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辛易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申请书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正文

美术作品经典系列党史3篇

时间:2022-09-04 13:00:02 来源:网友投稿

美术作品经典系列党史3篇美术作品经典系列党史 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赏[27P] 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共党史出版社推出《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一书。《画典》精选了现、当代美术史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作品经典系列党史3篇,供大家参考。

美术作品经典系列党史3篇

篇一:美术作品经典系列党史

共产党历史画典赏[27P]

 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共党史出版社推出《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一书。《画典》精选了现、当代美术史上 100 多位美术大家和新锐的 220 多幅油画、国画、版画等作品。画作反映的是 90 多年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社会风貌,以此为主线,配以简明易懂的“美术点评”和“党史解读”,以画带史,贯穿起 90 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翻开这本书,就像展开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让读者重返历史现场。

 何红舟、黄发祥:《起航——中共一大会议》。油画《启航》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张国焘、李达等 13 位一大代表正在登船。在画面中,毛泽东处于构图的中心,身着蓝色长衫,肩挎包袱,正站在船头回首眺望,显得意气风发。这种安排和描绘使他成为人物组群的视觉焦点。压顶的乌云意味着山雨欲来,也暗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而远处东方的曙光,又与游船上的中共一大代表们融为一体,暗喻了革命曙光的显现。黑暗与光亮,乌云的压迫力与代表们的坚强意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进一步表现出了革命的艰难和党的创建者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刘春华:《毛主席去安源》。《毛主席去安源》是以 1921 年秋毛泽东到安源组织工人运动为表现题材的油画。该画曾被称为“开创了无产阶级美术创作的新纪元”,“文革”期间在中国美术界具有和样板戏一样的地位。该画的单张彩色印刷数量累计达 9 亿多张(不含转载),被认为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画面描绘了器宇轩昂的青年毛泽东形象,他身着蓝色长衫,左手握拳,右手持一把雨伞,正在崎岖的山路中阔步前行,背后是连绵的山脉和滚滚白云。毛泽东的形象居于整幅画面构图的中心,坚毅的面庞和姿态又与被山风吹起的衣褶和崎岖难行的山路相交融,背景的连绵山脉和滚滚白云更衬托了青年毛泽东形象的英伟。

  罗工柳的油画《前仆后继》是一件经典历史作品,画作表现了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大批革命党人被杀害,但革命事业后继有人,一代又一代革命人士不畏艰难,前仆后继的悲壮场面。画作采用了黑白对比的简约语言来表现,色彩沉稳厚重,笔触凝练有力,强烈叩击观众的心灵。

 油画《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是罗工柳的艺术创作和探索过程之中极为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画面描绘了井冈山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形象,身着深色红军军服,头戴军帽,一颗红色五角星极为醒目;坐于一小山丘的山石之上,右手扶膝,左手持烟,目视前方。在其左侧的山石之上还放置书籍和纸稿,显示出他正在为中国革命的前途思考和探索崭新的理论。通观画面,毛泽东的形象居于画面的核心,也占据了画面大部分的空间,形象显得极为伟岸,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从远处的青山可以看出,此时正是万物萌发的初春时节,而这也象征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的春天已经到来。

 莫朴的《南昌起义》藏于军事博物馆。作品中起义的五位主要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相对集中地出现在画面的主要部位,尤其是周恩来的画面空间位置,被处理在画面宽度的黄金分割位置上。作品选择的画面瞬间是起义官兵在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的带领下群情激昂、高呼口号、红旗挥舞、枪支高举的一刻,画面总体呈现动荡感,气氛异常热烈。

 董希文的油画《红军过草地》,以大面积的黑蓝、普蓝和小面积的橘黄色的对比,浓重地渲染了长征路上严酷的物质环境和红军战士坚毅乐观的精神。

 傅抱石:《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这幅《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取自毛泽东的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在表现中加入了更多的中国画的元素,山峦更为苍翠和富有质感,只是在山峰之巅隐现出红军的旗帜,与远处天际的朝霞交相辉,尽情地赞美了红军的伟大。

 高泉:《北上》。油画《北上》反映的是红二、四方面军指战员告别甘孜群众,继续北上,向陕甘苏区进发的场景。画面主线是长长的行军队伍呈“S”形延伸至画面深处,近处军民依依惜别,一位老乡握着红军的胳膊不忍离去,后面墙上的“北上抗日”口号赫然醒目。画面远处乌云密布,给人压抑感,与近处鲜亮明快的笔调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红军将要担负艰巨的抗日使命。作品寓意深刻,历史感较强。

