 教学活动2 2[U2]

  生:我觉得**同学指的不是角,因为它的一边是弯的。

 师:听清楚了吗?只要有一边是弯的,就不是角。

 活动(二)摸角

 师:请同学们找到你折的角,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师:谁愿意把自己摸角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 1:尖尖的有点扎人。

 生 2:两边是直直的。

 师:原来角这么有趣,想不想把它们留下来和我们交朋友?

 活动(三)画角,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动脑筋想办法让角留下来。

 师:谁愿意把自己留下的角展示给大家看。(学生展示角,评价优劣)

 师:老师也留下了一个角,请看,谁愿意把这个角指给大家看?(生指角)

 师:这尖尖的地方我们叫角的顶点,直直的两边叫角的边。(板书)

 师:(课件显示很多角)瞧,咱们的朋友多不多?

 师:谁能把第一个角的边和顶点指给大家看?(指名学生指角的各部分)

 师:为了区分不同的角,我们常常给它们标上数字,标 1 的角,叫做角 1,标2 的角叫什么?标 3 的呢?

 师:在数学上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角 1 就记作∠1,读作角 1,见到∠2 怎么读?生:角 2。

 活动(四)巩固拓展

 师:咱们的好朋友淘气也拿了一些图形,可他不知道这些图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咱们帮帮他好吗?

 生 1:第一个是角。

 生 2:第二个不是角,前面不是尖的。

 ……

 师:大家都知道角的样子了。咱们休息休息,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想不想猜?请听好:一个顶点两条边,生活当中处处见。

 生:是角

 活动(五)认识角有大小之分及决定角的因素:

 1.探索比较角的方法

 出示角 1(较大的角)和角 2(较小的角)

 师:角 1 和角 2,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生:角 2 大,角 1 小。

 师:你师怎么想的?

 生:角 2 的张口大,角 1 的张口小。

 师:想不想知道智慧爷爷是怎么比较角的大小的?(想)

 课件演示:比较角 1 和角 2 的大小的过程,得出角 1<</SPAN>角 2,角 2>角 1

 师明确: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先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哪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外面说明哪个角大。

 2.发现规律

 师:生活中的角很多很多,这儿就有两个角兄弟在争论些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角大小相等但边长短不等的两个角

 师:同学们,你能帮帮他们吗?

 学生讨论

 课件演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过程

 师明确:角的大小是由角的夹口大小决定的,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活动3 3[U3]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说说哪些地方有角

  2.数一数下面一共有几个角?

  3.在下面的这个角中,从顶点出发画几条线就能使这个角增加 5 个角?

 教学活动4 4[U4]

  四、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对于角,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篇七:角的初步认识导入描述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 一、 【 教学内容 】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P39 例 1、例 2 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 用尺子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 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 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 三、 【教学 重点 】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 四、 【教学 难点 】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五、 【教具准备】

 三角板,剪刀,活动角,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等。

 六、 【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见过这种动物吗?(生回答)

 师:这是什么动物?(啄木鸟)

 师:真聪明!那同学们观察,啄木鸟和其他的鸟有什么不同?(啄木鸟的嘴巴长)

 它的嘴巴这么长,有什么作用你知道吗?(捉虫子)

 请仔细观察李老师出示的这两只啄木鸟,哪只鸟的嘴巴张开的大一些?(生回答)

 师:那同学们能用手势分别来表示一下这两只啄木鸟嘴巴张开的样子吗?