  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是一幅表现抗战的经典之作。画作抓取烈士跳崖之前横眉冷对日伪军的场面。五位壮士呈金字塔式构图,具有纪念碑般的效果,坚实而不可撼动,五个人动作神态各异,或回头怒视,或大义凛然,有的战士紧握双拳,表现出依然想消灭敌寇的愿望。作品中人物描绘惟妙惟肖,具有较强的体积感,整体色调偏冷,演奏出为中华民族献身的壮丽篇章。

 罗工柳:《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整风报告》。1941 年,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深刻地批判了主观主义的恶劣作风,罗工柳的这幅画作真实再现了这一会议场景。画面采用水平线构图,通过与会人员的视线将毛泽东带到画面中心位置,突出了领袖形象,显得十分生动、真实。画面色彩处理层次较为单调,油画的笔触肌理也不明显,反映了当时油画的风格。

 石鲁的《转战陕北》一反画领袖形象的固有范式,将毛泽东置身于黄土高坡,成为大山大水中的点景。作者大胆取舍,通过对西北山川的描绘,塑造了一个大气磅礴的空间。一方面突出了领袖形象,另一方面又把观众带到一个具体的历史场景之中,唤起了观众的联想,让人感到山谷间似乎隐藏着千军万马,构思巧妙,匠心独运。

 黄胄的《爹去打老蒋》描绘了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参军即将分别的场景。画面左侧是一位年轻的妇女和两个孩子,怀抱的孩子用手指着旁边正要跨上战马的父亲,父亲则满是关爱地回头望着孩子和妻子。画中的战马矫健、有力,战马后侧蹲坐着的狗悠闲地吐着舌头,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画中四个人物、两只动物,都极为真实、生动,没有丝毫的造作和虚夸,能让人真切地体味到这个家庭的朴实和纯真。这幅作品被选入第一届全国美览,受到美术界的好评,更得到徐悲鸿先生的称赞,由此也成了黄胄的成名之作。

 冯法祀:《控诉会》。1950 年,冯法祀赴京郊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创作了大幅油画《控诉会》。画作的题材、人物来自生活,作品人物众多,构图饱满而不拥塞,色彩沉稳而响亮。画面以控诉的农民人群构成的大面积灰色,插入画面中心青年农民土黄色的背影及白色头巾,与红色棉袄的青年妇女相映,使作品在压抑中透出一股新的时代气息,表现出解放了的农民迸发的新的精神风貌。《控诉会》的中心人物——“老人”站在桌子上控诉,神情激愤;几位农民怕他在桌上站不稳,急忙上前扶着他的腿。这样的细节,没有亲身经历此情此景的人是构想不出的。《控诉会》是新中国油画家在建国初期尝试创作主题性作品及大场面构图的一个成功的范例。

 彦涵的《百万雄师过长江》是新中国成立后,彦涵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的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套色版画。作品刻画了人民解放军乘坐船只横渡长江的场景,近处满载解放军战士的船只与远方的一面面风帆连成一片,水面上浪花汹涌,暗示着激烈的战斗仍然在进行。在炮火的映照之下,风帆与红旗相映生辉,与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图景。

 《开国大典》是董希文的成名作,创作于 1953 年,描绘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画面气势宏大,喜气洋洋,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神采奕奕,气度不凡。作品采用严谨的写实笔法,真实再现了这一伟大历史时刻,又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拉大了蓝天与红灯笼、红地毯之间的色彩对比,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在作品中,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融入了中国的审美元素。由于时代变迁,《开国大典》曾两度被修改。1955 年,画中高岗因“高饶反党集团”事件被删除,原位以一盆鲜花代替。1968 年“文革”发生后,画中的刘少奇被刮去,原作第二排的董必武补到空缺的刘少奇的位置。1970 年,江青曾指示删掉林伯渠,因画家重病在身而未修改。