  学生自己用手势比划。

 师:我看到了,把自己的两只手的一端合拢一点,另一端张开,就像啄木鸟的嘴巴了!有没有更简单的手势呢?(师用 v 手势)

 师:如果我们用一种简单的符号把啄木鸟张开时的嘴巴画下来,你能想到什么符号呢?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棒!看老师是如何表示的好吗?从啄木鸟嘴巴上下连接的地方开始,上面部分往上画一条直线,下面部分往下也画一条直线,这样的符号可以表示嘴巴张大的样子吗?(可以)

 右边的这只啄木鸟呢?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表示,这样的符号,同学们见过没有?(见过)

 它像什么符号?(大于号)

 师:这样的符号,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让我们好好地认识认识“角”这个图形好吗?(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好好回忆一下,刚才在啄木鸟的嘴巴里面我们是如何找到角的?一起回忆一下(边说边出示课件):嘴巴上下连接的地方我们画了一个点,角是从这个地方开始,张开的时候,嘴巴上面的部分我们这样画了一条直线,下面部分也画了一条不同方向的直线,这就是一个角。在数学上,这个角的这个地方有一个名字,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角的“边”。

 师找学生上台指出另外一只啄木鸟嘴巴上面的角、的顶点和边,师总结并出示课件: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三)

 通过区别、判断等活动,进一步明确“角”的基本特征。

  师出示课件:教材练习八中的习题。

 师:同学们拿出老师发下去的作业纸,第 1 题: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是的打勾,不是的打叉。(生开始动手)看看哪位同学把我们刚刚学过的本领用上去,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师:同桌两个都完成了,可以互相交换一下意见,你为什么这么判断? 请学生汇报答案并说明为什么这么判断。

 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火眼金睛!

 师:通过我们刚刚的探索,我们大家对角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那大家来总结一下,角都有哪些特征呢?

 生回答,师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师出示角的图片。

 师:同学们看现在的角口朝哪儿?(朝左)

 老师给同学们变一个小魔法,请仔细观看屏幕(师播放动画改变角的方向),让生和之前的角对比,方向和大小有什么变化,最后总结出:同一个角的方向发生变化,角的大小不变。

 (四)知识应用,生活中的角。

 同学们都很有创造力,而且也都正确地指出了角,值得表扬。其实啊!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请大家想一下我们周围有没有角?请在我们教室中找一找,看看那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生回答:天花板、直尺、课桌面、数学课本封面......同学们真厉害!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角无处不在。

 师课件出示剪刀和闹钟,让生上台指出物体上面的角,顶点及边。

 (五)动手操作, 折角 ,比大小

 1、折角。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办法用它折个角吗? 生动手折一折。

 2、比较角的大小:

 重叠法。

 ①师生拿出折好的角,找两名同学和老师折的角比,比老师小的角和比老师大的角,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顶点重合,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分别指出所折角的顶点和边。

 ②巩固重叠法。师出示课件:一把三角尺,让生找出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动画撤除实物,剩余三个角,问:你认为这三个角中,哪个角最大?哪个最小?(生猜测)师通过动画演示总结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可以通过叠在一起比一比的方法来确定。

 3、演示活动角 师:老师自己做了一个活动角,现在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小魔术,请同学们仔细看。

 师演示角的两边变短和变长的过程,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总结并汇报: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和边长没有关系。

 课件出示:造角工厂, 验证刚刚的结论,生齐读(加深印象)

 (六)

 画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画角之前,我们来看看经验丰富的造角博士为我们编了一首儿歌,我们大家一起读一下: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你认为哪句话最重要?(最后一句)

 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角的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就画成一个角。

 学生练习画角。

 (七)

 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用剪刀剪下一刀,还剩几个角? 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自己动手操作。(师巡视)

 生汇报结论:A、剩三个角

  B、剩四个角

  C、剩五个角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角,下面谁来说说,你知道了角的哪些知识? 学情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喜欢做小动作,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因此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

 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效 效 果 分 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个独立段的教学资料。对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角有必须的生活经验,然而却不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指、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这样设定:

 “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啄木鸟,使学生初步认识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透过各种学习活动,领悟角的一些特征,感受角的生活原型;会用尺子画角,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潜力。”同时把“角的大小的决定因素—与两条边叉口张开的程度关,张得越开角越大,反之越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作为本课的难点来进行突破。

 总之,这节课整体来说达到了预期效果,上完这堂课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学生才是学习的实践者,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己“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才能获得有效培养,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教 教 材 分 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从观察实物中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