 《开国大典》是董希文的成名作,创作于 1953 年,描绘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画面气势宏大,喜气洋洋,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神采奕奕,气度不凡。作品采用严谨的写实笔法,真实再现了这一伟大历史时刻,又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拉大了蓝天与红灯笼、红地毯之间的色彩对比,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在作品中,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融入了中国的审美元素。由于时代变迁,《开国大典》曾两度被修改。1955 年,画中高岗因“高饶反党集团”事件被删除,原位以一盆鲜花代替。1968 年“文革”发生后,画中的刘少奇被刮去,原作第二排的董必武补到空缺的刘少奇的位置。1970 年,江青曾指示删掉林伯渠,因画家重病在身而未修改。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著名画家蒋兆和为新中国诞生创作的庆生之作,创作于 1949 年。画面中人物着工农服装,高举红旗,目光坚毅,动作有力;背景欢呼的人物作虚化处理,突出了主体形象。画面中两位工农代表了千千万万受苦的中国人民,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代表了新中国的活力,画面主题明确,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与对新生活的向往。在创作手法上,画家采用的传统的用笔方法,使色墨和素描体面关系得到完美的结合,有力地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力。

 《跨过鸭绿江》是侯一民创作的描绘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历史油画。画面中朝鲜的土地已经满目疮痍,朝鲜人民欣喜地迎接志愿军的队伍。白雪皑皑中,志愿军队伍从前方呈“之”字形蜿蜒至连接中朝边境的大桥,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队伍前方,手持武器的志愿军战士整齐划一地走向抗击敌人的战场,画面左侧负伤的人民偎依在一起,欢迎为朝鲜人民战斗的志愿军朋友。作品横向构图,视野开阔,大气磅礴,色调低沉,以夜色比喻朝鲜人民的境况,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突出志愿军所担当的历史使命。

  靳尚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双手摊开,站在万隆会议的演讲台上慷慨陈词,他身着深色中山装,大方、朴素,表情和蔼而自信,这就是勒尚谊的油画《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成功地塑造出一位睿智的大国领导人的形象。作品接近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动作、表情、光线,成功地运用肖像画的技法处理历史题材。

 靳尚谊:《我们的友谊遍天下》。《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描绘了毛泽东会见国外友人的情景。画面中的毛泽东在中央,与远道而来的非洲兄弟双手紧握,旁边的亚、非、拉等洲的朋友围绕在他的周围,满怀敬仰之情。毛泽东身穿中山装,沉着而大方,体现了国家的自信与好客。他双手紧握黑人弟兄的手,眼神慈爱,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各国的朋友身着其国家礼服,庄重而不失亲切。作品造型简洁,单线平涂,体现了当时油画民族化的风格尝试。作品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与第三世界兄弟国家建立的友情。

 赵志田的《大庆工人无冬天》描绘的是大庆工人在漫天飞雪中钻井的场面。画面中雪花纷飞,石油工人在零下三十多度的环境中与恶劣的天气顽强地斗争。左边铁人王进喜固定住钻井台,右边的工人展开双臂,用力旋转操作钻井机器,旁边的工友全神贯注地盯着画面中间工作的工人。画面主要采用横向式构图,后面高耸的标语、前面的设备、中间的钻井和忙碌的工人,使得画面富有秩序感。在风雪中,石油工人如雕塑一般,给观者深刻印象。

 冯远的《领袖·父亲·设计师·儿子》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肖像画。他满头银发,面容严肃但也显现出了老人的憔悴,上穿白色短袖衬衣,下着黑色长裤,脚穿白色袜子和黑色布鞋,水墨语言也十分朴素,但却恰到好处地将主人翁集领袖与设计师、父亲与儿子几种不同身份汇集一身。让人感到极为朴实和亲切,可以说,这看似普通的形象却又极不普通,在平淡中见高明。

 丁一林:《科学的春天》。油画《科学的春天》表现的是在“文革”结束后的 1978 年 3 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的历史。画面选取了参加这次大会的科技工作者们激情昂扬地步出会场的场景。科技工作者们身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蓝、灰色中山装,3月春天的阳光映照在每一个人的面庞之上,并与他们幸福的笑容一起绽放。画面构图饱满,气势袭人,表现出了改革开放给科技工作者们带来的乐观开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既是科学的春天,也是祖国的春天。

  丁一林:《科学的春天》。油画《科学的春天》表现的是在“文革”结束后的 1978 年 3 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的历史。画面选取了参加这次大会的科技工作者们激情昂扬地步出会场的场景。科技工作者们身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蓝、灰色中山装,3月春天的阳光映照在每一个人的面庞之上,并与他们幸福的笑容一起绽放。画面构图饱满,气势袭人,表现出了改革开放给科技工作者们带来的乐观开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既是

 科学的春天,也是祖国的春天。

  高泉:《1998 年夏·丰碑》。《1998 年夏·丰碑》再现了 1998 年广大解放军官兵在党领导下抗洪抢险的战斗场面。解放军官兵一字排开呈水平线构图,队伍从右至左延伸远处,突出了抗洪任务的严峻,也彰显了抗洪官兵众志成城不怕危难的大无畏精神。江泽民站立在画面的最中央,在抗洪第一线指挥着抗洪战斗。画面上...

篇二:美术作品经典系列党史

艺术FUJIAN ARTS

 / 2021.6 4编者按:2021 年时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盛事,本刊特此推出专题栏目“特别策划·百年回响”特邀各艺术领域有关名家撰写文章,回顾百年来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导下福建乃至全国的戏剧、音乐、舞蹈、影视、美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总结成功经验。本期刊发两篇美术类文章,李豫闽教授和岳枫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历史题材创作问题,探讨了画家如何用创作美术经典作品描绘光辉党史;方一珊呈现了“百年风华

 山海回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福建省美术馆馆藏美术作品展”中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和展陈的传承与创新。史诗时代的抒情画卷——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李豫闽

  岳

 枫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 100 周年,举国上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习总书记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共建党的历史,才能爱国。这主要是有几个方面的原因:100 年的党史,72 年的新中国史,是一段辉煌艰辛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泪水和汗水写就的,充满了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能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我们只有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才能更深地爱党和爱国。进一步总书记又谈到:“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主义为什么“好”,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要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

 特别策划5 Special Report《启航——中共一大会议》

 2009 年

 550×270cm何红舟

  黄发祥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在宣传党史方面,美术作品总是担任了重要角色。从美术的角度来看,作为艺术作品如何反映史实,如何反映历史,如何反映党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福建省美术馆举办“百年风华

  山海回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福建省美术馆馆藏美术作品展”。配合展览,笔者应邀为广大观众举办专题讲座。主要从美术中的党史、历史题材美术的发展阶段、历史站位与艺术表达、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方法这四个方面,对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加以阐述。一、美术中的党史 纵观百年党史,启蒙与革命,建立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与进入新时代,几组关键词的背后,展开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与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和解放以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后“春风哺育”,当然包括新时代提出的绿色生态、科技兴国、教育兴国、文化强国的战略。这期间,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在 100 年党的历史发展中,以其特有的教育、宣传功能,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广大美术工作者以其高尚情操、澎湃的激情、睿智的才思和高超技艺宣传党的精神、表彰先进、记录史实,为人民塑像,为时代讴歌。百年党史,美术从未缺席。翻开东西方美术史,对重大历史题材或宗教性绘画,中外美术都诞生了许多经典之作。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他将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的著名学者汇集于一幅画中,寄托其崇高的生活理想和精神世界。画中站在中央的两位伟大学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在激烈讨论问题的同时向前方阔步走来。构图上采用层层拱门直通遥远天际,通过严谨的透视关系,展现出神圣而恢宏的景象。对称式的廊柱与台阶,表现的是雅典时期的规范和黄金分割率。整幅画营造出希腊黄金时期各学派争芳斗艳的气氛,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辉。欧洲浪漫主义艺术大师德拉克洛瓦所画的《自由引导人民》,画中自由女神的旗帜突破天空,地面上是战士的尸体、自由女神、拿枪的革命者、身后一往无前的战士、四周硝烟弥漫、隐约可见的巴黎圣母院,