 教材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评 评 测 练 习

  请在下面的方框中画一个角。

  课 课 后 反 思 《角的初步认识》选自人教版教科书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已有初步的表象,但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观念中的角大多是生活中的“角落”,而不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图形”,因而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很不容易,学生接受起来也有一定困难,所以本节课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演示、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有机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同

 时,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喜欢做小动作,因而我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把静态课本材料变成动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思维、在观察中分析,建立起角的表象。这节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生活实际,实践操作并抽象出角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体验,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指一指的方式,从实物中感受角的样子,在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边指边说,不断强化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自由地在教室内找角。从生活出发,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来自于实际生活,有的找到了数学书上的角,有的找到了天花板上的角,有的找到了课桌上的角,请学生来指一指,角在哪里,把学生头脑中对角的认识从“角落”的误区中牵引过来。认识角的特征以后,我及时让学生巩固知识,做小练习,接着我引导学生动手折角,学生折出了大小不同的角:有的比老师的角大,有的折的比老师的角小,通过师生间角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在对比角以后,我让学生尝试着画角,引导学生把角的重要部分画出来,并通过示范画角,指导他们正确的画角方法。

 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学习经验,乐在其中。

 上本堂课之前,多少感觉有些压力,上完课之后,自我感觉这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不多,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

 (2)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之后学生的画角和相应的练习,这部分资料,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原本预设讨论角的大小时为第一个高潮,练习之后透过巧妙剪角游戏再出现第二次学生情绪的高潮,很可惜,没有达成。

 (3)难点比较角大小时,缺少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实践。只是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模仿,中间也缺少了必要的比角方法的练习。没有花太多的时间让每一位孩子亲自比一比,说一说比角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令我感觉到:课堂中多创设机会,放手让学生体验和操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会更流畅,学生的学习会更愉悦,课堂的基调也会更和谐。教师放低姿态,放松心情,和学生一块融入到新知的探索和实践中,互相倾听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和分享,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会获得有效培养,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学无止境,作为新教师,除了对教学方式和教学的实践思考外,我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更好地融合,推动创新性课堂、智慧课堂的发展,让现代教育手段更好地促进课堂高效、生动地开展。

 课 课 标 分 析 析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过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也认识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平面图形的知识,认识角。

 包括:初步认识角,知道角个部分的名称;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认识的三种角,会画角,会用角的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同时在研究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上也离不开角。借助实物图来理解角的概念都是认识角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选择合适实物图,按一定的顺序抽象出直角、锐角和钝角,对学生建立角的概念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实物图中不仅仅是静止的物体,如:啄木鸟嘴巴的图片、尺子等。教材中也呈现能动态变化的物体,如剪刀、钟面等,这对学生感知动态角存在的概念有一定的帮助。

 (一)结合生活情境与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二)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挖掘角在生活中的“原型”。学生对此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但学生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的物体的活动。因此只有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较系统的概念和数学模型。

 (三)在具体实物图中抽象出直角的图形,认识直角的特点,并能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通过分辨、画、折叠等操作活动,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四)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通过比较,抽象出锐角和钝角,并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巩固对三类角的认识,渗透三角形角的特点。

篇八:角的初步认识导入描述

者:冯芳

 班级:12 级 596 数学班

 学号:1061025962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 37—38 页,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第 1—3 题。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受外界影响比较大。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概括事物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掌握还比较肤浅,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时以实际情境引出问题,使学生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由旧知导入新知、由浅入深,逐步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能结合生活情景辨认锐角和钝角,并能口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锐角和钝角与直角的关系,会辨认锐角和钝角。

 理解锐角和钝角的特征,会用三角尺的直角判断角。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节课是节概念课,小学的数学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低年级的孩子对具体的材料和经验性的知识很感兴趣。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采用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生动有趣的简笔画,让学生在图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采用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新旧知识相联系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讲清概念。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时间 (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 一. 创 设 情境,以旧导新 1.谈话:同学们,上数学课时,老师经常要求要做到“三勤”,是哪“三勤”呢?对,要勤动口,勤动手,勤动脑。这节课你们有信心做到吗?我们开始上课吧!

 2. 多媒体课件出示:伴有音乐的米奇动态图像。

 3.由米奇动态图像(直角),提问:证明直角。学生回答正确后,并课件1.回答证明直角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活泼轻松的教学环境。

 演示比的过程:用三角板的直角与图案的直角慢慢重合,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两条边对应重合,则证明该图形为直角。

 20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展示课件,让学生在米奇图片中找角,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展示抽象出6 个角,并且编好序号。2.仔细观察这些角,哪些角是我们学过的直角?(1号与 3 号是直角) 1 号角和 3 号角到底是不是直角呢? 3.观看电脑动态演示用三角板的直角与这两个直角比的验证过程。并回答问题。

 4.小组讨论角的分类。让学生拿出角的卡片练习在小组内分类。

 5.比较验证比直角小、比直角大的角。

 6.教学锐角和钝角:刚才我们把大屏幕上的角分成1.找出图中的角。回答哪些是直角,并找出证明工具。2.观看电脑动态演示用三角板的直角与这两个直角比的验证过程。并回答问题。

 3.交流,并完成 老 师 的 问题。

 1.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利用计算机呈现事物的变化、表现事物的特性,把一些概念直观化,使知识简单明了,让学生容易接受。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把 角 分 成 三类,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 教 学 内 容──锐角和钝角。

 了比直角小、直角、比直角大这样三类,像这些比直角小的角在数学上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锐角”(板书:锐角),比直角大的也有个名字叫“钝角”(板书:钝角)。

 7. 运用卡片比较锐角、钝角、直角的大小。

 8. 在生活中找角,并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角。

 3.回归生活。15 三、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1、教师演示画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方法,再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2、感知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关系。

 3、拼角(运用卡片拼角)。做练习 这个环节是为巩固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通过学生判断角、画角、变角、数角、拼角、一系列的活动,使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看、说、想、动”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加强学生

 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能力及合作意识。

 四、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 直角 锐角 钝角 比直角小的角 比直角大的角 七、课堂教学设计

 开始播放伴有音乐的米奇动态图像。演示证明直角的过程 找直角 动态演示用三角板的直角与这两个直角比的验证过程。

 讨论角的分类,并用卡片练习 比较验证比直角小、比直 角大的角。

 引出锐角和钝角 比较锐角、直角、钝角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角 演示画角方法 结束 板书:锐角和钝 角拼角 板书: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比直角小的角 比直角大的角

 七、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达到会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根据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开始就从学生的旧知入手,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且富有童趣的米奇王国,抽象出一定的数学知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让学生自己在游乐园里找角,找到了你就可以到那里去玩了等童稚话的语言环境让孩子轻松愉快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辨别中了解角,在巩固中画角,做角等一系列的交流、延伸性实践和策略性引导等措施,扩大学生的知识来源,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绽放自己的精彩。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他们的各种潜能可以被充分激活,眼睛更加敏锐,手脚更加灵活,思维的触角也会自由伸展。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质疑、互相欣赏、互相帮助。当然,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说驾驭课堂方面、学生活动效果方面等等,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总之,整个教学环节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八、教学准备:

 PPT 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具角 九、教学评价:

 目 标 检测的方式 检测的时段 检测的主体目检测广深度 达成效度 补救

 学 生 表 情 学 生 演 示 学 生 板 演 师 生 问 答 练习作业总 结 汇 报 课 后 问 题 预 习 环 节 复习环节新授环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其他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多样性梯 度 性 生 活 化 及 时 性 无 效 低效高效及时补救延误时机一 一

 √

 √

 √

  √

  √

  √

  二 二

 √

 √

 √

 √

  √ √

  √ √

  √ √

 √

 三 三

 √

 √

  √ √

  √

 √

推荐访问:角的初步认识导入描述 导入 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