 福建艺术FUJIAN ARTS

 / 2021.6 6表现了一个轰轰烈烈的鲜活战斗场面。画家把抽象的神话人物与现实的革命者融合在一起,象征最高的精神和浪漫主义色彩,向世人宣告革命的意志和理想。此外,中国著名画家董希文先生创作了《开国大典》,画面表现的是 1949 年 10 月1 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庆典,毛泽东在城楼上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一伟大庄严的时刻。画家选取一个侧面,从天安门城楼上可以看到远处欢庆的人群,晴朗的天空飘着白云,在毛泽东身后依次站着一批中央党、政、军、民主党派等主要人物。这是一件将历史事实与艺术想象高度融合的经典作品。画家沈尧伊所绘《遵义会议》,将特定历史时期的党中央军事领导者、指挥者,以群像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依照具体人物在历史上的贡献、作用及地位,进行艺术性的组合,反映出遵义会议这一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深远历史意义。如此看来,那些发生在遥远年代的故事、神话、事件和人物被艺术家们塑造和描绘出具体、生动的形象,还原了特定历史瞬间与情节,令画中人物与景致从文本记载的文献中跳脱出来,脍炙人口、鲜活地真切地呈现在观者面前,从此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二、历史题材美术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历史性美术创作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1920 年代到 1949 年。在这一阶段,美术家在 1920 年代开始用艺术创作揭露黑暗,追求民主,这是当时的一个重要主题。抗战爆发后,延安时期形成了革命文艺的中心,江丰、古元、胡一川、陈叔亮、力群、罗工柳、刘岘、彦涵、王式廓等奔赴延安,在“鲁艺”的革命文艺教学与创作氛围中,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引导下,形成了革命美术的创作热潮。第二个阶段是建国以后,20 世纪 50 年代至70 年代,由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组织的前后四次大规模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吸引了众多有才能的艺术家响应号召投入创作,产生了诸多政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美术经典,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黎冰鸿的《南昌起义》,胡一川的《前夜》,何孔德的《出击之前》,刘春华等创作的《毛主席去安源》,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方增先的《说红书》等。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前苏联的艺术风格影响。在 1955年到 1957 年期间,我们曾经请过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到中国来办一个培训班,当时从全国的高校组织了一批年轻的艺术人才参加了马克西莫夫班训练,让苏联的专家手把手地教年轻的艺术家进行创作。以此同时,选拔优秀青年画家留学列宾美术学院和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这场“请进来、走出去”的运动,把苏联的现实主义美术中纪念碑式、典型性的英雄人物、典《开国大典》

 1953 年405×230cm董希文

 特别策划7 Special Report型事迹、重大历史时刻的这种塑造与刻画方法引入了中国。事实上,这样一种前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为中国的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带来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并逐渐演化为一种抒情的、浪漫主义的革命现实主义风格。第三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表现国家民族集体记忆和党史题材的创作得到深化。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题材内容、创作形式、创作手法、创作风格经过艺术家的不断努力有了多元化发展,呈现出力求创新和不断探索的时代新气象。周思聪的《人民与总理》,詹建俊的《春潮》,胡伟的《李大钊、瞿秋白、萧红》,王迎春、杨力舟的《太行铁壁》,沈尧伊的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等,这一时期的创作呈现出对革命历史和现实主题的理解与表现方式的变化,尝试运用个人风格的艺术语言,达到对历史题材创作表达的突破与超越。第四个阶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历史题材创作,先后主持了多个批次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将新时代的党史主题美术创作引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文化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广大美术家自觉投身到主题创作中去,并不断地思考一些问题,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这些问题。对此,范迪安院长认为:“如何实现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如何在弘扬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传统的基础上展现新的艺术追求;如何创作出时代赋予当代艺术家的重要使命,成为中国美术家以艺术创作回应时代的重要课题。”以总书记的话说: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佳作”,成为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鲜明特征。针对现阶段文艺创作发展存在的问题,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有高原无高峰”,进而号召广大文艺家要“深入人民,扎根生活”,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因而习总书记提出的这三个要求:“精深”“精湛”“精良”,是新时代广大美术家共同的事业担当跟理想的追求。三、历史站位与艺术表达美术家在从事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过程当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职责。画家既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文学家,而是一个艺术家,既有艺术类方面的挑战,又有历史学方面的挑战,具有双重困难。一方面,艺术家需要在历史现象与审美理想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进行创作,这就使得他们必须拥有极为扎实的造型功底和超凡的构图能力,以及整体驾驭大型作品的综合能力;这是对艺术家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创作者并不能亲临历史现场,而是依据史料进行创作,这就要求作者同时兼有史学的学术逻辑与艺术家的敏锐意识,去发掘和运用尽可能丰富的文献典籍和形象素材,深刻理解史实与史料,研究社会文化背景,人物生平,搜集散落的坊间轶事、史料碎片并加以整理。历史人物、坊间意识、人物生平有时候记载非常有限,比如说在几十年前去世的一位烈士,他一生当中并没有留下图片,只能依靠家族成员的一些回忆来还原他的身高和长相。有一些甚至只有文字记载,连家族成员、后人都没有,怎么还原这个历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比起历史学家,艺术家可能在身份上站得更远,但情感上却走得更近。对于艺术家而言,艺术创作存在着两重困难,由于历史画创作总是客观性大于主观性,写实性大于创作性,历史画在技法上的要求就显得更加严苛。拥有丰富的史料并不等于在创作中可以罗列堆砌,画家需要博观约取地对素材进行比较、筛选、归纳、提纯,力求活用资料,用活资料,通过艺术的手法重组、升华素材,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概括、假设、营造、产生最具“点题”的效应,最能揭示主题思想的典型情节,并循序渐进地进行艺术加工。关于题材,选择一个很好的主题不见得就会成功。这个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努力。于是对于题材、主题,这其中要经历一个过程。题材、

 福建艺术FUJIAN ARTS

 / 2021.6 8主题要筛选,要提炼,要凝练,接着寻找切入点,最后艺术地表现。于是,素材占有首先要经过构思立意,真实史料和想象融合,最后寻找到形式,寻找到准确的语言对应表达,最后完成作品。在创作中要注重:情感温度、生活厚度、思想深度、视野宽度、修养广度、艺术高度与技术精度。历史题材创作,也有不同题材的选择。有历史战争题材创作;生活题材创作,其又分为以风景为主题的创作、以人物为主题的创作、以特殊时代背景为主题的创作、以社会生活为主题的创作;和平题材创作;生态环保题材创作等。四、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方法历史画创作首先要构思草图。草图是体现画家面对浩瀚素材时艺术创作的起点,是灵感的呈现,情感的驻足和语言表达的开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经典都是从最初的草稿开始,几经推敲、数易其稿,方使画作成为力作。如果从人物画来说,形式可分为:“肖像”“群像”与“剧场”,亦是历史画创作时常遇到的抉择和参照。其中“肖像”是指以某一个人为主题的画像。它有这么几点要求:1. 表现形式即通过绘画反映出特定人物的图像;2. 反映出特定人物的容貌、神情、动作等关键特征;3. 必须真实可辩,令熟知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的肖像。“群像”是指历史题材表现众多历史人物同时出现在同一画面,选择以群像的形式加以表现。“剧场”是指借用戏剧影视艺术表演中表现特定人物组合或情节,通过营造出戏剧性场景来强调主体人物的冲突、依附或呼应效果,情节戏剧化,形成一个被艺术化创造了的图像。然而,“群像”与“剧场”又不是绝然分开的,也是互为融合的,在“群像”中含有“剧场”意味,在“剧场”情景中凸显群像作用都不失为好的方法。作为画家来说,参与历史画的创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年轻作者,从中可以得到极大的历练,与其说历史画创作是画家以画像(视觉艺术)的形式对历史的“诠释”,不如说这些画作本身便是一种文脉的传承,并借以向艺术前辈、革命先锋、先进事迹致敬。正如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导言中写道:“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当我们徜徉于那些留名千古的事迹与形象面前,仿佛能够与他们对话。艺术家始终必须面对“画什么”与“怎么画”这两个历久弥新的命题,这些历史画创作就是身处当下历史语境中,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最好回答:有心怀人民与家国的担当,艺术家才能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豫闽,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岳枫,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 子

  游《陈嘉庚在集美》

 中国画

  2014 年180×200cm

 郭东健

篇三:美术作品经典系列党史

dquo;思党恩、绘党史、筑梦新时代”百年党史故事绘画作品巡讲——红军长征 宣讲人:江苏海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林妙治 本期“思党恩、绘党史、筑梦新时代”百年党史故事绘画作品巡讲活动讲述的是《红军长征》这幅作品,画作以现代的视角通过报纸上对红军长征的报道,来表现对红军长征的认识和追忆。

 1934 年 10 月至 1936 年 10 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最终胜利完成了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远离长征的枪林弹雨,沐浴时代的杏花春雨,我们只有像红军那样闯关夺隘、像红军那样心系人民、像红军那样紧密团结、像红军那样艰苦奋斗,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征路上展现出强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

推荐访问:美术作品经典系列党史 美术作品 党史 经典

猜你喜欢